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乾隆的长子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乾隆的长子叫永璜。虽然他是庶出,但由于是长子,乾隆待他颇为恩宠,那么永璜的结局又如何呢?
  (永璜剧照)
  雍正六年,侍妾噶哈里富察氏为17岁的弘历(后来的乾隆)生下了长子永璜。
  说起来,噶哈里富察氏早在雍正三年,在内务府选秀时,便因相貌出众,被内务府留了下来。
  由于噶哈里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出身低微的她最终被选为弘历的侍妾,也就是没有名份的格格。
  凭着姣好的容貌,噶哈里富察氏得到了弘历的宠幸,并生下了永璜。
  不过,此时弘历已经迎娶了嫡福晋沙济富察氏,且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因此不得宠的噶哈里富察氏并没能母以子贵,在地位上有所提升。
  虽然永璜是长子,但由于沙济富察氏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生下了次子,而且名分上又是嫡子,不光弘历很看重他,就连雍正也很重视这个孩子,并赐名"永琏"。其意为"承宗器"的意思,可见在雍正的心里,已经有了让永琏承继大统的想法。
  如此一来,不过2岁的永璜,也就只能得到噶哈里富察氏的疼爱了。
  噶哈里富察氏虽然在雍正九年又生下一女,可是她的地位依旧没能得到提升。
  不到丈夫的宠爱,地位又始终低下,时间一长,抑郁寡欢的噶哈里富察氏,竟在雍正十三年的7月撒手人寰了。
  就在噶哈里富察氏去世的次月,雍正暴崩。弘历遵传位密诏,继承大统,是为乾隆皇帝。
  (富察皇后剧照)
  乾隆做了皇帝后,倍受宠爱的沙济富察氏自然被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嫡子永琏的名字,则被乾隆写在传位密诏中,并放到了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好在乾隆为永璜的出身考虑,将噶哈尔富察氏追封为哲妃。
  本来,储君之位没有永璜的事,但是谁也没想到,永琏仅被密立为太子两年后,居然"偶感风寒",夭折了。
  这一打击让弘历颇为难过,好在他考虑到富察皇后还年轻,因此他还心存希望。
  只是让乾隆没想到的是,在此后的7年里,富察皇后居然再没有怀孕的迹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永璜勤勉忠厚,因此乾隆对他多了几分重视。甚至为了抬高他的地位,还在乾隆十年,再次追封他的生母为哲悯皇贵妃。
  其实,乾隆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富察皇后一直没有生育。
  永璜已经是14岁的年纪,而皇三子永璋才9岁,皇五子永琪和永瑢则更加年幼。
  所以,相对而言,年纪最长的永璜,是很有可能被密立为太子的。
  (乾隆剧照)
  只是命运像是和永璜开玩笑,就在生母被追封为皇贵妃不久,富察皇后居然有了身孕,并且在次年四月初八生下了皇七子。
  皇七子的降临,让乾隆龙颜大悦,再加上又是佛诞日出生,因此乾隆认为这个孩子与佛祖有缘,乾隆也就更加宠爱他。
  所以,皇七子出生不久,乾隆便给他起名"永琮"。
  在古代,"琮"是祭祀用的玉杯,如果把这个字拆开,就是"秉承宗业的王"。很明显,永琮由于是嫡子的缘故,乾隆是想把他立为太子的。
  要知道,乾隆是满清王朝中,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的一位皇帝。同时他最崇拜的康熙,在早年就做过"立嫡子为太子"的事情。因此乾隆一直想抛弃满清王朝"立贤不立长"的继承制度,一心想要立嫡子继承大统。
  只是,永琮是个无福的孩子,居然在出生的次年除夕,出痘去世了。
  接连失去两位嫡子,乾隆和富察皇后悲痛欲绝。特别是富察皇后受此打击,健康每况愈下,竟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崩逝了。
  接二连三的不幸,折磨得乾隆一改往昔宽厚的性格,转而成为了一个看谁都不满意的皇帝。
  而一些文武大臣都因为没能办好丧礼,或者在国丧期没有表现得足够悲戚,遭到贬责黜革甚至被赐死。
  (永璜剧照)
  不过比起这些倒霉的大臣们,永璜就更没有地方说理了。
  原来,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永璜虽是侍妾所生,但是因为他是长子,乾隆便命他以大阿哥的身份迎丧。
  谁知在这个过程中,永璜由于表现得不够伤悲,触怒了乾隆。因此乾隆当着众人的面,不仅"足踢皇长子,几至仆地而痛击",并且斥责永璜"不合体统,不懂礼节",并直言取消他的立储资格。
  此时,永璜不过20岁,富察皇后的死对他而言,自然不像乾隆那样深感痛苦。再加上永璜虽然生母早逝,但他贵为皇子,没有经历过宫廷的腥风血雨。因此他表现得不够悲伤,也是很正常的表现。
  但是,在乾隆看来,却认为永璜之所以毫无悲戚之色,正是他觊觎太子之位的证据。
  所以,乾隆才会痛斥永璜,并取消他的立储资格。
  只是,什么错也没有犯的永璜,平白遭遇了乾隆的辱骂,自此恐惧难安,仅一年后,居然病逝了。
  永璜的离世,让乾隆后悔不已。于是每每回想到永璜,乾隆便忍不住要写几首悼亡诗,来追忆这位白白丢了性命的皇子。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一、嫡长子(次子)
  (一)皇祖赐名
  清高宗乾隆皇帝嫡长子名叫爱新觉罗·永琏。生于1730年,卒于1738年。生母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富察皇后。雍正很喜欢这个孙子,亲自给他赐名。"琏"这个字,本义为"祭祀宗庙时盛放黍稷的礼器",雍正给他起这个名字,大有交托社稷之意啊。
  (二)立为皇储
  雍正瞪了自己傻儿子一眼:"小子诶,我的意思你明白?"乾隆心里乐呵呵的,他当年跟康熙也有过这么一段,他哪能不明白呢?于是刚一即位(1736年)就把永琏立为皇太子。
  (三)不幸早逝
  乾隆对自己的嫡长子喜爱尤甚,期望极高,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皇帝,没想到才过了两年,永琏就得病而死了,死时才九岁。
  (四)赠谥端慧
  永琏身死,乾隆不胜悲伤,连续五天没上朝。他给儿子谥为"端慧",于乾隆八年葬入端慧皇太子园寝
  二、庶长子(长子)
  (一)有心争储
  清高宗乾隆皇帝庶长子名叫爱新觉罗·永璜。生于1728年,卒于1750年。生母是哲悯皇贵妃。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清朝的立储制度是秘而不宣的。尽管是庶出,但永璜毫无疑问是乾隆真正意义上的长子。作为老大,永璜一直以皇太子来要求自己。所以无论是平常待人接物也好,读书学习也好,他都力求做到最好。后来,他开始接触政务,他认为这是父亲对自己的认可,于是越发勤勉不怠了。
  (二)两受打击
  1738年,永琏死,乾隆悲伤之下把立储结果公布于众。这让一直以来以皇太子来严格要求自己的永璜大受打击。
  1746年,富察皇后生永琮。永琮被立为太子,次年死于天花。乾隆又把立储结果公布于众。永璜连续两次都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不开心了。
  (三)"乐极生悲"
  后来永璜一想,这两个弟弟都走在我前面了,父亲剩下的儿子里我最优秀,那皇位岂不是……
  一想到这,永璜就开心了起来。结果因为太开心了,1748年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没哭出来(富察皇后痛失二子,悲伤过度,35岁就去世了)。乾隆大怒,永远剥夺了他继承大统的资格。
  (四)郁郁而终
  被父亲彻底否定的永璜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整日沉浸在绝望和忧郁之中,1750年去世,终年23岁。
  (五)死后追封
  永璜死后,乾隆觉得儿子的死是自己造成的。他痛心自责,追封永璜为定亲王,以亲王之礼下葬。可惜,逝者已逝,悔之晚矣。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初春,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以七十五岁高龄踏上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的路途。他一路沿运河南下,视察地方民生、稽考官员,顺便也游览山水,直到闰三月的时候,御驾才抵达江宁府(南京)。闰三月十三,正当乾隆帝驻跸江宁龙潭行宫,由随驾大臣及地方官员护卫着游览江南春天美景的时候,自京师(北京)传来八百里加急奏报: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初八,皇长孙、贝子绵德之长子三等辅国将军奕纯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诞育一子!这是乾隆帝期盼已久的第一个元孙(为了避康熙帝名讳,玄孙改称元孙),乾隆帝终于在"仅仅"七十五岁的时候,实现了自己五世同堂的愿望。
  老年乾隆帝
  喜获皇长元孙的乾隆帝兴奋不已,立即结束游览返回行宫,命举行盛大宴会,邀请随驾的王公大臣、地方官员及外藩使臣等,以示志贺。老皇帝更是在席间御制诗一首,以彰显自己向"千古一帝"的宏伟目标又迈进一步:飞章报喜达行轩,欢动中朝与外藩。曾以古稀数六帝,何期今复抱元孙。
  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尧封是一言。重耋人多兹鲜遇,获兹惟益凛天恩。
  次日,依旧沉浸在喜悦中的乾隆帝再次下达谕旨,对为自己诞育长元孙的长曾孙奕纯加以封赏,以表彰他延续皇家世系的功劳:
  "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祀云初之庆。皇曾长孙奕纯,得生元孙,实为国家祥瑞,朕深为欣悦,著加恩赏戴宝石顶、双眼花翎、晋封镇国公品级镇国将军。"
  皇长元孙的祖父、时年三十八岁的皇长孙绵德,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已经因儿媳即将诞育皇帝的第四代元孙(或者元孙女)而被皇祖乾隆帝额外加恩,从镇国公晋封贝子:
  "今念绵德之子奕纯,新岁可以得子,朕庆抱元孙,五世在堂,实为古稀之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禩云礽之庆。今绵德著加恩晋封固山贝子,嗣后宜益加谨饬,常存敬畏,以期永承恩泽,副朕谆切训勉之至意。"
  乾隆帝结束了第六次南巡、北返京师后,还亲自前往皇长孙绵德的贝子府探视元孙、御赐红绒结顶帽给刚刚满百日的小婴儿,御赐其名为"载锡"。这显示出老皇帝对于元孙的重视和关爱、以及对自己达成五世同堂壮举的炫耀和自夸之情。
  在一片欢庆皇帝五代同堂的喜悦气氛中,独独缺少了皇长元孙的曾祖父、乾隆帝的皇长子、绵德之父、奕纯祖父——永璜的身影。其实不是他不愿出席这个喜庆场面,也不是他身负重任出外办差不能返回,而是他早在三十四年前因为乾隆帝的无名火而横遭牵连、乃至迁怒,最后郁郁而终,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二岁,因此不能出现在如今这阖府欢庆五代同堂的大喜场景内了。这也是乾隆帝在喜获五世同堂中抹不去的遗憾,而皇长子的早早去世更是乾隆帝年轻时候深深为之自责的痛心之事,每每想到此事,都使得年岁渐长的乾隆帝悔恨不已,也更加地怀念早逝的长子。
  皇长子永璜
  那么永璜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导致被父亲乾隆帝迁怒斥责、心气郁积而早逝,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叙述,细细道来吧。
  乾隆帝皇长子永璜,于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二十八出生在皇宫中皇子的居所乾西二所,其父弘历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身份,并未封爵。永璜生母是皇四子的侍妾富察氏,她也是第一位为乾隆帝生育儿女的后宫妃子。因为母亲地位不高,所以身为长子的永璜在父亲眼中也不是十分重要,尤其是雍正八年(1730年)弘历的嫡妻富察氏(和永璜生母同姓不同族)为其诞育了第二个儿子、也是嫡长子永琏之后,永璜在乾西二所中更加显得无关紧要,远远不能和比自己小两岁的二弟永琏相比。
  雍正十一年(1733年),永璜的祖父雍正帝晋封乃父、皇四子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而在此前,雍正元年(1723年)的时候,雍正帝已经秘密建储,将皇四子弘历的名字写入传位诏书锁入鐍匣,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确立了他皇储的身份。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包括弘历在内,无人得以知晓。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初三,永璜的生母——宝亲王侧福晋富察氏因病去世,八岁的永璜失去了母亲。不过五十天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永璜的皇祖雍正帝也突患急病,驾崩于圆明园。在雍正帝弥留时刻,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一直侍奉左右,须臾不离。
  宝亲王弘历
  雍正帝驾崩后,宗王大臣等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为首,会同内阁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海望,恭请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奉雍正帝灵柩返回皇宫,并由庄亲王允禄率侍卫在王公大臣们的监督下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雍正元年所放置的传位鐍匣,当众开启,宣读诏书,宣布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即皇帝位。宝亲王于是谨奉雍正帝遗诏在乾清宫承袭皇位,并改明年为乾隆元年。这就是清朝第六代(入关后第四代)皇帝——清高宗乾隆帝。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登基还不到一年的乾隆帝遵循父亲雍正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结合了汉家的"嫡子承继"原则,将皇后富察氏所出的皇次子、也是嫡长子的永琏秘立为皇太子,把他的名字封入鐍匣,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作为将来皇位传承的依据。
  但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两年之后,乾隆三年(1738年),才九岁的永琏就因为患病而不治,早早夭亡了。这使得一心立嫡的乾隆帝身心备受打击,哀痛不已。为了表示对嗣君的重视和哀悼,乾隆帝特地招集群臣,从乾清宫取下密立皇储的鐍匣,向王公大臣们公布内容,说明永琏是早已经预立的皇太子,是大清的储君,非一般皇子所能比。然后乾隆帝正式追封永琏为端慧太子,以皇太子的仪制为其举行丧礼,并且在京城西郊朱华山为端慧太子修造了皇太子陵,这是清朝唯一一座皇太子陵。
  端慧太子陵
  嫡子永琏夭折之后,乾隆帝依旧怀有再次立嫡建储的心思,对几个庶子: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没有选择"择贤而立"的原则,心中对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再诞嫡子充满希冀和盼望。自乾隆三年(1738年)端惠太子永琏夭折,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这九年里,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一直没有再次安放秘密建储的鐍匣。而皇长子永璜也在平平无奇的日子里逐渐成长,和其他皇子的待遇并没有任何不同。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佛诞,富察氏皇后不负乾隆帝的厚望,再次诞育嫡子,这是乾隆的第七子、也是嫡次子。期盼八年之久的乾隆帝终于再次获得嫡子,大喜过望之下又是作诗庆贺,又是大宴群臣,举国同贺国母再诞嗣子。
  同年九月,乾隆帝迫不及待地为嫡次子赐名"永琮","琮"字在书面解释中有承继宗庙的意思,永琮的名字将乾隆帝要把皇位传给他的意思显露无疑。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初八,永琮刚满周岁,乾隆帝就兴冲冲地开始准备秘密建储之事,准备在当年冬至之时、自己亲自至天坛祭天之后,向昊天上帝祷告汇报,然后正式立永琮为皇储。
  七月初六,又有好消息传来:皇长子永璜的嫡福晋伊拉里氏于本日诞育一子,这是乾隆帝第一个皇孙,三十七岁的乾隆帝正式升级成为祖父。兴高采烈的乾隆帝马上到阿哥所永璜居处探视皇长孙,赐予吉服衣物,皇长孙满月后,乾隆帝赐名为"绵德"。
  乾隆帝及妻妾子女
  此后,秘立皇七子永琮为皇储的先期准备按原计划紧锣密鼓的进行,但永琮却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一月罹患天花疾病,久治也不见好转,错过了预定的冬至建储。乾隆十二年(1747年)除夕,两岁的永琮重蹈乃兄永琏的覆辙,病重夭折,一心立嫡的乾隆帝再次失去了嫡子,愿望落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第二次遭遇嫡子夭折打击的乾隆帝忍住悲痛明发谕旨,对两岁夭亡的嫡次子永琮厚加赞誉,说自己早已内定永琮为皇嗣人选,只因时间仓促才没有来得及正式建储,所以永琮的葬礼应优于其他皇子。之后,乾隆帝追赠永琮为"悼敏皇子"(皇子夭折后追赐谥号在有清一代是极为罕见的事情,之前仅有顺治帝第四子夭折后追赠荣亲王),将永琮安葬于其兄永琏的朱华山皇太子陵中,一同祭祀。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还没有从两个嫡子接连夭折的打击中缓过神来的乾隆帝第三次遭遇噩耗:皇后富察氏因痛失爱子、忧虑成疾,在强撑病体随乾隆帝南巡的途中实在无法支撑,病逝于山东德州。乾隆帝在悲痛莫名、天晕地旋之下,也彻底断绝了再获嫡子的念想和可能。
  孝贤皇后富察氏
  嫡子的先后夭折、原配发妻也因此忧虑悲恸去世,这让原本一心立嫡的乾隆帝接二连三遭到重创,情绪从极度痛苦、失落转化为暴躁、乖戾,最终将无处发泄的悲伤、难过转化成惊天怒火,转移到了大臣、皇子们的身上。
  中断了南巡、带着皇后灵柩返京的乾隆帝心情极度不稳定,因发现大臣们在皇后去世后还违制剃头,勃然大怒之下,乾隆帝接连赐死了河道总督、湖广总督等人,将湖南巡抚、湖北巡抚革职永不叙用。光禄寺主官因皇后祭祀典仪中供桌不净被一律撤职查办,工部尚书、侍郎因皇后册宝制作粗糙全部革职问罪,翰林院制作哀册时误将"皇妣"翻译成"先太后",管理翰林院的礼部尚书被追罪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像这样触了盛怒中皇帝霉头的官员,还有很多很多。
  不光大臣们遭殃,皇子们也躲不过乾隆帝的无名之火。在乾隆帝带着皇后灵柩返京时,得到消息的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等皇子急忙出皇宫迎接嫡母梓宫。因为皇后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母,感情较为疏远,而且永璜、永璋年纪尚轻(永璜时年二十,永璋仅仅十三),确实做不到像对待生母去世一般悲痛欲绝,所以致哀神情上不够悲伤。这让乾隆帝对于年长的两个庶子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在迎接哀礼上的的表现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毫无悲恸之心,对嫡母的薨逝不以为然,当场发怒说:
  "遇此大事,大阿哥、三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竟之处甚多,为人子之道毫不能尽!"
