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知识付费四大咖罗振宇吴晓波樊登王凯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1979年,是普通的一年。
  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
  这一年,王凯出生了,他后来加入了央视,再后来他创办了凯叔讲故事。
  这一年,樊登3岁了,后来他进了央视,再后来他创办樊登读书。
  这一年,罗振宇6岁,后来他进了央视,再后来他创办得到。
  这一年,吴晓波,11岁了,后来他创办吴晓波频道。
  如今,这四位在知识付费干的风生水起,今天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1968年,吴晓波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家郊区医院里。
  父亲是广东梅县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系。求学期间,与一位来自浙江绍兴学船舶技术的姑娘相恋。
  后来这位姑娘理所当然成了吴晓波的母亲。
  最早,两口子一起在炮兵研究所工作,番号207所,负责重兵器研究。
  这种科研所,一般都是搬来搬去的,后来搬去了山西祁县的一个山窝里。
  由于担心条件艰苦,吴晓波便被留在宁波的大姨家寄养,直到6岁才被父母接到祁县。
  幼儿园的第一天,晓波同学便领教了西北人的剽悍,被几个小孩胖揍了一顿。
  出自绍兴书香门第的吴母,顾佳一样的性格,相夫教子、撕逼打架样样不弱。
  于是跑到幼儿园,将领头的孩子爆锤了一顿。
  当时这起事件只是小范围处理,可即便如此,吴母还是在大会上做了检讨,接受了批判,幼儿园还贴出了大字报。
  更糟糕的是,吴晓波被幼儿园开除了。
  辍学一年后,到了适龄期,这才有机会开始念小学。
  在小学时,吴晓波学习不错,也酷爱阅读,尤其是《三国演义》,他也因此喜欢上了那种"大鼓齐鸣的刚烈文字"。
  不过乖乖仔晓波同学,却很少得到父亲的认可,被打被骂那是常态。
  有时因为吃饭稍微响了一点,可能劈头就是一巴掌。
  这导致吴晓波从小就有一种动辄得咎的感觉,他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惹怒父亲。
  据说有时他被父亲打得无处可逃,只能躲在树上。
  即使现在的吴晓波,和人交流时,也还是带有一丝拘谨和不安,这大概就是童年时的烙印。
  不过,很显然,吴家是有学霸基因的,从吴父身上就能看出来。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试。
  吴晓波的父亲虽然已经38岁,但还是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在浙江大学留校任教。
  而吴晓波一家人终于能从西北的蛮荒之地,迁到了烟雨江南。
  在杭州,上了初中的吴晓波,在阅读方面也有了新取向,当他第一次看到了金庸文字后激动不已:
  "原来文字可以写成那样子。"
  1973,当年幼的吴晓波,被父母寄养在宁波亲戚家的时候。
  在安徽的芜湖,罗振宇出生了。
  罗振宇的父亲是一名工人,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一路坎坷,不过最终他还是当上了厂长。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早熟的罗振宇从小就对现实有一种深刻而悲观的体察。
  说起童年的往事,他曾这样形容:
  高考之前的人生,就像是在一根漆黑的烟囱里匍匐前进,所有的目标,就是从烟囱里爬出去,而唯一的途径,就是高考。
  在一次采访中,他又说:
  "上帝给你扔到一个狗洞里,你就爬吧,远方有一个出口,叫做高考,其他地方全是黑暗,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思想,来自父母的灌输,罗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指着路边的乞丐,说出多数父母都会说出的话:
  "你看,那个人不读书,现在只能做这个。"
  比起爱拿别人当负面教材的父亲,母亲也更爱从自身出发。
  在加油打气这件事上,罗胖的小学老师也功不可没。
  一年级儿童节的那天,学校安排了很多活动,有游乐场,有动物园,有影院......而且要求每项活动都要有学生参加 。
  结果在一通踊跃报名后,只有一项活动没人:图书馆。
  大概是小罗同学慵懒肥胖的身材,吸引了老师的目光,并产生了必要的联想,她便拿手一指:
  "唉,你不是最喜欢阅读吗?就去图书馆吧......"
  那时的罗振宇,除了看过几本小人书,哪看过什么书啊,老师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
  然而,事实再次证明群体意识的力量有多强大,从此"爱看书"俨然成为了罗胖的标签。
  "儿童节那天,就这小胖孩一个人选择了图书馆",在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口径下,罗胖也开始深陷其中,拿拼命读书来兑现自己的标签。
  不得不说,人生道路初期,总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在日后发挥了巨大能量。
  正如罗振宇初中时,一位数学老师在他家做客,对罗胖的父亲说:你这孩子应该去当记者。
  罗父没在意,振宇却问:为什么?
