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990年詹才芳将军83岁寿辰,妻子回忆50年前的事,至今我仍记得

  前言
  詹才芳,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于1992年逝世。
  1990年初秋的一个星期日,为了庆祝詹才芳将军的83岁寿辰,也为了他与夫人杨静的金婚纪念,他们全家人聚在五棵松那座高楼十一层的病房内,欢庆了这个双喜佳日。
  这天,杨静和詹才芳并排坐在儿孙们中间,在鲜花、礼品、大寿糕、常青树中,满目幸福。杨静拉起丈夫的手,心情十分激动,她说:"才芳,咱们俩结婚已经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的事,至今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说罢,杨静便向在场的儿孙们娓娓讲述了当年她和詹才芳的恋爱故事。
  詹才芳夫妇你的母亲就是周恩来同志三个革命母亲之一呀!
  1907年农历八月初五,湖北省红安县高桥区黑石嘴村一个雇农家庭的茅屋草舍中,一对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夜的死寂。但这对双胞胎男孩的降生,非但没有给这户贫苦的人家带来丝毫的喜悦,反而笼上了一层愁苦的阴云。苍白虚弱的产妇竟愧疚地望着丈夫,淌着泪说自己上辈子没积德,竟然一下生了两个!一个都难养活,这两个可怎么办呀……
  双胞胎中稍大的那一个,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詹才芳。 这的确是一对苦命的弟兄,母亲在生下他们俩之后,落了个产后妇女病根,常常出血不止,苦苦支撑了七年之后,撒手人寰。
  而在他们12岁的时候,父亲和姐姐又因误食有毒野菜,不幸离世。
  1924年春,詹才芳在大姐夫的帮助下来到武汉,在董必武主办的武汉中学半工半读,从事青年运动,并于当年底加入了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詹才芳
  1927年,詹才芳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后詹才芳上了木兰山,而只小他几分钟的弟弟詹才银仍留在家乡做交通员工作。
  1929年夏天,红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转战到了光山县柴山保地区。而在黄安,敌人又在闹起"清共"了。詹才银被当作哥哥詹才芳惨遭敌人杀害。从敌人误把他当作詹才芳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詹才银始终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而他的妻子在得到他牺牲的消息时,正值生产,悲痛之下,孩子夭折在母亲腹中,几天之后,她也追随丈夫而去。
  国仇家恨,这一笔笔血债,深深地刻在了詹才芳的心里。
  之后, 从排长、连长再到营长,詹才芳在红军的队伍里迅速成长起来,渐渐成为我军的一名优秀的高级将领。
  1939年底,在抗大二分校任大队长的簷才芳经人介绍,结识了阜平县康家峪妇救会主任杨静。
  詹才芳和民兵
  杨静可不是个一般的姑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期间,杨静出生在江苏淮安。她的父亲是个破产地主,娶有二房妻室,正房生有一个女儿。杨静的母亲是二房,生有二女四男。杨父去世很早,幼子显基是遗腹子。算大姐在内,杨静是第三个女孩子。她同母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她的大哥道基在四川搞地下工作,暴露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于成都荒郊。二哥德基(后改名为杨述)在北平搞学生运动,他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也成为他的妻子的韦君宜组织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杨母在儿子们的影响下,先是对革命同情、理解,后来,她自己也投身于革命活动。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之下,杨静和二姐晶明,毅然远离家乡到北平求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杨家举家辗转奔赴延安。
  到延安后,杨静先是在陕北公学、党校学习,尔后,到青年训练班做青年工作,再后来就到了阜平县康家峪。
  媒人上门来找杨静,但临见面,杨静却犹豫了:"我不想去见面了,谢谢你的好意,洪大姐。我还年轻呢……"
  "那还行?我已经跟人家约好了。你快21岁了吧?是该谈对象的时候了,别再犹豫了。詹队长可是个好人呐!见了面,等你们认识了,你会喜欢他的。他也一定会爱上你的。"洪大姐偷眼看着杨静那因羞涩而低垂的脸说,"你是这样温柔、聪明、能干,又是这样漂亮……"
  "看你,别说了……我去,我去,这回行了吧?"杨静心想,就是见见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杨静就跟着洪大姐来到了离抗大二分校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她们早到了一步,便在老乡家里等。
  詹才芳给战士们讲课
  过了一会儿,詹才芳来了。掀起门帘,只见一个青年军人跨进门坎。杨静第一眼看到的他和自己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他高高的个子,一张白皙而又温文尔雅,又有着军人刚毅美的脸,明亮的眼睛,豁达的神采,没有拘谨,也没有激动。他的鼻子直挺挺的,仿佛那是人内心正直的标志,他的颧骨微微凸出,正好显示出男子汉的棱角。他身着一套洗得很干净的粗布旧军装,腰里紧扎着皮带,小腿上打着整齐的人字绑腿……两人的目光相遇时,杨静的心里一阵慌乱,她低下头,两眼盯着自己的足尖。
  不知什么时候,媒人洪大姐已经悄悄退了出去。
  "咱们坐下吧!"詹才芳主动招呼杨静。杨静坐到炕边不言语,心里有些发憷。
  "我听小洪说过,你的家庭是个革命家庭。你本人革命立场很坚定,工作积极肯干,为人热情诚恳,是个好妇女干部。"詹才芳的话是湖北方言,杨静听起来很费劲儿。
  "您是老红军、老革命,又是首长……"杨静低着头说,"可我……"
  "可你是一个知识分子哟!我从来就很敬重有文化的人……好啦,对我,请不要称什么首长首长的,咱们都是革命同志嘛!"詹才芳说道,"呃,听你的讲话口音跟周恩来同志的差不多,你们是老乡吧?"
