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战争经济学打一场仗到底要花多少钱?

  作者 连禾
  编辑 嘉辛
  从2021年10月开始,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升级。
  最剑拔弩张时,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的俄罗斯边境地区集结了近15万名士兵,英国向乌克兰交付了第一批反坦克武器、美国军援了乌克兰170吨武器和130吨军事装备。
  当战争看似走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2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从俄乌边境撤离部分部署军队。俄乌边境开始呈现出缓和迹象,但这场冲突还远未划上句号。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 战争的本质向来都是利益冲突。
  用恩格斯的话说,战争一度是某些民族满足贪欲、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生活目的,恩格斯将他们称作野蛮人,在他们看来,进行掠夺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
  不过,聪明的政治家及军事家可不会盲目发动战争,因为战争实在是一件太劳民伤财的事情,算不好这本经济账,不仅获得不了利益,甚至还会让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
  01 战争的成本是多少?
  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持续78天的空袭行动耗费了70多亿美元;2001年持续两个月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单军费就花了100多亿美元。
  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到两个月的进攻时间里,美国的成本支出在28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
  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来梳理一下美国在过去历次主要战争中付出的开支: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花在了哪里? 军火和人员是主要支出。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1918年的战争总成本接近当年度GDP的36%,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美国还将30%的汽车生产能力转向了坦克生产。
  再到二战期间,美国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加,顶峰年代,仅军费开支就占到了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44年这个数字是37.9%,无论是总直接成本还是人均直接成本,美国的战争开支都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珍珠港偷袭事件后,美国再次加大了武器生产。
  1918年至1933年,美国只生产了35辆坦克;到1940年,美国生产了309辆;1943年,美国坦克的产量增加到惊人的29500辆。更宏观一点来看,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88430辆坦克,作为对比,英国是24800辆、德国是24050辆。
  飞机也是如此,年产量最高的1943、1944这两年,美国分别生产了85898、96318辆飞机。
  再来看军队人员的扩张,一组数据对比极具代表性:1939年以前,美国军队人数一直没有超过1920年《国防法案》所规定的28万人的一半,但到1942年,美军人数已经超过了900万人。
  除了直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之外,战争还会让国家、政府背上军人退伍后的福利或补贴支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10万多名军人患上了与化学物质相关的"海湾综合征",其中4万多人长期致残。即使在战争结束16年之后,美国政府还需要向20万名退伍军人提供超过43亿美元的补助、养老、抚恤金。
  除了这些直接成本,战争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更巨大,影响也更长远。
  之所以要大力投入战争资源,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战争进攻方还是战争防御方,其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都是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的线性递增函数,即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越大,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就越大。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背景下, 当战争一方在武器等资源方面持续增加投入,战争将走进另一个逻辑:非对称战争。
  简单来说,通过大量的军费支出培养起来的战争机器,造成对敌双方实力悬殊。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它越增加军费开支、扩军备战、发明新式武器,就越能提高它的攻击威力,也就越能够在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战争中取得越大的胜利, 这在客观上鼓励了美国在世界上动用武力的欲望和意志。
  既然战争要付出这么高的成本,那这些钱从哪儿来?
