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熊晓鸽张磊沈南鹏三位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1972年是普通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了。
  这一年,张磊出生了,后来他创办了高瓴资本。
  这一年,熊晓鸽16岁了,还在上学,后来他加入了IDG中国。
  这一年,沈南鹏五岁了,后来他创办了红杉中国。
  今天就来聊聊三位大佬的故事。
  1956年,熊晓鸽出生,他这个名字有点奇怪,不太像男孩子的名字,他自己也从来没解释过。
  但是,我有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当时负伤退役的志愿军,都会得到一枚"鸽子勋章",上面写着:
  "和平万岁"。
  只有亲历战场的人,才能体会这四个字的分量,所以,想必熊晓鸽这个名字正是承载着这样的夙愿。
  从父亲那里了解了很多战争的真相后,熊晓鸽对战争既充满好奇,也带着一丝恐惧,因此他希望长大了能当个战地记者。
  不过,这个愿望对于一个孩子有点遥远,没多久,他就改变了主意,觉得当一名电工也挺好的。
  那时,他有一个邻居,是一名电工,能把一些零件组装成一台半导机收音机,小熊同学很仰慕,也开始捣鼓二极管、三极管之类的东西。
  11岁时,便能自己组装出一台六晶体管收音机。
  这种动手能力,让父亲刮目相看,所以,当熊晓鸽高中毕业后,父亲便满足了他的愿望,帮助他进入湘潭钢铁厂当了一名电工。
  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
  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外贸局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律师。
  两人也很忙,没功夫管孩子,所以张磊从小就喜欢逃课,游山玩水,到处溜达。
  他曾一度想去少林寺出家,学习神功,长大以后行侠仗义,可是路途太远,想想还是赚点钱更实际。
  张磊家住火车站附近,人流密集,小小的他,于是决定经营一下"共享经济":出租小人书。
  他利用暑假,在火车站广场放上几个小板凳,又摆出几摞连环画,租给候车的人,赚了不少钱。
  1973年,虽然熊晓鸽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彼时大学的通道已经关闭,进入工厂,似乎就是最优的选择。
  这一干就是4年,熊晓鸽也完成了跨界,从一级电工干到了七级钳工......
  熊晓鸽自己也说,如果按照这个脉络发展,自己可能还在钢铁厂打工,甚至已经下岗。
  1977,一个值得铭记的数字,正是那一年,查教授积极倡言,请求恢复高考。
  而这一举动,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有570万人参加考试,其中的27万人,最终步入大学殿堂。
  这些延迟绽放的一代,很多日后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人物,比如段永平、冯仑、徐小平......还有熊晓鸽。
  那一年,他考入湖南大学英语系。
  1981年,熊晓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干部管理学院,做英语教师,并兼职做学院的翻译。
  这人啊,就怕逮到一样东西死拱,无论事业也罢,爱情也罢,学业也罢。
  熊晓鸽就是这种死拱的人,为了这个采编研究生,一拱又拱了三年,最后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
  这个专业当时是由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出钱办的,基本属于对口培养。
  这是熊晓鸽人生路口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仿佛是跨越多个平行宇宙的虫洞,将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元素连接在了一起。
  也正是因为这次选择,让他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更是在美国见到了来访的荣毅仁......
