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两大探日计划首次公开!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
  它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    ,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探测太阳?】
  太阳目前正处于壮年期(寿命约100亿年),是一颗时时刻刻发生氢、氦核聚变、发光发热的巨大恒星,为我们蓝色地球带来了光明与能量,是地球万物生长的源泉。
  太阳对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主要体现在太阳爆发产生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尤以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  2021-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
  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
  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不能缺席。
  【人类太阳探测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发射了70多颗太阳观测卫星,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  聚焦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研究。
  太阳黑子存在于太阳光球表面,是磁场的聚集之处,其数量和位置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太阳耀斑是一种强烈的辐射爆炸,是太阳系中最激烈的局部区域的爆炸事件,它所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横跨整个电磁波谱。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释放能量的另一种形式,一次巨大的太阳爆发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可让数十亿吨的物质短时间内离开太阳,喷射到宇宙空间。
  近期典型的太阳探测器,如2006年10月美国发射的世界第一对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日地关系观测平台,对太阳黑子爆发时进行了三维成像,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太阳周边环境以及太阳活动对整个太阳系造成的影响;
  2009年1月,俄罗斯发射了“科罗纳斯”太阳探测卫星,探测太阳内部结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大气层及生物圈的影响;
  2018年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近距离对太阳结构进行探测,获得了相当的成果。
  当前世界主要趋势是对太阳结构、磁场、黑子、耀斑、太阳大气等进行综合观测和抵近观测。
  【中国的太阳探测计划】
  我国在火星探测、月球探测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实现了对火星的绕、落、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样品的采样返回。
  现在,我国的太阳探测计划已经拉开帷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中国目前制定了两个太阳探测计划,分别是“羲和”和“夸父”探测计划。
  “羲和”号是发射太阳Hα光谱探测与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试验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实现我国太阳探测破冰之旅。
  羲和是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是掌管时间和历法的太阳神,并以太阳母亲的形象为人们所认知。
  此名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夸父”计划是研制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已纳入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
  夸父源自《山海经》,夸父追日,最后化身为夸父山的传说广为人们所熟知。
  “羲和”号卫星重量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517公里高度、倾角9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将经过地球的南北极,能够24小时连续的对太阳进行观测。
  “夸父”计划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计划明年发射,也是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约700公里。
  此外,我国正在论证后续太阳探测发展计划。
  科学家们希望按照   在黄道面内多视角探测(首选地日拉格郎日L5点)、大倾角太阳极区探测和太阳抵近观测“三步走”进行实施    ,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进一步了解太阳的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的三维结构,掌握机理和活动规律,预报空间天气,造福人类,趋利避害。
  【我国首次探测太阳的重大意义】
  一是  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羲和”号卫星的主要科学载荷是Hα成像光谱仪。
  太阳Hα谱线是光子与氢原子相互作用后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之一,其线心位于可见光波段,波长为6562.85埃米(1埃米等于百亿分之一米),是太阳爆发时响应最强的色球谱线,能够直接反映爆发的源区特征。
  此前,太阳Hα谱线只能在地球上进行探测,但因受大气干扰,探测数据不连续不稳定。
  现在通过“羲和”号探测,对其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在46秒内获得全日面1600万个点上的光谱,在300余个波长点上同时获得色球和光球的二维图像    ,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而建立太阳爆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提供关键依据,对太阳底层大气和太阳爆发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羲和”号卫星在轨开展的相关试验,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进行Hα谱线研究,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将显著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  在轨试验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新型卫星平台技术  ,推动我国高精度卫星平台技术革命性、跨越性发展。
  “羲和”号卫星平台从总体设计理念上打破传统固连设计思想,采用非接触磁浮作动器,实现载荷舱与平台舱的动静隔离,通过主从协同设计,实现载荷舱超精超稳及两舱协同控制,解决了传统卫星载荷与平台固连设计导致的微振动难测、难控的技术瓶颈问题。
  与传统卫星平台相比,  “羲和”号卫星平台的指向精度、姿态稳定度均提高了2个数量级。
  同时,“羲和”号卫星还将在轨验证无线能源传输、舱间指向精度、姿态稳定度均提高了2个数量级。无线通信、舱间激光通信、重复连接释放、舱间电缆脱落与收纳、原子鉴频太阳导航仪等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
  “羲和”号高性能技术卫星平台在轨试验成功后,  是世界上首次将磁悬浮技术在航天器上进行工程应用  ,将大幅提升我国空间观测技术水平,有望在将来的对地观测、空间科学探测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三是  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  ,大幅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国际太阳探测发展变化很快,我国在太阳观测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外卫星数据。
  “羲和”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将打破我国在此领域的被动局面,我国将成立卫星数据科学委员会,制定数据政策,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共享卫星探测数据,力争产生原创性科学成果,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四是激发探索空间科学的热情,  培养创新高端人才。
  通过首次太阳探测计划,可大量培养我国在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的高端创新人才,通过对所获数据的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太阳探测数据共享、结合和互补,更好地开展太阳活动机理研究,探索太阳系起源及演变规律,及对地球大气及生物圈的影响,提高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探索空间科学的热情。
  【本次任务的特点】
  一是  起步晚,起点高。
  “十三五”期间,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紧密围绕国家航天发展规划,瞄准我国航天发展急需的创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需求,制定了空间科学研究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探测+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飞行验证”的任务目标。
