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身边聚集了科学界的大咖

  她虽然不是科学家,没有闪亮的科研成果,但她的生活、工作都和科学事业密切相关,她默默支持丈夫郭永怀的事业,积极推动李政道创办的CUSPEA项目,晚年更是多方奔走,呼吁保留科学家故居——"特楼",她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李佩。
  来源:《协力电子党刊》
  默默支持郭永怀的"两弹一星"事业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留学期间她结识了在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的郭永怀。
  1948年春天,李佩和郭永怀结婚。
  李佩与郭永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郭永怀等海外赤子们心潮澎湃,归心似箭,他们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形势发展。郭永怀和李佩经常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讨论祖国的命运与未来,思考能为新中国做些什么工作。在郭永怀和钱学森等海外学子们的影响下,李佩认识到了科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并由此影响了她的大半生。
  1956年,已经回国的钱学森曾两次写信给郭永怀,邀请他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的郭永怀正在康奈尔大学担任教授,李佩也在大学里教中文,并深受赞誉。为了回国,夫妻两人放弃了优渥安逸的生活,拒绝了康奈尔大学的挽留,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1956年10月,郭永怀与李佩终于回到了祖国,郭永怀担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为了方便照顾他,李佩拒绝了出差较多的外事局工作,选择了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的工作。
  郭永怀在力学所办公室 来源:见水印
  郭永怀全面参与了导弹、核武器和卫星的研制工作,出于工作需要,曾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青海,面对"异常",李佩什么也不问,毫无怨言地照顾家庭,一直在郭永怀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用另一种方式为祖国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李佩将这枚奖章赠送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又将60万元积蓄捐赠给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永怀奖学金"。奖章是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带过去的,积蓄是她亲自到银行办理的,没有任何仪式。
  积极参与CUSPEA项目
  1979年,在李政道的推动下,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成立。1980年5月13日,李佩成为了CUSPEA项目委员会的一员,主要负责英语笔试的出题和阅卷工作。
  她认为CUSPEA英语考试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并针对这些考试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在听力部分,李佩没有完全照搬TOEFL考试模式,而是增加了听写;在语言结构部分,多用填空、改错等方式;在阅读理解部分,考词汇的用法以及短文的大意;写作是按照题目,写出个人的评论,这更容易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
  李佩对待工作始终严谨认真,赢得了李政道先生和很多来中国负责面试的美国教授的尊敬。他们都称赞李佩的考题出得非常好,监考、阅卷组织的也十分严格,这令他们十分满意和放心。在给美国某些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大学的认可。
  十年间,CUSPEA项目为中国培养了近千名优秀人才。因为这个项目,李佩和李政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年春节,李政道都会寄给李佩他亲手制作的贺卡,祝愿她新年快乐!
  李政道寄给李佩的贺卡 来源:《高山仰止 大爱无疆——我们心目中的郭永怀和李佩先生》
  不遗余力宣传钱学森
  李佩与钱学森的相识,源于郭永怀。
  一次,郭永怀对李佩说,我邀请了两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其中一个朋友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你来帮我烧一锅鸡汤吧。这个朋友就是钱学森。其实在这之前,李佩已经听过钱学森的一些事情了,知道他是搞导弹、火箭的,而且还成就斐然。当她真正见到钱学森的时候,没想到原来这么年轻。
  后来她在采访中说:"我觉得我们中国真是有希望,因为我当时读书的年代都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整天挨着日本人的轰炸,飞机老跟着我们转,有一次我住到女生宿舍就挨着一个炸弹,对于这些事情,我一直老是念念不忘的,总觉得我们有一天,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报仇,后来我一看有他们这样的人回国,我们国家就有希望了。"
  2008年,91岁的李佩开始着手翻译钱学森的文集。在动员会上,她说:"为宣传钱学森,我会不惜名、不惜力、不惜一切代价把事情做好!"
