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的形成原因发展及对现代的启示(1)论文

  [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判例法传统,其产生原因有三,即经验哲学、贵族精神以及实用主义。由于我国盲目地引进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制度,造成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
  其解决方法就是实现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的重新统一,引进判例法。 [关键词]古代中国;判例法;启示
  一、古代中国的"混合法"传统及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中国的混合法传统 长期以来,人们,包括许多法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崇尚制定法的国家, 而对古代中国的判例法却不甚了解。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古代中国除了有发达的成文法以外,还有发达的判例法。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心目中的"法"远远不限于国家认可和审判活动确认的行为规范,那些在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客观行为准则也被纳入"法"的范畴,甚至成为最具权威的"法"。正因如此,能够表述"法"这一社会现象或行为规范的文字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法、刑、礼、律、范、辟、则、彝、度、制、典、事,等等 。
  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有着"混合法"的传统,即"成文法"与"判例法"的有机结合。具体说来,"混合法"包括两层意思:在立法方面,历朝历代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正规程序制定和颁布成文法,而在无现成的成文法可依,或虽有成文法但却明显不合时宜的特定情况下,则通过司法渠道以创制判例法的形式实行局部立法;在司法方面,适用成文法与使用判例相结合,在时机成熟时,再通过立法把判例吸收进成文法中。
  对此,曾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部长多年的居正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向来是判例法国家,甚似英美法制度",在民法颁布之前,"支配人民生活的,几乎全赖判例","司法向来已经取得创造法律之权威","判例势力之伟大,实无可争辩"。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史方面用力甚勤并颇有建树的武树臣先生,则将从西周到春秋的时期称为"家本位判例法"时代,而将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年称为"国家本位混合法"时代。
  (二)古代中国判例法的发展历史 从判例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汉以前是简单援引阶段,由汉迄唐是判例法的成熟阶段,至明清是判例法的发展阶段,其后是其衰落阶段。以下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从舜时的"皋陶造律"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的成文法起源于司法实践,律生于例,律是例的固定和升华。春秋时期,晋国叔向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所说的"昔先王议事以制"中的"制"即指沿袭已久的习俗、故事或成例。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者们纷纷颁行了成文法,判例法从主要法律渊源退居次要地位,但它仍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秦朝司吏断狱时,除律以外,可以适用"廷行事",即以判案成例作为判案依据。
  汉承秦制,规定凡律无正条者,比附以为罪。《周礼秋官大司寇》载:"若今律,其有断事,皆依旧事断之,其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故云决事比"。
  "决事比"与秦朝的"廷行事"相类似。不过,其种类更多,应用更广。
  汉朝的比分为决事比、死罪决事比和辞讼比三类。据史书记载,汉代可以作比附的案例十分繁多。
  晋"改旧律为刑名法例"。自此,例与法联系起来。
  北齐"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篇首",称为名例律。 唐朝是我国封建法制成熟与定型时期,法制比较完备,在司法实践中,虽允许法律无明文规定时比照成例断案,但控制较严,并且注意以成文法规范判例法,以免引例破敕、以例害律。
  宋初颇重律、敕。神宗即位以后,实行变法图强,法律形式也发生变化,不仅编敕地位提高,而且例也得到发展,"法所不载,然后用例"。
  宋代的例有两种,一为断例,即审判案件的成例,另一为指挥,即尚书省及各部等官署下达的指令。高宗南渡以后,由于刑典的散佚,例的地位更趋重要。
  宋代各朝皇帝都有编例之举,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绍兴刑民疑难断例》、《乾道新编特旨断例》、《开禧刑民断例》等。至于指挥,就更是浩繁,仅是南宋宁宗年间就达数万件之多。
  元朝的法律体系是一个集辽蒙古法、汉法、回回法在内的多元联合体。其法律统一的方式就是在继承本民族法律传统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前朝的立法经验,将一些在审判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判例经国家机关认可,并通过特定的立法程序加以分类汇编,成为统一的法律规范——"断例",它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的有机结合。
  明代仍然采用以例断案的传统。明朝的"例"主要是刑部针对具体案件做出的判决,并经皇帝以上谕的形式批准,使其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因案生例的原则自此确立并盛行起来。明中后期的《问刑条例》将例提高到与律同等的地位,"以例辅律"、"以例补律",律是正文,例是附注,例律并行。
  但在司法实践中,例优先于律。 清朝大体沿袭明朝。
  清代例的删定、编纂是重要的立法活动,由律例馆负责。修律的主要内容是将具有一般意义的判决提升为法律规范,删除和更正律文与例文、例文与例文之间的重复和矛盾。
  凡馆修入律之例实际上已被纳入制定法的范畴,成为《大清律例》的构成部分。清朝明确规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
  自1840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陷入了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之中,富国强兵成为整个中国民族的必然选择。为此,清政府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法制也开始了近代化转型。
