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蒙金虏鞑相争

  01蒙古人的起源
  蒙古人是东亚黄种人的一支,族源上出自东胡-宇文鲜卑部的别部。南朝时,该别部发展出定居于燕塞以北到今呼伦贝尔草原一带的室韦族。室韦族是一个氏族部落的统称,很大程度上是后世漠南、漠北东部地区民族的共同祖先,在南朝后期,室韦族南方支系演化出契丹人,并很可能同样分立出奚族。到了公元10世纪左右,室韦族又分出蒙兀室韦,是为蒙古人血缘上的祖先。
  描绘室韦族进贡的壁画
  蒙兀室韦定居于漠北高原的克鲁伦河、斡难河、土拉河交界并逐渐壮大。漠北的各部原先服从契丹人统治,契丹国灭亡后各部或投靠金国,或自立。公元1127年蒙古各部推举尼伦蒙古乞颜部头领孛儿只斤·合不勒为共主可汗,史称合不勒汗。这表明蒙古民族的形成时机已经接近成熟,合不勒与女真金国多次交战,后于1148年议和,被封为蒙兀国王。金国拉拢塔塔尔人制衡蒙古,并收编汪古部监视蒙古。合不勒死后其堂弟俺巴孩继位,不久被塔塔尔人诱捕,并被女真人处死。其后蒙古开始陷入混乱。铁木真出生于公元1162年,他正是合不勒汗的曾孙,此时的漠北正混乱不堪。
  13  世纪漠北局势: 漠北高原当时部族林立,各部源流各不相同。蒙古各部人口大约万,在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交界处;南面是汪古部,人口约有10万;东面直到呼伦贝尔是塔塔尔人的地盘,有7 万户约35万人口;蔑儿乞惕部位于蒙古各部西侧,人口约有10万;蔑儿乞惕部再往西的萨彦岭一带居住着斡亦剌部(林中百姓),有1万户约3万人;林中百姓北面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岸的豁里—秃马惕部,人口约有5万;林中百姓的南面,东西分布着克烈部和乃蛮部,克烈部在党项人大白高国北面,人口约20万,乃蛮部在阿尔泰山一带,人口约15万。塔塔尔人、蔑儿乞惕人和蒙古人都出自室韦,彼此语言习惯非常接近;林中百姓是纯粹的原始人,靠狩猎采集为生;豁里—秃马惕部可能是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已在当地生活近千年;汪古部、乃蛮部与克烈部则是突厥人的后裔,都信奉景教,与蒙古人在语言、血统和习俗方面差距较大。各部中乃蛮部会使用回鹘文字,较为文明,其余各部大都依赖畜牧业维生,但也能通过贸易获取铁器、发展手工业。
  铁木真之父是乞颜部贵族也速该,但铁木真幼年生活并不悠闲,铁木真9岁时因塔塔尔人下毒而丧父,与此同时蒙古泰乌赤部并吞了乞颜部,并驱逐了铁木真一家,致使其全家流浪,但由于其可汗后裔的身份,成年后有了部众,随后他投靠克烈部首领脱里作为其臣属,并借此在公元1189年重夺乞颜部领导权。到28岁时,铁木真已经通过内战基本控制了蒙古各部。
  铁木真幼时蒙古形势图
  公元1196年铁木真乘女真人攻击塔塔尔部之际投靠女真金国,获得糺军统领之职。此后有了依靠的铁木真在漠北大肆扩张,于1200年吞并蔑儿乞惕部;1201年消灭塔塔尔人,为报杀父之仇而杀死其所有青壮;1203年攻灭老东家克烈部;1204年兼并乃蛮部;豁里—秃马惕部和林中百姓慑于声势向其投降,自此铁木真完全统一漠北地区,麾下有七个大族群几百个小部族和上百万人口。
  在铁木真之前,匈奴人、鲜卑人和突厥人先后控制了整个漠北高原,然后要么被汉、唐打垮,要么陷入汉族大地的混战最终消失。与成吉思汗相比,他们的共同问题在于未能彻底征服草原各氏族部落实现民族的"第一次统一",建立真正的民族。匈奴人没能吞并东胡,鲜卑人被柔然人挤出了草原,突厥人下属更是叛乱不断。实际上,因为蛮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到了中世纪中后期技术扩散以后,这些民族才有了摆脱草原外控制,建立一整个草原的统一民族的可能。成吉思汗的统一让这些氏族联合成一个民族,确立了统一的历史记忆和语言。从此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即使民族社会分裂,也不会变成新民族了。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各部首领的拥护下于斡难河称汗,是为"成吉思汗",并建立蒙古汗国,同年颁布《大扎撒》,即《成吉思汗法典》,规定了蒙古国家的各项制度和蒙古人的社会规范,这标志着蒙古民族成为真正民族和蒙古民族历史记忆开端。
  大扎撒
  在公元1204年吞并乃蛮部后,他便下令依据乃蛮部所使用的回鹘文字创造了蒙古文,确定了蒙古族的语言。称汗后更是将原有的氏族部落关系彻底打散,代之以千户制度。千户制度军政合一,各军事长官身兼行政长官之职,千户下辖十个百户,百户统领十个十户,每个十户在军事上对应五个人,户口上对应10户或者更多。铁木真将原有部族整编为95个千户,交由忠心可靠之人管理,彻底抹消了旧部族首领复辟的可能。
  尽管此时的蒙古人可谓是东胡-室韦后裔和匈奴、突厥余部的大熔炉,但这个熔炉也可谓是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了。铁木真此外又设立了亲信子弟组成的护卫军、脱产备战的野战军和戍守漠北镇压地方的地方军,约55000人,此外野战军47500人,功臣和宗王领地军44500人,合计15万。此时女真金国军事溃烂,外强中干,国内被压迫到极点的汉族百姓已经快要无法忍受。于是1205、1207、1209年,蒙古人先攻大白高国,一度围攻兴庆府并决河灌城,迫使大白高国皇帝嵬名安全献女纳贡诚服,这使得蒙古人在战略局势上和物质上都有了进攻女真金国的底气。
