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可能遍布整个宇宙的原初黑洞会撞上地球吗

  北京时间 9 月 6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许多人看来,黑洞是宇宙中相当可怕的存在。它们无比黑暗,有着强大的引力,似乎有着某种不祥的意味。
  如今,天体物理学家又提出了一种假想的黑洞类型:原初黑洞 。这种黑洞不是由恒星坍缩而成,而是形成于宇宙的最初时刻,并充斥于我们现今的宇宙 。
  那么,一个这样的远古怪物冲向地球的几率有多大?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计算。诞生于大爆炸
  早期的宇宙既狂野又复杂,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温和宇宙截然不同。在大爆炸的最初时刻,宇宙发生了剧烈的相变。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大爆炸最初几分钟的物理现象,但在那之前发生的事情却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 —— 相关的数学计算也异常复杂。
  要形成黑洞,需要一些相当极端的条件,比如一颗恒星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发生坍缩 。在宇宙诞生的最初几秒钟里,恒星并不存在,但可能存在形成黑洞的合适条件;原初黑洞的形成,所需要的只是将大量的物质或能量塞进一个足够小的空间 。
  在宇宙遥远的过去,在我们尚未探测到的宇宙未知领域,可能正好存在一些条件,使原初黑洞充斥着整个宇宙。这些黑洞可能有不同的质量,取决于它们形成的条件。不过,科学家几十年来对原初黑洞的搜索毫无结果,使人们对它们的兴趣逐渐减弱。直到不久前,我们终于有了一个高效的探测工具 —— 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 。
  当 LIGO 首次探测到黑洞碰撞所产生的引力波时,天文学家发现,这些黑洞的质量相当奇特,每一个都有太阳质量的几十倍 。这个质量范围很难通过常规的恒星黑洞合并来实现,因为这样的合并事件必须足够频繁,才有可能形成如此规模的黑洞。于是,原初黑洞又回到了天文学家的视野当中。寻找原初黑洞
  关于早期宇宙发生的各种过程,如果有某种奇特的机制能产生黑洞的话,那就不会只产生几个黑洞,而是会充满整个宇宙。事实上,宇宙中可能存在着足够多的原初黑洞,至少可以作为一部分暗物质的解释 ;据天文学家估计,神秘的暗物质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 80% 以上 。
  最近发表在预印本数据库 arXiv 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数量惊人的小型黑洞。它们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事实上,黑洞并不是 100% 黑色的,它们会通过霍金辐射失去质量 。霍金辐射是发生在黑洞事件视界的复杂量子力学过程,允许一些粒子和辐射从黑洞逃逸。黑洞越小,其质量损失就越快。小于 1 亿吨的黑洞 —— 比一颗典型的小行星略轻 —— 在当前的宇宙年龄中将失去大约一半的质量。对于更大的黑洞,在当前的宇宙年龄下,只会因霍金辐射损失一小部分质量。
  每个星系中小型黑洞的总数取决于星系中有多少暗物质,以及每个黑洞有多大。不过,无论怎么分,不同星系中应该都有很多小型黑洞。
  而且,这些黑洞的运行都很快。根据计算机模拟和星系动力学的观察结果,暗物质的速度超过每秒 160 公里 。以这样的速度,一个小行星质量的黑洞可以在几周内覆盖木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那么,我们应该害怕这些黑洞撞上地球吗?原初黑洞与地球的碰撞
  如果一个小行星质量的黑洞撞击地球会发生什么?简单来说:灭顶之灾 。黑洞会像一把加热的刀刺穿黄油一样,刺穿我们星球的表面;另一方面,黑洞会立即开始减速,因为它会与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任何原子或分子(或者我们每个人)在穿过事件视界之后,就会从已知的宇宙中溜走,再也看不见。事件视界是黑洞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逃脱。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黑洞会从地球的另一侧离开,留下幸存者来收拾残局。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黑洞会落在地核的位置,在那里地球的引力将足以让黑洞开始"进食"。最终,黑洞会吞噬我们整个星球。
  值得庆幸的是,根据这篇论文的计算,黑洞落在地核上的几率相当小 —— 它们的运行速度实在太快了 。
  另一方面,地球与黑洞的遭遇还会导致另一个令人不快的结果:升温 。在穿过地球的过程中,黑洞会吸积物质,而吸积会产生热量(激活星系核的也是这种热量)。一个小行星质量的黑洞撞上地球后,最终释放的能量与 1 公里宽的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差不多。在 6500 万年前,一颗如此规模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幸运的是,黑洞碰撞可能非常罕见。根据这篇论文的计算,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以科学家的标准,即星系中黑洞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情况),可能每十亿年左右才会发生一次碰撞 。因此,对于所谓的黑洞撞地球,我们不必过于担心。

8月的满月是罕见的季节性蓝月亮这意味着什么?据外媒CNET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每2。5年到3年,就会出现一次ldquo季节性蓝月亮rdquo。这就是我们在8月22日即将迎来的特殊满月。那么,季节性ldquo蓝月亮rd研究员希望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治愈艾滋病患者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在治疗和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治愈人类的艾滋病毒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该病毒可以通过每天服用药物来控制,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从体内完全消除病毒的解决科学家在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发现一处断裂据外媒CNET报道,天文学家在弄清银河系的形状方面做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我们现在知道它呈椭圆盘形,并且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一项新研究显示,该星系的一个小旋臂上有一五星连珠奇观!明晚金木水火土五星齐现夜空全国可见前不久,英仙座流星雨备受关注,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不仅流量大,又具有科研意义,同时欣赏性极佳。