  环视四周,当时的日本是一面改革成功的镜子,而"东洋复采诸西洋",这就导致了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学理上,中国由日本而德国的"取经"之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引进日德的成文法势必遏制中国固有的判例法的继续发达,从而中断了"混合法"传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新旧法制的递嬗又产生了判例法适用的空间,中国又形成了"国社本位"的"混合法"。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判例仅具有事实上的效力而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所谓"备参考,供取资"而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一边倒"政策的施行,中国以前苏联为榜样建设自己的国家,法律制度建设也自然如此。而前苏联的法律体制除了其社会主义属性以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的是德国的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
  德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故而前苏联也实行成文法体制;此外,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将判例法看成是资本主义属性的东西而予以批判,判例法彻底地衰落了 。
  二、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的形成原因
  (一)经验哲学与判例法  我国法理学学者谢晖教授以法律所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为标准,将法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建立在超验哲学基础之上的神启法,二是建立在先验哲学基础之上的法典式制定法,三是建立在经验哲学基础之上的判例式制定法。并且他还认为正是由于判例法与经验理性有以下逻辑上的关联,才导致了在经验基础之上生长起来的法律就是判例法:首先,经验哲学肯定事物间的差异性,而判例法强调对不同事物要不同对待,由此形成了二者间的可契通性。
  正是由于法官对复杂案件的具体分析产生了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作为一种制度的判例法。然而,具体经验又是如何走出狭隘迈向理性的呢?或者换言说,判例法中所包含的实践理性 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经验哲学对判例法的理性导向作用。
  其原理是:判例法所体现的是个别理性,而经验哲学所追求的是有关经验的一般理性,要使判例法在人类制度  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将经验哲学这种更具一般性、普遍性的理论导入,以指导、甚至支配判例法的制作和运作。  正像英国判例法的发达与其经验主义哲学的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一样,中国古代判例法的发达同样也与其经验哲学的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
  在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尊重人们生活经验的智慧应是其基本特点。所以,在黑格尔看来,代表了中国文化最大成就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作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 相应的,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权变的文化——对此,李泽厚先生说道:"中国人的吵架,也习惯于由第三者调停、协商,和谐解决,而不重是非曲直的客观审断。
  所以,礼俗代替法律,国家变为社会,关系重于是非,调解优于判定,‘理无可恕’却‘情有可原’等等,也都成了直到今天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贵族精神与判例法  对于中国古代"混合法"传统的形成,武树臣先生从另外一个角度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先秦的贵族精神为中国古代几度兴盛、连绵不绝的判例法提供了无形的精神源泉。
  判例法是宗法贵族政体的产物。法官与其他官吏一样都是世袭的。
  在敬宗孝祖、"帅型先考"观念的支配下,按照父兄先辈的故事办,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便形成了"遵循先例"的原则。
  当时的审判方式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豫设法",判例是立法的产物,又是司法的结果。 当时判例法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上存在着普遍公认的法律原则,这在当时就是"礼";有一批善于在司法中立法的高水平法官;另外,还有一个允许法官独立进行立法司法活动的政治法制环境,即宗法贵族政体。
  关于第一个条件,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是法、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正是礼为法官的灵活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宗法贵族政体下,贵族与生俱来的身份因为得到神权和血缘意识的确认而带有无上尊严,从而使贵族个人的品行、好恶、举止、言行无不带有政治性和权威性。贵族个人人格的巨大政治效应使得贵族们非常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此外,"学在官府"的庠序之教履行着干部培训学校的职能。个人修养加上官府培养教育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质。
  此外,在贵族们看来,正如他们有权利匡正君主之弊一样,也有权利纠正君主颁布的法。再则,贵族精神崇尚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故而贵族统治者们拒绝接受固定、刻板、统一的行为规范的制约,这就使他们天然地喜欢判例法而讨厌成文法,他们宁愿运用自己的良心智慧和经验,而非刻板地遵守成文法来对案件做出裁决,贵族法官随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情况创制新的判例,在司法中立法。
  历史演进至战国、秦朝,集权政体与成文法的大潮将贵族精神与判例法冲得体无完肤。但是,西汉以后,儒家思想入居正宗,秦式旧法与之不协,加上成文法难以一气呵成。
  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判例法又复兴了——这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始作俑的"春秋决狱"。  除却对奴隶贵族政体作了田园牧歌式的过分的美化之外,应当说,武树臣先生的上述分析是精辟入理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判例法产生的原因。
