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国游客消失后,泰国旅游业真的就只能等死吗?

  疫情时代,百业萧条,旅游业更是入土为安。
  在2020年启动"特殊旅游签"那会儿,泰国一度是真的想把"中国旅游团的回归"当成泰国旅游业的救命稻草。并且将一些返泰的中国员工,给包装成中国游客,好好炒作了一番。
  后来,经过N轮疫情的打击,泰国终于接受了一个恐怖的现实——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游客,势必将暂时地从世界旅游市场中消失。想要等中国游客来给泰国旅游业补血充钱,恐怕要等到地老天荒。
  于是,泰国开始找其他的活路。
  9月中,泰国旅游局先是将中东游客作为开拓重点,理由是泰国普吉沙盒计划吸引了很多中东游客,并且"消费颇丰"。
  根据泰国自己的数据,2019年中东游客来泰五十万,普吉"沙盒计划"第一个月中东人来泰5000,人虽不多,但消费力强。
  中东游客一般是家庭游,且不似欧美游客那样喜欢"背包穷游",而是偏爱大酒店和高档餐厅,每天消费15000铢,一趟下来一个人平均要花十万泰铢。
  总之就是,人贵钱多大土豪。
  这一新闻被报道出来时,大家对"中东土豪"的"壕"并无异议,只是质疑真正的土豪是否能够被泰国这样的"凡脂俗粉"所吸引。
  到了九月底,中东开学季来临,赴泰游客减少,中东游客来泰人数大减。
  于是,泰国又盯上了新的目标——印度游客、俄罗斯游客。
  首先行动的是芭提雅。
  在"10·1对外旅游大开放"前夜,泰国旅游局和芭提雅地方旅游行业协会宣布:芭提雅将会转移目标,将"重点开发"的外籍游客来源国,改为印度和俄罗斯。
  泰国旅游管理机构表示,之所以选择印度和俄罗斯,是因为中韩等国疫情管制严格、而英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西方国家,也对入境者有隔离要求——严不严不知道,贵肯定是贵的。
  而印度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限制较少,对本国公民出国管制较为宽松,赴泰旅游回国之后,也不必遭受隔离。
  因此,印度和俄罗斯,成为了泰国旅游业下一个救世主。
  这一次,中国读者的反应就比较直白了。
  大家嘲笑印度游客的消费能力,质疑印度将会为泰国带来新一轮疫情,让泰国血本无归。
  这样的评价,也几乎是每一次泰国旅游业拉客类新闻下方,中国读者的经典回复。
  "想钱想疯"、"印度人能花几个钱"、"用印度填补中国游客留下的真空,简直异想天开"、"印度人要是去了,咱们中国人就更不敢去了"……
  似乎,泰国旅游业的唯一希望,便是等待中国游客的归来。
  即便中国游客无法归来,泰国也必须在那儿候着——任何"妄图"以其他国家游客替代中国游客的方案,也注定是没有任何可行性的"痴心妄想"。
  这,似乎就是一部分中国读者,对泰国旅游业的"真知灼见"。
  第一,许多中国读者,过高估计了中国游客对泰国的经济影响。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咱们,主要是"泰国经济靠旅游,泰国旅游靠中国"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
  甭说咱们,就是很多泰国人自己,以及居住在泰国的"拂菻"们,都是这样以为的。以至于每次中泰之间有点啥风浪,泰国人自己也一堆人在那儿留言"惹翻了中国人,他们不来旅游可就糟了……"
  甚至,有一次我写"中国游客占泰国外籍游客总数25%",连我们自家编辑都表示难以置信,都觉得中国人至少要占个五六成,怀疑我这个数据是不是写错了。
  专业人士都这样觉得,一般吃瓜群众就更不用说了。
  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你可以选择印象,也可以选择真相。假如你比较喜欢后者,那么请记住这个关于泰国的"冷知识"——
  "旅游业不是泰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游客不是泰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这"两个不是",请各位记在心里。
  泰国旅游业占总体经济10%左右,考虑到相关影响,受旅游业影响的经济成分冲顶算是20%。
  中国游客在疫情前占泰国全部海外游客的25%,如果把泰国国内游客也算进去的话,中国人对旅游业总体经济贡献约在15%—18%左右。
  以国别计算,中国是世界上对泰国旅游业贡献最大的单一经济体。
  但是,来泰消费的也不光是我们一家,咱们的权重撑死也就20%。中国游客对泰国总体经济影响大约就是泰国GDP的2%到3%。
  3%当然也是很多的,但是远没到"中国游客不来,泰国全国饿死"的地步。
  我老汉自以为是泰国中文媒体圈头号大粉红,但是每当看到有同胞发表这种优越感爆棚的言论时,还是觉得很受不了。
  实际上,中泰旅游合作,是一个更为宏大和复杂的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泰国对中国连年巨额贸易逆差,出口进口一核算,每年泰国还要倒找中国4000亿泰铢,正好占GDP2.5%。
  所以,中国游客为泰国支付的几千亿泰铢,其实正好填平泰国对华贸易的窟窿,可以让泰国有钱继续向中国进口货物。
  而泰国对华进口也不全是消费品,也有零配件和装备机械等生产资料,本质上泰国的对外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国向世界出口产品的"暗度陈仓"。
  我们花在泰国的钱,终究还是会用来买中国的东西,双方彼此循环,自相互补,实际上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不完全是中国人在以"消费者"的身份对泰驾临施舍。
  那股子消费者是上帝的大爷脾气,最好收一下。
  第二、在讨论泰国旅游业"求生出路"的时候,咱们的读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泰国旅游业目标客户的转向,有种莫名其妙的失衡心态。
  这种心态,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没有我,你选谁都是白搭"——
  这是让泰国旅游业给中国游客守"守节"吗?
