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未来30年,人口巨变

  今天我要去讲的话题会比较特别,也比较大,它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但是又会让人觉得似乎和我们每个人都无关
  但是我觉得无论怎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很有必要去了解。
  提醒一下,这期内容关于经济的部分,主要都是以人口为重点去展开的,并且大部分的内容我会都会以宏观视角为主带大家去了解,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看这个视频时候不要带有过多个人的主观情绪。
  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在这个视频里学习到一些东西,并且带大家了解清楚 过去、当下、以及未来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内容的逻辑线我梳理的很清晰,每一个名词,知识点也都去做了解读,所以内容虽然比较长,但是我可以确保大家理解起来不会有任何的困难。
  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跟我一起进入这个故事
  一个真实,在发生的故事。
  1、 | content .  新生
  " 经济 "
  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衡量着每个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那如何去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高还是低呢?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把尺子,而  " GDP "  就是这把尺子。
  GDP是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我们也经常会在新闻或者财经类的节目里听到这个词
  比如说今年一季度,咱们国家的GDP同比增长多少多少
  某某年份我们的GDP总量达到多少多少
  不过虽然我们经常听到,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于GDP的具体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GDP   就是指 【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生产出的所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这样听起来可能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我在以前的视频里,曾经给大家演示过一个解释经济流动原理的小例子。
  现在我同样用这个例子,来带大家了解GDP的具体概念
  比如说你是养鸡的,你现在养了10只鸡,那我现在呢,用200元买了你手里的10只鸡,这就达成了一笔交易。
  在这个交易中,你生产了10只鸡,而我消费了这10只鸡,那这笔交易就创造了200元的GDP
  然后你的朋友是养猪的,你得到了钱又用这200元,去找你的朋友买了一头猪,那么你和你朋友的这笔交易同样也创造了200元的GDP
  那你的朋友有了钱以后,又用这200元找我买了两罐蜂蜜,那么这笔交易同样也创造了200元的GDP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当中呢,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了200块钱,但是其实钱并没有变多,只是同样的200块钱在我们三个人当中完成了一次流动而已。
  虽然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钱并没有变多,但是因为这次流动,社会就多了,「10只鸡」、「一头猪」、「和两罐蜂蜜」,这些东西都是社会新增的产值,并且也都被消费掉了,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10只鸡价值200元,一头猪价值200元,两罐蜂蜜价值200元,所以这次流动总共就创造出了价值600元的GDP,这样讲大家明白了吧。
  那当我们从这个例子中跳出来,回到现实中其实也是一样
  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不断的发生
  你花出去的钱,就会成为第二个人的收入,而第二个人花出去的钱就会成为第三个人的收入,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就是就是由这样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流动去组成的。
  大家注意啊
  在这样的循环当中,人们因为想要挣到更多的钱,所以会去工作,会去生产,这样就会为社会增加产值
  就像例子里面,你是因为想要挣钱,所以才会养鸡,鸡就是你增加的产值。
  而当人们挣到钱以后呢,又会拿这些钱去消费,而消费又会增加新的需求
  就像例子里面,你有了钱你就会去找你朋友买猪,而你的朋友为了挣钱就会去养猪,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而当这样的循环变的越来多的时候
  整个社会就会刺激出更多的生产和消费,而GDP就是用来衡量这些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我们生产和消费的商品越多,GDP自然也就越高。
  所以当一个国家的GDP总值越高
  就代表这个国家的整体产值越高
  生产商品和服务多,人们消费的商品越多,享受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自然生活水平也就更好,所以经济自然也就越发达,国家实力也越强大。
  那反之!
  当一个国家的GDP总值很低
  则代表这个国家产值很低
  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少,老百姓都没钱消费商品和服务,生活水平自然就比较差,经济也就比较低迷,说的简单直接一点,就是这个国家
  很穷!
  其实关于GDP更深入的概念,会比这个要更加复杂,也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以后专门讲宏观经济主题的时候我会带大家去更深入的了解。
  这里我们只需要大致的了解即可
  那如此我们已经明白了GDP大致的概念。
  现在!
  让时光回到29年前
  1991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在莫斯科的街头呼啸的地刮着,吹起了落叶,也吹紧了每一个人的心。
  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台前发表了一段短短12分钟电视讲话,正式宣布卸任苏联总统的职务。
  次日共和国院,正式宣布苏联将停止存在,亚欧大陆上曾经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红色帝国苏联,正式解体。
  这必定是改写历史的一天
  因为在此之前的世界格局,是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两级分化的对立局面。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
  美苏争霸的对立局面轰然倒塌
  世界格局开始迅速转变为一超多强的形势,美国的在经济实力上面远远甩开了,日本,德国,英国等等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领先优势。
  刚才在前面我已经和大家说过,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个国家的GDP
  那现在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组数据
  1991年:
  美国全年的GDP总值是61581亿美元
  日本是35844亿美元
  德国是18689亿美元
  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当年的GDP也都在万亿以上
  而当时的中国,全年的GDP仅仅只有
  3833亿
  仅仅比当时的荷兰,还有韩国稍微多一点。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是1960年以来,我国每年GDP总量的走势图
  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90年代之前我们国家每年的GDP总量一直都处在比较平稳的状态,并没有那么高
  90年代以前
  我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
  很多90年以后出生的小伙伴,可能没有听过粮票这个东西,就是图片里这个东西。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
  当时城里的人如果想要买粮食
  需要去粮站购买
  并且在买的时候需要有粮票,然后才能花钱买,如果光有钱,没有票,那么想买粮食是买不到的。
  而粮票的供应本身也是根据人头按月限额分配,每个人分到多少配额,最多就只能买这么多粮食,多给钱也不行。
  而除了粮票,当时的很多商品基本都需要凭票购买,比如说买肉需要肉票,买布需要布票,买香烟需要烟票。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商品的制造,产量,定价,都是由国家计划好的,然后按标准去分配。
  比如说生产人们穿的衬衣
  会先有国家机构进一个调查规划,一件衬衣一般需要穿多久,多少人需要,这个地区有多少人口,然后定好一个产量,再去进行生产,购买的名额也是分配好的,每个人都需要凭票去买。
  以上这些呢
  都是经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象
  所有的商品是按国家的计划,去制造,去生产,产量是定好的,款式是定好的,价格也是定好的,然后按标准分配的,都是按照一个定好的计划去运行的,所以叫做计划经济。
  但是从1978年开始
  我国逐渐开启了市场化的改革
  开始逐渐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就是我们熟悉的改革开放)这是一次非常重要转型,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实我们经济增长就已经开始加快了。
  然后直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以后,明确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方针,而市场经济体质的正式形成,也宣布了我们的计划经济时代拉下了帷幕。
  那这里就需要带大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  市场经济?
