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16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考场作文有别于平时作文的,就是阅卷者不可能和你见面,因此你也无从解释说明别人不懂之处。何况,当平时作文到了需要你说明解释才能让人恍然大悟,也已经游离了优秀行列。所以,明明不是创新惹的祸,而是论证不足、认识片面、逻辑混乱或审题错误造的孽,却怪罪于阅卷教师、迁怒于创新本身,显然有失偏颇。
  高考对创新的鼓励,并非始于近年。而且,根据考生的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以及当场限时作文的特点,阅卷教师对如何判定考场作文的创新有切合考生实际的共识。对于高考这种既命题又限时的作文,倘若能够于同样长短的时间内想同场应试考生之未想,写他人之未写,即为创新之举。能够使其他同学读后赞叹“有道理!我当时怎么没想到。”就有独到之处。换言之,假如你总是能在同等的时空条件下比他人多想一点,多行一步,授你以创新之冠,就当之无愧。正如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所言:“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对中学生而言,若能写成这样的体现“大要”的“明理之文”,足可谓创新之佳作了。至于“你之所想”阅卷教师是否先你想到,不会作为评判创新的必要标准。当然,如果你能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想阅卷教师之未想,定能将高分收于囊中!
  考场作文可以从几方面创新呢?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
  首先,选材求新。每年高考阅卷,仅上海的六七万考生作文,就让每一位阅卷教师和几位历史名人相遇数万次。所以,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再让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忙得不亦乐乎了。即使还不想让他们从你的作文中下岗,也要让他们忙出点新意来。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
  至于文体,理论上讲,无论何种材料作文,甚至大部分命题作文,均可选用散文、随笔、小说等形式,阅卷教师对不同文体的评价有不同标准,文体的出新确实可以给读者以新鲜感,写得好甚至可以成为获得好评的“奇兵”,但是近几年文言文、白话章回小说、寓言、对话体、访谈、分镜头剧本、说明书等“新形式”已经轮番登场,假如你为求新而刻意为之,而所求之新又非你所长,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而且,形式总有穷尽之时,当所有新形式都被用尽之后,你还能剩下什么?
  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功夫。它不仅能够帮你求新,还能够将你的思考引向深入。需要强调的是:对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必须作深入全面的分析、思考,是为“入乎其内”,还应结合自身经验、体会、知识、观念,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选择、提升的工作,是为“出乎其外”。即便不是给材料的作文,而是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也少不了这几入几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这出入之间,锻炼的是思维能力,提升的是思维品质。你定能由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说,由有话可说变为抒自得之见,由抒自得之见进而于文品、见解高人一筹。
  所以说,对命题材料的三思过程离不开对材料的反复咀嚼,识得“庐山真面目”的基础恰恰是身处其中探幽发微的体悟,然后才有出乎其外鸟瞰群峰的“高致”。你必须考虑,自己所选择的观点和论据是否与众不同?如果个个胸中俱有,你凭什么别具一格?如此,你才能达到南宋词人姜夔所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寡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的写作境界。
  然而,这还不能确保你的创新得到首肯。只有在你的新观点新形式让读者心悦诚服后,才算修成正果。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写固然不易,从纷呈的思想中取舍增删布局谋篇来增强说服力却更见难度。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应该是发现和证明的完美组合。证明的能力,往往决定了创新作文的优劣。
  所以,你还必须考虑,自己的独特思考怎样说服读者?在思考“写什么”时,“怎样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怎样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如何从中得出“创新观点”的,也就是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其次,列一个包括总论点、分论点和主要论据的提纲,使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论点和论据之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走好第一步,成功的彼岸已近在咫尺,但第二步走得不好,这咫尺之距也会成为天涯之遥。所以,诗外功夫不可不为。具体而言,学习逻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克服这一中学生普遍的软肋,是使创新思维富有说服力的必由之路。倘使短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有老老实实去写平稳充实的作文。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有创新表现的作文,上海的高考阅卷向来会在原有得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分,目的就是鼓励和保护创新,使中学生作文走出应试的桎梏,以写作素养来应考试之万变。
  (四)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不限文体”不是写“四不象”作文
  ——兼谈高考作文的文体、文风、文采
   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
   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作文修改,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来得有用。
  除了诗歌,高考作文可以选用各种文体写作,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长于描述,用记叙文;长于说理,用议论文;长于介绍,写说明文;长于抒情,散文随笔;另辟蹊径,则寓言、剧本、访谈、新闻任你挥洒。高考、中考时,经常在作文要求中写明“文体不限”,不料,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为何高考中记叙性文体得高分的少?