  是,没错,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的贡献,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泰国存在"中国选项",却抛弃中国市场,选择其他一个什么地方(比如印度、俄罗斯、北欧)作为主攻客户,那我们有理由说,掌柜的,您这眼神不太好。
  但是,中国游客来不了啊。
  中国由于自身的疫情防控——而非泰国政策——的原因,造成了本国游客无法大规模重返泰国,这就决定了泰国别无选择,必须找其他的活路。
  泰国此时此刻,如果寄希望于印度,并无什么奇怪之处;反倒是现在这光景,如果泰国国家旅游局和旅游体育部依旧以中国为唯一救星,那反倒是脑子有点异样了。
  你可以说,印度人比不上中国人有钱。问题是中国游客消失了啊,你都不来了,总得允许人家找一条活路吧?
  咱们自己不去,又不乐意泰国另找活路,那岂不是让泰国旅游业活活等死?
  中国游客是艾伦耶格尔吗?自己消失了,也要让泰国十年不找新欢?
  泰国旅游业就活该替中国游客守这个活寡?
  有人说,印度人有毒,放进泰国来又传染一波德尔塔毒株,咱们以后就更不敢去了。
  可是,印度那一波疫情已经过去了,人家现在日增3万多,就算你不相信这个数字,至少也该承认印度已经脱离了当初在街上烧遗体的苦日子。至于是怎么做到的,不好说(我高度怀疑印度是全民感染从而群体免疫了),但是你要说印度游客能把泰国给毒翻了,也不至于。
  退一步说,就算泰国对印度游客"免隔离",也是需要印度人提供入境检测,并且接种足额疫苗的。
  一个住在曼谷的泰国人,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芭提雅;一个住在班加罗尔的印度游客,反而需要接种疫苗+核酸检测,才能进入芭提雅。
  即便印度游客存在疫情输入风险,又能比泰国本国人高多少?
  就算没有印度,北美、欧洲、俄罗斯和中东的游客,又好多少?泰国旅游业不去从他们身上抠点货,又能指望谁?
  有时候,咱们"有些"中国同胞,也是有点双标的。
  泰国疫苗风波时,老汉非常反感西方世界、泰国反对党派、泰国部分网民的疫苗立场。
  但是现在,某些咱们自家人对泰国的态度,和那些人何其神似。
  没有心心念念的mRNA,难道还不能用灭活疫苗救救急吗?
  中国游客既然来不了,泰国人找印度俄罗斯做点生意,又有什么问题吗?自己不接腔,让人家找备胎你又不乐意,咱们这究竟是个啥心态?
  泰国旅游业,究竟是否有救赎的可能,以及要怎么才能起死回生,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泰国都必须正视现实,抛弃坐等中国游客从天而降的奢望,努力开拓崭新的市场,尽快控制国内疫情,并以安全的对外开放政策,用切实的"善待"以及诚意的"优惠",吸引外国人重返泰国。
  至于旁观的看客,对泰国也应该厚道点,用不着在泰国旅游业挣扎求存的努力之上,冷嘲热讽。
  你若有意,来日自可相逢于此;你若无心,何必故作舍我其谁。
  或许,他们说的是对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最终拯救泰国的旅游业。
  然而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终有一日,那些在泰国的海滩上消失的身影,将重新填满泰国的海滩与街巷,唯有那时,泰国才能迎来往日的盛况。
  在那之前,祝福泰国能另谋出路吧。
  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没必要守这个活寡,先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再说吧。
  文:泰国网岳汉

中美对话正式结束,谈了啥?(详情)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3月19日12时02分,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正式结束,中方代表团已经走出会场,乘车返回下榻酒店。在当地时间18日和19日,中美双方共举行了3场会谈。这不但是美国新拜登合纵印澳日韩,炮制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前菜?没找对点子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基调是该竞争时竞争,该合作时合作,不搞对抗。然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诸多见不得光的卡脖子小动作,未见推进合作的具体举措。拜登与特朗普,虽然政见殊异,互掐得厉害移卡子公司用科技撑起中小微商家数字化桥梁早在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数据专家涂子沛在其演讲中指出,未来经济是数据经济。所谓的新经济就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为先导与核心的经济。而数据就是新经济的基础,大数据技术3月20日,猪价跳水28地走跌,猪企拦不住?3月还能涨?导读进入3月后,市场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而受目前猪肉消费低迷的态势,市场猪价承压,行情呈现持续回落的态势,进入3月中期,随着市场进一步触底,养殖端呈现抵触情绪,猪价徘徊在28元公斤,一年亏损83亿,箱包巨头新秀丽遭受重创,旅行箱还有市场吗?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了65在亚洲部分地区,则同比下降了72。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对旅游业预测分析称,2021年国际旅游业仍将持续低迷。