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AI北斗,我国首个AI滑坡预警系统揭秘

  轰!一阵巨响之下,位于陕西某山区居民聚居点的 10 万平方的黄土坡一倾而下。幸运的是,早在 6~7 小时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这一当地高校长安大学研发试点的系统已经发出红色预警,使得群众得以及时避险。
  这一 "教科书级"的滑坡灾前监测预警发生在 2021 年 1 月 27 日。而就在之后的 1 月 29 日,地灾监测又从新一届 "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研制出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已有效预警 15 起地灾!这一消息当天即登上央视新闻。
  在天灾面前,生命何其渺小脆弱。2010 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 1557 人遇难、284 人失踪;2017 年四川茂县滑坡中,100 多人被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种种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猝不及防将生命画上句点,令多少无辜的家庭遭受沉重的打击。但在北斗高精定位、天 - 地窄带物联、人工智能、云计算、新型微机电传感等新兴技术的协作下,那些沉痛的故事也许不会再上演。
  ▲2017 年的四川茂县滑坡中被掩埋的人生存希望极低
  以智能地灾监测预警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能为灾情防控做什么?背后有什么样的技术逻辑和产业真相?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第一代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诞生,已预警 15 起地灾
  湖南凤凰,降雨持续,一日三巡查的百名测群防员有了新帮手,地灾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将促成灾情实时预警。贵州晴隆,暴雨天气,相关部门监测到隐患点裂缝位移变形(速率:13~15cm/0.5h)加快,立马疏散群众 131 户 572 人,成功避险仪器滑坡灾害。湖北秭归,入汛,滑坡预警设备及时捕捉到地形错动信息,促使相关部门发布黄色预警,从而有效保障了三峡库区群众和航道安全……
  ▲湖北某地泥石流灾害现场
  这些案例背后都离不开一大黑科技,那就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 20 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代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这套系统能实时采集与滑坡、泥石流等地灾的相关的地形变化、降雨量等数据,在地灾发生前就及时向管理员发出明确预警信号,辅助应急救灾。
  ▲某企业的滑坡塌方监测解决方案示意图
  这套系统也正在真实地为受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困扰地山区人们排忧解难。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说:"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完成贵州、甘肃、云南九省、市系统对接和数据实时同步工作,并对重庆云阳团包滑坡、贵州晴隆等地质灾害险情实现成功预警。"据悉,该设备目前在全国 2512 处完成试验,预警 15 起地质灾害,避免 366 人可能因灾伤亡。同时,官方编制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也已新鲜出炉,等于为全国地灾防控在发展方向和操作标准方面提供了 "说明书"。
  端管云三大环节,解决两大防灾痛点
  2018 年 11 月,自然资源部召开地灾监测预警科技创新研讨会,提出突破监测预警技术的瓶颈,启动地灾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研发与适用工作的大幕拉开,两年后,一套地灾监测预警物联网解决方案现在已经落地成型。该系统旨在解决两大地灾防治痛点:"地灾隐患在哪里?"、"什么时间可能发生?"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这套预警系统分为前端和后端,融合应用了北斗高精定位、天 - 地窄带物联、人工智能、新型微机电传感、云计算等多学科技术。
  这套系统运作主要包括三大流程:1、前端采集数据。在前端,通过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采集降雨与地表形变等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这是对应物联网架构中的 "感知"环节。2、网络传输数据。在网络层,实时传输监测预警数据,到达每个省的中心站,以及国家监测预警站。这是物联网架构中的 "联网"环节。3、后端数据集成。在后端,通过数据算法模型进行监测预警,向监测人员的手机、PC 等终端平台发布蓝、黄、橙、红多种等级的预警信号。这是物联网架构中的 "集成"环节。
  总体来说,滑坡仪与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整套 AIoT 地灾监测系统。对应三大预警步骤,需要部署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管道、数据集成平台三大类技术产品,这也成为北斗高精定位、天 - 地窄带物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落地的载体。端侧数据采集:研发普适性设备,80 万元设备只需 10 万
  "过去要用 80 万元监测设备才行,现在只需要花 10 万元就能搞定。"来自甘肃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说。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设备的简易度也大为提升。"之前做滑坡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程序繁多、设备体积大。现在使用普适型倾角仪,所有监测设备集成一体,只需从地表往下戳进 60 厘米左右的桩就能进行监测。"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媒体传播可知,采用普适型设备集成度高、功能优化,并借助物联网传输技术,可将方案综合成本降低 50% 以上。在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推力下,在地灾监测这一新兴的垂直市场,一大批市场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一新兴领域。我们调查看到,包括北斗云、江伟时代、千寻位置、江云智能、国信华源、米度测控、稳控科技、中移物联网、国杰信息等众多行业科技玩家纷纷入局,从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切入,参与地灾监测数字化、自动化变革事业发展进程。
  从技术出发来讲,国内地灾检测仪具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主要地灾监测来说,滑坡和塌方主要以监测位移、裂缝、加速度、倾角等地形变化和降雨量为主;泥石流则主要监测雨量和泥位。由于涉及复杂的地质因素和动力学原理,监测仪具举足轻重。传统的地灾监测仪具和方法存在许多弊端。
