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春秋二九五(六十四)晋文公重耳王者归来时到底几岁?

  晋怀公听说秦穆公率军来犯,发兵前去抵御秦军。但,此时晋军之中已经人人皆知秦军此来,乃是送公子重耳回国,人心所向不知什么时候起都倒向了重耳一边——晋国内部,只剩当年扶立晋惠公的吕甥、郄芮他们这一伙人不希望重耳回来——可以这么说,重耳虽然还没有回晋国主政,便已基本赢得了晋国大部分的人心。
  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说是小插曲,其实也相当不小。当护送重耳回晋国的队伍来到黄河边上时,一直以来跟在重耳身边的狐偃,突然从身上掏出一块玉璧交给重耳,对重耳说——自从当年我追随君上"巡行天下"以来,我对君上犯下的罪过可就多了,这些事我都还记得,更何况君上你呢?现在君上有了秦穆公的支持,我就在这儿向君上请辞,从此咱们一别两宽吧。
  这个情节非常有意思。狐偃是重耳的舅舅,两个人是甥舅关系,但比起这层亲戚关系来,两个人首先是君臣。从前,重耳带着他流亡,他们君臣甥舅之间,要相依为命,所以大多时候亲戚关系可能会更重些,狐偃和重耳说话交往时,不拘小节的时候也多些。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狐偃逆重耳的意愿,把重耳灌醉了,从齐国直接拉走,重耳酒醒后生气要杀了他、要吃了他的肉时,狐偃嬉皮笑脸地和重耳周旋,还说自己的肉又腥又臊不好吃,彼时二人相处时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等、轻松的,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有了秦穆公的支持,人人心里都明白,晋国国君重耳是当定了。所以,在还没有过河回到晋国之前,狐偃就开始给重耳打预防针了。不过狐偃这个预防针,可不是他真的怕重耳有朝一日即位为君,对他打击报复。要知道,他追随重耳在外十九年了,十九年来对重耳不离不弃,却在眼看就要成功却还没成功时,说要离开——所谓功成身退,他这功还没成就嚷着要退,这显然不符合人之常情。所以,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狐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重耳说这样的一番话。
  这里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狐偃对重耳过去一直是以"子"相称的,同时他自称为"犯"(狐偃,字子犯)——"子"也就是"你",是不昭示身份地位的一个称呼,但此刻,当狐偃掏出玉璧交给重耳时,他对重耳的的称呼突然就改为"君",对自己的称谓也直接降为了"臣"。这个改变背后,固然是时势的不同造成的,但也能从中看出,狐偃对自己的身份认定很清醒,他瞬间将自己的身份从舅臣直接转变成纯臣。从前他和重耳之间更多的时候,是先论甥舅再论君臣的,亲戚嘛,尤其他还是长辈,那怎么都好说;可现在他主动屏蔽掉和重耳的这层亲戚关系,这其中就有学问了。什么学问呢?有些话我们作为读者、外人,单纯从史书中留下的文字本身,是看不出蹊跷来的,尤其是史书只给我们留下这一言半语——我们完全可以仅凭这一句话进行解读,认为狐偃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表现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应有的政治清醒,并且他也要借此考察一下,自己多年来辅佐的这个外甥得势之后,还能不能继续辅佐下去,毕竟有些人得志前和得志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旦眼前之人得志后睚眦必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重耳听了狐偃的话后,是怎么回复他的,就能猜想到,当时当地,两人之间当是涌动着一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诡异的气氛。因为听了狐偃的话后,重耳立刻指着河水发誓说——河神在上,如果我回到晋国后不和舅舅你一条心,就有如此水!说完,重耳就把狐偃刚刚交到他手中的玉璧投入了河中。
  有人问为啥重耳要把玉璧扔进河中,因为古人起誓、祭神,都要向神祭奠牺牲、玉帛,祭祀仪式的最后,便是将这些祭神的东西都掩埋起来,有时也会投入祭祀起誓的河水之中。重耳指河水向河神发誓,手边只有狐偃给他的玉璧,没有现成的祭祀用牲口,所以自然要将玉璧投入河水中,以示自己所发之誓之郑重。这是什么操作?这等于重耳和他的舅舅狐偃之间定了一个盟誓,因为彼时并不是在祭神,那就只能看作是会盟了,因为会盟也要有这样的仪式。甥舅之间、君臣之间突然要定盟,你说诡异不诡异?而且重耳还特意向狐偃保证,自己必不会辜负了他,这种试探如果是夫妻、情侣、兄弟之间也就罢了,可他们是君臣。
  因此,在一旁看到这一切的介子推,虽然人已经上了船,突然冷笑着开了口,他说——是上天选中了公子,可狐偃却认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竟然还和君上作交易,真是没皮没脸不知羞臊,我真是不想和这样的人同列为臣。说完介子推甩开了众人,自行渡河而去。
  这里交代一下介子推的去向。
  介子推离开重耳后,羞愤之情始终未减,因此当他回到家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忍不住对他的母亲说——(晋)献公当年有九个儿子,如今就只剩下公子重耳一人了;惠公、怀公不亲民和人,所以无论晋国内外,全都背弃了他们,但是上天不会断绝晋国祭祀的香火的,一定还会给晋国指定新主,让他来主持晋国的祭祀,这个人除了公子重耳,还会有谁?所以,是上天选中了公子重耳,可有些人(狐偃)却以为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不是很颠倒是非吗?介子推越说越气,他慷慨激昂地对自己的老娘说,偷人钱财者尚且被称作盗贼,更何况贪天之功的人呢?可是没想到在下位者竟然用道义来粉饰他的罪过,而君上竟然也对这种奸恶的行为进行奖赏,上下如此互相蒙蔽,他真是难和这些人再相处下去了!
