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宫颈癌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手术还要不要继续下去?主动打脸吧

  看到今天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抽自己大耳巴子,反正我自己先抽一个以表敬意!
  数年前,我们治疗组就曾经因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意见分两波,对于临床分期宫颈癌IIa期以内的患者,如果术中证实淋巴结转移,还要不要继续做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正方:应该继续完成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理由:当时那个患者是个Ib2期(旧分期系统),局部肿瘤直径约4cm,属于局部巨块型宫颈癌。这种局部巨块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的概率可能会比较高,切除原发灶能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
  反方:应该即刻终止手术,尽快安排同步放化疗。
  理由:既然已经确认淋巴结转移,那么按照最新的FIGO分期系统,就已经不再是Ib期了,而是IIIc期了,如此范围的宫颈癌已经不是能通过手术能治愈的了,必须要同步放化疗才能治愈。而根据既往成熟的研究结果,早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手术治疗疗效是相当的。选择同步放化疗从概率上说,疗效应当和手术治疗相当。而此例患者已经超出单纯手术治疗的范畴,是需要有放疗参与的,根治性手术再补充放疗,会增加治疗并发症的概率,如尿瘘、淋巴囊肿等。
  当时FIGO2018分期系统在国内的认识度并不高,最终我们选择了继续完成手术。
  完成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并不改善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预后:ABRAX国际回顾性队列研究
  摘要翻译:
  背景:宫颈癌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受累的处理仍有争议。由于所有这些患者在手术后都要转诊(化疗)放射治疗,关键的决定是考虑到辅助治疗前广泛手术切除所带来的额外并发症,根治性子宫切开术是否应按原计划完成。ABRAX研究调查了完成子宫根治性手术是否与改善这类患者的肿瘤预后相关。
  病人和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15例宫颈癌患者(19个国家51个机构),他们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接受原发性根治性手术(IA~IIB期,常见肿瘤类型),术中发现淋巴结受累。根据是否完成计划的子宫手术(COMPL组,nz361)或放弃(ABAND组,nz154)对患者进行分层,比较无进展生存。ABAND组给予92.9%的患者最终放化疗,COMPL组给予91.4%的患者辅助(化疗)放疗或化疗。
  结果:两组患者复发风险(危险比[HR] 1.154, 95%可信区间[CI] 0.799 ~1.666, P= 0.45)、盆腔复发风险(HR 0.836, 95% CI 0.458~1.523, P=0.56)、死亡风险(HR 1.064, 95% CI 0.690~1.641, P=0.78)无显著差异。无亚组显示子宫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生存期受益。无病生存期达到74%(381/515),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比较平衡。FIGO分期和盆腔淋巴结数目是整个研究队列中重要的预后因素。
  结论:我们发现,无论肿瘤大小或组织学类型如何,完成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不能提高术中发现淋巴结受累者的生存率。如果术中确认淋巴结受累,应考虑放弃子宫根治性手术,患者应转诊接受放化疗。
  这是一篇回顾性研究,证据级别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明确。不过依据这篇文章的结论,回顾性研究显示切与不切生存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那么咱们就可以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这在维护患者生命权上,是不违反伦理的。
  关于宫颈癌的规范治疗,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在,一方面,中国人的手术技能不得不说,全世界一流,至少我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在各种高难度技艺方面,我们国家的专家表现尤为突出。如腹腔镜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
  然而2018年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两篇文章给广大中国专家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正当国内妇科癌症治疗领域,腹腔镜技术开展得如火如荼,单孔腹腔镜技术也已经风生水起的时候,一记重拳打来:微创手术相比于开放手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有更高的复发风险和死亡率,无论采取常规腹腔镜还是机器人腹腔镜。
  对此引起国内腹腔镜专家的广泛不服,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宫颈癌大国(虽然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但这是事实),宫颈癌的国际指南应该要有中国人的声音。所幸,在郎景和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研究(1538项目),该项目从2014年已经开始实施。而目前从该数据研究出来的结果看,和国外发布的结论基本吻合,我们甚至发现,既往我们引以为豪的,腹腔镜手术"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这些都不是事实,事实上,微创是微创了,但恢复快也就体现在术后头几天,而并发症少更是完全站不住脚,因为统计的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相比于开腹手术有更高的泌尿系损伤、血管损伤发生率。
  以上都是题外话。国内和国外在宫颈癌的治疗上还有非常不同的一点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放疗覆盖率和获取容易程度更差,放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可能因为不能及时获取优质的放疗资源而延误病情。
  不过这都是猜测,并没有站得住脚的对照研究数据来佐证。
  当然,其他导致国内的宫颈癌更倾向于手术的理由,还有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单方面固执地认为,不给做手术就是"被判死刑",求着跪着都要大夫给做手术。另外还有就是一些不可说的原因。
  总之,对于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从现行的临床指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数据,手术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放疗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
  对于新诊断的宫颈癌应该如何决策呢?
