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提振消费,都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消费是稳定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但疫情后"补偿式消费"迟迟未至。
  今年3月国内疫情多点扩散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的同比增速都转负,4月跌幅进一步扩大。疫情限制、偿债压力和预期不稳定,国内消费内生性恢复的动力不足,需要政策引导和鼓励。4月13日国常会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9号文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多地先后发放消费券。
  我们认为,消费券在拉动消费时有杠杆作用,但鉴于消费券的规模不大,后续可能需要围绕刺激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好发挥消费在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和稳定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一、 为何促消费?
  消费已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压舱石",经济稳有赖于消费稳。
  这体现在两点:一是,支出法核算 GDP 时,1978 年到 2020 年(2021 年数据尚未公布),最终消费支出占中国 GDP 的比例,除 2010 年是低点只有 49.3%外,其余年份都超过 50%。 即使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 2020 年,该比例也有 54.3%;二是,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 GDP 同比的贡献率,即每年的 GDP 增量中最终消费支出占多少,2011 年到 2021 年这 11 年中,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只有-6.8%外,其余年份均超过 50%。 可见 ,无论是从绝对量的占比,还是从增量的贡献率来看,经济稳都有赖于消费稳。
  2022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同比的拉动为3.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9%。按2016年-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平均为55.1%来推算,今年一季度GDP最终消费支出同比可能接近6%,明显高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同比1.3%。
  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统计方法不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在销售环节统计;而最终消费支出是在使用环节统计,统计主体是居民和政府,GDP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基于住户调查(属于抽样调查)中的消费支出资料来计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7%;政府消费支出主要是指工资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属于非生产性的,不形成任何资产。今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这两本账支出同比增长16.2%,考虑到近年财政支出正逐步从投资向消费倾斜,即使是剔除价格因素后,政府消费支出可能也有两位数的增速。综合考虑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支出,今年一季度GDP最终消费支出增速相对较高。
  这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提振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居民消费恢复至关重要;二是财政支出向公共消费倾斜,也会直接促进消费更好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消费恢复缓慢。2020年和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为-3.9%、1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较疫情前2019年的全年增速8.0%明显下降。今年3月国内疫情多点扩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的同比分别下降3.5%、6.0%,4月同比跌幅分别扩大至11.1%和14.0%。我们认为,疫后国内消费低迷、内生恢复动力不足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疫情对消费场景的压制。疫情出现后,各地多采取较严格的物理隔离措施。宋铮 等人的研究表明,封控会导致经济 活动大幅下降,以 2021 年末的西安为例,封控两周后卡车流量下降 70%,综合消费指数同比下降 74%。
  即使未封城,局部疫情和防疫政策收紧,也会对消费有负面拖累。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由于国内疫情点多、面广,多 地收紧了防疫政策,比如北京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需持 48 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餐饮企业停止堂食等。根据国铁集团数据, 今年 5月 1日-4日,全国旅客发送量共计 1155.9万,同比下降 81.3%;根据猫眼专业版,今年 4月 30日-5 月 4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含服务费)2.97 亿,同比下降 82.3%。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 1.6 亿人次,同比减少 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66.8%;国内旅游收入 646.8 亿元,同比减少 42.9%,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44.0%。对比来看,"五一"假期旅 游出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复率(和 2019 年同期相比),都处于 2020 年中秋国庆节至今主要节日恢复率的低位。