  1208年,完颜麻达葛病死,因其生前无子,被迫由其叔叔完颜永济继位。铁木真认识完颜永济,他认为此人庸碌无能,曾放言:"我以前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派来的使者,然而怎么能有这样的庸懦之辈呢?",于是铁木真决议攻女真金国。到了1211年年初,由于在入贡时产生矛盾,铁木真当机立断开始攻金。
  02蒙金战争
  (一)金国的溃败
  女真金国曾修长城以备蒙古,长城北界抵漠南漠北交界处,但驻防长城沿线的群体极端不可靠。这一阶段女真金国漠南地区军事主力是糺军,大部分是汪古部为主的漠南杂胡与契丹人,前者与蒙古人早有勾连,且因为女真金国克扣其薪资,于是在蒙军南下后基本全部投蒙,后者与女真人是世仇,于是部分投蒙,部分反叛金国,女真金国在漠南的军事布局很快崩溃。1211年秋,金国发四十五万由女真本族猛安谋克军与汉族签军组成的大军,与蒙古约十万主力军交战于燕山要隘野狐岭,结果遭遇了空前大溃败,金军被杀二十余万人,沿途伏尸百里,蒙古人乘机长驱入河北围攻女真金国中都城,但由于这一阶段蒙古人缺乏能工巧匠制造的大型攻城器械而围攻不克,于是铁木真放弃攻城,进而分兵抄掠燕云、辽东。
  红袄军女真金国入寇以来,不断迁徙女真人入中原,圈括汉族百姓之地以为女真猛安谋克之私田,女真在汉地之众逾300万,括地以山东为最,汉族百姓几乎无法生存,遂女真人野狐岭惨败后,山东汉族斩木为兵,以红布裹首,杀女真人起兵,是为红袄军。红袄军无统一领导,初始各自为战,后相互联合。女真金国迁都开封后,集结重兵围攻红袄军,红袄军折损严重,蒙古入河北后,杀掠遍地,红袄军与之敌对,后红袄军归顺宋朝,一度为宋朝占据整个山东,但宋朝对其不信任。红袄军后期与蒙古人交战受挫,抗蒙者战死,余部或归宋,或投蒙,成为汉军世侯的一员。
  野狐岭之战后,蒙古人在燕塞、代北肆虐。山东皮革商人杨安国被金国征发为签军后,在野狐岭之战中,亲眼目睹女真人溃败,返回故乡,与昔日同僚张汝楫等人起兵反金,麾下汉族战士全部穿红袄作标志,故称红袄军。杨安国起兵伊始便厉行绞杀地方女真人和汉奸走狗、解救被女真人奴役的汉族农奴、开放金国的地方仓库救济汉族百姓的政策,亲女真的汉奸元好问所著《遗山集》载:"仇拔地之酷,睚眦种人(即女真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杀,不遗馀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因此受到山东汉族的群起拥护,势力很快达到数十万,迅速横扫山东占据了数个州。他的胜利鼓舞了齐鲁、冀南等各地的汉人,起义遂成燎原之势。
  野狐岭之战
  公元1212年,山东人刘二祖于泰安发动起义,占据沂蒙山地并攻打淄、沂两州,地方金军疲于奔命却无法制止;公元1213年,李全在临朐发动起义,与益都附近的金国军队和来袭的蒙古人展开血战;公元1215年9月,周元儿在河北发动起义,其领导的红袄军收复深州、祁州、束鹿、安平、无极等县;河南南阳的千余汉族农民也发起起义,一度占据数县之地,上述各部都对所经之地的女真猛安谋克户展开清洗,山东、冀南、豫东乃至淮北女真族人口被一扫而空,歼灭的女真人或达百万。但上述红袄军各部统领关系并不明显,杨安国是首义者,但不能说是红袄军的领袖。
  红袄军与宋朝赵构、秦桧祸国期间,宋廷厉行协助女真金国驱逐南逃的北方汉族难民、官兵、官员,后赵构退位、秦桧病死并被清算,但其二人在迫害、轻视北方汉族的政策依旧在宋朝政府内部留下的相当大的惯性,例如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携万人南下归宋后,长期被宋廷闲置而不重用,这使得北方汉族虽然被女真金国压迫至极,但对宋廷却也存在明显的隔阂。杨安国等红袄军领袖们起兵后,初期并没有联络宋朝以寻求支持或归顺,而是选择自立。公元1214年女真金国的登州刺史耿格主动归降杨安国,这标志着除非进行再征服战争,女真金国在山东的军政体系已然彻底瓦解,于是杨安国选择称王,改元天顺,并设官置署,以示自立,但1214年下半年女真金国乘蒙古人攻势减缓大举入寇山东,杨安国不幸失败。1215年秋冬之际,山东红袄军再兴,领袖郝定连复兖州、滕州等十余州县,再次击溃女真人在山东的部署,于是当年年末称帝,国号大汉,并设官置署,自立之态更甚一筹。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红袄军能在这一阶段抵御住女真、蒙古的侵攻,其必然选择自立建政,绝不会投靠屡屡失信于北的宋廷,而若是红袄军能击破两虏、建立新汉族帝国并最终南下灭宋完成统一,那将是整个汉族的幸事。
  1212年到1214年,金国溃败势头不减。山东的红袄军起义杀伤了大量女真本族人口,并严重拉低了女真金国人力物力的供应水平,而在东北的契丹人在目睹女真人被蒙古人接连击溃后,也起不臣之心。在东线,契丹人耶律留哥率契丹人在1212年辽北举兵反金,拥众达到十余万,在1213年称王并建国,国号为辽,此举将内地与女真金国故地切断,不久后耶律留哥臣服于蒙古人。
  在西线,蒙军一度围攻大同,后在1213年,蒙古人聚兵十五万,由铁木真带领南扑华北。战役发起于是年7月,铁木真围绕金中都发起进攻,先在河北怀来杀金军十余万,彻底摧毁燕地金国野战主力,然后再次攻击金中都,但不克。是年8月,金国发生内乱,该国皇帝完颜永济因战败而威望下降,被北军副元帅纥石烈胡沙虎弑杀,其后纥石烈胡沙虎拥立完颜乌禄的庶长孙完颜吾暏补为帝,到了十月纥石烈胡沙虎又被部将术虎高琪杀死。金国高层内乱给了蒙古人天赐良机,蒙军绕开金中都兵分三路抄掠河北、辽西、山西、山东,四地百余州府县、关隘悉数被攻陷,史称"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华北心腹之地被蒙古人摧残至仅有十分之一的地区尚且完好。由于蒙古人攻入了山东,红袄军也在此期间与来犯的蒙古人爆发过作战。
