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麻省理工模拟早期宇宙介于暴胀和大爆炸之间

  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称,大约138亿年前,宇宙发生了一场大爆炸;由一个体积无限小,无比致密的奇点状态,开始膨胀、冷却,并引发一系列反应,造就了第一批恒星和星系,以及今天我们见到的所有物质形式。
  ▲宇宙大爆炸示意图
  物理学家相信,就在大爆炸将宇宙推向不断膨胀的轨道之前,早期宇宙还经历了宇宙暴胀的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在暴胀期间,低温、均匀的粘稠状物质以指数级的速度膨胀,随后大爆炸继续进行,宇宙以更慢的速度膨胀,并形成初期宇宙。
  近年来一些独立的观测结果支持了大爆炸和宇宙暴胀的理论。但是,这两个过程是如此的截然不同,以至于科学家一直难以理解它们是如何先后发生的。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尼恩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详细模拟了早期宇宙的一个中间阶段,而这个阶段可能连接了宇宙暴胀和大爆炸。研究人员将这一阶段称为"再加热",发生在宇宙暴胀的末期,其过程是将已经膨胀的低温、均匀物质转变成温度超高且成分复杂的"汤",为大爆炸的开始做好准备。
  "暴胀后的再加热时期为大爆炸创造了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这使‘大爆炸’变得名副其实,"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史和物理学教授大卫·凯泽(David Kaiser)说,"正是在这个桥梁时期,一切都开始松动,物质的行为变得非常复杂。"
  凯泽和他的同事详细模拟了在暴胀末期的这场混乱中,多种形式的物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的模拟显示,推动暴胀的极端能量以同样快的速度在更短的时间内重新分布,并以某种方式产生了大爆炸开始所需的条件。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量子效应改变了物质在极高能量下对引力的反应方式,偏离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物质和引力的相互作用方式,那么这种极端的转变将会更快、更有效。"这使我们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暴胀到后暴胀时期,再到宇宙大爆炸,甚至更远以后,"凯泽说,"我们可以追踪一系列连续的过程,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已知的物理过程。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合理的方式,让宇宙呈现出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与自身同步"
  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艾伦·古思(Alan Guth)首次提出了宇宙暴胀理论。该理论预测,宇宙最初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物质点,可能只有质子的1000亿分之一大小。这粒"微尘"充满了超高能的物质,其能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内部的压力产生了一种排斥性引力——这就是暴胀背后的驱动力。就像引信上的火花一样,这种引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使新生的宇宙向外爆炸,在不到一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将宇宙膨胀到接近原始大小的10^25倍(1后面有26个0)。
  凯泽和同事们试图弄清楚再加热的最初阶段——宇宙暴胀末期和大爆炸之前的过渡阶段——可能发生了什么。"再加热的最初阶段应该用共振态来标记。一种高能物质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在广阔的空间中与自身同步来回摆动,导致新粒子的爆发,"凯泽说,"这种行为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旦它开始将能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物质上,它自身的波动将在空间中变得更加起伏不定。我们想要测量的是,这种共振效应需要多长时间才会破裂,产生的粒子才会彼此分散,并达到某种热平衡,类似于大爆炸的情况。"
  计算机模拟显示了一个大的交错结构,他们在上面绘制了多种物质形式,并追踪了它们的能量和分布如何随着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变化。模拟的初始条件基于一个特定的暴胀模型,即一组关于早期宇宙物质在暴胀期间可能如何分布的预测。
  科学家之所以选择这种特定的膨胀模型,是因为它的预测与宇宙微波背景的高精度测量结果非常吻合。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大爆炸38万年后发出的辐射残余,人们认为其包含了暴胀时期的痕迹。
  对引力效应的调整
  该模拟跟踪了两种可能在暴胀期间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的行为,与最近在其他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非常相似。
  在进行模拟之前,研究小组对模型的引力描述进行了微调。我们今天看到的常规物质,会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测的方式响应引力;具有更高能量的物质,如可能存在于暴胀期间的物质,其行为应当有所不同。它们与引力相互作用的方式可能受到量子力学影响,或在原子尺度相互作用。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强度表示为一个常数,物理学家称之为"最小耦合",意思是无论一个特定粒子的能量如何,它都会以一个通用常数设定的强度对引力效应做出反应。
  然而,宇宙暴胀预测的高能量下,物质与引力的相互作用以稍微复杂一点的方式进行。量子力学效应预测,当与超高能物质相互作用时,引力的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非最小耦合"。
  凯泽和同事们将一个非最小耦合项纳入了暴胀模型,并观察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如何随着量子效应的上升或下降而变化。
  最后,他们发现,经过量子力学修正的引力效应对物质的影响越强,宇宙从低温、均匀的暴胀物质过渡到更热、更多样的大爆炸特有物质的速度就越快。通过调整这个量子效应,他们可以使这个关键的转变发生在2到3"e-fold"时。e-fold指的是宇宙(大约)膨胀3倍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成功模拟了宇宙膨胀到2至3倍的时间内再加热的过程。相比之下,暴胀本身发生在约60 e-fold时。
