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是超级家教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迄今销售超过800万册)的作者,她之后出版的另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畅销度不如前者,但内容毫不逊色,建议为人父母、师长者阅读体会。
  这本书深入浅出,结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学等理念,加上丰富的实例分析、讲解,具备很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不同的读者人群均可在其中有所收获。本期摘取其中有关学习习惯的建立部分内容,从中可窥得作者的理论功底及教育理念的系统性。
  01
  尹建莉/作家出版社/2014-8   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和"生活好习惯",树这样一个目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如何培养、在培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却是件需要去用心用力思考的事。下面对一种典型现状进行分析。   现在有很多家长或教师为了培养孩子在学习上认真的好习惯,都会这样对孩子说:在考试上,我可以原谅你因为不会做题而丢分,不能原谅你因为马虎而丢分——相比单纯向孩子要成绩的家长,这样说话的父母似乎在教育意识上上了个台阶,他们知道,在学习上,好习惯胜过好成绩,而"认真"是个好习惯,所以向孩子提出不许马虎的要求。但这样一种培养"好习惯"的做法和上面一种没有本质差异,貌似合理,都属于门板治罗锅的范畴。   02
  孩子考试丢分,不外乎两种原因:不会做或不小心做错了。   按家长这样的要求来评判这两种丢分情况,没学会倒是比学会更好——如果一次考试不足以让人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把这种情况放大了来看——假设两个孩子,张三和李四,一直是同班同学,在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甚至在整个中小学期间的每门课上,张三只能学会70%的知识,但可以百分之百把它落实到卷面上,李四学会了90%的内容,因为马虎,总让成绩打些折扣,每次得分和张三差不多。那么请持有这样逻辑的家长诚实回答一个问题: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你宁愿你的孩子是那个学到70%知识的张三,还是那个学到90%的李四?   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这样的反驳:这样的假设不存在,一个孩子只要养成认真的态度,他眼下可能有些知识学不会,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会胜过那个聪明但不够认真的孩子,他不可能总是只能学会70%——此言有理,同时也说明,你的终极目的并非意在培养一个知识量比别人少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有认真习惯、能把学业做到最佳程度的孩子。   即你真正想要的,不是张三在知识量上的不足,而是他能做到的"效益最大化",你心底有一种确信,只要坚持不允许孩子马虎,他就能做到既"学得会"又"考得好",最终,认真的张三一定会超过马虎的李四。   03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不许马虎的要求有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吗?   心理学和生活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有关,粗糙和失误是万事开始阶段的必然,只有经历过失误,并在失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准。   儿童由于年幼和背景知识不足,各种"过失"行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环境正常,孩子都会慢慢成熟起来,越做越好。正如学走路,开始跌跌撞撞,却完全不需要人为解决。不把这看作是问题,它就不是问题,把这看成是问题,才会制造出问题。如果家长不体恤孩子的幼小,孩子每摔倒一次,家长总批评为不小心,表示出不满,这就会给孩子带来扰乱和困惑,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延宕他的成长。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所以他认为,儿童写作业,做错也是一种作业设计要素。这并不是因为错误是件好事,而是因为如果太热心选择不准有发生错误机会的材料和工具,就会限制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的判断力减至最小,使他们在能力的获得上收效甚微。   所以,西方教育学特别强调要给孩子"试误"的机会,这也正是中国人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04