  1214年,蒙古人杀掠完华北后,大部北返,仅留小股兵马驻扎居庸关以监视金中都,此时女真金国已经被蒙古人吓破了胆,外加河北沦为废墟,金中都缺粮,"中都围急,粮运道绝",于是完颜吾暏补一边下令与蒙古人求和并纳贡,一边组织逃离金中都而迁都南京开封,并在当年6月正式迁都。
  此外金国在东北也大规模后退,将临潢府等辽河以北以西和大兴安岭以南地区放弃给蒙古人。完颜吾暏补迁都时,护从其的糺军因受歧视,在良乡(今北京房山东北)一带哗变,推举契丹人斫答为帅降蒙,消息很快被蒙古人探知,蒙军主力随即来袭,围攻金中都到1215年年初攻破该城,破城后蒙军屠杀践踏全城,金中都基本沦为废墟,后世估计有50万人丧生,其中多数是汉族人,而蒙古入寇华北期间亦肆意杀戮,受害者亦不分汉族、女真族,鞑骑所经之地遍是焦土和汉族百姓痛苦的哀嚎,史称"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皆席卷而去,房庐焚毁,城郭丘墟",河北地区半数人口直接死于这场远甚于女真、契丹入寇的浩劫,蒙军在华北的屠戮点燃了汉族人的怒火,史称"宣宗(完颜吾暏补)迁汴,河北土人往往团结为兵",义军群起结寨对抗蒙古人。
  金中都复原图
  完颜吾暏补迁都开封后,随即过黄河逃入河南的还有上百万河北、山西乃至山东等地女真人口,史称"徙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于河南",迁徙而来的女真人大都靠女真金国盘剥汉族百姓来供养,蒙古人编写的《金史货志》载曰"及其(女真金国)亡也,括粟、阑籴(约圈地、圈粮),一切倍克之政靡不为之(约一切坏的政策都在实行)。加赋数倍,豫借数年,或欲得钞则豫卖下年差科。(术虎)高琪为相,议至榷油。进纳滥官,辄售空名宣敕",这对河南汉族百姓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场大难。
  随着猛安谋克们呼啸南下,外加女真人此时已历战事三年,女真人的整体战争能力有所回升,金国在河南有了可观的军力。在以金中都和河北州县作为肉盾的同时,女真人对山东地区发动了再征服战争。完颜吾暏补任命女真人仆散安贞为山东路统军安抚等使,统兵十万扑向山东地区。虽然缺乏史料记载具体情况,但我们可以断定,红袄军很大程度上还是一支缺乏甲胄和训练的部队,面对数量庞大的职业军毫无疑问的处在下风。
  公元1214年7月到次年二月,杨安国和刘二祖先后牺牲,各部红袄军退入沂蒙山。1215年由于河北战事吃紧,金兵被迫北返,红袄军郝定部于1215年冬发动反攻,收复兖州等十余州县并再度击溃金国在山东的布置,随后郝定称帝,国号大汉,年号顺天,并设官置署。但郝定部下来源复杂,甚至有相互敌对的,这点被女真人利用,于是1214年的局面重现,郝定战败被俘并于开封就义。山东地区靠近女真金国当时的军政中心河南,蒙军暂时无力南下、怯懦的宋军又不敢北上河南,这导致女真人可以将相当精力放在镇压红袄军上,这种情况下山东红袄军必须独自面对女真人的压力,不可谓不艰难。 (二)战略相持
  北方抗蒙义军蒙古人进攻的金国是女真人的国家,但是蒙古人屠戮劫掠并不区分汉族与女真族,1213年蒙古人破河北全境,仅有十余城幸免于难,沿途蒙古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1214年破金中都后又屠灭全城,北方上百万汉族百姓殉难,而在其后的战争中北方六成以上的汉族人口直接死于蒙古人及其仆从军的屠戮,这场直接由蒙古人带来的浩劫在北地汉族人中引发了众怒,面对虽然想要自己身家性命但还有所保留的女真人以及当下就要屠戮的蒙古人,大批尤其是河北地区的汉族人选择服从于金国并组建义军和后者搏命。河北定州人苗道润在铁木真三路攻金期间组建义军抵御蒙古人,蒙古人撤走后又安抚被破诸州县;河北威州、道士武仙在蒙古抄掠家乡期间组建义军与蒙古人搏命;山西管州人胡天作在家乡募兵,与蒙古人死磕到底;更有名为李瘸驴的汉族豪强,在蒙军破金中都后居然坚持在不远处的高碑店、涿州等地与蒙军常年周旋,以其部的根据地设立的距金中都区区二三百里的镇安府此后在蒙古兵马肆虐的河北平原上坚持了十余年,这与河北地区汉族百姓憎恨蒙古人而支持抗蒙是脱不开关系的。据后世统计,金国末期北方抗蒙武装包含红袄军在内或多达上百只,人马连同妇孺等有四五百万之众。
  1215年铁木真破金中都后,开始以投降的汉族、契丹族甚至女真族人组建操作投石机的技术兵种,是为砲军,蒙古军队开始转变为复合化大军,此外辽东派往征讨耶律留哥的金国将领蒲鲜万奴选择叛金自立。
  由于北地女真人对完颜家逃往开封颇为不满,因此支持蒲鲜万奴者众,其后蒲鲜万奴称王,先后在1215年末和1217年建立女真大真国和女真大夏国。破金中都后,蒙军横扫河北,除了真定府与霸州外,金国在河北疆土丧尽,但蒙军虽然攻下了城市,却无法肃清乡野的反抗,河北遍地都有汉族人结寨自保,1216年,豁里—秃马惕部发动叛乱,铁木真被迫遣兵北返,由此蜂拥而起的汉族义军对蒙古人发起反扑,克复了所有蒙军守备薄弱的地区,义军苗道润部驻真定,武仙部驻威州,张甫部驻霸州水泊,近白洋淀,蒙军的行动被汉族义军牵制。
  1216亚洲形势图
