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张锡纯用药总结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举业未达,转而攻医。以济世活人为宏愿,遂广求方书,孜孜研究有年,自是临证几无虚日。晚年悬壶于天津,术精验宏,极著盛誉。
  张氏治学极为严谨,每以"学问之道,贵与年进"而自强不息。临床家所凭借者,方药也。故张氏"不惜脑力心血,以精研药性于居恒,更审机察变于临证"。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多有独到见解,而且非常可贵的是,他对药物的性味和功效的认识,非常重视实践体察和实际经验,或取法于先哲,或博采于民间,或体验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如对甘遂、巴豆等药性峻猛之药,皆亲口尝验以试其毒性。
  郭霭春教授认为,张氏在药物的配伍、应用方面确实具有独到的经验,其对前贤既定者,多能探奥索隐,而对古人所未发者,又多有增补创新。故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总结、归纳出张氏的用药配伍方法百余则,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每每收到良好效果。今节录于下,以资同道临证参考。
  1 生石膏佐芍药,可解阳明之热。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药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药更宜于治疗热痢。
  2 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热者。
  3 石膏配蝉蜕,用于温病气分有热。
  4 石膏、半夏、麦冬并用,能滋阴而不恋邪。麦冬能滋阴,但又能导致留邪不散。若与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则无此忌,诚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黄并用,治阑尾炎。
  6 生石膏、龙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伤寒、温病之热实而脉虚、心中怔忡、精神躁扰者。
  7 赭石与石膏并用,最善通热结之大便。且又用治肝气、肝火相并上冲引起胃气上逆之呕吐。盖用石膏能清阳明大热,用赭石善平上逆之冲气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热而兼虚者,可佐以人参;有因凉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肝胆);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而上冲,胃气不降者,宜以山药、芡实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
  9 人参配赭石,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但有助气上升之弊,与赭石并用,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人参补益之力下行。且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上盛下虚者,皆可以参、赭并用而治之。又参、赭并用,其补益之力直达涌泉,能导引肺气归肾。且能助心气下降。又人参配赭石,可使人参之补力专于下达,故治吐衄方中凡用参者,必重用赭石以辅之。二药配伍,又用于火不归原等证。
  10 人参、当归得赭石则力能下行,有催生、开交骨之功。且当归与赭石同用,其滑润之力愈增。
  11 赭石、牛膝与黄芪并用,能监制黄芪上升之性,而防止血之上升,用于脑充血证。
  12 苁蓉、当归与赭石并用,润便通结甚效。
  13 赭石、芒硝并用,能降逆、止吐、通便、下痰涎。又常用于癫狂。
  14 赭石与山药并用,能和胃、降胃,义同于半夏秫米汤而力实优之。
  15 赭石、干姜佐甘遂,使药力下趋。甘遂去燥结,力甚猛悍,以攻决为用,能下行,亦能上达,若无以驾驭,服后常致吐泻交作,因而气机不能下行,转而上逆,未得施其攻决之力,既而吐出。故以赭石之镇逆、干姜之降逆协力下行,以参赞甘遂成功也。
  16 赭石、麦芽并用,降胃升肝。
  17 赭石、黄芩、瓜蒌仁、三七配伍,功近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而较之缓和。
  18 赭石、磁石二者同用,相得益彰,能维系元气,入于补药之中,使补益之力直趋下焦,以治上盛下虚之证。
  19 赭石、滑石并用,治吐衄之因热者甚效。
  20 滑石、茅根配伍,治温病肺胃有热伴津伤证。
  21 滑石与土狗并用,可通利小便而消水肿。用治内蕴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
  22 白芍善利小便,阿胶能滑大便,二药并用又大能滋补真阴,而用治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之证。
  23 白芍、牛蒡子同用,以泻寒火之凝结。其中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泻寒火之凝结;牛蒡子能通大便,自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
