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央企总部加速迁离首都,为什么北京的经济活力不降反升?

  自2014年我国明确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导向,以及随后央企改革的内在驱动下,央企总部正在以年均05-1家的速度迁离北京。但在2021年,这一趋势正在明显加速,已经有至少4家央企完成外迁工作,包括:
  迁往武汉的长江三峡集团(9月26日);
  迁往上海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9月25日);
  迁往雄安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4月28日);
  迁往雄安的中化控股(5月6日,由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联合重组而成)。
  如果再加上拟定于12月15日迁往上海的中船集团,以及明确表态将迁移的华能集团…… 今年从北京外迁的央企家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5-6家,央企总部"展翅外飞"已经步入落地实施阶段 。
  拥挤的北京
  (一) 遥遥领先的央企家数
  随着市场竞争与优化重组的深入与完善,目前我国央企数量,已经由2003年的196家降至96家(根据国资委2021年6月公布的最新央企名录) 。
  需要注意的是:
  1,除了国资委直辖的实业类央企外,还 存在着27家金融类中央企业(中管金融企业)、5家部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它们不属于央企范畴,但肩负着类央企的重任。
  2,96家央企的排名是有 既定规则 的: 前51家央企"一把手"的任免与组织关系等同于副部级 ,这类企业被称为"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媒体及群众约定成俗的称谓是"中管企业";其中, 中投、中铁、中信等三家企业为正部级 央企。
  3,央企总部扎堆分布在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 北京共吸纳了34家央企(占比35.42%) ,远远领先于第二名上海市(共8家,占比8.34%)。如果综合中管金融与部委直属企业,北京的" 区位优势 "将进一步放大。
  (二)所图何在?
  央企总部云集北京, 既有计划经济的特殊历史痕迹,也有企业主动接近资源的自发选择 。
  一方面,骨干央企具有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背景 。例如51家中管企业中,前十名均为军工类企业(包括核 工业、航天、航空、兵器工业 等);而11-22名则是能源板块企业(如 石油、电力 )、其后则是 通信、汽车、电气、钢铁、化工 等制造业企业。这些行业或是事关国家安全,或是存在自然垄断的特性,因此是计划经济和调控的重点。
  另一方面,央企朝北京汇集,是为了更好地参与资源的分配 。而即使抛却权力与资源过度集中的事实,单纯从信息经济学信息角度,总部设立在北京也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步骤。
  例如在通讯、交通尚不完善的上个世纪,哪怕不进行"跑部钱进"的非常规操作,央企与部委、监管层、政府领导的及时沟通/高频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这方面,干巴巴的书面汇报或电话传真,或者火车、飞机往返奔波,显然与同城/同区的当面汇报相差甚远。
  事实上,央企看重的所谓资源并不仅仅指具体的调拨计划和政策结果,政策导向之类的 软信息同样是核心竞争力 。
  因此,央企总部的集聚趋势,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版图的整体变迁。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心在重工业发达的东北地区,以及具有科技、金融优势的轻工业基地长三角地区。因此,不少央企总部散布于 哈尔滨、长春、上海 等地。
  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催生了一批中西部地区央企总部的诞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较为偏僻的小城市。例如十堰(东风汽车)、德阳(东方电气)。
  但从八十年代起,政治、经济规律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新设央企大多把总部设立在北京,不少在外地的央企也设法把总部迁至首都。例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
  (三)新的趋势
  然而,央企总部的过度集中,很可能导致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悖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利于央企的市场化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
  因此,尊重要素与价格等市场化配置手段,必将逐步调整非市场化的调控方式。而央企的中流砥柱作用,是通过"重质不重量"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央企总部存在着更接近产地、市场、金融与科技前沿阵地的驱动力。
  例如,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揭牌成立大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就提到将总部设立在上海的理由是:
  提高我国输配电产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推动国际化经营战略,是集团选择落户上海的重要原因……(上海)具有极高的国际化水平,具有电气装备技术与人才的绝对优势,且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地,可以与上海形成区域内发电、输电、配电的全产业链布局。
  其次,央企总部扎堆北京,有恶化"大城市病"的风险隐患 。为了避免如同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孟买等"超级大城市"带来的"大城市病",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经过了一系列的严密规划与论证。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京的央企总部集中于二环等核心区域,这不但加剧了基础设施、城市用地的供应紧张,甚至对于数十万背负起巨大生活压力的央企普通员工来说,幸福指数也是急剧下降的(例如购房需求、生活成本)。因此,剥离城市职能,使北京定位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正是2014年政府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背景,也是央企开始迁离北京的肇端。
  2021年1月提出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将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具体目标包括:优化核心区中央政务空间, 持续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让核心区逐步静下来 。
