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专家详解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惊心动魄9分钟两万公里时速降到零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昨日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宣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据央视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进行的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只有 50% 左右,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在了着陆火星阶段。
  IT之家了解到,天问一号从进入火星大气到最终着陆成功,大约经历了 9 分钟的时间,考虑到天问一号与控制中心距离遥远,通讯延迟甚至达到 18 分钟之久。毋庸置疑,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火星可以说是闯过了重重难关。
  央视昨日请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大家进行讲解,并通过动画向大家展示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是如何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将速度从每小时近 2 万公里的状态降低到零,并且安然着陆的过程。
  ▲图源:中国探月工程
  1.环火 3 个月
  5 月 15 日凌晨 4 时许,火星上空,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中的"两兄弟"在做最后的告别 —— 相伴 295 天后,环绕器和承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正式分离。
  随后,环绕器抬升自己轨道,迎来新的使命 —— 为火星和地球之间架起通信桥梁。
  此时,着陆巡视器独自上路,它调整姿态,防热大底朝前,沿着进入火星大气层的轨道滑行,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狭窄"走廊"。3 小时后,它进入火星大气,迎来整个火星探测任务的惊心动魄时刻。
  "天问一号"距离家乡 3.2 亿公里,是走得最远的中国远行客。去年 7 月 23 日,它从海南文昌启程,迄今已跋涉 295 天。
  今年 2 月 24 日,它踩下了"史上最难"的太空刹车 —— 通过 3 次近火制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顺利飞抵火星。在火星上空踩下的这几脚刹车,分寸有多难拿捏?正如科学家比喻的那样,就像从巴黎打出一个高尔夫球,让它落进东京的某个球洞里。
  到达火星上空后,"天问一号"没有立即降落,而是环火飞行数月。中国首次探测火星,最重要的是妥妥成功,因此,"天问一号"选择了最稳妥的模式 ——"先绕后落"。
  在近 3 个月时间里,"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上"兜圈"式飞掠,不停地鸟瞰着陆点 —— 乌托邦平原。它借助携带的相机和光谱仪,看清了火星的地形地貌,监测到了火星沙尘暴的当季动向,也看到了着陆地区的坡度、凹坑等。
  科研人员根据观察到的最新情况,不停地完善火星着陆方案,避开恶劣的火星天气,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实施火星着陆计划。
  2. 自主闯险关
  火星着陆素有"黑色 7 分钟"的说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火星探测任务,揭示着陆过程的险象环生,具体耗时却不尽相同。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探测器从进入大气到着陆火星,全程预计 9 分钟。
  火星稀薄的大气屏障曾让数个人类探测器殒命。一头扎进不可知的大气环境,是世界一半以上火星探测器着陆失败的主要原因。"天问一号"在赢得荣誉前,先要经受世所罕见的残酷考验。主要是因为火星大气环境的特殊性。火星有一层稀薄的大气,这使得火星着陆与登陆月球相比,不能仅采用动力反推的方式,还需增加气动减速和伞系减速等环节,因而着陆控制更为复杂。虽然地球也有大气层,却与火星不同。火星表面的风沙和尘暴,会对着陆火星产生致命干扰。
  另一个难点在于,当火星探测进行到着陆最为凶险的一步时,探测器与地球将短暂"失联"。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首先,探测器高速再入时和稀薄大气积压产生击波,形成等离子鞘层,导致通信中断;其次,因为火地距离 3.2 亿公里,无线电信号一来一回要 35 分钟左右,着陆过程却只有短短几分钟,你我根本来不及干预。
  3. 两万公里到零的降速
  7 时许,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飞向火星大气层,"惊心动魄 9 分钟"拉开序幕。此前人类 21 次尝试着陆火星,美国取得 8 次成功,苏联火星三号着陆 20 秒后失联,其他尝试均告失败。现在,中国队来到赛道。
  着陆巡视器快速冲向火星,时速高达 2 万公里,约为"和谐号"高铁时速的 70 倍。从火星上空到达火星表面,总共不到 10 分钟,如何在这么短时间里把速度从 2 万公里降到零?火星着陆的终极手段是降速。
  "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共分为 4 个阶段: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动力减速段、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段。"火星着陆过程复杂、动作繁多,环环相扣、步步惊心,一招出错、全盘皆输。"耿言说。
