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广东谭家三姐妹青春年华集体出家为尼,多年后两人当上住持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雷州市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性别都是女。谭父谭母以为自己的女儿们会在自己的抚养之下平安长大,结婚生子,过着正常女子的生活。
  然而三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轨迹并没有如谭父谭母的料想。因为这三个手足姐妹在花一般的年纪选择了出家当尼姑,并且其中两个姐妹佛法深厚,成为了佛教寺院的主持。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会让三个女孩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是谭父谭母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吗,让她们选择离开家庭。还是其中另有其他隐情,不妨紧随下文一一看来。
  家庭熏陶,与佛结缘
  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乃至职业。而本文故事中的雷州谭家就是这样的情况。
  谭家一共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出生年月分别是1984年、1987年、1988年。在三女儿出生以前,谭母就经常带着大女儿和二女儿出入寺庙,进行烧香拜佛,祈求家庭欢乐平安。
  一般来说,小孩子是不会对寺庙里面的枯燥生活感兴趣的。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女儿对和尚们的经文辩论表现出来了兴趣,在见过和尚读经之后,两个女儿也会在一边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从这里开始,两个女儿就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在谭家发生了一件事,让谭母更加信仰佛教。1988年,谭母当时有孕在身,身体非常脆弱,无法做体力活,家庭的重担都挑在了谭父的肩膀上。
  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谭父身患重大疾病,身体状况很差。久治无效,因此谭母每日在家吃斋念佛,祈求丈夫身体平安,没想到一个月过后,谭父的身体逐渐康复了。
  这件事情之后,让谭母更加信仰佛教了,在她看来是佛祖显灵,自己丈夫的身体才康复了。即便很多人对谭母说,这样的想法是封建迷信,说不通的。但谭母知道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理。
  事后,谭母出入寺庙的次数越发频繁,两个女儿与佛教的联系也更加的深厚。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让这个家庭与佛教颇有缘分。
  皈依佛门,吟诵经文
  1988年,谭家迎来了家里的第三个女儿,此女就是后来的妙乐法师。三女儿与佛教的缘分更是不得了,毕竟在娘胎中就在听母亲小声低喃佛经,日日的熏陶,这就是早期的胎教吧。
  非常神奇的事情是三女儿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读出大悲咒和心经。这个年纪大多数孩子还是牙牙学语,而三女儿则已经与佛结缘了。
  谭家并不是家境殷实之家,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谭家的日常开支也逐渐增加。为了赚钱,谭父谭母经常外出奔波,因此就将三个女儿留在了家中,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即便如此,三个女儿并没有在家哭闹,反而非常地乖巧懂事。
  三个女儿在家中经常会翻阅母亲的佛教书籍,进行阅读朗诵,甚至会在家里的佛像前正襟危坐,细细地端详佛祖的雕像。有的时候还会在家里播放佛教经文,三个女孩就在一边听经书,非常地投入,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1996年,此时谭家的大女儿与二女儿年纪分别是13岁和11岁,而小女儿年仅8岁。当小女儿看到两个姐姐皈依佛门,内心羡慕不已,因此就经常在母亲耳边软磨硬泡,希望母亲让自己也皈依佛门。半年之后,谭母同意了小女儿的要求。从此三个女儿阅读朗诵经文更加的熟练,穿着打扮也更加的普通、简单。削发为尼,选择出家
  谭家三个女儿对佛法的追求也让她们在当地小有名气,许多邻居和亲朋好友都亲切地称呼她们为"小小出家人"。当三个女孩子听到这个称呼后,不但不生气,还非常开心,更加坚定了心中出家的想法。
  尤其是小女儿,心中更是觉得自己将来的道路是成为一名尼姑。但想成为尼姑,就必须征得母亲的同意,况且她的前面还有两个姐姐。
  此时的两个姐姐虽然成为了佛家的俗家弟子,但还没有正式的进入寺院。在小女儿看来,自己的两个姐姐还小,日常举止动作和真正的僧人还差得很远,短期内是不会出家的。
  但是让小女儿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大姐和二姐后来出家了,出家的时候大姐20岁,二姐只有17岁。
  虽然两位姐姐出家让父母大感意外,但也没有多加阻拦,就这样两位姐姐来到了寺庙修行。而排名老三的她只有14岁,三个女孩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姐姐的离开,让排名老幺的女儿内心大受震撼。因为三女儿本想自己提前告诉父母出家的打算,但却被两个姐姐捷足先登,心中震撼的同时又懊恼。现在两个姐姐出家了,谭父谭母对三女儿的寄托和关注也就更加多了,希望三女儿好好读书,将来过上正常的女子生活。
  只可惜事与愿违,这一次三女儿还是和父母唱了反调。当三女儿告诉谭父谭母自己出家的打算之后,受到了谭父谭母的一致反对。但三女儿极力抗争,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父母。
  只是谭父谭母要求三女儿在出家之前必须先驱社会磨砺一番。谭父谭母的用意是想让三女儿去感受一下大千世界的精彩,然后放弃出家为尼的打算。
  可是三女儿在离家之后,直接跑去了当地的佛教学院学习。2007年,三女儿正式来到普贤寺剃度出家,成为了一名尼姑,改名释觉超。