  根据领域重要论文解读,常见的山体滑坡主要方法有重力测量法、特殊大地测量法、地下水监测法、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常规大地测量法、地下钻孔倾斜法、近影摄影测量法等。它们都有共同的弊端:受气候条件及地形影响,不能持续监测、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投入大、数据难以及时处理且监测周期长等。
  为了应对传统地灾监测设备的弊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开始研发普适型的地灾监测设备,是对端侧地灾监测设备的一次变革。根据该部门最新发布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有六种普适型地灾监测预警设备可供部署:普适型雨量计:采用新型光电式、压电式传感器,体积小,维护简单。土壤含水率计:无须标定,探测范围大,采用多参数一体化设计,尺寸小,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安装。倾角计和振动加速度计:内置电池可不间断供电 2~3 年,已形成微芯桩、变形桩等多参数一体化监测预警设备,易安装易维护。裂缝计:加大量程、窄带物联网和远程控制,设备待机功耗降低 50%,对于加速变形阶段的采集能力明显提升。普适型 GNSS:将监测精度由毫米级调整为亚厘米级,增加一体化预埋箱方式,运行功耗与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普适型加速度 / 倾角传感器具有便携性、高集成特点管道数据传输:北斗卫星挑大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开篇提到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头研发的第一代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还是长安大学预警大坍塌的 "教科书级"案例,我们都发现了同一个字眼——北斗。北斗卫星系统在地灾监测预警中作用于管道——数据传输环节。
  当下,将北斗用于地灾监测,这一理念已有广泛认知认可度。以四川中科川信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 "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为例,目前该系统已经部署全国监测点位 3411 处,仅在四川地区,已多次成功预警阿坝州滑坡。而以 "北斗云"命名的地灾监测普适型设备厂商北斗云,已率先成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头部玩家,占据大量市场。
  在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山地,往往位于地理条件复杂的偏远地区,很多网络受限,甚至线路架设、电力供给都成问题,因此如何传输数据成为一大关键问题。
  根据《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在地灾检测中主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窄带自组网数据传输、蜂窝物联网数据传输、卫星数据传输、宽带自组网数据传输。以北斗、窄带物联网卫星为代表的卫星通讯方式,凭借全球化无死角、全天候覆盖、低时延等优势,成为地灾监测中的理想选择。
  在地灾发生前,区域的传感器发生沉降或偏移时,北斗卫星能够感知到其地形变化,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系统,与其它监测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当下,在我国北斗商业化应用如火如荼发展之际,地灾监测领域成为这一市场的一大承接地带。地灾监测预警的大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
  当地灾信息经由数据采集终端、数据传出管道传输到后台系统,如何实现更自动化、智能化的灾情及时监测预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从行业格局来看,地灾监测作为一个碎片化场景,还鲜少看到我们常见的 AI 独角兽加注,但是,也能看到已有行业科技玩家和科技巨头率先砸下 "一锤子"。
  比如,2020 年 5 月,Baidu 也携手成都高新减灾所发布 "AI + 灾害预警",打造多灾种预警团队和技术体系;2020 年 1 月,华为云也与深圳市气象局宣布与合作,共同研创更精准的灾害性天气预测模型,从地灾监测的两大要素中的降雨量因素切入领域。这些厂商们 AI 的输出,无一不基于其作为云服务商背后的云产品。
  ▲华为云 AI 通过深度学习预测未来 2 小时内每公里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而在行业科技玩家领域,以北京的某公司推出的 "山境"为例,正是通过学习过去山体倾斜的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山体倾斜变化的趋势,并通过逐步完善的预测模型,实现山体滑坡预警。
  ▲山境机器学习预测山体倾斜趋势
  深度学习需要的海量数据从哪来?是深度学习落地灾情监测的一大关键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及先行企业已经开始建立生态,寻求应对方法。本文开头中提到的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就通过在全国 9 省的 2512 处完成实验,积累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说:"去年我们监测了两千处,今年我们要安装两万两千多处监测预警点,重点是在地震山区和高山峡谷区进行监测预警,这样我们会有大量样本。所以下一步,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预警方面,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市场化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以东方生态为例,该公司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质灾害开放性监测网络,首期招募 25 个合作滑坡监测点无偿提供 "山境"。结语:赋能碎片化行业场景,AIoT 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已摸清 28.6 万处地灾隐患点,降低地灾伤亡人数,但全国每年 80% 新发地灾都发生在已圈定的隐患点范围之外。从地灾监测这一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终端、管道及系统,我们看到北斗、人工智能、新型传感等新技术已经开始被规模化应用,正在改变我们应对紧急灾情的方式和效率。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而言,如何在碎片化的行业场景中发挥真实价值是一大核心议题。以地灾监测这一完整的 AIoT 场景为例,数、端、管、云的协同是一项极具行业特色的复杂工程。要想在这样的碎片化场景、复杂工程中起跳,AIoT 技术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俄罗斯进步MS16货运飞船携码头号舱段脱离空间站,预备科学实验舱对接IT之家7月26日消息俄罗斯近日成功发射了科学号重型实验舱,将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目前仍在轨道运行中,此前完成了几次升轨操作。