  而根据《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到2022年确保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到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投运,高品质宜居宜业城区雏形初步显现。
  散是满天星
  央企总部的迁移会不会降低北京市的经济活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
  从短期看,央企总部的迁出,可能直接影响北京市的财政与税收。
  按照现行税制,央企所缴纳的税种之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是集中缴纳给中央政府的,但毕竟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零零碎碎的税种。由于央企的庞大体量,这部分税收对总部所在地的财政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从宏观角度,央企总部迁移现象对北京市的GDP影响有限。
  需要强调一点,央企总部的迁移并不意味着体量庞大的业务发生实质性转移,更多的是行政职能与非生产人员(如总部行政员工)的转移。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地而不是企业注册地进行核算的。 因此,总部迁移并不会造成北京市GDP的显著冲击 。
  过去十年,北京与上海的GDP对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①  以2014年响应国家号召、央企开始迁移为窗口期,前后三年间,北京市的GDP体量与增速,相比上海市并未有明显下降。在2015-2017年间占比均稳定在90%以上。
  ②  近三年来(2018-2020年),北京/上海的GDP总量占比呈显著提升势态,反映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而2021年各省市前三个季度的GDP排名中,北京与上海的GDP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测算后的GDP总量占比上升到96.39%
  考虑到主动迁移的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从总体上看,它们的迁出并未明显影响先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反而为高附加值的高精特新、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高活力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成长空间 。
  从本质上讲,北京市主推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这场由央企总部迁移引发的产业代谢,并未影响北京市的经济活力,反而初步达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奇妙功效。
  未来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央企总部迁出北京是既定的方针,而迁移考量中,除了依照城市职能剥离而向雄安新区迁徙外,另两个高权重的依据分别是:
  ① 聚焦产业环境与主业的前摄性选择 。也就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敏捷地适应产地、市场的需要与信息反馈。例如中粮、华电、中船的筹划。
  ② 此外还要考虑到提振区域经济的需要 。央企的本性,决定了它不只有经济责任,还有社会责任。因此,总部迁移还可能考虑消除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带动当地文化教育发展、形成合理的工业体系布局等因素。
  具体而言,哪些城市将在承接央企迁入中成为大赢家呢?目前的形势是:
  首先,上海与雄安在争夺第二把交椅 。上海在交通、区位、技术、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资本市场成熟度等各个方面雄踞国内第一,而这正是市场化竞争的央企所关注的因素。而雄安则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副中心",包括金融岛与总部区的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因此,目前上海以8家央企总部的数量暂时领先,但雄安的后续发力值得期待。
  其次,武汉与深圳直接竞争将展开激烈竞争 。武汉是工商业及科研教育均较为发达的中部通衢,具有经济辐射的独特竞争优势,目前已有3家央企入驻;而深圳则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制造业发达,同时也是展示对外开放的窗口。因而武汉与深圳谁能笑到最后,也是很值得关注的话题。
  最后,其他区域与城市有望利用区位优势,形成专业化央企的错位竞争格局 。例如我国东北的重工业与农业,成都等地的军工、电子产业等。
  总之,如果做好整体规划和产业战略调整,央企总部的迁移是有可能形成"双赢"甚至"多赢"局面的。首都北京释放了宝贵的发展空间,而承接地则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
  在三峡集团搬迁大会上,集团分别与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宜昌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推动重大工程项目154个、总投资3645亿元,助力湖北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而湖北省则承诺,以"待自家人、办自家事"的理念,扎实有序推进三峡集团总部搬迁工作,该支持的全支持,能保障的全保障,应服务的全服务。
  所以,切实理解与扎实推进央企总部的迁移工作,不但关系央企本身,也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事关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富裕愿景。
  这是新时代北京之幸,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之幸。

