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拨开迷雾见真相,单光子相机如何极目远眺

  徐飞虎:多伦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长期从事量子物理、信息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致力于发展实用化量子信息技术。
  隔着厚厚的雾霾,能够看多远?我们的答案是 45 公里。
  为了证明我们真的能清楚地看到 45 公里开外的目标,2018 年 8 月我们团队在上海搭建了一个单光子相机系统,然后把它搬到了崇明岛上。实验的目标是对 45 公里外的浦东民航大厦进行拍照。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我们在崇明岛租了一个宾馆,把系统搬到了宾馆 20 层,因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在使用单光子相机系统拍摄前,我们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选用的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商用天文望远镜,同时结合一台佳能相机,对浦东民航大厦进行拍摄。
  当时的雾霾非常严重,所以即便是用了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和佳能相机,也只能拍到一个非常模糊的图像。而用单光子相机拍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大楼的轮廓的。这是我们所做的两个关键实验之一:45 公里实验。
  另一项关键实验叫做 "22 公里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的另一个目标也是在上海:购物中心 K11。我们在 22 公里外对 K11 进行拍摄,同样我们用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和相机进行比对拍摄,即使是 22 公里,由于雾霾的影响,我们也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然后用我们的单光子相机,拍摄结果见上图中间插图。
  从这两项实验为出发点,我希望能够为大家介绍我们团队研究的 "单光子相机"。
  对比一下 K11 真实的图像,可见单光子相机很清楚地呈现出 K11 的整体面貌。值得注意的是,单光子相机不仅能拍出图像,而且这幅图像还是三维的:图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颜色,其实是告诉我们这个东西距离拍摄者有多远。比如红色就是相对较远一些的,而蓝色则距离拍摄者相对较近一些。所以单光子相机不仅能够实现 "雾里看花",同时也能够实现多一个维度的成像,我们将其称作 "三维成像"。什么是单光子相机?
  那么这样的效果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我们团队研发的远距离单光子相机。远距离单光子相机的核心是激光成像雷达技术,以及在量子信息里发展出的高精度单光子探测技术。
  激光雷达又是原理?它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主动发一束光,打到建筑物上——任何的建筑物,最简单的就是用激光笔打到墙上。经过漫反射过程,必然有光子被反射回来,我们通过探测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光子。如果发射了很多个脉冲,就会收到相应数量的反射回来的光子。
  最终对于每一个点,我们收到一个这样的柱状图。
  你会看到图中出现了一个小峰,由这个小峰的时间和发射时间存在时间差,就能由此得出光的飞行时间。通过光的飞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某一点与发射点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而通过收集到的光子数量,就能知道这个建筑物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收集到光子后对其进行逐点扫描,一个点一个点扫下去,最终将会得到一个目标物体的三维图像。这就是传统激光雷达的工作过程。
  传统的激光雷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的激光雷达用的是传统的探测器,常见的应用可见于手机、相机使用的传统的光电探测器,这些探测器的灵敏度是很有限的,每一个点至少要探测 1nW 这样的光强,或者说换算成光子,大概 10^9 个光子,才能够成一个点的信息。一幅图如果一万个像素点,就需要 1 万乘以 10^9 这么多光子,才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图像。
  若要满足日常需求,传统的激光雷达的问题不大,但如果目标距离很远,就会带来很大问题。因为光的漫反射过程离得越远,返回来的光子数就变得越少,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目标很远时,设备就大概只能够探测到一两个光子,这会导致探测到的信号出现严重失真的情况。如果用这样的信号,一个个点扫下来,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失真的图像,整个图像过于模糊,无法分辨。
  我们团队的研究目标就是实现远距离成像,同时需要满足即使在雾霾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不良观测条件下,也能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拍摄。那么能不能用每个像素只探测一个光子来实现清晰的图像拍摄?于是我们将研究的方向聚焦于单光子相机。一句话来概括,单光子相机就是每个像素只探测一个光子。
  光的基本单元就是光量子,我们可以叫它光子、单光子。如果能做到每个像素只探测一个光子,那么就能在灵敏度上就实现一个巨大的飞跃——10^9 到 1 的巨大飞跃。这样,就给探测距离和灵敏度带来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单光子相机的两个关键
