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小明上了普高,小红上了职高,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吗?

  小明上了普高,小红上了职高,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吗?看完这几个数据,扎心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帝呱呱星球 ,作者十一姐
  帝呱呱星球 .
  鸡娃时代的少数派,孩子内驱力的调度者。致力于推广"未来教育"、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湖北日报发布的一个"武汉打工人工资段位",有几个数据,估计很多家长看了都会觉得扎心。
  里面统计的是2019年不同学历的薪酬。
  在武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月薪中位数是11000多元,本科生的中位数是7100多元。
  可是大专(也就是常说的高职)呢?
  中位数是5400元,是研究生的一半,本科生的三分之二。
  至于中职生,也就是没上普高,被分流去了中专、技校的,就更低了。中位数只有4400元,几乎是研究生的三分之一,本科生的一半。
  再来看看高位数,也就是赚的多的那一部分人。
  研究生的高位数可以达到将近3万元,大学本科的高位数是2万元。
  而大专生,高位数是1万元,是本科生的一半;
  至于中职生,8000元封顶,将近是研究生的四分之一,本科生的一半不到。
  在上面两张图上能看的很清楚——大学生,和高职、中职生,收入的分层非常明显。
  之前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海淀家长和顺义妈妈,焦虑的可能是怎么把孩子"鸡"进最好的重点高中,"鸡"进清华北大和常青藤大学。
  但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胃口没有那么大,真正让他们坐立难安的,还是传说中的"普职分流"。
  "小红上了普高,小明上了职高,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这是国家描绘的图像。
  现实真的如此吗?
  高度分层的未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看看全国的数据。
  我专门去找到了中国社科院的合作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的就业蓝皮书,里面有两本,一本是《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一本是《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好做个对比。
  先看收入。
  2020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收入是4200多元,本科生是5400多元,差距没有武汉的数字那么明显。
  但是,在就业的出口上,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2020届本科生,有42%,在国企,政府、科研机构或者其它事业单位工作。高职生只有25%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61%的高职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工作。
  除了像幼儿教师、文员、会计这些共通的职业之外,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是:
  互联网开发人员、银行柜员、程序员、行政助理、出纳、教育培训人员、护士……
  而高职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是:
  客服专员、建筑技术人员、营业员、销售服务人员、房地产经纪人、餐饮服务生……
  这也是为什么,高职生工作的流动性很大,毕业3年内,平均换过2.4个工作,一半的人会换行业或者换工种。
  离职原因排名靠前的是:
  工资低;
  发展空间不够;
  工作压力大;
  就业没有安全感。
  一个普通家长关心的,无非就是孩子未来的收入怎么样、稳定不稳定、上升空间、还有工作环境,但这些家长最在意的东西,高职生和大学生差距明显。
  难怪家长可以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但接受不了孩子是个上不了高中的普通人。
  《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里说:
  如果一个教育系统高度分层,而且在孩子很小的年纪就能预先确定他们的经济未来,那么这个教育系统会引发家庭之间的"育儿战争"。
  谁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小孩,在十三四岁,还懵懵懂懂、很不成熟的时候,就被三下五除二的,拨拉到了不同的阶层。
  就业歧视:不平等的文凭
  这几年,国家其实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9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被称作"职教20条",里面提出: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这对职业教育来说,可能是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句话。
  不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中,职业教育依然像抱来的儿子,处处"低人一等"。
  比如说,不上普高的孩子,也可以考大学,但是本科开放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大概只有5%的职高生能考本科,绝大部分孩子只能通过"3+2"、五年一贯制这些方式读大专。
  但是大专文凭,面临的就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
  就拿考公务员来说。
  既然国家鼓励大家上职业教育,那本该对大专、本科一视同仁。
  但2020年的国考,对大专生开放的职位非常少,一共只招717人,占总人数的3%。
  至于企业,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厂就不说了,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过一篇写职校年轻人的文章,里面有个叫李静怡的姑娘,专升本,去应聘链家,面试官说她文凭不行。
  这就是 职校生面临的现实,第一学历就像刻在他们身上的封印。是可以通往本科了,但只要你是非统招的第一学历,还是过不了筛简历那关。
  想逆风翻盘,很难很难。
  前面说到的李静怡,其实算是逆风翻盘了。
  她从徐州财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很不错的人力资源公司做项目经理,和一帮985硕士做了同事,但这里面除了个人的努力,还有太多运气的成分。
  本来她是要被公司安排到流水线上做工人的,想办离职的时候,站在她身边的,正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这才误打误撞的走上了人力资源的道路。
  《三联生活周刊》说,徐州财校没有邀请李静怡回学校做分享,因为她的故事,是职校生里的"异数"。
  要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寄托在个体的运气和能力上,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公平的。
  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是真的吗?
