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民国才女赵清阁,与老舍什么关系,为何终生未嫁苦等60年?

  赵清阁,河南信阳人,著名的女作家、编辑家、画家,她与齐白石、郭沫若、茅盾以及老舍等都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与老舍交往甚多。
  赵清阁生前,曾有人读到老舍给她的10多封信,据说她当时收有老舍的信多达100多封,在去世前大半被销毁。
  由于赵清阁一生未婚,两人如此密集的书信来往,使她与老舍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她与老舍的真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影影绰绰只能透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找出些真情来。
  1914年,赵清阁出生于河南信阳县的一个地主家中,其祖父是清朝的举人,舅舅是晚清的进士,母亲更是多才多艺,不仅女红做得好,而且能诗会画。
  但不幸的是,母亲在她五岁时就去世了。之后的她跟随舅舅生活,和表兄妹学习了传统诗书。八岁时,她进入省立女师附小读书。
  母亲去世后,父亲续娶了一位新太太,同许多后妈与继女的关系一样,赵清阁也不喜欢这位新妈妈,时常处于烦恼之中。幸好在蒋光慈夫人宋若瑜的引导下,她走入了文学的世界。
  在文学中,她能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将自己内心的孤独通过文学倾诉出来。但是到了初中毕业时,父亲和继母都希望她毕业后就嫁人,这样的安排与她的理想相去甚远,对她又是一种莫大的打击。
  赵清阁为了躲避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愿地考入了开封艺术高中。1931年,她开始向报社投稿,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
  后来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转向了写剧本,走上了剧本创作的道路。老舍与赵清阁最初的交往,始于抗战爆发后的武汉。
  1937年11月,老舍只身奔赴武汉,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同年年底,赵清阁也辗转到了武汉,成为作家流亡大军中的一员。
  遇到老舍时,她24岁,正是女孩最好的年华。机缘巧合之下,赵清阁做了老舍的秘书,两人在日常的文协工作中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
  除此之外,赵清阁还是当时宣传抗战文艺月刊《弹花》的主编,作为领导的老舍特意为《弹花》写了《我们携起手来》,并成为《弹花》的主要撰稿人。
  据说赵清阁是一位会用雪水泡茶的女子,虽说只是偶尔的事情,但或许在她骨子里有几分妙玉的情致。但是再看她的朋友圈,似乎又不乏史湘云般的豁达。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的赵清阁,不过三十岁上下,她的朋友已经遍天下了。
  白薇、谢冰莹、方令孺、俞珊、许广平、陆小曼、冰心等,这些女作家都是她的朋友。茅盾、傅抱石、齐白石等这些前辈也成了她的忘年交,田汉、梁实秋等人与她来往颇多。可以想象,她一定是一位极具吸引力的女性。
  如果没有战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清丽高洁的赵清阁与已到中年世故的老舍很难有什么情感上的瓜葛。正如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场战争震碎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异,墙还在,只是在墙下相见的两个人已不再执着于各自的文明。
  正如张爱玲所言:"艳异空气的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抗战造成交通不便,与家人隔绝两地的老舍,与赵清阁竟生出了一段乱世情缘。
  老舍一直是一个有分寸感的人,他出身寒微,从小努力便为了在社会上立足、有面子,少年老成,从不放纵自己,等到有了些名望,他更是不会允许自己有什么闪失。
  但是与赵清阁的情爱,却让他一反常态。在赵清阁的小说《落叶无限愁》中,她这样描述男主人公:
  "他不能恢复以往的平静,他不再像从前想得那么多,那么周到,那么世故了;一个直觉的概念支配了他,使他失常,使他发狂,使他不暇顾及名誉地位,不暇顾及妻的吵闹和孩子们的哀求!这概念就是至尊的爱"。
  这份爱燃烧起埋葬了许久的热情,导引他忘了现实,勇敢地"迈向诗一般境界,梦一般的宇宙。"
  1948年,老舍在美国写信给他,说我在马尼拉买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这是赵清阁曾拿给《新文学史料》主编牛汉看过的老舍给她的信件。
  新中国成立后吸引着众多爱国知识分子,老舍也在被亲点召唤回国的名单里。而他能写这样的犹如承诺的一封信给赵清阁,可见已是破釜沉舟了。
  老舍的妻子胡絜清,同老舍一样都是满族人,但是家境悬殊,胡絜清出身于正三品的参将,而老舍则是出身于正红旗的护军。老舍曾担心门不当、户不对影响婚姻关系。