  肯定的,早期患者一定要评估有没有手术机会,毕竟如果单纯手术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就不会首选放疗,除非因别的原因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比如80岁的老太太,心肺功能都不好了,再早期的我们也不建议在手术上大动干戈。
  原则上,肿瘤直径小于4cm,妇科查体没有宫旁浸润,宫颈活检组织学类型属于常见的鳞癌或者腺癌,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没有提示有淋巴结转移,没有其他导致无法耐受手术的因素,满足上诉条件的患者都适合选择手术治疗。
  现在加了一条,如果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那么可以考虑终止手术,术后尽快行同步放化疗。这时候中止手术行同步放化疗和做完子宫切除后再去同步放化疗相比,除了切除子宫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外,术后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切除子宫后要等阴道残端伤后愈合后才能去放疗,而没有切子宫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
  Ib3期以上的宫颈癌原则上都建议首选同步放化疗。
  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怀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又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单独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活检明确诊断,这样可以更加明确放疗需要覆盖的范围。
  对于卵巢保留的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参考文献主要有4篇,
  1.Landoni F, Zanagnolo V, Lovato-Diaz L, et al. Ovarian metastases in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 (IA2-II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965 patients (a Cooperative Task Force study).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7;17:623-628. Available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309669
  2.Shimada M, Kigawa J, Nishimura R, et al. Ovarian metastasis in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Gynecol Oncol 2006;101:234-237. Available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300819.
  3.Pahisa J, Martinez-Roman S, Martinez-Zamora MA, et al. Laparoscopic ovarian trans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cervical cancer.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8;18:584-589. Available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476952.
  4.Morice P, Juncker L, Rey A, et al. Ovarian transposi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treated by radiosurgical combination. Fertil Steril 2000;74:743-748. Available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020517
  前两篇是回顾性统计了既往宫颈癌切除卵巢的患者发现卵巢转移的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两篇文章纳入的总病例数有5436例之多。研究发现Figo分期、宫旁浸润、年龄、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浸润、有无淋巴转移等是卵巢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总体来说,早期宫颈癌的卵巢转移概率并不高,总体概率只有 0.9%(IA2-IIA)vs1.5%左右(Ib期~IIb期)。
  后两篇文章主要是阐述了,放疗前作卵巢移位确实能避免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因为如果要保留卵巢,又不做卵巢移位,一旦病人需要放疗,这卵巢就等于白保留了,放疗一去,卵巢功能就没了。把卵巢迁移到放射性覆盖不到的区域,可以避免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
  因此,目前对卵巢保留的观点大致是这样的:
  年龄小于50岁,Ia期以内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一律保留卵巢,可减少未来死于卵巢功能缺失相关的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风险。
  年龄小于45岁的Ib期以内的鳞状细胞癌患者,推荐保留卵巢,虽然有文献研究提示,对50岁以上的患者的长期观察结果并不增加生存率,但是可以改善因卵巢功能损失导致的低雌激素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新的FIGO2018分期,淋巴结转移已经不在I期宫颈癌之列,所以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保守起见,并不积极推荐保留卵巢。而对于可疑宫旁浸润的患者也不建议保留卵巢。因为脉管浸润是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脉管浸润又只能靠术后石蜡病理发现,如果术前就已经有怀疑宫旁浸润,这类患者手术切除已经属于比较勉强,以个人愚见,就不要考虑保留卵巢了。
  小结:
  Figo2018已经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列为IIIc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算IIIc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IIIc2。过去宫颈癌没有病理分期,新版指南加上了病理分期,对于IIIc期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明是影像学阳性还是病理学阳性。这就意味着对于IIIc期的预后评判和处理是有新的考虑的。
  按照过去的分期标准,无论是否考虑淋巴结转移,只要局部病灶可切除,都认为手术切除是合适的,国内普遍的做法是手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淋巴清扫)。
  新版指南对淋巴结的看法,一方面,认可以影像学评定IIIc期直接选择同步放化疗的做法;另一方面,也默许手术取淋巴结验证病理分期的做法。
  而无论影像学评估还是病理评估发现的淋巴结转移,都首选同步放化疗。
  而对于局部巨块型宫颈癌(Ib3期,IIa2期),虽然依照既往习惯,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因此种情况术后需要补充放疗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手术治疗不作为首选,应当首选直接同步放化疗。