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明晚的罕见天象更是值得期待。据媒体报道,8月19最深潜水池在迪拜开放水下60米设有沉没城市景观迪拜深潜吧是一个新的室内潜水设施,深达60米(197英尺),里面的水相当于6个奥林匹克规格游泳池总和。这个潜水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命名为最深的潜水池,于7月底向公众开放。然而,潜水池研究人员正探索利用益生菌促进珊瑚白化后的存活率来自KAUST的研究团队正探索使用益生菌来促进珊瑚白化后的存活率。最新研究表示,使用有益细菌组成的混合物处理珊瑚可以提高白化事件后的存活率。这种方法可以在预测的热浪出现之前进行,以SpaceX大型助推器和Starship将重返发射台据外媒报道,最近,SpaceX一直在努力加入其巨大的Starship和巨型SuperHeavyBoost(超重助推器)并将它们放在发射台上。然而,在这两个第一次连接在一起后不久,S研究人员找到不发生剧烈化学爆炸的金属水制造方法据外媒报道,每个孩子都知道水能导电但这是指ldquo正常的rdquo含有盐的日常水。而纯净的蒸馏水几乎则是完美的绝缘体,它由水分子组成,通过氢键松散地连接在一起。价电子保持束缚而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组合显示出治疗胰腺癌的早期潜力研究人员发现三种免疫疗法药物一起使用可以消除小鼠的胰腺肿瘤。胰腺癌每年影响约6万名美国人,是最致命的癌症形式之一。在诊断后,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存活5年。虽然一些化疗最初是有效的,变废为宝研究发现生物炭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据外媒报道,一项涉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国际研究发现,一种由城市农业和林业废料制成的产品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减少了现代农业的碳足迹。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客座古气候研究人员发现全球变暖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近年来经历的长期干旱状况破纪录的高温持续的野火和频繁的更极端的风暴,是人类向大气中添加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全球温度上升的直接结果。而麻省理工学院一项关于地球古代历史上极端气候事件的新研
东芝宣布将量子加密通信范围扩展到600公里,为世界最长级别IT之家6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optics。org报道,东芝欧洲剑桥研究实验室在近日宣布,首次将量子加密通信的范围扩展到600公里,为世界最长级别,这一突破将使全球大城市之间长距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1003架机总装下线IT之家12月26日消息,AG600鲲龙1003是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被称为会飞的船会游泳的飞机。今日,AG600鲲龙1003架机我国自研SpaceOS天卓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可用于载人航天北斗导航IT之家1月24日消息,说起我国的航天科技,那是杠杠的。不过关于我国航天技术背后的很多细节,相信不少朋友并不知晓,比如航天器计算机运行的操作系统。而根据中国航天报官方的消息,我国自辉瑞最新数据接种三剂新冠疫苗可产生中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IT之家1月24日消息,辉瑞刚刚在官方发布公告,公布了与BioNTech共同获得的两项最新的试验数据,表明三剂COVID19疫苗引发了中和Omicron变体(B。1。1。529)的山东全面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IT之家10月31日消息,根据山东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按照国家整体部署,山东省即日起全面启动311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实行居民免费政策。官方表示,311岁儿童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印度正研究类似SpaceX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下个月开始做着陆测试IT之家4月22日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做着陆测试准备,测试时间定于今年5月进行,目的是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返回,以此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空间研究微重力下火焰如何燃烧,NASA在国际空间站点火1500多个4月20日消息,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透露,自2017年以来,其已经通过微重力先进燃烧实验(ACME)项目在国际空间站点燃1500多个火焰,目的是了解太空中的火焰燃烧现未来十年NASA有可能搞这些事探索天王星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等4月20日消息,本周美国天文学界再次发布行星科学十年调查报告,为2023年至2032年的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任务确定优先事项。其中大项任务有向天王星和土卫二发射轨道飞行器,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大脑是一台名副其实的预测机器,能节省许多能量科学家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研究发现,大脑是一台名副其实的预测机器。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它们能节省许多能量。当看到一个模糊的图像时,我们会依赖背景来获得感知信息。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证明了逆袭博士3年发2篇Nature引热议二本本科毕业,此前研究刷新世界纪录第一学历,再次成为话题焦点。就在最近,我国4篇研究登上了顶刊Nature,它们分别来自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华侨大学。而华侨大学这篇研究的二作林克斌博士,一下子被拉进了公众的视百度宣布成为中国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为无人探测车提供AI技术等IT之家12月17日消息,据百度公众号,12月16日,百度与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百度成为中国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据介绍,双方将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