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最后一名返城知青邹雪生

  知青,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称谓。
  他们是一代人,也是一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建国后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些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条件较好的城市,去农村中支援起了边疆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们无私奉献的背后,涉及到的同样也是无数家庭,这其中,就蕴含了很多故事。
  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做邹雪生,也被很多人称为"最后一名返城知青"。
  邹雪生(左二)和女儿与叶明(左一)、张谊族(右一)夫妇合影前往北大荒
  1968年,有士兵来到了邹雪生的家中,并通知他说:"现在你和弟弟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再教育。"
  那个年代,很多前往祖国边疆地方的知青,户口也会跟着过去,邹雪生也决定了,听组织的安排,即日起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奔赴远方。
  当年11月7日,在永定门的火车站,"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声响彻着整个火车站的上空,来到这里,邹雪生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经历的,是历史。
  车上的不少青年人有说有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阳光,个个都是豪情万丈的模样。
  站台上也站满了人,也有不少父母前来送行,他们的手上拎着水果,对着自己的孩子们说着什么,邹雪生还看到,有孩子正用手上的手绢擦拭着母亲脸颊上的泪痕。
  邹雪生的家人没有来送行,他只是默默地在心里说:"再见了,北京,再见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他是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出发的,在火车上,弟弟显得格外兴奋,他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也焦急地问哥哥:"我们现在将要去哪里呢?"
  邹雪生告诉他:"我们将要去北大荒,那里全都是草地,去了那里,我们就是战士了。"
  当他们去了以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可是有一天,副团长找到了邹雪生,对他说:
  "你的弟弟年龄太小了,不适合劳动,还是送回北京,交给原单位处理。"
  临别的时候,邹雪生也哭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弟弟。
  悲伤之后,邹雪生还是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和其他知青被分配到了采石场,他也明显感觉到,这里的人们更加热爱学习,也喜欢看书。
  什么古今中外的名著,只要是能交上来名字的,稍微一问,都有人看过。
  不过,北大荒的环境在当时也非常艰苦。
  一次,邹雪生和五个人一起上夜班,那晚的温度是零下三十五度,可大家心里很暖和,干活也干出了一身的汗水。
  在顶着大风回去休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吹出来一个"透心凉",脚趾头都冻的很疼。
  在他的记忆里,兵团的生活有汗水也有泪水,有悲伤的同时也有快乐,晚上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大家说说笑笑。
  邹雪生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叶明,他的性格非常豪爽,经常在晚上和大家说:某个女孩子长得真不错。
  有了知心的朋友,大家干活也就更加卖力了,有一天,连长告诉邹雪生:
  "场院里的麦子需要入库,明天或者后天可能出现雨水,一天之内必须干完。"
  邹雪生和大家都希望能够早点忙完事情,可这些事情也都是体力活,干起来浑身很快都是汗,衣服都湿淋淋的。
  那个姑娘经过的时候,叶明也会安慰大家:"我今天都没敢看她。"
  一番话,很快又把大家给逗笑了,大家都觉得叶明就是开心果,他在邹雪生的心中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叶明16岁就到了27连,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岁月也都奉献给了这片黑土地。
  也就是那段日子里,他和那个女孩谈恋爱了。
  女方也是北京人,不过后来女方回北京了,父母担心叶明一时半会回不来,于是不同意让两个人继续相爱,女孩没有办法,也只能和叶明提出了分手。
  在邹雪生的印象中,那是"开心果"最伤心的一天,叶明哭了一整个晚上,而邹雪生就在他的身边陪伴了一晚上。
  后来,两人还是最好的朋友,一直坚守在黑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叶明终于能重新返回北京了,离开之前,他紧紧抱住了邹雪生,告诉他:"你今后回北京了,一定要记得来找我。"
  当车子马上就要开动的时候,叶明将珍藏已久的钢笔放在了邹雪生的手里。
  好朋友离开,对于邹雪生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一下也说不出来话,车子走远了,他还是呆呆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这次离别之后,还要多少年才能再见到。