  她把曾经在钱学森领导下工作、学习过的科研人员召集起来召开座谈会,细致入微地研究了文集的编辑思路、译校原则和具体分工,并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期间的研究论文翻译成中文。翻译过程中,但凡遇到争执,李佩都会亲自审阅并定稿。
  2011年,历时三年,经过六审六校的《 钱学森文集(中文版)》终于出版,并获2012年上海图书特等奖 。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李佩还与郑哲敏院士共同创立了"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研究会还定期邀请一些社会著名专家来做报告,讲述科学家故事,科技发展史等内容。每次论坛举行时,李佩不仅全程参加,还亲自担任主持人。
  2011年1月,93岁的李佩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同学们讲述钱学森和李政道的励志故事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服务"特楼",呼吁保存"特楼"
  中关村"特楼"是中国科学院上世纪50年代为科研人员建设的三栋住宅楼,里面曾居住过40多位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包括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56年,刚回国的郭永怀和李佩住进了这里。
  特楼 来源:见水印
  李佩回国后承担的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工作主要就是为"特楼"和居住的科学家及家属服务。"特楼"刚建成时基本没有什么配套设施,李佩就亲自带着家属委员会的夫人们多方奔走,最终建起了幼儿园、小学、医务室;菜场、粮店、中关村茶点等生活设施也都是她先后推动建起来的。
  离休后的李佩又重新投身于社区建设,为了能让离退休老人了解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仅她义务组织、主持的系列知识讲座就有600余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中关村"特楼"曾面临拆迁之虞。李佩和何泽慧这两位"特楼"最早的居民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呼吁保存"特楼"。
  李佩亲笔书写呼吁信,一一列出当年住在特楼里的科学家,阐明保存特楼的宣传意义和教育作用。她说,"中科院精神的根在这儿""老科学家们的作风、品格、精神应当被传承下去,但精神要有载体,要由物质来反映和表现。那么多年发生了那么多事,若能放到一起,足够装一个博物馆的。"
  李佩手写《呼吁保留中关村最早归国的老科学家们居住的宿舍楼》 来源:《知识分子》
  呼吁信原文如下:
  位于中关村中科院北宿舍区最中心的三幢楼:13、14、15,及其共北边的10、12楼,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由美、英等国归来参加科教兴国、建设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居住密集的宿舍区。
  我和郭永怀是1956年11月间住进13楼(当时排为26楼)的,同时入住的有张文裕、王承书一家,相继迁入的有汪德昭、杨嘉墀、郭慕孙、陈家镛各家,在隔壁单元住的有刘崇乐、梁树权、熊庆来、林一、屠善澄、顾准等。
  住在14楼的有:钱三强、何泽慧、钱学森、赵忠尧、秉志、戴芳澜、贝时璋、邓叔群、黄秉维、钱崇澍、陆学善、施汝为、罗常培(文学语言学家)等。
  住在15楼的有:王淦昌、吕叔湘(语言学家)、柳大纲、恽子强、林镕、陈世骧、傅承义、李善邦、陆元九、蔡邦华、赵九章、叶渚沛、陆志伟、马溶之等户。
  住在10、12楼及分散在5号、7号等楼的有陈芳允、叶笃正、彭桓武、胡世华、朱洪元、李荫远、李正武、王绶琯、冯康、谢家麟、陈能宽、王葆仁、关肇直、林同骥、钱人元、蒋明谦、冼鼎昌、蒋丽昌、许国志、夏培肃、郑哲敏、陆启铿等户。
  黄庄小区宿舍楼建成后,上列各户不少迁走,但唐敖庆、顾功叙、郑哲敏等先后迁入15楼,吕保纸(编者注:不确定)、马世骏、郑作新、杨承宗等迁入14楼,刘光鼎、吴汝康等迁入13楼。
  上列科学家几乎全部都是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将近一半是50年代由美国回来,他们都参加开创新中国不同领域的自然学科,撰写教材,与有关大专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北航等)兼课,培养研究生,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争得了荣誉,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就有8人,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贡献的还有多人。
  1982年中央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人与物要重点保护。最近中央又一再重申保护文物及名人故居。中关村这几幢楼是众多为科教兴邦建立功勋的科学家们的故居,历史不应忘记他们,不应忘记他们当年孜孜不倦、埋头书案的生活环境,使后代年青人在高楼大厦群中看到师祖辈当年的艰苦朴素创业心境,未始没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李佩
  签字页 来源:《知识分子》
  我们认为保留中关村早年归国的老科学家们居住的几幢宿舍楼时,"科教兴国"既有现实意义,又能对后代的科技工作起到不忘历史、不忘师辈们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作用。
  2017年1月12日,李佩去世,享年99岁。在她呼吁信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了保存"特楼"的工作中来。旅美作家王丹红写出一系列纪念文章,让更多人知道了李佩未了的心愿;2017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李楠发表论文,推荐将科源社区的23栋建筑整体列入历史建筑;边东子和柳怀祖也在多方寻访资料,充实着人们对特楼的回忆。
  2019年6月21日,李佩去世后的第890天,"特楼"被公示为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
  李佩先生将自己一生炙热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始终无怨无悔。她在研究生外语教学变革,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创立,开辟新中国自费留学之路等事业上都曾做出开拓性贡献。
  李佩
  (1917.12-2017.1)
