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清朝很落后无兵可用,军阀时期突然就有了可用的部队及军火?

  清朝政府作为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但勿用否认的是,清朝是异族人所统治,对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汉民族而言,满清封建王朝采取了无情的分化和打压。即使有少数汉民族精英被当朝天子网络到朝中,也是用其人而并不信任,更何况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早期清朝政府的武装力量全靠满人的八旗子弟兵,这些跟着努尔哈赤入关的第一代八旗子弟兵确实骁勇善战,所向披靡。随着江山稳固,战火息灭。到了清朝末年,那些八旗子弟已经变成了为只会享乐、不会打仗,养鸟斗鸡,不会经营、不会耕种的纨绔子弟。而广大汉民族与他们又离心离德,即使在朝中为官也是互不信任。
  中国的疆域辽阔,由于满清王朝到了末期仍然坚持闭门锁国的政策,使得一大批汉民族的先贤仁人志士睁眼看世界,西方国家运用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史教育学生们记住国耻,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火烧圆明园等罪恶行径。根本原因就是西方列强垂涎中国的巨大市场,急于为他们工业化后所生产的商品寻找市场。由于中国当时仍然处于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也就是广大农村、农民还是男耕女织,只要个人能生产的东西是不会轻易去购买。西方人所推销的洋货无人购买,国际贸易出现逆差。最终发现鸭片是卖给中国人最受欢迎的好东西,这就直接导致了鸭片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国家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愿意去当兵,所以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无兵可用"这种现象。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每一支军阀势力都打着革命的旗帜,宣扬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的日子,却干着为了个人的一已私利的勾当。当时中国人多数人都是文盲,被军阀们一忽悠,就去当兵吃军饷。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军阀门的士兵是靠蒙骗与忽悠来的,军火是靠买的。当兵的人多数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谈不上什么战斗力,怎能说明他们就是代表新生的政治力量。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政治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尽管不缺少人马,但终究是乱世中的昙花一现。(原创于:2021/08/14)
  首先要说一下,军阀时期的军队和武器和列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而比清朝时领先那么多,是因为清政府直到庚子事变以后,才正式开始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军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即使再顽固的保守派也开始意识到了西方武器的优越性。加上此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急需加强清军的战斗力,因此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从西方进口武器,并在国内建设工厂加以仿造,并从西方聘请军事顾问,按照西法训练部队。
  不过这一时期的清军除了武器外改变并不大。清军的编制、指挥和后勤都依然是旧的那一套东西,本质上只是装备了西方武器的封建军队。这样的军队其战斗力很有限。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时,清军在绝大多数战斗中都表现糟糕。唯一值得一提的胜仗是镇南关大捷,还是靠了绝对的兵力优势才完成的。
  早期清军很多就这个鸟样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上下因为败于原本根本看不上眼的日本,因此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军队的变革不能仅仅是更换武器,组建新军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后清政府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像袁世凯的小站新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张之洞的自强军等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庚子事变以后,聂士成的武毅军遭到重创,因此清政府在袁世凯的小站新军的基础上开始组建北洋常备军。北洋常备军在编制等方面对西方军事技术学习的更多,其战斗力和原有的清军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清政府在组建了北洋六镇的同时,也要求各地督抚按照北洋军的模式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建立36镇。到辛亥革命时,实际完成了14镇又18个混成协,总兵力大约18万人左右,并建立了不少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