  但在山西,蒙古人攻势不减,甚至从吕梁山区南下攻击晋西南的平阳,后又横扫整个山西,沿途生灵涂炭,死者以十万计数。到了当年秋天,蒙古人甚至渡河窥伺潼关,但经此窥伺后,蒙古人发现陕西、河南地区金军已经是重兵云集,难以短期内攻克,于是铁木真放弃花费巨大但已经收货不大的攻金战争,转而开始窥伺此时尚且富庶的中亚。1217年,他册封部将木华黎为国王、太师,命其率领1.3万蒙古军队和1万汪古部军队驻扎黄河以北监视金国,并掌管燕山以南对金国攻略,而蒙古军主力则聚集漠北,1218年蒙古与统一中亚的花拉子模发生争端,次年蒙军连同其仆从势力聚兵15万西征,占领了整个中亚。
  蒙军战术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的作战战术乃以骑兵作战为主。游牧民族的社会注定他们兵民合一,是极其极权的体制。在成吉思汗这样能力强大的统治者治下,再加上他摧毁了原有的部落体制,让蒙古人可以贯彻严格的军法,蒙军在组织度和作战执行上都极其严密,不能令行禁止者必死,因此特别是铁木真时代的蒙军鲜少出现其他游牧民族常出现的作战不利便大军四处溃散或撤退时军纪散漫,而是调度流畅、进退有序。具体战术上,蒙军常常使用"曼古歹"战术,首先使用轻骑兵不断袭扰敌军军阵,其中大规模放箭。这一过程不会给敌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但是常有按捺不住的敌军成群结队出阵追击,而蒙军轻骑兵速度快灵活度高,难以追上,在此期间蒙军轻骑兵还会不断的返回继续射箭,敌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部队出阵追击,未出阵的也往往被骚扰的精疲力竭,有时敌军主帅会干脆带着全军一起进军,但蒙军依旧不会与之轻易作战,而是会不断后撤,追击往往会后续数日,且基本不可能追上,本部反而会被拖得极度疲劳组织涣散,在这个时候蒙军会集中大股重骑兵,在要隘或险要之地设伏,乘敌军不备或无力守备时发动强突,而经过不断的袭扰和长途追击,敌军此时对大股重骑兵的冲击往往难以抵挡而一战崩溃,此时蒙军轻骑兵会撒开网对溃败的敌军展开追击。这种战术需要蒙古人具有极强的纪律性和组织度,而铁木真时代蒙古人恰恰有这种组织度,因此该战术屡试不爽,而与之敌对者往往内部政局紊乱,军队组织涣散,因此与蒙军对战大都以举国之兵一战而墨告终。但骑射手实际上难以与步弓手对射,这套战术在组织严密的中世纪步兵方阵面前都实际上占不到便宜。文艺复兴时代火器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火力投送密度,火炮火枪车阵让游牧民族从此再难和文明民族抗衡。
  1218年,随着蒙军大规模攻势减弱,金主完颜吾暏补开始动作,但目标却是南宋。公元1217年,介于金国屡败于蒙古人,南宋遂停止交付岁币,完颜吾暏补对此极为愤怒,试图从南宋手中夺取地盘、抢掠财物,以弥补被蒙古人打击后遭受的损失,在1218年四月发起战争。金军作战能力远逊于蒙古,对宋军也没有明显优势,尽管先后破信阳、陇山等地,但是战事很快胶着,甚至有宋军反扑至淮北。红袄军各部当时驻扎在沂蒙山、东海(今连云港附近)一带,宋朝为对抗女真宣布招抚淮河以北各路义军,红袄军中最强的李全(他亦是杨安国的妹夫)部在1218年投宋,其他红袄军各部也相继投宋,宋廷授予他们忠义军的称号。
  红袄军
  1219年,金军在淮地取得突破,破滁州、六合等地,几乎打穿淮南,但随着红袄军南下攻击攻淮金军侧翼,金军很快溃退。也就是在当年,李全统帅红袄军再度横扫山东,并通过与山东军阀益都张林结拜的方式,全取"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十二州",就这样北到渤海南到淮河横跨上千里的狭长疆土居然在宋军没派兵入山东的情况下回归了宋朝。而女真金国此时已然陷入四面皆敌的局面。
  1217年木华黎受命掌管燕山以南战局,史称"建行省于燕云,以图中原",但其兵力稀少,漠北兵马仅2.3万,剩余的全是汉族、契丹族仆从军,且因蒙古人的屠杀而已经死亡上千万人口的北汉地普遍憎恨蒙古人进而或投宋或亲金,因此木华黎认为要攻灭金国,就不能与所有人为敌,不能随意杀掠,把北方被女真人压迫的苦不堪言的汉族百姓逼得群起反抗。
  1211年,木华黎初入华北后便招降了霸州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父子及肖勃迭等,到1217年,木华黎开始大规模招降华北地区汉族豪强甚至亲金义军,史称"募集豪杰,勘定未下城邑",并且下令部下严禁劫掠亲蒙势力。1218年,蒙军攻下太原,却没有如往常一般肆意屠杀劫掠且攻下后便撤离,而是"招民耕稼、为久驻之基"。
  木华黎雕像
  1221年,木华黎又收降济南原亲宋势力严实,史称"严实籍所隶相、魏、磁、名、恩、博、滑、浚等州户三十万,诣军门降",木华黎先后收降永德的石氏家族、涿州张氏家族、藁城董氏家族,他儿子勃鲁又受降了前红袄军李全余部,父子二人给予这些投靠的汉族豪强实力以极大的权力,汉奸郝经曾在其《陵川集》中写道"拥兵者万数,建侯者万焉,甲者、戈者、骑者、徙者各万焉,鸠民者、保家者,聚而为盗贼者又各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这些投降蒙古的前汉族义军领袖、汉族豪强和军阀,组成了后来的汉军世侯,这支军队到蒙金战争后期兵力预达20万众,几乎十倍于驻扎燕山以南的蒙古兵。