  听了介子推的这番牢骚,他的母亲开解他说道——你这唠唠叨叨的,是怼谁呢?怨谁呢?你要是不满,何不也和他们一样,向君上求取功名富贵呢?
  听到自己的娘竟然这样说,介子推硬气地对他的老娘说——我已经认定他们是不对的,却又去学他们向君上讨要功名利禄,那这罪过可就更加一等了,我也就是和你说说,出出怨气,从此以后我是绝对不会再吃他的俸禄了!
  听介子推这么说,他娘说道——你光在家里和我说有什么用?你去和他们说啊!既然你是这么想的,你得说了人家才知道啊!不然你想怎么样呢?
  说?那是不可能的。介子推说——一个人所说的话,便有如这个人身体的花纹,如今我的身体都要退隐了,还哪里用得着再多此一举、给他加上花纹?介子推断然说道——如果我这么做,就是在求显达。
  介子推的母亲听儿子的意思,是想不告而别,就问道——你说的话,自己保证能做到吗?如果你能说到做到,我就和你一起去隐居。
  介子推是八王吃秤砣——铁了心了,于是便带着他的母亲,两人彻底告别过去的一切,退隐而去。
  相信有很多人是理解不了介子推的做法的——就算狐偃和重耳邀功,其实也不关他的事,就算错的是狐偃,甚至包括纵容狐偃的重耳,这又对他有什么损失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他娘的想法,如果他不满,大可以像狐偃一样,也去向重耳邀功嘛,毕竟这十八九年来,狐偃对重耳不离不弃,他介子推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是,介子推偏要做个怪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狂狷"的"狷"——有所不为。是非对错,他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一旦越线就是碰触了他的底线,他便万万不能妥协。这种精神其实是有悖日常中国人所说的随和,也就是愿意和光同尘的圆滑处世哲学的。可是,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的另一种更高洁的品格——追求道德的完美、人格的独立。说得更接地气点,就是看重大节,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所以,我看才能看到介子推见到狐偃的所作所为后便觉得不齿与之同列。这就像《后汉书》中所说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高士传》中听说尧要把帝位传给自己就要去河边洗耳朵的许由,《世说新语》中不屑与拾金观车的华歆割席的管宁……古往今来,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既没有这个觉悟,也更做不到像他们这样立于天地之间。但千百年来,这些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又证明中国人其实是认可他们的做法的,只不过是高高挂起,做为展览的那种认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极少数的人,像他们一样孤高傲世,但孤高傲世不符合入世的儒家哲学的人生观态度,所以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取用这种人生态度来指导自己的人生的——除非人生就喜欢碰跟头,或者像介子推一样干脆出世归隐起来,与俗世红尘决绝地说再也不见。
  上面介子推这段是个插曲,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说重耳他们回晋国争位夺权的正篇内容。
  大军渡河,其后一路所向披靡,先围令狐,再入桑泉,复取臼衰——晋国国内早就倒向了重耳,所以重耳所到之处,根本未遇任何抵抗,纷纷向他投降。
  消息传到绛城,晋怀公心中十分忐忑,他一面派人率军去庐柳迎击重耳,一面出逃到高梁,等待战争的结果。
  秦穆公派公子子显(絷)前往晋军,与晋国出征的大夫商讨和平演变事宜。在公子子显的居间劝说下,事成了,晋军后退至郇地驻扎。几天后,狐偃与秦、晋两军的大夫便在郇地定下盟誓——晋军阵前反水彻底归降了重耳。这几乎就是尘埃落定的意思,所以第二天,重耳便亲自来到郇地检阅驻扎在此的晋军。再四天后,重耳一行终于来到了曲沃。
  曲沃是当年晋武公的发迹之地,也是整个曲沃桓叔一族的根据地,因此,晋武公死后,他的宗庙——武宫便建在这里,其后每一代晋国国君即位时,一定都会来武宫朝拜他。所以,来到曲沃后第二天,重耳便去武宫祭拜晋武公,正式即位,是为晋文公——此时距晋文公当年出逃狄国,已经整整十九年过去了。
  好了,说到这儿就又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了——重耳现如今多大年纪了?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重耳回到晋国时已经62岁了,出亡19年,则他当年从蒲城离开晋国时是43岁。但是《国语》和《左传》中却说,重耳去狄国时,只有17岁,则他回到晋国时的年龄应该是36岁。这两个年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到底要信哪一个呢?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重耳逃离晋国时,年纪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重耳当年走的时候已经43岁了, 那么他在晋国时肯定早已成家立业,则当有子嗣,可是无论是《史记》还是《春秋》《左传》《国语》,重耳结婚生子都是在他逃离晋国后。但如果他是在17岁出逃的,去了狄国后,也到成家的年龄了,所以狄国国君送了他叔隗、季隗两姐妹。