  厉声呵斥永璜、永璋不孝,并将他们的授业师傅们统统罚俸、降级,以儆效尤。这就使得永璜、永璋胆战心惊,魂不附体,简直无所适从,行事更加畏畏缩缩了。
  三个月后,已加"孝贤皇后"谥号的富察氏皇后举行薨逝百日丧礼典仪,本来就心情极度恶劣乖戾的乾隆在典仪上再次迁怒于哀伤表情不够、哭灵举哀有敷衍了事之嫌的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又开始借题发挥、当众大骂没有达到自己期望中"涕泗滂沱,泣不成声"标准的二人:
  "永璜......因皇后崩逝,而两嫡弟皆亡,以彼愚昧之见,自以为身为长子,日后除伊之外,谁克肩承重器?遂有觊觎大宝之心,妄生非分之想,暗自窃喜之感。永璋......所行诸事亦不满人意,无哀慕之诚,为人全无知识!"
  然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两个庶子宣判了前途的终结:
  "伊等如此不孝,断不可承继大统!朕以父子至亲,不忍杀伊等,当知朕保全之恩,安分度日!朕与永璜、永璋父子之情,而今尽断!诸王公、大臣在此共鉴,朕决不食言!"
  这样,因皇后薨逝而心理失常的乾隆帝在莫名其妙的肝火之下,将无处发泄的怒气转嫁到了庶子永璜、永璋的身上,公开给他们扣上了"不孝"的罪名,还剥夺了他们的皇位继承权,并说出了"父子恩断"的狠话,几乎要把两个庶子置于死地。
  乾隆帝
  皇长子永璜,时年不过二十,还在懵懵懂懂间就遭受了来自父亲的无妄打击,莫名其妙丧失了大统继承权,将来的前途一片灰暗。在惶恐惊惧之下,永璜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勉强度过两年生不如死的惨淡日子后,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因郁气凝结、无法释怀,病卒于自己府中。
  皇三子永璋也和大哥永璜一样,在遭受来自父亲乾隆帝"不忠不孝之人"的无情斥责、并被剥夺继承权后,也是一样的精神崩溃,浑浑噩噩过了十来年行尸走肉生活,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去世,年仅二十五岁,没有留下子嗣。
  其实在当众斥责永璜兄弟后不久,乾隆帝就感到一些后悔,思虑对儿子们是不是严厉过分了,还想着日后慢慢弥补。但是一方面乾隆帝为人好面子、自尊心极强,不想遭人讥笑自己随心所欲迁怒于人,一方面外部形势严峻,大小金川战事焦灼,使乾隆帝无法过多分心于家庭琐事。所以永璜即使心气郁积、落寞寡欢,也没有得到过父亲乾隆帝的特别关爱。
  皇长子永璜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永璜病重,乾隆帝闻报后急忙赶到永璜的府中探视。看着因为自己的不理智迁怒而郁郁寡欢、形销骨立的长子,乾隆帝才顿感后悔,深恨自己无故迁怒于儿子,致使长子抑郁成疾、形同废人。于是乾隆帝伤心地握着儿子的手温言慰藉,要永璜好生将养,以图慢慢恢复。永璜呜咽不已,词不成句,只说了七个字"儿子不能送父亲了",就嚎啕大哭,再不能言其他。乾隆帝也悲从中来,流泪不止,不能自己。
  最后还是永璜的嫡福晋伊拉里氏、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哭着抱着两个不满三岁的皇孙:绵德、绵恩,再三跪拜劝慰之下,乾隆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子的府邸,在惆怅悲哀中返回了皇宫,这也是乾隆帝和自己长子见的最后一面。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皇长子永璜病重去世,年仅二十二岁。对于英年早逝的长子,乾隆帝心中愧疚无比,摘帽缨、穿素服,亲临永璜宅邸致祭、奠酒,深切悼念:
  "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之后乾隆帝下诏,追封长子为定亲王,赐谥号"安",称定安亲王。
  乾隆帝
  永璜在去世前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诞育长子绵德,八月又诞育次子绵恩,这也是乾隆帝的皇长孙和皇次孙。对于早逝的永璜来说,留下了两个承袭血脉的儿子,不啻为一个慰藉吧。
  永璜去世的当年,乾隆帝即特恩让其长子、三岁的绵德袭定亲王,不必按制降袭,这展示了乾隆帝对于长子早逝后所留下皇孙的关爱和补偿之情。
  绵德成年后,行事乖张,不受皇祖乾隆帝待见,先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因犯事被降爵为郡王,又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因私自结交官员被直接夺去定郡王爵位,王爵被乾隆帝转封其弟绵恩。
  绵德被削爵之后,乾隆帝还是深怀亲亲之情,很快复封其为镇国公,以示爱护皇孙之意。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绵德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诞育他的长子,这是乾隆帝第一个皇曾孙,五十八岁的乾隆帝再次升级,成为皇曾祖。如同二十年前绵德降生时的情景一样,乾隆帝也是亲自到绵德的府上探视皇长曾孙,赐以衣物吉礼,为皇长曾孙命名为"奕纯"。
  皇长曾孙奕纯
  十七年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在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时,奕纯的长子出生,乾隆帝由此创造了史所罕见的皇帝五代同堂之盛景!时年"仅仅"七十五岁的乾隆帝得报后喜不自禁,在江南行宫中大办御宴,宴请随驾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地方耆老、外藩使节,庆祝自己喜得元孙。
  结束南巡返京后,乾隆帝再次来到绵德府中,像多年前探视皇长元孙的祖父、父亲出生时一样,"赏红绒结顶帽、玉如意"给皇长元孙,御赐长元孙名"载锡"。
  在五世同堂的大喜日子里,乾隆帝不由得想起了去世已经三十多年的长子永璜,因此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心中又泛起了丝丝的伤感。假使长子还在世的话,那么也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如果他见到了这个刚刚出世的小曾孙,想必一定会和自己的心情一样,欢欣喜悦、快乐无比吧。
  乾隆帝
  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皇长孙贝子绵德病逝,年四十岁。他的后裔作为定亲王小宗分支,一直繁衍生息于京师,清朝灭亡后,成为平民的绵德后裔依旧生活在北京城中,直至今日。
  而永璜的次子绵恩以皇次孙身份很早就得授差遣,十七岁便奉命掌管火器营,参与军务。承袭定郡王后绵恩先后担任都统、步军统领、阅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绵恩晋爵定亲王,在乾隆诸皇孙中,绵恩是第一个被封亲王的。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帝即位后,皇侄、定亲王绵恩先后担任玉牒馆副总裁、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并管理善扑营、御枪处、武英殿御书处,掌管京师禁卫军长达二十余年,是嘉庆帝最为倚重的宗室大臣。
  道光元年(1821)十月,刚刚即位不久的道光帝因为堂兄绵恩年高德勋,位次最尊,所以授予其宗人府宗令一职,掌管皇族事务。道光二年(1822)六月初一,定亲王绵恩薨逝,年七十六。道光帝赐其谥号"恭",称"定恭亲王",绵恩长子奕绍被特恩不必降袭,直接承袭定亲王的爵位。
  此后绵恩一支作为乾隆帝长房长子后裔、定亲王大宗支脉,一直活跃在清末的政坛上,绵恩之孙定亲王载铨、曾孙定郡王溥熙、玄孙贝勒毓朗,均为清朝后期宗室大臣中的实权派,毓朗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妻婉容的外祖父。
  贝勒毓朗
  乾隆帝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禅位,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驾崩。而在此之前,他一共见过四位玄孙的降生,全部是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一系的后裔,分别是:绵德长子奕纯之长子载锡,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奕纯之次子未命名,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年即卒);奕纯之三子载铭,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绵恩次子奕绍(绵恩长子早夭)之长子载铨,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皇长子永璜虽然早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的后裔瓜绵椒衍、卜世延长,给皇父乾隆帝诞育了第一个皇孙、第一个皇曾孙、第一个皇元孙,使得乾隆帝达成"五世同堂"的愿望,贡献不可谓不大。而他的后裔们也在后来的清朝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施加于同期朝政之上的巨大影响力,定亲王一族是清朝后期历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参与者。永璜如果地下有知,获悉自己的后代有着这些巨大的荣耀和地位,一定没有遗憾、解开心结了。
  在古代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妻妾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所生子嗣有嫡庶之分。乾隆皇帝弘历一生之中,有过两位皇后(嘉庆皇帝生母是乾隆追封的),第一位皇后是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也是乾隆时期重臣傅恒的姐姐。
  当年雍正还是亲王之时,造访李荣保府上,一眼相中了年仅9岁的富察氏。稍长,在雍正的主持下,富察氏嫁给弘历,成为了嫡福晋,两人在潜邸共同生活了9年。弘历登基后,富察氏很快册封为皇后。
  (富察氏)
  一则乾隆对于富察氏是走心的,两人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其次,富察氏婆媳关系良好,很得乾隆生母的欢心;第三在后宫之中母仪天下,以德服人,使得乾隆可以专心政事。
  1730年(雍正八年),也即是弘历还是亲王之时,富察氏生下了嫡长子(皇次子),雍正为这位孙子,取名永琏,意思是承宗器之意。可见,雍正已经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好了继任者。
  母以子贵,乾隆因为富察氏的关系,对于永琏也是格外钟爱。此外,自打清朝入关到乾隆继位,将近百年。入关以来的四位皇帝,都是庶出,而乾隆皇帝接受汉人的一些观念,也有这个条件,打破这个惯例。于是,在1736年,即乾隆继位当年,永琏被秘密立为皇太子。只不过,天不遂人愿,两年后,永琏"偶感风寒",导致夭折,年仅9岁。备受打击的乾隆,因此连续5天没有上朝听政。
  (乾隆皇帝)
  永琏之死,对于富察氏打击,也是蛮大的。乾隆仍然坚持"立嫡子为皇储"的想法,这一坚持就是8年。1746年,固本培元后的富察氏,生下了嫡次子(皇七子),同时这天又是佛诞日,正碰久旱逢甘霖。
  乾隆大喜过望,取名永琮,琮为古人祭祀天地的礼器,而宗字"秉承祖宗基业"之意 。很明显,乾隆也是希望永琮,将来继承大统。但命运开了第二次玩笑,乾隆对于永琮喜欢得不得了,有意立为皇储。没想到,1747年除夕之夜,年仅两岁的永琮,没有像曾祖康熙那样扛过天花,因得天花而亡。
  (乾隆皇子节选)
  未免富察氏睹物思人,乾隆借着东巡,让富察氏随驾,舒缓一下心情。富察氏为乾隆着想,表现得相安无事,实则接连遭受丧子之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自身免疫力极具下降,加之途中得了风寒。最终,富察氏崩于德州舟次,乾隆为其写下了感人泪下的诗句,"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
