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唐朝有位宰相,住茅屋,常哀嚎痛哭,却让子孙后代因此获世袭官职

  杨炎是唐朝中期代宗、德宗时的重要政治人物, 生于727年, 死于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就是民间所说的朝中第一高官--宰相。作为一名朝廷重臣, 他的主要贡献在财政方面, 在中国古代财税史上,他首次提出了"财政预算"的概念,实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即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同时又创立并推行了"两税法" 。
  杨炎其人其事
  什么叫"两税法"? 简言之, 这是一种政府向民众征税和摊派劳役的方法。在我国古代, 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起, 至唐朝初年, 朝廷税赋的征收方法叫租庸调制, 其主要内容为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
  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总体而言,"纳绢代役即为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通常正役不得超过五十日。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这里所说的丁, 指的是每个家庭的成年男子, 隋朝时, 男子21岁以后为丁, 唐天宝年间, 则延迟为23岁。
  这个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有两点, 一个是朝廷向国人征收赋税,不针对人丁,而是针对其拥有资产的多寡,通俗地讲, 就是有钱人多纳税,没钱人少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 另一个是将原有的"租庸调"三个项目合并, 分夏秋两次征收,不得另征。
  客观地说, 两税制比租庸调制更贴合实际, 免去了一些不合理的征收。对此,《旧唐书》给予高度评价:"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言归正传, 现在来介绍杨炎这个人。据史书记载,杨炎年轻时, 很有文才,为文词藻雄丽,外表上, 也是仪表堂堂, 须眉俊美,为人豪爽尚气,总之,是个典型的学霸加帅哥。
  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人物, 自然不会长期凐没于民间, 大约在唐代宗乾元二年(759年)左右, 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奏请杨炎为判官,但是,杨炎没有接受, 一年后,朝廷征召杨炎进京, 担任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隶属中书省, 职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在唐朝为从六品上。对这么一个职位,杨炎还是坚决推辞,理由很高尚,祖父身体有恙, 父母年事已高, 需安心奉养亲长。之后,亲长先后去世,期间,杨炎就在墓前搭起茅庐居住,还经常哀号痛哭,十足的一个大孝子模样,其时又天降祥瑞,朝廷闻之, 下诏表彰其孝行。
  值得一提的是, 杨炎的孝道是祖传的,此前,杨炎的父祖皆因孝行得到旌表,至杨炎已是第三代,家门前所立的用于旌表的阙都达到了六个。
  在服丧期满几年后,大历元年(766年),40岁的杨炎与杜亚随杜鸿渐入蜀,以兵部郎中的身份充任判官,不久,杨炎调离四川,入朝为官,由"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帅判官"之职,改任为礼部郎中、知制诰,后又升任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兼管中书省事务, 主要负责起草朝廷诏令、宣读圣旨等重大机宜。当时, 朝中中书舍人出名的有两人,常衮善于撰写任命官员的诏令,杨炎善于草拟皇帝表彰的诏书,二人的文笔受到朝臣的赞许,并称为"常杨"。
  在中书舍人任上,杨炎还礼贤下士,提携后进,一时之间颇得人心。
  至此, 杨炎在朝廷内外展示的是帅气、孝道、有才等正面形象, 但是, 知人知面不知心, 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手中权力的加重, 他逐步走向人生的另一面: 攀附权贵, 结党营私, 心胸狭隘, 陷害忠良, 最终又被奸臣所害。
  再看他之后的人生简历。
  大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75年1月31日),杨炎升为吏部侍郎,撰修国史。大历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777年5月11日),元载被赐死。杨炎也遭到牵连,于同年四月初二(777年5月13日)被贬为道州司马。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崔佑甫推荐杨炎,德宗对杨炎的美名也早有耳闻,于是在同年八月七日(779年9月21日)将他从贬所召回,任为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中二年二月十六日(781年3月15日),德宗提升卢杞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改任杨炎为中书侍郎,仍为平章事,但已经不再专任杨炎了。