  我们刚才说的计划经济,所有的商品是按国家的计划,去制造,去生产,去分配的,它是按照一个定好的计划去运行的这个很好理解
  而市场经济
  则是变成了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
  人们可以自己办企业,办工厂,自己去生产商品,你生产什么款式,用什么材料,生产多少件,卖什么价格,怎么卖,都是你自己的事,政府并不会有太多的干预。
  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购买商品,你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花多少钱去买,那也都是你自己的事,也不管你。
  这个时候市场里一些重要的点,比如每件商品的价格,产量这些都是由市场的供需去自主调节的
  这就是一个自由的市场
  同时也是一个竞争的市场
  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在市场经济里,如果一家企业想要生存下来,它就需要去研究产品的质量,服务,客户的需求,合适的价格,这些种种因素,并且不断努力提升这些方面,这样这家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因为一旦做的不好,就有可能被其他众多竞争者挤下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企业会生产出更多多元化的优质的商品或是服务
  比如我们刚才在上面举的衬衣的例子,在计划经济时期,衬衣价格和款式都是固定的
  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会为了自己发展,生产更多好看的款式,更多不用的面料,比别家更低廉的价格等等,这种不断升级的多元化产品,自然开发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个层面,企业想要赚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购买更多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也会招聘更多的人员,进行管理培养,目的也是为了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当大多数企业都这么做的时候。
  作为普通人,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收入,更优质的生活,就需要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知识,文化,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
  比如大家会去读书,上大学,考研,考各种证,或者去学习一些行业技能,于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也就不断提升了。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
  在市场经济里,无论是企业,和个人,每一个人其实都在相互竞争
  " 大家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取更多利益而去做出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微妙平衡,而社会就是依靠着这种微妙的平衡在不断运作,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
  那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消费者能获得更高的商品价值,企业和商家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
  整个社会的知识,技术水平也都在不断的提升,那么总的产值自然也就上来了,经济就会不断向上增长,GDP也就跟着上涨。
  所以从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模式。
  如果我们放眼去看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其实原因其实有很多
  比如 制度的改革,生产力技术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的提升,等等等等。
  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过去几十年我们拥有的巨大的
  " 劳动人口资源 "
  这里就需要带大家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人口
  劳动人口就是指:
  能够从事正常工作,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干活的成年人。
  像是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未成年人,以及年纪比较大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这些人就没法去干活,他们就不属于劳动人口。
  所以国际上的标准,一般是把 15 — 64 周岁之间的人群定义为劳动人口
  其实咱们这边一般是把 16 — 59 周岁之间的人定为劳动人口,就是劳动法规定的男性16岁可以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的这段时间,不过为了方便对比,这里我们主要以国际标准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这张图是1978年
  我国的人口金字塔比例图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比是非常多的,达到了 57.75% 就是我用红框,框出来的部分。
  剩下的37.8%左右是15岁以下的孩子,而64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占比是非常少的,只有4.43%左右。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劳动人口越多,那么对经济发展也就越有利
  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可以参加生产劳动,提供生产力,并且消费需求以及消费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这类人群才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人口力量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大家一定要记住
  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我要去讲的内容。
  1978年我们的劳动人口占比是57.75%
  1990年劳动人占比达到了65.78%
  2010年达到了73.27%
  可以看到从1978年到现在
  我们的劳动人口比例一直在不断提升。
  而除了劳动人口比例在不断提升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宏观指标也在不断提升,那就是我们的: 【城镇化率】
  什么是城镇化率呢?
  就是指城镇常驻人口,占我们总人口的比例,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越高,就代表这个国家有越多人口从农村进入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
  在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大部分的人口都在农村,而到了2020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
  " 这代表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
  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会带来两个非常直接的好处
  第1个好处就是:
  当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时候,就会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同时这些人进入到城市工作以后,收入相比于在农村务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2个好处就是:
  当这些人群的收入不断提升,就会产生更多的对社会商品,服务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消费需求,而这些大量的新增消费需求又会同时拉动经济的增长。
  比如在08年以前,我们的房地产价格能够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大量人口从村迁移到城市的,所以带来了大量新增购房需求去支撑的。
  所以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能够如此高速增长,和我们的城镇化率的提升其实有非常大的关系。
  但是除此之外呢
  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
  因为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城市的劳动力自然就会变的非常充足,所以就会出现一种城市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
  简单的来说就是来城里找活干的人变的非常多,比活本身都多,这样自然就压低了工资的价格。
  当时的中国就是劳动力多,工资便宜,生产原料,土地价格这些都便宜,这样的环境就非常适合大规模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大规模密集型产业,简单的来说
  就是不太依赖技术,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手工去生产的行业。
  其实主要的代表就是制造业
  像是工厂,流水线这种,不用太多技术,就是纯靠大量的人力堆起来去生产商品。
  因为当时的各种资源的优势,加上招商政策好,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过来投资建厂
  其实表面上看外资带来的是资金和产业
  但其实也带来了技术
  于是在同一时期无数的本土企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我国的制造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开始遍布世界各地
  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外资产业涌入到了中国,再度加速了我们的工业发展,经济也得到了非常高速的增长。
  过去几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辉煌时期,而大量的人口红利刚好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世界产值第一的工业大国,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GDP总值,也迅速赶超英国,德国,日本等一众国家
  从90年代的3000多亿美元,快速增长到了如今的14.73万亿美元,如今的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旗帜再次昂扬在世界之巅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
  更是一个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
  经济奇迹
  而此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那就是
  我们的人口,正在变老
  2、 | content .  衰老
  " 老龄社会 "
  这是一个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非常陌生的一个词,大多数人也并不清楚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但是我要说的是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词将会成为社会的常态,而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巨变,会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并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199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是6390万左右,仅占总人口的5.63%
  而到了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亿,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11.47%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14%的时候 ,则代表已经步入老龄社会。
  而我国现在已经处在老龄社会的边缘,我们离老龄社会具体还有多远呢?
