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

  没加那个常规的"电影是生活的比喻"Banner,因为今儿的内容跟电影无关,也就不比喻了。
  咱来聊本书,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说"政治"这俩字儿不少同学可能会有两个极端印象,一就是大家都背过的"马列毛邓",主要为应付考试。
  二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说一个人喜欢"搞政治",就基本等于骂人了。
  我不否认政治里有黑暗的东西,党同伐异啦阳奉阴违啦,但这也绝不是政治的全部。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英文Politics的词根来自希腊语中的Polis(城邦),就是说只有大规模的人聚合在一起的地方,就会出现政治,如何组织、决策、行动,每项都不简单。
  政治面对的是"人",许多许多的人。
  人群的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我们有时候特理性有时候又那么冲动,古典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经济人",而现实中经常跑偏,所以经济学家最常被打脸。(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继续预测)
  政治就是处理这种不确定性而衍生出来的学问,而且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无法在书斋里练就,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如何把人凝聚起来协作完成目标而中途不散摊子,其难度不亚于造火箭原子弹。
  以上是我近些年才认识到的,先前我也有把政治二字妖魔化的倾向。现在我明白了:伟大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稀有,甚至更稀有。
  钱穆先生的这本书,可以算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启蒙读物,我不是学政治或历史学的,角色只是纯读者,除了阐释书中观点,也会有些个人感想,欢迎良性讨论,但如果有同学上来就喷我没资格聊,那请免开尊口,我自己花钱买的书还不能写点读后感了?
  写这篇也不是为卖书,你爱在哪儿买随便,我拿不到一分钱。
  作者钱穆在近代学术史上赫赫有名,与吕思勉、陈寅恪、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但他并非单纯修史,经学、理学、子学也是著述一大堆,而且钱先生很有寿(95岁),当之无愧泰山北斗级别的。
  钱穆生长在清末民初,那是中华民族最憋屈的时候,国运一背起来干什么都崴泥,那些受到西方影响的学者琢磨着病根肯定是千年孔教,认同"全盘西化"理论的不在少数,钱玄同、陈独秀等人甚至一度想把汉字都给废了。
  与那些近代学人不同,钱穆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算是某种程度的自学成才,这个际遇让他成为传统中国的捍卫者(但也不至于像辜鸿铭那么夸张),他自始至终都是带着一种温情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历史根系,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他写下这样的话: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在苦难深重的上世纪30年代,能有如此的立场是不易的,有被公知喷死的风险,说你为王权制度洗地。
  对钱先生我谈不上有太多了解,著作也只看过比较通俗的几本,如果我聊完能让你有兴趣去了解原著,那就足以让我欢乐了。
  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几次演讲录的合集,在钱先生的著作里算是"小书",100多页,紧着点儿两天就能读完,十几年前囫囵吞枣看过一遍,现在就年岁长了有些东西才能理解。
  把书"写薄"是最难的,肚子里真有东西的人才敢用十万字去纵论中国千年政治史,而且钱先生用的基本是大白话,入门无障碍,你要是往深了看,也能牵出许多线头。
  钱先生选取了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主干,秦朝太短,其制度被汉基本继承,元代看不上,宋的疆域萎缩学界有争论,但钱先生还是把它算进来。
  钱先生这本书的最核心理念,是认识到"制度发展必有其内在逻辑",他特别反对一提中国历史就用"黑暗专制"四个字抹杀,好像踏翻了旧制度,新制度就会从天而降一样。
  人、家、国,都讲究一个传承,有了这个认识前提,才能平心静气的讨论,否则只是意气之争。
