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他白手起家,从退役军人到上市公司董事长,靠机器人赚到第一桶金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从退役军人,到民营企业员工,再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东莞上市企业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在东莞的故事备受瞩目。
  今天就来听听他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我老家在江西,中专毕业后就去了部队当兵,2001年退伍去东莞打工,在一家台资工厂干销售。2004年和一个朋友凑了10万元出来创业,成立了拓斯达。
  拓斯达是广东省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17年上市;创业至今,连续16年每个月都盈利。
  我今天既是以"创业者的过来人"身份,也是把自己抽离出来,用拓斯达这个最熟悉的案例分享一个核心论点:企业进化是创始人商业认知的映射。
  企业是创始人最好的作品,创始人所有的认知、转变、进化,都会映射到企业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企业大概就会是什么样子。反之,企业的样子基本上就能映射出创业者的状态。
  一、两个人的创业就是为了钱
  我2001年到东莞,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600元,一干就是3年。刚开始比较惨,作为一名销售,8个月没有业绩,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从第8个月之后,我连续两年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
  有一次,我签了笔订单,但因为货源不足,我们公司竟然主动毁约。做销售的信用很重要,毁约就意味着我没法对客户交代,我非常难受。
  2004年,我和一个同事凑了10万块钱就出来创业。当时所谓的商业认知,就是"为小我、做自己",对于商业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赚钱。说直白一点,创业打动我的就是"赚钱、证明自己"。
  不怕大家笑话,拓斯达当时的使命是:"做一家更强、更久、更健康的企业",翻译过来就是:"做一家赚得更多、赚得更快、赚得更久的公司",非常直白。
  但我们属于"三无"型创业:无资金、无团队、无专业,没有办法选择很大的赛道,最终选择了注塑机的周边设备(辅机),非常low(低端),门槛非常低。
  2005年,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2007年,我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对于一个27岁的小伙子,赚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的时候,其实心态是会发生变化的。
  二、少了一根手指的工人
  2007年,我把1000万分掉了,买房子,买车子,给家人一点交代,然后又拿50万重新注册今天的拓斯达。很不幸,刚建立制造公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就被一个客户卷跑了68万,一下子回到"解放前",等于又从0开始创业。
  有一次我去客户现场,有个班组长知道我当过兵,就非要跟我扳手腕。手一伸出来,我就看到他只有四根手指。我说:你这四个手指头,我不是欺负你吗?为什么丢了个手指头?
  他说:这太正常了!在制造业,只要干10年以上,哪有不少一个手指头、脚指头的?每天开注塑机,拿东西的时候模具一合,没来得及抽出来,可能一个手掌就没了,只少一个手指头,已经算是很幸运了——他说得很轻描淡写,但对我来说触动还是挺大的。
  这时,商业认知也开始升级。我发现做企业除了赚钱之外,还要肩负对客户的责任、对客户的员工的责任、对自己的员工的责任。那个时候,创业的初衷就开始从自己赚钱,进化到可能应该慢慢帮助更多的人。
  我直接的想法就是,怎样通过技术帮助那些在恶劣、枯燥、对人体有伤害的环境中工作的人,把他们解放出来?于是,拓斯达就有了这样的使命:让工业回归自然之美——让人类能够回归更有创造性的、更轻松的工作,而不是用身体去换钱。
  使命改变后,拓斯达的商业赛道就往机械手、机器人和自动化转移了。因为自动化才是未来,机械手才能够替代人工,把他们解放出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技术、资源、人才都没有。我们当时的做法也很简单粗暴:没人找人,没设备买设备,没场地找场地……反正就是一门心思地想做。
  好在3年时间,我们做到全中国份额的前三名;到了2016年,我们实现了全中国第一;2017年,我们成为广东省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
  三、校园招聘去了三天,没招来一个人
  上市之后,我突然发现机器人这个概念变得特别热门,各种概念铺天盖地而来,两化融合、数字化、机器换人、智能化、白天无人,晚上无灯……我们还受邀去德国、美国参访,参加国内各种座谈……
