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3

  4.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什么作风和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形成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到成仙。
  材料二:据报道: XX年6月5日,由中国道教协会等主办,四川大学等承办的全国首次宗教文化节"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成都举行,文化节期间,将以"道教与成都"、"道教与生态"等为主题,探索道教文化之根,探求道教文化发展之路。还将举行中国道教音乐汇演;道家茶艺表演;道家膳食展示;道家武术表演;道教文物、书画藏品展等活动。借此弘扬道教文化,广大市民也可享受一道道教文化大餐。
  回答问题:
  1.通过材料一的介绍,你觉得道教所宣扬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道教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哪些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3.你认为全国首次宗教文化节会给成都带来哪些好处。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学习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2、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3、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名称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课堂探究】
  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 新课 标 第一 网
  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XX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 ( )
  a.曹操 b.周瑜 c. 刘备 d.诸葛亮
  3. 公元2XX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 ( )
  ①魏 ②蜀 ③吴 ④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能力的训练。
  3、学习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
  1、现在,有没有人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学习完本课,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验 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3. 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
  a.向东   b. 向南    c.向西  d.向北
  4.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 )
  a. 秦汉时期 b.两晋南北朝时期
  c. 夏商时期 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 )
  a.京口——镇江 b. 会稽——绍兴 c.建业——南京 d. 建康——杭州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谨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数稔,则数郡忘饥。会上举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域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回答问题:
  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 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或者说客观原因是什么?)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到现代仍然屡见不鲜。有史学家说,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1.东汉末年开始,大批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在现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流动趋势是什么?人口迁移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弊?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意义;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2、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3、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视图能力,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的基本情况。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3-114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历史上合称"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4-116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将都城从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改穿_____________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学习__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阅读115页,思考: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②大多逐渐汉化
  ③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 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 氐 c. 羌 d.鲜卑
  3.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4.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哪个 (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阶级矛盾的激化 c.封建化的完成 d.北方民族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他4岁即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
  (2)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他的改革有何影响?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2.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西晋时期边疆民族迁移的大致方向,并标出"五胡"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
  3.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学习三位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学习重点: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3、学习难点: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请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简表:
  项目人物成就地位
  数学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 位,比欧洲早 年
  农学我国现存第一部 的 著作,世纪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地理学优秀的 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和 价值
  【课堂探究】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2、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2.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周长与直径 c.圆的周和与面积 d.圆的半径与直径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是 ( )
  a.春秋时期的农学著作《新语》 b. 西汉时期的农学著作《吕氏春秋》
  c.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d. 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水经注》
  4.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以建议他阅读 ( )
  a.《兰亭序》 b.《天工开物》 c.《离骚》 d.《水经注》
  5.从以下哪本书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汉书》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总结,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请回答:
  1.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2.根据材料,从他们的行动中总结获取知识有哪些方法?
  3.他们的成就分别有何历史影响?
  4.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 : "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摘自《齐民要术》自序
  材料二:《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其中参生和引用的古书肯150 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
  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一,你知道作者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的?
  3.根据材料二,《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4.这部书有什么重要价值?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列举出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2、学习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3、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课前预习】
  你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有哪些突出的艺术成就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各目,并完成填空:
  项目人物艺术特点/风格代表作
  书法
  绘画
  石窟艺术
  【课堂探究】
  1、你听说过关于王羲之练字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例,并谈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2.魏晋时期被后人誉为"书圣"的著名书法家是 ( )
  a. 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张怀素
  3. 东晋杰出的画家是 (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4.顾恺之的绘画以什么画最为突出 (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风俗画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指 (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王羲之的《兰亭序》
  c.石窟艺术  d.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6.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
  a.佛教盛行   b.社会动荡  c.社会稳定     d.绘画发展
  7.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 )
  a.以雕刻为主 b. 以雕塑为主 c.以绘画为主 d.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材料二:"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评价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他处在哪个朝代?
  2.他擅长的书法有哪些?他有什么代表作品?