  那么,既然职校生面临着这么多的困境,是不是就不应该普职分流呢?
  "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是不是一个需要家长非常担心、非常焦虑的事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普职比大体相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普职比大体相当,其实是国家一种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并不是严格的按照1:1来。
  国家研究过普职比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普职比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大概是在40%到60%之间,7:3是个警戒线,一旦职业教育的占比低于30%,劳动力结构、就业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这个比例也不是中国一拍脑袋想的,在国际上,这也是一个受认可的比例,世界经合组织三十几个成员国,绝大多数国家的普职比都在这个区间里。
  所以, 国家允许的普职比是"4比6"到"7比3"这样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当中,各个区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而且这个普职比,是把成人中专、下岗再就业工人等等都算在内,并不仅仅指初中应届毕业生。
  拿北京来说,2020年,普高招生6.18万人,中职招生2.77万人,普职比是7:3。
  而如果只算初中应届毕业生呢?
  北京的中考报名人数是7.8万,这样算下来,应届毕业生当中,上不了普高、要分流去中职的大约是20%。
  再说大家一直认为普高录取率非常低的深圳,2021年中考报名人数是大约10万人,普高招生大约6.5万人,也就是说大约有35%的应届毕业生上不了普高(不过深圳的公办高中数量很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55%的孩子上不了公办高中)。
  下面这张图是各个地区一个比较真实的普职比。
  从整体的面上来看,目前职业教育主要还是兜底的作用。
  根据统计,上中职的学生里将近80%来自农村和乡镇,70%来自家庭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家庭。
  也就是说, 上中职的,绝大多数还是因为经济原因上不了高中,或者确实是成绩不太理想、不太适合走学术型路线的孩子。
  虽然各地的情况有差异,每个城市对这个问题的焦虑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总体而言,普职分流,对于城市中重视教育的家庭来说,并不像之前被媒体渲染的那么可怕。
  普职分流是万恶之源吗?
  好,接下来说:被大家诟病的普职分流,是不是万恶之源,应该被推翻呢?
  我们来想象一下,假设所有孩子都去上高中、上大学,会出现什么情况?
  中国每年大概有900万大学毕业生,但是只有四五百万的白领岗位。
  这个岗位数量是固定的,每年900万个大学生,白领的饭碗就这么多;1500万个大学生,白领的饭碗还是这么多,只是抢的更凶了。
  白领岗位不足,才是根本的矛盾。
  成绩不好的孩子,即使进入普高,大概率还是会垫底,在高考的分流中还是会被分去高职、高专。
  就算勉强拿一个二本三本文凭又怎么样呢?
  文凭在稀释中变得更加不值钱了,他们还是抢不到白领的饭碗,收入、工种、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另一方面, 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的需求缺口有将近3000万人。
  更多的人去争有限且固定数量的白领岗位,急需人才的蓝领工作还是没人做。
  这就陷入了更大的内耗,一个死结。
  也有人说,是不是可以普及高中义务教育,高中以后再分流? 因为有少数孩子,如果进的是普高不是职高,可能会逆袭考上很好的大学,过早的普职分流牺牲了他们的机会。
  这是一个思路,在教育界里也有呼声。但它面临的是高中学位这个现实问题,此外,这只是把矛盾后移,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呢?