  人生的境遇,往往就是从一个重要的选择节点开始蔓延发散,最终枝繁叶茂。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在参观中福会少年宫时,说: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上海的领导们马上响应号召,组织工作组,一把手亲自监督,要搞一个"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17岁的沈南鹏,作为上海二中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有一个比他小一点的孩子坐在旁边,手法娴熟,技术精湛。
  两个孩子很快聊到了一起,沈南鹏得知对方只有15岁,名字叫做,梁建章。
  两个懵懂少年,可能不会想到,20年后,他们将深深的改变这个世界。
  而这次比赛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沈南鹏得了第一名,保送到了上海交大。
  梁建章则被复旦少年班录取。
  有句话说:牛逼的人,很早就开始牛逼了。
  我还想补充一句:很早牛逼的人,很早就认识很早牛逼的人。
  如果你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史,大概不会为我这句话而感到惊讶。
  1986年8月23日晚,漫天大雨中,熊晓鸽怀揣38美元,到达了波士顿。
  就在三天前,中国内地一位名叫罗燕的女演员,拿着60美元,也来到这里,同样就读波士顿大学。
  正如沈南鹏在哥伦比亚大学邂逅了自己的女神雍景欣,熊晓鸽也最终和罗燕牵手。
  1988年,正好碰到荣毅仁访美,其中一站就是在弗莱彻学院演讲。
  熊晓鸽没有放过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建议公司赞助演讲后的晚宴,那时中国巨大的发展机会,已经成为美国商界的共识,老板也爽快的答应。
  晚宴聚集了波士顿附近的商界名流,其中就包括IDG的创始人麦戈文,老麦想和荣毅仁交谈,很有眼力见的熊晓鸽自告奋勇地当翻译。
  那是两人的第一次相识,一直为中文翻译闹心的老麦,对这个精通两国语言的小伙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多去认识一些有能量的人总没坏处,人生岔路千千万,搞不好在哪个拐角就遇到了谁。
  1989年7月15日,沈南鹏揣着300美元,来到了纽约。
  他完成了交大的学业,想继续深造数学,于是数学排名前10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沈南鹏的首选。
  这段时光,沈南鹏很少提起,他只说过两件事。
  一是,从住所到哥伦比亚大学,要路过华尔街,他经常会看到那片繁华的景象。
  二是,同学们都比自己牛逼,他亲眼看到有一位天赋很高的同学,在图书馆,从下午 2:00一动不动,坐到晚上 10:00。
  沈南鹏问自己,有他的天赋吗?
  答案是,没有。
  又问自己,能像他那样坐得住吗?
  答案是,不能。
  圈内的人说沈南鹏就是一台智能机器,如果发现之前的错误,就会不带感情的纠错,面对曾经的理想,他貌似也是如此。
  沈南鹏决定面对现实,放弃数学梦,可是接下来如何选择?
  他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继续发挥数学优势的领域。
  此时,路过华尔街时的场景浮现脑海,他在脑中做了一系列的计算后,决定去耶鲁大学学习商业,毕业后再去华尔街找工作。
  相对于沈南鹏,张磊去耶鲁求学显得比较后知后觉。
  1990年的暑假,当张磊收到人民大学的通知书时,兴奋之极,随后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租什么小人书啊?格局太小了......
  于是,张磊决定扩大自己的产业链,在火车站广场一边租小人书,一边卖矿泉水、方便面,还有湖南的腊肠......
