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六个维度一次说清2021年下半年以后中国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573篇原创文章:
  专栏内容提要:
  基于现实和环境,从趋势和方向出发,从10个维度和角度,全面解读2021年下半年以后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经济,楼市和房价的真相。
  看懂这篇文章,并且能指导行动,或许能改变和决定很多人未来5-10年的财富走向和状态。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 ,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地产楼市观察者,宏观经济学研究爱好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导读:
  这篇文章回归本行,拿出诚意,专心专业,态度端正的,和各位读者朋友聊一聊下半年开始的中国房地产经济,不是简单肤浅表面的聊,是直击本质,洞彻因果,看准趋势的讨论。
  2021年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经济逻辑还有商品载体(也就是房子)的价值定义和表现,可谓是具有转折纪念意义的一年,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房地产经济体系的很多逻辑和玩法,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规则决定玩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规矩。
  三道红线,管大小开发商,遏制资本驱动规模扩张,拆东墙补西墙现金流腾挪虚胖,短平快,高周转,高负债的房地产开发玩法彻底歇菜,不管是不是曾经的榜一大哥,上榜明星,还是地方土豪关系户,踩线了,违规了,进入2021年,就玩不转了。
  两道红线,管各地银行,曾经躺在房地产关联的贷款业务上无脑舒服享受就能赚大钱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大小银行的负责人不想起身也的起来,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试探政策态度和高层意志。给房地产经济输血的管子,上了流量开关。
  二手房指导价的出台,让中国楼市中的投机分子和炒作资本,第一次真正的体验到了什么叫体制力量,当然,也让很多原本不以为然,心存侥幸,甚至是抱着藐视讥讽心态的群体,付出了代价,虽然这个代价还没有集中体现,但是"官方指定资产贬值,价值限定",就不是简单的套牢说法,现在的形势很清晰,不放血割肉,就不要想着能轻易脱身,更不要想着还能浑水摸鱼,价差套利了。
  当然,政策调控有质有量,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进行了21项调控,总共出台了182次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
  金融关联配合密切,两道红线+内部额度控制,涉房贷款审核从严,额度收紧,放款周期延长,已经成为楼市常态。
  如此的环境表现和气氛烘托,不得不让很多人对于中国的房价趋势,房产价值,楼市走向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念和市场预期,产生了动摇和疑惑。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来给大家解读疑惑,剖析本质,发现趋势的。
  文章将从六个维度,全面,系统,专业,客观,理性的,对2021年下半年以后,中国房地产经济领域的真相,趋势,还有深层逻辑,进行分析解读。
  这篇文章很重要,当然也不是我闭门造车关着门冥思苦想写出来的一家之言,而是综合了金融领域,投资领域,实体经济领域还有房地产行业内部高层次的研判,得出的一个相对全面的逻辑梳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多维度,多行业,多角度难得的共识观点集合。
  所以,没有必要用批判的眼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态度来抬杠,也不欢迎心怀戾气,极端思维的表达。写这个文章,是分享观点,表达善意的,期望能够给看到的读者朋友,提供思考,指导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有所真实的增量收获。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图片来源:网络一、"房地产不行了"或许是2021年,最可笑的谎言
  进入2021年,随着调控加码和金融环境接踵而至的变化,让很多看空唱衰中国房地产经济的群体弹冠相庆,得意无比,什么"房价必跌","楼市崩盘","房地产时代结束"等等的喧嚣言论铺天盖地,挺阿Q的。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7月公布了上半年中国国家收入的重要数据:
  2021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436亿元,同比增长22.4%。
  上半年卖地收入3.4436万亿元,占前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11.7116万亿元的29.40%、占地方财政收入6.2492万亿元的55.10%、占全国税收10.0461万亿元的34.27%。
  说明地方财政100块收入里面,卖地收入的贡献达到55块钱。
  在我的原创文章(三个关联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信号:LPR,三胎政策,卖地收入)中,对于房地产经济有以下这么一段分析:
  土地收入占全国、地方基金收入看,2021年一季度分别占88%,占地方的91%,前四月分别占8%、93%,前五月分别为88%、92%,到 上半年分别占88.12%、92.82% 。前5月全国土地成交价款1931亿元,下降20.5%,前四月1203亿元,下降29.2%,上半年3808亿元,下降5.7%。
  占比国家总收入超过80以上的,是土地出让金,能得到什么结论?
