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好能手 大学食堂被称为我国的"第九大菜系",并且以"贵、丑、少"为宗旨,主要的烹饪方法有"瞎炒一通""乱炖一气"。 很多大学生都会调侃学校食堂的菜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食堂阿姨做不出来的菜,不过我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学的食堂菜品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色香味不输饭店的大厨,而且还很经济实惠。 不过虽然大学食堂的菜品是变好了,但是,食堂阿姨手抖的毛病却还没有改善,并且这仿佛已经成了所有大学食堂阿姨的通病。 每次打菜,结结实实的一大勺下去,端起来的是满满的一大勺,结果经过食堂阿姨熟练的"手法"把里面仅有的几块肉精准的"抖"下去了,只剩下一点素菜和菜汤盛到了学生的盘子里。 不过少吃两块肉还不是同学们最接受不了的,让同学们最接受不了的是,每到晚上食堂快要关门的时候,就会有大量没有卖出去的剩饭剩菜被倒掉。 每次食堂阿姨打饭的时候恨不得连米饭都要按粒数,好像多给同学盛一点就是浪费一样,但是每晚到剩饭剩菜的时候却一点也心疼,这到底是为什么呐? 食堂阿姨"手抖"成通病,为啥宁愿饭菜剩下倒掉,也不给学生多盛 很多同学都会觉得阿姨给的少,就是小气抠门,但其实手抖这事还真的怨不得食堂阿姨,食堂阿姨看着大学生。 就像看着自己家孩子似的,怎么能舍得让孩子们吃不饱饭呐,只是因为一些原因,让她们不得不手抖。 食堂需要盈利 大学的食堂一般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内部自己承办的食堂,这样的食堂一般都会有政府补贴,价格比较便宜而且菜量也会很大,但只不过经费有限,并没有多少菜品可以供学生们选择。 而另一种就是外包的食堂,学校会将食堂承包给个人或者企业,但是这种食堂一般都是以盈利为主了,所以当然是能赚越多的钱越好了。 但是毕竟是学校里的食堂,菜品也不能定价太贵,并且在安全卫生上还要有保障,所以为了保证能够盈利。 只能在菜量上下手了,而作为"打工人"的食堂阿姨,也只能听上面的命令,负责人不让多给她们也没办法。 食堂一般都会有固定的菜量 大学食堂一般都是提前预估当天要做的菜量,避免做的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太少又不够卖。 再加上大学生什么时候去食堂吃饭的人都有,所以说食堂阿姨要保证,当天所做的菜量能够一天的量,如果前面给的太多,那后面来的同学可能就买不到饭了。 所以下课了也不一定非要飞速冲到食堂,食堂阿姨可能会给前面去的同学盛的比较少,晚到的同学反倒是菜量更多了。 避免学生浪费 每个人的饭量都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阿姨都是给了满满一大勺的话,很多胃口小的女孩子可能会吃不了,到最后还是一样会被倒掉。 所以现在很多大学食堂,采用的给饭菜"称重"的方式售卖,这样就要人性化很多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来选择合适的菜量,这样既能吃饱,也避免了浪费。 分析:食堂阿姨手抖可能真的不是因为抠门小气,只是身为"打工人"的阿姨也是身不由己,如果没有上述的原因的话,阿姨肯定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吃的好好的。 大学食堂还是学生们就餐的首选 虽然很多同学对于食堂都是"嗤之以鼻",但其实在食堂吃饭,还是学生们的首选,一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一般都很经济实惠,可能花十几块钱就能吃饱了。 二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在安全和卫生上也很有保障,定期会有相关部门的检查,虽然可能味道上没有外面的饭菜好吃,但是在卫生上一定是要比外面的小摊小贩要好的多的。 最后就是在如果真在学校的食堂吃出了问题,也是有地方追责的,如果是吃外面的饭菜出问题了。 想要追究责任是很困难的,特别是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的流动小商贩,可能你都找不到他们人去哪了。 写在最后 外面的饭菜可以偶尔吃一次两次,换换口味,毕竟长时间吃食堂也会吃腻,不过现在很多大学食堂建设的都非常好,好多学校还不止一个食堂,美食更是多的是,估计同学们都不想出去吃了吧。 不过虽然食堂的饭菜算不上是美味,但是等到毕业工作之后,可能就会常常怀念起来那时和同学一起坐在食堂吃饭的日子了吧。 今日话题:你对学校的食堂有什么有趣的回忆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