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杭州这所小学倡议学生上下学不背书包,妈妈听了又欢喜又忧愁

  #01
  作为两名小学生的家长,今年这一年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
  暑假之前,身边家长的氛围就是想方设法地"卷"。从课外辅导班到老师节日祝福短信,大家都充满干劲,斗志昂扬,生怕被拍在沙滩上。
  就像《小舍得》中说的"影院效应"一样,本来大家都坐着看电影,突然有几个人站起来了,然后大家一起站起来。
  如果用来形容鸡娃内卷的话,那内容恐怕更丰富。不仅有人站起来,还有人搬个小板凳,站在板凳上,有人走后门进了放映室看,还有人干脆花钱包场只让自己一对一看……
  作为"被动鸡娃"的一员,我深知大部分家长的感受。表面是打满了鸡血,实际上是全靠一口仙气吊着。不想逼孩子,可也不想让孩子太过于落后。
  今年暑假期间,有个关于我们家长"修仙"的重要举措来了。
  "双减"来了!
  这个暑假结束两个孩子开学之后,家里的氛围明显变好了。
  课外班少了,作业少了,老母亲头顶上的头发多了。
  以前大家争先恐后内卷,现在大家喜大普奔躺平。
  对于我而言,没有那么开心,也没有了以前那么焦虑,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2021的前半年,我还在火急火燎的修炼,2021的下半年,我并没有飞升上神。
  政策变了,教学变了,可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变。
  #02
  我所在的杭州历来作为改革的"必争之地","双减"政策来了之后,各个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
  9月1号开学那天,就听说杭州九莲小学的一个倡议:提倡学生放学后把课本放在自己座位的抽屉里,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上下学不背书包。放学后在家多多安排锻炼、阅读、家务等课外实践。
  同一天,杭州发布《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尽量减少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还有课后托管服务要全覆盖,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小时。老师负责指导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完成书面作业。
  这些政策乍一看,真是令人喜上眉梢,似乎躺平的老母亲躺得更踏实了,甚至可以开始拿出手机刷剧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家大哥今年上五年级,二妹今年上二年级,他们两个人的书包问题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
  不为别的,就因为太沉了。从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开始背上快十斤的书包。
  我经常觉得,里面是不是塞了一块砖头才这么沉的。但是打开一遍遍的检查,哪个也不是多余的: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文具袋,水瓶,有时候还要放上雨伞、美术工具、科学实验道具……
  这一套下来,孩子小小的脊柱被压得令人心疼。
  如果说孩子们可以不背书包了,我首先欣喜的就是他们不用承担"不能承受之重"了。
  但是细细想想, 一个学生不背书包回家,真的是好事吗?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真的有同学忘记背书包上学,老师就说: 学生不带书包,就像当官的没有印章,丢了灵魂。
  是啊,书包是小小的仪式感,是孩子家庭学习的重要标志。
  我身边有家长说,如果我们学校也实施这样的政策,那么恐怕要在家里和学校准备两套教材了。
  从原来十斤八斤的书包,到现在让书包归零,这难免有些矫枉过正。我们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 学校允许孩子,把一部分书放到学校,每天只把自己想带回家的书带回来。
  更重要的是,就像背不背书包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有很多茫然和担忧。
  政策可以随时改变,今天不让背,明天必须背,而我们却不想让孩子当小白鼠,尤其是实验失败的小白鼠。
  我们更茫然的是,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该如何保证教育方向的稳定,如何保证自己孩子成长的稳定。
  就像20年前的韩国,一声令下之后所有辅导班关停,20年后,又一声令下辅导班重启。
  吃亏的就是中间20年的学生,有的孩子被放养了,有的孩子请了一对一辅导,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而我们的政策,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寿命,我们的孩子,真的不忍心他们被改革的浪潮吞没。
  #03
  上下学连书包都没有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回到家就不用学习了。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生的基石。回到家就撒丫子玩,这可不是什么减负,而是透支。
  身上的书包是仪式感,心里的书包是学习习惯。
  这学期虽然"双减"要实行了,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轻了。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重要敏感期的把握。
  学校减负之后,能给我在家庭中,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家每天到了晚上就是一个鸡飞狗跳啊。
  大哥作业要写到十点,表面上是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关键是每个老师都以为只有自己留作业了,三门课加起来,再加上孩子磨磨蹭蹭,至少是三小时。
  二妹虽然刚上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
  可是每天预习、复习、朗读、背诵和口算作业,就足够我们吃一壶的。经常还要录视频,有时候一个视频录好几次,才能成功。
  这一套下来,不把老母亲和老父亲的骨头拆散,这一天算过不完。
  我和老公本着"同性相吸"的原则,他负责大哥,我负责二妹以及俩孩子睡前洗澡那一套,倒是勉强还能保住老命。
  #04
  除了学校的作业,辅导班也是要了老命的。一方面是拿钱供着,另一方面是我们所有的时间也奉献给了娃。
  "双减"之后,看似一切都轻松了起来,辅导班都开始转型,学校还有了课后服务。
  但是我们心头的剑,一直悬着。
  看似家长什么都不用管了,可以把孩子甩给老师。
  但是课后托管很多老师并不情愿,而且也是在摸索中前行。辅导的效率肯定不像是课外辅导班那种小班教学的高,应该就是类似于那种自习课。
  我们家大哥和二妹上自习课??