  就这样谭家的三个女儿从此与父母拜别,成为了尼姑。出家后的三女儿后来到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学院进修佛法,在这里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佛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寒冬,气温非常低,有的时候甚至处于零下20摄氏度。苦修的三女儿手脚被冻得生疮,让身子骨本就脆弱的她难以继续待下去。
  因此,三女儿后来又离开了山西,来到了气温舒适的福建省天湖净寺。来到天湖净寺后,三女儿刻苦钻研佛法,有的时候还与其他人辩论佛法。
  由于三女儿年纪小,头脑灵活,伶牙俐齿的她经常讲得对方哑口无言。由于经常取胜,三女儿此时心中不免心生浮躁之气,一时半会儿非常得意。
  殊不知,此时三女儿的一切行为都被其他法师看见,并被评价道:"举止幼稚,沉不住气,继续这样下去,必会影响修行"。
  同样佛学院的长老也知道这件事,因此就先找了三女儿的二姐谈话。因为二姐当时也在天湖净寺修行,长老想要二姐转告老三,如果不戒骄戒躁,就让她从哪来回哪里去。
  二姐的转告一语惊醒梦中人,让老三恍然大悟,明白了只有谦虚学习,方能在佛法上更进一步。
  老三从此之后,慢慢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整天练习打禅,磨练自己的心性。在这个过程中,老三的棱角被打磨得更加圆润,内心的浮躁之气慢慢地消失,整个内心世界就像是一潭净水。让老三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平易近人,佛法的修行也取得了更多的进步。
  2008年,老三被寺庙选为沙弥头。但面对这份荣誉,这次老三淡然应对,内心并没有太大的优越之情。她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时刻保持谦虚低调。
  2010年,一桩好事再次发生在老三的身上,体慧长老让老三担任法会的维纳师。因为老三的声音婉转动听,又被授命为释妙乐。
  2012年,老三的师傅印进法师要到山上闭关修行,但是寺院事情繁多,需要找人主持大局。印进法师思来想去,决定立妙乐为普贤寺的主持,管理寺庙中的大小事情。
  同样,也是在2012年,老三的大姐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也成为了东莞小月庵。至此,一门两主持诞生了。真可谓是佛缘深厚。
  三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体慧长老将华严宗的佛法传授给妙乐,从此妙乐成为了华严宗的第十四代弟子。
  现如今,雷州谭家一门三女齐出家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许多佛教信徒和社会媒体都会来到寺庙一睹她们的风采,听这两位女主持讲解佛经。虽然她们名气越来远大,但始终保持着平常心,不被世俗所扰动内心。
  2022年,此时的妙乐法师已经34岁了,但因为长期修炼佛法,内心非常清净。因此妙乐法师的外表一点儿也不显老,相反看上去非常的祥和,温柔,让人产生亲切感。
  同时印进法师临走修行前交代的事情,妙乐法师也圆满地完成。当时印进法师上山修行,除了交代妙乐法师担任普贤寺主持外,还让妙乐法师翻新寺庙,增加庙宇建筑。
  由于当时缺钱,翻修庙宇的事情一直修修停停,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是多年下来,因为妙乐法师广积善缘,在众多信众的帮助下,终于在近年完工。
  结语
  谭家三姐妹从小与佛结缘,长大出家为尼,佛法造诣越加高深。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受到了父母的同意与理解。
  这样的故事在用佛门的语言来说,就是这家人与佛有缘。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三个女儿何尝不是遇到了开明的父母,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人生在世,生命非常短暂,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父母决定不了孩子的命运,要做的只能引导和建议。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学会尊重孩子的内心选择,也是一种无言的大爱。
  参考文献
  [1] 李刚《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出家为尼,如今2人已成为住持 》龙门阵,2016年5月31日

为什么片中人用的电话不需要发射站,他的本体根本不在一九二八年在将近100年前的一部电影中,我看到有人在用手机说话。这个都市传说的真相是什么?这令人费解的一幕是1928年由刘卓主演的一部无声电影。在马戏团的剪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剪辑中的一海啸3600年前摧毁米诺斯文明,最近才首次出土受害者遗骸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论文,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现了3600年前一个年轻人和一只狗的遗骸,他们死于因圣托里尼的塞拉(Thera)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这次火山爆发是有史以来谁是你心中的英明统帅?回顾百余年来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朱道来贺子珍坚信他是毛主席失散的儿子,他却坦承自己不够诚实朱道来贺子珍坚信他是毛主席失散的儿子,他却坦承自己不够诚实朱道来贺子珍坚信他是毛泽东失散的儿子,38岁去世后身世成谜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长征精她是钱学森的夫人,去世时,党旗盖身,许多学生前来送她在新中国国防科技史上,钱学森是一个伟人,可以这么说,没有钱学森,就没有当今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在钱学森的一生中,有一个女人非常重要,她的名字叫蒋英,她是钱学森的夫人,也是一位才女。伟人来自于战争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一直伴随着,推动着历史进程,其实就是一种因果关系。翻开古今中外历史,众多伟人及英雄的成长都需要在战争中磨炼和平出不来伟人及英雄,为什么?得不到人格的卧底人生特务暗杀起义将领,孰不知白崇禧司令部,藏着一把尖刀今天,我们讲述一个传奇的卧底潜伏故事陈达之谜。