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北师大研究团队称40万年才能遇到外星人,是怎么算出来的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宇宙随想》中说,总有一天,人类会把自己脆弱的躯体装进金属种子,飞过所有荒凉和繁荣的世界,去感知那些神不能感知的东西。这也许真的是他们存在的目的 —— 作为宇宙之美的见证者。
  见证宇宙之美的生命过程中,人类会遇到外星文明吗?就目前的科学定论来说,地球还是那个美丽又孤独的星球,在可探索的范围内,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迹 。
  我们到底还需要多久才会找到外星文明呢?在最近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来自北师大的研究团队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数字:40 万年。
  假设地外存在外星文明,最快需要几千年后就有机会与他们对话。乐观的话,这过程大约需要 2000 年。而悲观的话,与外星人建立联系需要再过 40 万年。
  溯源人类文明,也不过区区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40 万年,对于时间尺度上渺小的人类来说,大概率是没得机会与外星人偶遇了。毕竟核爆炸、极端气候、致命病毒、行星碰撞等威胁的存在,可能人类还等不到几千年就已经灭绝了。
  虽然结论不那么乐观,但是在这个研究里,比较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员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相遇时间:2000 年和 40 万年,那么这些具体的数字到底是依据什么计算得来的呢?思想实验:德雷克方程
  想要回答我们什么时候会与外星文明相遇,最先需要假设的是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与数量。这个问题的答案基于人类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寻找可交流的地外文明始于 1960 年。人类尝试了各种探测器、无线电波、宇宙探索计划等各种探索外星文明的方式,都没有发现其他星球有生命迹象。许多天文、生命科学家认为地外行星在形成初期环境很不稳定,诞生外星生命过于困难。天体生物学家乔普拉和林尼韦弗也曾表示,在诞生初期,行星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火山喷发,毒气蔓延,大量陨石的频繁撞击,导致生命很难有机会萌发。
  虽然生命的诞生条件苛刻,但这么大的宇宙,总会有像地球一样幸运的星球,科学家们相信着这个事实,也试着想办法去估算可地外交流的外星文明数量。
  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在 1961 年开始了无线电波段寻找外星文明的计划。同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公式来估计银河系中交流文明的数量,被命名为德雷克方程:N=R*×Fp×Ne×Fl×Fi×Fc×L,其中 N 是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电磁辐射的文明数量;R * 是适合智慧生命发展的恒星形成率;Fp 是具有行星系统的恒星比例,Ne 是银河系中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数量,Fl 是生命实际出现的适合生命的行星的比例;Fi 是有生命的行星中出现智慧生命的比例;Fc 是开发出一种将其存在的可检测迹象释放到太空的技术的文明比例;L 是这种文明向太空释放可探测信号的时间长度(以年为单位)。
  这个公式是一个思想实验,存在的变量多,德雷克方程的变量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难的顺序进行,并且变量本身也难以确定准确值,得出的结论数量不仅多,而且也不是那么准确,因为其局限性也被很多科学家批评。
  虽然德雷克方程本身被诟病的地方比较多,但对于外星文明的研究来说,它也提供了一个支点。许多年轻的科学家们在分析外星研究时,多数会选择基于该方程去做研究估计,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补充丰富了许多变量因素,比如星系恒星形成的历史、金属丰度分布以及恒星在宜居带内有行星的可能等。
  使用德雷克方程估算外星文明的研究,比较出名的是 2020 年,诺丁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的研究。两位科学家采用的是外星生命在系外行星上以与地球上相似发展的假设,对交流的外星文明的数量进行了估计了银河系内的外星文明的数量,他们计算出银河系中可能有 36 个活跃的外星文明。其中最近的距离是 17000 光年的一颗红矮星系统。而即便是这个最近距离的外星文明,也因为太过遥远,无法进行探测和通信。
  回到北师大这个最新的研究上,40 万年的数据,也是基于德雷克方程来计算的。遇见外星人:2000 年与 40 万年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银河系内可能的 CETI 数量和这些 CETI 之间的通信概率》研究,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基于德雷克方程,两位学者先探索了可能出现的行星数量,以及生命需要进化到可以对外交流的程度时间,通过将这些参数作为变量,计算得出了 2000 与 40 万年的数据。
  其中,研究的两位作者强调了德雷克方程中 Fc 的数值设定,因为高智慧生命能够进行通信的概率数值无法测定,因此也就人为选择了 3 个不同的系数 0.1%,0.01% 和 0.001%。这个系数估计的方法在论文中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事实上也无法解释,这个数值本身就难以估计。研究人员将这些关键的变量设置完成后,模拟了不同初始状态下,我们与智慧外星人交流的时间。
  研究估计,在乐观的情况下,外星文明最早可能在恒星生命周期的 25% 出现,而每颗行星只有 0.1% 的机会将生命形式发展成外星文明。在这种情况下,将有超过 42000 个外星文明在其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布在整个银河系中。理论上,只需要 2000 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与外星文明的双向通信。