  (三)判例法产生的根本缘由:实用性除了以上原因外,笔者以为,判例法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实用"性,即在整个封建社会,大凡在无成文法或成文法不宜于实用之际,优秀的法官便会根据时代的需要,他们或则宣扬"议事以制"的合理性,或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则论证判例的重要价值,或则一言不发,把判例结集印行。从汉代的董仲舒到民国政府的法官们,他们都没有片面地推崇成文法,而是立足于人类前行的历史之上,勇敢地从传统习俗中寻找法源 。
  "诉讼是一国政治的晴雨表",法院或法官在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同司法在该国经济社会中的基本作用的定位有关。由于社会国家观的转变,现代法治国家 在司法观上多强调司法是一种"国民福利",在推行"司法积极主义"的同时,保障每位公民都享有"接受司法裁判"和"接近正义"的权利,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正义。
  由此出发,现代法治国家一般都实行司法能动主义,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弥合相对稳定的制定法与变动不居的社会之间的沟壑。美国著名法官霍姆斯曾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实用主义法律概念:"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他还认为,逻辑并不是法律发展中起作用的唯一力量,"逻辑形式的背后是针对相互冲突的立法理由的相对价值与轻重程度做出的判断。当然,这往往是未经道出且不知不觉的判断,然而却是整个司法过程的根基与核心所在"[11]。
  笔者也以为,我们应当以功能型态度对待法律,要看重法律的实际效用——其衡量标准就是"社会福利",即单个人生活之幸福的总和。"正义和一般效用,这将是指导我们进程的两个目标。
  "[12]
  三、中国古代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现实: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从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判例法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而是人们共同经验的产物,是以人们共同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黑尔曾经将判例法说成是集体经验积累的仓库,霍姆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是对于时代需要的自觉与不自觉的感受。
  "自清末我国法律的近代转型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我们学习大陆法系颁布了大量的成文法(制定法),然而法律施行的实际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不过笔者以为,统治者们不顾我国悠久的判例(法)传统——进一步说就是权变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注重实用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一味急功近利地仿行大陆法系颁布成文法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
  这样做的结果除了是制定法虽日渐繁多但却仍不敷使用之外,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道德的滑坡。因为道德是以习惯、惯例为依托的,而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日趋开放,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习惯受变动性的冲击而渐失拘束力,以习惯、惯例为依托的道德的效力也随之降低。
  并且,自对外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受到了冲击,道德的单一体系已不复存在,一种多元化的道德体系已悄然而生。就这样,失去了道德依托的法律,其存在顿失依据,违法、避法现象大量滋生,而且违法也并非就是丑恶的,相反,能规避法律倒可能是件荣耀的事情。
  于是,道德与(制定)法便双双失落了;而且,这种双重失落还处于一种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出路: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的重新统一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笔者以为方法就是实现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思想的重新统一。首先,传统思想中的法律应脱离道德的支配,即实现(道德)正义价值的内生(于法律)化;其次,改变单一的成文法律形式。
  当代各国的法制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法源形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需要其他法源形式的补充和配合才能使整个法律体系良好地运行。当今,在法律形式上,特别是在法官造法上,普通法与成文法已非截然不同,二者的共同点正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统合而增多[13]。
  实际上,当今两大法系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官造法,而是在多 大程度上承认的问题。我国传统思想中的非常道、道的不可言说的思想相当流行,这可以为增加我国法律的灵活性提供思想源泉,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应时应景的判例(法)。
  另一方面,今时今日,人权、法治的全球潮流以及法本身的内在属性,又使得法的一定程度的确定性成为必需。故尔,制定法也成为不可缺少的法制因素。
  并且,笔者以为,在当今我国权力腐败包括司法腐败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法官判案应当以遵循制定法为原则,只有当制定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或者适用现行法律规定明显违反人情事理,显失公平时,法官才可以在依据法律的基本原则、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创制法律——判例(法)。总之,笔者以为,我国宜选择"二元"的法律体制,采取以制定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法源形式,实行严格规则主义与法官自由裁量相结合。