  无论中外,人类社会的政治构成无非下面几道大题:
  一是政府,也就是权力机构组织形式,包括中央与地方。
  二是人,官员的任免与提拔,包括选拔考试制度。
  三是钱,主要就是指赋税。
  四是战,主要指兵役,或者说"动员力",中国大历史是游牧与农耕民族互相捶打出来的,往往决定朝代存亡。
  每个朝代钱先生都大致是从这四个方面去阐释的,这本书我看完最大的一个感想就是三个字:
  打补丁,类似于程序员说的Debug(捉虫)。
  打补丁这仨字儿天然就有个预设:制度是个活的东西,需要不断的修正与适配。
  每一个后起朝代的设计者们,都是吸取了前世的治乱经验,好的继承,坏的废止,再根据新的情况推演试错,一代一代层垒起来,现在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就是制度迭代的最新版本。
  我下面就会以这个思路来聊,就不太纠结于具体细节了。
  【汉朝】
  秦始皇雄才大略扫平六合,本来想传千世万代,没想到刚维持了十几年就狗带了,这深深的震撼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反省秦朝到底做错了什么。
  秦灭后项羽想复古到东周封建制,心巨大的封了一堆诸侯王,后来被群起而弄死,刘邦没有因为秦朝的失败否定帝王与郡县,这些都继承了下来。
  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题目是皇室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王权与相权",大家觉得秦朝皇帝权力太大,碰到嬴政这种睾丸酮指数超标的主子根本压不住,征发民力没有节制导致覆灭。
  这第一个"补丁"就是打在这儿,汉朝更加突出了宰相权力,第一任就是著名的萧何。
  中央政府结构上依然采用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宰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行政、军事与监察。(宰相这个职位历代叫法不太一样,比如萧何就是"相国",我下面就统称宰相了)
  "三公"里宰相是政府绝对首脑,太尉跟御史大夫就是副手,下面的九卿也由宰相统管。
  除了国家官职,宰相的权力还体现在有一个庞大的秘书处,叫"十三曹",都在相府办公,人数众多各管一摊儿,而皇帝的秘书处就寒酸多了,叫"六尚",主要管宫中吃喝拉撒,只有"尚书"带点文书管理功能,人数也少得可怜。
  按照钱先生的考证,宰相才是汉朝真正的大管家,不光是政府首脑,皇帝有啥事儿用钱用物都得跟他商量着来。
  当然,制度确实是这么设的,但实际中君相之间力量会有消长。
  汉代的地方政府也很简单,就两级:郡与县,西汉时全国有100多个郡,1200个左右的县。我们常说的"皇权不下县"就这么来的,皇权倒不是不想"下县",而是县级以下再分会造成巨额行政成本,负担不起,于是就让位给了地方的宗族乡绅等力量。
  层级少人员的升迁路径就短,郡守踮踮脚就能当九卿,而且俸禄都是两千石,工资上不搞歧视,中央定时会派出刺史到各个大区巡查,那时中央与地方还是相对平等。
  政治制度里还有一重要内容,就是决定谁有资格当官。
  封建制时是世袭,就看血统,管你阿猫阿狗,投对了胎就是人上人,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不定期的叫举贤良,从汉武帝开始有定期每年一次举孝廉,一个郡每年推举两、三个青年才俊,到中央锻炼几年,然后能得个郎官,再分发到地方。
  还有个途径是"太学",他们大多是现有官员的亲属,集中学习后也被分发,久而久之,一个"文人统治集团"形成了,钱先生叫"士人政府",你要想当官,起码得是个读书人,这个原则门槛其后两千年没有变过。
  汉代的赋税总体是非常轻的,实际上只有三十税一,甚至更低,但因为政府结构简单行政成本低,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后天下大富,再加上盐铁专卖极为赚钱,到汉武帝时他才能举国之力去征匈奴通西域,不过打仗实在是太花钱了,金山银山也能迅速造完。
  我觉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土地悖论",每个帝王都希望是"耕者有其田",这样税源与人心才稳定,但同时呢,土地又是私有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失地农民成了佃农,薄赋只便宜了地主(他们向农民收很高的地租,却只交很少的税给国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的王权时代,皇帝的主要敌人,其实是地主豪强,并不是底层百姓。
  这个土地悖论是中国历史治乱的底层逻辑,每代统治者都试图解决之,真是什么招都用过了,下面我们会经常看到。
  接下来是兵役制度。(还包括一部分力役)