疫情对此有较 大影响,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今年劳动节假期,全国 A 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的比例为 61.3%;三亚酒店平均入住率 20.57%, 同比下降超六成;九寨沟、杭州西湖等景区客流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第二,我国居民部门的实际偿债压力高于主要发达国家。BIS 公布了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余额/ 名义 GDP),2021 年三季度,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 61.6%,处于中等水平。但杠杆率既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利率水平高于 主要发达国家,也没有考虑到 GDP 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如何分配,因此其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部门的实际偿债压力。 有两个指标相对客观一些:一是,家庭部门的偿债负担,即家庭部门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分母为四个季度移动平均)。2021 年三季度中国家庭的这一比例为 140.3%;二是,偿债比率,即家庭部门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分子、分母都为四个季度 移动平均),2021 年三季度中国家庭部门偿债比率为 15.6%。国际对比看,中国家庭的这两个偿债指标都高于美英德法日等 主 要 发达国家,抑制居民消费能力。
  第三,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意愿不足。出口和房地产是吸纳中国就业的两大重要产业链: 2020 年外贸带动就业人数超过 1.8 亿;房地产业上下游链条长,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2018 年仅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 从业人员就有 7078 万,占全国二产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 18.5%。2021 年中国出口+房地产投资的两年平均增速为 9.5%,高于 2014年-2019 年的增速,因此 2021年我国就业并不差,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2%,甚至还略低于疫情前 2019 年的 5.15%。
  展望 2022年,中国出口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除直接拖累总需求外,还可能通过就业和收入的渠道,放大居民部门的偿债压力,进而挤压消费。
  2022 年出口和房地产这两大产业链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但与此同时新增需要就业的人口达 1600 万,高于 2022 年的新增就业目标 1100 万,也明显高于 2021 年实际的新增就业 1269 万。即使是按 1100 万的新增就业目 标计算,今年 1-4 月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406 万,目标完成进度为 36.9%,比 2020 年同期低了 2.4 个百分点。今年 4 月城镇 调查失业率为 6.1%,仅比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 2020 年 2 月低了 0.1 个百分点。这势必会影响居民的就业预期和消费意愿: 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 年一季度"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 50.5,和前五年同期相比,仅高于 2020 年一季 度的 47.3,而明显低于其余四年同期的均值 53.0;2022 年一季度"更多储蓄占比"54.7%,是 2002 年三季度公布数据以 来的最高值。
  二、 如何促消费?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对稳定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多重掣肘下,消费内生性恢复的动力不足。这需要政策引导和鼓励, 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快消费潜力释放。2022 年初至今,中央和部委的多个会议或下发文件中,均涉及到释放消费潜力、 促 进 消费恢复等相关表述。
  其中,4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 号),基本上是 4 月 13 日国常会部署促进消费政策的细化、落实。文件共五章,分别从应对疫情影响、全面创新提质、完善支撑体系、持续 深化改革和强化保障措施的角度,部署促进消费恢复。总的来说,文件涉及面广,从供给和需求、短期和中长期等维度,做 了细致的安排。
  结合 9号文,以及目前各地促消费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我们认为中国促进消费恢复可从保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和 刺 激 大件消费品三个角度着手。
  (一)继续优先保市场主体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重视保市场主体,这一思路也体现在 9号文中。一是,文件第一条,即为"围绕保市场主体加 大助企纾困力度"。二是,做了多方面部署,包括落实减税退税降费、推动金融系统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延 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以及落实好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等。此外,文件还提出"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和文件其它条款相 比 , 助企纾困这一条总的来说更聚焦于短期、更易于落地。
  加大助企纾困,优先保障市场主体,我们的理解是为了能够在促消费和稳就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2021 年中国市场主体突 破 1.5 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 1 亿户。保市场主体有助于吸纳就业,进而提高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而同固 定资产投资相比,相同规模的消费能在更大范围内带动市场主体需求,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需求,稳就业的作用也更积极。
  (二)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