  24 芍药、干姜、生姜同用,治因凉而胃气不降所致的吐衄。用芍药以防干姜之热力入肝,肝为藏血之脏,得芍药之凉润以养之,则宁谧收敛,而血不妄行。芍药与生姜同用,且能和营卫,调经络,引血循经,使周身之气化流通。
  25 芍药与附子并用,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且能分利小便而疗泄泻。
  26 芍药配熟地。芍药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腻。再加龟板、地肤子,主治阴虚之小便不利。
  27 熟地、茯苓,能止下焦不固之滑泻。
  28 熟地与茅根同煎,治平素阴虚,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者。
  29 熟地佐炒薏苡仁,治劳疾咳嗽。熟地以其大滋真阴,恐其多用泥胃,故佐以薏苡仁,健胃利湿,以行熟地之滞。
  30 生地黄与竹茹配伍,可凉血、止血,盖生地黄有凉血之力,虽能止血,然恐止后血瘀经络,致生他病,辅以竹茹宣通、消瘀,且其性亦能凉血、止血,是以有益无弊也。
  31 生地、硼砂并用,治咽喉肿痛。
  32 玄参与柏子仁、枸杞并用,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
  33 山药、牛蒡子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
  34 山药、薏苡仁并用,皆为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黏腻;单用薏苡仁,久则失于淡渗。唯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若再合以甘凉润肺健脾之柿霜,可用治脾肺阴亏、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35 山药佐附子,可于补阴之中扶阳。若再与苦降之芍药同用,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故可用于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之证。
  36 山药与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阴以退虚热,一泻火以除实热,泻热补虚,一举两得。故可用治上焦有燥热而下焦滑泄之证。更可合芍药甘草汤同用。盖芍药甘草复真阴,补益气化之虚损。而芍药又善滋肝肾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调脾胃以固大便,是可汇集一方,故治阴虚滑泄之证,功效卓著。
  37 山药、滑石、甘草同用,治暑湿泄泻。滑石、甘草能清阴虚之热。又重用山药之大滋真阴、大固元气以赞之。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元气固则泄泻自止。山药、甘草能逗留滑石,不至速于淡渗,使其清凉之性,得以转输而宜于治暑。
  38 山药、车前子同用,治阴虚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盖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车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阴,可为补肾药之佐使,又能助山药以止大便。二药同用做粥服之,大能留恋肠胃。
  39 半夏配山药,以止呕吐。半夏为降胃安冲之主药,山药在上大能补肺生津,则多用半夏,不虑其燥;在下大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且与半夏皆无药味,故用于呕吐甚剧、不能服药者尤宜。二者配伍为粥,食粥则借其黏稠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之施行。若上焦有热者伍柿霜、凉者伍干姜。
  40 山药配酸石榴,可宁嗽定喘。
  41 山药、水蛭并用。山药饶有补益之力,水蛭善通瘀。水蛭稍有刺激性,屡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药能防其开破伤正,且又善于调胃腑。
  42 怀山药配鸡内金,久服治虚劳。
  43 怀山药、山楂、鸡内金、蔗糖配伍,功似大黄虫丸而补虚化瘀。
  44 白术、鸡内金,治脾虚生痰。白术补脾胃,然土性壅滞,故白术多服久服,亦有壅滞之弊,有鸡内金之善消瘀积者以佐之,则补益与宣通并用。又能开胃增食,久服可消融腹中积聚。
  45 炒白术、鸡内金、天冬、山楂配伍,以治癥瘕坚结及月事不通。
  46 生鸡内金、生于术、鲜茅根、生姜并用,治水臌、气臌并病。茅根善利水,又善理气,故能佐鸡内金以奏殊功。加生姜,恐鲜茅根性微寒,且其味辛,能理气,其皮又善利水。
  47 鸡内金与生酒曲并用,可消积,治胃脘有硬物堵塞。
  48 鸡内金与芡实并用,治老人气虚痰盛。鸡内金能补脾胃、化饮食、消积滞,芡实大能敛冲固气,统摄下焦气化。脾胃强健,痰涎自除。
  49 黄芪配知母,可退虚热。黄芪温升补气,知母寒润滋阴,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劳瘵者多损肾,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善也。然遇阴虚、热甚者,又必须加生地黄同服。又黄芪佐知母,补气而不热。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恒辅以知母。
  50 黄芪与桑寄生并用,为填补大气之要药。
  51 黄芪、桑寄生、续断,可补肝气。
  52 黄芪与赭石、虫并用,可治肢体痿废。