  老师说:当记者可以背着相机,跑遍全中国啊。
  这老师说的不假,那个年代,记者是个很吃香的行业,工作清闲,日子却很殷实,不像现在搞不好就挨顿打。
  那时的罗振宇也许并不懂得这些,但这事儿却在心里生了根。
  相比于罗振宇,吴晓波在选择传媒这件事上纯属后知后觉。
  18岁的吴晓波,考中了杭州市文科的第二名。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他没有太明显的取向,但只要满足一点就行:不能和老爹在一个城市。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复旦的新闻系。
  吴晓波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据说他是从复旦的图书馆一楼,从第一个书架开始,一本一本地读,最后读到了阁楼上,文史哲的书籍被他几乎翻了个遍。
  一个秋天的夜晚,他翻开了《李普曼传》。
  李普曼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而且是年少成名。
  书中有个这样的情节:1908年,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白发老人敲开了李普曼的公寓,当时他正在哈佛读二年级。
  老人自我介绍说,"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大概真有开悟这件事吧,吴晓波曾这样形容那天夜晚的感觉:
  李普曼像是一道光,击中了我的灵魂。
  从此吴晓波决定了自己的终生方向,像李普曼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者。
  大三的时候,吴晓波和梁红、王月华、赵勇四个穷学生,一起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未来记者南疆考察队",准备"背着照相机走遍全国" 。
  可四个穷学生后来发现没有钱寸步难行,这时媒体人的潜质提前释放了,他们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壮举",希望得到有心人的赞助。
  最后想必这篇文章写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很快娄底一位姓廖的厂长决定资助他们。
  并且给了一个让四个学生瞠目结舌的数字:7000元。
  1989年,7000元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十几年的工资,是一笔巨款。
  为了表示感谢,几个学生还特意赶到了湖南娄底。
  他们原以为出手阔绰的廖厂长是个富翁,跑过去一看,才发现这位廖厂长不仅年轻,而且也并不富裕。
  他经营着一个很小的工厂,领着200块钱的月薪,因为这件事,两位副厂觉得这个厂长太不靠谱,一气之下还辞了职。
  怀揣着7000元钱,吴晓波四人开启了长达半年的考察。
  四个满怀理想与抱负的学生,深入到长江以南的农村、工厂,甚至到了中越边境。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湖南的一个村庄里,他们走进了一位村民的家中。
  这位村民有三个女儿,但只有两位站起来和他们打招呼。
  因为她们姐妹三人只有两条裤子。
  这次实地走访,应该有很多场景都让吴晓波感到震撼。
  然而,考察报告最终并没有发表,至于是什么原因,咱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只是从吴晓波的其他著作里,偶尔会看到这次考察中的一些故事。
  然而,这些散落在各个大部头中的碎片,怎么都没法给廖厂长一个交代。
  毕竟人家真金白银资助了7000元。
  吴晓波对这件事儿一直念念不忘,25年后,影响力已经颇大的他,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只有廖厂长例外》。
  粉丝们也很配合,组织了一场"寻廖厂长"的活动。
  48小时后,他们找到了廖厂长。
  此时的廖厂长已是中年,早就剪掉了当年摇滚青年式的长卷发,成为了一名成熟的商人。
  和吴晓波的见面,廖厂长显得热情有余,而激情不足。
  提起曾经的往事,他只是淡淡的说到:资助完吴晓波,工厂也就倒闭了......
  吴晓波考察的这一年,王凯上小学三年级了,他迷上了田连元先生的评书。那时候每天下午六点半,别的小朋友在看动画片,凯叔却坐在马扎儿上听评书。这个习惯从小学三年级一直持续到考上大学,几乎一天都没间断过。
  1990年的夏天,即将毕业离开上海的吴晓波最后一次去了外滩。
  他和几个同学在沪上的第一家肯德基店,排了一个小时的队,花1.2元买了一个冰激凌。
  那是吴晓波第一次吃到冰激凌,所以直到很多年后,他依然觉得,那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冰激凌。
  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
  17岁的罗振宇从安徽芜湖背着行囊来到了武汉,在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读新闻系。
  他和同学们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几十块钱,每到晚上,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要不要匀出一块钱去买碗面吃?
  虽然生活贫乏,但对罗振宇来说,大学生活并不枯燥。
  大一那年,他无意中翻开了一本书——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那是他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偷出来的。
  罗振宇一本正经地教育对方:
  挺干净个人,咋也偷东西呢?
  罗胖顺手翻了翻这本书,立马被书中诙谐的语言所吸引。
  于是,对那同学说:"让我先看两天......"
  直到很多年后,一脸疲倦的罗胖提到威尔·杜兰特,眼睛里居然还闪着光。
  接着,罗振宇又读了很多大部头的书,比如说《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他甚至在暑假手抄了一遍《史记》。
  因为"学富五车",而且"口若悬河",同学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胡侃漫侃。
  这种能力,甚至吸引了来华中科技大学交流的胡智锋老师的注意,他顿时觉得这小胖子是个人才,于是动员他来中国传媒大学读研。
  胡智锋老师是个好人,帮忙帮到家,罗振宇考研时,政治差了两分,还是得到了复试的机会......