  "您听出来啦?!"杨静惊喜道。她显得自然了些,"我们家和周恩来副主席家同住淮安县城,只隔着一条街。他与我们家是至交呐!"
  "怪不得呢,在延安,你的母亲就是周恩来同志三个革命母亲之一呀!任锐、陶承和肖禹,原来你的母亲就是肖禹……"
  说着说着,两人的话多了起来,杨静也不感到拘束了。
  詹才芳夫妇"骗"来的一支派克笔,三年后送给心上人
  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来,两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革命而工作,为抗日而奔波。他们时常通信,但见面的机会不多。
  1940年夏天的一日,詹才芳到阜平办事,顺路看望了杨静。他给杨静讲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还不认识杨静的时候,他曾在红军大学学习,一天,他红军时期的警卫员谭知耕来看他,那时的谭知耕已经是个团长了。
  "谭知耕,你有一支派克牌钢笔吗?"詹才芳问道。
  "干嘛?"谭知耕很警觉地反问。
  詹才芳软磨硬泡,说自己找了一个对象,人家问自己要一支派克笔。谭知耕一听,说这是好事,于是就把自己的钢笔送给了詹才芳。
  实际上,那个时候詹才芳根本没有对象,就是随口想了一个点子而已。
  故事讲完,詹才芳突然叫了一声杨静的名字,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钢笔,说:"我的文化水平低,但我酷爱这支笔,它跟了我三年多了,我就是用它给你写信的呢!我想我一定要把它送给我的心上人……现在,我……"说着,他把那支钢笔别在了杨静的胸前。
  詹才芳夫妇
  当年8月24日,他们结婚了。
  新房是向老百姓借的一间屋子,炕桌上摆了些瓜子和野梨。 没有鲜花和美酒,只有一张由彭真同志签名批准的结婚证明信。 他们眼望着它,心里乐融融的。这时,供应处长吴先恩手里拎着个包袱破门而入。
  "杨静同志,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我个人没什么东西好送你们的,只得拿公家的东西送个人情了。"他说着,随手解开那包袱。
  "军装!"杨静惊喜地叫了起来,她参加革命这么久了,还没穿过军装呢,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军装啊!
  杨静匆匆穿好军装,和丈夫在村外留下了一张作为终身纪念的合影。
  夜色由淡而浓,月亮渐渐升高了,远方的山影黑黝黝的。这一对新人在太行山村的静夜,沉浸在幸福的热流之中。
  月色还在肚子里的女儿,就和年轻的妈妈一同经历了炮火的考验
  1943年春,杨静在唐县白求恩学校学习。那天,詹才芳托人给她捎来一封信。信上说,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很高兴,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护好自己……
  杨静正微笑着想像丈夫写信的情景,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嘟!——嘟嘟——"的紧急集合哨音。他们接到立即转移的命令。
  可谁知就在他们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竟走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哗!"部队散了。这个队一百来号人,除了几个男同志之外,几乎全都是女同志,杨静随着人群向东跑着。
  "杨静,快把背包扔掉!"
  "对!快把背包扔掉!快!"余政委在喊。
  杨静听了他们的话,连忙丢下了背包。 背上只留下一卷皮大衣,那是詹才芳送给她的。她想:扔下什么我都舍得,只是这件大衣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丢!
  日军
  敌人开枪了!子弹像雨点似的射来。一个战友牺牲了,又一个战友倒下了……杨静亲眼看着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肖敏中弹倒在了血泊里。
  "肖——敏——!"杨静大呼着她的名字,冲到她身边,想上前去搀扶她。这时,余政委一把拽住杨静,大喝一声:"什么时候了?!快跑!"