  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有的家长想要把孩子交给课后服务,因为怕老师会讲一些课上不讲的知识。有的家长不想,因为自己一对一辅导孩子的效率,肯定比"自习课"要强。
  更更更关键的是,学生是减负了,可是中考分流是客观存在的呀!
  大家听说过"朝三暮四"的故事吧,小猴子们上午工作四小时,下午工作三小时觉得很累。后来主人说,上午工作三个吧,剩下的下午完成就好,小猴子们高兴了。
  把教育更多的压力,都积攒到后期,我们可不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小学阶段孩子放养了,又没有辅导班加持,错过了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上了初中怎么找补的回来?
  即使学校在给孩子们减负,可是我们作为家长,却并不能轻松。
  #05
  我们有一丢丢赞成"双减"政策,并不是因为我们可以就此躺平,而是——教育终于可以回归本心了。
  我们不再奔波于辅导班之间,我们教育不再是你追我赶。
  要说轻松的话,的确,我们的钱包轻松了不少。
  没有辅导班只有兴趣班的话,两个孩子三四万一学期就够了。
  省下来的钱,我终于可以好好养养自己了。老公一直想给我买个好镯子,顺便给他自己买一串小叶紫檀的手串,哈哈哈……中年夫妻的爱好……
  但是讲真的,我们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躺平。
  周日的时间,我们初步定为"亲子日",这一天由孩子提议,我们一家人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大哥想去的博物馆,这周末就能给他落实了。既然大方向是减负,我们还是要给孩子幸福童年的。
  晚上的时间,不是交给作业和辅导班,而是把作业留给了家长。
  大哥上五年级了,马上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间段。辅导班没有了,我们就买了很多教材和练习册,自己亲自授课,亲自考试。
  这最后关键的两年,可一点也不能懈怠。
  说到关键,二妹刚刚上学的这两年,也很关键啊!
  前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后面就要费更多的功夫。
  辅导两个孩子学习依然是必不可少,只是现在方向盘在我们自己手里。
  有点迷茫,有点惊慌,也有点刺激,当然,希望也能有点成就感。
  #05
  以前养孩子就像养祖宗,得拿钱供着他,拿时间滋养着他。
  现在养孩子就像养盲盒,前几年不让考试了,到初中的时候一次性揭晓答案。
  对于有的家长来说,这是弯道超车,而对于有的家长来说,是错过了孩子最好的成长时机。
  我观察了身边关于"双减",有三种态度的家长。
  第一种,是更加焦虑了 ,生怕自己请不起一对一辅导的家教,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本质上,还是之前内卷的那一套。
  毕竟中考分流,高考过独木桥的现实摆在那里,焦虑是必然的。
  第二种,是彻底躺平 ,反正盲盒答案没有揭晓,就当自己看不见吧。大家都不上辅导班了,再学不好就是孩子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
  第三种,就是开始转换思维,思考教育的本质。
  对于我而言,我是经历了前两种,最终还是来到了第三种。
  不管有没有考试,我们都是要建立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回到家要学一会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阅读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水平。
  这几句话我写下来只用不到一分钟,但是真实践起来却是要日积月累的功夫。
  孩子们不再有考试,可是我们要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孩子的时间被空出来了,不用上辅导班,不让玩网络游戏,那么就全都交给家长了。
  原来,弯道超车的核心在这里。
  政策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可以起到减负的作用。
  但是实际上,考试的制度是没有改变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的孩子是轻松了,可是学习习惯没有养好,基础没有打结实,最后中考高考也难免被挤下独木桥。
  不管是双减也好,不让背书包也好,对于这些政策,我都是一手赞成一手反对。
  赞成的是教育可以回归本真,孩子可以拥有一个不那么焦虑的童年。反对的是,矫枉过正,让更多的家长失去了方向。
  不管怎么样,不管怎么改,我们做家长的永远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一个乐观,积极,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畅销书作者,家有二娃的幸福宝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版权归洪恩教育所有,转载请留言。

这三种妈妈就算再累也不可能养出出色的小孩,希望你不在其中有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就会对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可能会对孩子的每个要求都答应,这就可能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设下陷阱,会让这种孩子的独立变得更加的困难,就算家长再怎么为他们操心幼儿园与小学英语学习的衔接现在,幼儿园开设英语启蒙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更是以此作为招生的亮点,进行大力宣传。那么问题来了,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从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英语启蒙800篇原创文章背后的故事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800篇原创文章。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苗爸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更新英语启蒙分享文章,但每次想到一路坚持之不易,以及陪伴苗爸多年的读者的支持和成长,我就又坚持了下来,这英语分级阅读的四个基本要素听英语儿歌和看英文动画片,结合了听觉和视觉,形式上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进入到分级阅读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兴趣逐渐减弱,毕竟,看英文不如看中文轻松自如,导致了孩子心理上的抵英语启蒙如何快乐地学英文?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795篇原创文章。