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诸法皆因缘起对如何学习佛学的一些学习总结和笔记记录

  在前面的文章中,自己分享过个人学习《金刚经》的学习总结和读书笔记,今天整理下对如何学习佛学的个人学习过程,供大家参考。学习的切入点
  刚开始一定要简化,理解最基本的佛三法印,四圣谛,五蕴,六度,八正见,十二因缘,因果论等最基本的思想和义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诸法皆因缘起,缘起性空,从认识诸行无常到了解诸法无我,从无我,无住到无相。
  佛学知识体系和证悟结构相对完整。在这块建议阅读的书籍包括赵朴初的《佛教常识问答》,圣严法师的《佛学入门》三本书,除此之外两本书是《正见,佛陀的证悟》,《佛教的见解和修道》以了解最基本的三法印,无我,空性等基本思想。小乘佛教只认释迦摩尼为佛,在《古道白云》一书里面详细了讲述了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从出生,离家苦行,菩提树下顿悟成佛,鹿野苑弘扬佛道,到涅槃入灭的全过程,在刚开始学习和认识佛学和佛教的时候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注:对于《古道白云》这本书当时是进行CMMI四级评审的时候何丹博士的赠书,这本书对佛陀的生平做了详细的讲述,强力推荐阅读。
  在这个阶段还有一本适合切入的书是《了凡四训》,可读性很好,既有佛学方面的基本内容,也有儒家和道家的基本思想。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讲解了善有善报,行善积德的基本道理。
  注:对于《了凡四训》,立命篇可以说是整本书之核心,即修心改变命运,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而后面的改过篇,积善篇和谦德篇则是立命的具体实践和行动。学习的入门读物
  佛学分空,有两宗,而空以《大涅槃经》600多卷为核心。这里面高度的浓缩版本又是《心经》和《金刚经》,这两本书都在讲我空和法空,无住和无相,讲无我空性的道理。缘起性空,对内不执着于自我,对外不住于相,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心自然是清净心和菩提心。
  这两部经,分别参考玄奘法师和鸠摩罗什的翻译版本,文字很优美。具体可以参考的书籍包括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星云法师的《金刚经讲话》,明奘法师《金刚经讲记》,净空法师讲《金刚经》,而对于心经本身不适合做太扩展的解释,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心经》即可。
  学习佛学,最应先读诵的仍然是《心经》和《金刚经》,金刚经围绕佛法空性展开, 重点讲了空, 无住, 无相三方面的内容。 破除一切相,断除一切执念,无所住而生清静心,从文字般若到实相般若。
  读金刚经,特别是读到前两品的时候,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这种仪式感,佛法庄严,就体现在日常起居中,从着衣持钵,到偏袒右肩和右膝着地。无一不是体现着这种仪式感。有了仪式感才有了这种佛法庄严和肃然起敬的感觉。
  你无所欲求往往不是真的没有欲望,而是没有面对诱惑。少私寡欲,懂得控制欲望往往就是修行的开始,道德经里面谈的抱朴守拙就是最好的修炼原则,而日常生活中的断舍离也是很好的实操指导。一日三餐,一张床,懂得控制自我欲望,往往就是修行的开始。
  对于金刚经笔记整理,可以参考:
  一日一生和日行六度-我读金刚经笔记记录
  万法皆空和因果不空-金刚经笔记记录
  心经笔记整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为内观,照为外照;观自在即去一切妄念,观真如本性,即摄念观心,得无上菩提。有心为想,而无心为照,以无心而照见五蕴皆空。观照为用,为工具手段,通过观照般若而洞悉实相般若。