  第一阶段为气动减速段,火星既有的稀薄大气与进入舱产生摩擦实现减速。着陆巡视器被装在进入舱中,进入舱分为背罩和大底,大底是一个盾形结构,飞入大气层时,大底斜向下对抗冲击和烧蚀。航天科技集团的研制团队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从积累基础数据开始,最终完成了进入舱气动外形和热防护的研究、设计。
  气动减速阶段有一个环节是展开配平翼,目的是减少探测器的晃动,给后续打开降落伞创造更好条件。
  气动减速过程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约 5 分钟减速后,着陆巡视器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 90% 左右,降到每秒约 460 米。这时,着陆巡视器距离火星表面约 11 公里,着陆进入第二阶段 —— 伞系减速段。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08 所总工程师黄伟介绍,着陆火星,我国要首次在超声速、低密度、低动压的条件下开伞,以往航天器的降落伞不适合在火星使用,要么是不能在超声速下完成对降落伞的稳定充气,要么是不能满足低密度低动压条件下的稳定性需求。
  针对火星探测任务,降落伞设计师首次设计使用了锯齿形盘缝带伞型,并采用了新研制的特纺材料,创新了伞绳插接工艺,提高了降落伞的强度与可靠性。
  随着红白色巨型降落伞的展开,着陆巡视器下降变得更慢,随后进入舱的大底抛开,承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平台率先与火星打了照面。
  4."祝融"稳落火星
  降落伞把速度降到每秒约 95 米,着陆巡视器距离火星表面 1-2 公里,此时,降落伞携带进入舱的背罩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祝融"露出头来,呼吸到了火星上的新鲜大气。
  但降落还没有停止,惊心动魄时刻并未结束,此时,推进系统开始担纲主力,火星着陆进入第三个阶段 —— 动力减速段。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推进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韩泉东介绍,着陆巡视器上配置了 1 台 7500 牛变推力发动机和 26 台姿控发动机。在多台发动机的作用下,着陆下降速度从每秒约 95 米降至每秒约 1.5 米。
  距离火星表面 100 米时,着陆巡视器悬停下来,但还不是休息的时候,火星着陆过程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 —— 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段。
  人类探索火星的减速方式大致相似,但到了最后一步,距离火星咫尺之遥时,方式开始多样起来。综观以往,最后一步大致可分为气囊弹跳式、反推着陆腿式和空中吊车式。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采用的是反推着陆腿式在火星表面软着陆,这同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着陆月面的方式类似。悬停在空中后,着陆巡视器搭载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光学相机等 6 台仪器都同时开启,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出火星表面哪里更平整,在哪里"落脚"更安全。
  7 时 18 分,4 条着陆腿与火星表面第一次亲密接触。触地后,带有缓冲装置的 4 条着陆腿有效抵挡了着陆瞬间的冲击力,在与推进系统共同作用下,重 1.3 吨的着陆巡视器稳稳地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的预定着陆区域。
  闯过"惊心动魄 9 分钟",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平安抵达火星表面。从上空俯瞰,"祝融号"像一只展翅的大鹏,不日,它将驶下着陆平台,在火星表面轧下第一道"中国印"。

MIT机器人利用穿透无线电频率感知隐藏的物体据外媒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使机器人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在机器人能跟人类并肩工作之前,它们必须能够感知人类和其他物体的安全和有用。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过早摄入大量糖会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据外媒报道,根据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生命早期摄入高糖食物可能会为成年后的学习和记忆问题铺平道路。考虑到有多少面向青少年销售的食品含有高水平的玉米糖浆和其他糖类,研究结果尤其令新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到地球据媒体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到地球。据悉,每年许多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尘埃会穿过地球大气层并形成流星,其中一些尘埃会以微陨石的形式到达地面。日前,一项新研究发古代章鱼祖先的存在时间或比此前认为的要早3000万年据外媒CNET报道,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一个地球科学家团队发现了5。22亿年前的化石,这些化石似乎是头足类动物,这一发现表明无脊椎动物的存在时间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早了大约3000万研究从太空发射的导弹是抵御小行星的最佳防御手段据外媒CNET报道,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表示,对来自太空的潜在ldquo杀手级rdquo小行星的最佳防御是坚实的进攻,也是基于太空的进攻。通过用导弹轰击它们来保护地球不受威胁性太空岩细胞可能会用其手指来传达关闭伤口的指令奈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了解到一种未被重视的细胞结构的已知功能,并有可能应用于伤口闭合和癌症治疗。