  汉军世侯在其领地上具有君主的权力,能够主导 领地内官吏百姓的生杀大权,史称"太祖(即铁木真)询地,北人(即归降的北汉地汉族人)能以州县下者国家自开创以来,凡纳土及始命之巨,咸令世守",但汉军世侯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蒙古的制约。其一,汉军世侯需要"纳质",即将亲信家属交给蒙古人看管;其二是"助军",即跟从蒙古军出征作战;其三是"献户口",即将本人控制下的人口户籍情况上交蒙古方面,一方面让蒙古了解其实力并做出针对性布置,另一方面也能展现出臣服的姿态;其四是"纳贡赋",即将领内所产交出部分给蒙古方面。上述策略使得汉军世侯虽然内等同于王侯,但是被蒙古人钳制的态势却很明显,无法独立割据发展,而不得不参与到蒙古汗国的战争机器中并为之贡献血肉。
  蒙古在北方的统治是极其类似于中东穆斯林的伊克塔制度的,被"分封"的人在治下地区享有官僚任免和征税权,但不同于西欧的封建制度,被分封的人和其土地没有法律上的权利保障,可能会被调离。因此被分封者往往不会经营自己的地盘,而是敲骨吸髓的压榨盘剥。这个制度在中东非常流行,因为当地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这种统治方法成本低廉,也能迅速得到当地的财富供军用——特别是在异族统治的情况下。但很容易导致分封对象造反,也会对当地经济会造成持续的灾难性损害。可见整套制度的成因是因为军事需要和异族统治,而这也证明了蒙古制度自始自终就和汉族王朝的常见制度不同。类比三国时期曹魏曾经也给青徐之地的军阀臧霸等人以类似权力,但一旦形势稳定就会取消其实质上的"封地"转为流官治理,这说明了汉族的威权统治即便是为了君主统治安稳考虑绝不会长期采用类似制度。
  华北蜂拥而起的抗蒙义军,其建军的目的相近,皆是为了保家乡和抵御虏骑袭扰,但他们相互之间关系却往往很糟糕,多次发生火并之事,而女真金国迁都开封后,由于忙于对宋、大白高国以及山西地区战事外加为了镇压河南、陕西、山东地区的汉族反抗者,因此对尤其是河北地区的汉族抗蒙义军鲜少支援,而与此同时虽然宋朝方面名义上收复了山东,但未在齐鲁之地设各级官吏并驻军,这导致河北汉族军民中产生并弥漫着"河北诸路,以都城既失,军户尽迁,将谓国家举而弃之"这类自己已经沦为弃民的思潮,木华黎主政后河北地区的汉族义军、豪强开始争先恐后的投靠蒙古方面以求自保或成为汉军世侯以求功名富贵。
  相比出手阔绰、允许投靠者成为领内王侯的蒙古人,女真人就显得极为保守——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女真人对汉民族犯下滔天大罪,恐惧被汉民族清算,还怀着对汉民族"腾笼换鸟"的美梦。女真政府曾对前往开封求援的苗道润表示"诸头目各制一方,利害至重,更审处之",依旧试图严密控制已经不可能控制的河北汉族抵抗势力。
  1218年太原被攻下后,金国在黄河以北的整体布置已经崩坏,于是1219年才允许河北河东抵抗势力"州县官止令土著推其所爱者允,朝廷已授者,别议任使",但河北河东战局依旧在恶化,到1220年,女真金国终于认清形式,承认黄河以北无法单独靠女真金国自己的军政部署来掌控,于是宣布仿照蒙古方面给予河北汉族(亦有契丹人)抵抗势力以王侯之权,统领之下军民以对抗蒙古,史称"封建九公",总率本路兵马,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皆由九公自便。九公分别为,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契丹人)、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胡天作、上党公张开。但女真金国这次对蒙古人安置汉军世侯的模仿效果很差,相比蒙古人控制和指挥下的汉军世侯,女真人对其既无控制手段,也未尝在战场上给予有力支援,九公往往不得不单独面对优势数量蒙军的攻击,这些公爵后来不出十年大都战死或投降或逃过黄河,这说明分封制绝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女真金国丧尽河北之地已经是大势所趋。
  金国不仅对河北抵抗势力出手抖抖索索,女真人到了这番田地对治下汉族人依旧是一副恶态,非但括地没有停止,在官员任免选拔上依旧怀疑猜忌甚至打压汉族人,年完颜吾暏补病死,其子完颜宁甲速继位,并组建重骑兵部队忠孝军,该部的主力已经变成由河北南逃而来的汉族人,但该部主要军官依旧是女真人,汉族人在军中任高职依旧是可遇而难求,以至于宁甲速的妹妹都劝说其应当更加重视"诸色人"(金国高层对非女真人的称呼),女真金国直到灭亡其侵略者的性质也从未改变。
  而宋朝方面的操作也依旧无能。宋廷虽然接受红袄军的主动投靠,并完成了"收复"从黄海到渤海数十个州府的"壮举",但是在如何调配和使用红袄军上却选择了完全的不作为,除了派遣官员贾涉入李全部鲁地统筹红袄军各部外,山东地区基本没有宋廷正规军存在,反而放任红袄军各部在山东自由活动,这导致红袄军内部也爆发了多次火并,李全部在这一系列火并中做大,成为割据齐鲁大地的"山东王",面对这种情况,宋廷既没有雷厉风行组织大军将其剿灭,又没有干脆承认其割据地位予其王侯之位,反而在1223年派敌视归宋义军的官员许国前往山东监军,直接导致红袄军兵变杀许国及其随从,是为楚城之乱。
  到1226年,蒙军大举进攻李全所在的青州,就在李全拼死抵抗之际,宋廷又打压李全在楚州的部下、家小,进而引发第二次楚州之乱,李全几乎全部家属和部下都因此而死,而李全在青州死战近9个月因弹尽粮绝而不得不在1227年5月投降蒙古,山东地区基本被蒙古攻陷,事后李全结听闻家中和部下蒙难,于是在暗中投蒙的前提下南下假装归宋,到1230年李全对宋发难南征,先攻克泰州,又兵围扬州和通州,与宋廷对峙半年,但最终寡不敌众而战败,身死淮南新塘。他死后,其妻杨妙真携红袄军余部投靠蒙古。