  其实已经非常快了
  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个三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分别为,5.9%,6.3%,5.2%,取三年平均增速的话是5.8%
  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去算,最多三到四年,也就是2022 — 2023年,我国就要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这样听起来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就是老头老太稍微多了点嘛,也才总人口的14%而已,听着好像也不是很多。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现在我们再回到这张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到,在1990年我们最多的人口比例主要集中在 0 — 40岁的这部人群,就是我用红框框出来的这部分。
  而到了30年后的现在,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国主要的人口比例依然集中在这部分人。但是这部分人的年龄经过了30年,已经上移到了30 — 70岁。
  而在未来的30年,这部分人的年龄还会继续上移
  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
  我刚才已经说过,14%只是一个起点,而在这之后的未来3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
  有多快呢?
  全球有史以来最快
  参考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2020年发布的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政策》 发布的数据
  到了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达到3.8亿
  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达到5亿左右。
  其实我自己也做过相关的测算
  先计算出各年龄段的三年存活率,然后拉取每三年为一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往上计算推导,就能估算出未来6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测算的出的结果是2050年,我们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大概在5亿出头,和报告的数据基本一致。
  也就是说30年后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会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的现象就是,以后我们身边的老人会非常多,非常非常多。
  我在之前说过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劳动人口,也就是年轻人越多,对于经济的发展才越有利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老人开始变得很多,那么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个我会在第三部分讲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几十年我们整个社会将要面临的巨大问题,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也在同时发生。
  有一个宏观指标叫做 【总和生育率】
  一个正常女性一般是在14岁的时候来月经,到50岁左右就会绝经,排卵功能也会下降或者消失
  所以14 — 49岁之间这个阶段女性才有能力生孩子,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大有能力生孩子了。
  而【总和生育率】
  就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14 — 49岁之间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
  我们从微观去看,其实很简单
  一对夫妻结婚,他们是两个人,如果想要保持人口不变,那么他们这个家庭至少要生2个孩子。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想要保持人口不变,我们的总和生育率应该是2,就是每一个女性平均应该生两个孩子
  但是因为考虑到有小部分婴儿会有先天夭折的情况,所以,所以国际上给的标准是2.1
  也就是说每个女性至少需要生2.1个孩子
  才能保持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变
  那我们中国
  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多少呢?
  答案是
  1.3
  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最新数据,并且未来还会有继续下滑的趋势,而当总和生育率不断走低的时候,会非常直观的体现在每年的新生儿数量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6年我国新生的儿数量是1785万
  2017年新生儿数量1723万,比上一年下跌62万
  2018年新生儿数量1524万,比上一年下跌199万
  2019年新生儿数量1465万,比上一年下跌59万
  2020年的新生儿数量约为1200万左右,比上一年下跌了差不多265万左右
  其实现在这一段的文案是我后来回来改的,因为当时我在写这个部分的时候第七次普查的数据还没有公布,当时的原文里,我做过推算,2020年新生儿的数量大概会在1165万 — 1215万之间,现在看来也确实印证了这个看法。
  因为这个视频其实是在第7次普查数据公布之前就制作的差不多了,所以一些新的数据都是后来临时返回来更新的,这里说一下,大家知道一下情况就好了。
  其实如果要去讨论新生儿数量快速下跌的原因,光这个就能单独再讲一篇了
  总的来说原因很多
  不过其实最大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1、是因为我国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受教育程度都大幅的提高了,大家对生孩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后代培养的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2、是因为当前社会的生育成本,和抚养成本太高,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太大导致的。
  这两点我认为是主要原因,当然还会有其他的很多因素存在,这里无法一一再去讨论。
  新生,死亡
  这是两个两个完全对立的面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婴儿出生,同样也有数以万计的老人逝去。
  这就像是一座天平,两端稳定才能保持平稳,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想要保持稳定,那么每年新生和逝去的人口数量就必须要保持大致的平衡。
  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我们的这座天平,正在失衡
  2016年,我们死亡人口为 977万
  2017年我国死亡人口为 986万
  2018年我国死亡人口为 993万
  2019年,我国死亡人口为 998万
  2020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不过破1000万是肯定的了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国每年去世的人口都在不断增加
  不仅仅是这五年,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我们每一年的离世人口都在不断增加。
  当一个国家新生儿数量正在断崖式的下跌,而另一方面离世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的时候,会直接导致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
  那就是人口负增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2019年发布的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
  此后,中国人口将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
  这无疑已经打响了预警
  但事实上情况可能会更严峻
  我做过相关的测算,不过因为用到的数据和参数比较多,过程比较繁琐,再加上也不方便,所以就不贴出来了,不过根据测算的结果,我国人口负增长拐点,可能会来的更快,或者说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非常近
  其实我们就算抛开数据,从目前的形式进行逻辑的推导,也能看清楚未来大概率将会发生的情况。
  我们刚才说过,2019年我国新生儿的数量是1465万,很多人在看这个数字的时候,思路仅仅就是停留在了这个数字上面,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9年1465万的新生儿中,二胎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了59.5%
  也就是说19年一千多万的新生儿里,大部分都是二胎贡献的,而一胎的数量只有593万,仅仅占了40.5%
  而仅仅在2015年我们的新生儿数量还是是1655万,到了2016年还出现了一波增长,新生儿数量达到了1785万
  这次增长是因为在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生二胎的多了,才迎来了一波小的回升,不过仅仅回升了一年,随后又开始继续下跌。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开放了二胎
  我们的新生儿数量其实会跌的更快
  那到这里我估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二胎和一胎不都是一个样么,反正有人生就行了,只要数量不跌,一胎和二胎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并不是
  我们在之前说过,造成我国目生育意愿低的最大原因是我们的生育和扶养成本过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负担不了,或者说负担起来太累了,所以不想生。
  所以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愿意也乐意继续生二胎的,大概率会是两种人偏多
  一种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人群。
  另一种就是生活在城市,但是经济条件相较于大部分会比较好的人
  这类人群多生一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讲因为没有过多经济负担,所以并没有太大压力,所以才会愿意去生,乐意去生。
  所以这部分人群其实是二胎的主力,但是大家想想就知道,这部分群体又有多少呢?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相信我们的二胎比例还会继续提升,但是到了一个峰值以后,就会开始往下走。
  也就是说未来当这部分人生完了,那么其实二胎的数量大概率就会降下来了。
  所以如果想要提升新生儿的数量
  最重要的关键点其实是一胎的数量
  像是00后,10后,他们才是以后生育的主力军,如果以后的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愿意生,那又怎么会有二胎呢?