  8月底,准备前往人大报到的前一天晚上,陈磊数了数,摆地摊的净收入已经有800元,而当时一名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也就差不多100元。
  而此时,远在500公里的江苏宿迁,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正在窗下苦读,他希望两年后,能考上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
  后来,这孩子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考入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成为张磊的校友。
  这孩子的名字叫做刘强东。
  8年后,刘强东成立了京东,20年后,张磊给京东插上了一对鲜亮的翅膀。
  1991年年初,熊晓鸽便被任命为IDG亚太区总裁及IDG中国总经理,负责亚太地区的投资业务。
  熊晓鸽虽然上位,但是压力也随之而来,那时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IDG在中国7年来颗粒无收,没有一个成功的项目。
  1992年耶鲁毕业的沈南鹏,在华尔街投了50份简历,只得到了10次面试机会,都要求有从业经历,显然沈南鹏不具备,面试完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他去了花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面试,那天早上,一共有三个人参加面试。
  另外两个,一个是美国人和一个是日本人。
  面试官是斯坦福的数学系博士,面试题是一道数学题,大概类似鸡兔同笼的高阶版。
  这对于数学小天才、理科小霸王的沈南鹏简直就不算个事儿,很快就给出了答案,而那俩哥们正在冥思苦想,在纸张上涂涂画画。
  为此,沈南鹏也终于找到了一份华尔街的工作。
  1994年毕业后,张磊像多数毕业生一样,希望进入一家央企,结果他如愿了,在五矿集团找了一份工作。
  几乎每天都要坐着绿皮火车,到处去收购矿山资产。
  也是这一年,沈南鹏就任,雷曼兄弟香港地区的负责人。
  那时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
  1998年,张磊才决定脱产前往耶鲁深造,至于是什么让他有如此之大的跨度,至今是个迷。
  有的说法是,他在五矿认识了一些海外客户,觉得金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才决定去耶鲁进修。
  另一种说法则充满了戏剧性:1998 年,张磊穿着短裤、拖鞋,牵着未婚妻的手,挤公交车去领结婚证。
  窗外一辆宝马开过,他深情的对未婚妻说:"将来我一定给你买辆宝马。"
  刚刚说完,全车人都转过头来看他,那神情分明在说,你这个骗子!
  于是,他怒而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种说法更像是网友杜撰的野史,不过无论怎样,从旱涝保收的央企跳到耶鲁去攻读MBA,这着实需要不一样的勇气。
  当然,冒险对应的收益,往往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张磊,还是沈南鹏,在耶鲁这块宝地都遇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人。
  张磊到了耶鲁后,遇到了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这可是位可以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大神,不仅理论功底深厚,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
  而且,史文森还是耶鲁大学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投资业绩极为优秀。
  史文森出过一本书叫《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各大投资机构的教科书,包括中国的社保基金和中保基金,而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者,就是张磊。
  当时的张磊,需要一边上学一边实习赚钱,但是找不到工作,大卫·史文森便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耶鲁投资办公室试用。
  当时,给了他一个木林行业的行业研究项目,几周过去,张磊拿出一份报告,足足有2.5厘米厚,这差不多是一本书的厚度。
  报告中也体现他不少独到的洞见,这种扎实的分析能力与态度,与大卫·史文森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卫老师对他另眼相待,不仅传授了自己的毕生所学,还在张磊决定回国创立高瓴资本时,投资了3000万美金,也是高瓴资本最原始的一笔资金。
  1999年2月的一天,沈南鹏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张罗了一桌饭局,其中竟然有梁建章,那位曾经和沈南鹏同场竞技的电脑小天才......
  梁建章也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了十几年,目睹了硅谷的崛起,所以提议是不是搞点啥和互联网沾边的东西。
  沈南鹏和季琦马上响应。
  他们讨论了很多模式,比如想做中国版的亚马逊和宜家,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物流无法支撑,只能作罢。
  又想做网络招聘和电子商务,但是考虑到新浪和网易的体量这么大,怎么搞得过人家?
  沈南鹏说在美国有一家叫"亿客行(Expedia)"的公司,做互联网旅游,很成功,所以在中国做类似的事儿应该也可以。
  大家觉得可以,很兴奋,决定马上整起来,可是很快他们想到一个问题:他们3个人没有一个懂旅游的。
  没有可以找嘛,很快他们找到上海交大的校友范敏,他恰恰是旅游行业的。
  此时,携程四君子凑齐,每人投资200万。
  1999年5月,上海徐家汇气象大楼的17层,携程网成立了。
  经过4年的运作,沈南鹏轻车熟路的把携程"搬运"到了美国资本市场。
  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上市,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
  2005 年,一个魔幻的年份。
  这一年诞生了日后影响颇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等等.....
