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大鲸的坦克世界科技树重制计划英联邦系(Y系)科技树脑洞

  好久不见……
  在一号机被摧毁之后,科技树狂想系列也就因为我的懒惰而告一段落了,当然了,我那会儿也有说过会让这个系列回归,也有人催,从十月开始催,十一月他们就放弃了。
  但是我还是在写的,因为我打算让这个系列和我一起重新开始,尤其是在考虑到以往的内容多少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存在,就比如说发文格式啥的,其实是可以全部放到一篇文章的不需要分成三四篇……
  不过承诺还是要做的,当我完成这篇文章的编辑的时候已经是12月31日凌晨4点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能卡在2021年内发布的,感谢各位的捧场。
  那么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重启的第一篇,我选择了一个之前没有聊到过的系别——英系!
  经过近半年的考虑,最终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原本计划隔离出英系的英联邦系并入进来!和原本的英系组成一个足以挑战苏美的超级科技树!前排提示:
  本篇文章仅是我个人发表的想法,不属于游戏消息,和历史更是沾不上边,所以还请不要过于上纲上线……
  车辆的配图或者是配文有误的话请一定要在评论区为我指出!感激不尽!
  同样也欢迎各位看官姥爷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树概览
  这一次的科技树图虽然还是很难看……但是我觉得至少和以前只有白纸黑字那样相比要容易看一些……嗯。
  如图所示,共有,
  其中,LT有2条线,MT有5条线,HT有2条线,TD有5条线,SPG有1条线。
  让我们展开来谈吧。
  需要说明的新机制
  直升机机降机制:
  坦克与其他坦克一样会在出生点待机但是处于直升机吊装状态,战斗开始前或战斗开始5s内可以选择以自身所处位置为中心、半径300m范围(大战场为600m)内在小地图上自己选择一个位置进行机降,若开局没有选择机降,则机降选项将会进入40s的CD后才可以使用,未进入战斗时可以通过设置在加载页面调出"地图提示"并在加载页面的地图上选择机降位置,不可以选择在非地面降落,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没有选择则会默认机降在出生点中心,根据机降地点与出生点距离决定,负责直升机为"支奴干"HC.1,速度为250km/h,车辆距离地面与不可破坏障碍物的最低高度为50m,车辆在吊装飞行期间可以被攻击,直升机不能被攻击且直升机隐蔽与车辆静止隐蔽一致,飞机飞行与机降不影响坦克本身的隐蔽,处于运输中的坦克不可以开火不可以移动但是可以靠视野点亮敌人,落地0.5s后才可以开火与移动,直升机则会再机降完成后向最近的地图边界移动并飞出战场,选定机降位置将会在小地图上展示给友方玩家,若战斗开始则机降位置选定后不能取消,机降完成后每隔2分钟可以再使用一次机降(机降设定为主动消耗品,可以理解为消耗品四号框,需自行分配键位),再次使用机降时可以在小地图上以自己当前所处位置为中心的半径250m区域(大战场为500m)内选定再次机降的位置,不可以选定降落在非地面,但是选定后不可更改,直升机飞抵车辆上方并完成吊装工作需要5s,车辆在等待期间损毁则终止吊装,吊装时被击毁则直升机会带着残骸从距离当前位置最近的边界飞离战场,该机制只适用于 Lv.8的英国轻型坦克一线。
  HESH(碎甲弹)机制:
  化学弹,无跳弹角,无溅射范围,转正角度为2 ,无距离衰减,穿深浮动为15%,当炮弹口径 命中部位装甲厚度则实际转正角度=基础转正角度+0.5 (炮弹口径-命中部位装甲厚度),未击穿伤害=0.5 伤害-1.5 装甲厚度 (1+内衬系数),击穿装甲的伤害浮动为90%~130%,未击穿装甲的伤害浮动为65%~110%,可以穿透可破坏障碍物而不损失穿深但是无法穿透非主要装甲,击中非主要装甲则无法对目标造成伤害。
  APDS(脱壳穿甲弹)机制:
  动能弹,跳弹角为70 ,转正角度为2 ,距离衰减为每100m降低1%穿深,穿深浮动为5%,伤害浮动为10%,不享受动能弹的口径碾压机制,当命中部位装甲厚度 炮弹口径 2时,伤害+15%,当命中部位装甲厚度 炮弹口径 2时,伤害-15%,穿透可破坏障碍物或非主要装甲后炮弹会继续飞行20倍口径距离并减少0.5 等效值所对应的击穿所需穿深值,但是增伤判定会失效,减伤判定仍然存在。
  英国自动液压机制:
  没有设置启动条件,根据鼠标引导主炮俯仰在主炮俯仰角达到极点时进行车体向前或向后下压,自然也没有任何加成,除了俯仰角。
  MT一线定位:拥有极强的消耗能力的中坦防线之盾
  优势:优秀的俯仰角,雄厚的血量与炮塔装甲,极高的视野、精度与缩圈速度,较高的载弹量,六级开始使用APDS,八级开始使用HESH
  劣势:极差的机动,低下的隐蔽,脆弱的车体防护,DPM较低,三扩较差,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1 MT】维克斯2号战车(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暂时停止了战车的设计研发工作,这些工作都被交给英国的民营厂商,1920年,维克斯公司启动了新式战车的研发工作,该车是根据一战的作战经验得出的英国第一辆拥有旋转炮塔的战车,该车车体本身是一个缩小的菱形战车车体,顶部安装了一个半球形炮塔,第一辆原型车仅有一挺机枪作为主武器,1922年,军方提出所有坦克必须安装速射炮,所以之后制造的2号原型车换装了一门3磅炮,该车最终没能投入量产,1927年,两辆原型车均作报废处理,然而这两辆原型车是英国坦克设计的里程碑,不仅仅是确定了全向炮塔搭配速射炮的设计思路,还有以"反坦克"为核心的坦克职责的全新概念。
  伤害:40(HP)
  模块伤害:45(HP)
  穿深:30(mm)
  弹种:AP
  口径:47(mm)
  弹速:70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60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56(m/100m)
  缩圈速度:2.4(s)
  五扩系数:0.25/0.25/0.15/4/2(m/100m)
  极速:24/-10(km/h)
  发动机功率:80(hp)
  车重:10(t)
  推重比:8(hp/t)
  车体转向速度:20( /s)
  炮塔转向速度:2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2.8/-8( )
  血量:300(HP)
  车体装甲厚度:20/20/20(mm)
  炮塔装甲厚度:20/20/20(mm)
  隐蔽系数:11.55/2.75,9.55/2.05(%)
  视野:30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机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炮手、装填手与通讯员,驾驶员)
  【Lv.2 MT】A2E1 维克斯Mk.1中型战车"雄"(英国)
  1921年,军方求购新式战车,维克斯公司接手了该项目,根据军方需求,维克斯公司设计了一款并没有采用菱形战车设计的新战车,该车采用的是厢式车体,并且将炮塔后置、发动机前置,1923年第一批原型车被送往博文顿进行测试,随后在1924年开始了量产,因为该车重量高于当时世界主流的轻坦的重量,所以该车被归类为中坦,共分为两种型号,"雄"拥有一门主炮,"雌"只有机枪,第一批共有30辆,然而该车拥有较为明显的结构缺陷,直至后来的改进型号,也就是维克斯Mk.2诞生才得以解决,1938年,这两型战车全数退役。
  伤害:50(HP)
  模块伤害:54(HP)
  穿深:60(mm)
  弹种:AP/HE
  口径:57(mm)
  弹速:75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75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4(m/100m)
  缩圈速度:2.4(s)
  五扩系数:0.20/0.20/0.20/4/2(m/100m)
  极速:40/-10(km/h)
  发动机功率:90(hp)
  车重:11.7(t)
  推重比:7.70(hp/t)
  车体转向速度:25( /s)
  炮塔转向速度:25( /s)
  履带系数:1.10/1.20/2.10
  仰俯角:16/-7( )
  血量:4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10/10(mm)
  炮塔装甲厚度:10/10/10(mm)
  隐蔽系数:10.05/2.55,7.95/2.05(%)
  视野:31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机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通讯员)
  【Lv.3 MT】A38"勇士"(英国)
  1943年,英国为应对远东战场环境而设计的步兵战车,要求在A33的基础上减重但不减配,但是最终设计出来的结果不仅没有明显的减重,装甲厚度还更薄了,如今这辆车成为了设计学院的学员们的必修课题,即"在这辆战车上寻找尽可能多的设计缺陷"。
  伤害:80(HP)
  模块伤害:76(HP)
  穿深:80(mm)
  弹种:AP
  口径:57(mm)
  弹速:900(m/s)
  装填时间:5(s)
  射速:12(发/min)
  DPM:96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9(m/100m)
  缩圈速度:2(s)
  五扩系数:0.17/0.17/0.10/4/2(m/100m)
  极速:25.75/-10(km/h)
  发动机功率:330(hp)
  车重:23(t)
  推重比:14.35(hp/t)
  车体转向速度:25(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20/1.30/2.40
  仰俯角:20/-10( )
  血量:500(HP)
  车体装甲厚度:114/70/70(mm)
  炮塔装甲厚度:114/75/75(mm)
  隐蔽系数:11.55/2.75,9.55/2.05(%)
  视野:31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4 MT】A12/A27"玛蒂尔达" II(英国)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一辆原型车,由A12玛蒂尔达II底盘与A27克伦威尔炮塔组合而成,主炮则是一门6磅炮,本身仅仅是作为A27炮塔适应性的测试车,所以仅制造了一辆。
  伤害:110(HP)
  模块伤害:76(HP)
  穿深:105(mm)
  弹种:AP
  口径:57(mm)
  弹速:850(m/s)
  装填时间:5.5(s)
  射速:10.91(发/min)
  DPM:1200.1(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2.1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22/-10(km/h)
  发动机功率:330(hp)
  车重:27.5(t)
  推重比:12(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20/1.30/2.50
  仰俯角:20/-10( )
  血量:600(HP)
  车体装甲厚度:75/75/75(mm)
  炮塔装甲厚度:76.2/63.5/57.2(mm)
  隐蔽系数:11.55/2.75,9.55/2.05(%)
  视野:32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5 MT】A38"重型勇士"(英国)
  1944年由劳斯莱斯公司负责设计的一款战车,该车本质上不能算是A38"勇士"的改进型号,而是一个独立的新项目,该项目设计了一个装甲极其厚重的步兵战车,其参考借鉴了A38勇士与A33奋进的设计经验,重量增加至接近原来的两倍,成员数量减少至3人,装甲则得到了明显的增厚,主炮并没有确定,但是方案选定了英制6磅炮、英制3.7英寸榴弹炮与美制75mm炮作为预定主炮,由于A43黑太子率先完成研究,该项目最终被放弃。
  伤害:150(HP)
  模块伤害:100(HP)
  穿深:150(mm)
  弹种:AP