  建中二年十月十日,因卢杞检举揭发,尚书左仆射杨炎获罪,撤销宰相之职,贬为崖州司马。崖州就是如今的海南省三亚市, 走到离崖州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德宗赐死的诏书追了上来。时年五十五岁的杨炎,就被一条白绫勒死于此。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财税专家,朝野公认的"贤相", 在帝国朝臣的最高位置上,干了两年有余,便败坏了人品,从权力巅峰跌落,不仅流放千里之外,还死得相当悽惨。
  对此,人们不禁有些纳闷,如此巨大落差,究竟是什么缘由?他是怎么起来的,又是怎么没的?凡事皆有因,此人看上去秀外慧中, 实则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纵观他的一生,在官场上,有起有落,有成功也有失败。圈子决定格局,人品决定命运,在他的工作圈子中, 有几个重要的人物, 影响或改变了他的命运, 下面就来说说, 这几人与他的关系。
  德宗皇帝李适: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杨炎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官至龙门县令,父亲杨播进士及第后,曾任谏议大夫。青少年时期,杨炎一直在故乡,先是在陕西凤翔,后迁徙至东都洛阳。他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和绘画都颇有名气。按理说,凭杨炎的才华完全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可能受父祖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的影响,他不愿做官,只想做个隐士,每日读书写字种花草,游览山水,访亲会友,过着闲适而自在的田园生活。
  步入中年,杨炎家道中落,缺衣少食,尽管所写的字画也会换得少许银两,但难解困顿之苦,为全家人的生计考虑,决定出仕。恰巧,元载举荐,代宗皇帝认可,杨炎奉旨入蜀,在军中充任判官,一年多后,再次奉旨,入朝担任皇帝的秘书。
  几年后,因受元载案件牵连,贬出长安,出任道州司马,道州即是如今的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那个时候可是个边远之地。
  779年7月,唐代宗李豫驾崩,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宰相崔祐甫着力推荐,德宗早就听说杨炎大名,立即同意起用,而且越级提拔为宰相。
  这其中有个故事。在任中书舍人期间,杨炎曾为李光弼之父李楷洛撰写《李楷洛碑》,文辞工整,笔力雄健,为许多文人所传颂,当时的太子李适听说后,命人拓印,钉在墙壁上以便欣赏。可以说,当今皇上是杨炎的超级粉丝。
  由于当今首辅举荐,皇上赏识,杨炎步入一生中的巅峰,成为帝国最高执政班子的一员。在大唐,宰相班子一般是2--4人,有时多至5人,有时是一个,称独相,但这种情况很少。职务名称上也不近相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首领称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通常是宰相,三省副首领称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如果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
  当时的宰相有三人,崔、杨和乔琳,崔身体不太好,时常生病请假,不久,乔琳因故被免,这样,杨炎实际上是独相。
  皇上信任,自己大权独揽,身边又无掣肘之人,正是大展身手为国建功立业大好时机,确实,这一段时期,杨炎也做了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一个,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和南诏联合入侵川蜀,杨炎反对派回原任节度使崔宁挽救局面,而是另外推荐将领率兵入蜀救援。结果,既解救了川蜀的危局,又避免川蜀重新退回崔宁割据的局面。
  第二,面对国赋储藏于大盈内库造成的公私不分、宦官贪污等问题,他主张将国家岁入由君主私藏改归政府,重新划分国库与私库之别。大历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日,780年1月30日,德宗正式下诏,采纳了杨炎的建议,朝中诸臣为此对杨炎多有称道。
