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边缘皇子的人生康熙不掺和夺嫡游戏的儿子,最后怎么样了?

  清代最高危的职业是什么?答案是康熙的皇子。
  当康熙的儿子,无论输赢,下场都不会太好。
  沦为输家的"八爷党"被圈禁被羞辱被赐死,好不容易赢了的"四爷党"被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康熙实在是太能活又太宠自己的孩子了,导致最后无论是青铜还是白银水平的皇子,都想参与这场"皇位争夺战",大家你来我往,充分体现了大清朝优秀的匹配机制。
  但康熙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二十四个,除了参与夺嫡的皇子之外,其他皇子在干什么?
  当然是吃瓜看戏啦!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对皇位没有兴趣,就能快乐地躺平摆烂了。
  五皇子胤祺:我虽然没文化,但友爱兄弟啊
  第一个躺平的人是五皇子胤祺,不过他躺平的原因,起源于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康熙的嫡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是从蒙古联姻嫁过来的,一进宫就成了顺治的第二任皇后,顺治死后,她又升职为康熙本人的嫡母皇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在清宫中地位很高,但文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博尔济吉特氏本人没有儿子,康熙就作主,把刚生下来的五皇子胤祺交给她抚养了。
  于是,胤祺和太后本人一样,心思单纯,不通汉学,在康熙朝的夺嫡环境里,这种表现就基本上默认出局了。
  而且五皇子胤祺虽然养在深宫,不轻易露面,但大臣们都知道五皇子不通汉学,起因就是康熙本人的炫耀癖好。
  和所有的老父亲一样,康熙也特别喜欢对大臣们炫耀自己擅长教育小孩。
  康熙二十六年的六月,康熙和大臣们扯闲谈,说自己特别擅长教育子女,从六月初二,一直炫耀到六月初十,有个大臣想投其所好,就恭维说,想跟皇帝交流交流养育子女的经验。
  康熙很高兴,就带着大臣们去了上书房,检查几个皇子的功课。
  在现场,康熙随手拿起十几本儒家经典,往书桌上一扔,对大臣们说,"你们可以随便在书里找句子,让皇子们背诵并解读。"
  先是八皇子胤禩,胤禩当时五岁,已经认识了接近四千个汉字,把书朗读得抑扬顿挫,大臣们都纷纷表扬八皇子。
  皇长子胤禔此时十六岁,不但对这些儒家经典倒背如流,还在大臣面前说了一些自己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让康熙格外有面子。
  二皇子胤礽和排行老四的雍正,两个人也在大臣们面前表现得很出彩,然后大臣们看向在一旁的五阿哥胤祺,问,五阿哥不出来露一手吗?
  九岁的五皇子胤祺满脸大汗:他从小到大还没遇到过这种场面呢。
  康熙见五皇子胤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咳嗽了一声,跟大臣们解释,五皇子是皇太后养大的,不怎么懂汉文,让胤祺背了段满文诗。
  大臣们听着五皇子叽里呱啦地背完,也听不懂,但还是很给康熙面子的夸赞了胤祺,上书房考校皇子这件事,就比较尴尬的收场了。
  但是五皇子胤祺真的是一无是处吗?不是的。
  五皇子虽然学习不行,但十分友爱兄弟,所以宫中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包括康熙本人。
  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闹出来"废太子事件",当时康熙怀疑八皇子胤禩和大皇子胤禔要密谋害废太子胤礽,于是下令抓捕八皇子胤禩。
  眼见八皇子要被抓,"八爷党"里的九皇子胤禟和十四皇子胤禵急眼了,就和康熙"掰头",坚持八皇子无罪。
  这件事一下子激怒了本就身上带病心绪不宁的康熙,皇帝拔出刀就要劈了十四皇子。
  一时间不仅十四皇子愣在了原地不知道闪躲,其他在场的皇子和大臣们也都傻眼了:谁见过这阵仗啊!