  9号文中,与通过财政支出促进消费恢复相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一是,第 8条中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 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第 12 条中的"紧扣人民群众‘急盼愁难’,多元扩大普 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三是,第 17 条中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 补贴或贷款贴息"。总的来说,9 号文关于通过财政支出撬动消费的部署并不特别积极,对有条件的地方只是"鼓励"。针对 近 期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消费券,则并没有明确提及。
  实际上,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对全国层面发放消费券的态度要更谨慎些。2009 年两会前后,国内曾讨论是否发放全国性 的消费券,且明显比现在激烈。2009 年 2 月 9 日,时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有关消费券的提 问时称,"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不过当年 3 月 7 日,时任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 称,"国家不会普发消费券,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发放了。"最终,全国层面的消费券并未发放,由各地政府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2009 年 10 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建[2009]649 号)。文件重点如下:一 是,明确消费券支持的重点,包括购物券、职业技能培训券、困难群体粮油或食品兑换券;二是,原则上应由县级以上(含 县级)地方政府发放;三是,重点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以及其他困难群体倾斜;四是,地方各级政府发 放地方政府消费券应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管理;五是,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发放消费券的五种情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中 没有资金来源或支出安排、政府担保发放有价支付凭证或优惠凭证等。但该文件已于 2016年失效,目前尚无全国层面规范 消费券的文件。
  尽 管 中央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但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多地先后发放了消费券,其中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毫无疑问,消费券对消费有撬动作用:一方面,消费券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使用消费券去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抵 扣现金,对消费者而言相当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因此更有动力去增加消费。核销率可衡量消费券的刺激效果,它指的 是消费券发放到使用期结束后,消费者真正使用进行消费的比例。根据屈亚星2的统计,截至 2020 年 8 月 17 日,全国有 66 个地区通过微信支付发放消费券,共计发放消费券 8502 万张,核销率为 65%,其中有 6 个城市的核销率超过 90%。核销 率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消费券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若消费券满减力度大,居民愿意参与并且付出实际消费;另外是可核销 的 范 围,若核销范围小,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另一方面,消费券有杠杆效应。消费券多为满减券,即必须达到或超过一定金额才能核销,因此消费券能够带动更大规模的 消费。消费券的杠杆率,是指由满减带来的关联消费金额与消费券金额的倍数。根据屈亚星的统计,截至 2020 年 8 月 17 日,全国通过微信支付发放消费券的地区,累计核销优惠金额 18.1 亿,累计核销订单金额 66.5 亿,杠杆率为 3.7 倍,和部 分学术研究的结果 3.5 倍接近 2。其中,株洲、长沙、江门的消费券杠杆率都超过 10 倍。
  尽管如此,目前各地已发放的消费券对扭转消费低迷趋势的作用可能有限:
  第一,消费券的使用期限通常在一个月以内,因此会透支一部分需求,拉长时间看消费券的杠杆率低于 3.5。曹泉伟 统计发 现,截至 2020 年 6 月 6 日,餐饮消费券是所有披露具体品类的省市级政府中占比最高的,占比为 86%;其次是零售消费券; 最低的是信息消费券,占比只有 2%,主要是在购买三大运营商相关服务时使用。消费券有效时长小于或等于 1 个月的比例 达 88%,这体现了发放消费券是为短期内撬动居民消费,但这也会透支后续的需求。
  第二,2021年仅统计实物性商品和餐饮服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4.1万亿,非餐饮服务的规模可能与此相当。目前各 地总额百亿不到的消费券,对总消费的边际影响较小。后续有必要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城市扩大消费券发放规模,进一步促 进消费恢复
  ( 三 ) 刺激汽车、 家电等大件消费
  2021 年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的零售额分别为 4.38 万亿和 9340 亿,占当年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 的 28.5%和 6.1%,因此刺激汽车和家电消费,对于促进消费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两者都曾作为促消费的主要抓手。 9 号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家电消费,目前也有部分地区已开始刺激汽车和家电消费。我们认为,汽车 和 家 电等大件消费可能是今年刺激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1、汽车
  中国在 2009 年—2010 年、2015 年—2017 年实施了两轮大规模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
  2009年—2010年:当时刺激汽车消费的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消费和经济承压,2008年 8月汽车销售同比转负, 且到 2009 年 1 月持续低迷。以 2009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起点,开始了这一轮促消费。具 体措施如下:
  一是,减征购置税。2009年 1 月 20日-12 月 31日、2010 年 1 月 1日-12 月 31日,购置 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分别减 按 5%、7.5%的车辆购置税征收。
  二是,汽车下乡。2009年 3 月 1日-2010 年 12月 31日,农民购买 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客,或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报 废换购轻型载货车,最高给予 5000 元的一次性补贴。汽车下乡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负 担 80%、省级财政负担 20%,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国家确定的" 5.12"汶川地震 51 个 重 灾县,地方财政应当负担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
  三是,汽车以旧换新。2009 年 6 月 1 日对提前报废的黄标车补贴 6000 元,2009 年 7 月 13 日开始对报废老旧客车、货车 最高补贴 6000 元。因上述两项以旧换新政策吸引力不足,实际仅下发了 2 亿,于是 2009 年 12 月 25 日将报废标准从 3000 元 -6000 元,提高到 5000 元 -18000 元, 2010 年 1 月 4 日开始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免同时享受。各类以 旧换新政策在 2010 年 12 月 31 日终止。两年共计发放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66.1 亿元,惠及 45.9 万辆汽车,拉动新车消费 496 亿元。
  四是,发放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补贴。2010 年 6 月 1 日起,对购买列入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的汽车给予一次性 3000 元/辆的补贴。2010 年 6 月 1 日,四部委印发《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 5 大试点城市, 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 3000 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动乘用车最高补助 5 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 6 万 元 /辆,后续采取退坡机制逐步降低补助标准。
  五是,推动二手车交易。2010 年 11 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的通知》,重点进行 二手车交易市场信息化和服务功能升级改造,每个项目给予 100 万补贴,但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 50%。
  这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取得良好效果,乘联会口径的广义乘用车销量同比从 2008 年的 7.7%,跳升到 2009 年的 58.3% 和 2010 年的 30.6%。这两年的增速也是 2008 年至今各年增速的前两位。
  2015 年—2018 年:当时刺激汽车消费的背景是,2014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显现,乘联会口径的广义乘用车销量月度同 比从 2015年 2月的 24.8%一路走低到当年 6月的-3.2%。2015 年 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减征 1.6L及以下 排 量 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开始了这一轮汽车消费刺激。
  第一,和前一轮汽车消费刺激一样,减征购置税。2015 年 10 月 1 日起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对购置 1.6L 及以下排量乘 用车减按 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2017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对购置 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 7.5%的税率征 收车辆购置税。
  第二,提高购车贷款比例。2017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修订《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1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 80%,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 7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 比 例 为 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 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 70%。
  第三,汽车产业链上减税降费。一是,2017 年 12 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8 年到 2020年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二是,2018年 5月、2019年 4月,分别将汽车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至 16%、 13%。三是,2018 年 7 月 1 日起,将汽车整车税率为 25%的 135 个税号和税率为 20%的 4 个税号的税率下调 至 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共 79 个税号的税率降至 6%。
  第四,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取消限迁政策前,一般城市都对外地二手车进入设置了标准,且不同城市的标准不一,影响 了二手车的交易和流通。2016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 299 个地级市除京津冀、 江浙沪、长三角三大区域的 15 个城市外,其他各地不得制定限制二手车迁入的政策。已实施限迁的城市,要在 2016 年 5 月底前予以取消。2019 年起,全国各城市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这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乘联会口径的广义乘用车销量同比,从 2015 年的 8.5%提高至 2016 年的 16.0%,政策初 期起到了积极效果。不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再度显现和中美贸易摩擦对居民预期的冲击,2017 年—2018 年广义乘用车销 量同比分别下滑到 1.3%、-6.0%。