我们知道,重耳在狄国待了12年,如果他从晋国出逃时已经43岁了,则当他决定离开狄国时,应该已经55岁了,一个55岁的老人几乎已经没有理由再让季隗等他25年了——25年后,他如果还活着,都80岁了,那个时代活到70岁都不容易,重耳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寿命那么有自信吧!并且,如果重耳离开狄国时已经55岁了,路上耗费的时间都不算,其后他又在齐国待了5年,则重耳已经60岁了,齐桓公当年给他在齐国安家,将姜氏嫁给他,老夫少妻,不可能感情好到哪里去。相反,重耳如果当年离开晋国时是17岁,那么,他和季隗的25年之约,和姜氏的感情也就都能说得通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重耳回到晋国时,应该是36岁,而不62岁。
  我们再做一个预告,晋文公即位后,只干了9年,就去逝了。所以他大概应该是死于年富力强的45岁,而不风烛残年的71岁。在未来的九年里,晋文公要带领晋国,走上颠峰,为晋国在接下来的整个春秋时代,几乎一直居于诸侯的主导地位奠定强大的基础,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厉害的事!
  说远了,虽然离晋文公之死还有九年,但无事则短、有事则长,晋文公即位后事多了去了,所以离九年后,还有很长时间呢。让我们还是先看看他即位后都做了什么吧。
  首先,晋文公即位后,便派人去高梁杀了晋怀公——晋文公即位之时,晋国群臣都去曲沃参加了他的即位仪式,晋怀公已众叛亲离,所以杀他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但是,晋怀公死后,一直拥护晋怀公的吕甥、郄芮却开始担心自己之前没有拥立晋文公,晋文公杀了晋怀公后,接下来就要收拾他们俩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于是这俩人就和他们的党羽聚谋,想要一把火烧了晋文公的宫殿,然后趁机杀了晋文公。

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引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十年内战。内战,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国内的大小战役,参战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是指发生在1927年到1937年的大小战役,包括,蒋介石九帅曾国荃挥金如土,杀人如麻,乱世中毁誉傍身的湘军悍将1884年9月,时值中法战争期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从京师启程,南下督办福建军务。抵达江宁(南京)时,左宗棠顺便拜会了老朋友,曾经湘军吉字营的主帅,现在的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新四军悍将的复仇之战,铁骑奔袭240里斩杀马家军2000余众1937年初,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数月之久的西路军,只剩下几千人,而周围却是穷凶极恶的7万多马家军的不断围攻,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只得再次撤回到倪家营固守待援。倪家营其实就是一个大庄粟裕王牌58师血战3倍敌军,华川阻击战,打破美军获胜机会文丨通文说史编辑丨通文说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阻击战役中,有两场十分著名的阻击战,那就是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因此人们经常说西有铁原,东有华川。在2014年的纪录片铁在烧中,就详细尚书如果干得好该升什么官?正一品有机会,但大学士就别指望了自雍正八年以后,改满汉大学士为正一品,六部尚书为从一品,乾隆四年初定协办大学士,秩从一品。至此,清代准一品的文官岗位就有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至于三公三孤一类的,不属职他是三野第一悍将,建国前只在陈毅元帅麾下,1953年头次见到主席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根据上级命令,将部队正式整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陈毅是三野的一把手,但是众所周知,粟裕才是三野在军事上的实际指挥在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下剥夺毛主席指挥军事权力(5)话说1934年5月3日,博古李德和朱德离开广昌,于5日回到了瑞金。李德提出了准备退出中央根据地的主张,并电告共产国际批准。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并明确规定1981年,江苏女子在田间捡一金印,为何在日本引起震动?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金印,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1981年2月,一位江苏姑娘陶秀英正在一处汉墓附近挖碎砖,因为陶秀英所在的甘泉村是汉朝一位王侯的陵墓所在地,国家派遣了勒石燕然的冠军侯居然是恶霸?