  以上只是倾向性选择意见。指南也好,文献也好,只是给我们的临床决策提供一个参考。实际工作中除了参照可信度比较高的RCT临床试验或者META分析提供的IA类证据外,也有基于多个专家的IV类证据和某个专家的V类证据。当然我们还是更喜欢I类、II类证据。

民办幼儿园市场发展艰难,iSandBoxAR互动沙盘教你如何应对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面临着自身的生死存亡,机遇和桃战并存,能否抓着机遇顺应未来决定着很多幼儿园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是如此。未抓住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争做100分的人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美裸眼AR互动沙盘如何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从传统私塾教育到学校规模化办学,儿童的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变革在不断变化。高科技如何巧妙地与儿童产业融合,深化儿童教育,培养学习能力,也是市场不断探索的课题。直击行业痛点随着互联网技学前教育不试试裸眼AR互动沙盘,怎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众所周知,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们费尽心思让自己的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为了满足家长要不要给孩子上培训班?有一套iSandBOX幼教课程全搞定经常有粉丝问我要不要给孩子上幼儿培训班?这是个很纠结的问题,也有一个很纠结的回答如果你荷包够鼓内心够强大,上培训班是有好处的否则的话,请三思。这个荷包够鼓容易理解,内心够强大从何说有这样一套幼教设备,再也不怕孩子不喜欢上学了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幼儿入园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是数量与规模的增长与扩大,并不说明幼教质量的同步提升。对于如何改革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陈旧教育iSandBOX智能幼儿园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学设施,让孩子快乐成长近日,CPE中国幼教展正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此次展会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致力于促进中国幼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展会定位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合了新品展示孩子的兴趣开发,你还在仅凭他的喜好吗?当了妈以后,感觉收获最多的,就是焦虑。小时候怕孩子吃的不健康,穿的有荧光剂稍微长大一些,又开始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早教班,生怕一不小心,让自家娃儿输在了起跑线上。前几天和一位关系不孩子过早玩手机怎么办?来一套iSandBOX幼教课程轻松解决手机是一个魔性的东西,容易让人着迷。爸妈们可以离开电视,离开电脑,却真的离不开手机。如今,甚至连小孩也离不开手机。在地铁上公交上,随处可见一些小孩吵着问爸妈要手机玩。其实过早让孩子给孩子的未来一份保障,裸眼AR互动沙盘帮你宝宝全面发展十几二十年前,没人能预测到今天互联网智能手机会如此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十几二十年后,当你的孩子长大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又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出现哪些新的工作,又有哪些东西会消失你的眼界决定孩子的高度裸眼AR沙盘带你看世界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选择又关乎着孩子的命运。处于低龄的儿童,对于是非对错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们只知道跟着父母走就是对
有娃之后,微妙的婆媳关系处理才刚刚开始01hr作为一名已婚多年且目前和婆婆妯娌都相处愉悦的娃妈,我身边的不少女生在婚前和我咨询婆媳问题,看到她们的忐忑和期待,我其实更想说的是,有娃之后,微妙的婆媳关系处理才刚刚开始。我送票从沪语童谣音乐剧中品读上海的基因我是一个在育儿方面相对自信的妈妈,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儿子胖宝不会上海话。我本人是上海浦东的本地人,我从小所说的语言,和市区的上海话有语调上的区别。我从高中开始在市区求学,所不用通勤不打卡,三周的在家办公为何那么累?有朋友问我,最近公众号更新频率怎么比较低。真实的情况是,累到更新不动。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惊讶,过去三周在家办公(沪深交易所2月3日开市,我们比其他行业早复工一周),明明省下了停课不停学,这套牛妈力荐的数学课要不要报?在魔都家长圈,鸡娃是必不可少的话题,不论学校群还是机构群,往往牛娃家长会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别的不敢说,至少数学牛娃的家长,一般都是执行力超强的牛妈。今年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因为疫情房奴你我他,选固定利率还是LP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过去1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每一个人。但是在未来530年,存量浮动房贷转化LPR定价可能影响每一个房奴,没错,就是大部分的你我他。如果你已经背上房贷,且并不了解相关政策,非常有必要这家数学机构提到的金融辣妈,不是我有朋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问这个文章中的金融辣妈,是不是我?原来,这是一家叫做你拍一的少儿数学思维机构(主营数学思维直播课)找各种平台发的广告。也确如朋友所言,光看标题,我自己也以为摇号新政ampampamp取消幼升小直升,双语幼儿园应该怎么选?编者按4月7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2020上海适龄幼儿入园工作通知,参考上海周到(新闻晨报的新媒体平台)的报道,2020年入园的孩子,将不再享受幼升小的直升福利。以上截图摘自4月7日升学,选做鸡头还是凤尾?因为升学政策的变化,最近很多群都在讨论选做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我没说话,因为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伪命题。因为所谓鸡头好还是凤尾好,其实都是从历史后视镜里面去瞎总结,根本唯快不破被打脸,英语原版阅读上的意外波折与解决之道在英文原版阅读的路上走得顺了,中年老母亲不免会偶尔膨胀,想起不知哪位武林大侠说过的金句唯快不破。头脑一发热,想着来点经典名著的熏陶,看能不能一步大跃进,飞奔进章节书的大门。刚好刮来低预付干货足,推荐三个小众的网课这个寒假,因为疫情,全民家里囧闷,娃幼儿园开学之日遥遥无期,鸡血老母亲也自然不能容忍娃在家荒废闲逛,于是在线网课成了我为数不多的选择。本号的读者小伙伴大概都知道,我是一个对课程品控龈下刮治牙周翻瓣植牙疑难杂症拔牙烤瓷牙套一名牙科老病患的就诊小结随着本地新冠疫情的逐步清零,魔都的牙科医院诊所终于门诊陆续开放了。看到很多群里面的朋友都在讨论各种牙科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名接受过龈下刮治牙周翻瓣手术装牙冠植牙手术疑难杂症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