  如果考虑比较极端的情况,恒星更老并且可能已经超过了它生命周期的 75%,而外星文明出现的可能性只有 0.001%。这会将银河系中出现外星文明的概率降低到只有 111 个,与外星文明双向通信将在 40 万年内发生。
  虽然计算出来了一个具体 40 万年的数字,但事实上这个答案也是个思想实验的结果,因为研究是基于德雷克方程来模拟的时间,关键参数 Fc(高智慧生命能够进行通信的概率)完全是人为设定的值,所以这个最终的计算结论还有待商榷。因此严格的、来说,关于多少年才能找到外星人并与之对话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依旧面对的是一片混沌。
  当然,假设这个结论是有几率发生,那么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40 万年,对于人类的生命尺度来说,都太漫长了。在极端气候、核爆风险、致命病毒、行星碰撞等威胁中,人类能不能走那么远也是个未知数。文明的存续在宇宙空间与永恒时间的尺度中,太渺小了。
  不过研究还是有它的价值所在,一些其他学者评价,科学家们仍然可以基于逻辑假设产生有价值的模型,至少可以产生对此类文明发生率的合理估计。
  在科研探索中,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可知的情况,但因为不可知就不探索也不行。假设、模型的讨论等都是科研发展重要的环节,前人做的工作,对于后人的研究来说,都会有存续的价值。主动呼叫外星文明
  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的征途中,除了理论的研究外也做了许多其他的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奥兹玛计划"。这是人类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宇宙空间中寻找外星文明。1992 年,美国 NASA 推出一项搜寻地外文明(SETI)的项目,并建造了两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它们在夜空中搜寻宇宙深处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和地外文明使用技术的痕迹。虽然中间项目因为没有进展而被关闭过,但到 2018 年又被重启,目前这两个射电望远镜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探索外星文明的身影也有中国。2001 年,中国 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立项建设,经过 15 年的努力,FAST 在 2016 年 7 月正式完工,成为世界上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目前 FAST 望远镜也被投入到观测地外文明的应用中。然而,尽管科学家非常积极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但目前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进展,好不容易搜集到了疑似外星人讯号的电波信息,最后也被证实为是人类的活动带来的电磁干扰。
  虽然结果不如意,但在深空探索方面,人类一直在快步前进着。我们会发现近几年航天领域的发展是肉眼可见的飞速。嫦娥探月系列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天问号、毅力号等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并运行;羲和号探日卫星的飞跃,载人登月与火星移民等都被提上了日程。商业航天的落地也已经带着几位富豪在太空中大饱眼福。
  在深空的探索中,我们在不断突破,一点点打开局限的视野。古人云:通天者王。今人已经实现了古人通天的愿望,探测器星际的漫游,载人航天的旅行,未来星际的移民,这些技术一点点晕开向外星文明的探索上辐射。
  在探索外星文明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以霍金为代表的反对派,劝诫人类不要随意对地外文明暴露信息,万一宇宙真的如黑暗森林法则一般,暴露的话就可能会被掠夺与蚕食。但主张激进建立联系的科学家们并不理会这些声音,在 1973 年 NASA 的先驱者探测器带着地球的位置信息飞向了深空,目前已经抵达行星带;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也曾向距离地球 25000 光年的"M13 球状星团"发射了一串信息寻找外星人。国际天文台也计划在 2023 年利用中国射电望远镜 FAST 进行发送地球的信息到银河系中心区域,那里有数百亿颗恒星。
  主动深空探索和发地球信息等待外星人联系的方式我们都在同步进行,浩瀚的星云吞噬了这些询问的声音,目前人类还并没有获得任何文明的答复。等待答复让人类焦灼,毕竟谁也不知道与我们建立联系的文明是跟我们一样爱好交流与和平还是要掠夺资源消灭我们。
  无论是因为寻找生命起源还是获取外星文明的各类资源等目的,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宇宙的法则就是黑暗森林,我们的文明也就走到尽头了。
  对于已经暴露位置的现实来说,我们没有回头路可走,外星文明接触箭在弦上。我们找他们慢,但若高等文明存在的话,凭借这些暴露的地球坐标信息,高等外星文明找上门来的时间可就不好说了,说不定是个有生之年事件呢。人类吧,发展还是老老实实靠自己,夯实宇航技术,积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做好各种准备,万一咱以为的捷径是弯路甚至是毁灭,至少也能反抗一下。