  功课学习更是件需要精细处理的事,需要动用智力、兴趣、毅力和情感等共同协作完成,单一的"认真"不存在,也不可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事件。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因为马虎而挨批评,他就会自动进行调整。   首先,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儿童的注意范围更狭窄,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对错问题上,对思考和探索就无暇顾及。而注意力如何分配,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久而久之,不出错的习惯可能培养出来了,不善思考、缺少探究兴趣的习惯也培养出来了,一个人坐监狱时间再长也不会习惯坐监狱,如果说他已习惯了在监狱中,打开铁门也不迈出去,只能说明他的希望和心智已被摧毁,他已是体力和思想的双重衰竭者,像前面提到的女孩子一样。   其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断接收到"你可以笨,但不可以错"的信息,且一再地因为马虎挨批评,他会在潜意识里自动降低自己的智力水平,让自己真的不会,以逃避失误带来的指责。这种逃避的后果,不但阻碍了他的智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自我认同感。孩子原本是喜欢自己聪明的,感觉自己聪明能给一个人带来自信。对自己智力上的信任和对学业的兴趣,是保证孩子在学习上投注感情和毅力的重要前提,没有这种信任和兴趣,想要获得杰出的知识成就是不可能的。只为不出错而获得的荣誉非常肤浅,无法给予孩子长久的自信,也无法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真正的兴趣。   第三,经常批评孩子马虎,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会给孩子一种负面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这种自我心理暗示十分强大,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表达,真的变得越来越粗糙,这又会招致家长越来越多的批评。尽管出于家长的压力,孩子会屡屡保证以后不马虎,但在潜意识中会反抗这种要求,产生情绪上的逆反。在不良自我暗示和反抗情绪中,他会变得更马虎,甚至破罐破摔,把马虎固化为自己的一种特点,直至完全丧失自我修正的力量。   05
  一个在学习上没养成思考习惯和探究兴趣、不自信或一直马虎的孩子,你能指望他学业出众吗?   儿童的"马虎"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学习、生活中最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是他们走向精细必不可少的提示。山路本身不是顶峰,想要到达顶峰,山路上的跋涉一步都不能省略。一个孩子,只要心理正常,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成年人如果不曾忘记自己也曾幼小过,就不应该忘记自己也曾马虎过,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到底是严苛的责难让我们立即变得细致,还是宽容和时间帮助我们慢慢完善?我们说某人具有某方面天才,只是意味着他有这方面潜能,并非一出手就能达到完美,所谓"出手不凡"也必须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儿童则更需要这种积累。   教育家杜威认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我们天性所原有的可塑性。儿童的可塑性完全不同于泥巴或蜡的可塑性,它并不是因受外来压力就改变形式的一种能力。儿童的可塑性必须以他自身从前经验为发酵剂,经验中的成功或失败作为一种成长训练,催化了儿童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获得习惯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的孩子确实表现出一以贯之的马虎,这应该和天性有关。孩子与孩子间确实有差异,不同的表现背后有不同的原因,天赋和训练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它是由不得孩子自己决定的,也不需要用人力进行过分的改造。孩子原本该是个天才的画家,你却一直训练他把数学题做到最好,到头来很可能他数学学得很平庸,绘画天才也没了,这到底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不成熟的生物都有很强的调适能力,不成熟的儿童当然可以适应家长不许马虎的要求,但这种习惯是以消灭正常天性为代价。   把培养习惯做成强制习惯,常常反映着成年人缺少对儿童的体恤之心。这种不体恤,在教育中随处可见。   比如有些家长,他们很在意上幼儿园的孩子能不能做到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动,认真听老师讲课。他们并不在意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知识",在意的是孩子能不能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并认为这种"好习惯"如果在幼儿园没养成,以后上小学、中学就很难纠正过来。也有家长不希望孩子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要求在某个时间段只能玩一种玩具或看一本书,以期培养"专注"或"爱钻研"的好习惯。   天知道这些奇怪的逻辑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种种对"习惯"的浅薄认识和培养,不过是胡乱作为,只能给孩子带来扰乱和压力,破坏孩子正常心理秩序。   不但让孩子的童年在紧张和压抑中度过,还给他们埋下一生的心理的健康隐患。   06