  远在19世纪普鲁士的俾斯麦推行全民皆兵制度前的两千年,汉朝就在用这样的制度了,每个男子长到23岁都要去服兵役,为什么是23岁呢?逻辑是酱紫:20岁成"丁",可以独自耕种,农业社会一般来说每三年会遇到一次荒年,到了第三年,积蓄的粮食就能够一年之用,这个男丁也就可以拿出一年时间为国家服役(他的存粮用来蓄养家庭)。
  汉朝士兵俑
  兵役分三种,中央卫队、戍边与地方,秦朝就是因为戍边政策太过严苛激起了民变,所以汉朝可以选择用钱抵,再用这笔钱去雇佣军人帮你服役。(又是一个补丁)
  钱先生在每个朝代后都会点评一下得失,汉朝等于是千年帝制的少年时代,框架已经建立,但还谈不上圆熟,土地兼并、君相权力切割、兵役效率,这些都有问题。
  但我一直认为历史不能用"后视镜思维"去挑错,在那个历史现场往往是当局者迷,换谁上也逃脱不了时代局限性。
  而且汉朝算上西东,共维持了422年,可以说非常成功了。
  才说完汉朝就码了三千字,我下面简省一点哈。
  【唐朝】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咱又统一啦!(这里的统一主要是指汉人聚居区的统合)
  唐代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高光点,文、政、经,无论哪个方面都独步全球,也当然是钱先生最推崇的时代。
  前面几百年的大分裂,经常是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权臣推翻了,军政全面失控。唐中央就又要打补丁了,最大的改变是把"相权"分成了三个衙门: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下面再辖六个部,也就是我们中学学的"三省六部制"。
  这个设计就明显有"制衡"作用,起草政令的不管执行与审核,在皇帝与三省间还夹了个"政事堂",这是为了协调三省的意见而设计的一个"小会堂",为的是预调节,大家先通通气,别中书省起草完了,门下省又不通过,或尚书省不愿执行,大家都不爽。
  那皇帝可不可以绕过三省直接下命令呢?其实可以,就算皇帝硬来臣子们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这时候就会祭出"道义大旗"啦!
  比如皇帝喜欢某人,没走流程直接给丫封了官,虽然可以,但官场会将之称为"斜封官",寓意得来"不正",会被同事们看不起。
  所以皇帝一般不会绕过三省直接硬来,会落下坏名声,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色,有很多缓冲地带,大家心照不宣互有约束,你说这是民主呢还是专制呢?钱先生觉得这是一种"讲理的专制",皇帝在法理上至高无上,但他并不能任意妄为。
  尚书省是唐代的行政中心,唐人写了一本《大唐六典》,详细记载了六部的组织规范,此书被后世奉为宝典圭臬,千余年没大变过。
  汉朝是被地方豪强势力搞死的,那就再弄个补丁,唐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州代替了郡,行政范围被切的更碎,而且地方官的地位下降,他们甚至不能指派手下的吏官,全由中央指派。
  为加强控制,中央还会定期向各个大区派出观察使,但那些巡视边疆的钦差们久而久之却变成了常驻官,也就是"节度使"。
  这仨字的流毒同学们都早有耳闻了,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千防万防,大唐盛世被一场安史之乱终结,中唐后陷入藩镇割据,慢慢就咽气了。
  隋唐时一个影响中国千年历史的制度出现了:科举。
  科举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钱先生讲的较简略,我在其他资料上看到过,其最初的出发点是皇权要打破"关陇军事集团"的控制,急需从民间拔擢人才,客观上也起到了"开放政权"的作用,读书人有了上升的阶梯,无怪乎唐太宗会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不过那时候的书籍还是非常贵,有能力读书考举的人很少,不是说制度一确立,政府里就全是考上来的学霸,这是个误解,据统计大约有20%吧,但在当时已是了不起的进步。
  唐代的赋税采用"租庸调制",这又是应对土地悖论的补丁。
  所谓"租",就是国家把土地租给农民,签一个长约,年老干不动了再归还国家,这等于是一种Pro版的"均田制"。
  "庸"是规定每人每年需要给国家服劳役20天,"调"是农民有义务为国家提供一些土特产,用以抵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就是讲的"调"。(特产"异蛇"可抵赋税)
  总体来说唐朝是轻徭薄赋的,但到了玄宗朝,由于承平日久人口爆炸,国家无地可租,土地兼并还是不可避免的席卷而来,后来就不得已改成了两税法,但只能是勉强续命,大趋势不可阻挡。
  唐朝的兵役是"兵农合一",生产集团就是武装集团,全国大约有700个左右的"府",大致相当于军区,平时种地战时扛枪,是为"府兵制"。
  不过随着时间的磨损,府兵制后面就转不动了,藩镇割据的情况下连人口都搞不清楚,就渐渐失去了兵源储备。
  总的来说,钱先生非常推崇唐朝,嗨,谁又不是呢?