  目前来看,2022 年刺激汽车消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上升,更大力度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值得期待。
  第一,今年 4月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同比下降 31.6%,在主要行业中最低。汽车已成为拖累消费的重要分项,今 年 4 月拖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下降 9.0 个 百分点。
  第二,除 9 号文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外,目前已有多地部署了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比如广东省 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对报废旧车后购买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别补贴 10000 元/辆、5000 元/辆,对转出旧车后 购买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别补贴 8000 元/辆、4000 元/辆。2022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对个人消费者在广东省内购买以 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 8000 元/辆补贴。此外,广东省还进一步优化汽车购买管理,今年 5-6 月在 原 有 基础上,广州额外增加 3 万个购车指标、深圳额外增加 1 万个购车指标。
  第三,中国汽车保有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换购需求也在增加,各类刺激政策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需求、托底经济。世界银 行公布了 2019 年全球 20 个主要国家的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中国为 173 辆 /千人,在这 20 个国家里排第 17 位,高于印尼、 尼日利亚和印度,但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除汽车保有量有上升空间 外,根据 2018 年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2021 年中国汽车市场换购和增购的比例将首次超过新购,改善型需求也将贡献增量。
  2、家电
  9 号文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 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参考 2007 年到 2013 年的家电消费刺激经验,我们认为家电也可能是今年促消费的重点领 域之一。
  为提振内需和改善民生,2007年到 2013年,国内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家电消费刺激。具体方式:一是"家电下乡"。2007 年 12 月开始试点,2008 年 12 月试点范围扩大,2009 年 2 月开始全国推广,2013 年 1 月 31 日结束。涉及的家电包括彩 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空调、摩托车、电脑、热水器,按照家电销售价格的 13%予以补贴。二是"以旧换新"。2009 年 6 月开始在 9 个省市试点,2010 年 6 月扩大至 23 个省市,2011 年 4 月扩大至全国,2011 年年底结束。补贴金额为家电 销售价格的 10%,每个消费者限购 5 台。三是,"节能惠民"政策。2009 年 6 月 1 日到 2011 年 5 月 31 日,对新购买符合 条件的节能空调给予每台 300 元到 850 元不等的补贴;2012 年 6 月 1 日到 2013 年 6 月 1 日,对新购买符合条件的空调、 平板电脑、电冰箱、洗衣机和家用热水器,给予每台 70-550 元不等的补贴。
  上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惠民,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承担比例都为 80%:20%,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汶川" 地震 51个重灾县的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全国共投入财政资金 1363亿元,拉动消费约 1.21万亿,杠杆率为 8.9倍,成效 显著。
  2022年初以来已有部分地区开展家电消费刺激,后续可能扩大到更多省市。比如北京发放超 3亿元的绿色节能消费券,可 用于购买京东平台上超 1800 款商品,补贴上限为 10%。广东省政府对家电促消费成效显著的地市根据销售业绩给予奖励; 鼓励各地市组织家电生产、销售企业推出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重点鼓励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的让利力度,推动我省家电升 级换代。郑州在今年 4 月 1 日-6 月 30 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按新家电实际成交价补贴 20%,补贴上限为 500 元;对参加活动的家电回收企业按旧家电回收价格的 10%补贴。
  来源:平安证券 宏观深度报告:提振消费:现状、掣肘和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证券分析师:钟正生 张德礼