  02 钱从哪里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著作《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在其红色腰封上赫然印着这样一段对话:  美国政府:伊拉克战争是免费的。既不用削减政府开支,也不用提高你们的税负,还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美国人民:那钱从哪儿来呢?  美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借。
  这一段虚拟的对话,既点明了通行的战争融资渠道,又指出了作为全球的军事金融强权国家,美国所特有的战争融资方式。通常而言,战争融资主要分为征税、发债、印钞。
  先看第一种融资方式:税收。
  税收是一种古老的充盈国库,并为战时提供经济支撑的手段。从中国古代开始,历代皇帝都靠征收盐税、人丁税、土地税等来获得。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和形式,一般用于城市基建、教育、医疗、公务人员工资发放、军费开支等。战时,军费开支提升,相应地,用于非军费方面的支出会减少。
  仅仅是税收的腾挪自然支撑不了庞大的战争开销。 在打仗时,常常会出现临时的税种以开源。
  比如1799年,英国对拿破仑战争时,为了应付战争费用的需要,当时的英国首相皮特首创了所得税。它与后来的所得税有不同之处,属于临时课征的战争税,在1802年随着战争的平息而停止,1803年,战争复起后,恢复开征,直到1815年随战争结束而废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征过"战争税"或"战争暴利税",筹措战争经费。
  税收过重往往会造成内乱,所以有一些"战争税"会落在富人/商人的头上。
  如清朝后期的卖官,根据一些估算,很多时候清朝战争开支大概有30%是靠卖官位得到的收入来补贴;再如,上文提到的所得税也是一种针对富人的税收,名义是保护富人的私产。
  这种方式并不总是行之有效,尤其是富人掌权之时。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战争连连,贵族、诸侯有钱有势,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自发形成了阻碍加税的坚定同盟,统治者们必须另想他法。
  再看第二种融资方式:借钱、发债。
  可能很难想到,人类历史第一次的主权放贷就是为了战争,战争是借款的原始动机。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方是古希腊的财富中心,另一方还在使用低廉笨重的铁币做交易,只比以物易物先进一点。
  斯巴达的同盟军,一些城邦小国,因常年向强国雅典进贡,没有多少军费,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斯巴达陷入弹药不足的困境,不得已借用了奥林匹亚和特尔斐神庙的储备金,通过给予荣誉鼓励民众解囊相助。最终,这场持续了27年的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和强国地位。
  此时的借钱属于统治者的私债范畴,将统治者的私债变成以国家信用支撑,并向民众支付利息的公债,是在议会出现以后。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英格兰银行的设立(1694年)就是为了开辟市民储蓄的渠道,筹集用于对付路易十四的军费,发债也是成就其日不落帝国的经济支撑。
  此后,发债成为筹措军费常见的渠道。
  这种常规融资方法,日本人学会了,清政府没学会。这也是日本以弹丸之地赢得甲午战争(1894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北洋水师被称为亚洲第一,在世界也排得上号,并不输于日本,最终却打到没钱买弹药。根源固然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但金融业弱于日本也是打了不到一年就认输和谈的原因。
  除了上文提及的税收卖官,当时的清政府也就能搜刮搜刮民间和钱庄,没什么搞钱途径。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融资渠道也不多。但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了西方的很多金融制度,先是发债搞经济、军事改革,然后是发债打仗,就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还发行了巨额债券。
  第三种融资方式,是发动印钞机。
  税收、发债,都是货币总量的腾挪,而货币总量未必能够满足战争的需求,创造货币成为战时经济的惯用手法。
  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北方政府向银行发售国库券和债券,但银行发现这些国库券和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转售难度高,也就不再愿意用有限的黄金去承接政府的债券。
  于是1862年,政府开始印制1.5亿美元的美国钞票,使其成为合法货币。
  一般情况下,钞票不是想印就能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世界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能发行多少钞票,要看有多少黄金储备。
  金本位制天然具有通缩的倾向,原因在于黄金储量有限,开采速度慢,而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高。对黄金的需求在战时更迅猛,于是暂时放弃金本位制是常有的事。
  超发货币,实质上已经是以国家信用做背书,而不是黄金的储量。
  一战、二战时期,一些国家无法生产战争所需要的物资,通常需要借款、消耗大量的黄金储备等方式来融资以购买物资。为了支持这些赤字,大多数参战国会对黄金出口进行限制。
  战时这些临时政策都有副作用。加税会增加百姓负担,使政府失去民众支持;削减非军事支出会降低原本在医疗、教育等民众福利;发行债券,政府需要承担利息,甚者可能导致国家破产。
  比如1557—1575年间,西班牙国王宣布两次宣布国家破产,尽管并非国家身无分文,但无法履行债务对国家信用是极大的伤害。
  以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体系下,货币超发带来的影响可能数倍于发行的货币量。
  战争的代价在战争的最后一枪结束后,还长远地影响着人们。这是斯蒂格利茨告诉我们的另一句话。
  03 战后的代价更沉重
  "柏林什么也没有剩下,没有住宅、没有商店、没有运输、没有政府建筑,纳粹留给人民的遗产……仅是若干断壁残垣……柏林如今只是一个破碎砖瓦堆积如山的地理坐标",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这段话,无疑是对战争代价的最好注脚。
  子弹不能用于再生产,战争只会摧毁资源。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争,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超过7000万,1.3亿人受伤。
  作为战败国,德国死亡士兵超过500万,平民约200万,二战前,德国总人口约8000万(吞并奥地利等地之后,自身有6600万左右)。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因战争消失,大部分是青壮年。