  第三,针对玄宗以后租庸调制的基础被破坏的情况,杨炎主张推行两税法,建议:以"量出为入"代"量入为出";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征收货币而非征收实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纳税期限,等等。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建中元年正月五日(780年2月15日),德宗正式下诏,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
  杨炎作为一个被贬之官,起用为相后,仅几个月,对德宗给予有力的辅佐,很有政绩,一时受到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寄予很大希望。
  接下来的两件事,就令人失望了。
  为报答元载,杨炎主张实施元载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筑城堡的规划,在遭到边境军事主官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反对后,就将矛头指向段秀实,借故解除段秀实的职务,导致泾州副将刘文喜拒不接受朝命,联络吐蕃,发动叛乱,险些酿成边患。
  接着,又将大棒挥向曾经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刘晏,先是捏造事实,指责刘企图废除皇上当年的太子之位。这个罪名直戳皇上的痛点,导致刘晏被罢官。虽然刘晏贬出京城,但杨炎感觉还不够解气。半个月之后,又伙同荊南节度使庾准,诬告刘晏召补州兵,想要抗拒朝命。德宗信以为真,就秘密派遣宦官到忠州,杀死刘晏。
  赐死刘晏的诏书一经发布,朝野哗然,大家都不相信四朝元老有谋反之念,纷纷上奏,为刘喊冤叫屈。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由人及己,对朝廷珠杀文臣武将深感不安,多次上表朝廷,询问刘晏何罪被杀,表达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他在表章中奏到:杀刘晏太过分,没有验证事实,先杀后下诏,全国人都吃惊惋惜。
  中唐以后,地方节度使因军政财诸权集于一身,拥兵自重,朝廷都惧怕三分。老李连上多表可不简单,他这么做,至少发出下列信号:刘晏是个文官,一向清贫,为何好端端就被杀了,是杀鸡骇猴,还是准备对我们这些藩镇动手?如果拿不出证据,就说明朝中奸臣当道;有奸臣,就应该揪出来法办,朝廷办不了,我们藩镇可以清君侧。
  什么叫请君侧?朝中奸臣当道,皇上又处置不了,在外的藩镇率兵包围皇宫,代替皇帝诛杀奸臣。重兵围城,皇上也无可奈何,将领一怒之上,废帝自立的事历史上时有发生。
  地方藩镇兴师问罪,可不是小事呀,弄不好会引发叛乱,皇上对此也乱了阵脚,心想:朕在深宫大院,哪里知道刘晏所犯何罪,还不是庾准检举,杨炎作证所至?解铨还须系铃人,便找来杨炎,诏令他想办法平息此事。
  哪知,杨炎此时也忐忑不安,生怕惹火烧身,情急之下使出昬招:派遣使者前往各镇,说杀害刘晏是德宗自己的想法。这一做法大错特错,敢做不敢当,把责任甩锅给皇上,犯官场之大忌,点燃他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在封建王朝中有这么一句话,皇上英明,臣罪当诛,意思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是至高无上的,一向英明正确,即使有错,也是臣子的错,自古以来,臣子只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
  杨炎的做法自然有人向皇上禀报,德宗很是惊讶,派人调査核实后,对杨炎的看法一落千丈,从起初的崇拜,后来的信任,变成了厌恶和痛恨:堂堂一国宰相,自私自利,竞然出卖皇上,这样的臣子要他何用!
  不过,皇上并没有出手,而是隐而不发,先给他找了个对手。不久,即提拔卢杞为宰相,杨炎独相的局面一年有余而宣告结束。这个卢杞可不是个善茬,他是皇上给杨炎量身定做的冤家对头,也可以说是他的催命鬼。
  果然,二人很快势同水火,杨炎的职务一降再降,半年后,卢杞又派人查出杨的儿子收受贿赂,而且所建家庙有侵犯皇家之嫌,德宗遂下诏宣布:尚书左仆射杨炎凭借他文学才艺多次位居要职,但结党营私、败坏法度。随后下令赐死。
  奸相元载: 是领路人, 也是掘墓人
  元载(713年-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是唐朝中期有名的奸臣和大贪官。此人出身寒微,年轻时嗜好读书。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被授为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县尉,之后十多年,一直在地方州县做官,上元二年(761年),元载回朝,担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
  第二年,唐肃宗病重,宦官李辅国专权。因元载与李辅国妻子同宗,让他兼任京兆尹。京兆尹就是首都长安市市长。属于朝中重臣,哪知,元载属意相位,便拜访李辅国。次日。才改任为同平章事,判度支、盐铁转运使。
  之后,元载发挥其拍马奉迎、投机钻营之特长,很快担任进入宰相班子,在大宦官李辅国、鱼朝恩专权当道时,也能游刃有余,在唐代宗支持下,同年十月,设计诛杀了李辅国,大历五年(770年)三月,又设计诛杀了鱼朝恩。