  1994年的夏末,21岁的罗振宇又背着行囊一路北上,开启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生涯。
  一大早,他下了火车,出了北京站。
  那时太阳还未升起,班车也还没运营。为了省打车的钱,他背着行李走到了7里开外的朝阳门桥。
  看着桥下的车水马龙,一般新生都会产生幻觉,觉得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牛逼人物。
  但罗振宇却充满了绝望。
  他后来是这么对许知远形容当时的心情的:"你看着下面的车流,看着旁边大楼隐隐漏出的灯光,一点一点在点亮,特别绝望。
  你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
  将来哪辆车会是你的?你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城市拥有哪怕一盏灯?"
  许知远很诧异,目光高远而深邃,说到:
  "你读康德、读杜兰特,这些哲学,难道还不能把你照亮?"
  罗胖很诚实,庸俗的承认:"我来读书就是为了经济上好一点。"
  然后他还略带怨念地补上一句:
  你们北大人是无法理解的......
  喜欢谈论诗与远方的北大高材生许知远,听完后哈哈大笑。
  事实上,我一直很喜欢罗胖的这个特点,那就是比较真实,喜欢钱就喜欢钱,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说法。
  话说几年后,许知远在薇娅直播间卖挂历,刚刚开播没多久,薇娅就拿手机给许知远看,说已经卖出了6500份。
  许知远被惊到了,一脸的兴奋。
  我本以为他要飚出康德仰望星空之类的金句。
  谁知他脱口而出了两个字:
  我去。
  从某种程度来讲,吴晓波才是个理想主义者,尤其是在早期。
  1990年,他刚进新华社时,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九年职业规划:
  三年成为合格的财经记者;
  六年成为新华社最好的财经记者;
  九年成为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
  实际上,吴晓波进新华社也是个美丽的错误。
  毕业那年,他去拜访在新华社杭州分社工作的一位老校友。
  两人相谈甚欢。
  期间老校友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就拿着新华社的名册,说:
  你看,我们这有人今天退休,要不你来?
  进新华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研"百家大中型企业自主权落实现状"。
  吴晓波很卖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跑了七个省,一百家工厂,写了很多报告。
  然而当时的情况是,比起民企,其他同事更愿意和政府、国企打交道,没人愿意跑民企。
  所以在前三年,吴晓波在社里就是个没人注意的小人物。
  然而,对民企的了解和调查,却成为吴晓波日后最大的资本。
  1994年,吴晓波开始尝试以小说的笔法描写民企的故事,在《杭州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等报纸专栏发表。
  没曾想,竟然大受欢迎。
  渐渐有了些名气的吴晓波戴着眼镜,身材颀长,面容清秀,举止文雅。
  很多读者从成熟老道的文字中,推测作者是个长者。
  有一次,一位读者来找吴晓波,吴晓波走出去迎接,读者却说:
  "你爸呢,我找你爸。"
  在此之前,吴晓波的妻子邵冰冰就从学校辞了职,出来和朋友开了一家方便面厂。
  但因为与合伙人理念不合,三个月不到就放弃了。
  她后来又和朋友开起了广告公司。
  直到后来,吴晓波的蓝狮子工作室做起来了,她才放弃自己的事业去帮丈夫打理事务。
  写了三年专栏之后的吴晓波,决定开始写书,每年出一本。
  前三年,他写了三本书:《都市背影》、《农民创世纪》、《大智大愚吴先生》。
  但大家应该都没看过,因为实在是很一般。
  不过专栏和出书的收入,让吴晓波和妻子攒下了一大笔钱。
  1994年,正当杭州的吴晓波给杂志社疯狂投稿时,远在北京的罗振宇也在拼命地写作,这是在给中央电视台写稿子。
  读研期间,为了能进央视,罗振宇发表了18篇论文。
  他的努力最终却付之东流。
  那个年代,想进央视的牛逼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你罗振宇算是哪根葱啊?
  不过罗振宇还是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去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系任教。
  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背着于丹上下课。
  不过那时的于丹还没有登上《百家讲坛》,秘制鸡汤也还没煲好,每天都要去给学生正儿八经地讲课。
  可一次不小心劈到了腿,娇弱的身子受不了,必须找人背到教室。
  体型丰满,初来乍到的罗老师自然成了首选,于是系主任把罗振宇叫到一边:"这事儿也就你能做......"