  李全多次火并其他红袄军各部,逼走其义兄张林,后又屡攻彭义斌。彭义斌忠心宋廷,曾上书宋廷南北夹击消灭李全,但宋廷不听。1225年,彭义斌不愿与李全继续争斗,主动北上讨伐蒙古,收复东平等地并一度逼降汉军世侯严实,当时汉军世侯前金国恒山公、后投降蒙古的武仙反正,彭义斌主动与他联合,进而掀起华北抗蒙浪潮,冀南州县包括大名、真定一度全部脱离蒙方控制,但蒙军调动麾下汉军史天泽部并策反严实部对彭义斌部展开夹攻,到7月彭义斌腹背受敌寡不敌众最终失败,被掳掠内黄,汉奸史天泽试图劝降彭义斌,而彭义斌则慨然道"我大宋臣,且河北山东皆宋民,义斌岂为它人属焉",后彭义斌从容就义。彭义斌死后,宋廷基本丧失对红袄军各部的控制。
  在铁木真率领蒙军主力西征中亚期间,女真金国手握30万本族和仇蒙的汉族军队,面对黄河以北不到3万蒙军本部却依旧被打的屡战屡败,这其中固然有木华黎拉拢河北汉族豪强和军民得利的因素,但也不能忽略女真金国自身的战略失误。从1218年,到完颜吾暏补死亡的1224年,女真金国没有将军事主力用在应对蒙古人身上,反而四面开战。
  1218年女真金国进攻南宋,但战争不利,双方在淮河、秦岭地区反复纠缠,战线推进极其缓慢,非但没有达到失于北而取于南的目的,反而徒耗钱粮与兵马,还把原先并不热络的红袄军与宋朝逼到了一起,使得山东地区变成宋朝的势力范围。
  向西,女真金国与大白高国冲突不断,每年大白高国都会如同北宋时期一般,对女真金国发动季节性劫掠,这固然有大白高国在1209年就已经臣服于蒙古的缘故,但完颜吾暏补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拒绝与大白高国方面联络也是造成这个困境的关键所在。南不能和实则并无进取之心的宋朝和好,西不能尽力与党项人友善,女真金国战略态势在铁木真西征、北方蒙军实则处在战略真空期期间始终没有好转。
  (三)金国的覆灭
  与此同时在北方,由于木华黎对汉族势力的招揽以及蒙军暴虐杀戮行为的减少外加蒙军不断的打击,原先因蒙古侵略杀戮而奋起抗蒙的汉族武装越来越少,1218年太原被破,尽管之后数年间太原地区几经易手,但山西战局开始崩塌之态势无法遏制,而蒙军在木华黎指挥下行动愈发大胆,1221年蒙军破晋陕黄河天险劫掠关中,虽然不久便撤退,但黄河天险不再可靠,其后蒙军开进陕北,与金军在延安等地恶战,靠着不足3万蒙军和20万汉军世侯武装,蒙军居然把女真金国压得步步后退。
  1224年完颜吾暏补在困顿中死去,其子完颜宁甲速继位,宁甲速有恢复之心,登基两个月后便立即派枢密判官移剌蒲阿率兵到光州,张榜告谕宋朝边界军民金军不再南侵,到1230年又放回三千被俘宋军官兵,试图与宋朝和解;1225年他又派遣使节前往大白高国斡旋,主动与大白高国和解停战,并缔结盟约互称兄弟之国。也是在1225年,已经投降蒙古的武仙联合红袄军彭义斌部杀蒙古河北兵马都元帅史天倪起兵反蒙,这引起了黄河以北地区又一次反蒙浪潮,到1227年金军居然又一度在山西大举反攻,连克太原、平阳、上党等重镇,女真金国一度出现中兴态势。
  虽然此时局势看上去开始好转,但是这其实是回光返照,本质上是蒙军主力西征而在汉地本族军匮乏的结果。1225年铁木真远征中亚返回,去时蒙军兵马约15万人,返回时兵马却超过20万人,其中有大量中亚、南俄等各个民族的仆从军,并且拥有以中亚人组建的庞大的攻城部队和以汉族人为主的步兵。1226年,铁木真亲自指挥发动灭大白高国战争,尽管铁木真在1227年8月死于六盘山,后世猜测其有可能是被党项女奴复仇所致,但几个月后大白高国依旧灭亡,而女真金国与宋朝并没有达成议和,1225年到1227年局势的好转只是回光返照,随着蒙军主力的返回,女真金国的战略态势反而空前的恶化了。
  完颜陈和尚死前曾言"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从1228-1230 年金军先后取得了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之战的胜利,击溃杀伤蒙古军士上万,这是蒙金战争爆发以来所罕见的。蒙军即便是在铁木真、窝阔台时期,亦不是全然战不胜的存在,西征花拉子模蒙军围攻玉龙赤杰城时,曾苦战七个月死伤万人不能攻克,而在瓦里延堡,也有上千蒙军被花拉子模军全歼,而其后的八鲁湾之战中,花拉子模王子扎兰丁更是取得了消灭1.5万蒙军的空前大胜。这些战例表明,蒙军面对坚强的敌人大都不能取得理想战果。能够击败蒙军的军队往往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且装备重甲能冲阵,对峙时不能被蒙军轻骑引诱出击,撤退时能维持阵型不溃退,进攻时敢于近战肉搏,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能打败铁木真、窝阔台时代的蒙军,而女真金国的忠孝军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如此击败蒙军便不足为奇了。
  木华黎在1223年病死于山西闻喜,其后其子勃鲁代替他执掌燕山以南军政,1227年铁木真死亡,其最年幼的嫡子拖雷监国,两年后1229年,其第三子窝阔台经忽里台大会继位,是为窝阔台汗。在1227年,山东地区基本被蒙古攻陷。窝阔台上台后最初几年,蒙军虽然战略形势上开始了对女真金国的全面进攻并基本扫平黄河以北,但是在战术上却开始多次失败。1228年甘肃大昌原,蒙军围攻庆阳,但其前锋8000人却被女真名将完颜陈和尚率领精锐重骑兵忠孝军400人打垮,蒙军被迫放弃进攻庆阳。