  有趣的是因为新军中不少军官教育程度较高,因此很多人参加了革命党,辛亥革命时各地的新军大多充当了反清起义的主力。清政府也可以算是自掘坟墓吧。
  辛亥革命以后,军阀林立,相互混战,大家也纷纷扩军。不过此时的军队大多脱胎自新军,基本的架子有了,所以比晚清时期那些乱七八糟的军队还是要强很多。
  首先,清朝末期并不是很落后。
  经过洋务运动以后,清朝的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军事工业,比东洋强很多。步枪大炮,轮船铁路,清朝都能造。
  例如,
  1862年,清朝就制造出国产第一台蒸汽机。
  1865年,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第一艘轮船。之后,马尾造船厂、江南制造局等项目连续上马。
  1880年,天津机器局制造出我国第一艘潜水艇。
  1889年,马尾造船厂制造出第一艘钢壳装甲巡洋舰。
  1890年,清朝已经能造305mm后装线膛炮。
  1892年,清朝研制出江南快利步枪,发射无烟火药。
  1896年,汉阳兵工厂就开始仿制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在清末,清陆军是不缺军火的。缺的是训练,缺的是近代军事化管理。很多士兵把打靶子的弹药攒起来,卖给外面。冯玉祥当年当兵的时候,就这么干,卖了钱能吃点好的。其次,清朝末期的兵很多。只是,打不了大仗。
  清末时,账面上至少有80多万军队(八旗兵20万人,绿营兵60多万人)。但是,这些部队是分散驻扎在全国各地。动员和集结需要时间。后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因为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下降,又出现一些练军。
  练军总人数大概在三四十万人,太平军被剿灭以后,就进行了部分裁员。注意,就是兵力达到三十多万人的湘军,直属于曾国藩的亲军也就十来万人。剩下的部队,曾国藩说话也不是非常好使。这就是让将领自己练兵的缺点。
  等到甲午战争时,清军共计出动了63万军队。而日军内,只出动了24万人。人数来说,清军占优势,够用了。但是,奈何清军不团结,八旗、绿营、淮军,等等。就是李鸿章自己的淮军内部,也有不同的派系:福字军、庆字营、毅军、铭军、嵩武军、亲庆军,等等。每个"军"、每个营都有自己的直属将领。这支部队,就是这位将领的私人部队。
  这就是团练兵勇的缺点,太私人化。从湘军开始,就有这个问题。打小规模的战斗,出动三五个营兵力,没问题。但是,几万人,甚至十来万人的战斗,就成了一片散沙。
  看后来和八国联军打仗,清军出兵10万人被联军2万人打败了。也是存在这个问题,派系太多,指挥混乱。联军都打下通州了,清廷还以为前线取得了大捷。等第二天,才知道通州陷落,赶紧通知各省派兵"勤王",黄花菜都凉了。慌忙被派出去的京师部队,都不知道联军会从那面来。慈禧逃跑的时候,身边连一支像样的护军都没有,就带了几个太监宫女。你说,清廷指挥乱不乱。
  这样的清廷,肯定"无兵可用"!
  而后来清廷练新军,也是为了打大仗做准备。当时,清军编的新军,每镇辖兵12000余人,相当于之前的24个营!
  等到民国军阀混战时,各路军阀是靠兵吃饭的。所以,对军队建设舍得花钱。而且,洋人为了扶持自己的代理人,也乐于给他们贷款和军火。洋人可以通过贷款和军火,来调整各方军阀势力。但是,民国军阀总体是走下坡路的,他们太仰仗洋人的军火输入了。也是因此,每个军阀后面基本都有一个洋人扶持。
  (文|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也不是很落后,无兵可用啊,比如八国联军侵华前,清朝就有大概90000人的精锐新式陆军。
  当时的北洋各军有:
  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直隶淮军、直隶练军、直隶绿营,共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这也是慈禧太后维持政权的最精锐王牌。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日,清廷正式成立「武卫军」,改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各军驻地如下:聂士成「武卫前军」:芦台、大沽、北塘。董福祥「武卫后军」:蓟州、通州。宋 庆「武卫左军」:山海关内外。袁世凯「武卫右军」:小站、天津西南。荣 禄「武卫中军」:南苑。
  武卫军的编装:
  一、武卫前军