  所以目前的现状是如果一胎的生育数量没办法涨起来,等到二胎的数量开始减少,以后我们新生儿下跌的速度可能会比预期的更快。
  在新生人口方面,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情况
  而在另一端,我们未来离世人口数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019年我国全年的离世人口为998万,相比于前些年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整体还算稳定,每年涨的并不算多。
  但是我要说的是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每年的离世人口 大概率 将会呈现快速的增加。"
  在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就迎来了第一波婴儿潮
  从1949年到1958年,这10年期间,平均每年出生了2064万个新生儿,这是第一波婴儿潮,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被打断,所以只持续了十年
  等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也就是1962年开始继续到1975年,这14年间平均每年出生了2595万个新生儿,这是第二波婴儿潮,也是建国以来数量最庞大的一波婴儿潮。
  第三波婴儿潮是1981年到1997年,这17年间平均每年出生了2215万个新生儿。
  这三波婴儿潮,总的跨度是49年,在这49年间,除了少部分年份新生儿数量低于2000万,其他的年份新生儿数量都是超过2000万的。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布的信息,我国的人均寿命目前是77岁。
  如果按照人均寿命77岁来推导
  那么建国初期第一波婴儿潮的起点,也就是1949年出生的人口,将会在2026年开始离世
  并且此后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每年离世的人口可能都会超过2000万。
  当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我们的人均寿命在未来也会继续延长,但是也只能推迟发生的时间。
  所以在未来十年内,我们每年的离世人口大概率会快速的增加。
  新生的人口数量正在加速下降,而未来逝世人口的数量又在快速的增加,这两种情况撞在一起,导致结果,必然是人口负增长的加快。
  其实不光是社科院的报告,很多机构的研究报告都对中国未来的人口趋势做过各自的预测,大多预测负增长的拐点基本都是在2027年 — 2030年之间,从那之后中国的人口将会开始减少。
  但是用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其实都会存在一些偏差。
  就像是这次第七次普查公布的数据,新生儿相较去年直接就下跌了260多万,这种跌幅过去机构做预测的时候,其实也是很难考虑到其中的。
  不过就算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其实未来大的趋势也已经能够看的比较清晰了,老龄化已经是几乎不可逆的趋势,也是未来三十年我们的人口变化大的走向。
  换句话说,这是未来即将会发生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虽然我们知道它将会发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其实对我们整个社会,以及屏幕前在看视频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那么当未来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3、 | content .  未来
  上个部分我已经带大家了解了
  当下我们正面临的所有情况
  我们的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我们的生育率在不断的下降,这将导致我们的人口在未来将会开始减少。
  这所有的一切都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这会对我们这个社会,和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也正是这个部分我要与大家去分享的内容,我在之前说过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变,会影响至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老龄化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教育,消费,养老,房产都必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为涉及的面非常多,这里我们无法一个个全部去讲
  所以这里我主要讲两个对于普通人影响最大的地方
  1、养老
  我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已经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也就是 【延迟退休】
  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男性是60岁,女性是50岁
  如果以后实行延迟退休,男性的退休年龄将会延长到65岁,女性是55岁。
  我们在之前说过,老龄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现象就是老人快速增多,但是劳动人口却大量减少,这就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萎缩,所以很多观点会认为实行延迟退休,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这个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确实存在
  但是未来我们的技术水平也在提升,产业技术的升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所以除了解决劳动力短缺这个因素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因素。
  那就是
  我们的养老金,未来可能不太够用了
  为了带大家理解这件事,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白养老金的大致运作原理
  大多数人工作以后就要开始交社保,我们交的社保里面就包含我们的养老保险,这个会交到我们退休。
  等我们退休以后,就可以每个月领取一笔养老金用来生活。
  很多人会容易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现在自己每个月交钱,然后这个钱被国家存起来,到了自己老了,再每个月发一部分给自己。
  从表面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逻辑是这个样子,但是其实背后的运作逻辑并不是这样
  养老金的本质逻辑
  其实是财富的调配
  现在的老人所领的养老金,其实就是现在年轻人所交的钱,将来等现在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下一批年轻人所交的钱
  所以本质的逻辑
  是用年轻人交的钱去养现在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原理
  这种循环实际上是并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年轻人交的钱,和老人领取的钱保持一定的平衡,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如果年轻人变少了,而老人又变多了呢?
  那么这个天平自然就会失衡,年轻变人少了交的钱自然也就少了,老人变多了那么需要领的钱自然也会更多,进入的钱在减少,支出的钱却越来越多,自然就会造成养老金短缺。
  而我们未来所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老人的数量快速增加,而低生育率的问题又会导致我们未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未来我们必定会面临养老金短缺的问题。
  事实上并不是未来,当下我国的部分省份其实已经出现了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情况。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东北
  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像是广东,浙江,安徽往后的这些省份人口都是在不断流入的
  而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些东北地区的人口则是在不断流出的。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不断往外流出,会直接造成一种情况
  那就是这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会更快的加重。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一个城市的人口外流,跑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留下的大多是老人
  结果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一堆老人在那里,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那么这个地区的老龄化自然会加重。
  因为东北的年轻人都跑出去了,自然交的钱越来越少,但是老人却越来越多,养老支出越来越大,所以自然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这就是我刚才在最上面的讲的那个原理
  东北当下的情况其实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未来我们人口基数的不断减少,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东北这样的情况
  那到了那个时候情况又会怎样呢?