  土地出让依然是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稳定的晴雨表。
  那些说房地产经济不行的人,是不是想说中国经济不行?什么心态?
  客观来说,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不管是从数据还是现实来看,其实从疫情前到2021年下半年,是不太理想的,虽然2020年走出了一个股票牛市,但是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环境,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趋于紧缩和艰难的。
  叠加中国外围经济大环境面对美国的不怀好意,还有国内反复爆发点状爆发的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此处应该给中原英雄城市河南掌声)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事实上,从下半年开始,在必然的出口走弱,大国博弈加深,美元通过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持续输入性通胀压力之下,房地产经济,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人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很多人会被自己所在城市的行情所迷惑,一叶障目现代版,就是这个意思。
  不管行业表现如何,不说政策环境和金融情况如何,事实上,房地产经济,依然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而且结合当前的现实经济情况来看,可以说实体经济低迷,可以说金融市场萎靡不振,但是房地产经济,依然很坚挺。
  至少,对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来说,房地产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发生明显的偏移和改变。这是第一个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二、调控不同阶段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分析
  政策调控,是顶层设计的表达,本意和目的其实我也分析过很多次了,总之,调控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打压房价,不是要让没有责任担负能力的群体去拥有不合适自己经济水平的房产。
  而是要保障中国房地产经济循环系统的稳定,持续,正常的运转。
  说得比较直白,可能会扎心,但是这就是事实。
  调控的目的,是出于对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生存发展而做出的规则限制。本质上和家长想要孩子健康顺利,按照规划进行发展,定的阶段性规则和教育,一个意思。
  落到微观层面,也就是市场环境上来说,就很微妙了。
  排除那些"假摔","偷奸耍滑","阴奉阳违",甚至"顶风作案"的个别城市和地方政府实施的无效调控(比如前几年的深圳,比如疫情期间"一日游"的几个城市,比如江西南昌放开限购范围被锤等等这样的例子)。
  都2021年下半年了,恐怕再没眼力界儿的地方政府官员,也不敢在今年的调控表达和政策意志上玩花招了吧?
  2021年的调控,是全国,全面,真正的高层意志和政策表达,就连全国市场都得承认,没有什么侥幸心理。
  这一轮的调控,事实上已经走到了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的关键节点,也就是深水区。
  调控刚刚落地,市场不会重视,各种钻空子,各种政策试探屡见不鲜;
  调控态度开始严肃,一些实力不济,或者跟风投机的墙头草,第一波就被市场情绪给洗牌出局了,这个阶段利好刚需自住群体入场;
  调控政策和资本力量开始扳手腕,具体表现就是调控升级打补丁,层层加码,内容细化的时候,资本力量开始陆续退缩,到了这个阶段,刚需群体开始会被误伤,市场胶着;
  进一步,调控政策常态化,金融配合,监管加强,调控到了深水区,基本上需要撬动杠杆买房的刚需已经不是误伤了,而是直接伤害了。到了这个阶段,反而利好全款一次性付款,具有经济实力的投资群体入场。
  接下来的2020年下半年和后续的趋势里面,调控和金融的态度是不可能发生方向性改变的,最有可能的,是二手房市场冰冻,导向一手房市场。
  一手房市场才是国家的房地产经济生意,二手房市场可是炒房投机,价差套利,实现变现的关键的市场。