独家!河南多部门最新发布,一大波惠企政策和产品来了顶端新闻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熔9月15日,记者独家获悉,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人行郑州中支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系列惠企金融政策文件,并公布配套惠企产品手册,理财产品的保命符在净值化程度日益加深净值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详情参见非净值型产品加速退场,伪净值型产品面临清理整顿和银行业理财手册(2021年版)),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股市未来有望翻10倍的7大新材料细分龙头,值得收藏新材料概念大趋势随着我国对航天航空军事光伏电子生物医疗领域新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的大力扶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持续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9月份,部分企退人员和农民的养老金发放方式变了,转告给家里人随着越来越人持有社保卡,今年人社部也公布了全国持卡人数达到了13。43亿人,多城市开始推进社保卡发放养老金的方式,9月份,又有城市宣布要改变发放办法,包括企退人员和农民。广东江门市超过徐翔!A股最大黑嘴被判19年,证券史上最重量刑!曾号称抓我等于打掉全国黑嘴产业链的顶端中国基金报安曼逃亡境外8个月,刚回国一周就落网,A股最大的黑嘴教父吴承泽被判了。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8月12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金华中院)对吴承泽等人市场调查中秋将至,今年的月饼市场有哪些新变化?中秋节马上到了,月饼也迎来了一年中最旺的销售季。这个销售旺季只有不到1个月时间,你可能无法想象,为了这短短的销售季,生产企业和商家在做着怎样的准备和努力。记者在北京市场探访发现,经陕西半年报GDP全国15强,被江西反超,4城破千亿,8城房价下跌陕西,是我国西北一个重点省份。就在昨天,举世瞩目的全运会在西安开幕。让全国人民,再一次看到了热情洋溢的陕西。2021年上半年过去了,陕西的发展情况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从经济人口房地三大指标相继出炉,中国民富十强城市最新排名,广东领先浙江近期,有学者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存款三大指标对我国各大城市进行了一个综合性的排名。随着这三大指标相继出炉,中国民富十强城市也有了最新的排名。通过这三个客观的核心指标,确实也9月好消息!广东人社官宣3项社保待遇有变化!从1月份开始补发大家都知道,现在呀,我们的社保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大。不管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都能享受到非常多的红利。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保的待遇也在稳步提升,不仅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逐年上涨,很超市线下靠什么引流解读湖北雅斯超市的看点与思考当下,不管是传统超市还是新零售超市都遇到同样一个大问题,即超市的线下门店来客数下降。对以线上销售为主的新零售来说,线下没有客流哪怕线上销售占比继续升高也是形不成盈利模式的,但对绝大煤飞色舞行情熄火周期板块为何大跌?9月17日,A股医药酿酒板块领涨,而煤飞色舞行情今日却熄火了,煤炭钢铁有色等周期板块领跌两市。截至发稿时,煤炭采选指数跌近5,钢铁行业跌3。86,有色金属跌幅也均在3以上。个股上,
投资的护城河第四部分财富到底是分给股东还是留下来投资投资的护城河,第四部分,红利的重要性,财富到底是分给股东还是留下来投资。第四部分对应原著第五章内容。虽然红利分红会导致税费产生以及降低资本使用效率。但是长期分红的公司长期业绩好于不2021年肉鸡公司经营业绩一鸡苗企业益生股份销售收入13。77亿元,销售鸡苗4。34亿只。民和股份销售收入9。35亿元,销售商品代鸡苗3。09亿只。温氏股份销售白羽鸡苗1。73亿只。二养殖企业温氏股份肉鸡销重磅通报!国税总局将曝光5起涉税违法案件!热门股熄火,多股连续跌停,啥情况?北向资金重新净买入点蓝字关注,不迷路在昨日大跌后,今天上午A股市场一度出现一定反弹,但此后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又翻绿,市场总体表现依旧疲弱。新能源赛道再次走强,成为上午市场主要热点之一。此外,虽仍有一美股大风暴,纳指暴跌近4!港股暴涨800点,什么情况?在全球主要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美股三大指数周四集体低开低走,其中纳指盘中跌幅接近4。恒指虎年首日收涨3。24,恒生科技指数涨3。05。丘栋荣认为,港股的价值股对应的在A股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国企,月薪到手五六千该不该辞职?我也曾经是一个国企人,现在年过半百,虽然现在在一家民营企业做高管,但以我的经历和目前的感受告诉你,辞职要谨慎。我在90年代大学毕业后之后,也被分配到广州一个大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记美媒全球企业海外投资激增制造业新投资仍疲软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参考消息日前刊登源自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报道海外投资去年强劲反弹,但基本没有缓解供应紧张状况。报道摘要如下去年,全球企业对外投资强劲反弹,超过了新冠疫情暴发前687亿美元只为元宇宙的一张船票,你看懂了吗?2022年1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将以6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65亿)收购全球顶尖游戏企业动视暴雪。预计本次收购将在2023年完成,这将是微软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届时,微软美股雪崩,A股年前最后一周行情展望周五夜盘,美国科技股龙头奈飞业绩低于预期吓坏了投资者,股价暴跌20收盘,创十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奈飞的暴跌,也带崩了脸书和亚马逊,导致纳斯达克指数跌超2。7,差不多有超过一千余只纳斯科创板两融余额789。99亿元较上一日环比减少10。74亿元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1月21日,科创板两融余额合计789。9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0。74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减少。其中,融资余额合计627。2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9。股市之没人能置身事外最近看到央行降准了,于是某位经济专家评判市场曰明天市场将出现千股涨停的现象,结果市场的表现是跌的满地找牙。为什么市场会如此的表现?难道降息降准不是利好吗?释放流动性难道不是有利于资俄媒人民币全球支付热度创新高成最受欢迎跨境支付货币之一据俄罗斯卫星社北京1月21日报道,人民币在2021年12月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高居全球第四,为六年来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的专家分析指出,这与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