  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充分了解和熟练运用“规矩”是走向自由挥洒的必由之路。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文体变异都是不谙文体知识,不会运用各种文体写作。许多优秀作文都飞翔着善变的精灵。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求变,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变”的前提是对传统文体的谙熟,灵活中藏着规律,感性中透着理性。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一下记叙文。实际上,文体分类中并无记叙文一说。它只是中学语文的教学文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记叙性文体的基本写法,能够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写人记事抒情言志。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
  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2004年开始,阅卷组根据命题组提供的“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评分细则”,不仅对议论性文体各类卷细分了上中下等,还对记叙文等主要文体作出了不同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如议论文要求“中心突出”,主题比较显豁,而符合一类卷标准的记叙文则要求“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还规定了写人记事的作文要“情节生动,描写生动形象”。但大多数考场记叙文或主题过于显豁,点题之句往往画蛇添足;或情节单一,不合情理;或缺乏描写(尤其是细节、动作描写),似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另有一些则云遮雾罩,中心组十几个老师看十几遍都不明就里,含蓄过头成了晦涩难懂。
  所以,选用文体必扬己所长,才能使你的倚天剑屠龙刀所向披靡,不然,你就是有无数根银针,也成不了东方不败。
  如何练就?有一法可资借鉴:文体沟通,一题多用。亦即以同一题目写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枯叶蝴蝶”为题,写记叙文和写议论文表现方式大相径庭;写说明文则目的各异。因为是一题多写,对命题所指事物及其内含了解得比较深刻全面,从而又丰富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材料。不仅如此,因为了解得深刻全面,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强了。
  华丽文采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矫揉造作
  文风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这种以文害意的文风和人们对文采的理解有关。其实,文采不只是语言华丽,朴素也是一种耐人咀嚼的文采,甚至更胜于华丽。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强调要有文采,但是一提到文采,有人就把它等同于语言华丽。于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华丽的文风盛行,全国各地的高考一类卷多为铺陈排比名句迭出的“美文”。而后学者以为单凭语言华美即可获得高分。殊不知决定这华丽文采得到高分的,是背后流淌的真情实感。有之,则为华而实,缺之,则为华而不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正确的文风,应该是“实在、优美、新颖”,错误的文风则是“空洞、虚假、造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高考评价一定会坚持鼓励各种文风并存,包括华丽的文采。
  文采华丽并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虚假所致的矫揉造作。所谓“文章”,有“文”才成章,正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说的那样,如果去掉有文采的兽毛,那末虎豹的皮革就和犬羊的皮革一样了。意思是语言表达毕竟有高下之分。但前提很明确,你必须是虎豹。所以,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贴切、规范上下功夫,更不应丢了内容的匹配。在此基础上的典雅优美,才相得益彰。别颠倒了先后顺序,也别以为只有华美才会有“文”,否则,你只是头披着虎豹之皮的绵羊。
  作文的“常青树”更在于内容的丰富独特。如果丢弃了文章内容而专力锤炼语言等技巧,无异于舍本逐末。除了文章学家外,人们读一篇作品,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的往往不是技巧,长埋心底的回忆主要也不在于此。他们更关注的是内容,只有当内容打动了他,再度阅读时或许才会留意形式技巧的精妙。语言技巧和内容的关系,犹如服饰打扮和长相气质的关系。最佳状态是精美的服饰烘托出主人的相貌气质。当服饰的精美导致观者的眼光离开穿衣人,那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在高妙的技巧和精彩的内容之间必须放弃一样的话,该放弃的应该是技巧。奉劝同学们莫轻看朴素平淡。须知平中常能见奇,淡中常有亮色。它可能是“绚烂之极”,它可能有“至味”寄其中。所以,不仅不能轻看,而且应该追求。因为,这是通往“大巧若拙”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
  可见,高考作文评价要求的不是风格统一,而是文质彬彬,内容形式水乳交融。要达到这一境界,最重要的是对文与质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最先要做的是咬文嚼字。具体而言,要在修改上多下功夫。
  笔者曾以高三学生为对象做了一项实验。布置学生当场作文,打分后不作评讲、不写评语即予发还。两周后以同样题目考试,结果该班学生并未因事先做过此题而有明显进步,和其他事先未做过该题的班级相比,成绩依然是各归其类。这说明:就限时作文而言,如果没有写作后的评讲修改,重写旧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得到提升。这就像语文阅读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下课后不加理解消化,练习后不作总结订正,今后遇到同类问题,仍可能重复犯错。