  所以,看懂不同阶段的调控对市场的影响和导向,就能明白现在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也就能明白当前市场规则下,应该买什么样的房子是国家希望的。
  调控不是打压,不是为了价格,而是让有能力,合适的群体,能够顺利买到对应的房子,完成经济闭环,国家的经济环境压力越大,对炒房套利,价差炒作的行为就越反感和厌恶。
  图片来源:网络三、2021年下半年不建议考虑买房的几类城市
  第一类,房地产行业内外公认的三个炒房城市:深圳,杭州,合肥
  不仅仅是这三个城市,还有这三个城市周边被带动着走出不正常行情的周边城市,比如深圳旁边的东莞,比如浙江省内大小城市,都是一个德行。
  这个类型的城市,是典型的顶风作案,风口浪尖,当然已经在国家政策和规则的"重点照顾"范围之内了。
  第二类,是对土地财政太过于依赖的城市,这个土地财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很难看准,这里教大家一个办法,也不用去看网络上一些罗列的数据,只要看当地,在2021年下半年,有没有大拆大建,有没有什么新区规划,有没有什么噱头很响的重大工程就可以了。
  重要领导曾经在重磅级会议上说过:"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第三类,是年轻人留不住,不愿来,呆不了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要么是资源枯竭,要么是营商环境恶劣,要么是缺乏经济产业,要么……就是没有空间。
  不点名,不明说,这会和很多人对家乡,对所在城市的偏执固执感情发生冲突,这样的城市覆盖大量的三线及以下中心规模城市。
  这些类型的城市或许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但是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群体而言,能够决定未来5-10年的家庭资产情况,还是集中在房子上面,所以,排除这些不能买的城市,剩下的城市,就是大概率有可能能够通过买房带来资产增值,至少能够实现避免调控价值波动的城市。
  当然,永远都有外出赚钱揣着回家盖房买房打算的人,不做强求。
  图片来源:网络四、不要把行业趋势和行情趋势混为一谈
  房地产经济其实涵盖的领域和维度还挺多的,实事求是地说吧,房地产行业确实从2021年当前的情况来看,已经不可否认是腹背受敌,举步维艰,甚至可以说的上的暮气已现,黄昏气质了。
  但是这个观念,和房价楼市没有一毛钱关系,谢谢,这个观念有用的群体,是2021年毕业,准备走上工作岗位,面临行业选择,工作发展的大学生群体。
  一个版本一代神,行业兴衰决定收入待遇和发展空间,房地产行业除了中介这种需求永远不会消失的岗位,事实上已经是走到了一个下行周期阶段。
  行业有周期,发展有起落,自然规律,没必要一惊一乍的,更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就说中国房价楼市同样下行,这完全就是两回事。
  把行业趋势和商品行情趋势放在一起说,就是典型外行的忽悠套路。
  中国股市行不行?十几年过去了还是3000出头,能行?
  但是不能说中国股市里面没有高增长好业绩的股票吧?
  不说别的,十几年前买上行业龙头,白马蓝筹,别说股市萎靡不振,只要拿得住,增长率绝对值那绝对是一骑绝尘。这就不用举例子了吧?
  拿股市来举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个逻辑,那就是行业环境周期趋势,和商品行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房地产行业不好有目共睹,但是房价和楼市趋势,要另说,这才是理性的角度。
  退一万步说,房地产行业民营私营个体开发商全部躺平对于中国房价和楼市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有国企央企地方企会顶上,而且这也是一个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五、房产税:"共同富裕"不是要毁灭财富,房产只是财富分配的工具
  2021年对于房产税的呼声和信号,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热度。
  很多人会觉得,房产税的制定和出台,一定会对房价产生压制效果,甚至是"劫富济贫",平均财富?
  当然,这也和国家,高层在各种场合所反复强调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表达,密不可分。
  这些极端思想和流氓无产是不是对"共同富裕"有什么误解?