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教育还是沿用老祖宗的方法,即家长专制式教育方法,通俗点说,叫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虽然,与我们小时候相比,棍棒教育美国小朋友原来是这样训练英语会话的(八)(附全套PDF资料)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792篇原创文章。最近,经常有一些宝妈反应说,孩子在外面学了一段时间英语,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希望苗爸提一些建议。因为这样的家长遇到的多了,我也会先了解英语启蒙如何利用卡片学习英文口语和写作?因为常年教高考复读班英语,所以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但是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训练,我还是每天抽出时间,学习百家之长。除了坚持阅读之外,我经常观看一些英语教学视频,吸收其中可以在家操作英语启蒙美国一年级儿童句子写作训练方法(附完整资料)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803篇原创文章。最近,苗爸分享了许多有关TPR(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文章,反复强调了TPR在英语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所谓英语启蒙,听说领先。在有了1000的英英语启蒙20个TPR亲子互动游戏最全分享(上)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802篇原创文章。关于英语启蒙,北外著名的少儿英语教育工作者盖兆泉老师有过一句精彩概括名词看图片,动词TPR。在介绍今天的互动游戏之前,苗爸先简单科普一下TPR教科比的成功启示英语启蒙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817篇原创文章。在这个新冠肺炎肆虐的季节,呆在家里,做好自我防护,不给国家的防疫工作添堵,就是在对社会做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因为假期延长,又不宜走亲访友,所英语启蒙为什么说阶段性突破是战胜英语的重要途径?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812篇原创文章。无论父母是否有英语基础,在进行家庭英语启蒙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要么一直在低水平循环,要么慢慢地半途而废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种现象具有一
宝宝几个月大可以吃西瓜?医生给出建议,家长要听亲贝网小编了解到,随着夏季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燥热感越来越强,又到了普遍吃西瓜的时候了。大人吃完凉爽甘甜的西瓜,浑身舒爽,小宝宝看着也眼馋,那么几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吃吗?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最佳入学时间是3岁?其实有些早了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就是3岁。所以,孩子快3岁,或者已经3岁,家长就会张罗着赶紧给孩子找幼儿园了。不过,从育儿的角度来说,并没有确切的说明,3岁央视著名主持人尼格买提,小时候竟然是个闷葫芦?亲贝网小编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真正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家长,都懂得挖掘孩子的长处,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不过,有些孩子的天赋表现非常微弱,可能只是露出了一点点潜艇总动员地心游记点映口碑炸裂萌娃家长首选必看片2021年6月1日潜艇总动员地心游记全国点映在一众国内外大片的撕杀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网络上掀起了关于潜艇总动员的评论热潮微博讨论影评人的点评动画电影潜艇总动员系列被业界誉为儿怎样给孩子补DHA,才能让孩子更聪明?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想到DH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黄金。那么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再给孩子补充DHA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没有必要额外补充DHAD腾讯视频少儿片单发布原创自制铸造多元化内容优势6月8日,在第27届上海电视节期间,腾讯视频举办了2021腾讯在线视频金鹅荣誉极光TV发布会,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少儿频道负责人厍寅斌在现场进行了少儿拥抱世代主题发布,展示了涵盖家有男孩父母不让他吃点苦,就是在害他?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都奉行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育儿观念。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觉得男孩也未必要穷养,而是要苦养。因为,如果家有男孩,不让他吃点苦,就是为什么孩子看到一些人会忽然大哭?科学解释令人意外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语言还未发育完善,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向家长寻求帮助。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有些孩子看到某个人就会突然大哭,这是为什么高颜值明星生的孩子丑是基因浪费?也可能是隔代遗传亲贝网小编了解到,遗传的影响力很强大,有很多父母生下孩子,发现孩子跟父母越来越像,甚至全家都共用一张脸,让人震撼。就比如,我们8090后比较喜欢的港星,关咏荷与张家辉夫妇,他们两个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了?家长别得意,爬的好处真不少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在很多家长看来,小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好,说明宝宝身体健康,脑袋聪明。尤其是家里一些老人带娃,总希望自己家的宝宝比别人家宝宝早学会走路,于是宝宝还没开始爬行,他们就五个月孕妈检查胎死腹中,竟然因为一道家常菜亲贝网小编了解到,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点点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给自己和胎儿带来致命的危险。前几天,宁波当地有一名姓张的孕妈妈,早上起来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