  3.他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4.在空格内填写他的书法特点。
  【课后练兵】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c 5.d
  二、非选择题
  (1)群居生活。
  (2)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他们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答题思路:从山顶洞人制作工具的技术和工具的用途等角度来描述。
  参考答案:可以推知山顶洞人已掌握摩擦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的劳动技能有了提高。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a 5.a 6.d
  二、非选择题
  (1)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学会了纺线、织布、制衣等。
  (2)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二、非选择题
  渔猎是人们的生产活动之一、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等等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ab 5.d
  二、非选择题
  1.(1)黄帝;人文初祖。(2)阪泉之战。(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车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还命人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大禹。他采用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2)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c 5.c
  二、非选择题
  1.残暴统治。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应做到广纳谏言;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抛弃。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禅让制
  (2)变为王位世袭制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c
  二、非选择题
  1.分封制。
  2.夏商西周时期,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生活在氏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会网络之中,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二、非选择题
  (1)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
  (2)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封疆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评定其是否称职;上级和下级关系。
  (3)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目的是巩固周天子居于全国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a 4.d 5.b 6.c 7. c
  二、非选择题
  答案略。要记住七雄方位: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赵、魏、韩。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例如: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与国家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d 4.d 5.d 6.d 7.c 8.d
  二、非选择题
  (1)商鞅变法;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肯定的,因为商鞅变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歌谣一:春秋时期;歌谣二:战国时期。
  2.都施行了改革(或变法)。
  3.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或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或探询好的学习方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b 5.c 6.c
  二、非选择题
  1.(1)鼠 (2)牛 (3)虎 (4)兔 (5)龙 (6)蛇 (7)马 (8)羊 (9)猴 (10)鸡 (11)狗 (12)猪
  2.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司母戊鼎、商朝。
  (2)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由追求艺术性等发展到追求实用性。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d 4.d(解析:"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符合材料的意思。) 5.d 6.c
  二、非选择题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2.同意。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主张,向别人学习应取其所长,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对别人的缺点,应吸取教训,不致重蹈别人覆辙。
  3.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答题思路:第一层次:只要答案中答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当中体现出了"和"、"和谐"、"礼"的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体现出了"仁"的意义,"德不孤,必有邻"中体现出了"德"的意义即可。第二层次:能够结合现实展开说明其时代价值。
  (2)修身:③⑤ 齐家:①⑥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c 5.c(解析:观察都江堰示意图,可以发现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6.d
  二、非选择题
  1.李冰;大禹。
  2.都江堰。
  3.战国时期。都江堰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图一是纪念禹;图二是纪念李冰父子。禹处在原尧、舜、禹时期;李冰父子处在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
  2.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水患。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四出调查和测量,察看山势水流,决定采取"疏"的方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经过十几年有奋斗,终于降服了洪水。李冰父子为整治岷江,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大支,内江蓄水用以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这样既消除了岷江的水患,又灌溉了农田。都江堰是一个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d 4.b(解析:"四海一"的时间,即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5.a 6.c 7.d 8.b(解析:楚汉战争已不再是农民战争,而是刘邦、项羽争夺最高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
  ①-⑥依次为韩赵魏楚燕齐,秦国都城为咸阳。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陈胜(吴广)。
  (2)答题思路:从秦的暴政等角度进行回答,主要表现:第一,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第二,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第三,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第四,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 2.b(解析:郡守不属于中央机构;中央机构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c 4.d 5.b 6.c
  二、非选择题
  1.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具体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都对皇帝负责;地方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任免。
  2.拆除路障,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不统一时的状况。
  (2)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秦朝。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b 5.b 6.b
  二、非选择题
  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的巩固和发展。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行政上加强监察制度,强化皇帝权力。
  2.参考答案:①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②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可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第16 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d 6.a(解析: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不仅仅是手工艺品,还有冶铁、造纸、凿井等技术。)
  二、非选择题
  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长安—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长安。 3.西汉。 4.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5.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汉武帝;张骞。
  2.丝绸之路。
  3.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远征。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d 4.c 5.b
  二、非选择题
  1.原先的主要书写材料有竹简、木牍、帛。
  2.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以麻头、树皮、破布、旧鱼网,造出了价廉物美、便于书写的纸,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提高了纸的质量。后人把蔡伦改造的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成为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优点: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书写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传播。