  口径:75(mm)
  弹速:9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20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2.3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20.92/-12(km/h)
  发动机功率:400(hp)
  车重:42.27(t)
  推重比:9.47(hp/t)
  车体转向速度:20( /s)
  炮塔转向速度:2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5/-8( )
  血量:750(HP)
  车体装甲厚度:150/100/31.8(mm)
  炮塔装甲厚度:150/100/60.3(mm)
  隐蔽系数:10.55/2.05,8.55/1.25(%)
  视野:36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v.6 MT】A29"宗族"(英国)
  由劳斯莱斯设计的以"克伦威尔"底盘为基础设计的新式巡洋战车,然而该车过分强调装甲,导致重量增重至50.65吨,主炮使用的是17磅炮,然而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车体,该车使用了700马力的罗罗流星V-12发动机,悬挂装置被设计得相当复杂,最终该项目在1943年因为有了更合适的替代者而被叫停。
  伤害:150/130/190(HP)
  模块伤害:105/105/107(HP)
  穿深:150/230/80(mm)
  弹种:AP/APDS/HESH
  口径:76.2(mm)
  弹速:900/1250/850(m/s)
  装填时间:8(s)
  射速:7.5(发/min)
  DPM:1125/975/1425(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2.2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40/-12(km/h)
  发动机功率:700(hp)
  车重:50.65(t)
  推重比:13.83(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5/-8( )
  血量:950(HP)
  车体装甲厚度:114.5/60.3/31.8(mm)
  炮塔装甲厚度:142.4/95.3/60.3(mm)
  隐蔽系数:11.55/2.25,9.55/1.55(%)
  视野:36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7 MT】"百夫长"Mk.1(英国)
  1942年,军方启动了一个名为"通用战车"的计划,意旨开发一款兼容步兵战车与巡洋战车优点,准确的说是"重型巡洋战车"的新东西,1944年开始生产原型车,1945年4月,15辆使用17磅炮的样车与5辆使用77mm炮的样车完成制造并运往欧洲大陆,初期定名为A41巡洋坦克,5月又完成了6辆使用17磅炮的原型车并远赴欧陆的盟军占领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惊艳全场,参加测试的人无不惊叹他强大的续航能力,后来,该车不再作为"巡洋坦克"而是重新归类为中型坦克,而他的理念则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伤害:170/150/130/190(HP)
  模块伤害:105/105/107/107(HP)
  穿深:150/230/250/80(mm)
  弹种:AP/APDS/APCR/HESH
  口径:76.2(mm)
  弹速:900/1250/1150/85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360/1200/1040/1520(HP/min)
  载弹量:60(发)
  精度:0.34(m/100m)
  缩圈速度:2.1(s)
  五扩系数:0.16/0.16/0.10/4/2(m/100m)
  极速:34.6/-10(km/h)
  发动机功率:600(hp)
  车重:50(t)
  推重比:12(hp/t)
  车体转向速度:35( /s)
  炮塔转向速度:35( /s)
  履带系数:1.10/1.20/2.30
  仰俯角:20/-10( )
  血量:1250(HP)
  车体装甲厚度:76.2/50.8/38.1(mm)
  炮塔装甲厚度:180/76.2/76.2(mm)
  隐蔽系数:10.55/2.05,8.55/1.25(%)
  视野:39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8 MT】"百夫长"Mk.5/1 QF32磅炮型(英国)
  一辆换装了32磅炮并且将炮塔修改为适合安装该炮的样式的试验车,该炮塔的厚度高于此前的各型百夫长,但是也因此增加了车重,机动也随之变差,该车的测试结果并不理想,不久后便被放弃,但是该车为之后的百夫长Mk.6以及后续的百夫长系列奠定了改进与发展方向。
  伤害:300/280/250/370(HP)
  模块伤害:135/135/135/140(HP)
  穿深:225/245/275/120(mm)
  弹种:AP/APDS/APCR/HESH
  口径:94(mm)
  弹速:900/1250/1150/900(m/s)
  装填时间:8.35(s)
  射速:7.19(发/min)
  DPM:2157/2013.2/1797.5/2660.3(HP/min)
  载弹量:60(发)
  精度:0.34(m/100m)
  缩圈速度:2.1(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40/-10(km/h)
  发动机功率:600(hp)
  车重:53(t)
  推重比:11.33(hp/t)
  车体转向速度:35(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10/1.20/2.30
  仰俯角:20/-10( )
  血量:1500(HP)
  车体装甲厚度:120.7/50.8/38.1(mm)
  炮塔装甲厚度:258/76.2/76.2(mm)
  隐蔽系数:10.55/2.05,8.55/1.25(%)
  视野:39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9 MT】FV4015"百夫长"Mk.9(英国)
  基于"百夫长"Mk.7的升级型号,特点在于换装了一门105mm L7,并且提升了装甲防护能力,此外还有增加测距仪、红外夜视仪等细微改进。
  伤害:420/390/320/480(HP)
  模块伤害:150/150/155/155(HP)
  穿深:268/286/330/140(mm)
  弹种:APCR/APDS/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1450/1650/1150/1150(m/s)
  装填时间:12(s)
  射速:5(发/min)
  DPM:2100/1950/1600/2400(HP/min)
  载弹量:60(发)
  精度:0.33(m/100m)
  缩圈速度:1.9(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40/-10(km/h)
  发动机功率:650(hp)
  车重:53(t)
  推重比:12.27(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10/1.20/2.20
  仰俯角:20/-10( )
  血量:1850(HP)
  车体装甲厚度:180.7/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78/88.9/88.9(mm)
  隐蔽系数:12.55/2.75,10.55/2.05(%)
  视野:410(m)
  通讯距离:9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10 MT】FV4017"百夫长"Mk.13(英国)
  基于"百夫长"Mk.10的升级型号,特点在于换装了红外夜视仪与测距仪,是百夫长系列的最后一个改型。
  伤害:420/390/320/480(HP)
  模块伤害:150/150/155/155(HP)
  穿深:268/286/330/140(mm)
  弹种:APCR/APDS/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1450/1650/1150/1150(m/s)
  装填时间:10(s)
  射速:6(发/min)
  DPM:2520/2340/1920/2880(HP/min)
  载弹量:60(发)
  精度:0.31(m/100m)
  缩圈速度:1.8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34.6/-10(km/h)
  发动机功率:700(hp)
  车重:55(t)
  推重比:12.73(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10/1.20/2.20
  仰俯角:20/-10( )
  血量:2150(HP)
  车体装甲厚度:205/7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95.4/152.4/100.4(mm)
  隐蔽系数:12.55/2.75,10.55/2.05(%)
  视野:420(m)
  通讯距离:9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MT二线定位:拥有强大的反击能力的中坦防线之矛
  优势:可观的俯仰角,优秀的三扩系数,优秀的转向速度
  劣势:相对较差的极速,较差的精度,并不优秀的防护,极差的隐蔽,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2 MT】AC2"哨兵"(澳大利亚)
  为了对抗南下的日军,澳大利亚于1940年启动了自研坦克计划,之后,新南威尔士国营铁路公司在1941年设计制造完成了一款巡洋坦克,该坦克被命名为AC1"哨兵",该车原定采用6磅炮,但是由于6磅炮储备不足,最终选定结果是2磅炮,而AC2是基于AC1提出的应急量产方案,该方案提出使用卡车的动力系统取代原来的美国M3坦克同款动力系统,为此还削弱了装甲厚度,其吨位也降低至19.5吨,该计划最终因为可靠性问题没有被接受。
  伤害:45/60(HP)
  模块伤害:54/56(HP)
  穿深:60/30(mm)
  弹种:AP/HE
  口径:40(mm)
  弹速:800/70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675/90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5(m/100m)
  缩圈速度:2.5(s)
  五扩系数:0.18/0.18/0.18/4/2(m/100m)
  极速:48/-10(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19.5(t)
  推重比:15.38(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5/-10( )
  血量:200(HP)
  车体装甲厚度:50/50/50(mm)
  炮塔装甲厚度:50/50/50(mm)
  隐蔽系数:11.05/2.55,9.05/1.75(%)
  视野:32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3 MT】"公羊"II(加拿大)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联邦国家提供M3"李",但是作战能力不佳,无法满足战场需求,加拿大为解决该问题,于是委托蒙特利尔机车厂设计制造一款基于M3底盘的新战车,在美国的技术协助下,1941年该车开始量产,并以加拿大皇家装甲兵司令沃辛顿的家徽"公羊"命名,初期的I型采用了2磅炮,后来的II型换装了6磅炮。
  伤害:90/110(HP)
  模块伤害:76/78(HP)
  穿深:60/30(mm)
  弹种:AP/HE
  口径:57(mm)
  弹速:800/700(m/s)
  装填时间:6(s)
  射速:10(发/min)
  DPM:900/110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5(m/100m)