  我曾听一位找我咨询的家长谈到她小时候的生活,她妈妈是医生,有洁癖,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甚至床罩都铺得一丝不苟,有棱有角。母亲严格培养三个孩子的卫生习惯,她记忆中母亲总是不停地说两句话,"别动那个,脏!""洗手去!"她和姐姐弟弟偶然玩得高兴,不小心靠一下床,把床单弄皱一点点,也会遭到妈妈的训斥。找我咨询的这位家长其实是为她已经读高中的儿子的问题来的,她看起来是个非常精明强干的人,听起来事业干得不错,整个人收拾得很有品位,应该属于那种活得很好的人群。但她觉得她的人生很失败,抱怨老公和儿子,认为这失败是他们带给她的。   从她的陈述和表现中我可以明确地看到,她的痛苦和焦虑,都和她的童年生活有关,是母亲的严格带给她的后遗症。她的母亲眼里只有整洁,没有孩子;只看到物理秩序,看不见人的情绪。在这种影响中长大的她,把这种习惯照搬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苛,还一心要改造老公的坏习惯,培养儿子的好习惯,到头来却发现每个人都活得又累又不幸福。   从她的陈述中我听到,她的姐姐和弟弟成年后的家庭生活都不太幸福,姐姐离婚,弟弟和配偶及孩子的关系也很紧张,生活得很不幸福。   07
  "心智习惯总要形成,不论其是好是坏。"习惯的培养如果不是首先基于接纳,而是首先急于改造,损害几乎是必然的 。   因为人不是物,人是有灵性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潜藏着无比丰富的独特性。遵循规则的开发和建设会让其焕发生机,不尊重其天性的胡乱开采只能导致生态失衡。   总之,习惯无处不在,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没有一种习惯会孤立存在,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   门板治罗锅的短视行为在教育中最应该避免。好习惯的养成,首先是理解的问题,然后才是培养的问题。   -公众号打理人-   快乐阿福,资深出版人、选书顾问,从业近30年,策划出版图书逾千部。目前除策划出版图书外,还为机构、图书馆、个人提供空间策划、图书采购服务。   -声明-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

孩子两岁,三年多没上班很缺钱,有什么兼职推荐?那就做淘宝客服或者菜鸟客服,直接从我的淘宝里面进,带娃应该比较适合,不用外出,时间比较方便,家里需要有电脑才可以工作,工资几百到几千的都有,开始肯定一天特别少,就几块钱,慢慢熟了就有这4个迹象,说明你把孩子养得很好精读妈说我们不是完美父母,但我们期待成为更好父母,孩子不是完美孩子,但是我们努力养出比好更好的孩子。作者木人(爸妈精读作者)看到一个视频,很有感触。女孩上学以来,第一次跟妈妈哭诉学李玫瑾孩子18岁前,这4个黄金台阶一定要走稳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孩子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根部汲取了什么样的营养。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也正是由于压力重重,这两种妈妈很辛苦,也最容易养出白眼狼,但愿你不是这种妈妈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她们对孩子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只想孩子能够拥有优越的生活,一辈子不愁吃喝。毕竟天底下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不过每个妈妈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小儿哮喘应应注意些什么?呼吸专家解读正确方法,保护孩子一生儿童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发小儿哮喘,若未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就会使儿童发病越来越频繁,对儿童的身体影响非常的大。家中的儿童有小儿哮喘,家长就必须学习一些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孩子初入幼儿园,不想孩子被区别对待,家长提前了解老师的神操作上周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虽然已经一周过去了,但我的育儿焦虑至今未减。特别是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些老师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孩子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区别对待孩子的新闻后,就更加焦虑了。