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新变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核心准则】
  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准则三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准则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平衡膳食八准"则具体有哪些?
  【平衡膳食八准则——核心推荐】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核心推荐: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核心推荐: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核心推荐: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准则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核心推荐: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核心推荐: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核心推荐: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核心推荐: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核心推荐: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二、那么本次最新发布与之前有什么变化呢?
  【变化一】6条"核心推荐"变为8条"膳食准则"
  从2016版本的膳食指南,讲的是"6条核心推荐";2022版,升级为"8条准则"。 数量增加了,而且从"推荐"到"准则",力度加强了,也暗示着膳食指南的可信度增加了,背后的证据支撑更强了。吃饭的问题,要重视啊!
  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进行了以下4方面的修改: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
  第六条、第七条为新增内容;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再提炼,尤其强调"分筷分餐"。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为何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杨月欣:目前,营养科学界都更加注重推广健康膳食模式。"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因为除了喂养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合理搭配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此次修改并不是说"不再坚持以谷类为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2.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新加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杨月欣: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规律进餐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所以新指南也把这一点提出来强调了。你还把"按时吃饭"当小事吗?进餐不规律容易导致胆结石、血糖不稳定;食物不足,还容易引起慢性肠炎和便秘。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国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我国2/3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这就提示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男性每天1700毫升,女性每天1500毫升,你喝够了吗?判断你是否缺水的最简单的指标:排尿量和尿液颜色,尿液的颜色越深,表示体内缺水越多。
  3.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新加入"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杨月欣: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规划好膳食。人们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
  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要学习烹饪,掌握新工具,传承当地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实践平衡膳食,享受营养与美味。如在外就餐或选择外卖食品,应按需购买,注意适宜份量和荤素搭配,主动提出健康诉求。
  会烹饪并不是说你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厨,而是希望你能更好地规划一日三餐:认识食物,尽量选择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购买预包装食物时,别紧盯着生产日期和价格,看一下营养标签吧
  4.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格外强调"公筷分餐"?
  杨月欣:新冠疫情的暴发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推动了公筷以及分餐制;但其实,除了减少COVID-19传播风险之外,公筷还能对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甲肝传染。而且,用固定大小的餐盘分餐有助于控制能量,控制体重。
  【变化二】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在推荐摄入量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层:
  2016版: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2022版:谷类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大家看到了吧,主食量实质上是没有变的。只是新版宝塔把薯类单独拎出来了,这样推荐更加准确细致,也更方便大家了解和执行。因为薯类的能量,大概只有同等重量谷类的1/4。如果谷薯类400克,你全都是吃的谷物,可能就主食吃太多了。这次的修改,就避免了这样的误会。
  同时,2022版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50-150g全谷物和杂豆,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营养比精制米面更全,但很多人都吃不够。新版膳食指南的推荐,也是提醒大家,薯类、全谷物和杂豆、精制谷物都要吃到。
  第三层:
  2016版: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
  2022版: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国人吃畜肉较多,吃鱼等水产少。而相比猪肉,鱼是更健康的吃肉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较低脂肪,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减肥人士、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友好。
  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新版膳食指南推荐,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
  2016版中,每天推荐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如果换算成每周是畜禽肉280-525克,水产品280-525克,蛋类280-350克。
  这样一比,是不是新版指南少了25克?其实并不是的,只是现在的推荐量更加简洁直观,让老百姓更好操作而已。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周相差25克的肉,不会让你吃的时候感觉出多大的差异。
  新版指南更加强调了鱼肉水产类的重要性。准则四的推荐中特别指出"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强调了吃鱼的重要性。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能达到每日吃鱼虾类40克以上,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层:
  2016版:奶及奶制品300克。
  2022版:奶及奶制品300~500克。
  提高了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因为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的重要来源,牛奶是最理想的补钙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处于较低水平。
  奶制品的推荐量是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增加到500克,并不是要求成年人一定要吃到500克。不过在关键推荐中我们看到,"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这一条,因此,奶制品的重要性是有增加的。