  武卫前军的前身,是名震一时的淮军十大集团(开军、盛军、铭军、庆军、鼎军、树军、勋军、松军、奇军、仁军)中的鼎军,后来改组为「武毅军」,由名将聂士成率领,后来在八国联军聂士成战死殉国后,于光绪廿九年改组为直隶淮军先锋队,为民国时期重要军阀张勋的班底部队。
  武卫前军是八国联军时期武卫各军中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单位,总统聂士成更是一代名将。可惜武卫前军部署在大沽一带,不但在第一线抵挡八国联军精锐,后方又有慈禧太后制肘,又受到拳匪袭击,内外夹攻,聂士成不幸殉国,而让远在山东的袁世凯保存了实力,彻底改变了后来民国历史发展。
  (注:当时聂士成跟袁世凯都主张剿灭拳匪,而慈禧太后为了保护义和团,所以在风云紧急时刻意不调动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进入直隶,没想到反而造就了袁世凯及武卫右军体系的「北洋军阀」。)武卫前军官兵约162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武卫前军当时最受到清庭重视,大量启用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制服,并且使用最新锐的Ka98步枪、马克西姆重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一)总部
  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分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附设随营步、马、炮学堂)、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西医医院)。
  (二)步炮队
  武卫前军是由旧淮军而来,保存淮军步炮混合的传统。
  武卫前军共分为五路:中、前、后、左、右。中路含炮队一营、步队六营,其它四路辖炮队一营、步队四营。各路设指挥部,各有营务、粮饷、军械、军医等单位,每路可以独立作战。
  步队营制包括管带(营长)、帮带(副营长)、营教习(总排长)各一员,辖前、后、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设排长一,辖三棚,每棚头目一名、正兵十二。全营军官23、士兵(头目及正兵)500,另有文案、医官、委员、书识各2,长夫180,合计711员。
  武卫前军步队营以德制11公厘口径旧毛瑟步枪一万支为训练用枪,另有奥制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一万支为战备用枪,训练武器与实战武器分离,以确保精锐。另配备有当时德国最新锐7.92公厘Ka98步枪(没错,就是那支用到二次大战的传奇步枪)数百支。另外步营另有直属配备的克鲁伯37快炮(二磅炮),作为直接支持武器。炮队部份,除使用最新型克鲁伯75速射炮16门外,另有旧型克鲁伯60公厘口径速射炮32门(七磅炮)、格鲁森57快炮32门。更重要的是,每个炮营另有当时世界最新锐的马克西姆重机枪二挺。
  (三)马队
  武卫前军总统及各路统领军有亲军马队一哨(直属骑兵连),其余编为马队一路,共五营。统领指挥部与其余步炮各路相同。
  每营辖五哨,每哨马勇50名,全营官兵262人,另有长夫50人。马队除使用Ka98毛瑟步枪外,亦同时使用温切斯特双管散弹枪。
  (四)工程队
  武卫前军工程对包括: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等,官兵约400人。武毅军属淮军系统,原由李鸿章之弟李昭庆在平定捻军时所创,后与郭松林之松军合并。
  甲午战后扩编后的武毅军具体组成如下:
  基本结构:
  武毅全军总统:直隶提督聂士成。
  马步亲军小队:马队三哨、步队二哨。
  下设武毅五军,均驻扎芦台。
  武毅前军:统领周鼎臣,五营。
  武毅后军:统领马金叙,五营。
  武毅左军:统领杨慕时,五营。
  武毅右军:统领姚良才,五营。
  武毅中军:统领卞长胜,五营。
  另有武毅先锋马队:统领邢长春,五营,驻开平。
  另有设工程队两营、军械所、医院、随营学堂等。
  新扩编的武毅军是以聂士成在甲午战争中所统带的八营为基础组建而成。具体新旧营头构成如下:
  原武毅军部分:武毅老前、副中两营,马队一哨;武毅正营一营,
  原北塘仁字营部分:仁字步队正副两营;甲午战争期间新招募仁字中营一营;
  功字营部分:战时招募功字步队十营二哨。(此部为聂士成委托两江补用副将杨慕时代为招募,功字营以聂士成字命名。)
  原直隶提督标营部分:提标步队三营,马队二哨;
  原铭军部分:铭军先锋马队二营(此原为铭军潘万才部,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归并)【图片】【图片】二、武卫中军
  武卫中军是奉准招募的新部队,没有渊源的问题,由荣禄自行担任总统。八国联军之后的光绪廿六年七月被裁撤遣散。编装不详、未纪录于档案,但已知武卫中军没有炮队,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总人数官兵约一万人。三、武卫右军
  武卫右军编制完全依据当时(1890年代)德国最新步兵师编装,包括总部、教育单位及步队五营(满编八营)、炮队一营、马队一营、工程队1/2营(满编一营),共七千四百人。
  武卫右军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
  (一)总部