报告2020年逾半数公路货运企业收入增长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王曦苇刘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11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公路货运CEO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公路货运行业经受新冠疫情的考验有这些行为公积金贷款就不能买房一信用卡消费6个月未还有一些盆友爱用信用卡刷卡,可是消費多但是还不起钱来啦,贷款逾期一拖再拖很有可能就拖了个大半年之上。而有的盆友是由于有长期性无需的透支卡造成了信用卡年费卡费未还金冠股份点评金冠股份储能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国家发改委今天就加快风电光伏并网的鼓励政策,明确提出了完成碳中和要发挥新能源的作用,现在光伏风电并网主要的痛点在于电网的消纳,调频和储能。储能积极补血,长安银行30亿元永续债首发每经记者贺娟娟每经编辑贺娟娟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银行)永续债首发,这也是今年首单陕西城商行永续债。根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申购提示性说明文件,2021年8月11日13日,六年爆品研发英贝健引领营养补充步入新消费时代社交电商人货场的无缝衔接,泛娱乐化的直播购物体验,极大刺激了消费潜能。最近两年,各大电商直播带货及各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销量高速增长。新消费模式下,国产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膳食理想汽车公布发售结果募资金额低于小鹏汽车,认购热情略显不足8月11日,理想汽车W(HK02015)公布发售价格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理想汽车本次赴港上市,拟募资118亿港元。若全额行使超配权,可额外募资17。8亿港元。本次赴港上市,理想汽资金压力大,房企普遍面临破产压力,只能降价自救(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上年楼市销售额突破9万亿,按照这个趋势看的话,全年楼市销售额很有可能会突破18万亿元的大关。表面上看起来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形势一片大好,毕主力资金大举出逃,5G龙头中兴通讯大跌88月11日,截止发稿,中兴通讯收跌7。97,领跌通讯板块,主力资金流出近20亿。消息面上,7月12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盐湖股份300亿天量成就300涨幅,是美梦成真,还是梦醒时分?深度解读盐湖提锂受捧原因从2020年5月22日被暂停上市,到今日复牌。盐湖股份从亏损王到盐湖提锂王,可谓苦尽甘来。开盘1分11秒后,盐湖股份触发上涨临停,股价最高冲至43。90元,飙涨396。61。最终,上海打响第一枪严查高收入者恶意逃税,花式逃税手段被重拳堵截提起高收入,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财富自由,但收入高就代表很有钱吗?其实,高收入人群也有棘手的烦恼,那就是要承担高额的税费,这也让部分高收入者抱着逃避监管的心态,利用各种违规税务筹划新动向!社保基金和公募顶流现身这些个股,能抄作业吗?临近八月中旬,上市公司2020年中报正在陆续披露,社保公募等机构持仓动向逐渐明朗。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已有3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其中部分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社保
移动创业浪潮社区电商橙心优选的突围之道从2015年开始的移动创业浪潮催生了一大批诸如滴滴今日头条等一众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随着互联网增量逐渐触顶,2020年兴起的社区电商被誉为是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收官之战。在这其中,滴快递小哥有望涨薪!三家快递公司派费每票上调0。1元9月1日起,快递小哥有望涨薪!每单派费将上调0。1元。每日奔跑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有望迎来涨薪了!大红大紫的电商时代下,背负着一次比一次盛大的消费狂欢前行的,不只有被掏空了钱包的三大航半年亏损166亿!那随心飞还会有吗?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记者张旭)亏损166亿元,这是2021年上半年三大航交出的成绩单。航司仍在亏损,但幅度相比去年已在收窄。只是航旅业究竟何时飞出阴霾,目前还难言乐观。东航三峡能源还织布吗?今天,大盘在权重的拉动下,成交量再次放大,上证指数突破近期高点,一部分获利资金从创业版热点的山峰上退下来,转到了还在低位的大盘股,近期业绩好赢利比较稳定但是股价破了净资产的这类个股9月份,三四线楼市将迎来大促销,开发商能否背水一战?马上就要到9月份了,楼市又将进入到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了,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这个旺季是相当的重要,因为他们即将迎接的是返乡置业人群,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来说,他们返乡的主销量止跌回升长安福特有望翻身?本报记者段楚婷赵毅成都报道近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福特)在成都国际车展召开区域发布会,锐际插电混动版和福特EVOS等车型悉数亮相展台。据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产品谭鱼头2次上市被截胡,470万卖掉商标,谭长安的时代结束了引言在我国这么多的餐饮企业中,海底捞可以说是大佬。海底捞究竟有多强大?大家能想象到吗?海底捞的规模以及市值达到了2000多亿。和其他餐饮企业相比,海底捞算是非常成功的了。不要说火锅广汽长安小康中期报,宝能澄清关店传闻广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3。37亿元,同比增长87。07据中期报,2021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实现营收345。72亿元,同比增长34。82净利润43。53亿元,同比增长85。77实现归2021年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智能网联汽8月26日,2021年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论坛如期举行。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致辞,长安汽车首席专家韩三楚主持大会,11名来自高校行业第三方机构和长安汽车重要合作伙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和奇瑞,哪个品牌发展前景更好?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十年当中,有众多汽车品牌乃至车企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整合,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车企在角逐中得以存活。汽车的发展趋势除了技术本身,还有诸云南白药中药瑰宝堕落为A股操盘手云南白药,还是当初的云南白药的吗?福建首富陈发树(右)和收购云南白药的幕后推手唐骏(左)。提起云南白药,大家第一印象是民族中药瑰宝中药牙膏,没错,至少曾经是如此。但是这家中药龙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