  3.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东汉;
  2.周秦到汉代;记载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3.标志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a、必做题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a 5.d
  三、非选择题
  1.司马迁,西汉。
  2.《史记》。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4.表现出严谨、勤奋的作风和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对中国音乐、茶艺、膳食、武术、艺术均产生了影响。
  3.可从知名度、旅游、文化等多方面考虑,不必求全,言之有物有理即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d
  二、非选择题
  1.汉献帝;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诸葛亮(孔明)(2)关羽(3)赤壁
  (4)隔岸观火(5)逢人只说三分话(6)《父与子》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b 5.d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描述的是汉朝时期江南的社会景象。
  材料二描述的南朝时期江南的社会景象。
  2.西汉时期,江南经济较为落后;魏晋以后,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
  变化的主观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他的因素还有:(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逃避北方地区的战祸,许多北方官民陆续往南迁移。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本地人民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参考答案:我国公民流动趋势是从贫穷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从国内向发达国家流动,主要原因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能力、价值的充分实现。人口流动古今都有。迁移的人口就象地球流动的血液,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迁移人口一方面带来求变的思想和意识,促使人们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加速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了解交流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特别是推动人类科技文化飞速进步发展。但迁移的人口必须有一定数量上的限制,否则就会成为灾难(如难民)。应采取一些政策,让人口有序地流动,从而推动我国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c 4.b 5.d
  二、非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鲜卑族。
  (2)一是迁都洛阳;
  二是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
  (3)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略)
  3.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d 5.c
  二、非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
  2.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
  3.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约10XX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4.学习他们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坚韧不拔的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
  2.他是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民、收集农谣、谚语等途径获取资料的。
  3.略(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这部书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c 5.c 6.a 7.d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王羲之;东晋。
  2.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兰亭序》
  3."书圣"。
  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教育随笔幼儿的生存教育不容忽视现在的孩子由于备受大人的保护和溺爱,因而生活自理生存自主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弱。这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决不能忽视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因此,幼儿时期加强生存教育是势教育随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就如我们班幼儿教育随笔多多夸奖内向的孩子慧萱是我班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老师跟她讲话的时候她紧张的肩膀耸起来,动作也很慢。很少有小朋友主动和她玩。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出去玩跳跳球,她能连续跳很多,是在班里跳的很幼儿教育随笔宝贝,老师爱你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里的宝宝小朋友趴在桌子上很老实,我走过去把手轻轻地放在他的额头上,呀!好烫手!宝宝是不是不舒服?只见宝宝眯着眼很轻的点了一下头。宝贝,我先把你抱到床上给你量量体幼儿教育随笔花发夹回来了午睡起床后,雯雯小朋友泪眼蒙蒙地走到我面前,小脸上写满了委屈。我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她哭丧着脸说,她的漂亮的花发夹找不到了。于是,我发动全体幼儿展开地毯式搜索,有的翻被子有的翻玩具柜教育随笔让幼儿学会分享与交流我们班很多幼儿非常喜欢把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唯有小乐舍不得带,而且还总抢别人的书。一天,他跑来告状老师,小帅不让我看书,还打我。我找到小帅问原因,小帅委屈地说小乐不带书,总是抢我的书Unit3ampnbspOnlineampnbsptravel导学案unit3onlinetravel导学案unit3onlinetravelcomicstripandwelcometotheunit(导学稿)001班级姓名学号等级学习目标(tea小学生好词好句大全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间,小编在此整理了小学生好词好句大全春天,快来学习吧!好词绿草如茵草长莺飞奇花异草寸草春晖绿茵遍野铺青叠翠草色青青绿满人间绿草如毯绿毡铺地草木欣荣百草丰茂绿草遍地小学生常用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万紫千红黄道吉日论黄数黑黄茅白苇黄麻紫泥论黄数白姹紫嫣红灰头土脸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男绿女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红口白璧微瑕苍白无力白发苍苍白鹤亮翅白马王子花红柳绿青黄不接白衣胜雪小学生abac式成语大全小学生abac式成语有点儿奇怪。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关于小学生abac式成语大全的知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生abac式成语大全一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再接再厉小学生易错成语大全成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知识财富。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关于小学生易错成语大全的知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生易错成语大全发愤图强(发奋图强)不假思索(不加思索)自知之明(自
花儿朵朵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aieiui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导入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大家跟着音乐鼓掌,我把它们请出来。(放音乐,贴上拟人化的单韵母图)熟悉吗?谁来介绍一课文燕子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模板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装饰盘子活动目标1学习中心及边缘连续装饰的技能,能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盘子。2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连续对称的美。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整洁的习惯。活动重难点掌握边缘连续装饰方法。活动准备1水彩笔彩纸识字6两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2对照插图,认识一些动物的样子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好吗?2我们今天就来学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的1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科马洛夫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马洛夫的崇敬之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学习重点能通过重点语段的朗读品味,深刻体验科马洛夫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导入(3分钟。)1(师指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不知道同学们学得怎么样。现在,欧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课题后加共横线变成补充句子的练习题)谁能补充这个句子?梯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学设计情况分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书上安排让学生选择一组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读写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及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一新知学习准备(略)二新知学习1。提出目标。首先我们学习荷花淀精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