  到了知青返城的日子,以前每个连队都有好几百个知青,可他们一批接着一批离开了,空荡荡的宿舍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此时的邹雪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因找不到同行而迷失了方向。
  他回忆道:"那段日子里,知青们总是因为居住空间小发生象征性的小吵小闹,可是后来,位置渐渐变大了,我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邹雪生没有回家,1979年的时候,他和一位当地的女孩结婚了,一年之后,女儿便诞生了。
  婚后的生活不算富裕,但也有着美满幸福的感觉,有的时候家里日子苦了,连吃饭都变成了难事,即便是如此,他和自己的妻子还是坚持着,就连种子都吃光了。
  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还是离婚了。
  离婚后,邹雪生便一个人带着女儿读书,女儿也比较懂事,上完初中便不再继续往下读了,去南方找地方打工。
  他也渐渐在当年的北大荒扎了根,陆陆续续有了些朋友,也有好心的人给他重新介绍对象,可那些过来看情况的女孩,见到破破烂烂的房子,很快就扭头走了。
  他无奈地说:"我这种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也不会有人嫁给我了,这样也好,身心也自由了,可以自我安慰一下。"
  没有亲情的生活,也让邹雪生感到无比孤独,他也时常回忆起自己过去的那段岁月,有的时候也猛然觉得,前妻选择离开自己,也是个正确的选择,不能怪他。
  一转眼,这样的日子就持续到了2003年。
  那会,天气很冷,东北的水缸都结出了厚厚的冰,冬天也很难找到谋生的活,挣不到钱,就没有钱去买煤,邹雪生只能再想些其他的法子。
  进入了新时代,很多生存技能和过去都不太一样了。
  为了谋生,邹雪生还专门学习了电器维修,他也直言,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不能和其他当地人相比了,唯一的女儿,也去了深圳。
  2008年8月,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几天,邹雪生正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忙活,浑身都脏兮兮的,手机响了,他一接电话,才发现对面是叶明。
  叶明说:"奥运会完了,我就去看你。"
  过去的一切,再度涌上心头,他也没曾想过,竟然还有老朋友记得住自己,心里也是万分激动。
  返乡之路
  那天,邹雪生完全是在心神不宁中度过的。
  他不知道这三十年时间过去了,他们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
  可能他们中有的成了老板,有的成了领导,也有的成为了作家。
  可是此时的邹雪生,还欠着别人的两万多元,女儿也在外地回不来,就连妻子,如今已经跟别人走了。
  身边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以知青的身份来的,大家早已把他当做本地人。
  9月14日,叶明如约而至,身边还有其他的朋友,他们都曾经当过知青。
  大家一把就握住了邹雪生的手,对他说:"我们好想你。"
  此时的邹雪生也泣不成声,对他们说:"我也好想你们。"
  而此时,另一位名叫安彦生的人,也在关注着老知青的现状。
  他曾经也是一位知青,对过去的日子也充满着感慨,很久后,他也看到了一篇文章,名为《最后一个知青》。
  在他的回忆中,在知青们开始返回城市中,几乎每个人都想要早点回到自己的家中,不过邹雪生在北京已经没有家了,江西的老家也不能回去,所以他就一直留在了北大荒。
  2008年,大城市的知青们突然又开始回忆起过去那段岁月,纷纷都想要回到当年奉献过的地方去看看变化,经过事先的打听才知道,邹雪生还活着。
  四十年的岁月,他也早已习惯了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叶明他们去了以后,看着邹雪生窘迫的样子,也都心酸不已。
  他们默默帮邹雪生收拾着屋子,还有人去商店买来了吃的和用的。
  "知青"这两个字其实早已从他的生活里消失,被人们忘却了,似乎他就是一直扎根在那里。
  几天后,叶明他们回到了北京,心里也在想着,如果能从生活中给邹雪生提供一些帮助,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想办法把邹雪生带回北京,户口的问题去找当年的"知青办",看看有没有办法。
  不过,房子的问题最大,叶明和老婆商量了以后,决定把邹雪生接回北京来居住,一定要让他再次看到北京火车站,看到天安门。
  当这一想法被邹雪生知道后,后者已经泣不成声。
  他用手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来证明这一切并不是梦,四十年过去了,他早已没想到还有今天。
  2009年6月的一个晚上,邹雪生的电话响了,是叶明打来的。
  叶明说,所有手续已经办好了,而且女儿的户口也能跟着一起迁到北京去,可以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
  那天晚上,习惯了节俭的邹雪生去商店买了酒,自己喝到了后半夜。
  他高兴,一部分原因是抱有希望,更多的,是高兴在那个老战友还记得他。
  因为他知道,自己离开北京已经多年了,户口根本就找不到,没有办法承认自己就是北京人;再说,北京也没有什么单位愿意接受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了。
  邹雪生告诉自己:"回北京是梦想,可它无法成为现实。"
  之后,双方也开始频繁使用书信往来,那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标记,他们并没有忘却,手机短信虽然快捷,可是已经没有那种味道了。