  但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去华中科技大学做了三场校园招聘,结果一个人都没招来;我们的六轴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在全国排名前三,有一定的议价优势,其中一个从日本采购的核心部件,一年一万台的订单量,对方说原价6000多,3600元卖给我们。本来很高兴,结果发现我们所有零部件的成本都比国外同类产品的成品售价还高……
  所以,这个行业赤裸裸的现实是:外面看起来很光鲜,事实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核心零部件被国外厂商垄断,核心装备工艺等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被这些问题刺激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并且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智能制造如果有终局的话,未来可能诞生3个平台:
  ——智能制造的硬件平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中国是最好的。但支撑这些制造业的装备,大部分都是进口,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超过200亿营收的大型装备公司。这么大的制造业体量,一定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阿里云、华为云已经在做了,我们就不想去干了,但是SaaS可以干;
  ——服务平台。制造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销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而制造业本身就是个微利行业;旺季人手不足,淡季人力过剩导致人力成本过高……这么多痛点,最后这个行业一定是会被互联网或一些服务型平台替代的。
  基于这三个判断,我对企业的认知方向,就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去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设备能不能尝试着进口替代,能不能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能不能用更阳光的交易方式……
  于是,我们又重构了企业使命——让工业制造更美好。
  这个使命无限拓宽了公司的赛道,我们要干什么、不干什么,越来越清晰了。
  于是,拓斯达升级定位为硬件平台,包含但不仅限于工业机器人。我们开始沉到基础材料的工作母机中,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底层技术。只有把底层技术突破了,中国工业才真正的能够自主可控。
  我们也做了一个服务平台:驼驮科技。
  它是定位于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给设备生产商和设备使用商提供基于生产设备综合服务,通过产业数据的沉淀和应用,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的匹配,助力工业制造业更加轻量化的转型升级。
  一、一个单子丢了回去要开"追悼会"
  上面提到,1号位的认知变化会带来企业使命的升级,进而影响产品赛道的选择,而锚定赛道后最重要的就是组织转型,用相应的组织去配合战略落地,这样才能最终改变企业的基因。
  最开始创业时就是两个创始人,赚钱太慢,既然企业的使命是赚更多的钱,那就要找更多的人来帮你赚钱,才开始有组织的概念。拓斯达也就渐渐从两个人的作坊式变成了销售型组织。
  对于注塑机辅机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来说,销售就是企业的竞争力,打造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是必须的。
  因为我是销售出身,我从实践中也总结了一些销售型组织在选、用、育、留方面的经验,比如在选人上特别看中"眼里有光、心里有梦",对学历和专业没要求。
  在用人上就是四个字:勤、诚、缠、专:
  ——勤。勤能补拙。
  ——诚。诚实诚恳,是一个人的底层。你的眼神是可以跟别人直视、面对内心的;
  ——缠。你想要真正能出人头地,就必须把面子、尊严狠狠地摔在地上。死缠烂打,咬定青山不放松;
  ——专。销售员必须要比你的客户专业,要用咨询师甚至是医生的角度去帮客户解决问题,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非常重要。
  育人也比较简单,就是师傅带徒弟、角色互换。
  但在留人上,我们有个比较独特的做法,在销售团队中一直倡导"赢家精神",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赢家比英雄更重要。
  当时只要一个单子没拿下,回来必须要开"追悼会"——每个项目都要仔细复盘,让销售员像痛恨瘟疫一样的痛恨失败。只是,后来队伍越来越大,不可能每天都打胜仗,不可能每天都开"追悼会",就慢慢停了。