  从此,元载登上首相的宝座,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他自恃除恶有功,独揽大权,非议前贤,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公然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一时间,贪腐之风盛行。他在京城南北修建两座府邸,豪华宏丽,冠绝百官,而城南的别墅更是规模宏大,仆婢众多,歌姬成群。
  杨炎是767年入朝的, 在中书舍人位置上几年后,又进入户部, 直到775年才投入元载的怀抱, 得以提拔, 进而成为其党羽。
  杨炎是如何攀上元载的呢?不是送钱, 而是认亲, 两人都是凤翔府人, 老家相距不远, 算来算去, 元载是杨的远房表舅。尽管如此, 从775年至777年元载倒台的不到两年时间内, 杨炎没有受到过多的重用, 但杨炎却视之为恩师。
  元载与宰相王缙关系密切,都大肆敛财,日益骄纵。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岂料元载却利令智昏,我行我素。代宗顿生厌恶之心,逐渐收回他的权力。
  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日,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和王缙,关押于政事堂,又将元载的儿子、亲信下狱,命吏部尚书刘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骑常侍萧昕、兵部侍郎袁騕、礼部侍郎常衮、谏议大夫杜亚一同审讯,又派宦官前去责问他们的秘密勾当。元载服罪,于同日被赐自尽。
  清算干净而彻底,先抓人。元载死后,收受贿赂的妻子王氏以及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赐死,董秀、卓英倩等四名爪牙也一并处死。此外,杨炎、王昂、韩洄、包佶、韩会等数十党徒全部贬谪地方。
  再抄家。元载的家产全部抄没归公,经査,元载家中被搜出许多金银财宝,还有诸多地契房契。唐代的长安都城一共有109个坊,元载一人就占了大宁、安仁、长寿三坊,可见规模之大,建筑之多。
  仅胡椒便被抄出八百石。八百石相当于现在的64吨,也就是说元载贪污的胡椒,全长安城的人加起来也吃不完。胡椒原产印度、东南亚,在古代,这可是奢侈品,与人参、燕窝等价。唐代时期,胡椒被视为珍稀药物,是进口货,只有在"胡盘肉食"中才使用胡椒,普通人哪里用得起。
  接着又掘祖坟、拆房产。同年五月,唐代宗下令,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拆毁元家在大宁里、安仁里以及东都洛阳的府第,焚毁私庙神主,又将在他家中抄出的五百两钟乳分给禁军。
  杨炎担任宰相后,一心想报答元载载培之恩,在难以翻案的情况下,拿平常看不惯的刘晏开刀,结果两败俱伤。
  宰相崔祐甫: 我扶你上马, 你却过河就拆桥
  崔祐甫(721-780年),字贻孙,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崔祐甫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曾任中书侍郎,二十出头,便高中进士,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
  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空缺,崔祐甫担任中书舍人,因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而提升,主持处理中书省的事务。这期间,由于其性情刚直,遇事不阿,多次与宰相常衮发生争执,二人关系十分恶劣。
  唐德宗继位后,崔祐甫在处理唐代宗的丧制问题上,与常衮发生争执,被常衮贬为河南少尹。不久,常衮在起草诏书时,有欺君之嫌,被德宗贬斥。于是,调崔祐甫进京,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作为正人君子的崔祐甫虽与杨炎同朝为官,却没有什么过多的私人交往。因为宰相班子缺额,唐德宗让他推荐人选,自然就想起曾担任中书舍人的杨炎,在他看来,杨炎追随元载,不过是因为长期没有提拔的缘故,没有听说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而且此人文章写得的确很好,一个人文章写得好,说明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办事能抓住主次。
  远在道州的杨炎做梦也想不到,与自己毫无私交的崔首相,竟然说他的好话,力荐他进政事堂,而且皇上也同意了。
  崔杨二人同朝为相的时间并不长,杨是779年9月到京的,崔是781年1月去世的,满打满算不到5个月,期间,崔又因病告假,可见同堂议事的次数少得可怜。对于杨炎而言,崔祐甫是老大哥,对他有知遇之恩,但是,他对这位老大哥却不象对元载那么忠心,甚至有些薄情寡义。
