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出生的军事专家重在理论研究和分析研判,带兵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或许不如一名普通的基层指挥军官;主要因为理论研究与部队实际指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众所周知,部队军官分为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两种,活跃于银幕之上的军事专家更倾向于技术型军官。 局座张召忠在退役后依然活跃于网络,旨在普及国防教育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担任军职负责理论研究的军官存在,在我国这类科班出生的军官主要在各军事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同时推进各类军事理论研究工作,比如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和房兵、曾任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的尹卓、现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和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的杜文龙、担任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的罗援以及已 退役的原国防大学教授局座 等;近年来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活跃于我国各大军事节目,开展国防教育、军事知识普及以及热点问题舆论引导等活动。 有"中国军方鹰派第一人"之称的戴旭 这些军事专家作为国家军事领域智囊团的存在,长期从事军事前瞻理论研究,为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由于接受专业的军事文化学习、通过国外留学、担任武官以及参加相关国际军事研讨活动,积极与国际前端军事理论接轨,再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创作出一系列军事著作,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建议。美国人之所以自二战后长期引领世界军事理论发展,最主要原因在于其有庞大的智囊团存在,比如白宫第一智囊团兰德公司、胡佛公司等,正是这些智囊团前瞻性的研究、探索战争发展机理,才有了改变现代陆战的"空地一体战",推动陆战由传统的机械化向信息化蜕变,成就了美国人世界霸主的地位,赋予美国军队世界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作战能力,保持美国长期占据世界军事理论的制高点。 李莉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军事专家,常以独特的见解深受广大军迷的喜欢 带兵打仗不是这类军事专家的分内之事,他们是军队基层干部培养的源头,通过研究军事理论,结合实际创造理论,再传道授业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符合部队打仗要求的新型基层指挥军官,为提升军队基层指挥人员综合素质以及部队战术、战法创新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作出重大贡献;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当前活跃度最高的杜文龙大校 此外,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始之所以让这些军事专家出现在银幕之上,除了彰显我国军事透明度和体现军队建设信心之外,最更本的原因在于普及国防教育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在开展国防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国民爱国主义教育,在舆论场他们可谓是功不可没。 我是一位老兵,入伍服役时在师司令部工作,可以说整天和师首长们一起研究战争,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理解。 题主所问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在战争时是否具备上战场指挥作战能力?我认为这些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到战场上能够胜任作战参谋的能力,因为他们肚里装有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在战场上可以给首长们提供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威力的对比,还能给首长们提供采用什么样的打法来对付敌人的进攻。 但是大的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还得靠有实战经验的首长们制定。因为战争中的战场形式瞬息万变,这都得军事首长作出英明果断的决策。 虽然说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们在电视上说的头头是道。但真正打起仗来,他们那军事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经过实战,又没有带过兵,根本就没有大兵团的指挥能力。 我军的战神粟裕大将,一天军事学校也没有进过,可是在解放战争中战败了无数的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孟良崮战役就是个明显例子,国军74师师长张灵甫是科班出身的将军,又有美式的先进武器装备。结果被没有上过军校的粟裕大将把他和他的部队32000兵力全部埋葬在孟良崮上。 军事专家张召忠少将在解说美军攻打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他错误的估计美军很难攻进巴格达,就是攻进巴格达,也会遭到伊拉克军队的强力抵抗。他并且估计美军会被伊拉克军队的巷战,把美军消灭在巴格达。结果事与意违,美军没有动一枪一炮就侵占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这就充分说明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们还得把自己的理论与实战结合起来,那就是把军事理论再融入实战。