  缩圈速度:2.3(s)
  五扩系数:0.15/0.15/0.15/4/2(m/100m)
  极速:38/-10(km/h)
  发动机功率:440(hp)
  车重:28(t)
  推重比:15.72(hp/t)
  车体转向速度:45(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1.10/1.20/2.00
  仰俯角:20/-8( )
  血量:300(HP)
  车体装甲厚度:76.2/63/38(mm)
  炮塔装甲厚度:76.2/63/38(mm)
  隐蔽系数:11.05/2.05,9.05/1.55(%)
  视野:34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4 MT】A24"骑士"(英国)
  19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英军参谋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想,也就是"重型巡洋战车", 该项目之后被交给了纳菲尔德与伯明翰铁路公司,纳菲尔德的选择是在A15十字军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中包括重新设计车体和炮塔,但是主炮仍然采用的是6磅炮,发动机也还是继续使用十字军的发动机, 1942年,第一批六辆样车交付测试,暴露出与十字军一模一样的发动机过热问题后,劳斯莱斯公司与利兰公司加入到了新坦克的研发工作中,劳斯莱斯提出新坦克应该使用他们的流星引擎,这才解决了问题,改进后的版本得到了军方的认可,而这个纳菲尔德的改进前版本最终得到了"骑士"这个名字,所有的骑士巡洋坦克几乎都被用作装甲兵教具没能投入到战场中,但是有12辆被友情提供给了法国第12龙骑兵团。
  伤害:110/190(HP)
  模块伤害:76/78(HP)
  穿深:90/30(mm)
  弹种:AP/HE
  口径:57(mm)
  弹速:900/700(m/s)
  装填时间:5(s)
  射速:12(发/min)
  DPM:1320/228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5(m/100m)
  缩圈速度:2.3(s)
  五扩系数:0.15/0.15/0.15/4/2(m/100m)
  极速:40/-10(km/h)
  发动机功率:410(hp)
  车重:27(t)
  推重比:15.19(hp/t)
  车体转向速度:45(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1.10/1.20/2.00
  仰俯角:20/-10( )
  血量:500(HP)
  车体装甲厚度:76.2/48/38(mm)
  炮塔装甲厚度:76.2/63/57(mm)
  隐蔽系数:11.05/2.05,9.05/1.55(%)
  视野:34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5 MT】A27M"克伦威尔"Mk.4(英国)
  英国最著名的巡洋坦克,1940年开始研发,1942年样车测试,1943年最终定型量产,虽然在英军服役的数量远不及谢尔曼坦克,但是该车的使用部队都对其赞不绝口,因为该车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侦查战车,著名的"沙漠之鼠"英军第7装甲师在诺曼底登陆后全数换装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用这种战车从卡昂一直打到汉堡,欧战结束后,部分该型坦克被送到了中东和远东的英军部队手中。
  伤害:150/200(HP)
  模块伤害:100/102(HP)
  穿深:160/50(mm)
  弹种:APDS/HE
  口径:75(mm)
  弹速:1250/900(m/s)
  装填时间:6(s)
  射速:10(发/min)
  DPM:1500/200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40(m/100m)
  缩圈速度:2.2(s)
  五扩系数:0.13/0.13/0.13/4/2(m/100m)
  极速:64/-25(km/h)
  发动机功率:600(hp)
  车重:27.6(t)
  推重比:21.74(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5/-10( )
  血量:7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2/50/50(mm)
  炮塔装甲厚度:102/70/70(mm)
  隐蔽系数:11.05/2.55,9.05/1.75(%)
  视野:36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通讯员)
  【Lv.6 MT】维克斯MC77巡洋战车(英国)
  维克斯公司在FV300项目结束后将该项目的成品之一——FV301进行修改并作为一个外贸项目,计划安装77mm炮,最开始打算销售给法语国家,然而该车本身相比起同期的西方主力战车已经算是相对落后的产品了,最终该项目仅停留在模型阶段。
  伤害:140/190(HP)
  模块伤害:105/107(HP)
  穿深:170/80(mm)
  弹种:APDS/HE
  口径:77(mm)
  弹速:950/700(m/s)
  装填时间:6(s)
  射速:10(发/min)
  DPM:1400/190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1(m/100m)
  缩圈速度:2.2(s)
  五扩系数:0.13/0.13/0.10/4/2(m/100m)
  极速:48/-15(km/h)
  发动机功率:600(hp)
  车重:30(t)
  推重比:20(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0.90/1.00/1.90
  仰俯角:20/-10( )
  血量:1000(HP)
  车体装甲厚度:76.2/42.9/31.8(mm)
  炮塔装甲厚度:120/60/60(mm)
  隐蔽系数:11.55/2.55,9.05/1.75(%)
  视野:37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7 MT】FVRDE 48t(英国)
  20世纪50年代由FVRDE设计的坦克,为了承载更强大的主炮而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新式的炮塔设计,然而暴露在外的主炮被认定为风险过大,最终仅停留在图纸阶段,但是某种意义上该设计成为了英国坦克抛弃传统的大炮盾式炮塔设计的先声。
  伤害:210/190/280(HP)
  模块伤害:118/120/120(HP)
  穿深:155/215/100(mm)
  弹种:APCR/HEAT/HESH
  口径:83.4(mm)
  弹速:1300/900/8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680/1520/224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2(m/100m)
  缩圈速度:2.2(s)
  五扩系数:0.12/0.12/0.10/4/2(m/100m)
  极速:45/-10(km/h)
  发动机功率:700(hp)
  车重:48(t)
  推重比:14.59(hp/t)
  车体转向速度:45(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0.80/0.90/1.50
  仰俯角:20/-10( )
  血量:850(HP)
  车体装甲厚度:50.8/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150/50.9/50.9(mm)
  隐蔽系数:11.05/2.25,9.35/2.05(%)
  视野:37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8 MT】FV4202(英国)
  1956年由利兰公司制造的一款战车,也被称为"40吨百夫长",最初计划用于替代现役的百夫长,该车达到了当时服役中的百夫长的水准,但是重量与身高都有所降低,不过因为相比起百夫长没有明显提升,所以仅制造了三辆该项目就被叫停,后来该项目的技术成果由FV4201继承,有记录表明仅有两辆该车存活,如今博文顿博物馆馆藏的实际上是由这两辆仅存的样车拼接而成的。
  伤害:230/200/280(HP)
  模块伤害:118/120/120(HP)
  穿深:185/245/100(mm)
  弹种:APCR/HEAT/HESH
  口径:83.4(mm)
  弹速:1300/900/8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840/1600/224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0(m/100m)
  缩圈速度:2.2(s)
  五扩系数:0.11/0.11/0.08/4/2(m/100m)
  极速:48/-10(km/h)
  发动机功率:650(hp)
  车重:40(t)
  推重比:16.25(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80/0.90/1.50
  仰俯角:20/-10( )
  血量:1300(HP)
  车体装甲厚度:50.8/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24/50.9/50.9(mm)
  隐蔽系数:11.05/2.25,9.35/2.05(%)
  视野:38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9 MT】"胜利"Mk.1A(印度)
  维克斯Mk.1 MBT是维克斯防务公司第一款外贸型MBT,设计制造与20世纪50年代末,其大致参考了百夫长Mk.7的设计,最初预定使用20磅炮,后来直接更改为105mm L7,因为其更加低廉且技术成熟的原因,该车得到了印度的订单,1961年正式与塔塔汽车公司签订合同, 1965年第一批该车抵达印度,之后又向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出售了维克斯Mk.1的生产技术以及仿制许可,直至20世纪70年代,印度已经完成了完全国产化,该车被称为"胜利",20世纪80年代,印度军方对该车提出了改进升级的需求,其中有1100辆"胜利"Mk.1被升级为"胜利"Mk.1A,其改进在于换装了巴拉特电子公司提供的AL 4420火控系统以及改进瞄具与炮口校准参考系统,1997年全数退役。
  伤害:360/320/480(HP)
  模块伤害:150/155/155(HP)
  穿深:248/330/140(mm)
  弹种:APCR/HEAT/HE
  口径:105(mm)
  弹速:1450/1150/1150(m/s)
  装填时间:10(s)
  射速:6(发/min)
  DPM:2160/1920/288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40(m/100m)
  缩圈速度:2.2(s)
  五扩系数:0.11/0.11/0.07/4/2(m/100m)
  极速:45/-15(km/h)
  发动机功率:650(hp)
  车重:40(t)
  推重比:16.25(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80/0.90/1.50
  仰俯角:20/-10( )
  血量:13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0/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45/88.9/88.9(mm)
  隐蔽系数:11.05/2.25,9.35/2.05(%)
  视野:39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10 MT】维克斯Mk.3 MBT(尼日利亚)
