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苏辙嫁女倾家荡产,宋朝的嫁妆为何如此昂贵

  "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在与好友章惇通信时,苏轼想到弟弟苏辙的近况,不由这般写道。就在前不久,为给小女儿陪嫁,苏辙不得不"破家卖田",得9400贯钱,方才凑齐了一份嫁妆。
  无独有偶,南宋名臣李光"喜"得爱女,友人写信向他道贺,谁知李光却满脸愁苦地回复道: "我家有五个女儿,这下可好,盗贼都不会来‘光顾’了。"
  有宋一代,虽说"公务员"福利好、待遇优,但苏辙、李光若没有提早准备好嫁妆,等到临了再去凑,恐怕便要"倾家荡产"了。因为嫁妆不丰厚,女儿就很难嫁出去。那么,宋代的嫁妆为何会如此昂贵呢?
  上图_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一、婚姻不问阀阅,直求资财
  自隋唐而上,世人无论入仕还是通婚,首看家世门第;然五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换言之,宋人娶亲嫁女,已不太看重家世;既然不看重家世门第,又看重什么呢?
  司马光注《书仪·亲迎》曰: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
  可见,资财已经取代家世,成为宋人通婚以前的首要评判标准。这正是宋代厚嫁之风的根源所在。须知,宋代商业格外繁荣,经商也不再是"贱业"。这种认知的改变,令世人求财之心更甚, "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开门授徒必引富室子弟,以其束修之厚" ,业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蔚为大观。
  上图_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开封)人
  受此风气影响,婚姻反倒成为不少人谋求财富利益的主要手段。
  北宋初年,薛居正之(养)子薛惟吉去世,惟吉妻柴氏欲携厚奁"十万囊橐"再嫁他人,结果引来当朝两大宰相——于敏中与张齐贤"争相出手"。其动静之大,甚至惊动了宋真宗,结果于、张二人接连被贬,沦为一时笑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堂堂朝廷大员,为求取钱财竟然亲自下场,可见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深受"直求资财"风气的影响,变得不再清高矜持。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们"见财起意",毕竟当时的嫁妆,还要比聘礼更为丰厚。
  上图_ 范仲淹(989年-1052年)
  二、读书人的狂欢,榜下捉婿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范仲淹创立范氏义庄,用以资助、赡养族人。其中有条关于族人嫁娶的规定: 男儿娶亲,补贴20贯钱;女子出嫁,则补贴30贯钱。 由此可见,嫁妆的确要比聘礼更为丰厚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人择婿观的改变。
  虽说影响宋人择取婚姻的首要因素,已经从家世转为资财;但是,其中的"底层逻辑"却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隋唐而上,世人通婚看重门第,是因为门阀子弟更容易入仕;宋代以降,人们通婚更看重资财,原因在于:财富是笼络优秀读书人的绝佳手段。
  为何要笼络读书人?
  准确来说,宋代富贵之家看重的,是有机会登科及第的才子。隋唐虽也有科举制度,但家境优越的士子,往往更容易入仕;及至宋代,科举大兴,属于读书人的"狂欢"时代到来。寒门子弟只要才华出众,也能像范仲淹、欧阳修、吕蒙正一般,不仅能成为天下敬仰的治世能臣,更可以光耀门楣,流芳百世。
  上图_ 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中,是北宋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正因如此,有机会登科及第的读书人,才是最有价值的"稀缺性资源"。为博取一个重振家族的机会,富贵之家自然不惜钱财,用以笼络看中的"准进士";而一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为有足够钱财完成求仕之路,也愿意接受这种"合作方式"。
  僧多粥少,有机会及第的士子作为"稀缺资源",往往"供不应求"。为此,富贵之家只好一次又一次加大"筹码",通过不断抬高嫁妆的价值,来吸引到更为优质的"准进士"。更有甚者,还会采取非常手段。
  在放榜之日,高门大户往往会派家中小厮守在榜前,待结果出来之后,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将及第士子"捉"回家中,令其与自家女儿速速成亲。"生米煮成熟饭"后,他们便可将未来的"政坛新星"给牢牢绑定在自家船上。而这,便是宋代颇为流行的"榜下捉婿"了。
  上图_ 《宋人画春游晚归图》 宋代 佚名,描绘出宋朝文人(读书人)出行的阵势
  三、攀比之风盛行,尚名好贪
  厚嫁女儿,本该量力而行。但在当朝贵族以及士大夫的推动下,它却逐渐成了一种攀比手段,"风俗奢靡,日甚一日"。宋张端义所云"本朝尚名好贪",即指这种风气。
  宋代经济高度发达,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文化与商业的繁荣,也有不少弊病。在儒家"耻言财利"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后,人们更加注重物质财富以及精神感官上的享受。因此,追求厚嫁不仅是世人"逐利好财"的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莫名的攀比与虚荣心理。
  在这种风气的推动下,一些人甚至认为:不陪丰厚嫁妆,反而令人羞耻。如《袁氏示范》中所见: "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子女之羞见也。"
  上图_ 《名公书判清明集》编纂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
  四、财产的继承权,富婆成群
  言至于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宋人给女儿这么丰厚的陪嫁品,难道不怕她们遇到"白眼狼",平白为他人徒做嫁衣吗?