  关键时刻,还是五皇子胤祺扑了出去,跪下去一把抱住了康熙,劝皇阿玛息怒。别的皇子大臣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时间磕头如捣蒜,才算让这场闹剧了结。
  康熙虽然当时没有说啥,但后来亲口对所有的皇子和大臣们夸五皇子,说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命令无论是谁继位,都要善待五皇子。
  雍正继位后对自己这个弟弟也不错,一来是康熙明确表示过要自己的孩子善待五皇子,二来五皇子能力不行,和雍正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两人关系很好。
  就这样,老实人五皇子胤祺在凶险的政治漩涡里,安稳地过了一辈子,直到雍正十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七皇子胤祐,十七皇子胤礼:身体不好,告辞!
  七皇子胤祐是个低调的人,低调到连历史资料都不多,更别提影视形象了。
  按理说,以七皇子的排名和履历,完全可以争一争皇位的,但是他却很反常地没有去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点,一是性格,二是身上带着残疾。
  康熙评价过自己的七皇子,说他"不争不抢,举止蔼然可亲",雍正也说自己的这个七弟弟,"敬顺孝心,安分守己"。
  从两代皇帝的评价上都能看出来,七皇子胤祐是个老实人。
  性格老实的七皇子胤祐,身上还带着残疾,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七皇子胤祐随军出征,腿上中箭,从此瘸了。
  这种身体上的硬伤,让胤祐基本上告别了皇位,安心做起了自己的太平皇子。
  雍正八年,七皇子胤祐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和七皇子胤祐一样,十七皇子胤礼的身体也很差。
  胤礼最为人知的形象,大概是《甄嬛传》里的果郡王,但历史上的胤礼,既没有勾搭嫂子,也没有被雍正赐死。
  胤礼出生的时候,夺嫡基本上进入大结局剧情了,而且胤礼身体和胤祐一样不好,就更没有夺嫡的希望了。
  因为常年生病,胤礼很喜欢伤春悲秋,动辄流泪,是个翻版的"林哥哥"。
  雍正十分怜爱这个弟弟,提升了胤礼的位分,把他从贝子提升到郡王,还给了他补品药品和几千两白银,吩咐他好好养着自己的身体。
  但即使是精心养着身体,雍正去世不久之后,这位体弱多病,才华横溢的十七皇子,很快也去世了。
  十二皇子胤裪:我有一技之长我怕什么
  十二皇子胤裪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奈何出生得晚,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没赶上。
  康熙三十五年皇帝带着皇子们亲征葛尔丹,他没赶上,康熙三十七年大封皇子为亲王,他还是没赶上,一步晚,步步晚,所以皇位他也赶不上了。
  但十二皇子胤裪有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之长,也和一个女人有关系。
  看过《孝庄秘史》的人都知道,孝庄太后身边有个婢女叫做苏茉儿,曾经参与过抚养顺治帝和康熙帝,终生未嫁,死后被尊称为苏麻喇姑。
  康熙是个极为孝顺的人,他觉得苏麻喇姑没有孩子很是寂寞,就把刚出生的十二皇子胤裪放在苏麻喇姑膝下抚养。
  十二皇子胤裪受自己养母苏麻喇姑的影响,极为喜欢研究宫廷礼仪,尤其擅长主持葬礼。
  康熙五十六年冬,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康熙伤心欲绝,但是自己年纪大了,主持不了嫡母的葬礼,就试图找个皇子来给太后主持葬礼。
  在太后膝下长大的五皇子胤祺,跟康熙说自己想上,被康熙断然拒绝,"你能力不足,不要掺和了。"
  然后康熙就指定了十二皇子胤裪梳理内务府总管事,全权负责皇太后的国葬,十二皇子也不负众望,葬礼搞得很隆重很豪华。
  这件事让所有人看到了十二皇子在主持葬礼上的天赋,后来康熙驾崩,雍正干脆把康熙的葬礼也交给了十二皇子处理,十二皇子办的风风光光,让雍正很满意,还把他升为了郡王。
  可惜好景不长,十二皇子胤裪在康熙61年12月11号升的,12月13号就被雍正撸下来了,郡王体验卡只有两天时长。
  十二皇子被撸的原因也很简单:在举办皇太后葬礼的时候,内务府亏钱了。
  按理说这也不算什么,胤裪毕竟是按照康熙的要求花的钱,但雍正不依不饶,因为他颁布了新政,追查地方的府库财政,要求在任的官员弥补亏空。
  如果到自己的兄弟头上就不追究了,那算是执法不公,让下面的人怎么看?雍正找来十二皇子,表示你必须拿自己的家产补内务府的亏空。
  胤裪一听,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在康熙朝只是个贝子,俸禄少得吓人,四哥你让我还钱?你还不如把我卖了!