  苦的根源都是执着于五蕴之常,以假有为实有,起妄想分别而生无明烦恼。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五蕴即因缘合和而生,但五蕴本身无自性,即自性本空。照见五蕴皆空,即不执着于内在的自我,也不执着于外在的诸法,人法两空,去烦恼障和知障,心得以解脱,则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和空本身没有差别,色和空本身不二,即去二元对立和观不二法门。色即是空指色本身无自性,自性本空;而空即是色指空不是真空,而是缘起有。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是真空妙有,是缘起有而自性空。对于受想行识其它四蕴也是同样的道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认识到五蕴和空都是无差别,是缘起性空和性空缘起,是空有不二和体用不二,是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五蕴如此,诸法皆是如此,诸法空相,空相即实相。实相即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悟诸法不生不灭而安主不动心起念,即无生法忍,得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五蕴空,接着讲十二处空,即六根和六尘空。六根会其六识,即十八界,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讲完后接着讲十二因缘,而无明为十二因缘之首。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理解无无明,最终洞悉无老死,脱离生死。
  最后接着讲苦集灭道四圣谛,要离苦得乐,首先要明确苦的根源在于我执法执而起虚妄差别心,灭即是要灭这种错误认识,理解缘起性空道理,而消除二元对立。无智即在内不执着与自我意识,无得无执著于外在各种因缘假合的事物。
  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着,都归于空。应不住于一切法,而生清静心。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盘。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心,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
  在这个阶段,我还辅助看了六组慧能的《坛经》,这个参考的的星云法师的《六祖坛经讲话》讲得很细致,六组慧能因《金刚经》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悟成佛,强调的是明心见性,即心即佛,烦恼即菩提的般若智慧。特别是里面的定慧品,顿渐品,般若品等,确实有一种读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的渐进过程
  走了前面两个步骤后,感觉到后面的学习开始变得相当困难,特别是我前两年买了《楞严经》后发现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明白。最近又购买了中华书局的《楞严经》,《圆觉经》和《维摩诘经》等。感觉原有止步的一个学习路径又有一种豁然打开的感觉。
  即《金刚经》和《心经》是大般若经的高度浓缩,应该是看做公理和定律方面的书籍;而《楞严经》是具体详细证悟过程的书籍,对于《圆觉经》和《维摩诘经》则是方便之门,类似专门的解惑答疑手册。在入门阶段仅仅是知道理论,理论怎么得来的往往很难解释清楚,特别看了《圆觉经》和《维摩诘经》后发现这两本书正好就是解惑的手册,而且这两本书和前面谈到的《金刚经》和《坛经》都很有强的关联关系,包括禅宗很多扩展思想也对这些经书有吸纳。
  而《楞严经》也是一样的道理,刚开始看不明白是正常的,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后自然回头再看就容易明白。常住真心,性净明本,如来密因从破妄见到显真性,修证了义从观行到证悟,而菩萨万行到破五十阴魔更是层层递进的解证过程,只有脉络梳理清楚后面逐步深入才有可能。
  圆觉经阅读笔记
  本经为佛为文殊,普贤等12位菩萨讲述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即依园照清静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三大法门。该经中以圆觉为总持法门,圆即圆满,觉即菩提,圆觉就是圆满菩提,即指佛果。圆觉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圆觉妙心本清静虚空,超脱了生灭轮回,但是因为无明的缘故,众生迷执于虚妄幻有,无法认知真如自性,所以不得清静生诸烦恼。本经即是佛陀教导众生通过三大修行方法,修习圆觉法门,最终远离幻有,断除无明,通达佛果。
  1.文殊菩萨
  第一章由文殊菩萨的问题引出圆觉法门,即圆满觉性,人人本具的真心;并对证入圆觉境界好处进行说明,即能断除无明,脱离生死轮转,获得佛果;也对入此境界的前提进行了说明,即需要发清静心,远离虚妄执着,正是由于虚妄执着无法洞悉自身真如自性。
  2.普贤菩萨