  然而,此时整个互联网的目光都聚焦在百度上,这家靠竞价搜索发家的公司,要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8 月 5 日,百度上市当天,股价从 27 美元飙到 120 美元,敲钟现场,李彦宏喷涌而出的泪水,差不多可以装满一个矿泉水瓶。
  一个月后,沈南鹏联合美国红杉资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
  也是在2005年,耶鲁归来的张磊,揣着恩师的3000万美元,成立了高瓴资本。
  不过3000万美元对于一家私募基金来讲,少的可怜,张磊只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all in 一个项目。
  他找了半天,终于看中了一个,就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腾讯,于是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押了上去。
  这笔投资如今升值了200倍,但在当时,却成为了圈内的笑柄,大家对张磊的评价是:
  人傻钱多的学院派玩家。
  因为在2005年,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腾讯绝对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
  当时的腾讯并没有实打实的盈利产品,核心产品QQ除了接点小广告,没啥盈利模式,就是靠接一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勉强度日。
  业绩上不去,投资人不乐意了,在香港的股价一直跌,腾讯无奈之下,花10亿港币,回购自己的股票。
  盈利水平上不去,这是内忧,而外患更严峻。
  当时的马化腾面临两个强大的对手,就是网易的丁磊和微软的比尔·盖茨。
  网易推出网易泡泡,对QQ进行了"无差异化地跟进战略"。
  而比尔·盖茨亲自跑到中国,为自己的通讯软件MSN打气,MSN和QQ是死对头,只有一个能活下来。
  《证券时报》曾有一篇报道,说当时全中国有200多款类似QQ的产品,所以说,当时的腾讯真的处在生死边缘。
  那张磊为啥还要下注腾讯呢?
  他说自己是认真调研过的,当时大家对QQ用户的印象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
  他身边竟然没一个人用QQ,大家都用MSN。
  于是,他就跑去各个地方调研。
  他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义乌小商品城,每个摊主递来的名片上都有QQ号,甚至连招商办,也有自己的QQ号。
  这时张磊意识到,QQ对这个社会的覆盖和影响超出了很多人的判断。
  而张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调研的那段时间,腾讯副总裁吴宵光,正在研究QQ的会员模式;而腾讯的首席投资官刘炽平,正在和广州一个叫张小龙的人谈判。
  而这两件事,决定了腾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张磊不仅因此名声大噪,也在投资界被贴上了"另类"的标签,因为他的投资总是和主流背道而驰,人家越不看好的企业,他越投。
  2006年10月26日,沈南鹏再次来到纳斯达克敲钟,这次他带来的产品是如家。
  有人给沈南鹏算过账,携程和如家的上市,应该能给他带来20亿的财富。
  不过,中国有句俗话叫,财聚人散,很快携程四君子便分道扬镳。
  就在如家上市前,本来负责如家的季琦便独自离开,去做了和如家几乎一模一样的经济型酒店,名字叫汉庭。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有机会再写,但是有一点显而易见,他们4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每次在接受采访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评价对方。
  一次记者问沈南鹏,如何看待季琦离开,沈南鹏回答:
  就像我离开携程一样,如果公司对你的依赖在减弱,主动离开是一个好的选择......
  那口气依然是经典的南鹏style,没有情绪和温度。
  也是这一年,
  IDG中国总计为公司贡献了10亿美元的回报,让IDG挤身美国一流的风投行列。
  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对百度投资的成功,2005年百度在美国上市,就这一家公司,熊晓鸽就给IDG赚了1亿美元。
  百度上市之际,熊晓鸽去总部开会,脚步都变得轻盈了很多,轮到他汇报时,他所讲内容虽然和以前大同小异,但是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2008年11月,中央二台来到红杉资本的上海办公室,这大概是央视首次采访沈南鹏。
  采访主持人戴着副眼镜,脑袋光光的,名叫王凯。
  这名字在当时对于很多人还很陌生,但是多年后,"凯叔"这个名号在媒体圈已经家喻户晓,"凯叔讲故事"也成为自媒体亲子领域的一哥。
  当沈南鹏聊起自己在花旗银行的经历时,凯叔发出一句中国式的常规询问:
  那时你工资能拿多少?