  兄弟俩不欢而散,胤裪被逼的没办法,所以干了一件特别出格的事情。
  他愣是把自己家里所有的东西,从衣裳到摆设到书籍到被褥到福晋以外的妾室,统统拉到了大街上,摆摊叫卖。
  摆摊的地点也很特别,就在今天的北京王府井,距离故宫约摸十分钟路程,南来北往的百姓和大臣们都能看到。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过皇子摆摊这一段,不过编剧把十二皇子摆摊,改成了十皇子摆摊,其实在历史上,这事儿是十二皇子胤裪干的,不是十皇子胤䄉干的。
  胤裪这事儿一干,显得雍正非常刻薄,挤兑着自己的亲兄弟变卖家业。
  雍正被他气了个够呛,他先是下旨不追究内务府的亏空(追究没用,确实没钱),然后把十二皇子的郡王头衔降为了贝子,还不解气,又把胤裪从贝子降到了镇国公。
  面对着接二连三的打击,十二皇子胤裪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素质。
  他回家之后该吃吃,该睡睡,一点也不担心得罪皇帝,反正他有一技之长,雍正总会求着他的。
  雍正八年,和雍正关系最好的十三皇子胤祥去世,雍正悲痛之下,又想起来送葬委员会的资深会长胤裪,又让他连升两级,重新回到了郡王位置上,给胤祥主持葬礼。
  不久,十二皇子胤裪又主持了雍正本人的葬礼,因为葬礼举办得非常风光,胤裪还被乾隆皇帝册封为了亲王。
  最终,胤裪在送走了"九子夺嫡"里面所有的参赛选手之后,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才以79岁的高龄过世,他也是康熙所有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个。
  可能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胜利吧。
  苏轼曾经说过:"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个祝愿也非常适合放在康熙的皇子们身上,在权力漩涡的中心,是极难抽身而退的。
  在"九龙夺嫡"这种特殊情况下,不争气一些,比起当"出头鸟",来得更加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作者|明珑
  编辑|剩草

假如没有清朝,现在的中国会有多大的疆域?至少东三省没有了,它是清兵入关的陪嫁。假如没有共产党,现在的中国还剩多大的疆域?假如没有马化腾的游戏,全国有多少个孩子不会跳楼死,有多少个家庭不会沉浸在痛苦之中。我希望小篇能帮忙顶蒙哥马利元帅和杨勇上将比枪法,得出个结论,不要和中国军队交手在开国上将里面杨勇上将的名气不算大,可他作战勇猛不怕牺牲的精神却不输任何一位将领,而他的成就却比许多上将要高,曾官至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等职。杨勇是湖南浏阳人,出生在一个贫1950年山东一老头被中央下令寻找,出狱后享受18级待遇,他是谁?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安子文和刘澜涛等开国功勋,相聚北京参加开国大典的时候,回首当年他们在北京草岚子监狱从事秘密斗争的岁月。1957年为何杜聿明写一封密信,让妻子回大陆,至死不再入台呢?杜聿明之妻曹秀清早年加入共产党,加入共产党之前她已经嫁给杜聿明,接触了进步的思想,希望自己和丈夫杜聿明能和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事情也不负青春年华。此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71年氢弹投掷失败,飞行员杨国祥放弃逃生,宁愿牺牲也不跳伞国家给他颁发空军少将的军衔,云南人民称他为彝族英雄。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祖国和社会又贡献了什么才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呢?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就是杨国祥,出生于1929年。杨1960年朱德回到自己家乡却不识自家门,被堂弟嘲笑穿得不如县干部朱德大名,如雷贯耳,但是我还是想介绍下朱德同志。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便勤劳好学,在家里帮助家人下田地耕作,而且还在老家读了几年私塾,到了20岁的时候,到成都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死上官婉儿?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原意是一个普通平民本没有罪,但是因为他家里拥有一块美玉而获罪。这是因为一个草民如果不是作奸犯科或者杀人越货是很难取得一块真正的宝玉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1974年彭老总去世后我军举行追悼会,骨灰为何下落不明?1974年11月底,为新中国横刀立马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彭德怀元帅在长期忍受病痛的摧残和折磨下,不幸在北京遗憾离世,享年76岁。因彭老总在去世后,遗体很快就被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日英雄却转变成土匪,毛主席如何处置红岩这部小说里,塑造了一众英雄人物,其中双枪老太婆这个角色非常特别,她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可是她身手不凡,手持双枪,带领同志们同敌人斗智斗勇,既有现代革命者的风骨,又有古时豪侠的风辽宁公安曾抓获81岁农民,并立即将其处以极刑,众人拍手称快1951年,辽宁旅顺公安局逮捕了一个81岁的老农民,在对他进行审判后,市人民法院宣布立即对他执行死刑,而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的死亡,竟引得群众拍手称快。