  2022版本推荐每天相当于300~500g奶。那如果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天喝奶超过了500克以上怎么办呢?那就建议选择一些脱脂奶或者低脂奶,如鲜奶、常温奶、酸奶、奶酪、奶粉都可以。
  第五层:
  2016版:盐 6克。
  2022版:盐 5克。
  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大家平均吃盐量在10g左右,确实要控制一下。除了少吃加工食品、腌制食品,购买加工食品是注意看标签,选择钠(盐)少的产品之外,在家做饭也要注意。
  盐、味精、酱油、各种酱等都含盐,别重复加;可以选低盐调料,比如低盐酱油、多用葱姜蒜、辣椒、胡椒、罗勒等香辛料给食物调味。
  新版指南的推荐量改为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保持一致。其实早在2019年的相关推荐中,中国营养学会就已经将盐推荐量改为了5克,也跟"三减三健"、"健康中国"等相关文件一致。
  注意:
  最后,成年人酒精量下调,不超过15克。膳食宝塔上的食物推荐量是指的平衡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精并不是,因此宝塔上没有。但是在新版膳食指南的具体内容中,对酒精的摄入量进行了修订。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15克",而新版指南中,不再对男女摄入量做区分,统一为不超过15克。可见指南是努力在推荐大家少喝酒啊。
  15克酒精怎么计算呢,大家用饮用量乘以酒的度数就可以了,毕竟现在啤酒也有十几度的酒精度数比较高的了。
  【变化三】"1+9"模式,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2022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
  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新版膳食指南为什么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
  杨月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高龄(80岁)、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
  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变化四】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良好的膳食模式为人所熟知,如:欧洲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进一步完善膳食宝塔、餐盘等图形,并拍摄了定量食谱图案、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可以呈现的形式,使之更加可视化、现代化。将食谱成品通过图片呈现,以方便大众学习和实践合理膳食,促进"合理膳食行动"落实。

医护饮食管理经验集锦低磷饮食小技巧透析饮食宝典学习笔记032低磷饮食包括冬瓜茄子番茄,粉皮粉条水萝卜,苹果木瓜折白兰瓜,精米精面和藕粉,牛肉蛋清和海参,芋头酸奶田鸡肉。高磷饮食包括蘑菇紫菜和海带,黄豆绿豆和小米,鱼患者饮食管理经验集锦之(二)透析饮食宝典学习笔记038陈先生1调整好干体重,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2用刻度杯记录饮水量,做到心中有数。除服药少量饮水外,口干渴时,可含柠檬薄荷叶。健走时喝冰水,容易限量,又解渴25分钟时间管理法小强升职记读书笔记之二如何用番茄工作法高效做事,臣服天性治疗拖延。在上一部分,我们说到,我们要把时间精力主要投资在第2象限,要有计划地做事。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疲患者要求给个说法!又是夜不能寐的一天,血透护士的苦有谁知案例无肝素透析,因凝血提前下机,回血不彻底,被投诉丢失血液。患者当然没有错,错的都是护士!我们承认!我们认错!我们当时就会苦口婆心地解释安抚赔礼道歉我们下班了,还会一直内疚,夜不能过年还不吃点好吃的呀快来看看肥胖者应该限制的食物题外话新的一年,新的一天,连续作战11个小时,他们说谢谢你,辛苦了!没事呀,习惯了!是的,休不休息无所谓,顺利上机,顺利下机,大家就算平平安安过了一天。营养过度有何危害体重超重(B到底什么时候开始透析写给无助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透析饮食宝典学习笔记003透析开始的时机透析之前绝大部分透析者并不是开始透析了才知道透析这回事的,这是因为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相应的处理也就有一个过程。在慢性肾脏病4期的时候,医当透析病人到了要进行除颤的时候血液透析十分钟心跳呼吸骤停背景住院病重患者血液透析十分钟后,小护查看患者时发现意识丧失,立即呼叫医生,另一小护报告心电监护心率由一百多降到四十多。立即予以回血补液准备除颤升压纠酸心糖尿病患者饮食八大推荐,有效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透析饮食宝典学习笔记015近年来,新增透析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加。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需要积极行营养治疗,控制好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营养学血液透析病人做血液灌流,什么时候上灌流器最好背景案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束前10分钟,患者因腿部肌肉痉挛狂叫不安,立即予以回血下机,补充盐水,静注葡萄糖酸钙后好转。原因分析患者超滤量大4400ml,加灌流器回血预置400什么是优质蛋白?什么是低蛋白饮食?一天可以摄入多少蛋白质透析饮食宝典学习笔记014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氮废物(尿素)需经肾脏从尿中排出。为了减少肾脏负担,满足机体需求,需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透析前的蛋白质摄入原则优血透透析患者,每天每个人都要第一个上机,护士怎么办背景7点40,给最后一个病人上机,医生给他测血压,他不肯测,还大发雷霆大骂医生。还以为他真的是不愿测血压,说测了也没用。结果医生说,他是因为上机迟了,心里有火。事实证明真是这样,之
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要重视药物和情志的结合更年期综合征是发生在女性绝经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时间长达数几甚至十数年之久。更年期综合征有多种表现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千奇百怪,许多症状在找不到感冒能自愈,为何还要干预?感冒能自愈,少部分癌症也会自愈,这不奇怪,因为人体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但是为何得了感冒我们不担心,得了癌症我们却非常焦虑?因为致死率不一样!但是,感冒病人的基数大,因此导致的死亡人数感冒的中成药这么多,该怎么选呢?普通感冒一般只要体质没有大的问题,预后都比较好。药店里治感冒的药比较多,挑得眼花,更令人无所适从。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中成药。风寒感冒常用成药正柴胡饮午时茶主要用于风寒初期中医辨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中医认为,哮喘是越来越少的肺心病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多以慢性为主,我国的肺心病发病率达到千分之一(14岁以上成年人)!肺心病与遗传环境职业空气污染等都有关系,肺心病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慢性肺心病经验分享中药太难喝怎么办?以前很多人都把中药汤剂称为苦药汤,大家说的良药苦口也说的是中药汤剂。与痛觉一样,味觉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有些甚至是天生的,同一碗中药,很难做到让一个觉得非常难喝的人改变看法。但是中医怎么看慢性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或者肺动脉等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增大伴有或者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组疾病。中医认为,肺心病属于肺胀喘病痰证饮证心悸的范畴,治疗的时候要辨证论治打鼾的中医治疗这里的打鼾指鼾证,与西医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抵相当。中医认为,鼾证主要是痰湿内阻气滞血瘀脏腑失调等导致脾失健运,肺气不利等。鼾证初期多用外邪造成,有感受风邪湿邪,失治,郁而化热咳嗽,从痰液里可以看出许多信息咳嗽主要是分为外感和内伤,它其实是疾病在肺上的反映,是一种症状。咳嗽的作用主要是排痰,痰液本身可以看出许多有关于疾病的信息。西医检验科有痰液营养来帮助诊断,而中医则可根据痰液的色泽每日医药木通功效清热利尿,通经下乳。应用1热淋,水肿脚气。本品苦寒,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用治热淋,常与滑石车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2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本品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治心助听器上常用的调节符号的意思众所周知的,每个器械上都会有很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的调节位置,助听器原理,同样助听器也是如此,那么大家是否能清楚明白这些符号的含义呢?以下所列字母符号一般是印刻于机身之上或机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