  从这件小事,大概也可以看出于丹大师在校内已经是春风得意,正走在成名的康庄大道上。
  而对于罗胖,却是一段极其灰暗的过往,因为实在是太穷了,穷也就算了,自己偏偏还这么胖。
  在搬进青年教师公寓的第一晚,他就绝望了。
  当天晚上,楼里的一位同事在睡觉时因为耳朵里爬进了蟑螂,发出了凄惨的叫声,时隔多年,这一幕依然让罗振宇不寒而栗。
  更绝望的是,第一张工资条,干干净净,最下面只有一行小字:"合计人民币600元。"
  后来罗振宇还向许知远抱怨,说他作为一个胖子,用这600块钱即使天天吃食堂都吃不饱。
  这点我挺能理解,良叔有一位叫小胖的朋友,曾说过人生三大悲剧交响曲:穷、胖,还能吃......
  这位朋友还说:驱动人去干大事的,往往是最原始的本能 。
  就像当时的罗振宇,为吃上饱饭,只能去做兼职,帮央视写稿子,做策划。
  那次策划工作大概做了三个月,回到学校宿舍后,发现床位被室友从乡下接来的老婆占了。
  那同事对他说:我建议你离开。你也看到了,我老婆现在住在这里,不管你回不回来,她是不会走的。
  你要不介意,那就大家住一起。
  罗振宇抬腿就走,跑到一个同学家,在沙发上蹭了两个月。
  这段经历让罗振宇感觉到贫穷的绝望。
  他后来说:
  我还能去帮人写稿子,做策划赚点钱,可我同事呢,那真是绝望。
  1997年,樊登大学毕业了,他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冠军,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等荣誉。
  1999年,吴晓波做了两个决定:
  一是,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将会迎来大爆发,所以他不仅买下了第一套房,而且决定以后每年买一套。
  结果这种买房节奏,他们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知识就是财富,这话不假吧?
  二是,他决定在千岛湖买下一个岛。
  那时候千岛湖的地还很便宜,140亩的土地,50年的使用期,居然只要50万。
  至于为什么要买岛,他后来解释说,自己迟早要被干掉,干掉以后他还可以回岛上当农民。
  吴晓波在岛上种下了杭州最大的一片杨梅林,一共3000株。
  十几年以后,他在吴晓波频道卖的杨梅酒,就产自于这里。
  后来吴晓波调侃自己,说1999年前后,马云等十八罗汉筹集了50万,创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和同学凑了50万,创立了腾讯;而他自己呢,用50万买了一座岛。
  不过也正是这一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写《大败局》。
  为了写这本书,他连卖房打官司的准备都做好了,写这样的书,当然是要得罪人的。
  2000年,
  央视向罗振宇抛来了橄榄枝。
  因为之前在央视做兼职表现很好,一个剧组的负责人就找到他,说他正准备推出一个新节目,叫《中国房地产报道》,问罗振宇愿不愿意加入。
  罗振宇当然是愿意的,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条件:他要当主编。
  作为一个临时工,这种要求确实是过分。但对方还是努力帮他争取到了这个机会。
  27岁的罗振宇,因此成了央视历史上第一个临时工身份的主编。
  2001年,《大败局》横空出世。
  这本讲述无数商业帝国轰然坍塌,无数成功者瞬间灰飞烟灭的书,6年间重印了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有一次吃饭,闷头吃饭的父亲突然开口,来了句夏洛特式的问话:
  "听说你写了本书,叫什么败局?"
  吴晓波说:叫大败局。
  父亲接着说:"你还记得隔壁家的王叔吧,你签名一本送给他。"
  之后父亲又淡淡地说:"你们这一代人,也挺不容易的。"
  父子俩长达十年的冷战,终于结束了。
  因为《大败局》的成功,吴晓波成了世界出版巨头贝塔斯曼的签约作家,并和贝塔斯曼合作成立了"蓝狮子工作室"。
  几年后,贝塔斯曼退出中国业务,吴晓波全面接手蓝狮子。
  也是这一年,樊登加入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曾主持的节目有《实话实说》《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财智时代》等。
  2003年,吴晓波离开了新华社,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和出版行业。
  不过这几年写的几本书,比如说《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和《被夸大的使命》,都反响平平。
  2004年,吴晓波赴美,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访问学者。
  每天日落的时候,他都在查尔斯河漫步。
  96年前,李普曼也曾在这里漫步。
  正是在这段时间,吴晓波起了一个念头,写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发展史。
  也是这一年,罗振宇又开始担任《对话》栏目的制片人。
  这档创办于2000年的栏目此时已经达到了它的巅峰,那时候全球外企的CEO到了北京要干三件事:
  登长城,吃烤鸭,上《对话》。
  罗振宇把它当成自己最好的学习平台,栏目组拨给他的钱,他全用来请各领域的大咖来开策划会。
  后来他开玩笑,说这是在公然贪污腐败,因为他用公费给自己重新上了一次大学,而且是最顶级的大学。
  不过罗振宇还是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他渐渐意识到,传统媒体不行了。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媒体的光环,在往人身上转移。
  也是这一年,罗振宇后来的央视同事,
  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任主持人,其间演播大量小说。
  次年的2005年,他开始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主持人。