  (三)关键: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那么,又如何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会遭到滥用呢?——时下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提出这个疑问。笔者以为方法有三:第一,要对认定、变更、撤销判例(法)的组织机构及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我们可以借鉴法国和日本的做法,在拥有准立法权的最高人民法院 设立专门的由资深法官组成的判例委员会,专事甄别、选择判例之职能。同时由全国人大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判例法。
  这样,判例经过判例委员会选择并予以公布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下级法院办案时必须遵循,最高人民法院也不得轻易将之废弃。第二,加快法官职业化的步伐,大力提高法官素质。
  要严格执行《法官法》,把好法官入口关,时下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些不具备法官资格的人当不了普通法官,但却可以被任命为法院院长、副院长,其荒唐性可以说是无以复加。这种现象如果不予以改变,《法官法》将在实际上遭到废弃。
  第三,利用程序加强对法官的控制。上述第
  一、第二点是法官裁判过程之外的控制。程序控制则是裁判过程之内的控制,它在法官日常司法过程中每时每刻起着作用。
  为了维护法的相对自治性,防止法与社会的直接短路,需要设置一些有过滤效果的中介装置,法律程序就是其中之一。程序可以限制法官的恣意,可以保证法官和诉讼当事人进行理性的选择;并且,与判例(法)机制直接相连的是程序具有"作茧自缚"的效应:经过程序而做出的裁判被赋予既判力,只有通过高阶审级的程序才能被修改;而且,先例机制迫使审判法院在今后的活动中保持立场的一贯性,对同类问题按照同样方式来解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缓和立法刚性过强的机制主要是采用法律试行的方案,在一定时间范围或空间范围内强化位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法律规范发展的契机,通过立法与司法的有条件的逆转、认知注意力的集中、反馈机制的利用等方法,来实现法律的动态妥当性。但由于当今我国的立法程序、诉讼程序均不完备,这种做法易生弊端,会导致反制度化的结果[14]。
  由此就更凸显了笔者于本文中所提出的"二元"法律体制的实践价值。最后,与英美具有发达的司法技术一样,判例法传统在我国虽古已有之,但却缺乏精细的司法技术,因此,道德因素、人情因素就在没有程序控制的条件下与法律直接对接,其结果就是法律的随意化、任性化。
  因此,要下大力气研究和发展司法技术。 注释:关于"实践理性",参见[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100页。
  作这种转型主要是实行自由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只是缓和其职权主义的问题,谈不上是转型。当然,这里所谓的转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并没有根本改变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许多司法解释本身已经具备法律规范的要素,并且实际上也起着法律规范的作用,其作用甚至超过正式立法机关的立法。参考文献: 武树臣.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J].政治与法律,1993,
  (2). 居正.司法党化问题[J].中华法学杂志
  (5).曹三明.中国判例法的传统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适用,2002,
  (1
  2). 武树臣.中国法律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汤尧.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7
  (1).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
  (4). [德]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
  (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
  1
  9). 武树臣.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J].中外法学,1998,   (5). 黄松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为民服务型民事审判权的构筑与实践[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   6).[11] 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Path of the Law ,"in Collected Legal Papers,181,184(19   20).[美]AL考夫曼.卡多佐[M].张守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2] [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5). [13] 沈敏荣.法律形式与传统思想的嬗变——以普通法为例的研究[J].学术交流,2000,   (1).[1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A].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探究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同时也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加强经济管理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因市场经济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论文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济管理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不企业后勤管理论文后勤管理是管理者动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使全体成员努力工作,以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以下是企业后勤管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企业后勤管理论文1水利施工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水利施工管理先进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问题改进措施小议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措施论文在水利工程中的基础土方工程需要尽量避免在冬季进行施工。如果在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季进行施工时,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科学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研究论文一大数据时代1。