2020年疫情这3月21日!猪价下跌潮来袭!2229日!猪价还能涨吗?现在全国猪价的行情形势再次迎来大震荡,在3月21日生猪屠企继续全线下调全国生猪平均收购价。从猪价的跌幅情况来看,南北大多数地区猪价下跌幅度普遍维持在0。200。30元斤,尤其是受到我妈以我的名义,在恒大人寿买了一份理财保险,每年交5万,交五年,两年终止,失效后未退一分钱,违法吗?未退一分钱?是公司柜面答复,还是自己问的私人呢?按合同条款,需要投保人带上投保人本人的身份证银行卡合同书到保险公司柜面办理退保手续。另外,需要提醒一下,理财保险办理退保时,一定记得货币贬值时最好的资产是什么?货币依赖信用,货币贬值,信用会降低,所以排行第一是信用,国家有信用,那么就可以投资那个国家,这是回报最高的投资,窃国者侯也。货币爆发依赖能源,能源依赖资源,垄断和投资煤炭相关的资源第五批集采品种基本确定!降价潮中如何减轻药企压力?国家集采已经进行到五轮四批,第五批的品种也基本确定了。随着集采常态化趋势的加强,为了保住生产线,不少刚起步的药企由于没有产品市场化的盈利,很容易被政策改革影响而阻碍自身的创新发展。同事今天在银行办理了结构性存款,一年利率4。55,利率高吗?不少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首先看的并不是它的属性,也有可能根本就不管它属于什么属性,就看看它的收益有多高,收益当然是越高越好,收益越高购买的意愿或者兴趣也就越大。其实,这种想车险综合改革后保费下降近三成!车主省钱又安心原标题车险综合改革后,投保费用下降,保障更加全面保费下降近三成车主省钱又安心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险领域的第一大业务,事关亿万车主的切身利益。2020年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正式
28国同时对华出手,叫嚣让中国负责?赵立坚硬刚硬怼火力全开撰文丨花怜编辑丨月七众所周知,近几年美国为了对抗中国,不仅发动国内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来对抗中国,同时美国还联手其他欧洲国家及部分的亚太地区国家对抗中国,其中欧盟反华态度尤为强烈,与美LV创始人短暂超越贝佐斯成为全球首富,得谢谢中国亚太日报重北据福布斯网报道,当地时间周一,法国顶级奢侈品公司路威酩轩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诺特一度超越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成为全球首富。这是他时隔一年半再度世界十大最顶级高端轴承全球十大最顶级高端轴承瑞典和日本的企业依然保持全球轴承主要供应商地位,但各企业在市场中区域重点不同。比如在年销售额在头十名的轴承公司中日本曾经占据5家美国2家德国2家瑞典1家,其中广东拉闸限电,南方省份会紧跟效仿吗电梯停了,打工人需爬二十层楼上班空调歇菜,打工人在工位上抖动发热路灯关闭,打工人摸黑下班2020年底,南方多地突然拉闸限电,工作生活缺电的诸多不便,一时间被各界人民群众享尽无奈调侃7月1日起,安徽实施企退人员申领养老金新政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财经网讯日前,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申领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137号),对参保人员申领基本养老金工作流程进行再调整再优停止买基金!已经有数十家公司暴雷随着近几年基金突然走红,网上掀起一波基金热潮,在买完之后,有很多人发现自己赔了不少,发了一通牢骚后又锲而不舍的继续购买。而对于有些懂行的朋友来说,靠着基金小赚了一把,不过赚到钱的人省高院可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5日讯(记者李国平通讯员刘沁)法院对住房公积金能否执行?怎么执行?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今日发布消息,近日,省高院与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房公积金执行联动评论个人征信报告岂容肆意乱写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5月24日,有媒体报道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了专业做鸡十年字样。中国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表示不当信息为与房女士有借贷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需转移聚焦放管服改革南方日报讯(记者肖文舸)转移难一直是社保经办服务领域中的痛点难点。我们单位内部调动频繁,原来每个月都要为员工办理10多份省内转移业务,需要在转出地社保机构先打印凭证,5月26日机构专用席位增减持个股名单增持11股减持10股注以上数据来自5月26日个股交易公开信息增持名单天原股份20504。82西藏矿业9798。8长源电力5336。65大中矿业3471。19仁和药业3201。79爱普股份2716。39特斯拉卖碳积分赚了5。18亿美元碳中和这座山头该怎么占?碳中和这个词今年真是太热了,4月底特斯拉爆出一季度靠卖碳积分赚了5。18亿美元,远超当季度4。38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个既开拓了日薪不到208万的同学的国际视野,又说明了全球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