  总结下来,拓斯达那个时候的基因就是销售基因。因为我只懂销售,只能在销售上下功夫。企业自然也就是这么个基因,组织的样子基本就是我们自己照镜子的样子。
  二、 "喝"出来的团队
  在1.0阶段,拓斯达是一个销售型组织,因为注塑机辅机本身没有技术门槛,主要是销售,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但做机械手,关键就是技术人员,没有他们,产品根本做不出来。
  技术团队的组建过程也很原始,就是"喝"出来的。我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动用所有关系,在全国各地找高端技术人才。我打了无数电话,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接了电话也不怎么搭理你,最后终于忽悠到一个人见面了。
  我平时也不怎么喝酒,为了搞定这个人,还专门叫了4个能喝、口才也不错的人跟我一起。一顿大酒过后,他被感动了,答应过来。他还帮忙罗列了一个技术牛人的清单,我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早晚问安,求着人家加入。真的,追女朋友都没有这么下功夫。
  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才把这些人聚拢到一起,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有做算法的、做软件的、做硬件的、做结构件的……说实话,这个团队还是很强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每个人都工资翻倍,职位、股票都给得很足。
  那个时候,整个公司都知道:吴总现在就是喜欢做研发、做技术的。不知不觉中,拓斯达就从销售型组织变成了研发型组织。
  从那时起,拓斯达研发人员逐渐占据绝大比例。在那个阶段,2000多人的团队,我们有800多人是研发人员,占到40%。现在,拓斯达有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十几人。
  这个技术团队帮助拓斯达实现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突破。一年多后,我们就做出了中国第一款机械手控制系统。在日本买控制器需要花13000元,而我们自己做的控制系统硬件成本不到2000元;原来是1个五轴的伺服驱动带动1个伺服马达,我现在是1个伺服驱动可以驱动6个,一下省掉了5个马达,硬件成本和空间都降了很多。
  团队组织变化了,产品更有竞争力了,公司从销售基因变成了产品基因。
  第三、被"边缘化"的创业元老
  当拓斯达进入3.0阶段,要做平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多牛x一点都不重要,能解决多少客户的隐性痛点、隐性需求更重要。平台强调的是流程、机制,所以开始大量引进管理型人才。
  拓斯达开始从一个研发型组织转变成平台型组织。
  在组织人员的调配,我坚持了"三个一批":引进一批、提拔一批、边缘一批:
  我们成立了管理决策委员会(公司最高决策团队),有9个人(现已增加到11人),2018年之后入职的占了50%,都是来自华为、阿里巴巴这些大公司;
  同时,我在内部破格提拔一批优秀的85后中层管理人员进入最高决策层。我相信更年轻、更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可能比我们更强;
  当年的创业元老们(包括我自己),不再做具体的业务决策。我们更多承担了公司文化价值观传承者的角色,具体的运营管理、公司重大决策,偏重于让专业的人才来做。
  2019年,拓斯达的高管平均年龄是37岁,员工平均年龄是28岁,我觉得已经大了,不过在制造业里面,90后能挑大梁的,还真不多。
  这个阶段,我们在核心零部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尤其在视觉系统的核心技术支撑,多产品线布局已经形成,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驼驮科技做了一年时间,估值一直在增加;组织上构建了研发IPD流程、端到端的LTC流程和ITR流程。
  踩过的两个坑:盲目做新产品、错用职业经理人
  我相信,任何一个创业者都经历过九死一生,我也一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踩过很多坑:
  一、3D打印机做出来了,结果发现不知道卖给谁
  2013年,有人找到我们说:你是做智能制造的,研发这么强,可以做3D打印机。3D打印机未来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需求大,全球都在讨论。我心想:我能干出机器人,为什么不能干3D打印机呢?于是马上组建团队。
  为了实现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我从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高薪挖了很多工程师过来,组建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用一年多时间做出来了3D打印机,当时还引起了小轰动。