  2007年,一本名为《激荡三十年》的书开始席卷图书市场。
  这本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书籍,在中国财经写作也算是个巅峰。
  吴晓波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财经写作第一人"。
  之后,吴晓波又写了《跌宕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得失》等一系列大开大阖的作品,成为了名利双收的财经作家。
  而此时的吴晓波,刚刚处于不惑之年,他40岁了。
  这一年,9月,樊登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应用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
  当央视还在讲究蒙太奇和场面调度,凤凰卫视却只让几个人坐在镜头前,然后大家开始叨逼叨,毫无技术可言。
  当时罗振宇觉得这对于电视人来说简直是羞耻,但凤凰卫视就这么做出名堂来了。
  罗振宇突然意识到,天要变了。
  但这都不足以让他下定决心离开央视。最后临门踹他一脚的,是他的上司郭振玺。
  直到现在,他也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把上司给得罪了,也许是某一次开会他睡着了,也许是谁告了他一状。
  反正他就被莫名其妙地调到了另一个名气更小的节目,而且是当副制片人。
  对罗振宇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不过他一直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直到后来郭振玺因贪腐案被查,才坦然说出这段往事。
  总之,罗振宇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央视。
  离开央视以后,罗振宇开始了他的"U盘化生存"。
  当时有很多机构请他去讲课,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每个月能赚到一万块,他把每堂课定价为一万五。
  结果他的课还是很受欢迎,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高,后来一年甚至能赚上百万。
  不过他当时最看重的机会,还是第一财经邀请他去担任《中国经营者》的主持人。
  他早就意识到,个人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了,他要把自己的胖脸放在镜头前,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躲在后台做策划。
  不过在加入之前,他还是提出了几个条件:
  不转档案;不带团队;不接受考核;不安排具体任务。
  条件虽然苛刻,但对方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罗振宇又提出了一个条件:每次访谈结束后,他要做一个3分钟的总结和评论。
  但对方没有同意,死磕了半天,罗振宇最后为自己争取到了1分钟的时间。
  后来每次点评的时候,他都会用环环相扣的逻辑,尽量多说几分钟,让剪辑师剪辑的时候无从下手。
  结果,他后来不仅把时间拱到了3分钟,最后还拱到了5分钟。而这5分钟,也成了节目的亮点。
  之后团队只好顺水推舟,随他发挥。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做《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打下了基础,他的胖脸终于出现在了屏幕上。
  2010年,此时的吴晓波早已因为几本重量级书籍而名利双收。
  但很快他就被一场官司折磨得筋疲力尽。
  吴晓波写了一本《吴敬琏传》,而吴敬琏的助理柳红在此之前出版了一本《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
  因为书中有参考之处,于是柳红说他是抄袭,最后两人还对簿公堂。
  一年后,吴晓波虽然胜诉,但他也因此筋疲力尽,头发白了许多。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吴晓波和罗振宇,两位日后最知名的自媒体人相遇了。
  这一次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第一财经准备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拍成纪录片,罗振宇任总策划,吴晓波任总撰稿。
  他们列出了100多人的名单,要完成这部长达30集的纪录片,必须集齐这些企业家。
  但这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
  因为现在的大佬们,早已不是当年的小人物了,想要集齐这100人,怎么可能?
  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罗振宇给出了一个方案:不请大佬,只做外围采访。
  "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就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记者找过来。
  这个提议看似很扯淡,但得到了一致认可。
  后来吴晓波回忆说,罗振宇简直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也正是在这次合作中,两人一起为纪录片的主题曲《花开在眼前》填词。
  两人改了很多稿,最后还是作出了一首"听上去像老男人的未遂情歌"。
  不过这首由韩磊演唱的"未遂情歌",却在第二年的春晚意外走红,后来罗振宇干脆把它做成了罗辑思维跨年演讲的背景音乐。
  一来二去,吴晓波和罗振宇就成了朋友。
  那时,无论明里暗里,两人都还经常关照提携。
  2010年10月,腾讯因为与360的3Q大战,遭到了舆论的围攻。
  当时担任腾讯公关顾问的罗振宇向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建议:找人为腾讯写传记。
  马化腾问:那谁来写合适?