  沈南鹏本已把话题扯开,但是凯叔倔强的把问题又重复了一次。
  沈南鹏只能回答:年薪6万美金。
  凯叔的表情略有一丝异样,沈南鹏马上说:
  "如果换算成时薪,就和一个蓝领工人差不多,因为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其实沈南鹏说的是有些道理的,他当时的头衔是投资经理,其实啥也不是,就是一个打杂的,干的都是脏活累活。
  2010年,37岁的刘强东和他的京东,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京东盈利水平堪忧,而刘强东突发奇想,希望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这种"重模式"在投资人面前太不讨喜了。
  所以,求爷爷告奶奶,刘强东始终凑不齐投资款。
  在一次论坛上,刘强东见到了人民大学的校友张磊,如同遇见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后来,在平安国金大厦,刘强东向张磊介绍了京东下一步建物流的规划,希望张磊的高瓴资本来投点资。
  张磊问,"需要多少?"
  刘强东咬了咬牙说,"大概7500万......美金。"
  张磊说,"好啊,我投,3亿美金,如何?"
  幸福来的太突然,刘强东感到一阵眩晕:"这个么,太多了,我只需要7500元美金就行。"
  对面的张磊却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要么就投3个亿,要么1分钱都不投。"
  其实当时这笔投资对于张磊也是豪赌,如果失败,高瓴全军覆没。
  在高瓴内部也有大分歧,但是张磊有自己的理由。
  他说,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公开表达过一个遗憾:
  亚马逊壮大后,发现没有自己的物流,而此时UPS (美国快递公司) 已经太过强大,收购不了,也无法另起炉灶......
  因此张磊笃定,刘强东现在这套玩法就是"亚马逊+UPS"啊,肯定有搞头。
  果然,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美元飙升至39亿美金,张磊又赌赢了。
  押对了腾讯,又押对了京东,修真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张磊都不是气运之子了,他是气运之爹啊。
  实际上,张磊在投资这件事儿上,确实像个负责任的家长,生完娃,还要负责养大。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关系,把刘强东弄到亚马逊去实习一周,他还异想天开,想让京东和腾讯联姻。
  这笔账很好算,京东和腾讯联合,那就是相当于为京东插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股价不飙才怪。
  而且,张磊作为两家公司的投资人,撮合两家似乎顺理成章。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那时的腾讯早已摆脱"三低人群"的定位,成为中国最有逼格的互联网公司,而此时的京东,更像是个D音土味网红。
  两者的结合比拼多多和特斯拉还不搭,所以腾讯的这些高管几乎各个都持反对意见。
  况且腾讯也有自己的电商,投资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事儿怎么想都不靠谱。
  张磊开玩笑说,"吴宵光该不会拿把两米大刀来砍我吧?"
  因为那时吴宵光主抓腾讯的电商——拍拍网。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拍拍网竟然被京东收购纳入旗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无论怎样,当时的谈判异常艰苦,每当刘强东遇到阻击,都会呼叫张磊前来支援。
  最后一次谈判,刘强东连打张磊7次电话,硬是把他从法国的滑雪场请回国。
  张磊到了会议室,便对马化腾、刘强东及几个核心人员说:
  "今天谈不成,谁也不能走。"
  两家巨头就这样在半推半就中牵手,此后微信给京东开放了一级入口。
  直到今天,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微信员工都会自豪地说:
  知道吗?京东1/4的新用户都来自我们微信的引流。
  当然京东和腾讯的结合远不只这些,刘强东和章泽天在澳洲结婚时,小马哥身负腰伤也要前往。
  最近,网络又刷屏了二人一口闷的画面,可以看出强哥和小马哥私交甚好。
  而这一切,张磊的穿线搭桥功不可没。
  编辑
  搜图
  人啊,都是这么的势利,当你是个无名小卒时,讲的话再有哲理,别人都当你放屁。
  正如初入投资界的张磊,每当谈起"道、法、术"时总会引起同行的嘲笑。
  但是,当你一旦扬名立万,哪怕你放个屁,众人也会争相叫好:"这屁放的太硬核了!"