  产品出来后开始很煎熬,因为发现没有市场。最终这个项目就停掉了,那些工程师又回了加拿大。这一年半的时间,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本来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最后发现,这个项目偏离了最基本的常识:第一,客户是谁?3D打印机,我真不知道卖给谁;第二,能解决客户什么问题?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就觉得它是个很牛的东西,代表着未来,拍脑袋就做了决定。
  我后来反思过:过分相信风口,盲目选择赛道,丧失了基本的商业判断逻辑。底层原则都搞错了,所以注定要失败。
  这就是欲望导致的。作为创业者,做什么其实很容易,但不做什么,其实挺难抉择。把一个事做成,有些天赋,加上努力,加上专业,是可以做的;但你不做什么,是要有自知之明,是对欲望的抵制——有所不为要比有所为难得多。
  二、三年换了十多个中高层
  另一个坑是错用职业经理人。企业用错人,可以让一家公司倒退3年,而我在2013~2016年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2013年,拓斯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排在第30位。对于一个草根出身的创业者,领到一个《福布斯》发的奖还是有点懵圈的。然后,就有很多投资人来跟我谈融资,我们也启动了上市筹备。
  马上要启动股改了,怎么能再用一帮"泥腿子"呢?一定要用高大上的职业经理人啊!当时就找世界500强公司的人,一个个谈,三年间,从总经理到部门总监换了十多个人,供应链、人力资源、品质控制、PMC全都换成了职业经理人。
  最后我发现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事情越来越糟。我们原本想借助职业经理人让企业正规化,结果原有的快速应变能力没有了,什么都是流程,什么都要审批,什么环节都卡脖子……部门墙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没有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那2-3年对我来说特别煎熬。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两个问题:
  一是迷信大公司的人才。因为我自己学历不高,就迷信有学历的;自己没有背景,就觉得500强出来的都很牛。反正别人有的我都想要,当时是很大的一个坑;
  二是过分依赖职业经理人。我觉得从个人内心来说,就是"懒惰",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事必躬亲,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交给"保姆"就可以了,反正我能力不行。
  徐公子解密富豪:
  一,退役军人出身,执行力强。
  当兵时就获得很多荣誉。说明是个优秀士兵。打工时,又是公司销冠,后来又当上了营销科长,年薪高达30万。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创业资本。
  二,选对风口。
  工业机器人是个好风口,方面不对,努力白费,选对方向,事半功倍。
  三,借助资本的力量。创业的途中引入资本,可以迅速壮大企业。

老子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释义躁会意,从足喿声。喿本义为树上的鸟儿嘈杂之声,躁本义急躁浮躁,不安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老子第十九章少私寡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释义绝从刀,从丝,从人,即人用刀斩断丝。取断绝摈弃之意。圣从耳从口,即善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萧如瑟赢了楚乔传,潇湘冬儿道歉,楚乔传2可能难以问世萧如瑟赢了楚乔传,潇湘冬儿发文道歉并愿意赔偿原告5万元古代传奇大剧楚乔传是由吴锦源执导,嘉纹杨涛陈岚编剧,赵丽颖林更新窦骁李沁领衔主演,但这些流量演员并没有把该剧的口碑顶起来,其豆高音还在用痛苦面具吗?学会这个技巧轻松飙高音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觉得自己唱高音的时候特别累,是不是羡慕别人可以笑着飚高音,但是自己唱起来却是痛苦面具。如果你也想笑着飚高音的话,那今天你来对了,这篇内容可以帮你找到轻松唱高音三招告诉你假声没那么难!分分钟让你发出牛奶般丝滑的假声俗话说,高音不够假声来凑。好吧,这实话是我编的啊。你会发现有些歌曲的高音非常高,你很难飙上去。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会唱假声,你仿佛看见了耶稣一般,神呐,救救我的嗓子吧。不得不说,假声头声怎么唱?解决高音发虚,假声不丝滑俗话说,高音不够,假声来凑但是有的时候呢假声听起来太虚了那这里需要我们运用到头声了那怎么找到头声呢?头声的发声方式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头声是什么?