  他们向东猛冲,敌人的枪是从三面打来的,只有东面是突破口。终于,枪声渐渐稀落,又渐渐远了。她们终于可以喘息一下了。
  全队三分之一的同志牺牲了,冲出来的同志有许多负了伤。杨静解下背着的大衣,想重新整理一下,这时,她吃惊地发现,大衣里嵌着一颗子弹!她开始感到肚子痛得厉害,她想,这下可完了,肯定要流产了。可是没想到, 这个后来取名詹杨的女儿竟和年轻的妈妈一道,经受住了这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不久,杨静和丈夫团聚,他们一同去看望了肖敏的爱人。
  "你们可知道?她同我一样,已经怀孕四个月了啊!"杨静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这一年的冬天,杨静调到詹才芳所在的晋察冀三分区工作。部队又要转移。从晚上10点钟出发一直走到第二天拂晓,也没有把追踪而来的敌人甩开。
  "杨静,你们女同志留在山下那个小村子里吧!"詹才芳说,"有通讯员小李和你在一起。"
  "行!"杨静爽快地答应了。这样,她带着小李,还有其他两位家属进了这个山脚下的小村庄。进村后,村长把他们分散到各家下了地道,整整一个白天平平安安地过去了。到了晚上,大约8点钟左右,日本鬼子进了村。一进村,他们就叫喊着要抓"八路"。可是丝毫没有见到八路军的影子,他们只得带着汉奸挨家挨户地搜查了。
  日军
  杨静他们隐藏的这家地道口上堆满了玉米秸和高梁秸,她和小李趴在被子上,不出声,洞口没有被敌人发现,鬼子连嚷带骂地离开了这家。
  "指导员,咱们再向里爬爬。"小李轻声说,"这里面还有个洞哩!"他们俩把棉被先塞了过去,又向里面爬。没想到,这个洞却比刚才的那个浅。他们爬过去不远就听见外面有动静。
  "这儿有个洞,不知里面有人没有!"是汉奸的声音。一听到这个,杨静和小李一动也不敢动了,趴在洞里身子紧紧贴着地,连呼吸都屏住了。
  随后, 几块石头扔了进来,正好打在杨静的头上。顿时,鲜血顺着脸颊流下,她咬紧牙关,仍未出声。
  "快出来!再不出来我开枪啦!"紧接着是拉枪栓的声音,杨静紧握了一下小李的手,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敌人又等了一会儿,见没动静,骂骂咧咧地走了。这时,杨静早已跳到嘴边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会合之后,詹才芳轻轻抚摸着妻子头上的绷带,深情地说:"不容易啊!你们这些女同志,尤其是你。"
  "咱们的孩子不是好好的吗?"
  "嗯,我希望你俩都好,当然,你更重要……"
  詹才芳女儿误入汉奸手中,接回却得重病,八片磺胺救活小春
  在晋察冀三分区时,詹才芳任分区副司令,还兼任了一段参谋长。后来肖新槐调来任参谋长,并且把爱人白冰和儿子虫虫也一起带来了,詹、肖两家住对门。
  不满周岁的虫虫煞是可爱,圆圆的小脸儿上长着一双笑眯眼,鼓鼻子,一张小嘴红嘟嘟的,詹才芳特别喜欢他,总是抱着他,把他那双胖胖的小手放在自己长满胡子茬的脸上来回摩擦着。有时,他会把这个小东西放到自己的腿上,让他在自己的身上蹦蹦跳跳,口里不断地说:"小虫虫,小虫虫,你是一条专吃庄稼的小害虫……"
  杨静见他对虫虫那个样子,想到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不知他要怎么样地喜欢了, 詹才芳已经是个三十五六岁的人了,而且周围的战友们也都有了孩子,他盼望着做爸爸的心情杨静是可以理解的。
  "詹副司令,你这么喜欢我们的虫虫,那就把他送给你和杨静作儿子吧!"白冰开着玩笑。
  "那当然好啦!你们老肖舍得吗?"
  "舍得。"肖参谋长从对门走出来说道。
  "那我就不客气啦!"詹才芳说着抱起虫虫转身就走。到了自己的房门口,又转回了身子,说:"小虫虫是你们的亲骨肉,你们舍得他,他还舍不得你们呐!"