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窦宪勒石燕然成就了武将最高的梦想的呢?其实上期我们说过,窦宪杀了刘畅,不但得罪了刘姓宗室,更关键的,这个刘畅还是妹妹窦太后的小鲜肉啊。篓子捅大了怎么办呢?这可是妥妥沈阳军区比武冠军,位列军区一百单八将,珍宝岛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珍宝岛,满语古斯库瓦郎,意为军队营盘,是一个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的岛屿,其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由于地处中苏两国的边境线上,因此变得十分敏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1965年,飞行员李显斌挟持队友叛逃,26年后回家探亲,下场如何?1991年12月曾经是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的李显斌,在回家看望母亲准备离开时,却在机场被公安部逮捕,并因叛变投敌罪被判处了15年有期徒刑。为何身为飞行员的李显斌会抛自己的前途叛变投敌?
内卷,导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欺凌主上,残害百姓,民怨沸腾。曹操矫诏天下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檄文到处,天朝鲜停战协议将签,毛主席密电不急签,继续打,是谁惹怒他?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这是美军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里说的一句话。对这位出身西点军校的四星上将来说,能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容易,他说的正是朝鲜战争杨靖审判富凯路易十四搬掉中央集权的绊脚石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路易十四1661年,执掌国柄多年的首相马扎林病逝。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亲政,并宣布从此以后,法兰西王国不再设立首相一职。当御前会议(国务咨议会)成员前来爱新觉罗家族之肃亲王善耆后裔简述(上)作者宫银强肃亲王善耆的远祖豪格,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凭借军功,荣封肃亲王,世袭罔替,同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肃亲王(中间改号显亲王)善耆一脉,历豪格富绶丹臻成信永锡敬敏华丰隆勤8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文青城匈奴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关于匈奴的记载,史书上有很多,但要细细说起来,他们每次的出现都令中原统治者头疼不已。因为每次他们出现,不是在中原边境抢掠财物资源,就是在去抢掠财物资源的明朝皇帝搞笑简史(上)1,洪武朱元璋10享年71岁,在位31年。出身贫农,白手起家,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奋斗创业成功。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明朝两位兵部尚书,为何一起服毒自杀?他们怕被崇祯帝处死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十天之内,明朝的两位兵部尚书居然服毒自杀!一位是前任兵部尚书现任宣大总督的梁廷栋,另一位是现任兵部尚书奉命督师的张凤翼。兵部尚书掌他是千古奇人,被称为妖僧,却成为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官一句白帽改变一生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背地里一直有个高人在出谋划策。这个高人是个和尚,谁也想不到,他就是靖难之役的总策划者,这个和尚为人很是奇怪,他出家为僧,却又拜了道士为师,皇族后裔爱新觉罗启星入圈后拒绝接清宫戏,却因刘德华破例一次熟悉我国近代史的人都有所体会,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的社会形态,其实在几十年内转变得很快。有些老人一生经历了许多大场面,他们经历过清王朝的末尾带来的封建残余影响,有些人甚至还留过辫子女真最强谋臣金兀术清人钱采说岳全传中说金兀术是赤须龙转世,头戴金镶象鼻盔,身穿大红织锦绣花袍,外罩黄金嵌就龙鳞甲,跨下四蹄点雪火龙驹,手拿螭尾风头金雀斧,力有千金,简直是天神下凡。金史中也给他以非常1614名开国将帅从籍贯到民族,从年龄到战伤各项数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是指从1955年首次授衔,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的十年时间里,被授予将帅军衔和晋升将官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统称。在1955年9月至1965年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