  著名语言学家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如果崇祯继位之后,没有杀魏忠贤,而是继续让其参政,大明的走向会是什么样?感谢邀请。其实现在有许多人能够发出这样的疑问,只需搞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魏忠贤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也就是到底能力怎么样二是魏忠贤这个群体,也就是专权宦官在明朝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南宋初年政治家词人赵鼎是怎样的一个人?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宋江拿下了大名府,谏议大夫赵鼎建议皇帝招安,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以防边境之害,此为上策。此赵鼎的原型就是南宋初年的名相赵鼎。蔡东藩的评价得赵鼎张万历30年没上朝为何国家不乱?万历帝可是有两把刷子的人,30年不上朝不表明自己没有执政能力,而大明帝国在手上也并没有散架。他不上朝主要是跟文官集团的那帮书呆子们赌气,顺便彰显一下作为皇帝的尊贵反正我说什么,作为民国交大试题钱学森大学试卷曝光,字迹工整堪比印刷从北大清华到西南联大,从蔡元培到梅贻琦,短短三十八年,造就了许多学术大师文学大家,1929年7月,18岁的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经过一二年级的调整,从三年级开始,钱学在我国历代的疆域图中,为何只有清朝是一种颜色?经常看历史地图的朋友们,一定都有一个印象,历代疆域图中只有清朝是一种颜色的,而其它朝代,即使是元朝,也有两种颜色?为什么?显然不是因为清朝最大。我国历史上疆域的最西端,由唐朝开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能够带领人民在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重塑山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善于从历史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小乔的三个子女的命运为什么让人唏嘘不已?小乔墓究竟在哪里?小乔(剧照)周瑜风度翩翩,小乔天姿国色。故此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乔其实是小桥,古代乔和桥混用,她大概率是桥蕤的女儿。桥蕤是袁术手下的大将,197年时和曹操军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后,毛主席分析了国际当时形势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后,毛主席不无忧虑地说恩来,我看勃列日涅夫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呢。我们要请四老帅出山,帮助分析国际形势,关注苏联的动向,做好应对准备。周总理说主席考虑的极是春秋二九五(六十四)晋文公重耳王者归来时到底几岁?晋怀公听说秦穆公率军来犯,发兵前去抵御秦军。但,此时晋军之中已经人人皆知秦军此来,乃是送公子重耳回国,人心所向不知什么时候起都倒向了重耳一边晋国内部,只剩当年扶立晋惠公的吕甥郄芮他王莽篡汉,是夺权还是变革?绿林军是如何摧毁王莽政权的?第一节绿林军起义前的社会概况西汉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元帝和哀帝会经提出一些所谓盐鉄私营权限田限奴婢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结果仍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反而促使阶慈禧墓穴里的珍宝这个统治清王朝四十八的的女独裁者,死后不到二十年就被孙殿英带兵將东陵的随葬财宝给洗劫一空了。当把慈禧的棺盖一打开,满棺珍宝光彩夺目使人眼花缭乱,就拿手电筒发出的光也很快的暗下来了。
厨师送来一盘炒辣子,贺龙觉得味道古怪,下令把厨师带来在战争时期,百姓的温饱得不到保障,缺少营养盐分,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条件已成为常态,而有一位革命先辈却放弃了荣华富贵,蒋介石曾花重金挖他,他却不买账,放弃了诱人的工资待遇,拒绝了蒋介悲壮的红五军团,两任军团长和三个军的首任首长为何都没获得军衔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曾下辖五个军团,分别是红一红三红五红八和红九五个军团,其中红五军团堪称是最悲壮的一个军团,一直在执行最艰巨的殿后任务,而且在红军到达陕北后,由红五军团改编而来江渭清回忆新四军老一团东进抗日东进抗日八省健儿汇集岩寺我们出于民族大义,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合作抗日,可以说是一场特殊的战斗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较量,我们湘鄂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秋改番号为抗日军第一游击队,隋唐时代的她们在临终前都留下了什么遗言生前怕水,归葬路中不要过河儿子还年幼,希望丈夫能将他好好养大因为信佛,不与丈夫合葬隋唐共326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么振华从纷繁的史料中梳理出236条上至皇帝后妃官员之妻,定都天京后,手握实权的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洪秀全?杨秀清斗不过洪秀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洪秀全是天王,二是杨秀清轻视洪秀全,三是洪秀全有外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洪秀全是天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后,洪秀全是太大汉第一毒士,牺牲2000少女换来汉朝400年基业陈平01hr秦末,有一个叫张负的有钱人。老头子奋斗一生,换来如今满屋金银,按道理说应该可以好好享福了。可老张有件烦心事儿,无论如何都放不下,就是他孙女。倒也不是他不喜欢这个孙女,相从歌姬逆袭成一国之母,却给太监生下两个儿子,走进赵姬传奇一生一个靠取悦男人谋生的歌姬,最后却成为了一国之母,她的地位虽然无比高贵,但是却同时侍奉三个男人,其中竟然还有着一个太监,他的儿子贵为千古一帝,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他就是秦毛主席曾总结说,我党存在四个问题,每一个都振聋发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人死于屠刀之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些血的教训,警醒了共产党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天真地寄希望于反动势力占主导的国民第一次护法运动1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因受到袁世凯的通缉,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这时,孙中山在想好好的二次革命,国民党怎么会如此焕散呢?对革命怎么进行得如此不彻底呢?于是,在1914年6月,孙不得不说周士第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最先脱颖而出的并不是胡宗南,也不是黄埔三杰中的蒋先云贺衷寒陈赓,而是李之龙和周士第。李之龙好像流星一般,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便迅速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周士诸葛亮间不疏亲后汉末年,刘备寄人篱下,客居于荆州刘表处,诸葛亮也跟着刘备正在匡扶汉室,刘表的长子刘琦不太受刘表的待见,刘琮后母蔡夫人和以蔡夫人为代表的荆州势力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刘琮的地位,便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