孩子入园后浙江一女孩自制塑料脸罩亲婴儿妹妹,母亲从妹妹出生就一直想亲近日,浙江温州的网友分享了一则视频,画面中,一名14岁的女孩抱着一个婴儿,脸上罩着一张透明塑料袋,然后在婴儿的脸上一通乱亲。小宝宝被亲得毫无招架之力,一脸懵圈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食积发热,家里常备这两个中成药老韩,中医硕士,主治医师,是一个工作在聊城的非著名年轻中医,与蒲松龄是同乡!不懂烟酒交际,只爱临证读书,善使针药结合,最喜疑难杂症!长得不算帅,脾气有点怪,但心肠还不坏!孩子吃多了你为什么相信中医,可以用亲身经历来说明吗?那年我爸胸口上长了一个隐形甲鱼状的东西,眼晴看不到,用手一摸就能摸得出来,就好像一只比巴掌还大点的甲鱼爬在他胸口上,我爸说,痛不怎么痛,就是感觉很闷很闷,出气不怎么顺,他在坳上卫生宝宝起名按姓氏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全家听了都叫好常言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准确说,应该是未见其名,先闻其音。一个好名字,首先要做到好听,这种好听是要搭配了姓氏后来判断的,有些名字单看的话,无论读音还是寓意都是极好,但是却不好搭配你越催,孩子越磨蹭!试试这4招,专治孩子磨蹭,太管用了孩子磨蹭大人催促的场景会在很多家庭中上演,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漫不经心而大发过脾气,之后却又非常后悔。很多家长都非常希望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却苦于没有具体方法。今天小语分享的这篇文章
拉着宝贝的小手拉着你的小手,从出生到现在,肉嘟嘟,绵绵的小手,牵着我的心,愈紧愈浓,爱的能力,越来越宽广,因你而改变着我,一天天,一年年,拉着你的小手,我能感知到你一丝一毫的变化,我用心揣摸着它春天,多给孩子吃这5种高钙菜!比同龄人长得更高,还更健康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气渐暖,复苏的不只是草木,还有人!春季,是孩子长个的黄金期,我们都知道孩子长个最离不开的就是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补钙!它作为孩子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来全国爱耳日丨专家提醒关注听力健康从孕期筛查做起人们用双眼看见色彩,用耳朵聆听世界。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建议,对所有宝宝在传统听力筛查基础上,应结合耳聋基因6种素食,也许携带甲醛,洗也洗不掉,建议别再当成宝了大家都清楚,甲醛是一种化学物品,大多数存在刚装修的房子当中,所以这也是建议大家不能入住新房子的原因,基本的常识相信每个人都在遵循。一般情况下,刚装修完的房子建议开窗通风36个月的时幼儿不宜多吃的食物有哪些?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当孩子长大了,他会渴望从家长的盘子里品尝一些从没吃过的食物。当看到孩子开始尝试新食物,父母会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快到肉肉现形季专家支招科学减肥李颖(化名)是省城某保险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业务能力一直非常出色。两年前,因为怀孕生宝宝,她的体重从孕前的55公斤直线上升到80公斤。刚开始,因为还处于喂奶期,担心影响宝宝发育,李颖亲子教育2那行,你们不买我就跳下去一位母亲的叙述我儿子昊宇今年15岁,性格很急躁,我和他爸爸说什么他都不听,有时候还喜欢跟家长对着干,要他往东,他偏往西。上个星期他说要我们给他买一双700多元的耐克鞋,我们是普通家被兽父锁了13年,这个女孩成了证明了大脑发育黄金期的第一人许多育儿书,还有神经科学和语言学教材里都会讲,人类学习语言有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是在青春期前。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今天就来讲为这个理论提供支撑的一个残酷研究一个没有母语的人。作者七绘本阅读,拥有别样童年无论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当我把绘本带给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一样的欣喜欢呼,一样的兴奋感叹。我明白了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带领着一届一届的学生阅读绘本,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绘本的月薪八千,敢不敢生二胎91年的,今年30岁,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生二胎,儿子三岁了,马上上幼儿园,想生二胎的想法可能和大部分父母一样,想给孩子生个伴,可是想到生孩子的过程,漫漫长路,精力,财力,各方面压生育险?拼了生育险,必须是公司缴费而且在生产当月及产后依旧缴纳的,方能在生育后领到生育津贴。各地政策不同,产前必须连续缴纳的月份也不同,但是生育保险报销后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然那么多职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