  【宋朝】
  钱先生上来就说,宋是这五个朝代里最弱鸡的,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说毫无建树,就是在唐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还属于被人按着头被迫的那种。
  不过知识分子应该最喜欢宋朝,因为宋太祖立规矩说不杀读书人,这点还真是做到了。
  中央政府的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尚书与门下都分出去,然后成立枢密院官军事,跟宰相是平行关系,职权上没有隶属。
  宋的总体思路是"削相权",财政权划归到了所谓的"三司",吏治成立考科院,从尚书省分了出去,军事、财政、用人,三个大项宰相都不能直接控制,也怪不得后来王安石变法要重新整治,否则啥事儿也办不成。(虽然他最终也没办成)
  钱先生是个学人,他最喜欢的是所谓的"君臣共治",现在君权上升,也难怪他会有牢骚,不过钱先生也说了,宋朝的君主并没有什么暴行,宋的问题是"弱与散,而不在专暴",还写了个文盲宰相赵普的故事,意思大概是那时候的皇帝还是挺温良的。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是谏官制度,宋朝出现了那种官职较低,却可以随便喷人又无需负具体责任的清流,因为官位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处处与政府做对,但鉴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把宰相弄的焦头烂额,很多大事儿的决策就被这帮人给耽误了,后来明朝也深受之苦。
  宋朝地方政府更是被钱先生批了个一无是处,因为太祖赵匡胤是夺权上位,他很怕哪个地方将军再把自己给"杯酒释兵权"了,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崇文抑武,财政全部上交中央,再通过转移支付调拨,压根就没有什么常驻地方官,全是中央空降,所以非常之弱。
  宋代的考试制度更加严密,其缺陷是少了个"培养皿",如汉朝的太学、唐代的门第,人才在出仕之前都经历过实际政治历练,宋朝则更多的是选出些毫无实操经验的读书人,能力高下立见。
  这个其实不能苛责宋人,宋朝工商业迅速发展,已经接近于平民社会,考生的基数大了很多,前朝那种慢悠悠培养的机制显然已不适合,任何制度都要付出代价。
  赋税制度还是沿用中唐后的两税制,不提。
  最后讲宋朝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史上最弱了,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宋朝军队分为"禁军"与"厢军",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一般大的王朝初定后都会裁军,但宋朝是个例外,西夏、大辽以及后来的大金无时无刻不让宋人胆寒,越怕就越不敢裁,这就造成了很尴尬的情况,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有的兵一当就是三十年,年老力衰还打个毛线仗。
  同时又因为五代十国时军人太过跋扈,宋人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这让宋朝成为少见的因为养兵而覆灭的朝代。
  但为啥这么弱宋朝还是支撑了300多年呢?钱先生没有讨论,不过学者施展在他的那本《枢纽》里有个论点,说恰恰是因为宋朝没有把农耕区全占了(比如宋人视为耻辱的燕云十六州),才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北方游牧民族没必要内侵抢东西,就能获得稳定的土地产出,再加上岁币什么的贡品,才相安无事几百年。
  要不是后来宋朝昏招频出,竟然想联合大金干掉大辽,这个平衡还能维持的久一点。
  【明朝】
  经过短命的元代,明朝又把汉人江山给恢复喽!这时世界历史步入近代,钱先生的判断是中国领先了几千年,明朝开始走了下坡路。
  最突出的就是极大的扩张了君权,不是什么宰相皇帝的关系问题,朱元璋老爷子在洪武十三年时因为胡惟庸造反,直接把宰相这个职位给废除了。
  明太祖朱元璋