  维克斯防务公司以维克斯Mk.1 MBT为基础设计的一款采用新式炮塔的外贸MBT,其定名为维克斯Mk.3,采用了105mm L7线膛炮,炮塔前半部分为铸造而后半部分为焊接,1975年第一辆完成火控与动力改进的成品车,即维克斯Mk.3B,后直接改称为维克斯Mk.3,1977年正式投产,20世纪80年代,尼日利亚从英国维克斯防务公司购买了108辆该车以及33辆配套的工程车,这批战车后来成为尼日利亚的主力,直至今天只剩下十几辆仍有作战能力,他们全部被投入到了对抗"博科圣地"组织的战斗中,部分被该组织缴获。
  伤害:390/360/480(HP)
  模块伤害:150/155/155(HP)
  穿深:268/330/140(mm)
  弹种:APCR/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1450/1150/1150(m/s)
  装填时间:10(s)
  射速:6(发/min)
  DPM:2340/2160/2880(HP/min)
  载弹量:40(发)
  精度:0.39(m/100m)
  缩圈速度:2(s)
  五扩系数:0.10/0.10/0.05/4/2(m/100m)
  极速:48/-15(km/h)
  发动机功率:750(hp)
  车重:50(t)
  推重比:15(hp/t)
  车体转向速度:55( /s)
  炮塔转向速度:55( /s)
  履带系数:1.00/1.10/2.00
  仰俯角:15/-10( )
  血量:1950(HP)
  车体装甲厚度:100/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45.4/100/80(mm)
  隐蔽系数:11.55/2.55,9.95/2.05(%)
  视野:400(m)
  通讯距离:9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MT三线定位:拥有优秀的奔袭能力的中坦防线构筑先锋
  优势:优秀的机动,优秀三扩与缩圈速度,优秀的穿深,优秀的视野
  劣势:相对较低的防护,极差的隐蔽与单发伤害,较少的弹种,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8 MT】印度坦克方案B-PS-102(印度)
  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得到了美国援助的M48,而印度却只有英国留下的二战时期的战车,于是印度决定召开一次竞标,但是他们不只希望购买成品,还想要购买技术与生产线以便在印度国内量产制造,这次竞标给了百废待兴的德国军工一次机会,重组的德国老牌军工企业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前往印度竞标,期间他们交付了四个方案,而B-PS-102是最后一个方案,其特点在于采用了西德制90mm炮,并且采用了四人成员组,炮塔后方还有一挺防止敌人爬上车的自卫机枪,虽然整体设计有非常多二战德国的影子,但是总体来说性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该方案竞标失败了,因为西德团队拿不出实车,而且预计开销让预定的生产商塔塔汽车公司无法接受,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该车身上有许多重要零部件几乎都需要去他国采购,就印度本身的工业实力而言没办法做到使其完全国产化,而他的竞争对手英国维克斯防务公司提出的维克斯Mk.1 MBT早有成品,英国也可以为印度提供一批百夫长Mk.7快速填补武器空缺,只要塔塔汽车公司购买了维克斯Mk.1的制造许可就可以将所有生产技术甚至是整条生产线都搬回印度本土,虽说西德团队在这次竞标中失败了,但是靠着这次竞标,德国终于有了重启国产战车工业的资本。
  伤害:210/210(HP)
  模块伤害:122/125(HP)
  穿深:255/270(mm)
  弹种:APDS/HEAT
  口径:90(mm)
  弹速:1000/900(m/s)
  装填时间:7(s)
  射速:8.58(发/min)
  DPM:1801.8/1801.8(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2(s)
  五扩系数:0.10/0.10/0.10/4/2(m/100m)
  极速:55/-20(km/h)
  发动机功率:650(hp)
  车重:40(t)
  推重比:16.25(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90/1.00/1.90
  仰俯角:20/-10( )
  血量:1250(HP)
  车体装甲厚度:90/50/50(mm)
  炮塔装甲厚度:100/50/50(mm)
  隐蔽系数:10.50/2.50,8.50/2(%)
  视野:38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9 MT】斯考基安(南非)
  1973年,南非开始着手自行改进现役的百夫长Mk.3,他们选择为该车换装了大陆公司800马力V-12发动机,命名为"斯考基安",即南非的酒庄酿造的相对流行的一种烈酒,据悉该车曾与采用了同一种改进的百夫长Mk.5(南非军方为其定名为"塞梅尔",名字来源于一种谷物)一并在纳米比亚参加过机动性测试,这些都为南非之后的百夫长改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伤害:250/250(HP)
  模块伤害:118/118(HP)
  穿深:268/320(mm)
  弹种:APDS/HEAT
  口径:83.4(mm)
  弹速:1350/1080(m/s)
  装填时间:7(s)
  射速:8.58(发/min)
  DPM:2145/2145(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1.9(s)
  五扩系数:0.09/0.09/0.09/4/2(m/100m)
  极速:55/-20(km/h)
  发动机功率:810(hp)
  车重:50(t)
  推重比:16.2(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90/1.00/1.90
  仰俯角:15/-10( )
  血量:1450(HP)
  车体装甲厚度:76/50.8/38.1(mm)
  炮塔装甲厚度:120/88.9/88.9(mm)
  隐蔽系数:10.50/2.50,8.50/2(%)
  视野:39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10 MT】"象牙号角"1A(南非)
  1976年南非在国际封锁之下开始了新式MBT研发计划,该计划被命名为"象牙号角",该计划提出在现有的百夫长Mk.3的基础上改进出足以对抗苏制T-55并且能够满足战场机动需求的新式MBT,该车换装了英国105mm L7线膛炮的南非版本,即105mm GT-3,提升了弹药基数,换装了动力更强大的风冷柴油机与半自动变速箱,增大了炮塔尾部的储物仓与油箱,火控系统也得到了来自以色列技术的升级,之后开始量产,在介入安哥拉战争后,成功逆转了对安哥拉军的劣势,尤其是在1987年伦格奔古河谷的战斗,安哥拉军的72辆T-55只有10辆幸存,而被击中而无法行动的该型战车在战斗结束后在现地修复成功归队。
  伤害:320/320(HP)
  模块伤害:150/150(HP)
  穿深:285/345(mm)
  弹种:APDS/HEAT
  口径:105(mm)
  弹速:1500/115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2560/256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1.8(s)
  五扩系数:0.08/0.08/0.08/4/2(m/100m)
  极速:55/-20(km/h)
  发动机功率:950(hp)
  车重:50(t)
  推重比:19(hp/t)
  车体转向速度:60( /s)
  炮塔转向速度:60( /s)
  履带系数:0.80/0.90/1.90
  仰俯角:15/-10( )
  血量:1800(HP)
  车体装甲厚度:76/50.8/38.1(mm)
  炮塔装甲厚度:200/88.9/88.9(mm)
  隐蔽系数:10.50/2.50,8.50/2(%)
  视野:40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MT四线定位:拥有强大的攻城能力的中坦防线之敌
  优势:超高的单发伤害,优秀的速度与推重比,不俗的穿深,优秀的视野、仰俯角与三扩
  劣势:极其恶劣的精度与缩圈速度,不堪入目的隐蔽,相对较差的转向,过于漫长的装填时间,较低的载弹量,极差的弹速,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8 MT】STT"查理大帝"1958(英国)
  1958年STT提出的一个方案,将一些苏联设计融入进去,并且采用了120mm低膛压炮作为主炮,但是仅停留在木制模型阶段。
  伤害:440/600(HP)
  模块伤害:165/170(HP)
  穿深:270/14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20(mm)
  弹速:600/60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1600/240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55(m/100m)
  缩圈速度:2.85(s)
  五扩系数:0.13/0.13/0.13/4/2(m/100m)
  极速:45/-10(km/h)
  发动机功率:585(hp)
  车重:30(t)
  推重比:15(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30/1.40/2.40
  仰俯角:15/-10( )
  血量:1400(HP)
  车体装甲厚度:150/80/38(mm)
  炮塔装甲厚度:180/80/70(mm)
  隐蔽系数:7.05/1.25,3.55/0.65(%)
  视野:37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3(%)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9 HT】STT"奇美拉"1950(英国)
  由STT提出的设计,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拥有具体指标与设计且被命名为"奇美拉"的方案,该车最初考虑采用120mm炮,但是考虑到HESH很有可能无法对抗IS-3的正面装甲,所以120mm炮被放弃,进而提出该车主炮口径至少需要127mm,但是仅停留在图纸阶段。
  伤害:600/850(HP)
  模块伤害:191/191(HP)
  穿深:300/19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39.1(mm)
  弹速:650/650(m/s)
  装填时间:20(s)
  射速:3(发/min)
  DPM:1680/225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55(m/100m)
  缩圈速度:3(s)
  五扩系数:0.11/0.11/0.07/4/2(m/100m)
  极速:50/-10(km/h)
  发动机功率:1040(hp)
  车重:55(t)
  推重比:18.91(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5( /s)
  履带系数:1.30/1.40/2.50
  仰俯角:15/-10( )
  血量:1750(HP)
  车体装甲厚度:140/50.9/30.8(mm)
  炮塔装甲厚度:250/90.8/70.5(mm)
  隐蔽系数:4.65/0.85,2.25/0.45(%)
  视野:40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10 MT】FV4003"百夫长"AVRE(英国)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战地工程战车,本质是百夫长Mk.5换装165mm爆破炮,可以摧毁大部分防御工事,该车直到1993年才正式退役。
  伤害:750/1050(HP)
  模块伤害:355/200(HP)
  穿深:330/20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65(mm)
  弹速:450/450(m/s)
  装填时间:20(s)
  射速:3(发/min)