  为此他与胡絜清还约法三章,要能受苦,要刻苦,还不能吵架。此外,当老舍在抽着烟不言语时,还不能打扰他,因为他正在构思。
  胡絜清在与老舍相处的35年中,她很好地履行了老舍的章法,但是老舍在婚姻中却辜负对她的忠诚。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结局,赵清阁做了最后的决定。在她的小说《小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与一位女画家相爱了,他们相识于抗日的风火中,建立了患难友谊,成为所谓的"战时夫妻"。抗战胜利后,他们不得不从爱情的空中楼阁中,回归到和平降临的现实社会。
  教授有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和女画家几乎不可能有结果。情感中煎熬的中年教授,既想离婚,又担心妻子闹到学样,闹上法庭,闹得他身败名裂。但是最后教授还是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他放下了一切,跑去女画家所在的城市上海找她。
  二人充满诗意的重逢了,但好景不长,教授的妻子再次拖儿带女的出现在她们面前,女画家在理智的支配下,不辞而别,切断了他们的情感。
  赵清阁也是一位将爱情放置在诗中和梦中的女子,老舍不离婚,她绝不会与他生活在一起。当老舍卷入两难的深谷中时,赵清阁抛下一句话: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从此,赵清阁居上海,老舍住北京。
  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未就此打住,而是转用信件的方式继续交流。在赵清阁生活贫困时,老舍还偷偷寄稿费给她。
  赵清阁是理智而清醒的,但她也做不到如小说中那般洒脱。她的后半辈子都活在了老舍的影子里,守着一份孤独和回忆,独自离去。
  她一生没有结婚,在她的客厅里始终挂着老舍当年为她题写的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
  老舍于1966年8月24日,沉湖自尽。三十多年后,赵清阁病逝,而在生前她像林黛玉一般,烧掉了与老舍的多封通信,质本洁来还洁而去。
  老舍与赵清阁的情缘始于抗战时期,赵清阁终身未嫁,但是老舍还是时常写信给她。赵清阁一副闺秀作派,老舍人到中年,而且是辛苦从低层打拼上来,为人非常严谨,连开玩笑都十分有分寸。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有什么情感纠葛。
  他们1938年在重庆萌生情愫,此前老舍在1931年与胡絜青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抗战爆发,北平陷落,老舍与妻儿分开,辗转武汉,到达大后方重庆。赵清阁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写过话剧、小说,时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得到过鲁迅的关怀和接见,1938年,她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
  1914年,赵清阁出生于河南信阳,父亲是个举人,官僚地主家庭,5岁时母亲去世,所以长大后,继母急于将她嫁人,很快许配给当地一个有功名的人家。赵清阁不同意这门婚事,于是离家出走,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开封教书,时常发表一些文章。
  后来,赵清阁被捕出狱,1938年来到武汉,就在那时成了老舍的秘书,生活工作中的经常接触,导致两人有了感觉,也可能是战时,生活不稳定,人们情感激荡,给了情感旁逸斜出的机会。很多"乱世情缘"在战争结束后都归于平静,反而是着急买票回家,但是老舍不是这样,赵清阁要与他断绝联系,可是他终其一生都在写信关怀。
  不知道老舍与夫人的七年感情如何,然而站在胡夫人的立场,也很悲伤,1942年,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辗转三个月从北平到达重庆,与老舍相遇。因为胡夫人的到来,赵清阁退让,但是两人还一直合作创作。
  赵清阁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是创作还是很努力,可当时还是不像曹禺、洪深等得到重视,与老舍合作的《桃李春风》获奖了,人们记住的还是老舍,《弹花》她是主编,然很多人把老舍记成主编。可能那时候,大家实在太多,赵清阁也被淹没其中。
  1945年,抗战结束,赵清阁在朋友的资助和鼓励下,离开重庆,前往上海,临行老舍赠诗一首:风雨八年晦,霜江万叶明;扁舟载酒去,河山无限情。
  到上海后,因为情感问题和白色恐怖笼罩,赵清阁一度闭门不出,在田汉等人的劝说下,才走出书房。1947年,老舍与曹禺一起访美,路过上海,与赵清阁再次见面。老舍经常主动给赵清阁写信,赵清阁尽量回避,名义上他们分手,实际上经常书信往来。
  老舍打算接赵清阁到美国共结连理,1948年,他写信给赵清阁,说了自己的准备,在马尼拉买房定居,他们在那里重逢。这封信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新文学史料》主编、诗人牛汉去上海,赵清阁拿出的原件。老舍一生为人谨慎,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成功,唯独在赵清阁这件事上失了态。