  罗振宇回:当然是吴晓波。
  2012年,当吴晓波忙着写《腾讯传》,罗振宇却开始拥抱新媒体。
  这一年,12月21日 ,罗振宇在这一天上线了自己的脱口秀《罗辑思维》,同时开始每天早晨6:30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分享60秒语音。
  这一期视频的标题是《末日启示:向死而生》。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上线,而且选择这个选题,是因为据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的末日。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当时我正在北京出差,当我醒来打开窗户的那一刻,除了天空中布满了霾,世界并没有什么异样。
  而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在我脚下的这个城市,有一个叫罗振宇的胖子很快就会变得家喻户晓。
  当时的罗辑思维,由NTA创新传播公司的创始人申音负责运营,罗振宇负责前台出境。
  《罗辑思维》视频很快就成了现象级的节目,受到了广泛追捧。
  2013年03月14日,王凯离开央视。当天34岁,他说:"从此问心而生,随性而活。决定不容易,但说出来就是春暖花开"。
  2013年7月19日,王凯发布《凯子曰》纳贤公告,正式踏入自媒体脱口秀之列。
  2013年10月,凯叔正式加盟河北卫视大型原创类诗词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这是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类节,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打造的一档文化普及类节目。
  也是这一年,曾经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樊登,和郭俊杰、田君琦、王永军相遇,四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做读书平台。随后,他们通过朋友圈迅速裂变,吸纳了大量会员和代理商。由于给代理商的利润丰厚,一年后,全国30个省市都有了他们的代理商。此时,樊登读书会已成为知名品牌。
  2014年的春天,在杭州柳莺宾馆前的草地上。
  吴晓波沉默很久后,对FT中文网的总编辑张力奋说,他决定停掉所有专栏,开始全力做即将上线的《吴晓波频道》。
  不过当吴晓波把这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告诉罗振宇,罗振宇却变得保守起来。
  他告诫道:
  "小心一点,你作为财经作家已经很成功了,真搞垮的话,可就丢脸了。"
  同时他向吴晓波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已经有名有利,为什么还要做自媒体?
  你打算投多少精力做自媒体?
  凭什么年轻人要读你的自媒体?
  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吴晓波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推文《骑在世界的背上》。
  他在文中写道:我的胖子朋友在开始做《罗辑思维》的那一阵子,一再怂恿我,"你要做自媒体呀,你要做自媒体呀。"
  等罗粉涨到170万之后,他对我说,"你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自媒体。"
  好朋友都是这样的,往往喜欢把自己没搞懂的东西坚定地推荐给自己的死党。
  吴晓波意识到,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罗振宇果决地跳上了时代的背脊,吴晓波犹豫了两年,最终也跳了上去。
  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
  罗振宇选在在"世界末日"的那一天跳上了时代之背,而吴晓波却选择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一跃而上。
  一个戏谑,一个热血。
  当然,其实他们都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
  吴晓波频道上线两个月后,终于迎来了第一篇十万加,标题是《算算你的"屌丝值"》。
  和他之前所写的书以及专栏比起来,这篇文章的格调显然不高。
  不过说实话, 这就是大众的品味。
  2014年的4月21日,王凯正式创办"凯叔讲故事"。
  2015年1月,蓝狮子在日本开年会,吴晓波发现大家都在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于是在回国的飞机上,他写了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结果这篇文章不仅成为了百万加的爆文,而且掀起了一场"马桶盖"革命。
  日本很多超市的马桶盖被卖断货,淘宝上的智能马桶盖成了热门词,连国务院开会都在讨论马桶盖。
  吴晓波也因此受邀去北京,与李克强座谈。
  这是到目前为止,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篇公众号文章。
  到了9月,吴晓波频道已经拥有了上百万的粉丝。
  此时的罗辑思维,也早就有了几百万粉丝。
  早在2013年,罗振宇就发起了一个"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计划,事先不透露任何会员权益,只放出5000个定价200元的普通会员名额,500个定价1200元的铁杆会员名额。
  结果5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
  粉丝宗教般的狂热,远远超出了罗振宇的预想,他俨然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教父"。