  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即修行如幻三昧,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首先是要知道一切身心都是幻化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道理,进而远离诸种幻化现象。在这里和后面三大法门谈到的三摩钵提修行方法是对应的,即先知幻化,然后生起幻化的智慧去除如幻的无明,或者是变化出种种幻化的法门去开导幻化众生。
  本部分的一个核心是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多。即依幻灭幻,所有幻化的事物都灭除后,才知道觉心本自清静根本没动过的道理。以幻修幻,那么用来灭幻的幻也只是一种方面工具而已,也得幻,到最后也得最终舍弃,才达清静圆觉。
  3.普眼菩萨
  本章核心是谈证入圆觉境界的修行的次第问题,在第二部分只谈到了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但是没有谈到如何离幻,而本章则谈到了心存正念,止息妄念是离幻的根本。要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因此本章和三法门中的修止和定的依奢摩他法门对应。远离了幻境和幻心,自然入虚空平等的清静圆觉。
  反向分解:持戒修定->外四大空内六根空->幻身灭->幻心灭->幻尘灭->幻灭灭->不灭的真如自性->清静本性
  正向推导:清静本性->心清静->外境清静->六根清静->六尘清静->四大清静->十方清静
  4.金刚藏菩萨
  说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有思惟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能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本篇通过辨明无明和觉性的关系,揭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表面要修习圆觉,就应当断除虚妄分别心,脱离轮回。
  普贤谈到的是以幻修幻的慧门,而普眼则是修清静心的定门。该部分的一个核心问题很难回答,即如果众生本来就是佛,那么无明从何而来;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来就有的,那又为何说众生是佛?而这个问题佛的回答是未能跳出轮回辨明圆觉境界,而流转于轮回中又是虚妄分别心造成的。而分别心即我们说的二元对立,而破除二元对立即需要的是定慧双修,外不执着于相,内心清静不乱,即禅那法门。对应到后面讲的三大法门之一。
  5.弥勒菩萨
  本章相当脉络清楚,归纳下就是脱离爱欲和贪欲,断除理障和事障。上章谈到要断除虚妄分别心,脱离轮回,而爱欲又是轮回的根本,有爱欲故令众生生死相续,因贪欲而产生无明,显示出五性的差别。
  众生如果能够明了佛法真理,断除理障,得正知见;能够明了因缘和合的道理,不产生执着贪欲,断除事障,就能证入圆觉境界。断除理障是内心清静,断除事障是外不着相,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6.清静慧菩萨
  说示圆觉自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化修证位中,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诸位差别。本部分为引出第7章将三大修行法门的引子,前面道理都讲得和清楚了,后续要开始讲修行的法门了。但是为何有三大法门,二十五种修行次第,需要一个引子来引入。即众生的觉性是不同的的,根机是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修行方便法门。
  本章谈到的多种觉性,不用执着于幻,也不要执着于灭幻,不执着于过程,也不执着于目标,不执着于始,更不执着于终,不执着于工具,筏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非非法。
  7.威德自在菩萨
  说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差别: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本章应该是全经的一个核心,前面多章最终引出该章,后续又是对该章详细修行方便法门的细述。