  杨炎为了替元载报仇,污陷刘晏与黎干、刘忠翼等人,私下谋划立独孤妃为后,当时,崔祐甫在场,当即提出反对意见,"公南啊,这种事可不能道听途说呀,黎干是武官,为人狡诈,善于钻营,刘忠翼乃为宦官,贪赃纳贿,而刘士安则一介文人,素来清廉,怎么会与他们搞在一起?",接着,崔祐甫又对皇上说:"陛下已大赦天下,不要听信谗言,判人有罪。"之后,崔宁等人为刘晏伸辩。
  按照常理,这件事应事先与首相通报,听取他的意见,即便事出紧急,见首相反对,也应该给首相个面子,缓一缓再作处理。
  但杨炎根本不听众人的意见,反而啪地一下,直接跪在地上,眼泪汪汪地说:"此事千真万确,绝无半点掺假,陛下,臣身为宰相,却不能讨伐逆贼,实属罪当万死。"
  看看,这演技是不是相当的爆棚,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奖,至少可以提名吧
  事后,杨炎对当场为刘晏辩白和事后上书论救的官员,统统给予打击,其中有个叫张之缙的,本来打算贬官徐州的,因为此人是崔的门生,张便以此托人求情,哪知,第二天,便改为远窜衡州。
  大病之中的崔祐甫听说后,气得直咬牙,没想杨公南如此心胸狭窄,无情无义,感叹自己看错了人。
  吏部尚书刘晏: 虽说同行是冤家, 却不料如此恶毒
  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人。刘晏自幼天资聪慧,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唐玄宗李隆基在泰山封禅,10岁的刘晏作文献给玄宗,玄宗感到惊奇,宰相张说考察后,认为这么小便下笔行文,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吉兆。玄宗龙颜大悦,当即授于秘书省正字之职,民间称之神童。
  从此刘晏利用职务之便,勤奋苦读,博览群书。762年,升任户部待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开始掌握帝国财政大权,763年,再升任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节度使,成为兼管帝国财政的宰相。
  766年,刘晏兼任七道盐铁使,大力削减盐务机构,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这样一来,
  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激增。
  在刘晏担任户部尚书这4年里,杨炎曾担任过户部侍郎,二人是上下级关系,可惜,很快两人就闹起了矛盾。按年龄,刘晏已五十出头,杨炎进入不惑,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在财政方面都属于专家级别,可两人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是文人相轻,还是同行是冤家?皆不得而知;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方面,刘晏为人朴实古板,工作勤勉务实,许多事情亲力亲为,着重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杨炎则善于见风使舵,斤斤计较。在工作中,刘晏要求尽善尽美,下属工作出错,常常毫不留情,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其中也包括杨炎。
  在处理元载案件过程中,身为吏部尚书的刘晏为众审判官之首,依其本性,必然是秉公办理,深挖细查,从而导致元家父子4人被杀,众多党羽被查办的查办,该贬官的贬官。
  同僚数年,虽然平时意见不同,但没有大的利益冲突。在审理案件的关键时刻,刘晏对杨炎也没有一丝的照顾,如此种种,都加剧了杨对刘的仇恨,每每想起自己在道州的所受之苦,回想起元载家破人亡的惨景,杨炎对刘晏恨之入骨。
  十年河东转河西,登上宰相之位的杨炎决心报仇雪恨。杨炎杀害刘晏走了三步棋,步步紧逼。
  此前,德宗做太子时,代宗宠爱独孤妃,因此宠爱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宦官刘忠翼和代宗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并说韩王李迥有吉兆,想废黜太子李适。当时有流言说,刘晏参与了这件事的谋划。杨炎先拿这个流言说事,崔宁被贬出京城,刘晏的转运、租庸、青苗、盐铁使职被罢免。
  不出半月,杨炎再次发难,以刘晏呈交账簿和实物不合为由,指责刘晏贪赃,罢免刘晏的户部尚书之职,被贬为忠州刺史,并由宦官押送。忠州即为如今的重庆市忠县。
  4个多月后,即780年8月,杨炎一心要罗织刘晏的罪状,知道庾准和刘晏有旧仇,就提升他任荆南节度使。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泚写信,有很多不满的话,又选练军队,擅自拿走公物,威胁传诏使者,想反叛。唐德宗先是将信将疑,当杨炎出面作证时,便相信了,刘晏谋反的罪状成立。圣旨下达,着令宦官处死刘晏,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对外发布,家属子女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