  后来,老舍在美国并没有过的很好。发展并不顺利,而国内正值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因为冰心和老舍的缺席表达了遗憾之情。祖国的召唤,曹禺和阳翰笙决定请赵清阁写信给老舍,让他回国。接到赵清阁的信,老舍决定回国,这也意味着他和赵清阁感情的结束。赵清阁的信中写道: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1949年底,老舍回到北京,他和夫人的婚姻生活阴影挥之不去,根据林斤澜的回忆,老舍当着他们的讽刺夫人什么都不懂。胡絜青也是北师大毕业,酷爱文艺,擅长绘画,后来也是中国画院的一级美术师,说她什么都不懂,大多是出于赵清阁的因素。
  赵清阁时常收到老舍的信,但是她基本不回,1955年,赵清阁生日快到了,老舍写信。清弟:
  快 到 你 的 寿 日 了 :我 祝 你 健 康,
  快活!
  许久无信,或系故意不写。我猜 :也
  许是为我那篇小文的缘故。我也猜得出,
  你愿我忘了此事,全心去服务,你总是为
  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
  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
  我感谢你的深厚友谊!不管你吧,我到时
  候即写信给你,但不再乱说,你若以为这
  样做可以,就请也暇中写几行来,好吧?
  我忙极,腿又很坏。匆匆,祝长寿!
  舍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舍经常写信关心问候赵清阁。可以说,一世情两人都没有放下。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1963年,老舍途经上海,看望正生病的赵清阁,逗留三天。1966年,老舍去世,对赵清阁的打击很大,从此三十多年,晨昏一炷香。1976年后,她经常把报纸上纪念老舍的文章收集起来,以示想念吧!赵清阁生前收老舍的信达100多封,1999年,她去世年烧毁大半,也许想把那份情也带走吧!在她看来,也是她一生的守护。还有一些书信原件和字画捐献给国家,或者还给一些作家的后人。
  站在胡夫人的角度,胡絜青一生也是非常悲情。赵清阁一生未嫁与保姆吴嫂相依为命。

祖龙政治制度嬴政此时已经不叫嬴政,他是皇帝嘛,又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他叫秦始皇,无论称呼还是神化,其目的只是在政治上高度统一,保证整个帝国思想舆论,他不希望有诸多诸侯国,如果像周朝一样分有人说左宗棠和曾国藩闹矛盾是故意演戏给别人看,说的对吗?早有评论!当然啦,这叫自保!我是风华雪岳我来回答左宗棠和曾国藩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另外两位是李鸿章和张之洞。这四人同为汉族,而左曾二人还是湖南老乡。左宗棠是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人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眼中的长津湖来源解放军报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眼中的长津湖片尾曲响起,灯光在一瞬间亮了起来。偌大的影厅里,只有一名老人笔直地站立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对周恩来的红色家风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强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管好家属子女和身党在延安时期的对外宣传作者杨云成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封锁诋毁污蔑,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对外宣传和国际交往活动,摆脱了舆论困境,赢得了各界人士支持。其中所秉持的理念建立的机制伟大抗战精神凝聚砥砺奋进力量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这两件事都是中国古代,女人掌握权力之后做出的争权夺利的事,这是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那要是说他们的区别在哪里,那就是目的上的不同1萧太后飞行员拼死炸毁大坝,1。3亿吨洪水涌向下游,数千人睡梦中被冲走1943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发起全面反攻的前夕,当时,英军为了破坏德国工业中心鲁尔地区的工况设施,计划对位于鲁尔的三座大型水坝实施轰炸,希望以此来彻底击垮德国维持战争的工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陈天才追忆烽火岁月讲述难忘经历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全媒体记者王兰兰我们院里有一位老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不仅时常向大家说起那段历史,还写了回忆录。