  直到2009年春节之后,叶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户口的事情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找到了,他们在劳资科开了一张证明,证明邹雪生就是北京的知青,档案放在科室里。
  邹雪生非常吃惊,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让原来的单位开了户口丢失证明。
  忙碌到夏天,叶明打电话说:"北京的准迁证已经批准下来了。"
  邹雪生刮了胡子,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也充满了朝气,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
  到了宾馆,叶明将北京那边开出的所有证明都掏了出来,这一刻,邹雪生高兴得流眼泪,他知道对方这两年来一直想尽办法在帮助自己。
  就这样,在工友的送行下,邹雪生才终于回到了北京。
  从离开北京到回到北京,邹雪生用了43年。
  回来之后,不少老知青都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接风酒会,他们每个人都偷偷给邹雪生塞了一千元钱,浓浓的战友情,也让邹雪生一下老泪纵横。
  拿到了北京的户口簿,这位经历了历史,尝遍了人间冷暖的知青泪如雨下,落户的时间,是2009年7月23日。
  女儿也回来了,邹雪生后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带着女儿前往天安门广场拍摄了一张照片。
  他告诉女儿:"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以后就在这一天过生日吧。"
  安彦中在文章中写道:"叶明夫妇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经商的,他们拿着普通人的工资,却做了一件感动大家的事情。"
  他也提到:自己写下的不够多,可这是浓浓的北大荒情谊,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描述清楚的,希望邹雪生能在回到北京后,共同度过我们的老年余生。
  2022年,邹雪生已经70多岁了,他已经变成了老人。
  他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却也没有忘记过去的日子,他对女儿说:"叶明,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永远不能忘恩负义。"
  北京的街头总是热闹非凡,邹雪生也总是喜欢出去转转,祖国变化如此之大,他也是打心底里高兴。
  他的女儿,搀扶着他走在北京街头,看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看着人来人往的繁华。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邹雪生通过电视机实时直播,看着冬奥会,思绪又回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当时,他一辈子的好兄弟叶明打电话告诉他,奥运会结束就去看他。
  然后,他原以为生活会一直如此的继续下去,但没想到,自己的老友愿意为自己奔波,换得自己能够回到北京。
  对于当下平淡的生活,他感到无比知足。
  岁月静好的时光中,唯有安康才是对生活最好的交代。
  参考
  感动中国人的知青情 安彦中(原 黑龙江兵团6师60团3连知青)
  邹雪生自述

中巴友谊维护者穆沙拉夫,从铁腕总统到叛国犯,他经历了什么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已经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有很多中巴两国的人民为这段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像穆沙拉夫那样穆沙拉夫出生于1943年的穆沙拉夫,在年幼时,亲见麦克阿瑟学生时期首次出庭作证,双腿颤抖,冷汗直冒很多人都听说过麦克阿瑟的名字,他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成绩优秀,作战勇猛,性格桀骜不驯,时刻叼着烟嘴,是他的标志,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上法庭的时候也是不是这样一副桀骜不恭的样子。但让大家如果给关羽选个副将,以弥补关羽的缺点,刘备可能选谁?为什么?关羽是刘备手下军事能力最强的武将,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既能冲锋陷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又能运筹帷幄,水淹七军,取得威震华夏的战果。但是,关羽这个人也有他的毛病,在史书上可以看到纪念北京房山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26路军在房山的抗战作者顾梦红七七事变是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展开。1937年7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受令北上抗日,沿平汉线北开秦始皇的军队为什么那么厉害?秦国的军队之所以那么厉害,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秦国的军事制度与其他国家有明显区别,有一套促成彪悍的秦人作战的军事规制。首先,秦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度,凡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并开始刘备关羽张飞如果和曹操典韦许褚血战,谁最可能第一个战死?