  共同富裕,是相对富裕,是差别富裕,绝对不是平等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两个方式,一个是财富分配协调,一个是互相带动,最重要的是,都是建立在生产价值体现上面的。
  凭什么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一天只知道躺着得过且过的"三和大神"和殚精竭虑,提供就业,加入产业链条的企业家,能过上一样标准的物质生活?
  啊,说得有点远了,拉回来,说房产税。
  一个基于资产的税收,本质上是实现财富分配调剂的手段,而资产本身,就是财富分配的工具。
  房产税的意义,是一种长效,温和的财富再分配机制,而不是什么劫富济贫。
  美国,日本,德国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房产税,是政府创造收入的手段,但是在中国,房产税的目的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这个本质不会错。
  能买得起房子的,自己住的房子,还差那点房产税?
  简单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选择收入,是选择"无责任底薪3000元",还是"个税达到月缴3000"标准的收入?
  房产税的价值所在,是给大量囤积房产,囤货居奇,坐等涨价的炒房或者资本力量,增加持有成本,未来房产税收取的对象和效果,不会给正常居住,合理范围内配置资产的群体带来明显的影响,要么按照面积,要么按照套数,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财富再次分配,买的越多,囤的越多,就和计划生育时期叫"社会抚养费"一个意思。
  都还没有自己房子的人,房产税其实和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六、中国房产价值的逻辑变了,规则之下,是新的玩法。
  进入2021年下半年,和几个不同领域的朋友聚会吃饭,发现当前对于房产价值的认知,其实在这些资本人精的意识层面,已经发生了逻辑层面的变化。
  做实体产业和经济的,先不说生意如何,反正有了资金和利润的沉淀,哪怕楼市调控,金融限制,还有房产税含而不发的情况下,还是倾向于买房子,不为什么投资增值,就图个财富固化;
  做投资和交易的,都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投资的公司,企业,甚至是资金池,都倾向于购买"低风险的固定资产",说白了就是房子嘛,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非常少见;
  哟?这是咋了?在高利润领域和金融资本浪潮中的弄潮儿们,开始转性了?
  不是,而是现实中,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规则和风向,已经变了。
  一个专门做房产投资,资本领域的朋友酒后分享了这么一个观点:"二手房指导价"打击的都是那些炒房散户,一天天乌烟瘴气不知进退的,但是对于搞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利好,哈哈哈哈……你们看不懂了吧?
  这个国家定价,意思就是底线保障,比如国家给出的二手房指导价是10000元吧,市场上所有高于10000元的行情是不是都死了,别争,一定死,时间问题,但是如果我在8000的时候就买入了,那么这个2000的利润是不是相当于说"国家承认,官方认证"的?
  而且以后中国的经济还要继续发展,继续向上吧?现在就等着这些加杠杆的全部死光,就按照指导价买,以后国家还能亏了你不成?
  以前是没有规则,是浑水摸鱼,现在是规则,有规则才安心嘛,哈哈哈哈……
  这个,就不展开说了,中国的房产值不值得投资,本身就不是一个需要套路讨论的话题。
  炒房该死,纯粹活该,追逐泡沫,死不足惜。
  全新规则之下,只要看懂我这位朋友的酒后真言,就能看懂接下来中国房产投资的玩法。
  再说一次,房住不炒,炒房该死,但是不是房住不投,房住不涨。
  图片来源:网络写在最后:两个关联未来财富状态的重要认知
  六个维度,谈了2021年下半年及后面中国房地产领域很多的真相和趋势,内容比较干,或许会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这不能强求,这文章能不能有阅读量还不知道呢,想太多也没用,反正看到就是缘分,对看到的各位朋友有点启发,有点思考,就是有价值的咯~
  文章最后,补充两个关于接下来关于中国房产领域的两个重要认知,光说不练假把式,至少这是指导我个人接下来投资,行动的核心认知:
  第一个:在中国,穿越熊牛和周期考验的最佳财富载体,永远是房产。
  从宏观经济和大国博弈的现实角度来看,中国国内经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可能要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这个观点不管是高层表态警示,还是现实中的高段位群体,已经形成了共识趋势。
  所以客观地说,接下来,创业,投资,金融市场还有各种风口,创造财富和收益的效率,会进入一个低谷阶段,国家对资本的限制,对垄断的打击,其实就是要给基础经济群体创造生存空间,也仅仅是生存空间而已,谈什么发展爆发,按照当前的形势,不现实。
  14亿人口基数,能像中国这样努力面面俱到,追求相对公平的,全世界没有,所以不要对国家有太多不切实际的苛求,要理解,要支持,要配合,这个不用多说。
  当然,未来中国崛起,经济发展,持续看好的大方向是坚定的,只是阶段周期的问题。