  在一系列的成功投资后,张磊经常出入创投圈的论坛,每句话都被奉为圭臬。
  曾有一次,他站在演讲台上,说了一句极为文艺的自我定位:
  "我就是《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潘沙,我的角色就是帮助英雄人物成就大事。"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熊晓鸽在2016年,也走向了另一个巅峰。
  IDG创始人,麦戈文逝世后,熊晓鸽联合泛海集团,收购了IDG全球的业务,成为了前东家的主人,这种事情在商界还真不多见。
  16年一晃而过,同年成立的红杉和高瓴成为中国投资界最耀眼的双子星。
  沈南鹏领衔的红杉,一口气投资了500家企业,已经有近60家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老板也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
  红杉不仅包揽了中国前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还是唯一一个同时投资了TMDP(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拼多多)的公司。
  张磊领衔的高瓴,基金规模从原始的3000万美元,已经飙升到如今的600亿美元,增长了2000倍。
  事实上,高瓴连续多年都是亚洲的最大基金。
  高瓴的投资对象也更多元一些,不仅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出行、去哪儿和摩拜单车等互联网公司,还持有美的、格力、蓝月亮、百丽、福耀玻璃和江小白等传统企业。
  不同的经历,文理科思维,VC和PE的特点,让沈南鹏和张磊的投资风格拥有很大的差异。
  沈南鹏以"快、准、狠"闻名,他往往能找到那些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并且快速进入。
  以至于马化腾做投资时,每当看中了一家企业,就会发现沈南鹏早已在里面候着了。
  因此小马哥也对沈老板敬佩之极:
  "沈南鹏是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人",然后还强调了一句"不是之一"。
  编辑
  搜图
  沈南鹏玩的是"赛道投资",也就是一旦看好一个领域,便会投资这个领域里所有有潜力的公司。
  一个叫做"蜜芽"的新型电商,得到了红杉的投资,后来发现,红杉不仅投资了自己,还投资了京东、聚美、唯品会.....
  于是,创始人刘楠质问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周逵:"你们投了这么多电商,请问哪个才是亲生的?"
  其实站在资本的角度,很容易理解红杉的出发点,就如同过去的地主姥爷频繁纳妾,有时仅仅是为了生下一个儿子。
  只要有那一个,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比较而言,高瓴资本的张磊则显得更专注一丢,他更喜欢根据具体公司来制定投资策略,而且他最牛逼的一点在于"资源整合"。
  把京东和腾讯撮合到一块,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后来高瓴投资蓝月亮,又把京东拉进来合作,不仅通过京东的后台数据,帮助蓝月亮研发了不少新产品,还帮助蓝月亮解决了"线上化"和"供应链"的问题。
  现在"蓝月亮"的产品包装,和前几年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种设计就是为了更容易装进京东的投递箱。
  这些合作,也使得蓝月亮在洗衣液、洗手液、洁厕液三大品类的份额,都稳居国内第一。
  深度介入企业,这大概也是高瓴最鲜明的特点,相比于其他投资机构,高瓴更像是一家咨询公司。
  一共200名员工,负责投资的,仅有40人,其他人都是在帮企业做解决方案。
  当然,这里不是要比较两家公司的好与坏,就像前文所说,很多东西是由不同特点和基因所决定的。
  但是,双方最终殊途同归,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两个赢家。
  非常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经常合作投资,一共合作了44次,红杉是高瓴合作次数最多的投资机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专门去查了查他们合作的领域,本来以为一定是互联网或者电商类的,没想到竟然是,医疗领域。
  看来这是两家资本巨头的共识,除了双方的合作,在这个领域他们也各有侧重,沈南鹏把"AI+医疗"的公司基本上投了个遍。
  而张磊则继续剑走偏锋,他重仓的是宠物医疗,收购了包括"瑞鹏"在内的很多宠物医院。
  曾有手下问他原因,他说: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个可以确定的趋势,宠物市场将会大到不可思议......