  诸佛菩萨教我们去除蛇,种种方法都是导致我们觉醒的,觉醒来认识到本无蛇存在。有三种除蛇的方法,所谓: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奢摩他属于定门,三摩钵提属于慧门,禅那是真如寂灭门。即,所谓修奢摩他即是修定,修三摩钵提即是修慧,修禅即是直取直用真如的修行。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者于本体是一,分说是三。譬如一城,外在三路,方便出入。于城外见,似有三路,及入城内,三路合一,不见三数,乃至不见路相!八万四千法门亦复如是。禅宗四祖说,一切戒门、慧门、定门皆入心源,诚然是也。一切法是路,同一城是心。若能如是知,如是会,则得佛心髓。
  8.辩音菩萨
  说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即三大法门演化为更细的二十五种修行次第。
  佛陀依据众生觉性和根机不同演变出的不同修行次第和方便法门很值得我们现在思考,包括我们的教育和培训,是对不考虑众生差异,而整齐划一式的教育方法的一大批判。正如当前教育失败的时候不是思考的学生本身的觉性差异应该有的不同教育方法,而是直接归源到学生根机差一样。
  9.净诸业障章
  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注意9,10两章都在谈修行中的错误方法和病相,一个是主体上的心之病相,一个是作为修行方法客体上的法之病相。
  心之病相即我、人、众生、寿命,其核心是我相,能够真正去除我相,了解我本身因缘和合无自性,不是真实存在,而不在执着于我,达无我境界,则其余三相自然容易去除。
  10.普觉菩萨
  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觉之道。在这里谈到的是修行方法上的四种病相。该章个人感觉和上章顺序应该替换下,即首先是灭除修行方法上的病相,才谈得上发心去除我相和四相。本篇另外强调了善知识的重要性,即寻求正知见的良师,远离邪师。
  11.圆觉菩萨
  说示修行大圆觉者,长期、中期、下期三种安居的方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12.贤善首菩萨
  前半部分为说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信闻受持此经的功德利益等。后半部分为此经的流通分,或又以此章后段从"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起至经末止,叙述诸金刚、天王、鬼王等众护祐持是经人等为流通分。
  维摩诘经阅读笔记
  佛国品第一
  先讲佛国,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盖七宝三千大千世界。由佛国引出佛国净土,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从四念住、行六度,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皆达菩萨净土。而由直心,一直推导到教化众生后佛土净,引出本节最关键的一句,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方便品第二
  维摩诘居士出场了,有辩才,有神通,方便度人。(以善方便居毘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是行大乘的六度波罗蜜成就。小乘度己,而大乘度人,小乘出世修,而大乘是以出世心行入世法。为了方便摄化众生,他上自军政,下至酒肆,广泛地参与了社会活动。后来他患疾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皆来问疾。维摩诘现身说法,肉身为五蕴假合而起,不必留恋而应该常住佛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然后又从修戒定慧,修止观,修六度,修三十七道品来讲如何证得法身,最后点笔,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维摩诘之厉害之处,得病也不忘以病之义理来教化众生,病本身也变成度人之方面法门,以病讲法。
  弟子品第三
  佛遣声闻乘中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维摩处问疾,舍利弗辞以不能胜任。遣大迦叶等,皆辞以不能胜任。主要是他们在宴坐习禅,或持钵乞食,或解说戒律,或为人说法时,维摩诘皆曾向他们提出问难,相与辩析,为维摩诘所挫败。五百声闻众中,没有一个人敢去的。
  小乘大乘只是不同的修法和渐进的手段,没有小乘何来大乘,没有渐修何来顿悟,没有自度何来度人,本篇维摩诘通过驳斥小乘来宣示大乘有失偏颇。入世也是修,出世也是修,不应住相;既然法本寂灭,法离于相,为何自己又在说法呢?