  而对于普通个体,基础民众而言,能够和国家一起经历这种经济周期低谷阶段,并且满足生活资料的使用需求,除了房子,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要以为一厢情愿的创业和金融市场搏杀能火中取栗,有这种想法的基本一个大一点的波动就洗牌出局了。
  更重要的一点,在中国的经济和货币环境背景下,只有购置房子,才能使用首付+最低成本杠杆的机会。
  好城市,好地段的房子,不说在中国,就是全世界稳定安全的国家里面,都是能够稳定穿越熊牛,通过周期考验的核心资产,不要拿自己一厢情愿的自我价值认知去和核心资产的价值底层逻辑去比,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低谷时期,因为在这样的阶段和环境下,输一筹的代价太大。
  第二个:用投资智慧去理性看待和分析当前购房的时机,机会和趋势。
  巴菲特那句名言是怎么说的?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是吧?
  说得轻巧!现实里面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做投资逆人性,有几个人能对抗人性?
  就像2021年下半年开始,楼市调控,金融收紧,监管加强……
  加上"二手房指导价"对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全面压制的环境下,还说房产价值投资,是不是逆人性?
  当然,我长期以来的态度都是反对炒房,厌恶炒房,唾弃投机,但这和我坚定看好有价值的房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并不冲突。
  本质上,在中国投资房产,不是房产本身,而是国运,买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房产,就是和这个城市地区的经济未来发展进行捆绑。
  这和炒房那种疯狂炒作,蝗虫过境,无视风险撬动杠杆,甚至是恶意哄抬价格套取价差的本质,完全不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配置房产资产,进行长期持有,坐享经济发展红利,是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鼓励和支持的事情,但是不好明摆着说,急功近利,短进快出的人性不值得去考验。
  买房投资,配置资产,在自己和家庭能力范围内稳定月供,是不是从本质上,是给中国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房地产经济予以支持?
  格局大一点,站位高一点,想得透一点,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快钱,不要被急功近利的人性所支配,只有这样,才能看见真正的财富,看见真正的趋势。
  成功的投资者,真正的财富拥有者,永远逆风而行,永不盲目从众,也没有一个,是无脑跟风的。
  看明白以上两点所要表达的精髓,能够改变和决定你,未来5-10年的财富趋势和状态,不仅限于房子,适用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就要看,有机会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了。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于@熊猫贝贝小可爱 ,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前十名,潞安化工集团榜上有名山西法制报长治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前十名排名情况,其中,潞安化工集团以2695万吨榜上有名。2022年一季度,潞安化工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我们如何应对?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我们如何应对?相比于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在利率方面的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存款利率如此,贷款利率也是如此。由于为了争夺存款,中小银行都在利率和费用等方面,采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茶产业的价值何为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筑博设计(300564。SZ)2021年净利增23。89至1。71亿元拟10转6派6元格隆汇4月22日丨筑博设计(300564。SZ)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2潞安环能(601699。SH)发布2021年业绩,净利润67。08亿元,同比增长244。80,每10股派6。73元智通财经APP讯,潞安环能(601699。SH)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原煤产量5436万吨,煤炭销量5035万吨,营业收入451亿元通胀持续扩大,普通人该如何面对?