  两家人开怀大笑了好一阵。
  詹才芳
  1944年4月15日,杨静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孩,詹才芳取妻子的姓氏"杨"做了女儿的芳名,寓她是詹杨二人的爱情结晶之意。 因为出生在春天,又取了个小名唤作"小春"。
  小春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像极了杨静,谁见了都乐意抱抱、逗逗。而詹才芳这个我军的优秀高级指挥员,也称得上是一个"模范丈夫",给孩子煮粥、喂饭、喂水,给孩子洗脸、洗澡、洗尿布……能干的他都干。
  女儿四个月时,杨静到分区后勤部被服厂任指导员。一次,因为紧急任务,杨静晚上没有回家,这可苦了詹才芳。白天倒好对付,晚上可就热闹了。詹才芳只好自己一个人带女儿睡觉。
  开始,他把女儿放到自己身子右边。过了一会儿,发现褥子被尿湿了,他就把女儿搬到左边,可不一会儿,小春又在左边的褥子上"画了张地图"。詹才芳指挥得了千军万马,可管不了这个甜甜睡着的小女婴。万般无奈,他只好把小春放在他那仰卧着的肚皮上睡觉。
  这一夜,詹才芳自然没有睡安宁,他的裤子、被褥,全都被小家伙尿湿了,而且,不等他把湿了的捂干,新的"水灾"就又发生了……
  越是这样,詹才芳就越能体谅初为人母的杨静。
  不久,日本鬼子对我晋察冀边区反复进行疯狂的"扫荡",在这种转战太行的动荡生活中,小春自然成了他们的"小包袱"。为了更好地工作、战斗,他们不得不把五个多月大的小春寄养在唐县潘家峪一个寡妇家中。
  这个寡妇表面看起来抗日积极,人也干净利落,詹才芳夫妇起初对她还是很放心的。他们轮流抽空去看望女儿,给女儿带去口粮。
  可到了1944年年底的一天,突然有人捎来口信,要他们提高警惕, "带小春的那个女人最近活动异常,经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其中就有个汉奸……" 听到这些情况,他们很着急,立即决定马上把女儿接回来。
  一见女儿,他们都吓了一跳:那张红扑扑的苹果脸已是荡然无存,留下了一张又黄又瘦的小脸;一双眼睛更大了,却是黯淡无光;原来藕节似的小胳膊小腿成了柴禾棍子……而且严重的痢疾正威胁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詹才芳(左三)
  杨静抱着女儿失声痛哭,詹才芳这个铮铮的汉子也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啊!可不能让她这样死去啊!"杨静哭泣着。
  "我饶不了那个坏女人,我去找她算账!"詹才芳马上派人去潘家峪,但还是晚了一步,那个女人当了汉奸,投靠日本人去了。
  "她会得到应有的下场的,让她不得好死!"詹才芳义愤填膺。
  "可是小春呐?当前最要紧的是得赶紧想办法救咱们的孩子啊!"杨静焦急地说。
  正当他们束手无策时,詹才芳原来的警卫员邓岳从延安来了,恰好他随身带来了一些药,八片磺胺,救活了小春。
  后来, 詹才芳和杨静一共养育了三男二女。这五个孩子分别取名为詹杨、詹威、詹鹰、詹武、詹胜。
  詹才芳回故乡时,曾和杨静共同赋诗一首: 小小黑石嘴,稻场山下垂。
  登上黑石顶,眼向山丘随。
  当年红霞起,今日彩虹飞。
  学习老前辈,武胜英扬威。
  这最后五个字就是这五个孩子名字的谐音。
  詹才芳之子詹胜
  在他们50多年的婚姻中,比妻子年长13岁的詹才芳一直是妻子的老师、兄长和保护人。而杨静也十分热爱、敬重和体贴自己的丈夫。
  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的爱情更加深厚,也更加成熟,他们不仅能同甘更能共苦。每当杨静依偎在丈夫身旁,她总能感受到他那颗火热的激荡的心。

中巴友谊维护者穆沙拉夫,从铁腕总统到叛国犯,他经历了什么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已经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有很多中巴两国的人民为这段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像穆沙拉夫那样穆沙拉夫出生于1943年的穆沙拉夫,在年幼时,亲见麦克阿瑟学生时期首次出庭作证,双腿颤抖,冷汗直冒很多人都听说过麦克阿瑟的名字,他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成绩优秀,作战勇猛,性格桀骜不驯,时刻叼着烟嘴,是他的标志,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上法庭的时候也是不是这样一副桀骜不恭的样子。但让大家如果给关羽选个副将,以弥补关羽的缺点,刘备可能选谁?为什么?关羽是刘备手下军事能力最强的武将,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既能冲锋陷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又能运筹帷幄,水淹七军,取得威震华夏的战果。但是,关羽这个人也有他的毛病,在史书上可以看到纪念北京房山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26路军在房山的抗战作者顾梦红七七事变是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展开。1937年7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受令北上抗日,沿平汉线北开秦始皇的军队为什么那么厉害?秦国的军队之所以那么厉害,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秦国的军事制度与其他国家有明显区别,有一套促成彪悍的秦人作战的军事规制。首先,秦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度,凡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并开始刘备关羽张飞如果和曹操典韦许褚血战,谁最可能第一个战死?