  虽然起步晚,但在轨验证新技术新产品多,试验项目丰富,探测目标聚焦准确,研究起点高。
  二是  紧紧围绕太阳探测热点问题,提出中国特色太阳探测模式。
  “羲和”号卫星采用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卫星平台,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比目前同等惯量的卫星平台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1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
  这两项技术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  组织国内优势单位大力协同,攻坚克难。
  “羲和”号于2019年6月正式立项,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大,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等优势单位,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研制单位作用,克服了研究时间短、经费少、研制难度大的不利因素,团结合作、群策全力,高效高质完成了研制发射任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91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一箭十一星“拼车”方式,除了将“羲和”号主星成功发射外,还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颗大学生小卫星、和德宇航公司2颗卫星、低轨导航增强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卫星、气象星座试验卫星、空间交通试验卫星等10颗搭载小卫星发射入轨。
  【来源:快科技】【作者:上方文Q】

古代鸵鸟蛋壳揭示了数千年前极端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来自一个古老蛋壳的证据揭示了关于人类早期祖先所面临的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新信息。该研究显示,南非内陆的部分地区今天是干旱和人口稀少的,但在25万至35万年前,在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时期研究暴露在污染物中可能会加速我们的衰老速度据外媒报道,每天,我们的身体都要面对紫外线臭氧香烟烟雾工业化学品和其他危害。这种接触会导致我们体内产生自由基,而这会损害我们的DNA和组织。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EricE。Kel创新纳米技术将能让人体内部产生健康的电流据外媒报道,一个由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的一项新纳米技术将使通过激活各种器官在人体内产生电流和电压成为可能。研究人员指出,这一进展涉及一种全新的非常强的生物材料马斯克分享SpaceX每年提供数千吨推力的计划据外媒报道,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CEO埃隆middot马斯克日前宣布,该公司将提高ldquo猛禽(Raptor)rdquo火箭发动机的生产率。ldquo猛禽rdquo是沥青之谜科学家利用物理化学分析研究沥青表面尽管沥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但人们对其表面结构所知甚少。来自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正通过物理化学分析来阐明沥青表面的性质。虽然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过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家航天局召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表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影像图火星上的中国印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SpaceX高管强调9月底Starlink可实现全球覆盖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在努力实现全球覆盖的进程中,也加大了和各大航空公司的合作以便于提供机上WiFi商业服务。此外公司目前没有为星链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宇航员太空行走完成了空间站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NASA宇航员ShaneKimbrough和欧空局(EuropeanSpaceAgency)宇航员ThomasPesquet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37分,经过6小时45分钟,结束了波音公司和NASA将在下个月向太空发射假人Rosie美国宇航局(NASA)和波音公司正准备在下个月将一个假人发射到太空,作为商业乘员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假人被命名为Rosie其属于波音公司,波音公司曾在其第一次(无人)轨道飞行测试,即物理学家利用超短激光脉冲探测光辐射的动态变化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和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MPQ)的物理学家使用超短激光脉冲来探测钨晶体中光电子发射的动态。几乎一个世纪前,阿尔伯特middot爱因斯坦
我国首颗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度面向全球共享伽马光子科学数据IT之家9月8日消息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昨日联合公开发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共计99864个事例),可通过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链专家解答过去50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似乎总喜欢厚古薄今,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几乎任何事物都让人感到今不如昔。不过,科学研究是少数几个不受这种批评影响的领域之一,应该没有多少人第二次俄联盟号飞船推进器意外启动,导致国际空间站旋转57度10月16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五,俄罗斯联盟号飞船(MS18)推进器意外启动,导致国际空间站再次失控倾斜旋转57度,这是不到三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类似事件。这艘飞船计划在美国东部时灭绝恐龙的小行星在撞击地球时发生了什么据国外媒体报道,希克苏鲁伯陨石坑隐藏在墨西哥湾的水面之下,平均直径约180公里。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留下了这个椭圆形的大型遗迹地球表面最大的撞击地满是黄金的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大增,NASA之前算错了近日,NSAS在官网更新了小行星Bennu最新轨迹预测,将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从2,700分之一提高到1,750分之一,提高了35。NASA还表示,小行星上很可能富含铂金和黄金。小行NASA波音星际客机今年不再试飞,宇航员将改乘SpaceX飞船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周三表示,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Starliner)飞船今年将不会再次尝试发射,两名原本要搭乘星际客机的宇航员已重新分配到了未来使用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将发射,征名活动开启IT之家9月24日消息根据国家航天局官方消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预计将于10月发射升空,目前向全网开启征名活动。这颗卫星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立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中国科大在氮化镓半导体pn异质结中实现独特的光电流极性反转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孙海定研究员团队在氮化镓(GaN)半导体pn异质结中实现了独特的光电流极性反转(即双向光电流现象)。中国科大消息显示,过去两年多来,团队利可能遍布整个宇宙的原初黑洞会撞上地球吗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许多人看来,黑洞是宇宙中相当可怕的存在。它们无比黑暗,有着强大的引力,似乎有着某种不祥的意味。如今,天体物理学家又提出了一种假想的黑洞类型原院士宇宙95仍是未知,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将发表两个重要发现IT之家7月17日消息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今日正式开馆,并举行两场特别活动星空音乐会和天文高端国际会议。据文汇报报道,在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我们能否通过增加宇宙的维度来解释暗物质北京时间7月14日消息,暗物质的奇特性质可能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通过一项新的模拟研究,宇宙学家认为这种占宇宙质量80以上的神秘物质可以相互作用。暗物质粒子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