那么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要了觉得自己唱歌不好听?因为你无形中踏入了这些误区高音怎么老上不去呢?我气息怎么这么短呢?我这声音怎么老这么虚呢?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真的以为是肾的问题吧?不知道大家唱歌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就是唱了这么久的歌,也看了这么久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太强大了有一个笑话。克林顿对希拉里说你多么幸运,嫁给了总统。希拉里说幸运的是你,如果我嫁给别的男人,那么成为总统的是另一个男人。这是一个笑话,但是意义深刻,它在诙谐的笑声里再次告诉了我们,给老师纪念2019教师节有人说老师是太阳普照众生老师是雨露滋润花朵我要说不对,都不对太阳也曾闹脾气不肯照耀大地雨露也分节气才肯滋润花枝老师不分四季不闹脾气无私无怨无悔有人说老师是盏灯指引我前行我要说,不对
管好你的孩子,婴儿飞机上哭闹母亲遭骂,一句话回怼难得的十一小长假,出门旅游是很多人度假的打开方式,不少父母假期也带着宝宝一起出门去看世界啦。作家毛利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出门叫旅游,带娃出门那叫修行。带娃出门旅游,一路上不仅要应对各国庆四胞胎老三要改名,给孩子取名,要注意避免哪些坑?名字是我们每个人重要的代号,所以取名一直都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为了给孩子取个好名字,不少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爸妈,提前很久就开始翻阅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新华字典,或是上度娘寻找灵感,而蔡少芬晒自拍好吓人,网友直呼认不出,高龄怀孕不容易世上有一大奇迹,那就是女明星怀孕生子。普通人怀孕生子,身材变形不说,怀孕的不适还会让人觉得异常艰辛。然而,女明星们即使是高龄怀孕,却也总是透着一股云淡风轻,看起来似乎特别轻松容易。李艾我既希望孩子长大,又害怕他长大当妈以后,有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丝纠结。我们既盼望着孩子快点长大,早点结束每天围绕着孩子屎尿屁的生活,可另一边又害怕孩子长得太快,能好好陪孩子温馨时光太过于短暂。前几天,刚晋级妈妈不久孙俪吐槽当妈后变化,获15万点赞,太过于真实提起孙俪,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娘娘,不得不说她演的甄嬛真的太深入人心。这些年她除了甄嬛之外,还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芈月传中的芈月孙俪不光塑造的角色深仅限成人,1。2米以下儿童禁入,为何有越来越多场所拒绝孩子?前两天,正在做旅游攻略的闺蜜跟Mommy抱怨我觉得这个世界,对咱们当妈的人太不友好了。做个旅游攻略,都值得你怀疑人生?我纳闷地问道。你不知道,太气人了!我订酒店的时候,发现居然有很嗯哼被同学取外号不开心,杜江教科书式做法,值得借鉴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其实何止成年人,小孩的世界里也同样没有。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童年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每天可以肆意地玩乐,无忧无虑。其实,在成长过程汤唯被雷佳音一句话说哭,这届妈妈太矫情?电影七月与安生里,妈妈对七月说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辛苦的。一句话道出了女人这一生的艰难,但女人一生中最难最脆弱是什么时候呢?太多人的回答是刚生完孩子的那几年。汤唯哭了在前不久的马伊琍自从当妈后,我变得很爱哭我们都知道马伊琍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外号,叫马司令。这个外号本是井冈山跟她开玩笑取来叫着玩的,但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外号跟马伊琍本人独立强悍的性格很符合,于是就慢慢叫开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何雯娜挺孕肚练瑜伽!准妈妈做到这两点,长胎不长肉如今,一怀孕就躺着吃的观念已经过时啦!很多人怀孕以后,会通过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增长和保持身材。前些日子,准妈妈何雯娜就在网上晒出了一段自己带球练瑜伽的视频,并调侃自己高高隆起的孕肚赵丽颖产后美出新高度当妈的,都是潜力股都说怀孕生子,就是一个女人人生的分水岭。没生孩子之前,是人人都羡慕的女神,而一旦生了孩子,昔日女神就会跌落神坛变成油腻的中年妇女。其实,女人当了妈以后,也是有无限可能的。赵丽颖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