  这个担忧,大可不必。在某些方面上,宋代法律对于女性还是比较开明的,比如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宋代嫁妆之所以如此丰厚,便与她有很大关系。
  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 "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 在分家产时,女子可合法继承男子所拥有家产的一半。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男女双方的嫁娶之礼。又据《宋刑统·户婚律》记载:  "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宋代女子享有财产继承权,而她所应得的财物,则会在其出嫁时当做嫁妆一同来到男方家中,这便进一步增长了厚嫁之风。不过,虽说妻子可携家产入门,但丈夫(若不采取极端手段)却没有办法侵吞她的财产,因为当时的"婚前财产"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上图_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她后来发现,张汝舟只是想骗取自己的钱财,于是便愤然与他提出"和离"。按宋代法律,小夫妻结婚之前可作"财产公证",妻子的嫁妆为"妻财",属于其个人"婚前财产"。是以,李清照和张汝舟"和离"之后,同样能保住自己的财产。
  有了这层保障措施,宋人嫁女时,倒也不会太担心自家女儿平白受人欺负了。
  作者: 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 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续资治通鉴长编》《名公书判清明集》
  〔2〕苏倩雯:《论宋代厚奁的原因》
  〔3〕张永翠:《宋代婚姻中的择婿研究》
  〔4〕韩敏:《宋代婚姻重财之风初探———以厚嫁为中心》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马驿之祸9位皇子被杀,30多位忠臣被投入黄河,唐朝走向消亡我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要说哪个朝代最为开放文化最为多元,那一定是唐朝了。可以说,唐朝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李唐时期疆域辽阔,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波黑克族的民族英雄,为何最终被国际法庭定罪,只能服毒自证清白民族英雄,特别是经过战争洗礼的民族英雄,按理说就算战死沙场,也会被无数人铭记,如果是活着的民族英雄,更会被誉为移动的丰碑。但波黑克族的民族英雄,为何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反百年瞬间丨中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据央视新闻消息,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正式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她28岁丈夫牺牲,后未再嫁,养育800多名孤儿,儿子是国家总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样一副对联,革命六十年松柏精神留人间,育才半世纪桃李芬芳满天下,这是在歌颂我党的一位女革命家赵君陶,她的家中有兄弟八人,其中她的五哥赵世炎,三姐赵世兰都在从事革为什么美元收割全球,唯独不希望人民币贬值?不走寻常路的土耳其中国有句老话,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全球一共233个国家和地区,就有那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度土耳其,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似乎可以从历史中找出问题。众所周知,土耳其在一次世中科院院士开会途中离奇失踪,国家寻找他27年,至今仍然下落不明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每一次生活里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并打造出一个更适合生存的环境,同时在科学无限1982年,冯玉祥之子冯洪志回国定居,邓小平出面阻止,原因为何?1987年,77岁的蒋经国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其母毛福梅夫人的墓地照片,还有三抔黄土,外加一份言辞恳切的长信。信中写道吾兄明智,倘能顺应人心,当机立断,毅然古代官员上朝的真实情景小官只准步行,半夜出发,迟到还要挨打早期穿越小说的流行的时候,大家都想着要熟读历史,巴结对皇帝,功成名就,成为一代权臣。