  2014年,罗振宇与占股82.45%的合伙人申音决裂,具体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离开申音一个月后,罗振宇和脱不花、快刀青衣等人,联合成立了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罗辑思维的运营主体。
  罗振宇成为占股40%的唯一大股东,脱不花任CEO,快刀青衣负责技术。
  等到了2015年的10月,罗辑思维拿到了B轮投资,估值高达13.2亿,罗振宇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自媒体第一人。
  当罗辑思维宣布允许会员可以转让,会员价格居然在社群中被炒到了 6 位数。
  这年的夏天,吴晓波曾揣着办跨年晚会的主意来找罗振宇,希望能寻求合作。
  但两人一商量,发现用户群体有差异,觉得还是各自办比较合适。
  于是当年的12月30日,罗辑思维推出了名为"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12月31日,吴晓波频道也推出了"吴晓波年终秀"。
  吴晓波要办多少年跨年晚会我无法确定,但不出意外的话,罗振宇会办20年跨年晚会。
  毕竟票都已经被他卖出去了。
  2016年5月,罗振宇的得到正式上线。
  这一年,"凯叔讲故事APP"上线。 APP设置了儿童内容、亲子课程、优选电商等板块。此外,APP中设立游戏乐园,以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玩中乐,乐中学"。
  2018年,"樊登读书会"正式更名为"樊登读书。
  2018年4月15日,吴晓波频道与腾讯、京东等机构联合推出"新匠人加速计划",该计划旨在赋能新匠人,致力匠人的养成、发展与相关产业布局。未来,它将加速1000名新匠人、重点扶持100个新国货品牌、打造10个头部匠人IP、构建1个新匠人社群——新匠人学院。
  2019 年"4.23世界读书日", 樊登读书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首次发起"知识进化论"主题演讲,之后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樊登都将在这一天进行"知识进化论"主题演讲,回顾每一个"知识年度"的好书知识点。
  2019年7月22日,凯叔讲故事"完成由百度领投,新东方、好未来、坤言资本跟投的C轮融资,融资规模超5000万美元,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其中,新东方和坤言资本分别是B轮和B+轮的领投方。
  2020年2月,"凯叔讲故事" 又宣布完成了6600万美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和正心谷跟投,泰合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至此,"凯叔讲故事"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累计融资超过了1.2亿美元。
  2020年6月21日,樊登在快手直播间开启直播首秀 "只卖好书",当晚累计有200余万人在线观看。开播2分钟,"樊登卖书"就进入了快手热搜榜。2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樊登对每一本书籍的倾情推荐,书籍销售数量突破13万册,累计销售码洋近1000万元。
  2020年8月,罗辑思维以70亿元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51位。
  2020年10月22日,樊登读书官方宣布总注册用户数突破4000万。
  2021年4月23日,樊登读书APP联合快手共同主办的年度超级阅读盛典"知识进化论"。
  樊登用2个小时的时间分享了一整个"知识年"的好书精华。
  除樊登外,黄圣依、潘晓婷以及徐英瑾等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000书友现场观看 ,累计触达人次2亿+。
  生而为人,我们会焦虑知识的匮乏、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想着改善人际关系、渴望感情生活安定、希冀孩子教育成功......所以遇到樊登谈笑风生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期待从只言片语中找到发泄的出口。
  只是,听了这么多道理,真的能过好这一生吗?
  因为就连樊登,也有他自己的焦虑啊。
  比如,善于"二次加工"的樊登读书,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经常被未经授权地再次"二次加工"。因此樊登读书不得不成立"一个相当大的法务团队,到处投诉",原因是:
  拿我的视频卖书是一个产业,他们比我们挣钱还多。

道德经中隐藏的人类生存手册近一百年来,人类取得了过去数百万年都难以企及的成就,所以很多人似乎已经忘了,我们是天地生养的生灵,任凭我们如何高级,如何强大,都逃不过天地之间的规律,都无法摆脱宇宙大道。平安的日子知否盛府家宅(一)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自小说庶女明兰传,剧里前期场景集中在汴京盛府,中期拓展到盛家的宥阳光家和皇宫大内之中,后期主要在顾廷烨的澄园与宁远候府之间。这些宅院之中各位老爷夫人盘点星爷的一生所爱说起周星驰的异性缘。那真是好的没话说,赵薇在少林足球中就献出了自己的脑袋。莫文蔚在食神中展露暴牙。朱茵更是为了周星驰献出了银幕初吻。然而,这些都不能让星爷心动。他心中的一生所爱,只知否盛府家宅(二)前期汴京盛府,除了老太太的寿安堂和前面聊过的葳蕤轩林夕阁之外,王兰三姐妹的住处也值得一品。四姑娘木兰住在山月居,五姑娘如兰住在陶然馆,六姑娘明兰住在暮苍斋。先说说女主角明兰的暮苍斋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是什么?这是道德经里最好的答案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在丛林世界,我们可能会认为是狮子是老虎,因为它们是百兽之王,体型硕大,尖牙利爪,攻击性超强,轮武力其他动物无有出其右者。