  作文修改,正是由“写过”迈向“会写”的必由之路,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修改,是总结,是发现,是提高,更是走向成熟、避免重蹈覆辙的良药。从这个意义上讲,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的工作来得有用。前者虽每篇费时不多,结果却事倍功半;后者虽每篇费力较多,结果定能事半功倍。不同题目的作文各写一遍,增加的是量的积累,同样的题目修改三四遍却很可能产生质的变化。因为,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多次经历反复修改的过程,你的眼界就会拓宽,品位就会提升,思想就会成熟。作文水平,在这一“实践、修改”的循环中,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从而不再跌落到过去的水平。反之,则可能小起大落,如离群孤雁,迷失方向。
  修改到什么程度为止?尽己所能地趋向立意独特、表意畅达、结构圆合、词句精确。也就是,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有人甚至认为相近的词语并无差别,拘泥于词语是玩弄文字游戏。但我知道,一个人对表达内容的重视程度从词句运用、先说后说上一看便知。态度越郑重,表达越字斟句酌,态度越随便,表达越漫不经心。
  但是,迄今为止,中学作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临时出题、简单评改的无序状况。有人竟提出“把教师从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不知这种做法的长远效果如何,以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判断,它无疑背道而驰。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十分必要,可为此减去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课失宠于广大学生便是咎由自取了。(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
  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议论文里,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原则:“开放包容灵活多元”八字方针
  所谓“开放”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比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是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分数;比如2005年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例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因为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给予低分。其次,阅卷教师也不能因为考生作文中流露出一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定。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
  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还有两条重要指标。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轻易判为不及格。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不能太严苛;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该允许有不足甚至缺陷。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升写作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确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包括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要求。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标准更便于操作,使阅卷老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可能让考生在限制中取得最大的自由。
  高考作文评价关键词: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先谈议论文。总的来说,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一是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二是在上述三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或者你的思想是否在当年高考作文中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因为独特的思考往往本身就是深刻的体现。换言之,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当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也要比较优秀。
  二类卷作文标准的确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所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首先选定二类卷。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区分。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所以,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不足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绝非降低评价标准,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标,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写作个性的同时,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格”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结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或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薄,或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作文中十分鲜见。