  没了宰相谁干活呢?朕自己来!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肝的皇帝,书中举了个例子:
  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天不亮就起,每天开三个会,八天要决策三千件事,这皇帝你求我我也不要当。
  不过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事,他在宫里有个秘书处,名曰"内阁",那时候的内阁官员品级很低,皇帝下命令,他们照写,完全是工具人。
  这么繁重的工作量只有超级强人才能胜任,朱元璋可以,接下来的燕王朱棣也凑合,后来的子孙就越来越不行了,于是原本只是秘书的"内阁"跳上了舞台。
  到了明中期,皇帝们养成了不上朝的坏习惯,嘉靖帝二十几年不上朝,他孙子万历更是再接再厉,成年后就几乎没怎么出现在大臣面前。
  皇帝不上朝,为了沟通内外,由宦官执掌的司礼监成了与内阁分庭抗礼的权力机构,明朝的所有权臣都是出自这俩衙门,轮番较劲,比如严嵩、冯保、魏忠贤等。
  明朝还有一个大特色是党争,发展到最后乌烟瘴气,只看立场不问是非,活活把朝堂给撕裂了,不过这一点钱先生没有多论述。
  明朝的地方设置沿用元的"行省",作为地级最高行政单位,首长叫"布政司",这就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的区划了。
  钱先生在书里对"省"这个字做了考证,它原本不是指地域,而是个衙门名,是蒙古人为了军事控制所建立的流动政府代表,因此钱先生觉得这个"省"字很不详。
  最低的一级仍然是县,由于层级太多(州、府、省、司),县官的权力被压缩,这就造成基层执行能力有限,这是钱先生比较诟病明朝的一点。
  我之前讲《大明王朝1566》,里面那个倒霉蛋郑泌昌就是浙江布政司,身为一省之长,其实他的权力没多大,又得听胡宗宪(总督)的又得听司礼监与内阁的。
  另外一大问题是胥吏的升迁之路被彻底堵死,原本吏是可以向上走的,并无流品高下之说,但明成祖后胥吏禁止考进士,而且被认为是最"浊"的公务员,处于官场鄙视链低端,久而久之,胥吏就破罐子破摔,极大败坏了基层风气。
  明朝的考试制度层级也更加复杂,考过府县级的叫秀才,考过乡试的叫举人,考过会试的才叫进士,进士到中央读几年书,再考出来一批可以进翰林院,当上了翰林,那做大官的概率就很高了。明人极重出身,要想做官至少至少得是个进士,就算你能力再强,没有文凭也白瞎。
  在唐朝很多大官都是从基层一点点靠政绩升上去的,但明朝这种上升的阶梯被锁死了。
  那考试考什么呢?就是被钱先生深恶痛绝的"八股文"。
  八股是一种律体化的经义文章,各方面都限定的很死,诚然,它扼杀了读书人的想象力,但这是后人的判断,当时的决策者考虑的是,这么多人都想当官,必须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标准才能服众,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八股就是把主观判断成分压到最低,孰优孰劣要放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评判。
  明朝赋税最可一提的就是张居正主持的"一条鞭法",把什么田租、杂役打包,折换成银子,虽然初期效果不错,但后期还是走样了。
  那个顽疾还是千年不变的"土地兼并",官僚豪强手中聚敛了大量土地同时不给国家交税,最终让区区20万女真人给屠了国。
  还有一个问题钱先生没有提,就是明朝不征商业税,当时的贸易体量已相当巨大,否则可能还能挺一段时间。(原因太过复杂就不多说了)
  明代兵制与唐代的府兵差不多,钱先生详细讨论了为什么打不过女真人,从组织到打仗穿的服装,结论是一个制度持续了两百年,就是会僵化颓废,明朝的兵败说明该换代了。
  【清朝】
  可以看到,清朝是五代里面版图最大的,但钱穆先生最看不上的就是清朝。
  对明他最多就是有微词,但对清,哼哼,直接用了侮辱性的"法术"二字给打发了,下面是原话:
  这最后一章钱先生真是字里行间带着嫌弃,说清是"部落政治",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巩固满洲人的统治。
  我猜可能是这样,钱穆生于晚清,对这个朝廷的失败有切肤之痛,所以免不了带了点意气,其实他说满清统治的私心太重,但明朝的党争也不是大公无私啊,要不大明怎么会手里有百万军队的情况下竟然被那么快灭国了?