  DPM:2250/285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50(m/100m)
  缩圈速度:2.85(s)
  五扩系数:0.15/0.15/0.15/4/2(m/100m)
  极速:55/-15(km/h)
  发动机功率:1040(hp)
  车重:50(t)
  推重比:20.8(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10/1.20/2.10
  仰俯角:20/-10( )
  血量:2000(HP)
  车体装甲厚度:120.7/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54/88.9/88.9(mm)
  隐蔽系数:12.55/2.55,9.05/1.85(%)
  视野:41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MT五线定位:中坦线的中近距离支援手与反进攻主力
  优势:大口径,高单发伤害,高穿深,不错的仰俯角,缩圈速度快,高DPM
  劣势:较差的精度,装甲弱点较多,视野较低,隐蔽极差,转向速度较差,履带系数极差,弹种较少,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8 MT】FV4201/T96(加拿大)
  1959年,英国基于对苏联重型坦克的情报而着手研发下一代重型主战坦克,这个判断被美国吸纳后,美军得出了M60很有可能出生即落后,无法对抗苏联的重型坦克,正巧,加拿大想要采购新式主战坦克,于是三国决定联合研发一款以美英技术为主导、加拿大的需求为核心的新式主战坦克,加拿大希望得到一款基于美国的T95中型坦克与英国的FV4201重型坦克设计的新坦克,因此,美国为加拿大提出了这样的方案——使用FV4201的底盘与T96的炮塔,主炮采用的是105mm T254线膛炮,然而该方案因英国与加拿大的共同反对所以仅停留在设计阶段。
  伤害:360/480(HP)
  模块伤害:150/155(HP)
  穿深:268/130(mm)
  弹种:APDS/HESH
  口径:105(mm)
  弹速:1300/1150(m/s)
  装填时间:10.5(s)
  射速:5.72(发/min)
  DPM:2059.2/2745.6(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45(m/100m)
  缩圈速度:2.15(s)
  五扩系数:0.17/0.17/0.17/4/2(m/100m)
  极速:40/-10(km/h)
  发动机功率:560(hp)
  车重:50(t)
  推重比:11.2(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40/1.60/2.60
  仰俯角:15/-10( )
  血量:1500(HP)
  车体装甲厚度:120.7/50.8/31.8(mm)
  炮塔装甲厚度:200/50.9/50.9(mm)
  隐蔽系数:10.55/1.55,8.05/0.85(%)
  视野:37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9 MT】T95/FV4201 CAN方案 (加拿大)
  ABC同盟在研究以T95与FV4201为基础的新式主战坦克期间,加拿大综合各方案后提出了自己所想要的配置,该车使用T95的底盘与的FV4201炮塔并使用英国的120mm线膛炮,但是加装了M48中型坦克的车长指挥塔,尽管方案存在可能性,但是这个项目因英美两国的反对,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一辆实车。
  伤害:400/600(HP)
  模块伤害:165/170(HP)
  穿深:310/150(mm)
  弹种:APDS/HESH
  口径:120(mm)
  弹速:1450/1150(m/s)
  装填时间:10(s)
  射速:6(发/min)
  DPM:2400/360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4(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5/0.15/0.15/4/2(m/100m)
  极速:48/-10(km/h)
  发动机功率:750(hp)
  车重:52(t)
  推重比:14.43(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40/1.60/2.60
  仰俯角:15/-10( )
  血量:1800(HP)
  车体装甲厚度:110.7/50.8/25.4(mm)
  炮塔装甲厚度:240/88.9/88.9(mm)
  隐蔽系数:10.55/1.55,8.05/0.85(%)
  视野:38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v.10 MT】T95/FV4201(加拿大)
  1959年由英国提出的加拿大主战坦克方案,该方案非常简单,只是将FV4201的炮塔与英制120mm线膛炮安装在T95中型坦克底盘上,然而该方案遭到了美国的拒绝,最终该方案没有脱离设计阶段就被废弃了。
  伤害:440/600(HP)
  模块伤害:165/170(HP)
  穿深:340/150(mm)
  弹种:APDS/HESH
  口径:120(mm)
  弹速:1450/1150(m/s)
  装填时间:10(s)
  射速:6(发/min)
  DPM:2640/360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40(m/100m)
  缩圈速度:1.85(s)
  五扩系数:0.15/0.15/0.15/4/2(m/100m)
  极速:48/-10(km/h)
  发动机功率:750(hp)
  车重:52(t)
  推重比:14.43(hp/t)
  车体转向速度:30( /s)
  炮塔转向速度:30( /s)
  履带系数:1.40/1.60/2.60
  仰俯角:15/-10( )
  血量:2100(HP)
  车体装甲厚度:110.7/50.8/25.4(mm)
  炮塔装甲厚度:240/88.9/88.9(mm)
  隐蔽系数:10.55/1.55,8.05/0.85(%)
  视野:39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兼任通讯员)
  LT一线定位:以蛙跳战术为核心的侦查战车
  优势:极高的视野,优秀的转向与极速,极其优秀的隐蔽,可观的火控,七级开始可以使用直升机机降机制
  劣势:脆弱到无法承担任何消耗的防护,相对较低的推重比,贫弱的单发伤害,非常低的穿深,相当低的DPM,七级开始不能使用动能弹,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2 LT】A9 巡洋坦克Mk.1(英国)
  1934年,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始研发一款"廉价的坦克"以应对经济大萧条,1936年完成样车,样车完成后,军方在同年的会议中提出坦克应该被分类为"巡洋坦克"与"步兵坦克"两种主要类型,而这辆坦克也就成为了英国第一款巡洋坦克,1937年该型坦克开始量产,之后在法国战场与北非战场都有登场。
  伤害:50/60(HP)
  模块伤害:54/56(HP)
  穿深:60/20(mm)
  弹种:AP/HE
  口径:40(mm)
  弹速:750/75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750/90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4(m/100m)
  缩圈速度:2.4(s)
  五扩系数:0.20/0.20/0.20/4/2(m/100m)
  极速:60/-20(km/h)
  发动机功率:150(hp)
  车重:7.5(t)
  推重比:20(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25/-10( )
  血量:250(HP)
  车体装甲厚度:16/14/10(mm)
  炮塔装甲厚度:16/14/10(mm)
  隐蔽系数:15.65/2.55,15.65/2.55(%)
  视野:31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通讯员)
  【Lv.3 LT】A25 Mk.8"哈里·霍普金斯"(英国)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在"领主"的基础上进行再升级的产品,主要改进在于装甲增厚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重量的增加,该坦克也就不再具备空降能力。
  伤害:50/60(HP)
  模块伤害:54/56(HP)
  穿深:80/25(mm)
  弹种:AP/HE
  口径:40(mm)
  弹速:780/780(m/s)
  装填时间:3.5(s)
  射速:17.15(发/min)
  DPM:857.5/1029(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4(m/100m)
  缩圈速度:2.35(s)
  五扩系数:0.20/0.20/0.10/4/2(m/100m)
  极速:60/-20(km/h)
  发动机功率:180(hp)
  车重:8(t)
  推重比:22.5(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25/-10( )
  血量:350(HP)
  车体装甲厚度:23/18/15(mm)
  炮塔装甲厚度:23/18/15(mm)
  隐蔽系数:15.65/2.55,15.65/2.55(%)
  视野:33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v.4 LT】A13"盟约者"Mk.5(英国)
  1940年开始生产的一款巡洋坦克,是英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名字的巡洋坦克,该型坦克吸收了Mk.1巡洋坦克与Mk.2巡洋坦克的设计经验,成为了当时处于世界中上水平的坦克之一,其因为相较于A14与A16更加便宜的造价而被军方选中,设计完成后英国快马加鞭量产了1771辆以填补装备空缺,但是因为散热问题,最终全部都只能留在英国本土作为装甲兵训练教具以及本土防卫使用,1943年正式停产 ,但是该车的变型工程车却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都有出现过以该车底盘为基础制造的架桥工程车。
  伤害:50/60(HP)
  模块伤害:54/56(HP)
  穿深:80/25(mm)
  弹种:AP/HE
  口径:40(mm)
  弹速:780/780(m/s)
  装填时间:3(s)
  射速:20(发/min)
  DPM:1000/120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2.25(s)
  五扩系数:0.20/0.20/0.10/4/2(m/100m)
  极速:56/-20(km/h)
  发动机功率:400(hp)
  车重:18.5(t)
  推重比:21.63(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45( /s)
  履带系数:0.90/1.00/1.90
  仰俯角:20/-10( )
  血量:500(HP)
  车体装甲厚度:40/30/25(mm)
  炮塔装甲厚度:40/19.5/25(mm)
  隐蔽系数:17.05/3.05,17.05/3.05(%)
  视野:35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5 LT】A15"十字军"Mk.3(英国)
  由纳菲尔德公司设计的巡洋坦克,该坦克虽然是纳菲尔德公司参与"盟约者"设计制造工作后提出的"同期衍生方案",但是其试验车却比"盟约者"要早了六个星期诞生,在"盟约者"宣告失败后,该型坦克立马替代了"盟约者"成为军方的新式巡洋坦克的重点,之后定名为"十字军",量产后于1941年正式服役,主要用于北非战场,依靠其优秀的机动性,成为北非战场上最重要的英军坦克,1943年后,该型坦克的工作逐渐被新的巡洋坦克"克伦威尔"所替代,其就此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然而该车依旧在北非、中东与亚平宁的非英军部队服役,直到战后也继续在北非与中东发光发热。