有了军事理论再下部队基层锻炼如何带兵打仗,如何调动战士们参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军参战打仗的士气等。 所以综合上述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在战场上能胜任作战参谋的能力,但不能当首长马上指挥千军万马打仗,因为他们没有基层带兵经验。 军事家,也就指挥欲定,决战千里,临阵应变,立于死地而后生,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把握形势,以少胜多。在历史有很多军事家,象孙膑,诸葛亮,岳飞等等,就是在先秦也有白起,廉颇等,不过纵观历史能说上最英明的军事家,唯有毛主席了,从学历上,毛主席只读了师范。而同期的委员长,则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而委员长每次都败在毛主席的手下,对于委员长的军事著作设有看过,但对毛主席的著作则是看了不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夠存在》,《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论持久战》以及从毛主席选集第四卷中对三大战役的命令,计划,方法以及前因后果的判断,都是非常英明的,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不但表现在军事方面,而是把军事与人心,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的,所以才能无往而不胜。便那些熟读兵书的望尘没极。 这就如同教高中毕业班的老师去参加高考一样,不见得老师就能比学生考的分数高。同样道理,军事院校的老师去指挥军队打仗,不一定就会比常期在基层带兵的军官指挥得好。 这样的案例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指挥官们的表现是最好的诠释。正象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调侃的那样,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 军事院校的教授、老师,主要是从战略战役方面,运用军事理论来向学员们传授知识。要求他们回到一线工作岗位,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部队实际情况,在未来战争中能打仗、打胜仗。(2019/04/10) 因人而异吧,凡事没有绝对。赵括纸上谈兵利害,带兵打仗一塌糊涂,诸葛亮运筹帷幄,锦囊妙计决胜千里。 自古用兵,出奇制胜。不懂天时地利人和装备,难于把握战略战役战术战场之分寸。再者,理论与实践如若脱节,再牛的嘴皮莲花也敌不过智能炮弹的强硬无情。 现代战争模式与过去战争样式,己有本质区别。过去指挥是靠经验、勇敢、智慧、人力,现在是新奇智能装备、军队综合实力。过去是面对面、人海近距离、有限纵深,现在是隔时空、全天候、高精尖、无边界力量对垒,众多新式装备技术对高级指挥员研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于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来说,如果能将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本国军事实际巧妙结合、灵活运用,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还是能指挥作战,夺取胜利的。怕就怕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凭空想象、恃才傲物、肆意妄为,就很危险。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要想成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必须得经过初、中、高级院校自至国防大学培训深造,才有机会。换个角度讲,也算是科班出身吧。毕竟,现代陆海空天太空战,讲究的是综合整体作战和指挥协同能力,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含量高,考验的是群体智慧与力量比拼。任何一个环节的考虑不周、研判失误与半寸差错,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满盘皆输。 光靠基层带兵、实战经验结累提升,既不客观,也不现实。术业有专攻,智慧有高低,人尽其才,各有所能吧。能打仗、打胜仗,是检验能力有无、强弱的唯一标准。 (图片来自网友,致谢!侵删) 红龙认为金一南、戴旭、张召忠、杜文龙等著名军事专家,如果有战争锤炼的机会,一定会出现几个彪炳史册的将军。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名将,霍去病、戚继光、徐达等在驱逐外族的侵略战争中名垂千古。当前我们所处和平年代,也是我军多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打出来的。所谓乱世出英雄,没有战争自然不会凭空出现一位名将。 机会从来就是为有本事的人准备的。现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的 金一南将军,长期蛰伏于基层,但他没有灰心。第一学历只是初中学历的金一南,在国防大学当了十多年图书馆管理员,他读尽图书馆藏书(这可是国防大学的图书馆)。展露头角后,被选派赴美国、英国等著名军事院校学习,这些经历与我军早期将领有相同之处。 正所谓厚积薄发,他在我军军史、美军等领域有较深研究,见解 独到,往往能一语中的,领会到历史与战争的必然规律。金一南将军侧重于战略研究,研究军史可谓知己,研究美军可谓知彼,这两个研究领域都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准备的,充分展示了金将军务实的学习与工作作风,这些都是其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将应有的品质。 金一南还有两个重要标签,作为唯一的现役军人,2013至2017年 长期处于全国作家版税排行榜前列,代表作是《苦难辉煌》。第二就是华为技术公司任总的座上宾,连续多年被邀去这家中国最神奇的公司演讲,军事与经济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洞察形势的戴旭大校,为学外语给舌头做手术的张召忠将军,专注于先进武器装备的杜文龙大校,他们都是沉醉于自己的事业之中,有血性有担当的军人。 