  1230年,蒙古决心彻底结束与女真金国长达20多年的战争,当年由窝阔台亲自率领,超过十万蒙军(包含大量中亚人攻城部队)集结,直扑关中,仅数月内便冲垮陕西金国防线,并围困京兆、凤翔、潼关,与此同时河北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率汉军呼应关中蒙军进攻孤悬河北、临近开封的卫州,面对两面夹击,完颜宁甲速选择放弃陕西而侧重保卫河南,于是金军忠孝军精锐尽出,击溃了史天泽部进而打赢了卫州之战,但1230年年末,蒙军在关中继续加码,并尝试出兵抄掠河南,进而派老将速不台深入秦岭,于是金国又派出忠孝军在蓝关附近将之击败。但陕西地区面对十余万西征归来、具有大量技术兵器的蒙军重压终究不能应付,1231年女真人放弃了关中地区退保潼关,而在凤翔,蒙军立下抛石机四百座日夜捶打防御工事并最终破城,蒙军在军事技术上已经达到当时世界一流水准。
  倒回谷之战的失败让蒙古人发现以往凭借小股部队穿插敌军侧翼进而完成主力大军包围消灭敌军的方式,在女真人于潼关、黄河沿岸部署重兵且拥有精锐的重骑兵部队忠孝军的情况下已经很难重现,蒙军突破潼关以及黄河防线攻入河南变得非常困难。
  窝阔台像
  于是窝阔台在1231年秋天选择借道宋朝进攻河南,但这趟借道并非和平借道,而是"强买强卖"。蒙军以凤翔为发起点,由拖雷统帅,走山道突入宋朝汉中地区,沿着山川河谷一路屠杀劫掠前进,非但围困兴元(汉中),还屠杀洋州等沿途村寨城镇,汉中汉族百姓死伤数十万,最后在邓州、唐州一带出境,并攻入河南;此外窝阔本人率中路军,攻金的河中府,直下洛阳,蒙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三路大军总兵力在十万以上,目标直指开封,这是亡国之战,女真金国由此举国震动,于是1232年正月,女真金国全国动员,发兵十五万南下拦截拖雷军。
  此时窝阔台已经攻破郑州、杀防御使乌林达咬住,并兵抵开封城下,十五万金军回援开封,行军到禹州一带时,托雷部四万人驻扎于三峰山,金军十五万人于是大举扑上进攻,并一度将蒙军围困在三峰山山谷中,但不久寒流南下天降暴雪,金军被严寒冻的难以作战,史称"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军乘机突围,并与窝阔台部援军合流反包围了金军,期间蒙军依靠骑兵优势不断袭扰,金军在严寒兼断粮下崩溃,十五万金军和几乎全部主要将领都身死,金国最后一只野战军灭亡。女真人亡国成为了必然。
  蒙军在河南重演了他们在河北曾做过的事,大股蒙军骑兵分散成众多小部队撒向河南地区的各个路府州县村庄城镇,将一切活人杀死,抢走一切能看到的财富,烧毁一切还立着的房屋,所有能动的河南百姓都恐惧的涌向有城墙能暂时躲避屠杀的城市,其中以开封为最,后世史学家估计开封城内涌入了200多万周围地区的汉族、女真族难民,而自周朝以来富饶而人口繁茂的河南地区为之一空。1232年3月窝阔台指挥大军围困开封城,面对蒙古人必然疯狂的屠戮,全城百姓拼死抵抗,居然逼得蒙古人因伤亡过大而想要和谈。也就是在蒙军围困开封期间,开封城爆发大瘟疫,全城因此尸横遍野尸臭弥漫,史称"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面对这种极度困顿的局面,完颜宁甲速崩溃了,他留下皇后、妃子、子女在1232年11月逃出开封,选择前往河南南部避难,最终在1233年6月逃到蔡州。
  就在1233年,开封守城将领、京城西面元帅汉族人崔立发动兵变,先后杀宰相、御史大夫、尚书等数十人,其后拥立完颜永济的儿子完颜从恪为监国,进而撺掇了女真金国大权,后来崔立投降蒙古人,为了讨好蒙古人他搜刮全开封的金银财宝甚至年轻女子献给蒙古方面并欺凌女真金国宗室贵戚,到1233年4月开封城正式被蒙军占领,而在崔立搜刮开封和蒙军开进开封期间,城中百姓又死亡十几万人,开封城死于战事的有一百三四十万人,剩下人口大都被蒙军裹挟往河北地区,而开封城内完颜家宗亲则在其后大都被蒙军屠杀干净。
  1233年8月,蒙古方面与宋朝达成合意,一道灭亡女真金国,宋朝获得唐州、邓州、蔡州,于是宋朝派出两淮守备孟拱带兵2万并携带30万石粮食和蒙军一起进攻蔡州。蔡州城坚持到了1234年正月,在长达4个多月的攻城战中,蔡州城"尽籍民丁防守,括妇人壮捷者假男子衣冠,运大石",甚至熬人油守城,到1234正月,蔡州城山穷水尽,马匹已经杀光吃完,完颜宁甲速在绝望中传位给宗室将领完颜承璘并自杀,完颜承璘随后被攻入城内的宋军和蒙军杀死。也是在1233年,蒲鲜万奴叛金自立在辽东建立的女真东真国在蒙古的讨伐下彻底灭亡。女真人的政权就此灭国,虏鞑相争告一段落。
  后世常有人认为金国是宋朝抵御蒙古人的屏障。批评宋朝最后与蒙古联合灭亡金国极度愚蠢,是自取灭亡之道,甚至将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此,但这种看法很明显非常片面。作为汉——女真矛盾的最好写照,宋金之前百年积怨血海深仇,到了蒙金战争期间,金国即便北方屡屡惨败,但也要主动进攻宋朝试图掠地得财,这种贪得无厌和狂傲自大的表现实在很难让金国成为为宋朝抵御蒙古的屏障,且金军主力大体上都是蒙军消灭的,除了最后的蔡州围城战外,蒙金战争期间宋朝亦没有主动攻击金国,而到了蔡州围城这一步,除了蔡州已经全国尽丧的金国难道还有可能被支援继续抵御蒙古吗?宋朝最后以获得邓州、唐州、蔡州为条件联蒙灭金是将残余的金国利用最大化的表现,而这无疑是明智的。相比攻击必然灭亡的女真金国,宋朝最令人诟病的还属整顿红袄军不利以至于丧失山东,而这也充分暴露出宋朝整体战略上的消极姿态,二十万送上门的义军不用,还谈什么北伐收复旧土呢?