  此时,轮到了庶出的皇长子永璜登场,乾隆下令让其前往德州迎丧。此时,永璜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生母早逝,永璜在富察氏身边长大,对于这位嫡母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另外一方面,皇储之位,乾隆接连意属两位富察氏之子,而对自己视而不见,使得永璜对于富察氏母子,有心生怨恨;而富察氏母子相继离世,又使得永璜被立为皇储,又重新曙光。
  此时只有20岁的永璜,并不是一个好演员,内心戏不够细腻,总体表现出现的是,在脸上浮现得不够哀伤,被痛失爱妻的乾隆所捕获。当然了,此时的弘历似乎也有点吹毛求疵了,大骂永璜:母后崩逝,弟兄之中,唯你独长,皇位就属于你了?末了,弘历给永璜下了结论:大阿哥断不可立。捎带还斥责了皇三子永璋。这还不解恨,几个月后,乾隆下诏:此二人断不可立。正式形成文字,彻底堵死了永璜、永璋继位的可能。
  (乾隆朱批永璜所作诗句)
  本以为继位有望,如今等于宣判了"死刑"。此事给予了永璜,重大打击,不仅继位无望,而且自己也在兄弟面前,颜面扫地。永璜回到北京便病倒了,两年后逝世。
  本以为批评长子,以便其逐渐成熟,没想到事情超出预期,乾隆是非常后悔。为此,乾隆做出了弥补,一则追封永璜为亲王,这在乾隆早夭的儿子中,是不常见的;其次,让永璜之子棉德承袭亲王。按照清制,恩封王公皆按等降袭,意思是,父亲是亲王,到了儿子则降成郡王,孙子则降成贝勒。
  人都没了,追封又有何用?呜呼哀哉~~~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时间最长的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在其漫长的人生中,总共诞育了二十位皇子,虽数量上不如他的爷爷康熙皇帝的三十五位皇子,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代"高产"帝王。
  而在这些乾隆皇帝皇子们的"大哥",便是由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生的皇长子永璜了。
  只不过,永璜似乎也中了清朝时期皇帝长子必然会命途多舛的"魔咒",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与挫折后,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让人无比唏嘘。
  乾隆皇帝的长子,却两次与"储君之位"擦肩而过。
  雍正六年(1728年),当时还是雍正皇子的乾隆皇帝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这便是永璜。
  永璜的生母是富察氏,这个富察氏虽然和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即此后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同姓,但家族地位上却有着天差地别。
  永璜生母的这个富察氏,全称是"噶哈里富察氏",是隶属于满洲正黄旗下的包衣,在此之前其家族上也没有什么达官显贵。而富察氏皇后所在的"沙济富察氏"家族,却依然是朝中的名门望族,富察氏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时任察哈尔总督,叔叔马齐是总理大臣,同时从康熙朝时期开始就担任"满洲首席大学士",家族其他成员也担任朝廷要职,可谓是门第极为显赫。
  于是,富察氏嫁给乾隆皇帝的时候,仅仅是府邸格格,说白了就是级别稍微高一点的丫鬟,地位远在嫡福晋与侧福晋之下。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上皇位。而就在雍正去世的一个月之前,永璜的生母富察氏也离开了人世,乾隆皇帝将其追封为哲妃,并在乾隆十年(1745年)的时候,将其继续晋封为哲悯皇贵妃,随后又安排其葬入自己的裕陵地宫同自己合葬。由此可见,对于这位出身并不高贵的妻子,乾隆皇帝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尽管母亲的出身和在府中的地位非常低,但毕竟永璜是乾隆的长子,再加上他自幼乖巧听话,使得雍正和乾隆对于他还是给予了充分的关爱与照顾,雍正甚至还曾多次当众夸奖于他。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遵循雍正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进行了其人生中的第一次"秘密立储"。
  此时,乾隆皇帝已经有了三位皇子,即皇长子永璜,皇次子永琏,以及皇三子永璋,这其中只有永琏是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富察氏皇后所生,是绝对的嫡长子,并且永琏深得雍正的喜爱,就连他的名字都是雍正给起的,取"承宗器之意"。
  于是,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将年仅六岁的永琏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就此立下诏书: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不过令人极为惋惜的是,两年后的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因风寒不治早殇,乾隆皇帝的第一次"秘密立储"以失败告终。
  乾隆皇帝的第二次"秘密立储"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
  这一年富察氏皇后为乾隆诞育了又一位嫡皇子永琮,乾隆皇帝欣喜异常,并且多次显露出想要立永琮为"储君"的想法。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只不过天命不假,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满两岁的永琮也因病夭折,使得乾隆皇帝想立嫡子继位的想法再度破产。
  在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早殇,失去爱子的富察氏皇后也就此沉溺在悲伤之中,身体每况愈下,并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皇帝东巡至德州的时候,溘然长逝。
  俗话说"有嫡离嫡,无嫡立长",似乎作为皇长子的永璜迎来了自己能够继承大统的机会,可最终等待他的却是无尽的深渊。
  在乾隆皇帝的盛怒下,永璜最终以郁郁而终的结局收场。
  富察氏皇后去世,灵柩也被押运回北京,作为皇长子的永璜被乾隆皇帝安排迎丧。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永璜以及皇三子永璋被人检举说他们在富察氏皇后的葬礼上表现不佳,确切的说就是没有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伤感情绪,随即遭到乾隆皇帝的严厉训斥。
  "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
  更为致命的是,乾隆皇帝也就此向朝臣们表示了永璜和永璋"断不可承续大统",就此将这两位皇子排除在了"立储"候选人的名单之外。
  其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一来,就是永璜的年少轻狂,喜形于色,太不成熟了。
  富察氏皇后及其所生的两位嫡子的去世,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永璜。就在富察氏皇后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乾隆十二月(1747年),乾隆还专门著内库拨十万两白银给内务府大臣安排大阿哥永璜分府事宜,可见直到此时,乾隆对于自己的这位长子还是非常的喜爱的。
  而最终,乾隆却给予了永璜严厉的批评,甚至明确表示不会让其"承续大统",这也就表示了乾隆察觉到了永璜正是因为有了对皇位觊觎之心,才会"暗自窃喜"。而永璜这个时候太过于年轻,不懂得掩饰自己,最终招致了乾隆皇帝对其的极度愤恨。
  二来,永璜对于富察氏皇后的感情不深,这也是事实。
  永璜和与他一同受到处分的永璋,均不是富察氏皇后所生,也并不是由其抚养长大,因此与其的关系自然十分的疏远。况且在此之前,永璜的母亲已经去世,他早已经历过了如此的痛苦和伤感,因而对于这位交流不多的嫡母的去世,无法展现出来对于自己生母去世时的那种悲痛与缅怀,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只不过,富察氏皇后是乾隆的"一生挚爱",再加上乾隆极度遵循"孝道",因而对于永璜的这种做法,也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厌恶之情。
  三来,就是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然是被悲伤冲昏了头脑,过于的上纲上线了。
  在此之前的雍正朝时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雍正八年(1730年),与雍正关系最为亲密的十三阿哥胤祥去世,结果在胤祥的葬礼上,三阿哥胤祉被人检举说"毫无伤感之意",随即遭到了雍正废黜爵位、圈禁致死的处分。
  而如今,乾隆皇帝在面对自己爱妻的早逝,心中也是无尽的痛苦,因而在这一时期的乾隆是性情大变,对于许多无关紧要的小事也都是大发雷霆,处罚严厉。永璜也就这样非常不走运的直接撞在了乾隆皇帝的"枪口"上,让自己陷入到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这一年,永璜刚满二十岁,正是一个人准备大展宏图、筹划美好前程的时候,可也就是在这个意气风发的年龄,永璜被乾隆废黜了"立储"的资格,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彻底敲碎了他所有的梦想和希望。更重要的是,乾隆皇帝如此的愤怒与决绝,给永璜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而他也开始意志消沉,神情低落,并就此把自己彻底关在府中。
  就这样,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时候,永璜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三岁。
  直到此时,乾隆皇帝这才终于幡然醒悟,极度的沮丧,而他也更是对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永璜的英年早逝而懊悔不已。
  于是乾隆皇帝急忙颁布诏书:
  "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与此同时,乾隆还将其追封为定亲王,以亲王规格下葬,并安排其长子绵德袭承了亲王爵位。
  只不过人死不能复生,这所有的举动也都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自己儿子的生命,而乾隆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慰永璜的在天之灵了。
  清朝的历史上,特别是在清朝前期的时候,皇长子似乎都被下了"魔咒"一般,结局往往非常惨淡。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恶化,最终被圈禁在高墙之内,后又被直接处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与多尔衮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惨被折磨致死;顺治的长子牛钮,不到周岁便早殇了;康熙的皇长子胤褆,也被圈禁了整整二十九年后,最后死在了禁所。
  而作为乾隆皇帝的长子,永璜此前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并且在此之前也为乾隆提供了不少的支持和帮助,可就是因为在富察氏皇后的葬礼上的不佳表现,随即遭到了乾隆皇帝的彻底否定,当众被废黜了"立储"资格,进而导致他就此陷入沉沦,最终也只得以郁郁而终的结局惨淡收场。
  这样的遭遇不禁让人深表同情,也让人感到深深的叹惋。
  (乾隆)
  1799年2月7日,乾隆病故,享年88岁,虚岁89。
  此时,他的儿子嘉庆已经当了四年的皇帝了,也就是说,乾隆当了四年的太上皇。嘉庆是乾隆的第15个儿子。
  那么他的长子是谁,为什么就没有当上太子呢?最终结局又如何?