如果你要是穿越到明朝,估计根本就不想当官了。如果说哪个朝代的官员最惨,一定非明朝莫属了。摊上一个安源路矿工运摇篮的红色记忆编者按明天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遗产也见证了党领导工人运动发展工业生产的光辉篇章,让我们聆听工业遗产中的红色故事。在抗美援朝胜利后,金日成送给毛主席24箱苹果,为何士兵都不敢吃?前言1953年我国抗美援朝胜利,此后在世界性的会议桌上,都有了中国的身影。一位位坚强勇猛的志愿军,在那样落后的条件下,打败了世界超级强国美国,这无疑是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毛主席在国两万人被瞬间炸飞,威力堪比原子弹,明朝天启大爆炸的真相两万人被瞬间炸飞,爆炸威力堪比广岛原子弹,莫非明朝在研究核武器?其中最令人感到疑惑的就是死,伤者皆裸,到现在都没人能够完全弄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场号称核爆的天启大爆炸,可
李宗仁回国后,对职务提出要求,毛主席考虑后拒绝了他196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李宗仁回到大陆定居了。为了欢迎他,毛主席连续接待了他两次。李宗仁以前担任过中华民国代总统,他的回国影响力巨大。毛主席询问李宗仁有什么要求,李宗仁表示自己希望八拜之交的由来知音之交的故事伯牙子期的故事。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74年傅作义病重,周恩来看望,毛主席应该奖你天坛一样大的奖章傅作义将军前言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军阀,傅作义坐拥华北50万劲旅,占据着故都北平,天津绥远河北大部等华北的几个富庶地盘,可谓是权倾一时。然而,傅作义不仅是一个军事将领,更是一位有着政115师首次分兵,聂荣臻是副师长还是政委?罗荣桓是首任政委吗?聂荣臻率领115师独立团等部三千余人分兵出去开辟晋察冀根据地时,他的身份到底是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还是115师政委?聂荣臻和罗荣桓到底谁才是115师的首任政委?这原本是个很容易搞清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领不足千人部队,经历多大曲折才落脚井冈山秋收起义失败后,有5000人的部队损失不足千人,当时部队的情况,军心混乱,组织纪律性差,战士士气低落,战士跑小差的,有些当官的打骂士兵的,还有中途掉队的,有些伤员没法安置的。种种问秦武王派遣甘茂发动宜阳之战吹响了秦国东出的号角宜阳之战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为打开秦国东出的大门,派相国甘茂统帅军队攻打韩国宜阳,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宜阳地处韩国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今新郑市)三地领土组成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平原省平原省的建立平原省于年月建立,当时解放战争刚结束,这个地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中央决定成立平原省,主要基于几个原因一是这一区域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当地的敌特土匪和反动会道门等反韩复榘主鲁时创建的八所乡师之第五乡师一平原师范学校父亲出生于1933年,1954年毕业于山东省平原县师范学校,1990年退休。由于父亲早年在平原师范读书的经历,也就对于这所父亲的母校格外关注,曾经探寻出了清朝的平原解元张予定联合几毛泽东传病休毛泽东在老家待了整整七个月。令人烦恼日复一日的关于联合战线的谈论及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虚情假意的谈判已经使他厌倦透了。最初的亢奋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消沉。哪怕中共四大即将召开,解密三星堆(05)蚕丛柏灌鱼凫分别是谁?1鱼凫族的形成当时成都平原上并不是荒无人烟,它是有原住民住的,就是宝墩文化先民。而且这些原住民也是种植粟作农业的,就是种地而不是种田。考古学家对当时成都平原上的众多遗迹出土的农作物细数抗美援朝中被志愿军打败的联合国军伤亡(一)盘点一下被中国打败了的外国王牌军队,仔细一数会发现原来中国已经打败了大半个世界了。1950年6月,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爆发内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联合国军分别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