  菩萨品第四
  上一品是佛的出家弟子五百罗汉,这一品轮到了佛的大乘弟子大菩萨们。第三,四,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十大弟子,然后是众菩萨,最后才是大智的文殊。在本节,佛又于菩萨乘弟子中,遣弥勒、光严、持世、善德前往问疾,他们都有舍利弗等的类似遭遇,辞以不能胜任。
  本篇借四位大乘菩萨阐述四方面的问题,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光严童子─何处是道场;持世菩萨─如何修行;长者子善德─布施与供养。以起无分别心,平等心,消除二元对立,则处处得菩提,处处是道场。
  文殊问疾品第五
  于是佛遣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人天,皆欣然从往。维摩诘空其室内一切所有,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致问,维摩诘告之:"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本篇由菩萨以众生病引出菩萨病,以教化众生反而转换为如何治菩萨的病,其中里面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如何慰喻有疾菩萨,然后是有疾菩萨如何调服其心,引出一个离字,接着讲如何离二法,离二见,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若住调服心仅仅是声闻乘。接着进一步详细地阐述菩萨行中的无分别心,出世入世融合,行空而不执着于空。阐述完后,文殊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可思议品第六
  本经本身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以人立名,而不可思议是以法立名,所以也说本经有二重立名。本篇讲到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本篇首先讲如何求法的问题,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以此得出应该不住有为,行无为法。其次讲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这个法门的解脱力用太大了,众多菩萨都叹,信解该法门皆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可思议之解脱。在这里重点是把不可思议的妙用和功效说清楚了,核心是信解,而行证不在本篇,而是在后面章节展开。
  观众生品第七
  维摩诘与文殊辩析"云何观于众生"乃至"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室内出现了天女散花。花散到菩萨身上,随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声闻身上,即使运用神力,也扯不下来。自言"止此时听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已十有二年"的天女,在与舍利弗对辩过程中,将舍利弗变成了天女,将自己变成了舍利弗,证实众生如幻,男女实无定相,破除声闻人对"法"的执着,得出诸佛菩萨所证得的智慧功德,"实无所得","但以世俗文字,假名得耳"的结论。
  本篇先从文殊和维摩诘的对话,从幻观空观引出真实境界的真空妙有,是缘起有而自性空,最后文殊点笔,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接着以天女散花证实众生如幻,前篇讲行无为法,本篇重心转入消除法执,从无为法,到非法,非非法,彻底消除二元对立。
  佛道品第八
  这一品是讲什么是大乘佛法的正道。中国文化中,一切的最高境界,习惯上用道这个字来代表,佛道乃佛之道。本品的点笔之句即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此即为大乘的核心,以出世心行入世事。真正的菩萨行不是声闻乘的出世和自度,而是入世的教化众生。
  菩萨若不行于非道,即无法摄化众生,使之转入佛道。维摩诘问文殊"何等为如来种",答以"有身为种"。现有烦恼之身,无实自性,如方便摄化,即可转烦恼成菩提,转色身为解脱身。是即空有不二的菩萨行。
  入不二法门第九
  法本不生,今则无灭,行必依理而起,非不二之理则不能有不二之行;非不二之理与行,则不能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所以,"不二"实为贯穿本经的主旨。本品叙述维摩诘向文殊等八千菩萨提出"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问题,观自在等三十位菩萨皆用"言说"表述,维摩诘不置可否,于是这三十人要文殊表示看法。文殊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说已,又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佛学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二元对立,得无生法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消除不二,则容易消除我执,通达诸法无我。二是有差别,不二则是万物平等无差别;二是有分割,不二则是真空妙有,有无共存无常变化。
  香积佛品第十
  维摩诘以其不可思议解脱的神通力,将上方过四十二恒河沙世界的众香国景象,普现于大众之前,随又化出一菩萨使往上方众香国乞取香饭。化菩萨取回香饭时,众香国随来者有九百万菩萨,述说其国以"众香"为佛事──教化众生的种种妙用。维摩诘告以此土佛以"刚强之语"说明因果有报以及菩萨须以十事善法、四摄、八种无疮疣法摄化众生。