  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
  下设: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营务处:设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稽查先锋官、督练稽查、调队旗号、调队稽查、文案等等,合计官29、兵168、长夫100。
  营务处第一任全军参谋军务营务是徐世昌。
  洋务局:设德文学堂、步队学堂、炮队学堂、马队学堂、学兵营等单位。
  粮饷局:官8、兵16、长夫20。
  军械局:官4、兵9、长夫15。
  军医局:附设军中医院(西医)。官3、兵2、长夫10。
  侦探局:战时编制。
  (二)步队
  依据当时方块师的架构,分左右两翼(旅),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二营。第一任左翼部队翼长为姜桂题。
  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营合计官60员、正副头目及兵1112员、长夫282员。
  步兵基本装备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军帽、战靴、雨衣雨帽、军毯、背包、水壶、圆锹、绷带、止痛药、棉花。步兵配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每十人帆布帐篷一顶,每棚(班)另有油灯、大圆锹、斧、锯、锄头。
  每哨(排)有双筒望远镜、指南针。
  每营另有小号、小鼓、罗、信号灯、电话等等。
  (三)炮队
  炮队设一分统(团),第一任统带为段祺瑞。
  分统下辖炮队两营(实际只有一营),每营分成左队、右队与接应队三队,每队三哨。每队合计军官46、正副头目69、兵828,但是编制装备有所不同。
  炮队左队使用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 1棚用炮、1棚预备、1棚警戒。 :
  右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24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马七匹。
  接应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七匹。以上合计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格鲁森57速射炮42门。
  (四)马队
  马队编制二营,但实际上只有一营。每营分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四棚。每营合计军官26、正副头目48、兵384、号兵12、护勇26,马556匹。
  单兵配军刀、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马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第一任马队分统为任永清。
  (五)工程队 "
  包括:桥梁队、地垒队(筑城)、雷电队(地雷)、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合计官41、兵366、长夫114。
  第一任管带为王士珍。
  (六)辎重队
  编制为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
  辎重队指挥为张勋。四、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军编成后有两次扩充,第一次是在江北编组武卫先锋左右两军,第二次是在山东编组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不像之前的武卫各军,是全新的单位,没有旧包袱,编装制度较新,是清庭希望将武卫军发展成为正规国家中央军的实验单位。从太平天国之乱起,清朝的军队如湘军、淮军都是地方督抚的个人单位,中央的八旗、绿营早已腐朽,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员的脸色,督抚们愿意出兵就算万幸,像八国联军的时候,封疆大吏们根本搞「联省自治」,中央跟外国宣战、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皇帝只能看大家脸色。
  相较于传统的武卫军,武卫右军先锋队比武卫前、后、左三军多,比武卫右军少,而组织上改进的重点在于:对武卫前、后、左三军而言是兵额增多、火力加强;对武卫右军来说是将营与哨中间的队取消,营部人员减少,各哨人员增多,每营四哨(连)、每哨九棚(班) 这个编制不但成为后来北洋新军的基本编装,而且基本上一直沿用到民国卅八年,直到国民政府迁台之后,美军顾问团来台国军全盘美国化之后才改变。
  武卫右军先锋队合计官275、兵9772、长(伙)夫3757。
  (一)总部
  武卫右军先锋队由总统袁世凯兼任,后由历任山东巡抚兼任。
  武卫右军先锋队总部设:督练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四个单位。
  (二)步队 :
  步队分左右二翼,每翼辖两路,每路辖四营,每营四哨、每哨九棚。