大数据。大数据原来是计算机领域处理信息的一种方法。为了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大数据采纳了很多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比如天气温度等,构成了庞大繁杂的数据库。这些信息平均价教育学的阅读推广探讨论文摘要本文从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深度阅读因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推广四个方面着手,试图为阅读推广奠定教育学理论基础,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全民阅读活动的进行。关键词教育学阅读推广价值导向深度阅读因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方法的论文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论文摘要在中职学校健美操的教学中存在学生素质不高水平不统一教学难度加大等问题,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生健美操教学中的示范法电力系统变电运维技术研究论文摘要变电运维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可靠性最强的电力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维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变电运维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主要特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方法论文摘要电力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电力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电气设备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尤为重要。本文从经济性可靠性以及针对性三个方面着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及安全管理论文摘要变电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开关设备变压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变电一次设备的检修和安全运行管理是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工作,电力企业应积极总结变电一次设备的检修经验,提出对应的安全管
<<<<<<>>>>>>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思考论文中等职业学校是初中级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为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必须要加强教学改革,合理优化管理类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合理调整理实教学比例,加强门诊病患的心理干预优秀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已意识到心理因素情绪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转变密切相关,而门诊是病人接受检查治疗及预防保健的主要场所。由于手续繁杂,各种检查均可使病人产生一系列不良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9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882岁,平均年龄在49。8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16例班主任立德树人论文先立德,后树人。这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应该懂得的道理。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班主任立德树人论文,欢迎阅读中职班主任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履行教育职责,交流倾听和引导是法宝规矩约束纪律教消费文化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论文摘要在消费文化视阈下,对当代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研究,能够将其从只具有单纯经营性质的空间转换为同时具备生活功能文化功能的空间范围,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本文主要对当代商业建筑在消费农业公司农业技术的研究分析论文一灌溉技术中国农业实质上属于灌溉农业,灌溉工具的优劣对这种农业的影响至大。高邮地区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车口不住敲,家里不住烧,路上不住挑,心里不住焦,打点粮食跟水漂。足见灌溉农具对有关银行网络服务论文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市场营销,开拓了新的疆域。对以服务为重点的银行业来说,利用网络更能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银行服务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因此往往受到时无线网络安全的论文现在无线网络已经普及广泛了,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无线网络安全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1WiFi技术本身的缺陷WiFi技术是上世纪末由WiFi联盟提基于竞争供应链的应对供应扰动研究论文随着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相互耦合程度越来越高,干扰性事件发生的频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研究鲜有在竞争供应链背景下,分析供应扰动农村民办幼儿园生态学研究论文一影响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尊重生态学原理。因此,笔者基于生态环境系统理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1。对发展环境重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本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生本理念已被逐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