  "再加热是一个疯狂的时期,一切都乱了套,"凯泽说,"我们发现,当时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可以相应地迅速‘放松’下来,为大爆炸创造了合适的条件。我们不知道实际是不是这样,但这是从模拟中得出的结论,采用的都是已知的物理学。这就是让我们兴奋的地方。"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AstronomyIT之家12月1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消息,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嫦娥四号月球背面工作突破1000日,玉兔二号行驶839。37米IT之家9月29日消息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发布,华夏金秋,月背征途。2021年9月29日,在祖国72华诞来临之际,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在轨工作突破1000天,继续刷新月球背NASA毅力号证实火星上的声音传播速度更慢先听到高音,再听到低音IT之家4月3日消息,自从一年多前登陆火星以来,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就一直在使用麦克风来捕捉火星的声音。现在,这些录音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声音在火星上的传播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传播方式欧洲航天局或取消欧俄火星车今年发射任务3月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鉴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持续升级,欧洲航天局(ESA)在当地时间周一表示,该机构与俄罗斯合作的火星探测器任务今年可能不会发射。这项任务名为ExoMars,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等入选IT之家2月28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从二氧化碳中科院发现火星大气等离子体云逃逸机制,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数据提供重要指导方向IT之家2月12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消息,火星大气逃逸是火星探测的核心科学问题。探索火星大气逃逸,有助于阐释火星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太阳风是驱动火马斯克星舰最高近地轨道有效载荷300吨,是目前最强土星五号的两倍多IT之家3月12日消息,有网友在推上发了一张图并马斯克,比较了几个比较出名的火箭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马斯克随后表示其星舰在一次性模式(正常是要保留燃料降落到地面进行回收的)下最高追赶SpaceX,火箭实验室将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中子号火箭3月5日消息,美国太空初创企业火箭实验室(RocketLab)将在弗吉尼亚州东海岸为旗下中子号火箭建设制造工厂和发射场。中子号火箭是火箭实验室的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火箭实验室计划4吨重火箭碎片撞上月球,此前已在太空漂浮7年3月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上午7点25分,一块在太空中飞行了七年重约4吨的火箭碎片撞上月球背面。目前还不太清楚撞击情况,撞击坑也可能要到数周乃至数月之后才会被观察到中科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首席总设计师新型火箭将使中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能力IT之家3月4日消息,在今日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且不断壮大,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使我国具备20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任务IT之家3月6日消息,我国的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已在火星开展了多项探测,上个月还趁着冬奥的热度露了个脸,晒出了冰墩墩和雪容融。据中国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
新型探测器记录神秘信号,高频引力波也许真的存在北京时间8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种新型圆盘状谐振器直径不足2厘米,但它却能勘测宇宙时空的秘密,最新研制的声波谐振器在最初运行的153天里,勘测到一些独特的天文事件,研究人中科院发布3颗卫星的科学成果,涉及空间引力波探测IT之家7月22日消息据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对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部署的3颗卫星最新重大科学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太极一号顺利完成全部在轨实验任务IT之家7月20日消息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2019年8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0年1月完成在轨交付。IT之家了解到,这引力波记忆能否帮助我们找到神秘的宇宙弦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关于早期宇宙的许多理论都预测宇宙中应该充满了时空裂缝,即所谓的宇宙弦。然而,直到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探测到宇宙弦。近日一项新研究提出,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离开地球43年,NASA最近和它联系上了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已经离开地球43年,现在距离地球125个天文单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25倍,约合187。5亿公里。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位于澳大利亚的巨大碟科学家揭晓木星极地几何形状气旋风暴形成之谜北京时间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以来,木星两极周围存在规则几何形状的巨大气旋,科学家对此感到迷惑不解,目前最新研究揭晓了这些巨大气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2016年,美国宇我们可以用捕获的小行星来做什么上面有足够的黄金和其他金属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小行星上有黄金?千真万确!小行星上有足够的黄金和其他金属,可以为人类提供几辈子的财富。但小行星的价值不仅限于此。那么我们怎么从这些遥远的小行星中获得这些金属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提出应对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末级击石防御方案IT之家7月4日消息据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网站,小行星撞击是地球生命面临的重大潜在灾难性威胁,发生概率极低,但危害极大。针对传统动能撞击在短期预警时间条件下无法有效防御直径140米级危太阳系的边缘什么样?比你想象的更不可思议北京时间8月12日消息,从太阳系边缘往里数,我们的地球是第六颗行星,这意味着我们离这个寒冷而荒芜的边缘一点也不近。不过,这些年,我们人类已经发射了各种航天器。那么,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划过夜空的是流星彗星还是小行星?还傻傻分不清楚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数十亿甚至数万亿的流浪天体围绕着太阳运行。这些天体的个头太小,因此不能被称为行星,只能被命名为彗星小行星和流星体。如果它们到达地球,就会被称为流星或者陨石。这些星系间的彗星交换或使生命在银河系中普遍存在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一项研究指出,过去无数年来,生命有过许多次散播到银河系各处的机会,而地球便是关键分散点之一。在过去的46亿年里,太阳在宇宙中做随机运动时,曾多次靠近其它恒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