  菩萨行品第十一
  菩萨行品,是讲大乘菩萨道应该如何修行。全经用很多的故事,其中有用比喻,用直说,用问答,来说明佛法的修持。维摩诘以神通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诸右掌,往诣佛所,因阿难问,佛为广说香饭功德,乃至诸佛国土,有以光明相好、园林台观、卧具衣服等种种施为,皆无非是摄化众生的佛事。指出︰因有"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佛为说"尽、无尽解脱法门"。这就是︰尽,即有为法;无尽,即无为法。菩萨所行必须"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等,是"不尽有为";"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等,是"不住无为"。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则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的大菩萨行。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阿閦,译"无动"。佛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谓"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以及"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闻觉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次因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就"没"和"生"说明"一切法如幻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
  佛向舍利弗介绍维摩诘,原是无动佛的妙喜世界中人。维摩诘说明自己,从清净的妙喜世界来生此不净的娑婆国土,"为化众生故,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耳"。会众欲见无动如来,维摩诘不起于座,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把无动佛及其菩萨、声闻之众,皆接到庵罗树园内来了。释迦佛勉诸大众︰"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所以给该品总结为诸法如幻,若心不动,一切境界灭。
  法供养品第十三
  释迦佛为天帝(释提桓因)等称说此经功德,指出"诸佛菩提皆从是生",若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及依之而行的,即是以法供养如来。佛复自述因地为月盖王子时,从药王如来秉受"法供养"之教。所谓"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等,"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嘱累品第十四
  佛以是法咐嘱弥勒,令其流通。四天王表示拥护持经者。末后,佛告诉阿难,此经题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672分学霸无缘清华,被父亲强迫复读,分数出来后,全家人沉默了苏格拉底给徒弟们出了一个考题,大家经过稻田的时候,选一株你认为最大的稻穗,但是只能选一次。有的学生生怕没选上,匆匆忙忙摘下一株,他后来看到更大的稻穗,后悔得不行。有的人一直不选,直晚清选秀老照片秀女站成一排等皇帝挑选,这气质和你想的一样吗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倾国倾城的妃子,皇帝喜欢她们,大臣讨厌她们。杨玉环赵飞燕和陈圆圆等等,皇帝和大臣们为讨得美人开心,拿江山当儿戏,所谓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大家有没有发现临近婚期新娘逃婚,为面子他随便找一人凑合,没想到自此幸福一生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潘鹤的名字,但是一定知道他的雕塑作品。深圳的地标雕塑开荒牛,就是潘鹤的杰作。1981年,潘鹤提出为深圳雕一个开荒牛,会议上的人都不同意。深圳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瓜再大,政策再凶,岿然不倒,这才是真正的顶流娱乐圈大地震,几代偶像纷纷倒台,吃了一夏天瓜,也有点腻歪了。今天,咱说说大浪淘沙,真正能屹立不倒的大师。就比如钱理群。钱理群是谁?他不是一个动辄上热搜的人,1939年出生的钱理群,9岁少年郭豪然,靠摘辣椒每天赚7块钱,养活瘫痪卧床的父亲五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人生病太久,成为家里的拖累,就算是再孝顺的孩子也会受不了。但是这句话不适用9岁的郭豪然。他的父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因为车祸瘫痪在床。小豪然尽心尽力得照顾父亲浙江女孩鲁林希拒绝清华北大,大学怀孕产子,22岁带娃哈佛毕业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概括鲁林希,最恰当的应该是反转人生。人人争着想要的,不见得是鲁林希喜欢的。而众人排斥的,她倒是很快地接受了。比如说,鲁林希在17岁拒绝了人人艳羡的清华北大,比如说,从披荆斩棘的哥哥,看职场的人事新一期披荆斩棘的哥哥,播放了哥哥们的训练过程。