  53 黄芪与桂枝相助,为理则善逐风。黄芪能逐入脏之风外出,且善补气。桂枝亦逐风要药,因其善平肝,故尤善平肝家之风,二药并用则逐风之力愈大。
  54 黄芪、桂枝、干姜同用,能助心肺之阳。
  55 桂枝、干姜并用,善补少阴君火,而桂枝、黄芪并用,又善补少阳相火(即胆中寄主之相火)。又桂枝、干姜能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
  56 桂枝、龙胆草并用,治肝热,胁下兼胃口疼痛。桂枝能舒肝气之郁结而止胁疼,更能平肝木横逆恣行,则胃疼亦可愈。唯其性偏温,肝胆有热者不宜,故加龙胆草以调剂之,俾其性归和平而后用之,有益无损也。
  57 桂枝、川芎,以舒肝气。
  58 桂枝、柴胡,皆为舒肝之妙品,合用能助脾气之升,陈皮、厚朴能助胃气之降。四药并用,能使清升浊降,满闷自去。
  59 人参、威灵仙并用,治气虚小便不利甚效。灵仙可行参之滞。
  60 苏子、瓜蒌仁、赭石、芒硝配伍,治伤寒、温病结胸。
  61 芒硝、鲜莱菔同煎,可治肠结。莱菔味甘性微温,煨熟食之,善治劳嗽短气,其性能补益可知。与朴硝同用,可化朴硝之咸寒,其补益也可缓朴硝之攻破。脉虚不任通下者,可辅以人参以扶持保护。
  62 朴硝、白矾、炒麦面三药配伍,可治心火炽盛、热痰凝郁上焦而为胸满恶逆之证。朴硝味咸寒,禀寒水之气,水能胜火,寒能治热,为心家对宫之药,为治心有实热者之要品。白矾能助朴硝以消热痰也。调以炒麦面者,诚以麦为心谷,以防朴硝、白矾之过泻伤心,且炒之则气香归脾,又能防硝、矾之不宜于脾胃也。
  63 干姜、朴硝并用。干姜性热,朴硝性寒,二药并用,善开寒火之凝滞。寒火凝滞于肠间者开,宿食停滞于肠间者亦易开也。
  64 大黄、赤石脂并用,可治吐衄有热象者。
  65 大黄、肉桂并用,亦治吐衄有热象者。
  66 肉桂、大黄、代赭石配伍,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单用之则失于热;降胃之药,以大黄为最要,单用之则失于寒,若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顾无遗。再加入代赭石之降逆镇肝、力专下行,故可用于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衄之证,屡用他药不效者。
  67 肉桂、黄连等分并用,能交阴阳于顷刻,以化其互争,实为燮理阴阳之主药,即为解寒火凝滞之要品。况肉桂原善平肝,黄连原善厚肠,二药相助为理,则平肝不失于热,厚肠不失于凉。如佐以芍药、甘草则善愈腹疼,亦即善解寒火凝滞而用于痢疾迁延不愈。
  68 干姜与厚朴同用,治寒饮堵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与黄芪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与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气不降,喘逆迫促;与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气不降,吐血、衄血。
  69 厚朴与桔梗、半夏并用,善除湿满。
  70 厚朴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
  71 厚朴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而白浊。
  72 治冲气上冲,并夹痰涎上逆之证,必于龙骨、牡蛎、半夏、赭石等降镇药中少佐厚朴以宣通之,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
  73 金银花、牛蒡子并用,善解疮疡热毒,又可预防肠中溃烂而用于痢疾。
  74 牛蒡子、三七合用,治脏腑内痈。
  75 三七与大黄并用,外敷治疮疡初起肿疼。
  76 三七、土鳖虫并用,治瘀血腰痛。
  77 三七、赭石配伍,治咳血难愈者。其有热者,加鲜生地。
  78 重用生地黄止血,必用三七辅之,因生地黄最善凉血,以治血热妄行,犹恐妄行之血因寒而凝,瘀塞于经络中也。三七善化瘀血,与生地黄并用,血止后无他虞。
  79 三七、花蕊石、血余炭配伍,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三七、花蕊石为止血之圣药,且又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以治吐衄,愈后必无他患。至血余炭,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补血之功则过之。
  80 三七、鸦胆子并用,能化肠中腐烂而止痢。盖久痢肠中或有腐烂也,若加山药做粥,治久痢,肠中欲腐,下虚滑脱。又,三七、鸦胆子合用治力小任重,血瘀膈上,常觉短气之证。
  81 鸦胆子、三七、鲜小蓟根并用,治血淋。
  82 鸦胆子、硫黄并用者,因鸦胆子善治下血,而又恐单用失于寒凉,故少加硫黄辅之,况其肠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致腐败酿毒,二药之性皆善消除毒邪。
  83 鹿角胶辅以生硫黄,治相火衰微之下焦觉冷及阳痿。
  84 硫黄、赤石脂配伍,治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若加炒小茴香,可引其温暖之力以入奇经,用治女子血海虚寒不孕。又,因硫黄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唯其性能润大便,于大便滑泻者不宜,故辅以赤石脂之黏腻收涩,自有益无弊也。
  85 花椒、硫黄同用,能大补元阳。可配合四神丸以治五更泻。花椒目配生硫黄,治因凉成水臌者。