这个老农民被逮捕入狱之后,就一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孙权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历史上的陆逊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博览群书,知人善任,宽容清廉的人。他跟随孙权行军打仗,从来没有出过错误,几乎是战无不胜。在对一些事情的见解上面也是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因此他非常受到孙权
清朝为何要封禁长白山200多年?这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封禁长白山,当然是为了里面的宝贝了!在清朝入关之后不久,就在自己的老根据地东北修建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它采用的是柳条结成的篱笆,也被称为柳条边,靠着这2600里的植物墙,清政府不中国近现代发展带来的一些自我思考近代史发展带来的思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样是一部斗争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860),第二阶段(18601895),第三阶段(18951919),第四阶段1918年的中国城市排名,大城市中为何有个从没听过的周家口?1918年的中国,可谓风雨飘摇,积贫积弱,这一时期中国基本没有较为高效的中央政府,所以各项数据也是相当缺乏,以至于后世都只能通过一些原始史料进行估算。那一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如何呢?复地球另一边的大决战,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杜威被杜鲁门翻盘芝加哥论坛报的主编办公室里始终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戴眼镜的人正举着一张报纸哈哈大笑,报纸的头版赫然写着杜威击败杜鲁门。照片中举着报纸哈哈大笑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赢得1948年大1985年,成都军区原定并入昆明军区,是谁让邓小平突然改变主意?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对外郑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减少兵员一百万,此消息一出,可谓举世震惊,这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百万大裁军。众所周知,此次裁军规人民币是哪里制造的?藏在人民币里的秘密,你知道几个?货币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早期的人类是以物易物,后来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用金,银,铜,玉器,贝壳等类似的材料代替了以物易物,成为了物品的度量单位。据考古学家发现,商朝80年代中国最真实的100张老照片,无比怀念19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鲜事物每一天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社会面貌处于最朦胧而多变的时候,某种程度而言,那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年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并不遥远却又有点模糊的长津湖战场的真实影像摄影师张崇岫亲历长津湖战役电影长津湖战场的影像真实再现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抗美援朝战争中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和残酷的战争场面让人悲痛。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让人敬佩。跟随广大陈赓因伤掉队,路遇一小红军与之交谈,分开后细想觉得悔不当初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曾经描写了长征时的路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虽然这是一种老照片8)1,(1937)高和念珠的特写2,(1937)穿着礼服的喇嘛肖像3,(1937)青藏高原茶叶砖展示4,(1937)青藏高原祈祷轮附近的喇嘛肖像5,(1937)西藏高原游牧妇女旋转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这些话真提气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ChinesePresidentXi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