  至此,杨炎还不罢休,提议没收刘晏的家产,因众臣反对未成。然而,杨炎早已命令官员清点了刘晏的家产,结果出人意料,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各种杂书两车,粮食几斛,掌管国家财税20余年,竟然家无余财,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
  奸相卢杞: 谁瞧不起卢某, 谁就会死得极其难看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祖籍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卢杞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卢怀慎官至门下省侍中,担任宰相多年,父亲卢奕官至御史中丞,安史之乱时,叛军攻入长安,许多官员都外出逃命,卢奕却稳坐御史台,在安禄山面前拒不叛变被杀,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个官三代,加烈士后代。
  因祖、父的官位和功劳,卢杞在19岁时进入官场,这种情况叫恩荫入仕,先是任太子清道率府兵曹,而后应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征召,授朔方掌府掌书记。掌书记主要负责保管节度使的帅印和重要的文件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之后进京,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因病免去官职。
  三年后,再次应召进京,补任鸿胪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卢杞到达荆南,谒见节度使卫伯玉,卫伯玉不喜欢他。卢杞上书称病辞职返回京城,历任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郎中。建中初年,征入任御史中丞。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卢杞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杨炎同时执政。
  在唐朝历史上,卢杞是个极为少见的奇葩。根红苗正而又不学无术,相貌奇丑而又巧舌如簧,党同伐异且又心狠手辣,担任宰相3年,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太子太师颜真卿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这样一个极品的大奸臣,最后竟然没有被法办,病死澧州而无人清算。
  说起他的相貌,究竟丑到什么程度呢?有史书记载,说他脸型如鬼,半边黄色,半边呈蓝色,且高凹不平。同时,此人生活中还不拘小节,常常脸不洗牙不刷,穿着随便,吃也不讲究,如同叫花子一般,乍一看,活脱脱钟馗再世。
  不过,卢杞也有过人之处,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与人相处时,只要不嫌弃他,他的话准能讲到点子上,让对方高兴。担任御史中丞时,每次论奏,都符合德宗皇帝的心意。不到半年,即升任御史大夫,又过了十天,德宗皇帝提拔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对杨炎来讲,卢杞是他的天然尅星。当年,刘晏是他的上司,要文才有文才,要能力有能力,他尚且不放在眼里,卢杞相貌丑陋,无文学才干,又怎能入他的法眼?二人在一起谈工作,经常驴唇不对马嘴,说不到一个点上,在一起就餐,卢杞那不修边幅的穷酸样,直叫他恶心反胃。于是乎,杨炎开始找借口,与他不在一起办公,也不共同接待客人。
  卢杞人丑脑子可不笨,这杨某人分明是瞧不起人呐,好呀,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老虎不发威你还以为是病猫哩。
  人世间,有些生理上有短板的人,内心未必强大,因自身缺陷往往自卑而心理阴暗,发泄出来就是凶狠毒辣。卢杞就是这样,得志以后,阴险狠毒的一面渐渐表露出来,忌妒有贤德的人,猜疑有才能的人,稍稍冒犯了他,不将人置之死地不罢休。何况,皇上与杨炎的微妙关系,他早已有所察觉。
  扳倒当今首相,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过只要用心去找,办法总会有的。
  梁崇义自代宗即位以来,就据有襄、汉七州之地,拥兵自守。德宗即位后,对他进行招抚,但他态度顽固,抗拒朝命。杨炎回归朝廷时,路经襄、汉,努力劝说梁崇义入朝,梁崇义没有听从,已经图谋反叛。不久,杨炎又派自己的党羽李舟去劝说梁崇义,梁崇义顽固不听,最后终于反叛。议论的人都归罪于杨炎,认为是他促成梁崇义反叛的。
  这是第一条,说明杨炎工作不到位,导致梁崇义反叛。
  梁崇义反叛后,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德宗任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统领各军讨伐梁崇义。杨炎劝谏说:"李希烈是董秦(即李忠臣)的养子,很得董秦的信任,最后还是驱逐了董秦并夺取他的位置。李希烈就是只白眼狼,没有立功的时候尚且桀骜不驯,假使他平定了梁崇义,朝廷拿什么来控制他?"德宗不听,杨炎坚持己见,争议再三。