最先死的应当是典韦,其次是曹操,然后是许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关张三兄弟虽然异姓,但比真兄弟还亲,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刘备虽弱,但万一有危,关张必救,可能一开始就护得好好的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黄金与白银,是我们平时通用的两种可以当货币使跟钱钞直接对等的贵重金属。今天的国内外市场黄金价格,大概是270元左右每克今天的国内外市场白银价格,大概是3。7元左右每克。也就是说,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过更有贤能之人演义中仅称崔州平。为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文韬武略各展风姿,不论名将还是谋士,都在古代封建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51年,81岁的汉奸刘雨田被押赴刑场,嚣张高喊这辈子值了1951年,辽宁新金县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大汉奸刘雨田被抓了!政府要枪毙他了!一听这个消息,大家纷纷拍手称快,这个叫做刘雨田的大汉奸给日本人卖命几十年,如今终于老天有眼,让罪人落网了!我们大营口出过那些个名人?辽宁营口的名人,我介绍了解放军固辉上将佟国荣中将盛斌中将等,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从营口走出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王勇,辽宁营口盖州人,1955年12月生,1969年8月参淮南有什么历史名人吗?将军是军队中闪亮的名星,也是当地的名人和骄傲,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安徽淮南籍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陈传阔,安徽淮南人,解放军中将。1945年10月生,1966
杜月笙大摆鸿门宴,活埋汪寿华,自知罪孽深重,至死不敢回故土汪寿华是杜月笙的师叔。早些年,二人都参加过青帮,青帮之中辈分划分严谨,杜月笙是该叫汪寿华一声师叔的。上海工人起义之时,杜月笙与汪寿华的关系还是盟友,两人一起参加过起义,并指使青帮破傅作义交出55万兵权,林彪给他写了一封信,看完后却高兴不起来1949年,傅作义起义,决定交出手中55万兵权。然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女儿?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姐姐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儿巧克力,放到仅仅只有5岁弟弟的手里。在那个时候,吃一口饭都难田氏代齐田氏篡夺齐国之前,齐国王族为何没有防备?公元前516年,晏婴陪齐景公聊天时警告,田氏虽无功德,但大斗出小斗进,却收买了人心,如果田氏不灭亡,齐国就会变成田氏的齐国。公元前391年,齐国田氏迁齐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曹操病逝后,魏国有支近30万的部队离奇消失,他们是谁又去了哪?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年仅六十六岁。这对于魏国来说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损失,因为才刚刚经历了和关羽的襄樊之战,虽然最终关羽去世了,但是曹魏也没有得到好处。于禁被擒庞德被杀,曹魏大军损秦国最厉害的将军,30多年袭击无数城市,消灭数百万敌人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肉质很弱。在强盛时期,崛起的秦国产生了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白旗,也被称为公孙旗。战国时期,秦国梅县人,即今天陕西梅县东北部人,是秦国历他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到了秦二世胡亥手中,更为尤甚。故,仅十四载春秋,秦朝国覆。人们长叹,千秋霸业始于秦孝公他凭什么是秦国统一的真正奠基人,原因让人佩服不已说起秦朝,大家不可避免的就会想到那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以至于掩盖了秦国其他君王的风采。但秦朝能统一,绝对不仅仅是嬴政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就像贾谊的过秦论所说战国明星春申君战国四公子,最为鄙陋的就是楚国的春申君。楚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人就一起在秦国当人质,后来春申君想方设法把太子送回楚国,继承了王位。就凭这层关系,春申君回去就当上了宰相。可是这位宰相甲午战争,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未伤到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欧美列强虽然政治军事上全面压制满清王朝,随时可以发动侵略,咬一口这嘴边的肥肉,但毕竟地理位置相隔甚远。赔款开埠割地俱是恩赐。沙俄不断蚕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到底是不是靠人海战术取胜?01人海战术,是美国自己找的遮羞布,也是中国的杀手锏抗美援朝开始后,中国志愿军通过两次战役,直接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懵了。明明前一刻还在鸭绿江边上朝着中国的方向撒尿,后一刻就像中国的古今与昔来历史所述虽是以往之事,但历史的意义却在于未来。如无未来,历史的意义就不再生长,过去也就被封存在完成式的往事履历里,而不再生长的历史就变成了与生活相分离的古迹,也就对生活无所说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