  伤害:75/100(HP)
  模块伤害:76/78(HP)
  穿深:120/30(mm)
  弹种:AP/HE
  口径:57(mm)
  弹速:890/80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1125/150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4/0.14/0.10/4/2(m/100m)
  极速:58/-20(km/h)
  发动机功率:410(hp)
  车重:17(t)
  推重比:24.12(hp/t)
  车体转向速度:4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90/1.00/1.90
  仰俯角:20/-12( )
  血量:550(HP)
  车体装甲厚度:40.2/38.6/28.3(mm)
  炮塔装甲厚度:50.8/23.5/29.7(mm)
  隐蔽系数:17.05/3.05,17.05/3.05(%)
  视野:36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6 LT】A46(英国)
  1943年,有了美国援助的英国决定自行开发一款新式的轻型坦克以摆脱美援M3轻型坦克,然而为此开发的A17与A25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于是维克斯决定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一款轻型坦克,该坦克计划采用77mm炮,1944年设计完成后军方预定了20辆原型车,然而直到1945年都没能完成实车制造,直到1946年,军方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至FV200系列与FV300系列,仅存的一辆A46底盘被改造为履带式运输车,至此,该项目最终成为了FV300系列的技术储备。
  伤害:135/19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180/40(mm)
  弹种:APDS/HE
  口径:77(mm)
  弹速:1150/8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050/152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6(m/100m)
  缩圈速度:2.05(s)
  五扩系数:0.14/0.14/0.10/4/2(m/100m)
  极速:60/-20(km/h)
  发动机功率:350(hp)
  车重:15(t)
  推重比:23.34(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4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2/-7( )
  血量:550(HP)
  车体装甲厚度:35/20/20(mm)
  炮塔装甲厚度:35/20/20(mm)
  隐蔽系数:17.05/3.05,17.05/3.05(%)
  视野:37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7 LT】GSOR 3301(英国)
  1961年英国陆军参谋部提出了新式轻型坦克的技战指标,要求该型坦克可以使用霍克西德利Hs.681运输机运输,1964年该车完成了设计,虽然这个项目最终没能存活下来,但是该项目为后续的履带式侦察车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技术积累。
  伤害:150/24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200/7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76(mm)
  弹速:900/8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200/192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3/0.13/0.10/4/2(m/100m)
  极速:65/-20(km/h)
  发动机功率:220(hp)
  车重:8(t)
  推重比:27.5(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1.00/1.10/1.90
  仰俯角:10/-7( )
  血量:7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5/5(mm)
  炮塔装甲厚度:10/5/5(mm)
  隐蔽系数:19.05/3.05,19.05/3.05(%)
  视野:39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v.8 LT】LHMTV(英国)
  20世纪50年代由FVRDE设计的空降轻型坦克,要求其可以使用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AW.660"大商船"运输机搭载,该项目最终只完成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模型就终止了。
  伤害:180/26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200/7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76(mm)
  弹速:900/80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440/208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3/0.13/0.10/4/2(m/100m)
  极速:70/-20(km/h)
  发动机功率:240(hp)
  车重:8(t)
  推重比:30(hp/t)
  车体转向速度:60( /s)
  炮塔转向速度:60( /s)
  履带系数:0.90/1.00/1.60
  仰俯角:12/-8( )
  血量:9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5/5(mm)
  炮塔装甲厚度:10/10/5(mm)
  隐蔽系数:20.55/3.95,20.55/3.95(%)
  视野:40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v.9 LT】TV15000(英国)
  1965年设计制造的轻型坦克原型车,FVRDE在六个月就完成了该车的制造,但是该车仅仅只是一个测试底盘,不过其机动测试结果相当不错,之后,军方提出要以该车为蓝本设计一款可以空降的轻型履带式侦察车,也就是著名的蝎式侦察车,该车是蝎式车族所有成员的起源,而该车意外幸存至今,现处于某家博物馆内,馆方在修复该车时为该车增加了一个假炮塔。
  伤害:210/28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240/9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76(mm)
  弹速:950/85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680/224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2/0.12/0.10/4/2(m/100m)
  极速:75/-25(km/h)
  发动机功率:260(hp)
  车重:8(t)
  推重比:32.5(hp/t)
  车体转向速度:60( /s)
  炮塔转向速度:60( /s)
  履带系数:0.90/1.00/1.70
  仰俯角:10/-7( )
  血量:1000(HP)
  车体装甲厚度:5/5/5(mm)
  炮塔装甲厚度:10/5/5(mm)
  隐蔽系数:22.55/4.95,22.55/4.95(%)
  视野:41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5(%)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v.10 LT】FV101"蝎"式 90mm(英国)
  1967年,英国的空降轻型坦克计划进入到最后的研制阶段,阿尔维斯公司承接了该项目,同年,军方收到了17辆样车,这批样车达到了军方的要求,1972年,第一批该型坦克在英军服役,1973年外销了701辆该型坦克与其变型车至比利时,同年第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1981年皇家海军陆战队与皇家空军都装备了该型坦克,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该型坦克表现出了优越的能力与实用性,彻底打响了英国轻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名声,随后该型坦克与其变型车远销多国,其中就包括一款换装了90mm炮的外贸型号。
  伤害:240/320(HP)
  模块伤害:122/125(HP)
  穿深:255/10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90(mm)
  弹速:1000/850(m/s)
  装填时间:7.5(s)
  射速:8(发/min)
  DPM:1920/2560(HP/min)
  载弹量:50(发)
  精度:0.36(m/100m)
  缩圈速度:1.9(s)
  五扩系数:0.10/0.10/0.08/4/2(m/100m)
  极速:79/-25(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8.1(t)
  推重比:37.04(hp/t)
  车体转向速度:70( /s)
  炮塔转向速度:70( /s)
  履带系数:0.80/0.90/1.40
  仰俯角:10/-7( )
  血量:13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5/5(mm)
  炮塔装甲厚度:20/10/5(mm)
  隐蔽系数:22.55/4.95,22.55/4.95(%)
  视野:42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12(%)
  车组成员:3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兼任装填手,驾驶员)
  LT二线定位:主打蛙跳支援与敌后袭击的微型支援手
  优势:优秀的精度与缩圈速度,优秀的视野与机动,较高的单发伤害与穿深
  劣势:慢得离谱的射速,非常不理想的载弹量,贫弱的装甲,较差的推重比,较少的载弹量,没有动能弹,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5 LT】YW531/FV601(斯里兰卡)
  由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制造的一款轻型坦克,该坦克采用了YW531装甲运输车车体与FV601"萨拉丁"的炮塔与主炮,炮塔侧面则安装了格栅装甲,这批坦克后来被斯里兰卡军方缴获。
  伤害:150/24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200/7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76(mm)
  弹速:900/800(m/s)
  装填时间:12(s)
  射速:5(发/min)
  DPM:750/120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4(m/100m)
  缩圈速度:2(s)
  五扩系数:0.17/0.17/0.17/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200(hp)
  车重:15(t)
  推重比:13.34(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70/0.80/1.40
  仰俯角:15/-5( )
  血量:400(HP)