  都在白领的跑道上抢饭碗行不通,那就只能把蓝领的饭碗变得有吸引力。
  这就是 为什么国家把职业教育抬高到和学术型教育平等的一种教育类型。
  这是格局性的改变。
  职业教育将进入飞速提质的阶段。
  它会分两头来发展。 一头还是兜底 ,满足基础劳动力的要求,一些相对低端的蓝领工作还是要有人做。
  而 另一头是打造高质量的头部的职教大学,培养高学历的技术金领,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划重点!)
  2019年,国家就开始了一个"双高计划",要建设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大家可以想一想当年的985、211。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这些学校成为一个样本,它们的学生能拿到高学历、高收入,好企业抢着要,就能打破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国家还在做的,是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晋升的路子,现在已经有27所职教本科高校了,未来还会开设研究生。
  另外,一些本科院校会转型变成应用技术型大学,一些大学里会开设应用技术型专业。
  国家设计的教育体系是这样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平等的、并行的两条线。
  初中毕业的时候,根据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从里面选择一条路走。
  你可以选学术型的道路——上普高,上普通大学,拿学术型的硕士学位;
  也可以选应用型的道路——上职高,上应用型大学,拿应用型的硕士学位。
  就好像文理分科一样,没有谁高谁低。
  而且普高与职高之间,普通大学与应用型大学之间,是可以互通的,就像一座立交桥。
  甚至将来,上普高、普通本科的孩子,发现技术金领是条竞争更小、发展更好的路子,会主动选择去上应用技术型的专业或学校。
  未来5到10年,国家在教育上的布局就是两个,一是教育均衡,二是做强职业教育。
  看懂了这个基本面就会发现, 双高计划里的高职院校,和国家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相关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可能是未来逃脱内卷、另辟蹊径的机遇。
  希望这条路能走的快一点。
  而且,在这条路上,仅仅靠教育家长、说服家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 改变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整个社会一起,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当职校这条路,能通到清华、北大,通到硕士、博士,并且再没有第一学历的歧视;
  当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不再分大专、本科,当大企业不再把职校生的简历扔到窗外;
  当阿里、腾讯、华为能参与职校的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
  当"技术金领"也能成为引进人才,享受落户、孩子上学的优惠,家长才能不闻普职比而色变。
  到那一天,小明上了普高,小红上了职高,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摸脚丫探鼻息,慌张爸爸意外走红!网友娃还活着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照顾宝宝的责任通常都是妈妈负责的,一些宝爸总是以工作忙,养家赚钱为由,对于孩子的照顾是能不伸手就不伸手啊!因为宝爸们也知道,照顾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说学生试卷中出现当红明星,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追星学渣也逆袭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偶像。他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国家栋梁,也可以是平民百姓。无论这个人是哪个行业的,只要他身上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那他就可以受到大家的喜欢。宝妈以为娃生病了,因为宝宝睡觉时总偷偷地抿嘴笑,家长别忽视都说宝宝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所以当然整个家庭都很期待宝宝的到来。宝宝出生后,开始牙牙学语,再到会走会跑,妈妈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既辛苦又会感到有趣,每天都会有的一些小惊喜,让经常说这几句口头禅的娃,说明情商低,宝宝的情商一定要及时解现在这个社会,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很多人都很在乎情商,也经常讨论情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认为有些时候情商比智商还要重要,情商能够帮助一个人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对于家长来说,现女子生下猴孩子,曾有马戏团重金求购,妈妈拒绝她是我孩子每一个孩子在出生以后都是父母的眼中宝,对孩子的妈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妈妈有天生的母爱,想要关怀保护孩子。我想每一位妈妈应该都会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他们受到一点伤害。并且也会在孩11岁男孩被妈妈深夜赶出家门,于是独自找福利院收留自己11岁男孩深夜被妈妈赶出家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芝罘湾派出所就接到了这样一个事件,一位小男孩走失,在警察叔叔的询问下,居然说出了自己要去找福利院收养自己。