  你看,投资这事儿还真是需要一些想象力。

因ampampquot私奔ampampquot爆红的57岁阿姨,出逃1年后现状曝光果然,她变了还记得那个57岁离家出走自驾游的阿姨苏敏吗?57岁,忍受了30多年无爱的AA制婚姻,在完成了自己的妻职母职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一个人一辆车一路向前,不问归期。她从郑州一路南下,从成孟晚舟终于要回国了?但结果真不是你想的那样网上有人说,孟晚舟这次,或许真的要回国了。最近,孟晚舟的事情,又有了新的进展。加拿大媒体曝出猛料,称加拿大政府可以和中方谈判,孟晚舟想回国也可以。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以交换的形张国伟被国家队开除可惜吗?奥运即将开始,还在参加综艺节目最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的体育对我们的影响增强,国家也给予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希望全体国民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加强在体育方面的锻炼。国际中的体育赛事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的优秀运动日本网友要求严惩4X100米接力违规选手,直言苏炳添是亚洲骄傲东京奥运会的百米赛场上,苏炳添创造了一项历史,他打破了亚洲百米纪录,并且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上的黄种人,然而最终他并没能收获一枚奖牌,非常遗憾。然而最近频频传出消息,在百米中国女排大整改,张常宁与李盈莹共治时代,这八人主力位置稳了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折戟,让很多球迷感到遗憾。要知道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力克众多强敌拿到了奥运冠军,本次作为卫冕冠军却没能进入8强,还是比较难以令人满意。如今的中国女排面临诸日本网友回应金牌掉皮小题大做!任何工业品都有缺陷,可以换下东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很久,大家对于这次奥运会可谓是吐槽满满,从刚开始的开幕式和服表演因为付不起保管费而被扣留了和服导致该节目无法进行,到后来开幕式上的表现过于阴森,一点没有体现出日十八线男演员晒受伤照诉苦,出演陈坤新剧,网友怒怼成龙骂得对在高以翔意外去世之后,杨天真诉苦说明星是高危职业,张雨绮等旗下艺人转发还引发群嘲争议,张雨绮的口碑也一度受到影响。首先高以翔去世是节目组的问题更大,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说有昔日TVB女神转行做老师真正厉害的人,从不靠脸吃饭最近,TVB女神陈慧珊因为一件事上了热搜。网友发现,51岁的她,竟然在深圳一家教育机构当老师。演员转行的新闻,在过去一年里其实不算稀奇。但这一次,还是有一些难听的声音。有人不分轻重秦放之前喜欢的是安曼,为何那么快就爱上司藤?真相扎心了喜欢一个人,是说变就能变的吗?明明一开始的时候,秦放还和安曼是男女朋友,带着安曼一起去祭拜祖上的恩人,可之后呢,安曼一死,秦放仅仅是伤心了几天,就顺理成章的和司藤走到了一起!为什么晴儿比紫薇更知书识礼,为何尔康却不喜欢?还珠格格中,紫薇知书识礼吗?比起小燕子,她的确很优秀,但比起晴儿,却远远不足!因为晴儿,是老佛爷一手带大的,她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礼仪都不是紫薇这个民间格格可以相提并论的!然而,夜华喜欢素素,告诉了三叔,为何却不肯告诉自己的亲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素锦在天宫,是孤儿,无父无母的,想要什么都得自己谋划,可夜华不一样,他有爹,是天族的大皇子,有娘,是大名鼎鼎的乐胥夫人!按理来说,有了喜欢并