陈达,是国民党军统江西站的副站长,军衔少将。只要稍微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对军统这个词很敏感。这个全称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员工廉颇的奋斗史为什么每一个年轻人都能超过我?公元前243年,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躺在床上,挨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他转过头看向窗外的天空,天边涌过来一片乌云,好似千军万马正在冲杀过来。老人的身体颤动了一下,似乎想要坐起来,但终究清朝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结束了春节小长假回到工作岗位的您是不是还在适应作息其实在清朝皇帝每天也是有严格的作息表不妨看看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样的吧卯时500700起床梳洗请安早读据内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清朝雍正皇帝一向以勤政著称。仅他一生用汉语批阅过的奏折,就有约35000余件,这还不包括他用满文批阅的6000余份奏折。雍正批阅奏折非常仔细,一般不会只批一个阅或者知道了便算完事。聂华苓长期被夫指骂,一辈子婚姻不幸的母亲,临终前嘱咐她离婚1948年,南京市私立青年会中学来了一个特殊的求职人员,她梳着半长不短的黑发,一半的头发被扎在脑后,身材苗条,神色坚定。来人在求职简历上亲笔书写下聂华苓,女,湖北应山,二十四岁。此
马乃富红色传家宝档案主人马乃富,原名马乃福,1917年出生,淄博淄川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爆破团团长,战绩显赫,被授予一等功勋章。经历过孟良崮1945年重庆谈判,监视毛主席的宪兵落泪,营长含泪感叹天下少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和平,以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重新建立家园。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的蒋介丑女入宫享荣华平安康乐得善终按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古代选进皇宫侍奉皇上的女子自然应是十分美丽的,但是后宫佳丽三千,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会多,自然不少美女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说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情从刘巧儿案看马锡五审判方式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放映引发巨大轰动。剧中,刘巧儿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人。刘巧儿的生活原型为封捧儿(后改名封芝琴)。刘巧儿案源自1943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贺兰敏之?大唐第一妖孽贺兰敏之,他之所以被武则天杀死,是因为他干了太多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贺兰敏之是唐朝时期的外戚,他是武则天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当初,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娶志愿军瞒天过海,首批入朝战士26万人,美军为何只发现5万?1950年10月,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率领着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挺近,对此我国作出了严厉警告,麦克阿瑟十分嚣张,他认为中国人不敢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为了安抚美1949年看到外滩睡满解放军战士,荣毅仁明白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生长于一个富裕的实业家庭中,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家族的企业,在他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下,家族企业越做越大。他早年接受过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有着实业马文彪一个西路军战士的,历经苦难,见证了盛世中华见到风烛之年的马文彪是在他屋檐下的病榻上,他双腿行动不便,颤抖的双手不能端杯子,喝茶用一把旧茶壶咂,说话困难得若嗫嚅,句子不长却连贯。他声泪俱下地向我们讲述他的长征故事。一hr马文汤瑞仁开毛家饭店,外国记者如果毛泽东在世,会允许你开饭店吗72年前,她嫁到了韶山,成了毛主席的邻居62年前,她有幸在家中见到了毛主席34年前,她在韶山开了全国首个毛家饭店1年前,她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今年,她拥有全国300多家毛家饭店汪东兴保卫毛主席30年,深受其信任,拒绝在西方出版毛泽东回忆录前言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汪东兴他(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不要小看了厚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活到新中国建国,得知志愿军胜利喜极而泣萨镇冰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是怎么从腐败的屈辱的清朝,一步步走向独立自主的。他逝世于新中国的时代,一生见识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事。半封建半殖民的清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