  每营计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544、长夫伙夫210。步队每翼官89、兵4057、长(伙)夫1680,左右翼合计官178、正副头目及正兵8754、长夫2720。
  武卫右军前锋队步兵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步枪。
  (三)炮队炮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三哨、每哨九棚。每营炮18门,每炮拉炮马七匹、辎重马七匹,合计252匹,另人员部份官14、正副头目及正兵414、长夫伙夫170,合计598名。
  武卫右军先锋队炮队使用57速射炮。
  (四)马队
  马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四哨、每哨六棚。每营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304、长夫伙夫127,合计441名。武卫右军前锋队马队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马枪。
  就到这里吧,再写武卫左军,武卫后军,和直隶淮军就太长了。
  清朝从来都不是无兵。
  武昌起义后,北洋清军去镇压,各种吊打革命军。
  清朝的问题在于这些兵不一定听朝廷的。
  清朝灭亡于1911年,虽然腐朽堕落,但此前一直没有放弃过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的计划,并做出了很多努力。
  李鸿章淮军军容:
  1894年12月,清政府督练军务处委任胡燏棻主持操练新军——定武军,先在马场,后迁到小站,由德国人汉纳根担任教官。
  胡燏棻把从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招募来的士兵分为十个营,包括步兵3千人、炮兵1千人、骑兵250人、工兵500人,共4750人。
  定武军枪械比较先进。不过其编制和李鸿章的淮军差别不大。同一时期,两江总督在南方开始编练自强军。自强军后来被编入袁世凯编练的军队。
  1895年底,胡燏棻被清政府调任卢汉铁路督办,定武军的操练由袁世凯接手。袁世凯接任后,拟定《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等文件,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并将各营兵员扩充至7000人。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演习马队冲锋: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虽然编制名称与淮军相似,但实际上已经与西方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很接近了。
  新建陆军总部下设督练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工兵营的分工有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在演习中展示的军医院设施:
  新建陆军实现了武器、军服等装备的制式化。枪械、军服之外比如背包、短锹、脚钯、提灯、铜哨、时表、望远镜、指南针、帆布账房、洋鼓、洋号等军用物品也非常完备。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在演习中展示的步兵装备:
  新建陆军聘用德国教官,采用德国操法,从基本军事技能到野战都进行训练严格。设立讲武堂、将弁学堂,注重训练下级军官。
  当时除了袁世凯的新军还有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等,被清政府统称为武卫军,总体上由荣禄管辖。1898年戊戌政变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清政府改称为武卫右军,由荣禄节制。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武毅军、甘军溃败瓦解。武卫右军随袁世凯于1899年移防山东得以保存。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在演习中展示的军容:
  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举制度,任命袁世凯为练兵大臣,在保定着手编练北洋常备军。袁世凯修订《募练新军章程》,实行征兵制度,把军队分为现役和预备役。并延聘一批日本军官为军官。1903年清政府成立练兵处,正式开始在全国编练新军,计划编练新军36镇(每镇1万2千余人)。在袁世凯主持下,到1905年练成北洋6镇。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在演习中的炮兵射击:
  1905年10月,北洋新军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野战演习,即"河间秋操",袁世凯和铁良为阅操大臣,参演官兵达2万余人。1906年,第二次野战演习在河南彰德举行,即"彰德秋操",阅操大臣还是袁世凯和铁良,参演官兵3万多人,英、法、俄、德、意、奥、荷、比、日等国记者在现场采访。
  下图为袁世凯新军在演习中的军官:
  到1911年底,北洋新军练成14镇。清朝灭亡的过程中,新军是起义反清的重要力量。从湖北武昌开始,到赣、皖、苏、浙、闽、晋、川、云、贵各地,都是新军起事。
  而民国时期,新军就是各路军阀起家的本钱。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阎锡山等军阀都曾经是清政府北洋新军的军官。西北地区军阀"三马"的起家则与董福祥的甘军很有渊源。
  "小站练兵"。万不可忽略小站练兵。清晚期,袁世凯为图谋私利,迎合满清鉴于逢外战必输的慘痛教训,清王朝想拥有一支特别能打的军队,袁世凯提出由他组织、训练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李鸿章闻之首肯。李遂上书朝庭,获准,要了大量的军费,由袁世凯领衔。在袁的精心安排下,这支上万人的军队由德国人训练,军事装备与世界军事强国看齐,从而形成了不俗的战斗力。训练点即大本营就在华北某一不知名的火车站附近。史称"小站练兵"。这支部队最终成为袁世凯的私人军队并左右了满清与孙中山革命的走势。当然也成就了袁世凯个人。袁世凯死后,这支军队分裂成由各个头目领衔的多个军阀,首当其冲的是段其瑞。这些军阀均各霸一方,形成"北洋军阀"群体。
  甲午战争以后,举国震惊,清朝连日本这撮尔小国都打不赢了,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终于觉醒,下定决心效仿西方建立新式军队。
  袁世凯这时候就提出效法德国模式操练一支新式陆军,并得到了恭亲王奕昕和时任总理衙门大臣的荣禄的支持,而恭亲王是慈禧最仰赖的亲王,荣禄是典型的后党,日后也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开始了在天津小站的新军操练。原淮军旧部4750人,再加上各地招募来的2550人,组建了一支7千余人的军队,不多不少,正好练出袁世凯的才干。一个曾在朝鲜出生入死打过硬仗的人,他在治军方面还是相当有心得的。将领方面出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后来的大人物,士兵方面军规严明,定规定章,严格执行,军队配备洋枪洋炮,士气高涨,按时发饷使他深受部下爱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练兵。千万别把袁世凯当成一个只会耍政治小聪明的滑头,他的治军能力在中国近代史上绝对排得上号。
  慈禧一死,宣统帝的亲爸摄政王载沣一上台,袁世凯立刻被罢职,被晾在了一边。
  载沣的愚蠢之处在于他仍然认为皇权对那时候的中国有很高的把控力,而事实上那时候的清朝,袁世凯说了算,因为兵权一直在他手里,他对军队有着极为强大的控制力,新军只认袁帅,纵使你罢免了他所有官职。所以之后的事便顺利成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军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清朝又不得不请回袁世凯坐镇大局,解决革命军。袁世凯太聪明了,他这一生几乎不会站错政治队伍,清朝气数已尽他知道地清清楚楚,既然如此倒不如把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当成与革命军交易的筹码。
  袁世凯称帝失败身死以后,他属下的段祺瑞、冯国璋、曹锟这些人本来就有军权的人,谁也不服谁,出现了军阀混战,再加上孙文领导革命党北伐,因此给人感觉一下出来了很多的军队和装备。
  首先要说明一下,清朝时候的军队并不落后,北洋军就是清朝的军队。北洋六镇是标准的清朝国防军,当时碾压所有的地方部队。
  说清朝落后的人,对历史真的不是特别了解。
  从领土上讲,清朝是我们国家仅次于元朝时代的第二大领土国。试想一下,如果是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朝代,那么明朝只有400多万平方公里。而清朝不仅带来了东北4个省,而且把内蒙、外蒙、西藏、新疆全都带进来。这一点是清朝做的,非常了不起,尽管也是满族人给自己做的,但他毕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这个家底。
  清朝中国地图
  从统治上来讲,满族的皇帝不光是汉族人的皇帝,也是满族人的皇帝,是藏族人的皇帝,是蒙古的大汉,是维族人的皇帝。所以清朝的执政合法性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由清朝交棒,比其他朝代要好得多,而且是和平交接,以宣统皇帝退位结束,想想中国历史,改朝换代哪一家不是赶尽杀绝,多少人头落地,清朝和北洋政府在这点上做的非常棒。
  军阀时期,前期的军阀都是从北洋军裂变出来的。说得更准确点是从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系统裂变出来的。北洋时期那些走马灯般的总统总理,政府说到底都是袁世凯手下的人,今天你上来,明天我上来,你方唱罢我登场。
  地方的派系军阀除了广西的老桂系,广东的军阀,云南的军阀,山西的军阀等等,但这些军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他们都真正尊重袁世凯的中央政府,袁世凯对他们的管理是有效的。滇军蔡锷将军不是很听袁世凯的命令,就被袁世凯调到北京来。名义上是给他当官做,实际上是软禁他,他也是靠了小凤仙的努力才逃出北京,最后起兵护法的。当时不是有部电影就是讲的是这段历史吗?