  战胜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死亡人口超过2000万。
  每次战争的发生,都会带来大量的伤亡。 工业体系下,男性劳动力的缺失,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等资源的摧毁让战后的经济重建尤为艰难,再加上战时特殊的经济政策,不管是战败还是战胜国,都陷入了经济的困顿之中。
  第一重影响是,通货膨胀。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不仅要归还战时借款,还要承担132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联合比利时、波兰毫不客气地进入了德国的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史称"鲁尔危机",德国只能选择疯狂印钱。
  货币供给过高,商品不足,导致物价飞涨,德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战前,4.2马克就可以兑换1美元,战后,1美元可以成立一个家族基金。物价上涨的速度近乎荒诞,一个典型的场景是,一个人以8000马克买了一杯咖啡,等喝完走出去时,咖啡已经卖10000马克了。
  到了1923年,德国出现了面值100兆的钞票,小朋友把钞票用来做风筝,纸钞被当成柴烧都是随处可见的景象。此时的马克已经失去了货币的价值,以物易物开始盛行。
  同样,二战后的日本也经历了一场通货膨胀,相关数据显示,在1945年—1949年之间,日本东京的零售物价指数增长了240倍。
  非主战场,又是战胜国的美国,统计其上个世纪的M2,也就是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钞支票和短期储备,可知,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都是阶段性的高位。
  (1901—200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
  1917—1918年、1941—1945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越战)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也是美国通胀率高峰时期。其实包括战后的一两年内,通胀率也处于较高的位置。
  不过,相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美国的通胀率要温和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通行货币,它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可以由全世界来买单,这也是上文虚拟对话为什么说由其它国家承担战争成本。
  第二重影响在经济总量上,也就是GDP水平,不同的国家会有所分化。
  一个简化的GDP公式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购买之和。主战场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战败国人民一般信心不足,更容易出现战后GDP下降,这也是战争的代价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人均GDP至少下降了一半,货币也在战后大幅贬值。
  对于大赢家美国来说,战时GDP则上升,1941年—1945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失业率下降。但在二战过去之后,因军事需求等不再旺盛,美国也无法保持GDP的高速上涨。
  第三重影响是给参战国带来巨额的债务。
  英国,老牌日不落帝国,最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它的衰落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额债务有关。
  因为一战,英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位置上被拉了下来,美国补位。因为二战,彻底失去了主宰世界金融秩序的权力,取而代之的还是美国,英国则变成了经济上依附的角色。
  二战期间,根据罗斯福签署的《租借法案》,美国对盟国进行战争补贴,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法案还有附加条件,即英国必须使英镑能自由兑换。
  没有人会愿意持有陷入战争中的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的放开,会使人抛售英镑,换取更为坚挺的货币或者是黄金。
  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条款导致了英镑的长期疲软,是美国削弱英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一步。
  二战过后,一方面是英镑疲软,另一方面世界上75%的黄金储备捏在美国的手里,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成为世界货币,英国再无与美一争之力。
  而二战时期, 英国欠美国和加拿大的债务,直到2006年才还清,足足60年,英国才翻开新的一页。德国还清1320亿马克的赔款加利息,用了90年。
  04 结语
  凡是战争,都有胜负之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参战一方能够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那它就是赢家?
  当然不是。
  战争的野蛮性在于,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胜利的一方重新掌握游戏规则,他们总能在利益分配中掌握更高主动权,让自己成为最大获益者。
  但战争又有着无法抵挡的破坏性,它以流血、死亡为代价,带来流离失所、颠沛流离、鳏寡孤独,它的强大摧毁性足以让一座城市沦陷、让一个民族沉沦、让一种文明消亡,这同样是人类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
  经济账或许算得明白,但涉及到普通的人,这笔账怎么算,都没有赢家。