近日,家住西环城路15号院的孙女士对记者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看28年峥嵘岁月,迈出后伟大征程为巩固支部成员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和加强其对党的发展历程的深入了解,2021年10月13日到17日晚上19302030,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公共管理类01班团支部及1969年美国有意向中国透露苏联要用核武器,毛主席的回答真高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听上去或许有些刺耳,但是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一次次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与苏联之间,曾经一度十分友好,但国家
变法秘辛之293再参安石又一浪枢密使文彦博老家山西介休的管家来报老爷,高利贷放不出去了,贩茶叶的生意也被官府夺了去了。文彦博忍不住了,终于面见赵顼陛下,自从实行新法以来,臣一直是支持的,而今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得坚决保卫古北口开国少将曾美讲述冀晋纵队之古北口保卫战我们冀晋纵队独立第一旅,原来在察南的永宁堡集结,接到开赴滦平的命令后,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一日傍晚到了虎什哈。纵队首长告诉我们国民党军杜聿明部正以五十二军为主力,沿锦(州)承(德)铁打不垮,炸不垮!讲述长津湖后方的电力故事俯卧在雪地上的冰雕连震撼人心,志愿军战士啃冻得比石头还硬的土豆的场景让人心疼。电影长津湖剧照。电影长津湖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看这部电影,有人热泪盈眶,有人起立敬礼。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马士生古薛名人故事之二二刘邦与叔孙通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高祖皇帝。刘邦出身农家,到了壮年,试补为吏,任泗水亭读故事唱颂歌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从妈妈心头飞出。这支歌,伴随她走遍祖国山河每当我听到抒情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那优美的旋律时,就会想起这首歌背后动人的故事。让我先从歌词我所知道的长征故事我所知道的长征故事,大多是从我老伴甘祖昌那里听来的,我把它们转述给大家。1934年7月,红6军团奉中央和中革军委的训令,准备突围西征。我老伴当时在兵工厂,并不在随军修理枪械的人员名我是人民的总服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而死,周总理,我们怀念您!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人民网(IDpeoplermw)共产党员(IDgcdywe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前后历经24年,换了9位军长,他们都是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是在1925年8月,由黄埔军校的教导团,以及黄埔军校的学生组建合成的。这支部队从成立就注定了,该军的地位不一般。说明白一点,好比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家子弟。而国执政晋国一百八十年的六卿十一世族春秋初年晋国经过长达六十七年的内乱,最终小宗取代大宗,实现了统一,晋献公即位后为了摆脱这种公族逼君的局面,诛杀桓庄(曲沃桓叔,曲沃庄伯)之族,大大巩固了君权,从此以后,晋国成了无公赵先友以及他的儿子和孙子202111061841文罗刘密申洪涛1952年和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两次赴朝鲜战场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大功团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的英雄事迹令他感动不已。回国后,他按捺不住澎湃庙堂之术和人情世故在连续攻陷九江和安庆后,1862年,曾国藩令四弟曾国荃率湘军兵临金陵城下,与太平天国展开最后决战。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三路兵团进军之策既定,他志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