  所以未来养老金短缺,将会是全社会需要面临的大问题
  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预测的数据,我们的养老金结余可能会在2035年耗尽
  也就是说可能不用等到2050年,我们的养老金可能就已经见底了。
  不过我们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也对这个问题做出过回应,表示国家对未来这一块的风险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可以保证未来咱们养老制度的稳定发展。
  其实在18年我国就已经实施了养老金调剂制度,我们刚才说过,人口不断流出的省份或者地区,养老负担会加重,所以会出现亏空情况。
  但是在人口流入多的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年轻人口多,老龄化低,自然收上来的养老金也多,会出现盈余
  政府的调剂制度就是从养老金盈余的地区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来补助养老金亏空的地区,这样就起到了一个调剂的作用。
  而且我国很早也就已经开始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这笔基金主要的组成是中央财政的拨款以及国有资本的划转,以及基金自身投资增值的收益组成,专门会用于我国日后养老金短缺的补充支出。
  所以国家对于应对未来咱们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也都做好了准备,我也相信我们的国家可以应对好这个问题。
  (这期视频因为话题的原因,所以整个内容结构偏向叙事,很多个人观点基本没怎么提,其实养老这个事,说句实在话大家得做好准备
  这一代人大概率是领不到足额的养老金了,也就是说大家最应该指望的应该是自己,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东西是不会变的,国家的政策,社会的制度,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去制定的,所以一切都有可能会变,或者说改变才是社会的常态)
  但是另一个角度,未来我们全社会将要面临的养老压力确实非常大
  作为普通人来讲,我们其实很有必要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用来应对未来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讲
  我给大家的第1个建议,非常的简单,就是存钱
  在规划好自己的开支的情况下,尽量的多存钱,如果你不打算创业,那就尽早为自己攒一下笔钱,运作好这笔钱作为未来生活的保障。
  现在国内大多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都已经被带的太偏了
  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家消费,不仅是受消费主义的影响,还有很多网络上充斥的各种高消费的内容,导致大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变的脱离了现实,可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下下期视频我会专门去讲年轻人树立正确消费储蓄观念这一块,这绝对很重要。
  第2个建议:尽早去学会个人的理财与投资
  攒下来的钱不要单单的放在银行卡里,而是要拿去投资增值。
  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待会这个视频结束以后,我非常推荐你去看一下我的前两期
  就是《你为什么总是那么穷》
  以及《未来十年,普通人如何实现资产翻倍》这两期
  看完相信这两期视频相信能够改变你过往对于财富的大部分认知,以及懂得我们该如何去运作好自己的钱。
  如果我们本身有一笔足够的钱,通过理财与投资完全可以让自己的钱每年产生一定的增值,这些增值的部分就可以用于覆盖我们的日常支出开销
  如果你积攒的资产足够多,那么只要打理好这笔钱,光收益的部分甚至可以覆盖你的全部日常开销。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实现的第二收入渠道,也是能够在未来退休以后持续为我们提供经济来源的保障。
  其实大家可以在观念上面做一些稍微的转变,我们大可以把理财投资当做一份工作,对就是一份工作。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你不创业,那么到了老了以后你是很难再通过体力劳动去获得收入的
  日本是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家可能不知道日本的老年人就业率已经连续上涨了十几年,也就说日本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不得不为了挣钱,再去干体力劳动的活。
  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讲应该有所警醒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自己的被动收入,你能获取的被动收入越多,老年生活在经济方面就会过得更好。
  但是如果既没有存款,也没有被动收入,那么的老年生活就只能靠子女的抚养,以及养老金,再或者靠自己打工。
  所以从各种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份工作,一份等到我们老了,在家里呆着,依然能为我们不断提供收入的工作。
  第3个建议,尽早为自己配置好保险
  对于普通人来讲,未来最大的问题除了个人养老之外,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健康问题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一场意外,一次手术就足以压得整个家庭透不过气来,所以配置好保险,抵御未来可能会突发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保险其实本身就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拿出家庭收入的8% — 10%,去做好保险的配置,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配置保险之前建议最好先去做一些基本的功课,不要盲目的去买,现在市场上很多保险产品也是很坑的,要学会去挑选性价比高,且适合自己的产品。
  我们大家配置保险主要是以配置意外险,重疾险,寿险为主,这些是保障我们人生健康方面的,养老方面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年金,储蓄险。
  其实我每天收到的问题里面问保险相关的问题挺多
  保险也是以后我们经常要讲的板块,只是平时太忙,文章写的少所以一直没讲,以后各个险种的科普以及配置方法和建议,我都会一一去讲,过几天先讲一讲年金,储蓄险这一块。
  我相信在看这个视频伙伴大多年龄都不会超过50岁,所以大家对于未来的老年生活可能还没有什么强烈的意识
  不过我依旧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对这些事保持一定的重视,随着未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人均寿命大概率会不断提高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老很久
  去为未来考虑一下,很有必要。
  2、房价
  我很少去聊房价的问题,不过在去年的两期的视频里,我都已经明确提过我的观点
  房地产周期已经过去了,那种你随便在哪买一套房子都会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国过去房价的上涨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国家经济的快增长,导致财富的大量增加。城镇化率的提升,新增了了大量住房需求,信贷政策的大力开放,居民杠杆大幅上升,这些都是原因。
  可是长期来看,我们的GDP增速会逐渐放缓,城镇化率也已经快要接近饱和,居民杠杆率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房地产都已经不可能再维系像过去十几年那样的上涨。
  而且之前我已经带大家分析了未来我国未来的人口趋势,未来我们的人口会越来越少
  大家记住:
  房子本质上是人的需求,有人才有市场,有人才有价格,如果连足够的人都没有,那高房价是不可能维系的。
  所以这里我要和大家讨论的不是房价要不要跌的问题,而是要带大家看明白,并且带大家理解房价未来的分化的趋势,和逻辑。
  房地产价格的短期涨跌
  主要会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多
  比如政府供地,利率,货币,贷款首付比这些种种因素
  但是大家记住
  长期来看决定房价走势的根本,是人口。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未来的房价走势,我们必须要着重关注一点
  那就是人口的流动
  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看起,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套房子,那么你买的单纯只是这个房子本身么?