  这事我们从头说起。
  1、
  (永璜剧照)
  乾隆14岁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个老婆,叫噶哈里富察氏。乾隆那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女人。看来,古人的早婚不仅民间如此,宫廷也未能免俗。
  等再大了一些,两人就圆房了。1728年,17岁的乾隆就当爹了,放现在就是高二的小屁孩一个。
  第一个孩子,给乾隆造成了心理冲击,自己懵懵懂懂的,孩子就有了,给这孩子起名叫永璜。
  但这孩子命苦啊,仅过了三年,母亲又生了妹妹,不过,妹妹很快就夭折了,这让噶哈里富察氏伤心不已。也许,是生孩子时落下了病根,也许,是富察氏体质太差,总之,1735年的8月,富察氏也死了。
  从此,永璜没了亲娘,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虽说还有父亲,但父亲日理万机,孩子众多,又怎么能顾得上他呢?
  七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生死,母亲去世让他伤心不已,仿佛要把眼泪流干。
  母亲死后没多久,爷爷雍正也死了,父亲乾隆就此继位为皇帝,这是大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2、
  (永璜剧照)
  当了皇长子,永璜被重视了起来,起居、教育都有人专门负责。此时,永璜是有概率成为皇帝的。乾隆9年,也就是公元1744年,16岁的永璜成家了,娶妻了。
  1747年,永璜年龄已经19了,乾隆拨了10万两白银,让永璜有了专门的府邸。就在这一年,永璜有了自己的儿子绵德。
  1748年,这一年特别重要,永璜无意中做错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对他的心理影响非常之大。
  这一年,孝贤纯皇后驾崩了,永璜作为皇长子迎丧,但现场的表现不够悲伤,让乾隆大发雷霆,认为失了礼数。同时,不太悲伤的还有皇三子永璋。
  乾隆心情不好,就得拿人开刀了,决定取消永璜和永璋以后立储的资格,也就是说,这两人没有了竞选皇太子的资格了。
  那个7岁死了母亲的孩子,从母亲去世后,再也没有碰到更悲伤的事情了。皇后虽然地位尊贵,但不是其生母,不太悲伤也情有可原。但乾隆不管,继续一意孤行。
  死了母亲的孩子,最大依托就是父亲了,既然父亲如此,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从此后,永璜开始郁郁寡欢,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1750年,永璜病倒了,此时的他才22岁,虚岁也就23。
  躺在病床上,永璜多么希望父亲能多陪陪他。但是乾隆太过忙碌,能见的次数太少。于是,永璜简单的要求很难做到。
  后来看其病越来越重,乾隆一气之下,竟然把御医法办抄家,这说明乾隆还是爱长子的。
  最后,在死前,永璜对看望他的乾隆悲伤地说道:"不能送皇父了。"这一刻,这孩子想来是有一定满足感的,毕竟,死之前,亲爱的父亲来看过自己。父亲走了,永璜很快也闭眼了,走得很安详。
  永璜贵为皇子,其实内心非常的孤独,但谁又能懂?母亲早逝,妹妹早夭,父亲太忙。后来的妻子和孩子,给他曾经带来过温暖。但还是没有激发出他太多的生活热情。
  在永璜死后,乾隆怀着悲痛的心情亲自写诗文给死去的儿子:
  将老失长子,前年别正宫。何愆频命蹇,不敢问苍穹。
  谁说帝王无情?帝王的背面也是凡人。
  (永璜剧照)
  乾隆的长子永璜,英年早逝,22岁就走了阴间,这自然有乾隆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永璜的内心不够强大,从小到大充满孤独,有些自闭。这样的性格,身体极容易出问题。
  有意思的是,永璜的大儿子绵德也仅仅活了40岁,二儿子绵恩袭了亲王,活了75岁,家里总算有个高寿的了。
  乾隆的长子名叫永璜,曾经被雍正视为"太孙",无限接近皇位的他,却在二十三岁英年早逝,而这一切,全都是乾隆自己造的孽。
  雍正六年,十七岁的弘历(乾隆)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初为人父,让乾隆异常欣喜,因此十分疼爱这个大儿子。
  就连当时的雍正皇帝,对自己的这个孙子也是相当喜欢,一度将其视为"太孙"。
  但就是这个原本有很大可能继承大统的皇长子永璜,却在风华正茂的二十三岁时,被乾隆皇帝一顿拳打脚踢后,郁郁寡欢,最终忧惧而死。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乾隆不惜对自己的儿子动手,以至于让永璜凄凉离世呢?说起来,这都是乾隆自作自受。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长子
  雍正三年,清廷内务府进行了一次选秀,期间,一名长相端庄秀丽的秀女,被指婚给还是皇子的乾隆,这名秀女就是永璜的生母噶哈里富察氏。
  噶哈里富察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但她所在的家族地位并不高,按照八旗制度来说,属于包衣奴才,但地位低下她,却给乾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也就是说,永璜虽是皇长子,但因为其母的出身,只能是庶子,而他坎坷的命运,也因此而来。
  不过,在永璜刚出生的时候,乾隆还是对他倾注了很多感情,毕竟当时的乾隆只有十七岁,第一次当父亲的那种欣喜,很多人都有体会,年轻时的乾隆也不例外。
  除了乾隆喜欢这个长子之外,连带上仍在位的雍正皇帝,对自己这个孙子也是十分疼爱,经常性的对他以及他的生母噶哈里富察氏进行赏赐。
  如果是说乾隆的喜欢只是初为人父的欣喜,那么雍正皇帝的疼爱,就有很多不一样的信息在里面了。
  众所周知,雍正之所以能够最终从康熙手中接过权力,并成功地登上皇位,这里面他的儿子弘历(乾隆)功不可没,甚至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正是康熙皇帝看中了弘历,为了让弘历日后能够继承大统,这才将皇位传给了弘历的父亲雍正。
  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史料可以佐证,但毋庸置疑的是,弘历的存在,对雍正登基帮助不小。
  这种因为隔辈儿亲,从而影响到皇位更迭的事情,在大明朝也发生过一次,明成祖朱棣也是由于比较喜欢长孙朱瞻基,才会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倾向于考虑儿子朱高炽。
  也就是说,"太孙"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基本上与太子无异。
  而在当时,弘历已经是雍正帝认定的储君人选,只不过并没有公之于众,但满朝文武基本上都知道和明白了这个事情,江山和皇位早晚都是他的。
  同时,清朝在储君的选择方面,历来并不强求必须是"嫡子",其他非嫡出的皇子,同样也有机会和可能去继承皇位。
  因此,虽是庶出的永璜,但因为长子的这个身份,享受了无上的恩宠。
  祖父的疼爱,父亲的喜欢,让永璜的地位扶摇直上,毕竟皇长子这个名号,再到当时还是很管用的,宫中也有不少妃子,来抢着去当永璜的养母,一事之间,"太孙"成了香饽饽。
  可以说,永璜真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子,庶出的身份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父亲弘历心中的地位,反而因为是长子,得到了更多的宠爱。
  但很快,属于永璜的"太孙"荣耀,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迅速烟消云散。
  庶出终究是比不上嫡出
  雍正五年,就是永璜出生的前一年,他的父亲弘历迎娶嫡福晋沙济富察氏,相比于噶哈里富察氏,显然沙济富察氏是真正的出身名门。