  为了完成这件事情,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主要的难点是有二。第一,如何去捕获并且探测到一个回来的光子?这就需要十分高精尖的 "单光子探测技术",或者叫 "量子探测技术"。第二,因为回来的只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可能来自目标反射回来的光子,当然也有可能来自太阳光的光子,要如何才能准确地区分这些光子?并且每个像素只有一个光子,怎么进行图像重构?我们面临这两个难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探测问题,一个重构问题。探测问题
  针对探测问题,团队发展出了一套高精尖的单光子相机系统。这是我们在 2018 年搭建的,文章开头讲到的那个 "雾里看楼"实验,也是基于这套光学系统。
  它有几个特点。首先,我们选用的波段不同于普通相机,采用的是近红外波段,也就是 1550 纳米,比可见光波段稍微高一点点,是人眼看不到的。所以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人眼安全,并且在大气的传输过程中,它的损耗也是很低的。
  其次,我们的单光子相机系统发展了很高的耦合效率。如此一来,返回来的光子就能够很好地收集到我们系统里,并且还能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它的噪音。
  此外,光子收集进来之后,要进行探测环节。这是我们团队发展的一个基于铟镓砷材料的高精度单光子探测器。最后,这套系统集成度很高,还实现了高精度的扫描。
  系统的真实图片,左边是光学望远镜系统,右边是电子学控制系统,包括单光子探测系统。重构问题
  解决重构问题需要引入单光子相机算法。在算法方面,团队在 2016 年做了一个实验,让每个像素点只探测一个光子,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实现图像重构。
  在只采用传统的图像算法时,得到了一个非常失真的图像(左图),而采用单光子相机算法就会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右图)。单光子相机实验
  有了单光子相机,有了具体的算法,就可以去做实验了。我们研究团队的实验都在上海开展,选取了很多不同的目标来验证这一系统和算法。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 8 公里的系统。实验的目标是对 8 公里外一个人的模型进行识别,看看能不能探测出来。用传统的相机进行拍摄,即使在 8 公里的尺度,还是有雾霾等各方面的影响,基本上你只能看到楼,但是里面什么样你是看不出来的。用我们的单光子相机拍摄,很清晰地看到,这个人把手举起来了。
  我们还做了各种各样的人的姿态的模拟和识别。同样,用传统的相机,基本上人的姿态你是识别不出来的。而用我们的相机,很清晰的可以看到,这是两个手举起来,那是一个手举起来。跟真实的图像对比,很清晰地看到,我们的识别是非常准确的。这是我们在近距离对人体的姿态的识别实验。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不久前刚发表的工作,实现了一个远距离的实验:在 45 公里外,我们对浦东民航大厦进行拍摄。团队发展的新算法在这项试验中得到了一个最优的结果:每个像素点大概只用两个光子就能完成任务。
  未来人类社会对远距离拍摄和低能耗会有更大量级、更高水平的要求,包括我们所说的无人车导航用的激光雷达,都需要用到相关的技术。所以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团队很多,很多国内外的研究组都在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包括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等。不过目前从成像距离、灵敏度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实现了国际领先。希望对量子技术感兴趣,或者对成像技术感兴趣的年轻学子们,在物理、数学、计算机,还有英语等几门学科多下苦功,这样才能够发展更新的相机,更新的人工智能算法,从而造福人类。

新型电脑程序可读取任何基因组序列并破译其遗传密码舒尔金娜与哈佛大学生物学家SeanEddy在eLife杂志的一篇新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全新电脑程序,可以读取任何基因组序列并破译其遗传密码。这个名为Codetta的程序有可能帮助科学家视频发布看探测器如何在金星降落金星是所有的风向标。随着三个主要金星任务的发展,这颗地狱般的星球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审视和研究。本周,NASA公布了其Davinci任务的视频预览,其中包括一个探测器,它将以戏剧性的方科学家们认为一颗近地小行星可能是月球的遗失碎片据CNET报道,每年四月,科学家都能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一颗近地小行星的微弱光芒。一组天文学家一直在捕捉着这一年一度的事件,他们拼凑出一个关于这个小碎片的令人惊讶的启示它似乎不是任何旧SpaceXCrew3任务将开始执行NASA直播就在Crew2着陆后的一天,SpaceXCrew3预计将在今天发射。这一事件将在美东部时间11月10日晚903(北京时间11月11日1003)发生。这次发射将通过VIAYouTubSpaceX国际空间站载人任务送4名宇航员上太空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美东时间11月10日21时03分(北京时间11月11日10时03分),SpaceX计划进行新任务ldquoCrew3rdquo的发射。4名宇航员将搭载龙飞船ldqSpaceX将于当地时间周三晚上执行Crew3任务11月1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四次推迟后,SpaceX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当地时间周三)晚上9点零3分执行Crew3任务。在Crew3任务中,SpaceX的载人龙飞船气候危机新研究显示人类应该为湖泊变暖负责根据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湖水温度上升以及湖泊冰面形成较晚和融化较快的事实中显而易见。