  再谈记叙性文体。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其余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我的奶奶作文500字我的奶奶今年55岁,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但就是因为奶奶太爱干净,才老是打我骂我。星期三是劳动节,我想帮奶奶干点家务活。干什么呢?啊!有了,我来帮奶奶扫地吧!说干就干,我拿起扫把扫奶奶老了作文600字岁月,是一把无痕的刀,它使得奶奶的容颜不在年轻它无情的告诉我,她老了它同时也剥夺了我和她的甜蜜时光helliphellip我有一个非常爱我的奶奶,如今,她已经将近60岁了。她以前有我的奶奶作文600字有人疼爱是一种特别幸福的事情,我就有一个疼爱我的人,那就是您,我的奶奶。奶奶我想您了!您总能给我烧各式各样好吃的饭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土豆饼啦。记忆中,我总是缠着你给我做土豆饼。记奶奶的手作文800字奶奶的家乡在绍兴水乡,一条小溪河从村里潺潺流过。在奶奶家厨房的灶台边,有一个老物件mdashmdash一口赤褐色的大水缸,水缸上面盖着两块褪了色的的木板。每年我回老家过年时,奶奶都花香四溢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未开的花,散发出金光,向着太阳努力生长。开了的花,时不时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味,滋润着人们的心,使我们陶醉。我的奶奶喜欢养花,窗前屋后摆满了花,整个家就像是虎虎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家几年前曾经养过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狗,它叫虎虎。虎虎的毛是黄色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嗅觉灵敏的鼻子,一双小耳朵总是竖着。它经常直立着身子,好像有小偷橘子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ldquo黄澄澄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rdquo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橘子。成熟的橘子跟苹果一般大小,全身有些小ldquo疙狡猾的猎手猪笼草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植物王国真稀奇,不仅有那些美丽的花儿,还有能供我们食用的粮食。一年前我第一次听到ldquo猪笼草rdquo时,还以为它是可以将猪圈养起来的草。前几天,我在我叫小龟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ldquohi,我叫小龟,相信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可以猜出我是何方lsquo神圣rsquo了吧。对了,我就是一只小乌龟。虽然我和小主人没相处多久,也就四五仙人球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喜欢勇敢挺拔的向阳花,也有人喜欢像钻石的宝石花,而我却喜欢长在沙漠里的仙人球。它是勇敢的象征,它是抗旱的象征。它是长在我家桔子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今天放学回到家,我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这时,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盘桔子,马上垂涎三尺。于是,我便不假思索地挑了其中最大的桔子吃。大桔子外表光鲜亮丽,形状圆整。
读书使人幸福作文读书,翻译成英语是READ。我认为,这就足以表现读书使人快乐,使人幸福。欲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返朴归真。每当双手捧起一片墨香,那淡淡的香味一丝一丝的钻进我的鼻孔透过我的心灵时,读书的意义初中作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各种课外书。什么童话啊小说啊杂志啊,这些课外书我都非常喜欢。因为,书可以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穿梭遨游,让我找到无穷无尽的快乐。尤其是看小说,仿佛身临其镜,和故事中关于风景的作文金银花开山里的布谷鸟声声啼着春天,这美好的季节来到赤裸的田野,向远方伸展。春水漫过河,听得松涛阵阵。金野花映满山野,洋溢着祥和。清晨,湖水映着蓝天,白云伸展羽翅,天空裹一身灿烂,妇女们在溪关于风景的作文等到春暖花开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冬天,挥别了刺骨的寒风终于等来了盎然的春日,等到了春暖,花又开题记记忆里,所有美好的事物,美丽的东西都发生在春天,也许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也许是太多有关于春的美好词汇让关于风景的作文夏天的西藏西藏,在人们眼中就是大雪封山,白皑皑的一片。可是夏天的西藏却不是这样。繁花似景,一片生机勃勃,蓝天上的雄鹰翱翔着,地上的羚羊奔驰着。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都散在草关于风景的作文春天来了在故乡,好不容易盼来下雪,白雪从天空中缓缓落下,犹如天使来到凡间。过了几日,雪依然不化,天仍冷得很。不久,太阳初升,雪地白净,渺渺远远。我奔跑在雪地上,常常记不起时间,现在想起来,关于风景的作文春天在哪里你悄悄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春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悄悄的来到河边,看见了万紫千红的小花,小花向高兴的春姑娘点头。春姑娘又看见了茂密的小草,小关于风景的作文洱海正当人们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里时,苍山号的汽笛响了,那是催促游人们返船的信号,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诏风情岛,人虽然上了船,心却还在岛上,船开动了,那女神那沙壹母那观音,那迷人关于风景的作文赞美春天春天,你带着生命和希望,乘着清风,踏着细雨,步履轻盈,跃过高山,飞过河流,千里迢迢而来。你所到之处,无不蕴含着朝气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到来,孕育着一片生机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爱情名言国外爱情名言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醉心。假如见到一个美人就痴情颠倒,这颗心就乱了,永远定不下来因为美人多得数不尽,他的爱情就茫茫无归宿了塞万提斯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关于风景的作文赞美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条发芽,百花绽放。我走在真如古镇北石路桥的河边,迎着春天的绵绵细雨,呼吸着古镇的乡土气息,眼前是一片古寺古树古塔古桥,河边一棵杨柳一棵桃在春雨中轻轻的摇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