如果你发现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治病,那会怎样?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让人想起198研究发现微小银片可以改善软体机器人的导电性一直以来,软体机器人技术都是新兴技术中比较令人激动的一个类别。当然,与大多数新技术一样,该领域比更传统的领域有一些缺点。虽然它们比更刚性的同类产品提高了灵活性,但由软材料制成的机器SpaceX公司计划再将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据外媒BGR报道,即使在2020年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SpaceX仍然在进行稳定的发射,并将数吨卫星送入太空。现在,为了再一次努力加强其星链(Starlink)互联网网络,该公研究发现改变蚕的饮食习惯可以使纺丝强度提高2倍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蚕的饮食进行简单的调整,自然生产出了纳米纤维素(CNF)合成的蚕丝。将CNF与市售食物混合后喂养蚕,可使蚕的丝更结实更有韧性。他们的研究成果于2021年每天食用一份加工肉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4据外媒报道哦,利兹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小组的科学家利用近50万人的数据,发现每天食用一份25克的加工肉(相当于一份培根),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4。但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吃一些未经研究称工作中的微休息可以提高参与度减轻疲劳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如果让员工在一天的工作中随时可以自由地进行短暂的即兴的微休息,他们会更加投入,也不会那么疲劳。对于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午餐时间是唯一真正从漫
微软研究出新的分子控制器,使DNA存储写入速度提高1000倍IT之家12月4日消息,据InterestingEngineering报道,微软研究院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使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读取和写入DNA格式,微软在一篇博文中介绍了这一方法。近我国风云卫星紧急驰援河南抗洪抢险,启动高频次连续观测模式IT之家7月21日消息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降雨达到暴雨或大暴雨量级,省会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表示,风云系英国高校提出新型核磁共振检测,特制VR头盔带来沉浸式体验8月13日消息,据外媒ScienceDaily报道,伦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兼容虚拟现实系统(MRICompatible为什么指南针和GPS在地球极地无法运行正常?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知道吗指南针和GPS系统在地球极地都无法正常运行,GPS可能告诉你所在位置,但不能引导你方向。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明使人类生活变得更俄航天集团俄罗斯境内将安装北斗地面站,中国境内将部署格洛纳斯地面站IT之家9月15日消息据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公司负责国际合作的副总干事谢尔盖萨维利耶夫表示,俄罗斯航天集团Roscosmos将在2021年底前开始向中国境内部署Glonass(格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IT之家6月18日消息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刚刚,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主要用于电我国吉林一号卫星开启流水线制造,今年将进行10次发射IT之家6月10日消息根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今日表示,正在向汽车产业学习,用流水线的方式造卫星。吉林一号系列卫星为光学遥感卫星,目前在轨数量已达25颗,是目前SpaceX卫星服务Starlink用户体验感觉像是来自未来,看视频无压力11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一些SpaceXStarlink测试用户已经开始在各大网站论坛等平台上分享他们使用SpaceXStarlink的体验。一位名为WanderinSpaceX已将Starlink卫星故障率降低到0。2,大幅降低IT之家11月4日消息随着SpaceX的Starlink互联网卫星的测试已经开始,看起来卫星的运行安全性也在提高。与目前大多数基于卫星的互联网卫星相比,Starlink(以及亚马逊中国的SpaceX,还要等几年民营航天公司迄今为止的三次入轨尝试,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即使成功的这一次,火箭也还没有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11月5日,星河动力将进行民AirCar飞行汽车获适航证,搭载宝马1。6T发动机IT之家1月24日消息,几年前,一辆既能在公路上行驶又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行汽车似乎还是科幻电影中的东西,但随着全球各公司都在研究这种交通工具,我们离这种汽车也越来越近了。现在,克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