  沙济富察氏属满洲镶黄旗,其父亲正是一等承恩公兼察哈尔总管李荣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大福晋,就出自这个家族之中。
  因此,在沙济富察氏与弘历大婚后,顺其自然地就成为嫡福晋,而她所生的儿子,也就是弘历的嫡子。
  雍正八年,沙济富察氏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在此之前,她曾产下一女,不过很快便夭折,而第一个儿子的诞生,冲淡了她失去女儿的悲伤。
  这个孩子被取名为永琏,名字还是雍正皇帝亲赐,这个名字,包含有很多意义。
  永琏的"琏"字为承宗器之意,这已经是十分明显的信号了,表明将来这个孩子会继承皇位,而在乾隆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永琏秘立为皇太子。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乾隆也明确下达诏令,立永琏为皇太子,皇长子永璜已经没有任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了,但如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又出现了峰回路转的一幕。
  乾隆三年,永琏感染了风寒,虽经过御医一再治疗,但病情越来越重,好不容易熬到了当年的十二月,最终还是没能挺住,在十二月中旬夭折。
  永琏的早亡,让乾隆皇帝十分伤心,接连五天都没有上朝,为了纪念他这个早逝的儿子,乾隆亲自下诏,按皇太子礼仪对永琏进行安葬,
  史料记载,乾隆在永琏的葬礼上,花费甚巨,单是白银就足足用了十六万两,而陵墓的规制,也是清朝历代皇子中,规格最高的。
  甚至到了乾隆将皇位传给嘉庆皇帝时,他还下令,让嘉庆亲自去祭拜永琏。
  但无论如何,永琏没了,相对应的,储君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也就是说,皇长子永璜又有机会成为继承人了。
  并且,在永琏早夭后,沙济富察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再生出新的皇子,如此一来,在乾隆的众多儿子中,年龄最大、地位最高的皇子,只有永璜一人。
  不得不说,在清朝,如果能不早夭,成功长大成人的皇子,才有笑到最后的可能。
  并且在当时,乾隆皇帝也有意对永璜进行栽培,为了提升他的地位,乾隆皇帝开始对他的出身进行了一系列改动操作。
  前文讲过,永璜的生母噶哈里富察氏出身较低,因此导致永璜虽是长子,但只能是个庶子,包括在雍正十三年,噶哈里富察氏病逝时,也只是一个格格的身份。
  而为了提升永璜的地位,乾隆皇帝先是晋升已经去世的噶哈里富察氏为哲妃,后又在乾隆十年,以噶哈里富察氏生养皇长子为由,再次晋升他为哲悯皇贵妃。
  这人都不在了,乾隆皇帝来这么一出,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皇长子永璜。
  乾隆的举动,朝中大臣也是心知肚明,知道他有意皇长子永璜,这就是先提高他的出身,然后立他为继承人时,能够顺理成章。
  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情,很有可能接替乾隆的,不是嘉庆而是永璜,但命运却给永璜开了一个偌大的玩笑,最终让他彻底沉沦。
  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惊惧而死
  正当乾隆皇帝有意栽培永璜的时候,命运对永璜开的第一个玩笑来了,乾隆的皇后沙济富察氏终于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这个孩子名叫永琮,算起来已经是乾隆的第七个儿子,但因为是沙济富察氏所生,因此,从伦理上来讲,他则是乾隆的嫡子。
  再加上永琮的哥哥永琏早已夭折,因此,在乾隆十一年出生的永琮,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而在乾隆皇帝这边,对这个儿子同样是寄予厚望,早在永琮未出生时,乾隆就因为担心沙济富察氏动了胎气,取消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庆祝活动。
  到了永琮出生后,乾隆更是毫不吝啬对儿子的疼爱,可能是他出于对嫡长子的执念,因此,永琮又成为了乾隆皇帝心目中,储君的最佳人选。
  并且,永琮出生的当天,刚好赶上了佛诞日,这就更让乾隆大喜过望。
  而这一切,对于皇长子永璜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玩笑,本身幼年时深受疼爱,结果弟弟永琏的到来,让他失去了成为储君的可能,之后永琏早夭,又让他看到了希望,结果还没高兴几天,永琮出生了。
  这让他十分郁闷,不过,他的郁闷也没维持多久,被寄予厚望的永琮夭折了。
  史料中记载永琮是"出痘薨",死的时候,刚刚两岁多一点,这个儿子的去世,再次让乾隆陷入了悲伤之中,但也让永璜看到了新的机会。
  只不过,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并且,他彻底失去了所有可能性。
  永琮病逝后,其母沙济富察氏悲伤过度,在次年便撒手人寰,年仅36岁,儿子和妻子的离世,给乾隆带来连续性的打击,也让他由此性情大变。
  而皇长子永璜的灾难,则起源于沙济富察氏的葬礼。
  康熙皇帝在位时,他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病逝时,由于正值三藩动乱,因此康熙皇帝下令葬礼一切从简,之后他的其他皇后病逝时,皆按此惯例执行,包括到了雍正时期,也是同样如此。
  但沙济富察氏的葬礼,乾隆皇帝默许了负责此事的官员们,通告全国的决定,在他的同意下,天下臣民一律为皇后去世进行服丧。
  具体的要求包括持服穿孝期间,停止一切娱乐、嫁娶等活动,换而言之,就是四海同哀。
  由此可见,乾隆对于沙济富察氏的感情有多深,而葬礼的规格如此之高,也说明的乾隆对此事是何等的重视。
  偏偏皇长子永璜,在这种特殊时刻触了霉头。
  乾隆十三年,皇长子永璜以大阿哥的身份迎丧,而在葬礼上,因为失去爱妻,所以看谁都不顺眼的乾隆皇帝,认为永璜表现得不够伤感,因此对他极为不满,先是严厉斥责其不合体统、不懂礼节,之后越说越来气,当场抽出一旁侍卫的刀,就要将永璜砍死。
  与永璜一同遭殃的,还有永璜的三弟永璋,乾陵皇帝当场就明确表示,剥夺二人的立储资格。
  坦白来讲,永璜真的够冤枉的,沙济富察氏并非他的生母,从情感上讲,他没有十分悲伤的理由,但就因为父亲乾隆自己难过,他就遭到了如此无语对待。
  除了永璜之外,就沙济富察氏葬礼一事受到责罚,甚至处死的官员也有不少,包括为其医治的太医,以及负责葬礼相关事宜的部分官员,夺官的夺官,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
  可以说,当时的乾隆皇帝,因为爱妻的去世,差不多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而可怜的永璜,自此算是彻底没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并且,被父亲责打之后,永璜极为害怕,很快便因此病倒。
  到了乾隆十五年,只有二十多岁的永璜已经病入膏肓,虽说经过不少名医医治,但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此时的乾隆,可能对当初责打永璜有了一丝悔意,因此不仅将永璜送到南苑养病,还为永璜不见好转,处死了几名御医。
  但即使如此,永璜的病情也是无力回天,终于在当年三月病逝。
  在永璜临终前,乾隆皇帝曾亲自去看望自己这个儿子,在他临走时,病床上的永璜自知已到大限,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跪在床上连连磕头,口中不断的说:"儿子不能送父皇了,儿子不能送父皇了!"