  这是第二条,固执己见,轻视皇权。
  此后,李希烈因天气原因而推迟进军。
  第三条,因为杨炎作梗,延误了军机。
  根据这三条,卢杞认为,杨炎已不宜为相,请求皇上撤去杨炎的宰相实权。
  期间,皇上曾询问二位宰相,大臣之中谁可担当大任,卢杞推荐张镒、严郢,而杨炎推荐崔昭、赵惠伯,德宗认为杨炎议论疏阔,不切实际。
  建中二年七月三日(781年7月28日),杨炎由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被改任为左仆射,被剥夺了实权。
  过了几天,杨炎入朝谢恩,在延英殿问对后,急弛而归,没有到中书省与卢杞见面,卢杞对杨炎更加怒恨。
  不久,卢杞引荐严郢为御史大夫。以前严郢担任京兆尹时,不依附杨炎,杨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御史张著弹劾严郢,罢免严郢京兆尹之职为御史中丞。杨炎又提拔了与严郢有矛盾的源休为京兆尹。严郢后来又因犯有度田不实之罪,改任为大理卿,当时人们感到惋惜。此时,卢杞则迎合众人的要求,又利用严郢与杨炎有积怨,故意引荐他为御史大夫。
  御史台的职责就是纠察百官,弹劾高级官员,并把他们拉下马,作为其首领,就是盯住宰相,发现问题及时弹劾。
  严郢新官上任,很想做出成绩给皇上和卢相看看。恰好,杨炎的儿子杨弘业有违法犯禁行为,又接受别人的贿赂和请托。御史台经请示后,立刻立案,严郢亲自审理,很快查清了杨家父子的罪行。
  之前,杨炎为修建家庙,就请河南尹赵惠伯为他出卖东都的私宅,赵惠伯就把此宅买来作为官署。严郢审理后,认为赵惠伯是高估了杨炎私宅的价格,使杨炎多得到不少利益。卢杞召请大理正等相关官员审理,判为监守自盗,要处以罪刑。
  这些显然还不够死罪,于是卢杞借用杨炎对付刘晏的手法,抓住问题上纲上线。卢杞向皇上报告:杨炎此人心术不正,在曲江南修建的家庙,而这个地方是有王气的,杨炎故意取此地建家庙,一定是别有用心的。
  德宗听说后,大为震怒,等到审讯结果呈上后,德宗又下诏三司,要求再加以复查。
  建中二年十月十日(781年10月31日),唐德宗下诏宣布杨炎的罪行。
  一报还一报,恶人自有恶人磨。诏书下达后,杨炎踏上了流放的路途,途经鬼门关,预感到前景不妙,遂写诗感叹: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
  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杨炎,才能是有的,虽然陷害同僚,也算不上十恶不赦的奸臣,但性格有问题,处理问题不够成熟老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为人要有心胸,不要一味地苛刻指责他人;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能后缩,特别不能甩锅给领导;不到关键时刻,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美容美肤妙招敏感性肌肤保湿面膜怎么做?阅读前请点右上角关注,一起变美哦!敏感性肌肤保湿面膜只要准备小半个苹果,蛋黄一颗,面粉2匙就可以了。敏感性肌肤保湿面膜的做法是先将苹果削成泥状,或是用榨汁机将苹果渣取出,再加上蛋黄陈政阳长相守即将收官和宋明磊共同成长热播古装剧长相守明晚即将迎来大结局,演员陈政阳饰演的宋明磊才貌双全,人物故事丰满立体,成长逻辑铺成自然。陈政阳五官端正俊朗,在剧中的多个造型温雅而英气,演技亦是可圈可点,收获不少观金池新单你就是你发布拒绝标签直面自我时隔两年,实力唱将金池再度携单曲回归,厚积薄发,风华更盛。新单曲你就是你是与创作过白与黑各得其所的音乐人刘凤瑶的再度携手。歌曲以掷地有声的态度呼喊自我复兴,为勇敢坚持自己的人们传递仝卓短发造型现身机场穿着朴素6月24日,仝卓现身机场,这是他近一个月中,第一次公开亮相,他上身穿了一件白色T恤,下身搭配黑色阔腿裤,口罩遮面,打扮十分低调。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头发剃成了寸头,整个人的气质显得赵英博薄荷系写真明朗清爽澄澈少年轻享盛夏慢时光今日,95后小生赵英博曝光一组全新写真,衣着休闲清爽,眼神澄澈温柔,时而桌前静坐,时而撑伞而立,慵懒随性,静静享受夏日慢时光。盛夏的绿意碰撞明媚青春,空气中也仿佛飘散着薄荷般的清新民间故事少妇半夜偷佛珠,却被老和尚一把抓住今晚别走了唐朝一少妇听说一位老和尚的佛珠法力强大,能治百病,便在半夜时分来到老和尚住处,想要偷走佛珠。不料少妇行动时惊醒了老和尚,老和尚一把抓住少妇说道你今晚别走了!洛阳有个叫肖倩的美人,每老妈上门2个月,男人由被老婆夸变成天天挨骂,男人妈,你走吧人到晚年,跟谁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古代,这个问题倒是不用多虑,毕竟,古时候宗法制严格,父母一般都随子女住,子女别说有意见了,哪怕只是让父母感到不舒服,都会遭到惩罚。随着时代的变维密秀为什么偏爱中国丑人维密秀一度将中国人眼中的丑女推上世界的舞台。从吕燕到李静雯没一个不被骂的。国人认为这是在丑化中国的形象,因为模特走出国门,登上杂志这是人们对中国女性认识的最多途径。这要是在从前影响向中国索赔?痴心妄想近期看到新闻不是说美国向中国索赔就是英国向中国索赔,现在印度也来凑热闹。之前看到这样的报道,没有发声,一直以为这是谣言。直到看到官方报道,才知确有其事言。提出索赔的国家,说出这话的世卫组织可以到中国调查吗据说世卫组织还要到中国调查,中华儿女十分不解。世卫组织公平正义我们一直点赞,如果平时友好访问我们当然欢迎,但是总是以病毒名义来调查实在令人尴尬。世卫组织到中国调查,本身我们一点不在从毕加索的炒作反思中国文化名流不能让炒作垄断一切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他的确有天赋,还是一个高产的画家。但是毕加索的作品有的也很普通,为什么呢?因为过于追求数量,质量必然下降。而毕加索可不是这样说,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画,简直像