  答案肯定不是,如果你只是为了买一套房子,那么老家县城的房子一样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不仅便宜而且又大又宽敞。
  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买城市里的房子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买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这个城市的医疗,教育,就业机会,娱乐,交通,这一系列城市资源。
  越是大的城市
  拥有的城市资源就越多,越优质
  所以年轻人想要买房安家都会先往大城市跑,本质上是因为大家都想要享受这些大城市更优质的的城市资源。
  我们在之前说过,当一个国家年轻人口越多,就会提供更多的生产力,也会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
  那么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其实也是一样
  当一个城市的年轻人口越多,劳动力和消费需求就会越充足,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过来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就会越好。
  这里大家注意
  因为城市发展的越好就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又会给这个城市增加更多的人才,劳动力和消费需求,经济又会更进一步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而当这个正向循环形成的时候,同时也会产生另一种现象
  那就是虹吸效应
  越是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这种虹吸效应就越强
  所以像北、上、广、深,这种大的一线城市,每年的人口流入是最多的,年轻人都想去一线城市买房,自然房价也就推的最高。
  能买的起的都留在了一线城市,那再往下降一档,买不起一线的,就会跑去省会买房,省会买不起的就会跑到周边的三线,四线去买。
  这样会出现的现象就是大城市吸小城市,一线城市会吸省会,以及全国的人口,省会会吸走周边小城市的人口,小城市吸县城的人口,县城吸周边乡镇的人口。
  其实我们把这个顺序反过来,就是人口城镇化迁移的过程,乡镇的人会去县城买房,县城的人会去市里买房,市里的人会去省会买房,省会的人会去一线城市买房,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过去那么多年全国的房价上涨
  和我们的城镇化率的提升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城镇化率的提升,无论是大小城市都有下一层地区的人口的输血,也正是这些不断新增的购房需求,支撑了每个地方的房价上涨。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未来我们的人口会越来越少,所以这种输血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人口减少,需求自然也会减少,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
  所以未来房子的价格一定会跌
  但是这种下跌,不会是大家所期望的那种全国范围内的下跌。
  而是会出现一种极端的分化局面
  那就是, 小城市跌,大城市涨
  并且这种分化会随着我们未来人口的减少,变的越来越严重。
  我们在之前说过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正向循环,因为虹吸效应的存在,不断吸引年轻的人才和投资,城市才会越来越强。
  但是当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的时候,同时也会造成另一种直接的情况。
  那就是小城市的人口会被吸的越来越少,这会直接加速小城市的衰退
  过去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人多,所以哪怕是小城市也有更下一层的人口顶上来
  而未来我们的人口基础是在不断减少的,小城市会慢慢失去下一层地区的人口输血,所以人口会越来越少
  而当一个地方的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医疗,就业,娱乐,教育各方面的所有城市配套资源自然也就跟不上了,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想要离开。
  人口就会加速往大城市外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城市本身也就会越来越衰退。
  大家其实可以设想一下,在一个年轻人口稀少的地方,居民的日常消费支撑不了一个大型的商场,你想要买东西只能去小超市和菜市场
  街边没有多少年轻逛街,导致大量的街边商铺常年租不出去,酒吧,KTV这些娱乐场所,自然也不会有,这个地区的学校也会减少,公共交通也会变得低效。
  这些都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会发生的情况
  那么这种地方的房子
  你会愿意去买吗?
  之前网上讨论的比较火的鹤岗五万块钱一套的房子,真正会去买其实也没有多少
  甘肃有一个小城市玉门,那里最便宜的房子只需要六七千块钱就可以买一套,一两万一套的房子更是一大把,但是那里房子根本就没有人会去买,因为人口实在太少了
  这种地方的房子就算送给你其实你也不会去住的。
  所以大家记住,某种层面来说值钱的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所在城市的配套资源
  房子在某种层面上可以算是一张门票,有了这张门票你就可以一直享受这座城市的城市资源。
  而城市的发展是人构成的,有人才有发展,所以未来只有人口不断流入的城市,才会有需求,房价才会有上涨的空间。
  我之前说过未来当人口基数变得越来越少的时候,房价的分化会变得更加极端,所以像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房子未来一定会持续上涨。
  二线城市,像是 东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
  这些地方的人口流入最近几年其实都还不错,未来这些地方的房子都会有持续上升的投资价值。
  但是二线以下的城市
  未来分化可能就会比较严重
  大多的城市未来的人口都会是净流出的状态
  人口流失的同时,产业也会跟着流失,城市资源萎缩,发展进入负循环,房价大概率在未来是会不断下跌的,不会有什么投资价值。
  大家记住越是小的城市,未来下跌的就会越厉害,如果是刚需,想在三,四,五,线小城市安家的,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建议可以再等几年,其实不用那么着急上车。
  所以在这种未来大的人口趋势下,我们买房子无论是投资还是自己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能去省会城市最好
  因为未来社会的所有资源一定会往这些核心的城市集中,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当来未来每个城市发展还会受到其他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之内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人口因素,而且长远来看决定房价走势最重要的更多的就是人口因素,未来我们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一定要根据人口的流动去做判断,这样大概率就不会出错。
  不过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
  虽然房地产的走势会跟随人口的流动不断分化,但是不代表未来人口不断流入的地区还能够保持过去十几年那么高的涨幅
  除了一线城市的房子,其他地区的房子个人觉得其实并不算是未来投资最好的选择了。
  其实如果我们要去理解房地产的趋势,首先得要理解房地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在怎样一个位置。
  我在视频的最开始的时候,花了很大的篇幅向大家解释过经济增长的逻辑,消费本身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一生中最大的消费就是房子
  所以对于国家来讲,房地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整个经济增长当中都占到了很重要的部分,对于拉动我们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现在
  形式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如今过高的房价,导致信贷资源过度的流向房地产
  说个典型的,很多上市公司不把钱拿去发展,反倒把钱拿去炒房子了,因为炒房子比做企业赚的钱多啊
  其实这种现象从零几年就已经开始了,到了现在,A股市场里面,这样的公司多的都数不过来。
  无论是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大家有钱都拿去炒房子,导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货币放水的钱大量都流进了房地产,资产泡沫一直被推高,钱流不到实体经济,自然就会压缩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再来看一下我们的居民杠杆率
  居民杠杆率,就是用 【居民的负债 ÷ GDP】 得到的比值
  居民的负债,其实就是老百姓向银行借的钱,比如你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的钱,这些都算是负债。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杠杆率越高,就代表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背的贷款越多,欠银行的钱越多。
  目前我们居民杠杆率已经到了62%,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而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居民杠杆率仅仅只有17.9%
  为什么那个时候居民杠杆那么低呢?