  蔡锷将军
  北洋时期的早期,由于都是袁世凯手下的人,他们之间互相争斗,并没有下死手。彼此之间都是留的有余地。到了中后期以后慢慢的就开始不讲情面了,开始下狠手。后来孙传芳杀了一个人叫施从滨,那个人是奉系第二军军长、前敌总指挥,后来他的女儿叫施剑翘,多年以后为父报仇,在在天津佛教居士林里把孙传芳又枪杀了,也是轰动一时的案件。
  北洋时期的军火大部分都是从国外买的。当时装备最好的军队应该是张作霖的奉系。奉系军队不仅仅有自己的机关枪,还有自己造的大炮,甚至有法国的飞机和坦克,张作霖死后,这些家底留给张学良了。张学良后来不抵抗,导致把这些武器装备都留给了日本人,还有东北银行的大约1亿银元的储蓄。而且是把张学良自己的家底也留给了日本人了,大概有将近十个亿银元吧,后来他还在日本的法庭上去起诉,在日本的报纸上揭露这件事情,弄得他里外不是人,只不过这段历史知道的人比较少。
  东北军的重炮
  总体上说民国时代的军阀混战像极了三国时代。那个时候虽然彼此之间战乱,但是是一个文化自由,精神自由的时代,出了很多大师。各种思想激荡在这片土地上,最后社会主义胜出。
  1、清朝没有很落后,清朝只是落后于世界一流列强,清朝怎么也算地区霸主,甲午战争后变成了日本;
  2、清朝组织的小站练兵具体负责人是袁世凯,但是实际上的老板是清朝政府,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忽略了对新军的思想教育,导致了对新军指挥不动,成为了只听袁世凯的私人武装力量。
  3、军阀期间的战斗除了几大派系原有的兵源,很多都是拉壮丁的,并且位了拼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贩卖大烟,拉壮丁等等,一下子为了争夺地盘,很多部队就冒出俩了,很多军火都买过来了。

刚正不阿,集纵横之术与一身的主父偃,为何被汉武帝诛三族?主父偃或许可以称之为最后一任鬼谷子,他集纵横之术于一身,主父偃出山之后来到长安就直接上书汉武帝献上千古奇谋推恩令解决了历代帝王对各诸侯王势力越坐越大的难题。主父偃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党史天天读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大革命的历史洪流,让中国共产党在掌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中,深刻认识到独立自主发展军事工业的极端重要性。1931年10月,随着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江西禁烟抗英林则徐公元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大幕。最先登台亮相的前驱人物林则徐。他忠诚于祖国,忠诚于民族,广州禁烟,她是张爱萍将军的妻子,生育了3个儿子都是军人,长子官至中将革命年代的爱情没有掺杂任何功利,一切都是基于最本质的爱慕与共同的理想,是那么的令人向往与珍贵。然而,这样的爱情也充满了来自战争的危机。有这样一对革命伉俪,丈夫官至副军长,牺牲后妻子推恩令真的无法破解吗?从技术上是可以破解的。推恩令的目的,在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原本诸侯国的王位只传给嫡长子,推恩令却规定诸侯王过世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其他儿子也能分走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它的厉害曾硬抗八国联军的河湟部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先是攻陷天津大沽,随后北上进犯京城,爆发了著名的庚子之役。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这场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战争中,有许多来自甘青地区的河湟子弟曾浴血疆场,甚建国后毛泽东五战稳边防(摘转)春日生活打卡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高屋建瓴敢作敢为,在军事上择准时机多次果断出手,迅速打开了局面。其中最有决定意义作战效果最显著最持久的是五次公开用兵,次次旗开得胜李明瑞跟共产党走,是唯一要走的路李明瑞(资料照片)李明瑞,广西北流人,生于1896年,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是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他以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解放战争胜利后,还在第一前线奔走的元帅,大将都是谁?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作为战功卓越的开国将军们,基本上军事生涯告一段落。还有许多将领都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包括,许多部队也改编成生产部队。比如世人熟知的第一兵团,在完成新疆的解古文今译战国策东周策第一篇九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九鼎由3件圆鼎6件方鼎组成。这是自古以来的神圣之物,是国家权利的象征。原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曾经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为何同苏联一样走向解体的末路说起南斯拉夫,很多人可能还记得,1999年,5颗导弹精确穿透,北约轰炸我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永不遗忘。那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痛,中国人从未忘记那笔血债。那段沉痛历史,跨越时空,为一