有哪些曾经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最终成了大明星?周星驰王宝强刘德华等一批早期港星比较多一些王宝强就是跑龙套很多年,后来得到徐帆的赏识和帮助下才得以出人头地周星驰黎明孙俪斯琴高娃林志玲刘嘉玲王宝强赵丽颖范冰冰王凯张国荣,周星驰,成安徽小伙起诉扫黑风暴侵权,如事实成立,能获赔多少?谁赔?前段时间,电视剧扫黑风暴热映,观众大呼看得过瘾,一时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安徽太湖县的王先生也跟风在视频网站追起了该剧,因为没有会员不能跳过片头,王先生只能从片头开始看起,明星代言致使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危害巨大,该如何治理?这事我是这么看得,有三点与众友分享。一,近些年各类明星代言各类促销广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明星广告代言确实乱象丛生,让广大消费者防不胜防。造成乱象之因,明星们无利不起早。哪些演员演反派演出了境界?一说起反派,大概就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之人,但在电视剧中,反派却各有其特色,真正坏得淋漓尽致的反派是少数,大多数反派身上既能体现恶还能体现善,特别是近年来,反派的人物形象越来越复杂化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论在相声圈里的辈分,杨议是冯巩的师叔,不过杨议从来不以高辈分自居,在相声圈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都会称呼一声哥。记得在一年北京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杨议就在现场称呼冯巩为巩哥。私下里,主持人和演员的区别有什么?比如董卿和杨幂?一个在国家级单位工作的人员。一个借用古人名言就是戏子误国娱乐圈里混的。有什么好比的吗?董卿上海戏剧学院本科毕业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先后主持了我要上春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央视春节联欢晚你知道,为什么郭德纲当年被主流相声界排挤打压吗?从来没有人打压过郭德纲,那是他为了制造话题故意这么说的。就是网络炒作常用的蹭热度手法,他的切入点就是姜昆的反三俗,其实三俗必须要反的,就是现在看也必须要反对的,一个演员在台上胡说八群众演员有哪些是在横店出名的?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在横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人,有的参演片子的数量比明星还多,但观众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和明星一起拍戏,但和明星的在黑龙江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说出哪几位?在黑龙江出身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我能说出如下九位刘江(19252020)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八一厂老演员。代表作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突破乌江西游记师伟1928年1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迪丽热巴为什么会成为90后No1女顶流?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是实话。被黑了那么多年,全网无实际黑料。说炒CP的,看看当年跑男是谁在主动炒,拉她出来帮自己女朋友挡枪,谁又在避嫌?从过程,到最后某人公布恋情,被全扫黑风暴中,孙兴的父亲到底是谁?扫黑风暴中孙兴的父亲很有可能是王政,随着电视剧扫黑风暴的热播,孙兴早就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大家都希望孙兴可以早些伏法,如今孙兴也已经真正落网,孙兴母亲的身份已经确定是贺芸,而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