  车体装甲厚度:40/20/20(mm)
  炮塔装甲厚度:20/20/20(mm)
  隐蔽系数:14.50/2.70,14.50/2.70(%)
  视野:37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6 LT】M113A1 FSV(澳大利亚)
  使用M113A1装甲运输车作为底盘,安装FV601"萨拉丁"轮式侦察车的炮塔以及该车所使用的76mm炮,该车是澳大利亚为应对越南战争而设计制造的一款火力支援车,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对于缺少拥有两栖能力的火力支援车的澳军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车共生产了15辆,最后一辆于1996年退役。
  伤害:210/280(HP)
  模块伤害:100/103(HP)
  穿深:180/7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76(mm)
  弹速:950/85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840/112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1.95(s)
  五扩系数:0.16/0.16/0.16/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200(hp)
  车重:15(t)
  推重比:13.34(hp/t)
  车体转向速度:50( /s)
  炮塔转向速度:50( /s)
  履带系数:0.80/0.90/1.40
  仰俯角:17/-5( )
  血量:6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10/10(mm)
  炮塔装甲厚度:40/20/20(mm)
  隐蔽系数:15.00/3.00,15.00/3.00(%)
  视野:38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7 LT】DRDO LT 90mm(印度)
  1983年由印度国防部批准的轻型坦克项目,该项目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负责,该车采用了BMP-1的印度生产型"萨拉特"的底盘,并且安装了一个法式炮塔以及一门90mm炮,在1986年之前完成了一辆原型车,1987年军方暂时放弃了该项目,但是该项目仍然存活。
  伤害:250/320(HP)
  模块伤害:122/127(HP)
  穿深:215/10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90(mm)
  弹速:950/95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1000/128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2.1(s)
  五扩系数:0.16/0.16/0.16/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25(t)
  推重比:12(hp/t)
  车体转向速度:55( /s)
  炮塔转向速度:55( /s)
  履带系数:0.80/0.90/1.40
  仰俯角:15/-5( )
  血量:800(HP)
  车体装甲厚度:40/30/10(mm)
  炮塔装甲厚度:60/20/20(mm)
  隐蔽系数:16.00/3.50,16.00/3.50(%)
  视野:390(m)
  通讯距离:75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8 LT】维克斯VEA(印度)
  1965年维克斯防务公司为推广外贸而向印度赠送了一辆FV433"院长"自行火炮,该车经过了维克斯防务公司自己的一些改造,比如说去除了两栖能力、炮塔电机、炮塔顶部高射机枪等等,换装了罗罗K60 G/1柴油发动机与西德产的瞄准具等等,相对的,该车的价格要比原来的FV433要低一些,印度方面也乐意购买,1967年开始生产制造,至今共制造了88辆,其中68辆送往了印度,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数退役。
  伤害:320/420(HP)
  模块伤害:150/160(HP)
  穿深:245/15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900/90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1280/168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7(m/100m)
  缩圈速度:2(s)
  五扩系数:0.17/0.17/0.17/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240(hp)
  车重:18(t)
  推重比:13.34(hp/t)
  车体转向速度:60( /s)
  炮管转向速度:60( /s)
  履带系数:0.70/0.80/1.10
  仰俯角:60/-5( )
  血量:1000(HP)
  车体装甲厚度:10/10/10(mm)
  炮塔装甲厚度:20/10/10(mm)
  隐蔽系数:16.00/3.50,16.00/3.50(%)
  视野:40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9 LT】DORO LT 105mm(印度)
  1988年,印度从法国引进了105mm BK MECA F2、TS-90炮塔等等,希望借此打造一款与瑞典Ikv 91性能相似的轻型战车,这些引进的法国产品被用在了仍然存活的DRDO轻型战车项目,1993年之前完成了一辆原型车,然而该车的机动能力远低于BMP-1与BMP-2,除了主炮口径以及引进的法制炮弹根本无法与Ikv 91相提并论,军方对此大失所望,1994年,军方要求自1987年起负责DRDO轻型坦克开发的阿瓦迪战车研究所与艾哈迈德纳加尔车辆研发中心中止该项目,然而该项目在1996年仍在运作并获得了大量经费,同年,东窗事发,该项目不得不中止,事后统计该项目共花费了453亿卢比,而该项目预期花费为254亿卢比。
  伤害:390/480(HP)
  模块伤害:150/160(HP)
  穿深:268/15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1000/100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1560/192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5(m/100m)
  缩圈速度:1.9(s)
  五扩系数:0.16/0.16/0.16/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25(t)
  推重比:12(hp/t)
  车体转向速度:60( /s)
  炮塔转向速度:60( /s)
  履带系数:0.70/0.80/1.10
  仰俯角:15/-5( )
  血量:1300(HP)
  车体装甲厚度:40/30/10(mm)
  炮塔装甲厚度:60/30/10(mm)
  隐蔽系数:16.00/3.50,16.00/3.50(%)
  视野:41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Lv.10 LT】EQPT 105mm履带式突击炮(印度)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BMP-2底盘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轻战车,采用了英制105mm榴弹炮与自主设计的炮塔,最初登场于2010年印度防务展。
  伤害:420/520(HP)
  模块伤害:150/160(HP)
  穿深:300/150(mm)
  弹种:HEAT/HESH
  口径:105(mm)
  弹速:1150/1150(m/s)
  装填时间:15(s)
  射速:4(发/min)
  DPM:1680/2080(HP/min)
  载弹量:30(发)
  精度:0.34(m/100m)
  缩圈速度:1.8(s)
  五扩系数:0.15/0.15/0.15/2/2(m/100m)
  极速:60/-15(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25(t)
  推重比:12(hp/t)
  车体转向速度:65( /s)
  炮塔转向速度:65( /s)
  履带系数:0.70/0.80/1.10
  仰俯角:70/-5( )
  血量:1500(HP)
  车体装甲厚度:40/30/10(mm)
  炮塔装甲厚度:90/50/40(mm)
  隐蔽系数:16.00/3.50,16.00/3.50(%)
  视野:420(m)
  通讯距离:9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4人(车长兼任通讯员,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HT一线定位:以重点防护与全距离打击能力为核心的防御型重型主战
  优势:优秀的仰俯角,优秀的炮塔防护,八级开始拥有极其强悍的防化学弹能力,优秀的火控,较高的载弹量
  劣势:相对较差的机动,并不优秀的车体防护,只有三个配件框(无加成框 3)
  【Lv.3 HT】A20(英国)
  由设计师阿尔伯特·杰拉尔德·斯特恩爵士为首的特殊武器研发委员会设计的步兵坦克的早期方案,用于替代A12"玛蒂尔达"II步兵坦克,然而该设计相比起"玛蒂尔达"II没有多少提升,重量反而增加了,而原定的6磅炮也因为采用的是"玛蒂尔达"II同款炮塔而作罢,所以该设计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
  伤害:60(HP)
  模块伤害:54(HP)
  穿深:100(mm)
  弹种:AP
  口径:40(mm)
  弹速:1100(m/s)
  装填时间:4(s)
  射速:15(发/min)
  DPM:900(HP/min)
  载弹量:90(发)
  精度:0.40(m/100m)
  缩圈速度:2.1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20/-8(km/h)
  发动机功率:300(hp)
  车重:40(t)
  推重比:7.5(hp/t)
  车体转向速度:15( /s)
  炮塔转向速度:15( /s)
  履带系数:1.10/1.20/2.00
  仰俯角:20/-8( )
  血量:700(HP)
  车体装甲厚度:88.9/88.9/76.2(mm)
  炮塔装甲厚度:75/75/75(mm)
  隐蔽系数:4.65/0.85,2.25/0.45(%)
  视野:340(m)
  通讯距离:700(m)
  发动起起火概率:20(%)
  车组成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通讯员)
  【Lv.4 HT】A33"奋进"(英国)
  1942年迪耶普战役结束后,英军根据现有经验,提出了以克伦威尔巡洋坦克为基础制造一款重型坦克以替代现有的丘吉尔步兵战车,该项目所提出的通用组件标准化、综合巡洋坦克与步兵坦克两者优势等设定抱有浓厚兴趣,于是订购了2辆原型车,但是与此同时进行的丘吉尔步兵坦克改进计划也有了成果,考虑到成本,该项目最终被放弃,2辆原型车当中只存活了1辆。
  伤害:110/175(HP)
  模块伤害:100/102(HP)
  穿深:130/30(mm)
  弹种:AP/HE
  口径:75(mm)
  弹速:850/850(m/s)
  装填时间:6(s)
  射速:10(发/min)
  DPM:1100/1750(HP/min)
  载弹量:60(发)
  精度:0.38(m/100m)
  缩圈速度:2.35(s)
  五扩系数:0.15/0.15/0.10/4/2(m/100m)
  极速:19/-9(km/h)
  发动机功率:400(hp)
  车重:40(t)
  推重比:10(hp/t)
  车体转向速度:20( /s)
  炮塔转向速度:15( /s)
  履带系数:1.30/1.40/2.50
  仰俯角:20/-10( )
  血量:800(HP)
  车体装甲厚度:114.3/31.75/108(mm)
  炮...