本周发表的这项新研究利用模型预测和欧空局气候变化倡议的研究发现2。14亿年前生活在格陵兰岛的新恐龙物种根据一项新研究,双足恐龙Issisaaneq生活在大约2。14亿年前,生活在现在的格陵兰岛。它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长颈食草动物,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动物蜥脚类恐龙的祖先。它是由来自葡萄微型电子植入物如何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据NewAtlas报道,未来能否利用一种小型植入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旨在向可以调节身体炎症反射的关键神经提供电刺激爆发?世界各地的一系列研究正在研究这个引人注目的想法,正在进行大卫星图像揭示格陵兰岛Kjer冰川过去几十年的巨大变化像格陵兰岛的许多冰川一样,Kjer冰川在最近几十年里已经显著消退。地球上不同地质时期的变化是持续和普遍的。但在冰冷的极地地区,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戏剧性而迅速的变化。一个例子是格陵兰西MIT科学家利用专门的纳米粒子创造发光植物据BGR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专门的纳米粒子创造了发光植物。然后,工程师们用一个LED给嵌入植物叶子的颗粒充电。TheBrighterSide报道称,一个LED灯给颗粒充
长二F遥十五火箭出厂在即,等待神十四后再送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去天宫IT之家3月4日消息,去年12月,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进入总装阶段,而上个月已完成总装评审正式转入测试阶段,预计4月出厂,并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天鲲二号卫星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计划近期发射IT之家3月4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由航天科工二院研制的天鲲二号卫星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计划近期发射。据介绍,天鲲二号不仅继承了天鲲一号卫如何在外星建造人类家园就地资源利用刺激地球上的创新北京时间3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即将重返月球,而这一次,我们可能会建立长期的月球基地。然而,在长期的太空任务中,宇航员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必要的基础设施,他们还需要展开实杨利伟十年内普通人也能进中国空间站,技术不是问题IT之家3月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报道,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表示,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来到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将于4月返回地球,今年将再送6人进中国空间站IT之家3月4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已将近140天,状态非常好,德国关闭eROSITA望远镜,暂停与俄罗斯的太空科研合作3月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四,德国宣布暂停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科研合作,并关闭了搭载于俄罗斯卫星上的黑洞望远镜。这副望远镜绘制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宇宙黑洞地图。这副黑洞搜寻望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首幅SAR图像成功下传IT之家3月7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6日,中国电科38所研制的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在发射一周后,成功获取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影像,经解译验证,图像质量良好,目前图像已存档并进行数据处银河航天系列卫星总指挥六颗卫星搭载遥感相机,可实现对地成像观测IT之家3月6日消息,昨日(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IT之家了解卫星在太空中坏掉怎么办NASA将派轨道机器人维修3月6日消息,当太空中的卫星部件损坏或燃料耗尽时,往往意味着其使用寿命也将终结。为了赋予卫星更长的使用时间,美国宇航局(NASA)提出潜在解决方案,即派轨道机器人前往维修或加注燃料一箭七星,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暄铭星愿等多个商业卫星IT之家3月5日消息,今日1355分左右,一发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CZ2C)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工位发射升空,搭载了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含一土号星愿卫星)和中科院团队在恐龙化石中发现染色质显示出DNA存在的可能IT之家10月5日消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中科院研究团队在一只尾羽龙的化石中提取了部分细胞,在里面发现了细丝状的染色质。DNA是细胞中染色质重要组成成分,初步显示出恐龙细胞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