  永璜的这些反应,让乾隆皇帝心如刀割,不由得老泪纵横,深深地为自己当初的举动后悔不已,但又能如何呢?曾经深受自己疼爱,但又命运坎坷的长子,就此溘然长逝。
  永璜死后,乾隆皇帝悲痛万分,下令追封其为定亲王,并对永璜的儿子绵恩极为宠爱,甚至有传言,当时乾隆皇帝还想过直接将皇位传给绵恩的想法,不过,即使这是真的,也改变不了永璜英年早逝的凄凉结局。
  总的来说,乾隆的长子永璜,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的一生,因为出身的原因,数次与储君的位置失之交臂,但命运又几次将他推到了舞台前面,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并且还因为乾隆皇帝自身的原因,导致他年纪轻轻便去世,以至于到了后来,乾隆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只能选择中庸的嘉庆,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乾隆自己造的孽。
  爱新觉罗·永璜,公元1750年去世,享年22岁,死亡原因:忧惧过度。早从公元1748年,也是永璜临终的前两年,他每天就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对自己的前途很是忧心,终日里郁郁寡欢,这直接导致了他英年早逝,而罪魁祸首却是永璜敬重的父亲:乾隆。
  出生在皇家的男孩子很少有人不去争夺皇位,而争夺皇位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兄弟相残,父子相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想要善终,要么自己掌握权力,要么从一开始就放弃皇位,无欲无求,当一个闲散王爷。可现实证明,没有多少人会经得住"天下"的诱惑,永璜也是如此。
  永璜身为乾隆的庶长子,虽然和"嫡"靠不上边,但好在是乾隆第一个儿子,所以生下来也颇为受宠,而永璜,这辈子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甚至还谈不上优秀,但作为当朝皇帝的儿子,和众位皇子阿哥们一样,永璜也有一颗想继承大统的心。可惜,事与愿违,永璜还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这一切都要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驾崩之时说起。
  公元1748年,乾隆的原配妻子富察皇后驾崩,届时,所有嫔妃皇子都需要迎丧,葬礼上,几乎所有人都表现的特别悲伤,号啕大哭,这一点也正是乾隆所希望看到的。可凡事偏偏都有个例外,乾隆长子永璜和第三子永璋在富察皇后葬礼之时颇为平静,只是在一旁小声哭泣,这让悲伤过度,难以忍受心爱之人消逝的乾隆尤为气愤,上前就用脚将永璜,永璋兄弟二人踢倒在地,言语狠恶,尽是批评之意,甚至直接剥夺了他们两个继承大统的资格。我当时永璜20岁,永璋才13岁。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永璜一直郁郁不得志,一方面认为自己无望皇位,另一方面又失去了父亲的信任,基本上已经成了失宠的皇子,很难再有出头之日。怪不得民间传言都说伴君如伴虎,这一步错,可谓步步错,连翻身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而永璜自从被乾隆斥责之后,就大受打击,一蹶不振,心事压身,长久下去身体自然会吃不消,才两年的时间,永璜就从一个健康,被寄予着厚望的长子变成了一个病重之人,直到行将就木之时乾隆才开始关心他这个儿子。
  公元1750年,永璜病重,乾隆得知消息后,立即将他安排到南院养病,期间庄亲王从上书乾隆说大哥的病史得到好转,可是消息传达不到一个月,永璜的病情突然加重,乾隆这个时候才知道爱惜自己的儿子,但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将照顾永璜的太医抄家以示惩罚,他哪怕这样也换不来永璜的生命。在永璜将死之时,心里面想的念的还是自己的父亲,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事情,希望能够得到乾隆的原谅。而乾隆只会在儿子快要离开自己时才想起来弥补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缺席。
  乾隆一辈子作诗无数,除了给自己的妻子富察皇后,他也为永璜做过几首诗,伤感永璜的离去,也叹息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在永璜死后乾隆为其写过多首悼亡诗,主题大多是"散愁"、"遣怀"等。
  现在很多历史学家用现在的眼光去观察那段历史时,大多会认为永璜不过20岁的年纪,在者去世的又不是自己的生母,所以表现不出来特别悲伤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根据部分史料记载,富察皇后去世那段时间,乾隆做的一些事情过于疯狂。他不仅将永璜踢倒在地,用力踹他,还杖毙了朝中两个重臣。
  从这其实就可以看出来,乾隆当时失去爱人悲伤绝望已经失去了理智,他对于永璜,永璋或许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早年丧母,年纪轻轻又命丧黄泉,死前还得不到自己父亲的信任,抑郁而终,永璜这个长子活的真憋屈。
  在古代,非皇后所生的皇长子,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身份标签,尤其在与嫡子竞争时,这种尴尬性尤为突出。所有皇子都要叫你大哥,可实际上,大家心里明白,"大哥"只是台面上的摆设,身份地位高而不贵。按照传统宗法秩序,嫡子即便非长子,地位也比庶出的皇长子高贵,夺嫡时也更有竞争优势。
  因此,皇长子做得心里憋屈,而且有苦难言。清代的皇长子,继承了这种传统,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因夺嫡心切而被废;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权斗失败而不明不白地挂了;顺治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子福全,运气不好,竞争皇位输给玄烨,大半辈子坐冷板凳;康熙的皇长子,终身幽禁;弘时虽是雍正的三皇子,但成年后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子,可惜死得不明不白;到了乾隆继位,皇长子永璜依旧没能走出皇长子的"霉运"传统。
  永璜虽贵为长子,但一生平淡无奇,而且英年早逝。
  永璜的母亲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不过,此富察与那位大名鼎鼎的富察皇后,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哲悯皇贵妃是左领翁果图的女儿,在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她只是一位丫鬟,负责端茶倒水,干点杂活。因年轻漂亮,又善解人意,她被风流的弘历宠信,才被收为妾。严格意义上说,她是乾隆的第一位老婆。
  结婚早就有结婚早的好处,生孩子也早,这在宫廷中,就能取得先入为主的优势。雍正六年,她为弘历生下皇长子永璜,此时,富察皇后还未与乾隆大婚。不管怎么说,将来继承家业,长子的身份,也有一定的份量。
  雍正九年,哲悯皇贵妃,又为弘历生下皇二女。从这种生孩子的频率来看,弘历对她还是颇为宠爱,比起宫廷中很多纯粹的政治婚姻,他们之间感情因素不少。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弘历上位后,她很有可能成为后宫的副班长,位列富察皇后之后。
  然而,天不遂人愿,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距离乾隆上位只有五十天时,作为乾隆的第一位老婆的哲悯皇贵妃,不幸撒手人寰。乾隆元年,乾隆追封她为哲妃。乾隆十年,正式追封其为"悯哲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她随富察皇后、慧贤皇贵妃一起附葬清东陵之裕陵。
  母亲去世时,永璜年仅七岁,虽是读小学的年纪,但已慢慢开始懂事。人间最大的丧亲之痛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脑子抹去的烙印,他没怎么哭,甚至不知道怎么哭。
  年龄稍大点,永璜按照皇室的惯例,开始学习儒家经典以及各种宫廷规则,还有弓马骑射。失去母亲的庇佑,永璜几乎只能在宫廷的夹缝中生存,时不时还要面对其他人的非议。在这种环境下,永璜养成了独立冷静的性格,对人情的冷眼旁观和对事情的冷静思考。
  永璜"冷"的个性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人。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突然去世,她是乾隆这辈子最疼爱的女人,谁也无法代替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乾隆悲痛不已,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悲伤,写了多首悼亡诗,有个别水准还比较高,比如"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与随"。过分的悲伤,让乾隆在钦定《四库全书》时也情绪反常,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应该哭的如丧考妣,所有皇子都应该痛不欲生。
  但是,冷静的永璜,面对富察皇后的去世,实在表现不出乾隆期待的那种悲痛,因为,富察皇后虽是嫡母,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娘,平时也没有什么母子情。
  即便永璜在皇后的丧礼中表现得中规中矩,可乾隆不这么看,他觉得永璜毫无孝道,对嫡母的去世毫不在意。乾隆这人也多疑,甚至觉得永璜心里幸灾乐祸,因为嫡母和嫡子没有了,长子就最有希望了。
  乾隆越想越气愤,富察皇后丧期刚满白日,他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声痛骂永璜大逆不道,还公开声明,你永璜如此不孝顺,不配继承大位,要不是看在父子一场,早就把你杀了。
  乾隆也许是一时的气话,但永璜听后诚惶诚恐。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发这么大的火,甚至连夺嫡的机会也被废除,但这一次,他不仅领略了父亲的霸道,也尝试到了皇权的威严。
  此后,永璜变得郁郁寡欢,为人处世也更加小心谨慎,不再对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
  没过多久,永璜一病不起,面容憔悴,马上就要不行了。这时的乾隆才想到,之前对这位皇长子过于严厉,他命令御医千方百计要救好永璜。御医竭尽全力,也回天乏术,乾隆为了表达对永璜的关怀,将主治御医全部革职,但依旧只能看着永璜渐行渐远。
  乾隆十五年,永璜弥留之际,乾隆亲自探望,父子俩做了最后的告别。乾隆说,是我害怕兄弟相残才错怪你了,冤枉了你,你别往心里去。永璜回应,我明白您的意思,是我福气浅,天意如此,不能怪谁,只是不能陪伴您了……话音未落,永璜就撒手人寰。
  发丧那天,乾隆手扶灵柩,心如刀割。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人间惨事,而永璜又是含冤而病,无药可救而亡,这一切都是乾隆自己的责任。望着远远离去的灵柩,乾隆老泪纵横,沉痛地吟诵悼念长子的挽歌:
  "灵施悠扬发引行,举循人似太无情。早知今日吾丧汝,严训何须望汝成……痛绝春风廞马去,真成今日送儿行。"
  乾隆陷入无限的悲痛与悔恨之中,为了弥补心灵上的不安,追赠永璜为定安亲王,其名号由永璜的长子绵德继承。终其一生,乾隆对皇长子这支都给予特殊关照。
  不过,关爱也是有底线的,乾隆对子孙的严格标准从未放松。清代规定,皇室成员不得接交大臣,乾隆朝对这条规定执行得尤为严格。
  乾隆四十一年,皇长孙(永璜的长子)绵德与一个礼部官员私底下"相见送礼",结果被人举报。按理说,人在朝堂,见个面相互之间送点东西表达敬意,也没什么大不了。然而,乾隆不这么看,他觉得这是不可原谅的事,因此,革掉了绵德的王爵,罚他去守泰陵。后来,永璜的次子绵恩,深受乾隆喜爱,被立为世子,晋封为定亲王。
  秋媚说:年纪轻轻,英年早逝,从始至终,永璜都没有做错什么,但却成了皇权的牺牲品。他的悲剧说明,当皇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乾隆家的皇长子更加不容易。
  清高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60年寿享89岁。高宗共有17个儿子,但超过一半的儿子活不过30岁,其皇长子永璜年仅23岁去世,嫡长子永琏9岁夭折,两人都没能遗传高宗的长寿基因。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实际掌权时间最长,寿命最高的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另外一个称呼乾隆皇帝更为人所熟悉。乾隆一生共有17个皇子,在清朝子嗣不是最多的,他的祖父康熙皇帝有二十五个皇子。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但他的皇子中,居然有超过一半都没能活过30岁,其中,皇长子永璜、皇嫡长子永琏都属于早夭。
  抑郁而终的皇长子永璜
  (影视剧中的乾隆皇长子永璜)
  乾隆的长子永璜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生母为格格富查氏,作为乾隆的第一儿子,从小就深受父皇的疼爱,永璜大婚,乾隆厚赐,及长大出居,乾隆更是下旨,著内库拨十万两白银给内务府大臣安排大阿哥永璜分府。然而永璜虽是长子,但毕竟不是嫡出,在嫡庶有别的封建社会,乾隆对永璜的疼爱注定不会长久,随着其他皇子的相继出生,乾隆对永璜的关心疼爱也越来越少。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乾隆一同东巡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两人不和体制,亦不懂礼节,经过这一起风波,两位小皇子已经基本被排除于立储之内。乾隆与孝贤纯皇后感情笃深,但也不能因丧妻之痛而罪加于两位小皇子。当时永璜只有二十岁,永璋不过十三四岁,两人都还很年轻,过世的孝贤纯皇后又非他们的生母,如何都很难令他们表现得呼天抢地,豪哭流涕。