一梦江湖双节狂欢,中秋豪礼等你来领,听说中秋节和奶茶更配哦一梦江湖手游(原网易楚留香手游)是一款以宋朝为背景的武侠风手游。作为一个武侠小迷弟,对一梦江湖这种类型的手游真是爱不释手,精美的画风和细致的贴图给我们呈现出了完美的宋朝景观。想当年出什么事了?一梦江湖全员选择综合征二选一热潮江湖又有重大节庆啦!伴随着不断更替的日出日落潮涨潮汐,一梦江湖(原楚留香手游)终于1000天了这1000天里,有多少来去匆匆的过客,就有多少因热爱留下驰骋江湖的少侠。这个江湖太大了炉石传说小杂毛的逆袭,没有6星随从也能吃鸡?全靠圣光在酒馆战棋中,一直有着这么一个被低估了的英雄,那就是乔治。乔治的技能是给自己的随从贴上一个圣盾,代价是3枚铸币。别看要三枚铸币,如果换一个角度想,酒馆里面刷出了一个可以给任何随从贴一梦江湖真茶馆开业,奶茶都能代喝?玩家只图称谓头像框前段时间,在网络上非常火热的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信很多玩家们也都安排上了。在小编看来,无论是朋友爱人或是家人送出的奶茶,其实本质上和天冷加衣的祝福一样,都是彼此间真切的关心,这般炉石传说答应我别叫我瞎叫我蛋,宇宙蛋强势来袭!伊利丹一经上线就成为了天梯的风云人物,4月8日首次到来天梯直接在标准狂野和竞技场把九职业打的抬不起头,胜率也是达到了接近60,虽说目前由于针对卡组越来越多以及玩家对新版本的不断适应炉石传说全新通行证正式上线,战士皮肤让众玩家直呼真香炉石传说的奖励系统可以说是今天大更新中玩家们最为关注的点啦,丰富的奖励以及全新的获取机制也让不少玩家们直呼真香。除此之外,全新的通行证奖励更是这次更新后的一大热门,八张皮肤的豪华福情感咨询没效果怎么退费?老师不退费我该怎么办?两个人相爱时间长了,有的人就会感到厌倦,其中的一方已经不爱了,但另一方依然深爱着。被偏爱的一方有恃无恐,但深爱的一方却因想要挽回而失去理智。市面上一直存在情感挽回的行业,他们的广告我投资的影视公司被骗了怎么办?电影投资被骗能追回损失吗?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成熟,人们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意愿变得愈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优秀的影视作品相继应运而生,并且快速赢得很多人的青睐。与此同时,关于电影投资的骗局亦在逐渐增多。被主播以谈恋爱诱导刷礼物被骗了怎么办?这种情况能不能追回?谁能想到,温柔可爱的美女主播,有可能是手抄杀猪刀的犯罪分子。据报道,在直播平台上,有犯罪团伙雇用聊手充当美女主播,专门向年轻男子嘘寒问暖,建立恋爱关系后骗取钱财。一些受骗男子,直到与主播恋爱打赏刷礼物的钱能不能追回?刷礼物不见面算诈骗吗?外貌清纯甜美,性格温柔体贴,职业光鲜亮丽家境富裕优越。这样优秀的女朋友,你心不心动?看看我下方分享的案例,看完之后,看看这样的美女你还会不会心动!打赏女主播被骗的案例分享,遭遇骗局网上签的情感挽回合同,感觉被骗了怎么办?不靠谱如何才能退费啊年轻人在恋爱中难免会有分分合合,为了挽回自己的感情更是会用尽各种办法,而专门有人在网上散布虚假广告包挽回百分百成功引导这些情感受挫的年轻人购买他们的服务从而得到情感导师一对一的专业
街机流传最久的传说,选主角增加游戏难度,戴帽子才是唯一真神?每次聊起街机游戏,很多游戏设定都能让我们扯上一整天,像是哪一关最难哪一关有小技巧哪一个游戏隐藏人物更厉害等等,这些都是老玩家张口就来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在街机厅流传出来的狼队解散引发KPL粉圈震荡,粉丝称绝无可能,现实却很打脸KPL秋季赛的总决赛很快就要到来,随着秋季赛的结束,转会期也将随之到来。每一届的KPL转会期都是一次非常重磅的人员变更期,俱乐部会根据一整个赛季队伍的表现,做出新的首发调整与部署,XCOM2地铁离去合集大包新史低!杉果冬促今日限时介绍杉果冬季促销正在持续进行中,每天中午都有24小时限时促销来刷新大家对史低的认知!今天果娘也为大家带来了6款不同的史低游戏地铁离去黄金版券后55Steam史低73黄金版包括地铁离去本九阴真经贺岁新版今日公测!百人马战全新家园现身江湖岁末已至,九阴真经贺岁新版纵马狂刀今日震撼公测!全新超大家园类型蛟珠岛现身江湖,超大岛屿碧波海滩一人独享!全新休闲玩法捕鱼上线,惬意生活趣味横生!骑马作战玩法横戈铁马开启,百人马战幻塔白鲸岛的隐藏任务有多良心?SSR源器竟可以轻松得现在很多游戏中都加入了隐藏任务的玩法,其目的只是想给玩家在游戏中增加一些趣味,所以一般来说,游戏的隐藏任务都不会给太多奖励,但也有部分游戏不一样。就像最近公测的幻塔,隐藏任务的奖励折叠屏魔改NDS掌机,经典游戏再续回忆杀!OPPOFindN轻松做到了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前火爆的掌机和经典游戏渐渐在生活中消失,例如魂斗罗热血格斗口袋妖怪等游戏都是儿时的美好回忆,很多人都想在智能手机中寻回那份游戏激情。近期在网上突然看到一则爆料DNF新职业还没出就凉了?玩家不喜欢是有原因的在新春版本,国服即将上线一个神枪手的第五转职合金战士。自从嘉年华爆料出这个消息到现在已经好多天了,但是这个新职业却出现了人气低口碑不好的情况,不怪玩家不买账,不喜欢他是有原因的。首暗黑2重制版传送杖怎么快速获得大家好,我是小迷弟,相信有很多萌新们和我一样刚接触暗黑2时玩的不是法师,但看到法师可以飞来飞去时羡慕的不得了,这里我就为很多刚接触暗黑2的小伙伴们介绍一下非法师职业怎么来使用传送。Huanfeng辅助Uzi,直播间人数从30万瞬间变成130万,太真实了前言Huanfeng作为S10亚军AD,热度却比现在炙手可热的AD要少很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世界赛拉跨,没有人气,而且没有冠军加持,最重要的是huanfeng路人缘确实不好,S10新诛仙手游青云门背后竟还有个兄弟门派,这些故事你知道吗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青云门是诛仙中的核心地标,主角们的故事线就在此地发生,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青云门便成为了诛仙人气最高的风景区。过了这么久,到底怎样才能还原诛仙中的仙侠大世界呢?电魔兽副本介绍怒焰裂谷怒焰裂谷由深入兽人们新首都地下的火山洞穴网构成。在雷克萨访问奥格瑞玛时,这处裂谷被首席地精工程师加兹鲁维首次发现。野蛮的怒焰石鄂怪和狡诈的燃刃信徒都曾在这些熔岩洞穴中肆虐一时,并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