梁汉文受伤坚持排练,张智霖一席话表露兄弟情,大湾区全员喜剧人最近清橙的快乐源泉便是披荆斩棘的哥哥,喜欢这部综艺倒不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多好,甚至那些因为刻意剪辑凹显的矛盾,让人有一些反感。但是架不住嘉宾哥哥们的质量高呀,他们的互动香呀。这些哥哥奚梦瑶好拼,康复期就接代言捞金,豪门媳妇缺钱还是缺安全感?前不久,奚梦瑶突然生子的消息让网友有点吃惊,还未和赌王之子何猷君成婚的她,靠着所生的儿子,一下子成为为赌王家长孙的母亲,何猷君得意忘形,社交平台发文中多次提及长孙一词,而何猷君的母奚梦瑶毫无征兆生子,何猷君屡次强调长孙,豪门家产争夺初现端倪10月24日,还没举行婚礼的豪门准媳妇何猷君的未婚妻奚梦瑶被爆出生下儿子,爆料该消息不是外人,正是何猷君本人。他在社交平台突然晒出奚梦瑶产子的照片,并公布自己的儿子叫何广燊,和赌王张大大啥家庭?过生日半个娱乐圈明星来捧场,baby缺席两年引猜疑如果问网友11月2日是什么日子?相信大家一头雾水。但对娱乐圈很多明星来说,11月2日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张大大的生日。这个曾在湖南卫视做主持的张大大,因为言语刻薄娘里娘气还曾43岁马伊琍首谈爱情观,自曝离婚后曾当街痛哭,称自己还会恋爱离婚后夫妻两人的态度,能看出各自感情观的差异。马伊琍和文章离婚后,文章一直是能躲就躲,对此事避而不谈,但反观马伊琍,却是屡次出现在镜头前,还主动在社交平台发表感想。近日,离婚后的马真是轻看蔡徐坤了,11年前就曾出演神剧小魔仙,难怪如今这么火很多网友是通过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才认识蔡徐坤的!通过这档节目,让蔡徐坤红得发紫,如今更是成为顶级流量明星。但似乎网友们对蔡徐坤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蔡徐坤的粉丝基本上都很年轻,郑爽张恒被曝已分手,被爱蒙住双眼,花给张恒的1360万打了水漂?郑爽和男友张恒,最近被疯传已经分手,而且多名大V表示这个消息属实。可能网友会奇怪,当下正在热播的女儿们的恋爱中,郑爽和张恒虽然经常发生口角,但不是仍在一起吗?要知道,女儿们的恋爱的五年生四胎全是剖宫产,那个学国外不坐月子的女星,如今怎样了港星陈浩民一家,对于生小孩这件事,一直秉持了西方不坐月子的那套理念。而陈浩民的妻子蒋丽莎,自然也被老公的理念所影响,在接受采访时,蒋丽莎曾表示,自己生完小孩后,都没有坐月子,只是休张亮官宣离婚首现身,眼神闪躲避开镜头,自曝两年前离婚疑点颇多这几天,艺人高以翔因为参加综艺追我吧太过劳累导致猝死的事情,引起全网热议。正当大家在声讨浙江卫视为高以翔讨要说法的时候,近期一直没什么动静的张亮,却突然在11月29日官宣了自己和妻高云翔案走向成谜,重审日期再被取消,高云翔脸上再无笑容12月18日澳洲传来最新消息,原定于2020年2月24日重审的高云翔案,再次被法官宣布取消,具体原因不明。此前,拖了近两年的高云翔王晶案,最终以陪审团意见难以达成一致而宣布解散而告王晶狱中受访爆料不少,陪审团解散后,高云翔心态可能又要崩了高云翔苦苦熬了一年多,没有盼来自己无罪释放的消息,陪审团却被澳洲法官解散了。负责高云翔案的陪审团在解散前,经过了5天的激烈讨论但依旧无法将意见统一。陪审团解散后,澳洲法院宣布高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