懂行人建议不要做这三件事通胀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有人说10年前我买一个包子只需要5毛钱,如今购买一个包子需要三元,这就是通胀包子还是那个包子,但是货币的购买价值却发生了变化。最近这两年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北京银行的算盘刚刚换帅的北京银行,又被一则新闻推上了热搜。4月18日晚间,一则京医通停运通知的文件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在公告中,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新型学徒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丁建庭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在全省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内蒙古华电这个股票行情分析一下内蒙古华电这个股票行情分析一下,该股从长线看很明显处于反弹后期的回踩阶段,但是今天主力拉了涨停,说明这波回踩阶段告一段落,主力今年可能还会继续拉升股价,毕竟去年涨幅不大。去年涨幅只新增47万辆货车涌入货运行业,货运行业恶性竞争或加剧近期重卡销量一直跌跌不休!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一季度,重卡销售23。18万辆,同比下降56。4,近乎腰斩,这是我国重卡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其中,2022年3月重卡销售7。7评论丨全国千亿县增至43个,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哪些启示?4月13日,工信部下属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千亿县GDP排行榜。过去一年,伴随内蒙古准格尔旗福建石狮市山东荣成市江苏兴化市和安徽肥西县5地加入,全国千亿县数量增加
暴涨300元吨!钾肥破4700元,尿素破2900元!2月14日肥价涨不停一尿素尿素价格在历经一周左右的连续上涨后,下游对高价尿素采购开始谨慎,叠加周五尿素期货价格大幅走弱影响了市场心态,到了周末市场观望氛围增加,下游接货情绪降温,尿素整体涨势放缓。山东中国股市从不怕套,长期持股来回做T,成本做到负值会怎么样?交易的纠结开始于,到底是做还是不做,通常来说,与做相比,不做往往更难做到,因为人性本身都喜欢尝试,都喜欢冒险,都喜欢赌一把,而交易这种东西恰好最对味,它可以满足交易者对这种刺激感的中俄等13国去美元化后,又有4个大国亮剑美元,蝴蝶效应愈演愈烈据彭博社在2月13日报道称,瑞典央行在2月11日宣布将使用锚定国家货币的数字加密货币以支持金融结算,并支持和比特币相同的区块链技术以去美元化。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马克努力发展充电桩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谁是NO。1?五大发电集团2021新能源成绩单发布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碳中和元年,我国新能源领域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其中风电2月14日晚上发布的公告(000069)华侨城1月份合同销售金额3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000408)藏格矿业拟认购Ultra19。47股份加强上游锂资源端布局(000559)万向钱潮选址绍兴滨海郁亮在内部一次罕见表态转自真叫卢俊对于一个行业最接近真相的发现,或许也只是在行业那些龙头老大的操盘手眼里但是也是因为企业越来越大,大佬们对外公开的发言也就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保守一些内部会议的只言片语M0和M1的剪刀差有这么重要?传统西方经济学衡量货币投放效果时会先把货币分类,用M0M1等表示,M0代表现金,M1代表现金活期。这个定义诞生于上世纪,那时候没有支付宝,经济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现金(M0)是人们日2月14日华北小麦上涨,河南小麦最高成交价1。46玉米东北上涨2月14日,小麦市场价格暂时稳定。明后天河南或将出现新一轮降雪天气。2月14日江苏分公司计划销售2018年小麦3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880,成交价2930。2月14日河南分公巴菲特2021第四季度持仓公布重金建仓动视暴雪!丨视频书摘近日,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了最新的13F季报。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在2021年第四季度清仓了两只股票,建仓了三只股票。截至第四季度末,总共持有44只股票。清仓的两只七大倒霉的公司,曾经人尽皆知却没落于2021,老字号是万能药?文丨青天御史编辑丨青天御史七个最倒霉的公司,他们曾风靡全球,连锁店火遍大江南北,但却在2021年这一年凭本事弹尽粮绝,甚至输光家产去变卖商标,让老字号沦为商界最大笑柄。是什么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