最先死的应当是典韦,其次是曹操,然后是许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关张三兄弟虽然异姓,但比真兄弟还亲,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刘备虽弱,但万一有危,关张必救,可能一开始就护得好好的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黄金与白银,是我们平时通用的两种可以当货币使跟钱钞直接对等的贵重金属。今天的国内外市场黄金价格,大概是270元左右每克今天的国内外市场白银价格,大概是3。7元左右每克。也就是说,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过更有贤能之人演义中仅称崔州平。为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文韬武略各展风姿,不论名将还是谋士,都在古代封建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51年,81岁的汉奸刘雨田被押赴刑场,嚣张高喊这辈子值了1951年,辽宁新金县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大汉奸刘雨田被抓了!政府要枪毙他了!一听这个消息,大家纷纷拍手称快,这个叫做刘雨田的大汉奸给日本人卖命几十年,如今终于老天有眼,让罪人落网了!我们大营口出过那些个名人?辽宁营口的名人,我介绍了解放军固辉上将佟国荣中将盛斌中将等,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从营口走出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王勇,辽宁营口盖州人,1955年12月生,1969年8月参淮南有什么历史名人吗?将军是军队中闪亮的名星,也是当地的名人和骄傲,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安徽淮南籍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陈传阔,安徽淮南人,解放军中将。1945年10月生,1966
1950年,军医李治直言需要3000万急用,毛主席多加一个零我就给1950年,距新中国成立已有一段时间,各个领域都需要重新建设,大家也都各自忙碌,刘伯承亦是如此。他奉命在南京创建军事学院,短短几个月时间,一所聚集众多高知识分子优秀将领以及进步青年苏联最后一位元帅临终前,给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打了评语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苏联曾与美国相互抗衡,形成风起云涌的美苏争霸格局。但历史总归无情,一个强大至此的国家最终消散,任何的足迹都化成了历史尘埃,风流云散。而经历过这一切的邬先生何以能料事如神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是四爷的智囊策士。他料事如神,算无遗策。但多智并不近妖,秉持的依然是和常人无异的认知模式,不同的在于他思维下的是真功夫笨功夫。古人言,学贵有疑。人之所学所见,但凡江村大墓揭晓千年之迷当排第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元前157,汉文帝刘恒在长安城未央宫病逝,群臣遵遗诏将其葬于霸陵,不起封土。此后,不少史书中都有对于霸陵的记载,但是具体位置并不明确。水经注给出的位资治通鉴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执政定乾坤。三兴诸侯唯吴起,春秋战国第一人。纵观中国历史,征战万里大杀四方的军事天才不少,执政管理国家崛起于乱世之中的政治天才也多,但是既能决胜千里征战,又能运黄巾起义的几点疑问人所共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成了压垮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事件后,基本名存实亡,进入军阀混战时代。现在的主流,把黄巾起义归类为农民起义。原因也简单,毕竟参与的都是底层百姓,农两位主席在36名军事家中的排名都挨着两位主席在36名军事家中的排名都挨着!杨尚昆和李先念杨尚昆和李先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最独特的类似之处就是两人都曾经担任过国家主席,这张合影也是为数很少的两位主席的合影。粟裕杨尚昆许抗美援朝时,除了彭老总可胜任主帅外,毛主席也考虑了这四人说到抗美援朝,人们总会提及志愿军总司令彭老总的事迹,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最初决定出兵援朝之时,毛主席在考虑的主帅人选里,除了彭老总还有另外四人。那这四人究竟是谁?为何毛主席会考虑他们五代十国闽国帝王谱(2)闽王昶被禁军所杀,王叔曦更加残暴5hr王继鹏即皇帝位,改名王昶,改元通文。李仿任六军诸卫事。李仿虽然对王继鹏成功登位功不可没,毕竟有弑君之罪,心里常不自安,多养死士以备不时之需。闽主王昶对李仿更不放心,与拱宸指挥为爱杀子的卫宣公,有多荒唐?害的后人还要发明成语来讽刺他?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卫宣公,看上后妈了,他就等待时机抢,看上儿媳妇了他就明着抢,害怕后顾之忧,就直接杀了儿子。他就是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儿子,这样的昏君。卫宣公出生的时期,正好是春秋有些考古专家(夏商周探源)为什么面对三星堆一言不发?因为这些东西出土,超出专家们的历史知识范围!如果鉴定年限没错是三千多年前的东西,很上推算应周朝之前的东西,从制造和工艺上来看,相当高的工艺和审美水平!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是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