  灭金后27年的1261年,蒙古汗国对其控制的北方等地进行人口统计,约141.8万户,即便以一户8口计算也不过1000多万人口,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口被汉军世侯和汉族豪强隐匿,可能北方各地实际人口约有2000万左右,但相比宋朝北方的4700万人口与女真金国的5500万人口,北方人口损失超过6成,而若是以1234年当年的情况看,北方损失的人口则超过七成甚至八成,尤其以河南地区最为惨烈。虏鞑相争,最终蒙古人获胜,女真人基本在战争灭族,而汉族人也付出了至少2000万人死难的惨痛代价。在蛮族与文明民族战争能力趋近的冷兵器时代是文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蛮族在战争中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并不逊于文明民族,军事技术的获取门槛较低,蛮族很容易组建一支和文明民族规模相当、技术水平持平的大军,这种情况下文明民族想要取胜便很依赖于执政君主以及国家政府的具体操作对策,而这恰恰是极具概率性的。对于文明民族而言,毫无疑问要不择手段熬过这一困难时期,这样才能迈入下一个时代而不至于落后于人进而陷入悲惨的境地。
  END

日本海军实力如何?现在如果还说日本海军实力在中国之上的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目前讨论是中日,所以把美国因素除外。无论国内外,中国都是和美国比,层面上和动力上就不是一个层次。具体到武器,中日都有宙斯盾,毛岸英牺牲12年后,刘思齐改嫁生育四个子女,长子取名杨小英1938年,一出名为弃儿的话剧在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里上演,舞台上,一个小小的人儿顶着寒风,凄凄奔走,嘴里不断地喊着妈妈的场景让当时坐于台下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深受感动。这个小弃儿的1956年钱学森受邀参加国宴,本该坐37号位置,却被毛主席划掉了?1956年一月,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了一场国宴,邀请与会代表共同进餐。这次受邀名单里就有当时回国几个月的钱学森先生,然而当钱学森怀着激动的心情拿着邀请函在宾客位上寻找自己37号乾隆的长子是谁,最终结局如何?乾隆的长子叫永璜。虽然他是庶出,但由于是长子,乾隆待他颇为恩宠,那么永璜的结局又如何呢?(永璜剧照)雍正六年,侍妾噶哈里富察氏为17岁的弘历(后来的乾隆)生下了长子永璜。说起来,噶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自噶尔丹上台后,一直东征西讨不见丝毫收敛,对此清廷一直抱以忍让态度,但是一味的忍让和赏赐并没有安抚噶尔丹那颗从不安分的心,反而让其有恃无恐,连大清的传统盟友的不放过,等打到乌兰布统1958年,隐藏大陆的最后一位国民党将军被捕,身份暴露的原因是啥1958年5月20日上午,两位来自重庆的干警悄悄潜入贵州一户看似普通的农民家中,一路上,干警同志提着一口气,小心谨慎地往前移动着。他们想要抓捕的嫌疑人正躺在床上熟睡着,似乎对身边的1967年,美国中情局窃取我国原子弹机密,却因两只老鼠落网20世纪60年代,美国间谍乔治瓦特和许林德冒充技术专家潜入中国,窃取了中国原子弹的机密情报。为了将窃取到的机密情报输送出境,这两名美国间谍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他们居然妄想将一些原子1957年,一具烈士遗骸在遵义北郊被发现,验明身份急忙报告彭德怀1957年夏天,时任遵义市民革主委政协副主席的朱振民和工作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走访和调查,终于在遵义北郊一个名叫松子坎的山坡上,找到了一具埋葬了二十余年的尸骨。紧接着,遵义会议纪念馆1988年,江西一74岁农妇来到北京我是陈毅54年未见面的妻子1988年9月25日,北京已进入初秋。凉风带走了盛夏的炎热,也使得这座城市多了几分萧瑟。新中国第一届妇联主席蔡畅已是疾病缠身,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床边坐着一位来自江西农村的妇女,低声玄武门事变前,唐朝的英雄人物都在李世民这一方?其实正好相反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开国仅仅8年的时间,爆发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这场战争的双方为当朝太子李建成与后来的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一李世民和李建成背后势力的分析这场政变,就李世民的3位猛将,玄武门战死2位,死了的白死,没死的富贵终身有时候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实力,而是脑子。如果一个人不擅长动脑子,就算再有实力也是没有用的。李世民曾经有三位武将,他们同样是看守宫门的守将,但是却同人不同命,两个无辜枉死,另
毛泽东捕捉战争时机的能力世所罕见当历史的脚步跨入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行到第3个年头,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占优势,装备也比人民解放军更好,但毛泽东已经敏锐地看透了这个庞然大物其实已经异常虚弱,无法摆脱战略上大地主率全村参加抗日,66岁遭汉奸出卖而死,6个儿子全部战死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曾出现过一种被称作地主制经济的特殊经济生产体系,描述的是手中握有土地的地主阶级将土地租赁给农户,农户需要以缴纳税收的形势供养地主。但其实地主不过是在特定时代背景术赤已经被孤立,为何他儿子拔都,却能强势重返蒙古帝国政治中心成吉思汗的孙子中,除了拖雷的几个儿子外,取得成就最大的,就是拔都了。拔都并没有像拖雷的几个儿子那样争夺大汗之位,但是拔都却实现了最大的财务自由,他建立了除元朝以外的四大汗国中最大的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刚刚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国家元气大伤,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虽然稍稍改变了这种局面,但国家经济底子过于薄弱,无法满足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此时,刚刚回国的船王包玉刚坦露心迹28张颠覆想象的老照片落在德军胸上的乌鸦,希特勒的纯金城堡28张罕见照德军穿着裤衩阅兵,蒋介石祭奠朱元璋,美军踩中地雷01二战时,士兵正在隔着墙板练习徒手排地雷,从军装上的肩章看,应该是意大利军或美军?021944年6月18日,法国,美军北京知青陕北插队14年,妻子病逝,回城时他把瘫痪的岳父带回城随友人一起拜访了一位曾经在陕北插队的老人,叫李继文,身子骨硬朗是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人。听我们说,希望听他讲讲插队时的往事,老人没有拒绝,说讲别人的事情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要讲也只能讲自李叔同心爱的日本妻子,两人共同生活了12年,最后只能黯然回日本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捎升曙曦。这是李叔同在与诚子春游后,特意创作了朝游不忍池中的诗句。诗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浪漫唯美的情绪。这也反映了当时他们两个一起交往春游快乐的日子。说起诚子,没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了公元1646年,后金女真的将军带领军队一路打到江南,这时有士兵们提出这是明朝大师刘基的埋葬之处,可以尝试将它开掘,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将军同意了。经过3个时辰的挖掘工作后,至今仍健在的红军奶奶,丈夫是上将,儿子是少将,姐夫是元帅中华民族的血泪奋斗史在当今时代的人看来总显得更为坚毅夺目,让人每每谈及都触动颇深,因为那是由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坚毅品质铸造的。而在这血泪长河中,不可不提及的当属长征,作为人蒋介石逃离大陆之际,将3位军官太太强行带走,她们的结局如何?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直逼南京城,蒋介石也准备逃往台湾。然而,就在蒋介石仓皇逃窜自顾不暇之际,还下了一个特殊的命令把三位军官太太带走!收到命令的军官立即将三位年轻貌美的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是姓赵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第一,秦与赵是同一个先祖秦与赵的先祖,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大业。大业的来历比较奇怪,他的母亲是女修,是颛顼大帝的后代可是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