  大家可以去看看08年以前,那个时候贷款买房的人是很少的,大家买房子基本都是全款。
  但是从08年以后我们的信贷政策就开始大力开放了,很多本来没钱全款买房的,都可以先付个首付,剩下的跟银行贷款慢慢去还
  所以大家全部都开始贷款了,那么大家欠银行的钱自然越来越多,居民杠杆率自然也就一下子上去了,居民的负债自然就多了。
  但是负债多了
  自然就挤压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年轻人毕业工作几年,手上肯定是赞不了多少积蓄的,这时候家里掏空钱包给付了个首付,然后自己再背个一两百万的房贷,再分个三十年慢慢还
  一个月工资大头都拿去还了房贷
  哪里还能剩多少钱用来消费呢?
  而我们在之前已经说过,消费本身就是经济增长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大家都没钱消费,或者消费降级,那么企业的也就无法卖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盈利也会下降,企业盈利下降,赚不到钱,或者经营不下去
  就会缩减运营成本,裁员或者降低员工工资,那么人们的收入也会降低,这个时候就会勒紧裤腰带继续缩减开支,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循环。
  所以经济问题很多时候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的链条。
  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卖地所获的收入支撑了各个地方有钱去建公路,桥梁,学校,医院,地铁,高铁,让老百姓也享受到了这些基础建设带来的便利
  而这些建设的钱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房地产的贡献
  但是就如我刚才在上面所讲
  如今高房价带来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大
  对于国家来讲,从整个经济层面来看,房地产都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所以如今国家的政策大方向是要稳房价,如果房价继续上涨那么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房地产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早已与中国经济产生了难以分割的联系,所以从大的角度来看,房价也不能跌,但是也不能放任上涨,只能以稳为主。
  在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技术的提升,是产业的升级
  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力量去拉动,我们需要发展的是高端制造业
  所以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科技,技术
  而不是靠继续盖房子。
  到了这里,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其实本来最后还有一部分准备与大家聊一下关于未来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下个人的投资与创业机会,以及老龄化对于整个社会更多方面的影响。
  但是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如果要一个个详细去讲,一个小时的视频根本不可能讲完,所以我只着重讲了养老和房价这两个对于我们普通人最重要的部分。
  然后这期的内容,因为是在第7次普查的数据公布之前就已经做好的,所以也没有单独再去做第7次普查数据的相关的分析了
  老龄化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的问题,所以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讲吧。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远不是一个几十分钟的视频能够讲完的
  不过相信大家看完这个视频以后已经能够对于我们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发生的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期视频的落脚我其实并不想上升到多么伟大层面,反而是想和大家聊一些简单的想法,就当跟大家唠唠嗑吧。
  其实每当我去讲这些宏观数据的时候
  都能感觉到
  一个人作为芸芸众生中的千千万分之一,我们的一生从出生到逝去,那些我们所看重的一切,显得是多么的渺小。
  这不由的让人想起小的时候
  那个时候,时间总是很多,多到一只新买的风筝,一幅卡牌,几颗玻璃珠,都可以开心的玩上一整天。
  那个时候充满了期待
  期待无聊的考试快点过去,期待漫长的假期快点到来,亚古兽什么时候才能超进化?千寻和白龙他们还会再见面吗?
  对了,那个时候还充满了好奇心
  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新的朋友,新的小玩意,新的知识,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这个世界原来那么有趣。
  可是随着人的长大,时间开始变得很少,少到只够做好一份手头的工作,看几篇文章,刷几个视频。
  随着知识量的提升
  这个世界的本质也被我们逐渐知晓
  很多人开始觉得自己的命运不过是时代大浪潮流动的一滴水,既然如此,随波逐流便是,于是放弃了期待,并把一切归咎于此。
  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错
  但我也并不认为这有多么的正确。
  我经常会去推荐我的读者平时去学习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会拓宽大家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
  但拓宽视角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以后,更多好的去做决定,去处理问题。
  而不应该是发觉自己了解一些东西,就断定自己已经看透了人生,一句资本剥削,一句阶层固化,就否定了努力的全部意义。
  但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客观的看待这件事,其实就能够明白
  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是时代的条件与个人的努力共同决定的结果
  所以很多人经常会去想着
  自己没有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但是当我们回头去看 , 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最好的时代
  如果真的要以历史作为比较,似乎我们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依然面对很多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的压力。
  所以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他们对待生活,消极,抱怨,躺平,他们并没有错,甚至非常的正确,因为任何时代的困难和压力都很大。
  但也总会有一些人,一直在往前看,去成长,去提升,让自己的人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变得更好。
  这两类人其实都没有错