  86 椒目、小茴香、威灵仙三药配伍,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椒目之滑而温,茴香之香而热,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窍络。更佐以威灵仙温窜之力,化三焦之凝滞,以达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滞,以利尿也。
  87 核桃仁、柿霜并用。核桃仁性善补肾,柿霜甘凉滑润,甘能益肺气,凉能清肺热,滑能利肺痰,润能滋肺燥。二者同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宜于肺肾两虚之喘咳,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
  88 续断、菟丝子并用,可代鹿角胶、虎骨胶治骨痿。
  89 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芪,或用参、芪,使补、破之力相匹敌,不但气血不受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又,参、芪得三棱、莪术以流通,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以消瘀血。
  90 乳香、没药、丹参同用,可使肺痈内消。丹参能上达于肺,以宣通脏腑之毒血郁热而消融之。乳香、没药同为疮家要药,故用之则参赞丹参,而痈疮可以内消。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配当归、丹参,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力。内外疮疡,心腹、肢体疼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
  91 山楂配红糖,甘酸相合,治血虚经闭。
  92 山楂、茶叶、红白糖并用,治痢疾初起。
  93 山楂、艾叶配伍,治肠风下血。
  94 山楂、紫草,煎酒调服,治痘疹干黑。
  95 鲜莱菔汁、鲜藕汁并服,善止血,可用于吐衄不止。
  96 半夏配莱菔,仿半夏秫米汤意,通阴阳、和脾胃而安眠。
  97 生麦芽、生鸡内金配伍,升肝降胃。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证。并可伍山药以培养脏腑之气,以防升之降之而有所损伤。
  98 生麦芽、鲜茅根并用,善达肝木之郁以调气分。
  99 麦芽、茵陈、川楝子三味加入镇肝药中,可防止单服镇肝之品,初用时反觉气血上攻而病情加剧。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其反动之力,而此三味能顺肝木之性,故能引而抑之。
  100 蝉蜕、连翘,表散湿疹之妙药。
  101 蝉蜕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
  102 蜈蚣、薄荷、钩藤,入于白虎汤中,治高热惊厥。
  103 防风引以麝香,能深入脏腑以搜风。
  104 地龙辅以虫,可治中风偏枯,肢体痿废。
  105 朱砂、薄荷冰配伍,可扫除毒邪以治心脏之麻痹。而樟脑所升之冰片,有兴奋心脏以除其麻痹之作用。故三者合用,可治霍乱证,六脉皆痹者。
  106 硼砂、儿茶配伍,硼砂性凉而滑,能通利肺窍;儿茶之性凉而涩,能安敛肺叶。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立秋过后腌鸭蛋,新手看一遍就会,不用盐水不用泥,28天流油起沙立秋以后,大自然中的万物,从繁荣开始走向萧索,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一早一晚,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丝凉意,在一年四季中,秋天是一个重要的季节,水果粮食花生红薯大豆都在这个季节收获,每年粮食连年丰收,为什么白酒还用酒精勾兑,很少酿造?原因太现实了人的一生中,或大或小要经历上千场次的聚会,朋友之间亲戚之间同事之间战友之间,重叙感情,增进友谊,在场合上最离不开的饮品,就是白酒了,白酒又称烧刀子老白干,从古至今,我成年人不可获取相见恨晚的5件厨房电器,物美价廉,省心又省力,幸福感直线上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连调味品凑齐都是问题,除了食盐就是酱油,单调乏味得很,再看现在的厨房,各种酱料一应俱全,蚝油豆瓣酱番茄酱鱼露等,俗话说巧妇难为立秋过后,这3种汤要多给家人喝,对人体健康有益处,能对抗秋燥今天8月10号,按照三伏表计算,也是最后一伏的开始,末伏会持续10天,人们常说秋后一伏热死人,末伏又有秋老虎的称呼,虽早晚有一丝凉爽,但中午依然热,高温暴晒也是正常现象,秋老虎是一最寒酸的5道下酒菜,老酒鬼最爱,几乎没啥成本,随随便便喝半斤白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尤其对于男同志来说,接触它的机会太多了,红白喜事,搬迁升官,同事聚会,过年过节,老人常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话确实一点没错,在我的印象中,四五老北京爆肚为什么这么火?过来人告诉你,吃的是讲究,解的是秋馋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气势磅礴,颇具色彩,明清都在这里建立王都,说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到八旗子弟,清兵入关以后,安稳的贵韭菜怎么搭配才好吃?