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课本插图、数字和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国情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当前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理解的人口观点和原理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掌握的地理数据是:我国有12.95亿人口(200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2000年)。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 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 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 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再由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以及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印发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例如利用"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中国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还可以举例说明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图表反映我国人口中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数值还不高,再依据"中国各省(区、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图及"各省(区、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图,分析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人口教育的宣传图片,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人口东多西少】
  1.仍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2.在讲我国人口分布时,重点应放在如何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上,让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来识别人口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这些内容不要单凭教师讲授,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问我国大约每平方千米多少人?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样就复习了人口密度这个概念。还可以选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情况(例如完成活动教材),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
  3.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时,要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例如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
  4.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的事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
  5.在人口国情教育中,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教学时间又可容纳的条件下,可以对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结构、年龄构成、文化素质现状做一些补充说明,并分析这方面的地区差异。例如,通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表,指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一方面后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到20世纪末,我国面临又一个新的生育高峰;通过"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图表,补充指出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的人口国情。

关于失恋后的短语想他的时候,就想想他的好,他的笑。记得曾经爱过一个人,别去管最后是谁开始了背叛,开心过就好。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失恋后的短语,供大家阅读!关于失恋后的短语1。爱来过,也天使的礼物阅读题及答案在阅读天使的礼物里你能从中悟出一个怎样的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天使的礼物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天使的礼物阅读原文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内乡县衙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内乡县衙,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内乡县衙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内乡县衙说明文阅读原文(1)县衙是封建社会最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说明文阅读原文及答案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大文体之一。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油纸伞李振南阅读答案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亦传至亚洲各地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油纸伞阅读题目及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阅读理解附答案乌纱帽是古代的一种官帽。在传统文化中,一提到乌纱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官职官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场权力关系。那么关于为何ldquo乌纱帽rdquo是当官的代称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2020年阅读挪树阅读题答案在文章挪树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以下是由品学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挪树阅读题目及其答案,欢迎阅读!挪树阅读原文ldquo人挪活,树挪死。rdquo有人说。ldquo腊梅妖兽如果一切重来,我决不爱上任何人类一滴一滴眼泪,琥珀色的光,很多事情的结局总忘却过程。无休无止的争吵,老掉牙的喜新厌旧。我告诉你,从哪来回哪去,别在这缠着我!男人一脸的暴怒,额头上的宝宝忌早晨空腹喝牛奶牛奶确实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食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帮助,但不少父母让儿童早晨空腹喝牛奶,有的孩子仅喝牛奶就上学去了,这是不符合营养要求的,不科学的。牛奶中水份草原的早晨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草原的早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贾人渡河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贾人渡河是个成和典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一些人说话不讲信用,言而无信。下面由品学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贾人渡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贾人渡河的阅读材料济阴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栖
第四单元第一节ampnbspampnbsp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和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2通过分析旅游对地理环境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增第四章ampnbsp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2)过程4。5ampnbspampnbsp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导学案2学习目标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重点难点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节ampnbsp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导学案1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4。2ampnbsp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测试)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4。2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测试)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第三节森林资源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认清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4讨论雨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第二节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文化景观主要特征学案第二节文化景观主要特征教学目的理解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的表现,理解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学会根据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判别文化事物(现象)与文化景观的不同与联系,学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