原来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六个女儿吃一碗饺子,儿子单喂,宝妈自觉公平被怼太偏心了生儿子还是生女儿,自古以来就是被争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如果父母思想比较开明那么不管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受到疼爱。但是如果对儿子有执念的家庭来说,他们就会一直朝着生儿子努力,甚至将自13岁男孩请教巴菲特的延迟满足,家长要不要刻意培养?作为一个带着金融二字的公众号,直到周一才去回踩一年一度的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实录,实在是有点失职。虽然网上关于股神答投资者问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引起我关注的,却是一位13在谢耳朵母亲两秒钟附体后,我打算给孩子多读点故事书1hr最近写稿不勤快,因为,我去追美剧了。剧的名字是,YoungSheldon,没错,就是刚刚和我们挥泪告别的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LeeCooper的少年版。超级好看哟,不仅如何有效降低孩子体育兴趣班的各类成本?胖宝现在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一节是橄榄球课,一节是篮球课,现在课程均已过半,虽然他都上得不错,但在续课这件事情上,我还是比较犹豫的。为什么犹豫,因为成本太高,这里的成本,包括了时间费魔都音乐考级鄙视链注本文中的考级适用于任何乐器,不局限于钢琴。1hr教音乐的老师或机构大概率都是有个群的,基本聊天流程是偶尔抱怨一下某个知识点怎么教学生都学不会,有好的演出了组团走一个,考级季吼一声
你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哭?家长的话,只会让孩子更懦弱对于男孩子和女孩子,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女孩子在家里面享受到的是更多的宠爱和宠溺,而男孩子在家里可能享受更多的是批评和责骂之间。抖音上就有很多类似的视频,并配以文案女儿发现新生儿小屁屁上有淤青,老公想找护士理论,最后暗暗庆幸新生儿在出生以后,许多父母在高兴之余,会细心地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甚至从上到下前前后后进行一个大检查。这时有的父母就会发现,自家宝宝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淤青,就像是人为的男孩从小爱哭和不爱哭,长大后差距很明显,爱哭的孩子招人疼作为家长,你是怎样看待孩子的哭闹的问题呢?有的家长觉得小孩子会哭很正常,不需要太过在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哭闹代表孩子很懦弱,遇到事情就只会哭,并不会去想办法,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还相信不打不成才?你可能不知道打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影响在中国有几句话源远流长,那就是不打不成才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甚至衍生到现在,还出现了虎妈狼爸这样的词语。这些词指的是在大人看来,一定要打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乍一看这样惨不忍睹的幼儿园穿搭,家长的选择,让幼儿园老师哭笑不得王雯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最近幼儿园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小班的苗苗玩滑梯时不小心把昂贵漂亮的公主纱裙撕破了,苗苗因此哭闹不止。王雯没办法只能打电话给苗苗的家长,将其带回家换衣服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袖珍宝宝如此经历,和她父母密不可分现在的人都非常重视身高,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高个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以后求职求偶,而且对将来的下一代也有好处。无奈的是尽管父母都有这种诉求,但是很多孩子的身高都跟遗传产房内,这4类孕妈容易让医生头疼,准妈妈预先要做到心里有数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怀孕的时候,最激动的两个时刻就是知道自己成功怀孕,以及成功分娩的时候,其中分娩更是许多孕妈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分娩虽然意味着准妈妈们从此要走上带娃的道路,但是也同样妈妈,娃娃站起来了,宝妈以为娃电视看多了,结果真出问题了孩子经常会有一些童言童语,这些童言童语会让父母觉得很搞笑,而且不真实。因为小孩子有很强的想象力,经常会说一些大人们无法理解的话。其实小孩子这些话虽然看着不真实,但背后却透露着大人想打压孩子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别让你的刀子嘴毁了孩子家长都明白鼓励的重要性,但是到了自己的身上,鼓励却往往会变成嘲讽和讽刺。这些家长天真地固执地认为,讽刺孩子能够激励他不断的进步,而鼓励孩子只会让他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一位心理医生朋汪小菲晒女儿早餐照,豪华程度引热议,网友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成了父母一生的牵挂。而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条件,在孩子的身上花费心力,希望孩子能够孩子快一个37岁大龄剩男宁愿单身一辈子,也不愿意娶离婚的女人文奶果妈妈,原创首发,欢迎转发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越来越开放。若是结婚后过得不幸福,很多人会选择离婚,不再被捆绑继续生活。但是女性在离婚之后,却受到越来越多的歧视。除了离婚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