  (永璜抑郁而终)
  二十岁的皇子永璜,一直都很乖巧谨慎,在莫名其妙的丧失继承大统资格后,永璜逐渐变的抑郁乃至于生病,爱子心切的乾隆为此不惜杖毙两位医治不力的御医,虽极力挽救,永璜的生命依然定格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逝年年仅23岁。去世前,懂事的永璜悲切的对乾隆说:"不能送父皇了",一句话表现出了他对人世间的无限依恋和对父皇无尽的思念。
  皇长子永璜的英年早逝令乾隆深受打击,他痛心得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同年,厚葬永璜,追封他为定安亲王,永璜去世后,乾隆思子心切,多次为他题写悼亡诗,在其《雍和宫感成长律》饱含深情的写到:"即我而今知爱子,云天仰睐邈含悲",表达了对爱子早逝的无限悲伤与思念。
  因病夭折的嫡长子永琏
  (影视剧中的乾隆嫡皇长子永琏)
  在皇长子永璜抑郁而终之前,乾隆便经历了嫡长子永琏夭折之痛。
  永琏比大哥永璜小两岁,出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他的生母,正是后来导致永璜失去储位资格的乾隆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
  作为高宗的第一个嫡子,又是感情笃深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所生,永琏自诞生起便极受高宗疼爱,他的名字乃世宗雍正皇帝所赐,其中的"琏"字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5年),永琏被密定为皇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等高宗百年之后,即位的皇子自当是永琏。
  (永琏九岁夭折)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清高宗弘历的长寿基因却并没有传到他的下一代,就在永琏被密定为皇太子两年多后,他就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作为大清帝国的接班人,高宗内定的皇位继承人,永琏年仅9岁便不幸夭亡,这对于高宗的身心打击之大,已至于连续五天不能临朝视政。嫡长子的夭折,迫使高宗不得不重新另选皇位接班人,上文提到的皇长子永璜,也曾是高宗比较青睐的皇太子人选。
  永琏已去,承受丧子之痛的高宗不得不将密定御旨公之于众,并对这个从小就天慧聪颖的皇子深深追念,生前未能册封为皇太子,死后必须要予以追封。于是,"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追谥其为"端慧皇太子",以皇太子之礼为永琏举丧,高宗亲临祭奠,以表达对爱子早逝的悲痛思念之情。
  乾隆的长寿基因未能二代传承
  (此图有误,永璜去世时年仅23岁)
  身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权力最长时间且寿命又最长的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长寿基因却未能做到二代传承。高宗的十七个皇子中,无一人寿命超过他。
  诸皇子中,皇长子永璜23岁抑郁而终,皇嫡长子永琏9岁夭折。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字皆幼殇,其中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六字甚至连名字都还没起便夭折了。
  高宗的接班人清仁宗嘉庆皇帝永琰活了61岁,他所有的皇子中,唯一在寿命方面遗传高宗的,莫过于皇八子,和硕仪亲王永璇,他出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去世,活了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高宗有17个皇子,但有过半的皇子未能活到30岁,特别是天资聪颖的皇长子永璜和皇嫡长子永琏的相继早逝,严重打乱了高宗的皇位继承计划,以至于最后让资质平平的皇十五子永琰继承皇位。只能说高宗虽然长寿,但是他的长寿基因并不能带给他的后代,高宗之后,仁宗嘉庆皇帝、宣宗道光皇帝都活过了六十岁,自这二帝后,清朝皇帝多英年早逝,且同治、光绪、宣统连续三位皇帝皆"绝嗣"。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斯大林以近5000万人的生命代价赢得卫国战柏林,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原本整齐又漂亮的工厂房屋变成了断壁残垣,妇女儿童们在自己的住所保持着惊慌失措。他们只能惊恐地睁大眼睛,静静地在还未倒塌的房子里,请求上帝能给他们的明天带来一阴魂不散!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作者逆北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鬼魅般的存在。它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走入舞台的中心,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黑暗角落中,又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有白莲教。它也让清王玉龄张灵甫战死后她携儿子四处打工谋生,绝望之际曾喝药自杀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以解放军的胜利落下帷幕,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七十四师在这里被全歼。此战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大胜,也是扭转乾坤的一次胜利。在战役结束老兵隐姓埋名长达30年,邓小平说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出来邓小平同志,向您打听个人。什么人能让你向我张口?朴大峰阻击战中,有个叫柴云振的志愿军同志,我们找了他30年了,朝鲜政府还欠他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他什么能来领啊!金日成同志,你还记抗战时期的川军和川籍军人抗战时期,四川(包括西康和今重庆)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不提物资供养,光是参战军人就提供了340多万人,伤亡总数达64万多人(阵亡263991人曹操暗暗布局多年,终于等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杀掉了孔融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后汉书三国时期,有两个极具声望的人是曹操轻易除不掉的,一个就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地位如同文坛领袖另一个便是早年的刘备,在百姓中很左权为革命离家再未归,牺牲后妻子改嫁秘书,母亲七年后方知死讯左权是不朽的丰碑1942年,山西辽县被更名为左权县,为什么这个山西县城会更改成以一个湖南人的名字来命名呢?1949年,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六项规定,其中就有一条是刘文学的英雄故事真的存在吗?牺牲过程太残忍,其母亲受到优待前言全人类对英雄的崇拜昨天有,今天有,将来也一定有。托卡莱尔英雄者,国之干,不管在哪个时代,英雄都是国家的象征。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项羽死后,刘邦如何对待他的家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对于一个失败者而言,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现代中,这个失败者一般会受尽他人嘲笑,很难抬起头来,而在古代,一朝帝王一旦失败,将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不仅自己会我国发现并出土了一具3800年前的楼兰女尸1981年的某一天,我国的一支科考队入驻了楼兰遗址。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在这里发现了不少木乃伊和骷髅。后来在做了更为细致的考察后,则发现了一具被装在一个船型棺材中的女尸。好在当地的为什么感觉古代封建王朝的寿命很难突破300年?为什么感觉古代封建王朝的寿命很难突破300年?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不完善,导致历朝历代300年大限很难逾越。一秦以来封建王朝制度的一个弊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
伟人的智慧和骨气毛主席访苏为何称非活鱼不吃?毛主席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米高扬与我们交谈的政治局委员们,在一般政治党务农民及整体经济问题上,完全是行家,并且都很自信。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巨大的创造山西大槐树传说,究竟是什么?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在中国华北,许多家族的族谱碑文中都有记载,xx氏祖先,最开始来自于山西洪洞大槐树或者老鹮窝老鸹窝。山西省洪洞县所在中国古代移民的历史波澜壮阔,但也胡姓,华夏民族姓氏之一胡姓是中国位列十几位的大姓,主要来源于一,是以谥号为姓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地,谥号胡公,故称胡公满或陈满。胡公满为陈氏胡氏的得姓始祖。二,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11965年,一大学生申请入党被告知父亲非生父,尚有两兄相隔天涯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都会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那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大家会带着这种想法,每天都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会被富有的亲生父母接走,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实际上,在那个红色样貌怪异的奇男子,杨坚的蛰龙岁月隋书帝纪高祖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妣吕氏生高祖(杨坚)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杨坚)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解读三月三杜康与黄帝有何渊源?民间为何自发祭拜酒祖杜康?在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农历三月初三,注定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这一天,你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感受到相通的寻根问祖祈愿欢聚的浓烈氛围。在中原腹地,农历三月三,少年史记之十五不作不死的周幽王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内容涉及原著卷目周本纪周厉王的儿子周幽王,在历史上浓墨重彩,不过,都不是什么好事。第一件事,天灾。继位第二年,泾河渭河和洛水这三个地方闹地震。后来闹到这几条河的水干枯了,岐山也闹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张领土最多的国家(二)前面我们提到的印度扩张领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个国家扩张领土就无法理解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实现领土面积的增加,大体有两个办法,一是购买,二是掠夺。在第二次世界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发现了什么?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而清朝最出名的皇帝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祖孙三人中,乾隆是受康熙喜欢的好圣孙,有野史记载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皇帝,就是因为乾隆,他想让他的好圣孙能够有一天我走了,这烈士墓谁管?请烈属放心,每一座烈士墓都会有最好的照顾3月31日上午,八达岭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延庆区为陈连才烈士举行迁葬仪式。清明节前,许万荣烈士的遗骨也将迁葬至四海烈士陵园。这是延庆区近年来迁葬至陵园的第三批散葬烈士墓。3康熙版的夏雨荷,入宫30年只封贵人,唯一女儿最后却死在西北在康熙的众多嫔妃和女儿中,有这么一对母女非常特殊,母亲是个来历不明身份成谜的汉女,女儿则是康熙唯一有汉族血统又最后嫁给汉人的公主,她们就是贵人袁氏与她所生女儿和硕悫靖公主。南巡所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