被分组的几个团队,都相当有看头,愣是对应上了不一样的职场氛围。一志同道合朋友圈像大湾区组合李承铉张淇黄贯中那一组,大家都趣味相投,彼此他是广西赌王,横扫美国各大赌场,领奖时身披国旗,赌术冠绝世界这个世界的变化真快,以前你要是沉迷打牌,会被指责不务正业。现在打扑克牌都职业化了,你如果打牌技术好,不仅能获得奖金,还能为国争光。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扑克比赛有三个,一个是WSOP,一西游记中,车迟国三位国师为何被杀,谁能继续保护当地风调雨顺?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遇到无数妖怪拦路,最后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唐僧师徒遇到那么多妖怪,如果简单的分类,可以分两种,一是有背景的妖怪,一个是背景的硬核奶奶,告诉你人间值得90多岁,是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学医生中村恒子她是宝藏奶奶,谈心理学,很特别。她的观点,既不理论也不科学,没有术语,没有原生家庭亲子关系这样如雷贯耳的词。反而,她说出的东西,跟鸡汤似的嫑怎么读,兲是何意思?这些难读的汉字你认识几个?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很多人可能会读一遍,这样的方法适用很多汉字,但是嫑和兲有点不一样。这两字是由不和要,王和八组成的,嫑的读音,就是把不和要连读,读作bio。兲字的读音和王八没有
娱乐圈风向标汪峰官宣演唱会,网友忙猜瓜,押注山河令?4月27日,歌手汪峰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官宣了自己即将举办演唱会的消息,时间也确定在了7月3日。因为每次发新歌或专辑时都会被炸出娱乐圈里的大瓜,所以汪峰也因此被网友们誉为娱乐圈里小S认栽?母亲节提要求被女儿讨价还价,怼嘴怼不过小女儿5月9日是母亲节,许多明星艺人都在为母亲节做庆祝,纷纷在网上晒出与母亲的互动照片。在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小S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视频,并配文道竟敢给老娘讨价还价!看我儿黄磊催婚张艺兴,帮他牵线杨紫?男方的回应却让人心疼在向往的生活第五季最新的一期中,杨紫前来作客,出席了这一期的节目录制。杨紫的到来可以说是为这一期添加了许多欢乐的氛围,因为她开朗随和的性格以及话痨的属性让妹妹张子枫说的话也变多了,40岁宋慧乔近照曝光,气色红润少女感爆棚近日,宋慧乔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上晒出了她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跟以前没什么变化,依旧美丽动人。照片中的宋慧乔戴着棒球帽,穿着休闲的衣服,牵着她的宝贝宠物狗在釜山海云台漫步。在她晒出的郭老师刚解封又遇封禁?平台发声满满求生欲,自称无愧于心近日,郭老师的平台为期15天的封禁终于解封。在解封之日,郭老师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欢呼雀跃道好久不见集美们,先给大家一个拥抱,我爱你们。对此,她的粉丝们也是欢呼雀跃,表郑爽事件拖累无辜艺人?张国立工作至凌晨晒照被网友讽刺5月2日,张国立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一则动态,在博文上写道还是大夜,发了就还会着骂。但我却恨不起来,因为我一个老人还在开心工作。张国立的这一则动态让不少网友感到心疼,同时,尔冬升斥演员离场后续没话语权的13岁小演员,劝父母换经纪公司6月17日,尔冬升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动态,这一则动态回应了昨天他被演员未经允许被经纪公司接走的事情气得血压飙升。尔冬升表示,一个13岁的小演员能有什么话语权?全是后面的大林生斌官宣再婚得女,引发网友质疑,吐槽评论被删除6月30日深夜,林生斌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动态,官宣了自己再婚得女的事情。在这一则动态中,林生斌表示感谢大家在这几年里的鼓励与关心,让他走出阴霾。如今的他已经有了新的另港媒曝苏有朋隐婚10年,网友态度两极化,工作室5G在线辟谣6月14日,港媒爆料称台湾艺人苏有朋其实早已秘密结婚了,而且结婚已经有10年之久。至于苏有朋的结婚对象,港媒表示是苏有朋的女经纪人Amy,Amy是一位白富美,陪伴在苏有朋身边多年。看完两遍玉楼春,才明白林少春真的爱惨了孙玉楼,原因有二玉楼春这部剧,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跟一部分网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觉得林少春这个人设并不讨喜,她虽然聪明,但也自恃聪明,总是去管一些有的没的大大小小的闲事,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好好经营婚姻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卓文远错失桑祈不纯粹的感情,注定失去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中的桑祈跟晏云之在一起了,青梅竹马的卓文远终是没能抱得美人归。虽说感情这件事,不能用先来后到作为标准,但剧中卓文远对桑祈,其实还是很体贴很温暖的,如果他的内心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