1963年,罗瑞卿贺龙陈毅齐聚毛主席房间,毛主席我没叫你们呀前言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共同构成了毛主席年轻时的人生底色,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从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到井冈山战斗,领导武装斗争,毛主席心里装着的只有革命与人民,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过生一部校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云南革命史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领航100云南篇中国首部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出版者黄洛峰郑易里艾思奇,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云南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小组大同社,云南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创1989年云南一位82岁老人离世,一查才知此人是潜逃40年的土匪在1989年的时候,我国云南省有一位八旬的老人突然在家中自杀,这件事情在当时也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82岁的老人,按理来说都是大半截身子入土了,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让他想不开,并她是副军级女豪杰,父亲是富豪,第二任丈夫官至副国级,长子中将抗战时期,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其中还有很多的巾帼英雄不逊于任何人,活跃在抗战的第一线上,李又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又兰出生在宁波,父亲鲁迅的悲惨婚姻,丑态毕露的妻子大家熟知鲁迅,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没有人不肯定,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读过他的文章。可是当提到鲁迅的那一段婚姻的时候,很多了解鲁迅的人,往往都对鲁迅颇有微词。和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一样,抛开谋略和写作能力曹操和诸葛亮谁的管理能力相对更强?既然是相对的,那就算差不多吧如果没有自私的一面何以弱刻刚因為他是曹操,可以割发代首因为他是刘备的二弟,孔明可以徉观天象什么东西得意当然是诸葛丞相。诸葛亮在任期间,蜀汉只有过一次内乱八路军欠郭建英老人1100万,40年后拿欠条去兑换,国家给了多少前言要打仗就需要补给,否则再精英的部队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全国各地物资都十分紧缺,有时候我军的战士要饿着肚子,甚至用树皮来充饥。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有时会向当地的农民张孟谈难处见交情,低处见人心说起张孟谈,大家或许对他很陌生,但是提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是家喻户晓了。那么这个张孟谈到底是何人?他在三家分晋里又扮演什么角色呢?自平王东迁,天下礼乐崩坏,周王朝权威不再,已公基常识真题人文科技20题(20211222)1(单选题)2019年是渡江胜利与南京解放()周年。A。50B。60C。70D。80正确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第二步,渡江胜利与南京解放是渡江战役的一部分。渡江战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怀孕走过长征,37岁在苏联疗养牺牲引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多少中华儿女连名字都不知道就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又有多少多少华夏子孙连和平都没有等来就笑着绽放在战争的坟墓前我军一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一枪未发,志愿军总部批示他是特等功臣文山河观史编辑山河观史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让人们了解到了冲绳岛战场上的美国医生戴斯蒙德多斯,在战火轰鸣的钢锯岭上,救下几十名战友而感到震撼。很多人在震撼之余,亦有反思我们国家难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