如果是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你可顺产侧切后丈夫是嫌弃还是心疼,看两方面的表现,有些难区分大部分女性生孩子的时候都更加侧重于选择顺产,因为剖腹产肚子上挨的那一刀后续留疤确实难看。不过顺产也是要综合年龄和身体因素来考虑的,而且顺产也不能避免会挨一刀,当遇到孩子体型过大难产云南虫谷绝了!不死虫死了,痋虫救铁三角,中蛊的胖子无敌网剧云南虫谷的剧情进一步更新,剧情的改编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根本就不是原著剧情啊!1不死虫死了!鼎鼎大名的霍式不死虫被Shirley杨炸死了!霍式不死虫又名蜮蜋长虫,剧中,放射性云南虫谷整整16集的剧情,只有5个镜头,吓到了我网剧云南虫谷没上映之前,我是翘首以盼可是等到云南虫谷大结局了,我的心里反而空荡荡的,总感觉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差点意思。虽然云南虫谷前期的剧情紧凑,铁三角更是经历了急流倒悬的活人俑食人光芒岛崎忠大胆向小铃铛求婚,程亦治接受不了吴丽姿剧情关键字吴丽姿程亦治铃铛爱玲老郑Hi,大家好,最近电视剧光芒正在热播,有不少网友这样评论冲着预告看的,结果这剧情好离谱,男主太出戏了,原谅我手贱打开了。很无语,题材确实不错,但演云南虫谷,村民取走镇妖镜,献王墓青铜棺为何没尸变?电视剧云南虫谷中,献王墓三生三世的风水格局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以人世间的三口棺椁特点最为突出。相比于万年不起漆的窨子棺和稀罕宝玉镶嵌的石棺,悬于空中的九锁镇魂青铜椁最为凶险。剧中,铁饭碗要变天了?黑龙江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8。3万事业编制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铁饭碗岗位,一直备受大学生的关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愈发的紧张,加上各地受疫情不定时的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感到十分焦虑,甚至到了迷茫的境地,不知道毕
再看英雄,终于明白,张艺谋读懂了秦始皇2002年由张艺谋导演,李连杰陈道明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联袂主演的电影英雄在各院线上映,上映后,反向并不理想,与大部分观众一样,小时后看电影还是看的明星以及武打场面,很少考虑电时隔五年老九门2正在筹备,开机时间已定,原班人马恐难集齐相隔五年,老九门2即将开机,原班人马只确定一人女主未知时隔五年的时间,老九门可能真的要开机了,有消息传出,陈伟霆即将出演老九门2,网友们得知此消息后,都炸锅了,称佛爷真的要来了吗?人人都知道他演过英雄李向阳,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说过相声说起黑白老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应该会有不少人提起李向阳。李向阳是1950年代最具影响的银幕抗战角色之一,电影平原游击队也在当年广受欢迎。在片中扮演李向阳的是谁呢?就是老演员郭振清。郭最后经过曝光!包青天龙劭华去世,结2次婚还是妻管严?虽然现在台湾电视剧在内地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也不乏会有一些好片子和大家见面。作为台湾著名的老戏骨,龙劭华自从1991年出演了午马的电影大哥让位后,就在台湾娱乐圈开始了自己的演王一博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真正超越肖战?人各有志,志在不同,自己闯出来的才叫人生,复制的只能复制一时,却复制不了一世,善人或许会被欺负,但被欺负久了自会出侠士,恶人恶久了,自会被惩治,无非是看谁活的比较久而已。超越是让自傻姑黄小蕾被杜淳追求,38天闪婚闪孕,被迪士尼封杀在演艺圈,黄小蕾可是有名的疯丫头。不过,这个疯丫头小时候的偶像,是舞蹈家杨丽萍。1981年,黄小蕾出生在重庆。她是早产儿,别的孩子都是怀胎十月,她七个月就出生了。天生好动,小时候经杨钰莹惊人情史,隐退11年后终于嫁人,祝福杨钰莹是80后的青春回忆,是家喻户晓的甜歌天后,声线轻柔而甜美,鹅蛋脸嫩得能掐出水来。一双清亮的眸子笑起来如湛蓝夜空皎皎弯月,长发飘飘宛若仙子,性格温柔大气爽朗,是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主持圈被整顿央视用自家人?王一博因无证被迫转岗清朗行动波及主持圈,身为顶流的王一博,也因无证被转岗引言。本文主笔石头王一博随着主持人钱枫的丑闻曝出,主持圈也迎来了一次大洗牌。一向在观众面前体面老实的主持人,背后居然也疑似不老实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在线网站?需要在线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时间有效浓缩凝聚,去掉繁琐性,让工作更高效优质!既然是在线网站,那咱们就从在线这个基点出发。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几个非常实用的在线网站,同时我相信你港星梁小龙和陈慧敏两人都有擂台实战经验,二人的功夫谁更强一些?你怎么看?感谢邀请。我们因受影视小说或对功夫的畏惧,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一个人学了武术或学了多门武术就很能打非常历害了,但对于一个真有实战经验的人来讲,并非这样的,但相对于从不运动手无缚鸡之力10对身家过亿的明星姐妹花,个个都是富婆,李冰冰姐妹最壕气一李冰冰和妹妹李雪前不久,李冰冰和妹妹李雪一家出行的照片,格外引人注意。李冰冰是出了名的有洁癖,但是带着外甥一起玩耍的时候,不惜跪地,可见和姐姐一家人的感情有多好。要说李冰冰和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