北京时间今晚6点56分,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进步俄罗斯超导电动飞机雅克40LL完成首次试飞IT之家7月25日消息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7月24日,俄罗斯电动飞机雅克40LL(Yak40)开始进入飞行试验阶段,莫斯科国际航展期间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款飞机装备有以涡轮轴发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IT之家8月17日消息据央视报道,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NASA毅力号钻出火星第一洞,在古湖泊中寻找外星生命迹象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已开始在火星表面钻洞,并将收集岩石样本。NASA将在未来的火星任务中把毅力号收集的样本带回地球,供科学家分析研应用材料CEO称AI芯片将消耗大量电力,需要改善半导体能耗2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众多的科技巨头也在自研AI芯片,以更好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自身的业务中。不过,在应用材料公疫情严峻,欧空局四大航天任务待机3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受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影响,欧洲航天局(EuropeanSpaceAgency)计划减少可进入其德国主控中心的人数,旗下四项太空探测任务也均进行了安全配科普新冠病毒能在塑料表面存活3天吗?几小时内急剧下降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多星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着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称新冠病毒可以在硬纸板表面存活24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最多可存活3天!目前,科学家公布世界首例HIV活体捐献肾脏手术成功IT之家3月29日消息据巴尔的摩当地媒体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外科医生创造了历史,他们本周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两位HIV感染者之间的活体肾脏移植手术,两人术后恢复良好。这位捐献肾脏喜欢肥宅快乐水?小心影响肾脏健康一项针对非裔美国成年人的社区研究中,加糖果汁饮料苏打水的大量消费与发生慢性肾病(CKD)的可能性较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发表有助于为食用含糖饮料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提供更多的证据。有研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IT之家10月4日消息谈到肾结石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球有超10的人有肾结石,肾结石如果个头比较大,那就会导致肾疼,疼的特厉害就只能去医院碎大石了,肾结石的成因目前多种多样银河系到底有多重?大概1。5万亿的太阳质量IT之家3月9日消息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对银河系质量进行了测量,根据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的测量数据,他们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美国太空
科学家基于汞齐化发现制造金属间纳米晶体的新方法据外媒NewAtlas报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令人惊讶的简单方法,将两种金属制成一个纳米晶体结构。该团队表示,这几乎可以让任何两种金属结合起来,创造出全新类早期地球的固氮行为被发现不受重视细菌成关注焦点氮对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大气中的气态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铵,对于早期地球上的生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至今我们还没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以感知暗物质的量子晶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量子晶体,他们认为可以用它来感知暗物质。物理学家们通过纠缠一个小型蓝色晶体的机械运动和电子特性来创造这种晶体。纠缠使晶体天文学家研究一颗向银河系边缘急速移动怪异恒星碎片天文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被称为LP40365的恒星。它是一种会快速移动的恒星,是一颗在大规模超新星爆炸中幸存下来的巨大白矮星的残余物,仍然被爆炸的力量推动着前进。这颗恒星目前距离地球BAE下一代APKWS套件提高了激光制导火箭的射程据外媒报道,BAE系统公司披露了其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激光制导套件的最新版本。这些升级使APKWS制导的火箭弹的有效射程增加了30,并能以更大的攻击角度进行攻击。AP一枚玻璃样本有助解决谜团月球是否曾经拥有过磁场在嫦娥五号月球样本返回地球之前,全世界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所有月球样本几乎都是在阿波罗时代收集的。下图中看到的月球样本是由阿波罗16号在1972年收集的。这些样本是月球玻璃,由罗切斯特研究未来的蛋白质可能来自太阳能驱动的微生物生产据外媒报道,对环境的关注推动了一个新行业的形成,该行业专注于传统作物和牲畜的绿色替代品,包括植物ldquo肉rdquo。随着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产业成为主流,研究人员继续调查新的马斯克分享超重型火箭移动转移到发射台的史诗画面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三,SpaceX创始人埃隆middot马斯克分享了三张激动人心的火箭图片,这枚火箭将护送一艘星际飞船(Starship)原型飞船进入轨道。马斯克在Twitte研究土星核心比之前认为的要大得多且并非固体据外媒报道,根据对卡西尼号太空船最新数据的分析,土星的核心并不是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的高密度岩石,而更有可能是一团糊状的烂泥。尽管NASA的这一探测器在2017年坠入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大NASA公布SpaceX新龙飞船任务日期和运载货物据外媒报道,NASA今日(当地时间8月16日)证实,SpaceX下一次前往国际空间站(ISS)的任务将于8月28日进行,就在竞争对手波音发射Starliner失败后不久。这是第23Ingenuity火星直升机正准备第12次高风险飞行NASA的Ingenuity直升机并不满足于仅仅证明它可以在火星上飞行,它现在是毅力号探测器探索红色星球和寻找古代微生物生命迹象任务的一个重要榜首。在第12次飞行中,这架旋翼机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