NASA发布首个来自太空的8K视频一探国际空间站IT之家11月3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合作推出了一个展示国际空间站(ISS)宇航员的新视频。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NASA发布的首个8K视频。视频NASA加速重返月球计划,希望年底前重返月球IT之家2月15日消息据CNET报道,当地时间周四,NASA相关负责人称,希望能加快重返月球计划,甚至希望在2019年年底前实现该目标。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托马斯祖布钦周四机遇号火星车死去后会怎么样?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死亡。在2018年可怕的火星沙尘暴期间,身材娇小的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量逐渐耗尽。在最后一次尝试与它联系失败之后,美国宇航局当地时间2月13SpaceX裁员10细节曝光包含577个总部岗位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上周宣布计划裁员10。现在,新的裁员信息显示,SpaceX此轮裁员包含577个总部岗位。就在SpaceX在上周五早晨成功完SpaceX完成新年首次发射,终于将75颗铱星卫星补齐1月12日消息,据TheVerge报道,SpaceX于今天早上在美国加州完成了2019年首次猎鹰9号火箭发射任务,将其长期客户铱星(Iridium)公司的10颗卫星全部送入低地轨道SpaceX星际飞船完成组装,未来将飞往火星IT之家1月11日消息最近,SpaceX将其BFR火箭重新命名为名为Starship(星际飞船),现在SpaceX已经为这款超级重型星际飞船的第一个测试版添加了最后润色。这枚火箭将SpaceX最新飞船概念图曝光马斯克华丽的星际飞行梦北京时间1月7日讯,这张图片来自特斯拉CEO同时也是SpaceX老板埃隆马斯克的推特,是SpaceX目前正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基地组装的星际飞船测试版的概念图。真正投入使用的飞马斯克SpaceX龙2飞船将延期一个月首飞IT之家1月6日消息SpaceX原计划在1月17日发射的龙2飞船,但马斯克近日表示,龙2飞船首飞已延迟到二月初,届时,龙2飞船将携带一批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由SpaceX研制的龙飞NASA批准追梦者号微型航天飞机全面生产IT之家1月3日消息据环球网报道,日前NASA批准追梦者号微型航天飞机全面生产,该型号航天飞机是由美国内华达山脉公司负责研发,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批准追梦者号航天SpaceX获美国空军2870万美元合同,将进行数据研究SpaceX成功获得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价值2870万美元的合同,将用于进行地面站点飞机以及太空资产的数据连接研究,这一项目也将促进公司的Starlink宽带卫星服务取得进一步发展。NASA火星上发现古代生命迹象比在地球上更容易参与美国宇航局(NASA)下一次的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家说,在火星上发现古代生命迹象比在地球上发现更容易。一个六轮机器人将于2021年降落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其具体目的是找出过去生物存
NASA在出现异常后推Ingenuity的第14次飞行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直升机Ingenuity在尝试下一次飞行之前正在进行短暂的ldquo休息rdquo。该旋翼机原定于9月18日进行短暂的悬停演习。ldquo结科学家使用机器学习研究冰巨星中超离子水的行为据外媒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内部所含水量大约是地球海洋的5万倍,一种被称为ldquo超离子水rdquo的水被认为稳定存在于超过天王星和海王星半径约三分之一处的深度中。超离子水是水的美国将宣布23个物种灭绝包括鸟类贻贝和蝙蝠据外媒CNET报道,当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USFWS)提议将动物和植物从濒危物种法案中除名时,这是一个痛苦的时刻这意味着官员们取消了搜索,而且这些生物被认为是无法拯救的。周欧空局宣布启动全女性水床太空飞行研究欧空局宣布本周开始一项研究,将由20名妇女组成的全女性机组参与。这些妇女将在一个水床中躺上五天,进行干浸式研究,旨在重现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参与者躺在一个类似于浴缸的容器中,SpaceX货运龙飞船将脱离国际空间站踏上返回之旅据外媒报道,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一个月后,SpaceX的货运龙飞船正准备脱离国际空间站,进行相对较短的返回地球之旅。货运龙飞船被用于SpaceX最近为美国宇航局(NASA)执行的国际火星上有可能出现电火花但对人类探测活动影响不大俄勒冈大学实验室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表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小火花可能由摩擦引发。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说,由干燥的火星尘埃颗粒相互接触引起的摩擦可能会在火星表面和大气中产生科学家打造灵活不受限的仿生形变电池组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所的一项新电池设计,有望让软体机器人能够像蛇一样灵活行动,且不会被传统造型的电池组件和难以扩展的续航能力给拖后腿。在8月16日发表于软体机器人(SoftRobot腰围近10米中国100吨级重型火箭预计2028年前后首飞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珠海航展)期间,国产火箭好消息不断。除了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之外,还有更大更重的新一代重型火箭,ldquo腰围rdquo近10米,奔月轨道运载能力科学家研发可由光推动和引导的微观metavehicles虽然太阳能供电的设备现在已经比较常见,但瑞典科学家创造了一些不同的东西。他们建造了微小的ldquometavehiclesrdquo,通过光波进行机械推进和引导。在MikaelK?研究对大脑进行有针对性的脉冲磁刺激可改善情景记忆据外媒NewAtlas报道,由格拉斯哥大学一个团队领导的新研究揭示了对大脑进行有针对性的脉冲磁刺激如何能改善情景记忆。这项工作发现,抑制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能增强记忆的形成。这快舟一号甲固体火箭发射成功10发全中9月27日14时19分,快舟一号甲遥四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ldquo一箭一星rdquo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