  再就是清朝时不时搞一些文字狱运动,就更让钱先生这个读书人所不齿了。
  不过对清朝,我是有些不同意见的,简单说一说。
  从维持时间来看,清从入关开始算,维持了260多年,即使晚清那么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它依然晃晃悠悠的活了半个多世纪,比明朝的兵败如山倒是不是要强不少?
  我认为清朝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维持住了一个极大的版图,除了北面割给俄国一些苦寒之地,基本没丢太多地方(外蒙古是后来在民国整丢的),其统治技巧极为高超,连哄带骗恩威并施的维持着一个大帝国,所谓的五族共和就是满洲人打下的基础,而且退位的时候也挺体面,《清帝逊位诏书》里把满、汉、蒙、回、藏作为一个整体交给了中华民国,法理上没毛病。
  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现在祖国之所以发展如此快,跟这个版图关系太巨大了。
  好了,这篇文章已经够长了,大家如果还意犹未尽,可以去读读钱先生的原书。
  我最后总结几句就收工。
  毕竟篇幅很短,钱先生的这本书谈不上多么翔实,他的拳拳赤子之心我是能感受到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本身就说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说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钱穆先生毕竟只是个读书人,他没有实际的政治操作经验,对于人物与制度建设的褒贬,还是隔着一层,不少地方就显得有些书生气。
  政治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它无时无刻不牵扯到人,如果你领导过几百几千人的团队,对政治就不仅仅是书面理解了。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制度是个活体,它面对的是变动不居的人类生活,现在科技又日新月异,制度也只能去不断的试错、调整,可以说永无宁日。
  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这是政治,也是人僧啊!所有的苦恼与所有的乐趣,都在其中了。
  天天四仰八叉的闲着更TMD无聊啊啊啊!!
  收工。

瑞典健身姐妹花,靠健身收获蜂腰翘臀,4步教你get同款身材健身有很多种形式,也有很多种器材,但有一对姐妹花花式秀健身的方式,让观众们不禁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来自瑞典的这一对姐妹花LinnLwes和MadelenRos,在网络上发布了她们在有一种美叫蒂娜路易斯,一身纹身也盖不过身材的美丽,魅力十足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模特Tinalouise一组海滩比基尼的照片流传出来,很多人的眼球一开始被她遍布全身的纹身吸引,但随之而来的是她火爆身材带来的冲击感。浑身没有一丝赘肉,前凸后翘身王一博默默捐款默默为灾区做事反被键盘侠带节奏此次河南多地受到强降雨的灾害,引发了社会各地的关注。娱乐圈明星们的捐款也被网友惦记着。而王一博作为河南人,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然更受大众关注。一开始王一博的捐款信息并没有被帮助吴亦凡物色年轻美眉的女皮条客被曝光吴亦凡的事件昨日终于有了个了解。北京公安发布了整个事件的事实经过。内容比较多,小编进行简短概括。2020年12月5日,吴亦凡经纪人以招募MV女主为由,约事件女主角都美竹前往吴家里聚碰瓷杨紫的杜华到底错在哪?不过是她心中的女孩还没长大罢了杜华又挨骂了。她这一次之所以挨骂不是因为又亏待了乐华旗下的小孩,也不是因为又在某档节目里施展了自己的迷之操作,而是因为在短时间内接二连三的碰瓷杨紫。娱乐圈著名造星教母,乐华老总杜华歌手周深已是人们心中无冕之王,他才是最大的赢家距离歌手2020决赛结束已经过去10天了,华晨宇荣获歌王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虽然网络上依然存在不同的呼声,其实,无论是设计好的剧本,或者是凭真刀真枪,小编认为,华晨宇都有这个能力拿上海人心中的老娘舅李九松,真正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滑稽戏可能闻所未闻,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喜欢流行作品,并且喜欢追赶时髦,对于传统曲艺不甚涉猎。李九松作为上海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他这一生都在为观众送去欢声笑语,流传千古的人物那么多,你依然是我们心中的挚爱你是西蜀大地上的少年天才,你出生于清流书香门第,你是宋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你甚至是跨界美食家。第一次我与你的相遇在中学时代的课本里。