  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而已
  但价值观这个东西,往大了说,是可以决定命运的,只不过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而已。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讲,去选择哪种价值观,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其实我做视频很多时候,是想要去传递一些对于大家有所成长的东西
  因为我知道学习,和行动,才能真的对于大家有实质的帮助,才能实质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包括我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价值观,也是我认为对大家真的所有帮助的,虽然这些话在这个时代看来,可能显的有那么些许不正确。
  但是我还是会这么一直去做,因为这才是有意义的东西
  最后想送给大家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
  悲观的人往往正确,但乐观的人往往成功

女明星有多会讨好导演?杨超越抱导演,看见汤唯做法后我服了现在的明星们为了资源还有自己的前途也是很有事业心很拼命的,她们总觉得钱多一点才会安心,因此也会很拼命的去拍戏或者是出活动。但是有些明星还是比较过分的,比如说他们在追前途的时候会采取女明星的脚赵丽颖34码不是最小的,女明星的脚最大居然有42码要说娱乐圈有谁的脚是最小的估计有赵丽颖一份名单,赵丽颖出道了这么多年也是这样几年才开始翻身的。其实早在她出道之初一直都不受圈内人待见,一则是因为大家看准她没有做明星的前途,二则是因好家伙!宁静一个擦脸杀,丁真一下子撞脸了邋遢大王中餐厅第五季已经定档,7月30日起,每周五晚十点会跟大家见面,接档向往的生活,虽然节目还没有播出,但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路透照,看到几位嘉宾相处的那么融洽,网友们对节目更是充满了期待黄渤压轴向往5,看到黄磊的行为中年人的友情装不出来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已经接近尾声了,本以为第十二期就是结束,没想到这一季节目一共有十四期,这对观众们来说是一大惊喜,毕竟大家还都不舍得跟节目说再见。自从张艺兴作为新成员加入到节目中之后面对贴脸的提问你喜欢张翰吗?孟子义表情透露尴尬五十公里桃花坞开播后不久,张翰和孟子义就传出了绯闻,还获网友送赠孟翰药的CP名字。可惜的是,张翰没能参与到最后一期节目的录制,因为另有工作安排所以提前离开了桃花坞。但是张翰离开了,向往5热度未消,张艺兴就开录另一档综艺,新发色太圈粉这一季的向往的生活又让不少观众感受到了节目最初的样子,张艺兴的加入也给节目带来了很多看点,节目虽然渐渐接近尾声,但热度和话题度丝毫未减,收视口碑俱佳。极限挑战之后,张艺兴虽然也参加没有打着美食旗号聊八卦,这档新综艺开播引爆的火候正合适国内关于美食类的综艺节目并不是很多,前几年还有拜托了冰箱,但伴随着新一季拜托了冰箱的出现,原本一档好好的明星美食类脱口秀节目,变成了明星社交真人秀。全新改版后的拜托了冰箱虽然最后有杨超越玩游戏崩溃大哭,情绪失控的背后综艺该不该留有底线?随着极限挑战宝藏行2开播关注度不减,除了王迅和秦昊两位极限挑战的元老嘉宾以外,其他常驻嘉宾都是新加入的,让不少观众对这档节目的期待直线上升。新加入的嘉宾里面,就有凭借真性情在综艺节好家伙!看了这部2。5分烂片,我再也不说千古玦尘难看了盗墓笔记系列小说是南派三叔的成名之作,这一IP在盗墓题材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和天下唱霸的鬼吹灯系列可以并称为盗墓双雄。因此,根据盗墓笔记这一IP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一直是层出不穷。比如粉丝们能不吹了吗?你是我的荣耀槽点明明多到数不过来由杨洋和迪丽热巴双顶流主演的你是我的荣耀终于在7月末上线了,这部剧在宣传期的热度就不小,果不其然,刚刚开播三天累计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87亿,并还在持续增长,可谓是火爆非常。两位主开播2天播放量破1。7亿!这部新剧一上线就成大黑马,熬夜追剧太值21年的暑期档热剧不少,我在他乡挺好的对你的爱很美等剧来势汹汹,但有观众总结一看,现在上映的热剧大半部分竟然全是励志剧和家庭剧,夏天该有的甜甜的恋爱剧还迟迟不来。终于,由迪丽热巴杨
58岁许官人叶童,和富豪结婚33年,遭背叛4次选择终身不生近日,赵雅芝入驻某音,发布一则分饰两角的视频勾起了大家的回忆。而在评论区大家也直呼梦幻联动,曾经的官人叶童赶来祝贺。我的四搭女主角今天终于来了。而赵雅芝也回道官人仲平驸马方羽来了,她6年生4胎没名分,她怀孕8次只为生儿子,她们拼命生子图什么?很多女艺人工作繁忙,年轻时遇不到想让自己安定下来的人,兜兜转转可能到了中年才遇到真爱。这也让很多女艺人成为高龄产妇,甚至怀孕困难。01hr徐若瑄嫁入新加坡豪门后为了生子,40岁怀孕明明是同龄,看着就像差了辈分,宋小宝杜淳不算啥,郭德纲最意外明明是同龄,看着就像差了辈分,宋小宝杜淳不算啥,郭德纲最意外!张译和沙溢都是43岁,但沙溢却明显感觉比张译苍老很多!其实沙溢当年也是小鲜肉,比如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就十分的帅气,可结微信被忽略的2个功能,很多人都没用过,你会用吗?大家好,我是玩机靓仔,我们虽然每天都在用微信,可是微信里面有很多功能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今天就来说几个被大家忽略的功能,我亲自测试过,真的很好用!一知道你的手机号,微信便可以实现转账手机人脸解锁,我真的受够你了大家好,我是玩机靓仔。手机现在俨然是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的东西,而伴随着手机而来的自然是手机的安全问题,说到安全自然要说到保护手机的第一道屏障,那就是手机的密码锁。我们在使用功能机的36岁因饰演武则天,她红得发紫,今她72岁活成少女,正在优雅老去艺人们总有许多保养皮肤的办法,无论是借助医美还是心态调节,他们总能保持着年轻的容貌,一点都不显老,这让我们很难判断他们的真实年龄。我们所知的不老男神是林志颖,而最著名的不老女神当属你是我的荣耀羞涩!于途的基因影响论,乔晶晶无心工作人类男性学习模板之一于途。请问乔老师,允许我的基因影响你的基因吗?注意口型,其实是,允许我的基因,融入你的基因吗?首先是这句话的上下文和情境男主给女主讲航天知识为了女主方便理解,两天龙八部段誉对比一个儒雅,一个精致,最后一个傻萌翻拍金庸的武侠剧是需要勇气的!而翻拍天龙八部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梁静茹也许真的把勇气给了于荣光,于是,新版诞生了!天龙八部中,段誉是一个容易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花木兰再烂,她依旧是我最爱的神仙姐姐电影花木兰国内上映13天了。票房惨淡,上映第三天的票房,还不如放了24天的八佰口碑崩盘,豆瓣评分4。9,基本锁定烂片称号。迪士尼的中国文化大乱炖,做得一塌糊涂。一部电影扑街,按理说亮剑中有哪些经典的穿帮?全能找出的一定是大神吧亮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但其中也不乏有穿帮的画面!下面就来找一下吧!本文没有贬低亮剑之意,旨在考察你看戏的细心程度!第一处穿帮镜头大家还记得魏和尚送信时候的场景吧,临走的时候有一天王嫂方媛穿露腰装健身,多角度秀辣妈身材,全身零赘肉说起天王嫂,不知道大家脑袋里面首先想到的是哪个娱乐圈天王的老婆。大家可能会首先分析娱乐圈有哪些前辈是被称得上天王级别的人物,那肯定是大佬中的大佬,方媛就是这某一位天王的太太。身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