马云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一流的将军是防范与未然,制止战争的将军;二流将军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红龙认同这句话,和平何其珍贵,战争何等残酷,备而不战,引而不发才是上策,但愿那些时时刻刻为战争准备牺牲的军人们,永远不会经历战争。 那要经过多次战役历练来检验,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我看好戴旭、房兵。 谢邀问答 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上了战场未必具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但他一定是出自军队,肯定地说一定是一名军人,也是属于军队的一部分。 所谓的军事专家,一定具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水平,但不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指挥作战的优秀将领。 为此,我们不必要笑话他们纸上谈兵,不必要把他们看成赵括和马谡。 打个比方说,苏霍伊、米高扬都是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奥萨宁博士可以设计出世界上最优秀的"阿尔法"级核潜艇,但是苏霍伊和米高扬未必会开飞机,奥萨宁博士也不会开核潜艇。 马汉写出了《海权论》,杜黑提出了制空权,但他俩都不是出色的海军将领和空军将领。 反过来说,纳粹头子戈林倒是没有高深的空军军事理论,但他无疑是一名合格的空军司令。 在电视剧《亮剑》中,受过德国高级装甲指挥学校培训的高级生常乃超,在徐蚌会战中首战便被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一个冲刺突击就被俘虏了。 但这并不影响他日后成为李云龙军事课堂上的老师。 军事专家拥有高深的军事理论和讲评水平,但亲临战场未必能够指挥作战。 指挥作战优秀的将领不一定拥有高深的军事理论。 但是古今中外既拥有高深军事理论,又能出色指挥战争行动的优秀人才也不在少数。 德国的老毛奇、古德里安、隆美尔,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中国古代的姜尚、曹刿、吴起、孙武、韩信、项羽、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他们基本都是既是优秀的战争指挥将领,同时又是拥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水坪。 为了避免所谓的军事家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善带兵和指挥带兵打仗而不具备军事理论这种尴尬,现代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被上级安排在军中做见习军官,以便积累带兵指挥打仗能力。 或者是在基层军队中那些表现优异的战士或基层军官也会被保送军事院校去深造。 在八十年代的老山前线,有一名一等功的荣立者周慎辉烈士,他就是一名刚从西安军事院校毕业而被派往部队担任实习的见习排长。 还有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小北京,他是一位军长的儿子,当时他正在苦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但是他必须先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 其实所谓的军事专家,到底能不能具备战场上的指挥作战能力,这要看怎么去做。 首先说他们拥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水坪,但也不要一下子就赋予他们战场高级指挥重任,他们必须要从基层做起,然后依靠高深的军事理论水平逐步做起。 马谡和赵括之所以成为笑柄,也不完全是他俩的错,本来他俩就从没有单独担当过如此重任,赵王和诸葛亮一下子就把关系到全国全军命运干系的重任交给他俩,怎能不败? 假如说赵王和诸葛亮把他俩先从基层的低级军官入手,然后逐步积累带兵经验,怎能出现长平之战和失街亭的惨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电视上谈军事吹牛,甚至编写很牛逼的军事教材,同自己会打仗,是南辕北辙的两回事。 我们看看二战的日军。 日军的军官,全部必须首先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毕业以后,就会被安排到部队作为见习排长。 在部队磨练过一段时间,军官才会由见习排长转为正式排长,少尉军衔。 随后有的会成为参谋等技术职务,有的则转为文职,有的则继续在部队服役。 原则上,没有带兵参加过战斗的军官,没有资格成为大队长、联队长的职务。 日军认为,没有受过战争磨练的军官,没有资格成为高级军官。 然而,即便有过作战和带兵经验,大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日军师团长的年龄都很大。 比如死在中国的酒井直次师团长,死时52岁。 当时日本师团长,基本都是50多岁。 这是日本军方认为,即便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三十多岁的人不沉稳,没有资格成为师团长。 所以,师团长往往都要有50岁左右的人担任。 其实,当年医疗水平不行,50多岁的人相当于今天60多岁,年龄已经很大,应该已经退休了。 但日本仍然强调这点。 简而言之,带兵作战的军官必须经过实战的磨练,而且一定要亲自带过兵。 哪怕你参加过无数次实战,然而你只是旁观,没有亲自指挥作战,也是不能带兵的。 最好的就是看看当年的马谡。 马谡讨论军事,能够经常将诸葛亮说的哑口无言。然而实际带兵时,竟然把军队放在没有水源的山上。而名气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副将王平,都认为这样带兵是自我毁灭,却无法说服马谡。 所以,电视上吹得天花乱坠的人,根本不能带兵。 退一步说,真正的优秀将领,往往不会夸夸其谈。 说一个笑话: 20世纪60年代末越南总理范文同和国防部长武元甲访华,当时正是越南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对毛泽东提出,要听听林彪元帅对越南战争如何取胜的看法。林彪认真听完越南方面情况介绍后,只说了一个字:"熬!" 随后,林彪只解释了一句:"面对强大的美国,你们的办法就是熬,熬就是胜利。" 当时在场的中方人员感到惊讶,觉得林彪这样讲太失礼了,简直等于敷衍。 然而,身经百战的武元甲却非常感动,认为:林彪同志讲的太好了。 实践出真知,只有理论水平是不可能指挥作战的,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多体验才能指挥好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