分享5种不同的做法,鲜香又美味,老少皆宜韭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它有一股浓郁的气味,光闻着就很有食欲,韭菜的营养成分很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丰富的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因此,韭菜也有洗肠草的美誉,加速肠胃蠕啤酒里添加了大米淀粉糖浆等,就不是好啤酒了吗?看完涨知识啤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啤酒在二十世纪的时候,由外国传入国内,属于外来饮料,一年四季当中,啤酒在夏季销量最高,无论家中,还是夜市,都离不开冰镇啤酒,解渴解累解乏解疲劳,有助十几元的白酒,和几百元的白酒,有什么不同之处?老酒鬼说说感受据不完全统计,每一个的一生,都要经历大大小小几千个场合,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孩子满月,公司聚会,朋友聚会等,小酌几杯,既能增进感情,还能舒适身体,尤其碰上那纯粮酒,喝完晕趁着阳光充足,这9种蔬菜可以多晒一些,留着冬天吃,炖肉特别香秋季越来越深,刚立秋的时候,还能洗个凉水澡,吃个大西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办不到了,一早一晚已有明显凉意,而且又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吃西瓜容易拉肚子,看来不服不行,节气变化,影今日中元节,记得多给家人吃一物,镇压邪气,安全顺利过鬼节今日中元节,阳历8月22号,中元节又叫七月半,祭祖节,民间称之为鬼节,道教的说法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并不是近代节日,在上古时期,中元节就出现了,七月乃是一个吉祥的月份,粮食丰收了,稻
2021健康第一,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百会穴祝您阳气充足,精力旺盛!大椎穴祝您远离流感,百病不侵!膻中穴祝您气顺心安,胸肺宽广!肾俞穴祝您肾气充盈,全身不冷!天枢穴祝您吃好喝好,肠道顺畅!关元穴祝您元气十足,精力旺盛!朱良春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瘕积聚慢性胃疾和癌瘕积聚有其共性由于久病耗气损精,而致气衰无力,血必因之瘀阻,因之常呈气虚血瘀之候。朱老认为此类病症应选益气活血化瘀生新之品,方能奏养正消积之功。本草汇言谓黄芪补肺健脾实倪海厦惯用方以下需找医师辩证指导使用切勿私自用。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2治疗顽降糖方(祝谌予)组成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功能益气养阴活血。(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方解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依赖胰岛素糖尿田氏家藏胃病方一来源多年来,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运用田氏家藏胃病方加减化裁,已为众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值得深入研究,进步推广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中医治疗高血压的12个经验妙方张大昌先生治疗高血压经验妙方妙方一处方夏枯草15克生白芍10克生杜仲15克生黄芩6克先煎前三味,用水三茶盅,煎至30分钟,再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此方前三味陕西中草药傅再希治哮以开窍排痰为主哮症感冷而发者谓之冷哮,感热而发者谓之热哮。临床验之,冷哮居多。无论冷哮热哮,究其内因,皆宿痰久伏所致,所以丹溪有专主于痰之说。由于肺窍中积有顽痰,平时潜伏不动,则举止动作亦无异于针灸专家程莘农程莘农,1921年生于江苏淮阴。1930年随父攻读中医,并亲承淮阴名中医内妇科专家陆慕韩先生传授。弱冠悬壶,力学不辍。1947年取得中医师合格证书。解放初期先后在江苏清江市中西医进徐嵩年教授肾病治疗经验(蛋白尿)水肿一概述水肿是肾病的常见症状,轻者仅出现于眼睑足跗部,严重者出现在头皮四肢全身浆膜腔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产生水肿的原因,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尿蛋白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胶邓铁涛留下62个妙方邓老的62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编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主治胃十二指肠五个三仙汤及加减一焦三仙是由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组成,由于三味药都有消食化积的作用,所以常常在一起使用,称为焦三仙常与炒鸡内金是消化积食而常用。二血三仙是由仙鹤草,仙茅仙灵脾组成。若与黄芪大枣配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