现在银行招收存款有多难?存一万送电动车难道不赔钱吗?是哪家银行啊?我也想去存别说一万,二万也合适呀,正好想买台电动车呢,特别适合老年人出行。到年底了,银行又开始揽存了,员工估计也有任务了吧,也不知哪家银行,可能也不是会开的,如果公开股票账户有50万余额,每次只买一两万股票的人是怎样心态?帐户中有50万以上,每次只买一二万这样的人我见过。我有个朋友就是他开着宝马,家里条件也很好。手里有了六七十万的闲钱,就找我来开户了。那时是2015年,大盘在4500点以上。当时我认CNBC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创始人放话比特币年内飙升到10万美元一枚中国小康网1月4日讯老马根据加密货币交易方Nexo的AntoniTrenchev的说法,到2022年年中,比特币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并飙升至100,000美元。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可转债2022年第一周值得关注的机会本文首发转债头狼公众号春节前有19个交易日,受长假效应的影响,有效的交易时间可能更少,找出有限的机会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关注几个方向的机会一短线活跃的头部品种耐普新天湖广是目前市场最回望21,股民人均赚5万你被平均了吗?2021年正式过去,数据显示,2021年两市总成交额合计达257。16万亿元,较2020年(206。12万亿元)增长51。04万亿,同比增长24。76。此外,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43燕京啤酒,横盘15年文杨旭然编辑王方玉出品tidebiz假如你在2007年5月24日买入了一批燕京啤酒(SZ000729)的股票,然后因为酒喝多了导致失忆,到2021年10月才想起来自己有这么一笔资产房住不炒慢慢将深入人心中国房产目前市值高达400万亿,这是一个分量重得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领域。这个领域一旦产生巨大震荡,对于中国经济必定是一场灾难。假如房价大幅度上涨,400万亿的房产存量简直就是一个吞展望2022年首先我们知道的是指数之间存在着相互验证的关系,也就是说当任何2个指数创出新高,那么另外一个创高只是时间问题了。反之,任何2个指数创出新低,另外一个随后也会创新低。其次,只有各个指数创维OLED或遇阻小米杀了行业措手不及?蓝科技观察在OLED雄心万丈的创维或遇阻。这一次,来势凶猛的是一向以敢于低价搏杀的小米OLED低价亮相。对于创维而言,OLED是其近几年力推的新品。在OLED仍处于市场培育期价格相经济日报内燃机的未来在哪里来源经济日报在双碳背景下,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是高效低碳清洁燃料的多元化。在双碳背景下,随着各国排放法规不断趋严以及大量车企重心转移,相比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全面电动化,内燃机行业新华书店日入3。5亿,顾客只蹭空调不买书,是谁撑起了他们的营收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就以饱满的姿态进入到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在这些年间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中国也逐渐从一个不受重视的落后贫穷国家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在世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待更新,排名不分先后)各国领导人(另行公布)论坛理事1。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2。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3。博鳌亚云南省医疗保障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家庭共济以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只限职工本人使用。而随着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功能的开通,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家庭成员可以共用。家庭共济功能怎么开通?哪些家庭成员可以使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风电设备退役潮来临如何走好绿色退出最后一公里?本报记者宋琪吴可仲北京报道30年前,风电在挣扎如何从零起步,30年后,它更须解决绿色闭环上最后一问在设备退役潮到来之前,如何实现绿色退出?行业公开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约有1房地产板块,具有翻倍潜力的3大低位龙头股分享(建议关注研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房地产板块在之前持续处于下跌过程中,整体估值被大幅打压,很多优质标的的估值也被严重低估,如果你还对房地产存在固有的偏见和认知,建议你认真看完下面的内容。京投发展税局提示!建筑业房地产业主要涉税风险(附风险防控建议)房开企业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是近年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对企业来讲,如何在项目前期做足税收功课,以规避可能的涉税风险,尽量降低涉税成本,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突出问题。今天整理了40家挂牌公司明起进入创新层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一次创新层进层决定公告,包括万特电气中易腾达星展测控在内的40家挂牌公司调入创新层,进层决定自4月18日起生效。40家新进层的打造共同富裕重要窗口!这家资产规模2万亿银行有大招以下文章来源于看懂经济,作者看懂研究院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了中国银行界的一道必答题。目前上市银行公布的财报中,无一例外都多次提到共同富裕,有大行承载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也有股份行把握财蔡昉以更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人口转型趋势不可逆转,目前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峰值,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这将极大地削弱消费能力,制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实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构建中国特色A股散户不能玩最近疫情在家没事,除了看俄乌战争每天进展,顺便算了算A股的大帐。发现散户真不能玩呀。进去就是找死!截止目前,上市公司共4782家,总市值80。7万亿元。M2是250万亿,2015年2022年亏的最惨的行业基金,你买了几个呢?有没有全都有的2022年,多少行业基金表现的很不景气,六大主要赛道白酒,医疗,新能源,光伏,军工,半导体,玩起滑滑梯,越跌越加速。上证指数从从2021年12月13日的3708。94跌到今天的32这次大a为什么要下跌我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欢迎你的评论。在美国准备加息的时候,意味着收割全世界又来了,股市也是资产,如果不赶在加息前,把股价压下来,是不是有获利资金出逃美国,所以咱们自己先把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