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出了你胡卫东并不近视,650度散光让他心中有篮筐,没能进NBA实属遗憾对于中国篮球的老球迷来说,胡卫东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他是中国96黄金一代的核心球员,曾经被誉为中国乔丹,虽然他的中远距离投篮能力非常出色,但民间一直流传着他有800度的近视,投篮完谭松韵和众多男神合作,但好像和他更有CP感哈喽,扒妞来喽!今天想说说现在很喜欢的一个女艺人,谭松韵在荧屏上,之前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女明星都是杨幂,杨颖,刘诗诗那种女神范的,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材有身材!后来就是可爱型的,赵丽颖何炅主持的这档综艺很快就会凉凉,简直越看越尴尬最近小编看到了一档新综艺,最开始看到海报的时候没来得及看,等到想看的时候却把名字给忘记了,这把小编急的呀,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何炅老师主持的节目,关键是我看到常驻嘉宾有钟汉良,
何婉鸿21岁嫁人,25岁丧夫,为何晚年成梁安琪背后的靠山?何鸿燊不光是自己的子女繁多,他的父亲何世光也是如此,因此何鸿燊九哥的称呼也是这么来的。如今,何鸿燊的这些兄弟姐妹在世的只剩下何鸿燊的八姐何婉鸿和十一妹何婉婉,那么这一期,我们就来聊63岁张铁林近照曝光,白发苍苍老态明显,与小女友法国安度晚年前言说起85后90后的童年记忆,大概都会提到每天寒暑假必会重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对于其中的角色和故事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那么,其中威严可爱的皇阿玛张铁林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给予了大25岁全裸拍片被封禁,她的疯狂里,藏着人最真实的样子她曾被孟京辉评价为用灵魂演戏的人。她是郝蕾,一个在中国最被低估的女演员。19岁出演十七岁不哭一炮而红,25岁挑战传统价值观,全裸出演电影颐和园。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次看似突围爱情公寓演员现状小龙套成大女主,美嘉脸崩了,宛瑜已退圈相信90后们对爱情公寓这部情景喜剧都不陌生,曾经在播出的时候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剧情幽默风趣十分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在剧中的角色里找到与自己的影子。爱情公寓第一季胡歌辟谣与王晓晨结婚传闻,胡歌的婚姻何时才能不让网友们操心?胡歌的婚姻已经成了娱乐圈的老大难问题。这一次有新闻爆料称胡歌和王晓晨已经在上海秘密结婚,随后胡歌方又再一次进行了辟谣。胡歌的婚姻已经成了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张子枫刘浩存同是当红小花,谁会是第一个00后影后现如今在00后的当红小花中,有两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可以说是被大众寄予厚望的,那就是张子枫和刘浩存。两人年龄相仿,出道的时间也差不多,也是当今娱乐圈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两位青年演员,而不少卖过猪肉,跑过龙套,历经三段婚姻,影帝侯勇不为人知的那些事01市井人物和王侯将相说起侯勇,近两年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面的赵德汉。赵德汉这个小官巨贪的角色戏份,在人民的名义里也就短短的两三集,却成就了演员侯勇在演技上的又一巅14岁猪坚强离世后,猪肉将如何处理?官方或被制成标本今年的五月份对很多人国人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先是小长假算来算去只放了一天,后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来临后,短视频平台上总是充满了当年的感人画面这些珍贵视频让很多没有经历过当年磨难的学生,都他是父母爱情里最强跑龙套演员,被临时拉来客串一集却成经典演员这个职业一直吸引着很多人,他们抱着一腔热血选择走上演员这条道路,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背景人脉想要在圈内闯出一片天是难上加难。但是,为了演艺梦想很多艺人选择坚持,即史上最强小三,怀孕都能撬走闺蜜老公这两天的侯主播还真是风头无两。前段日子,昆凌又一次地cue了周先生的老前任侯佩岑。明明是给自己的电影做宣传,后面愣是挂了一张侯佩岑的巨幅广告。前有彩虹盗图,现有免费广告。真不知道她作为浪姐最强vocal的丁当,为什么仅仅二公,就被淘汰出局了?上周五,乘风破浪的姐姐二次公演完美收官。张雨绮带领的团队,出场即是巅峰,一举夺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引爆全场。整个节目,从第一期初秀到现在第五期公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可以说,姐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