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国民奶奶张思莱为隔代育儿正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可是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有智慧且有效的呢?"大咖会客厅"用前沿的理念、真实的故事以及最接地气的方法,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养出更健康的孩子。
  口述 | 张思莱 整理 | 本刊记者 何欣洋
  我曾在《生命时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儿孙承欢本是天伦之乐,但为何身心俱疲?因为这些老人有"回不去的家乡""躲不掉的矛盾""下不去的血压"。
  也有人说:"带孙烦,带孙难,带孙不能外出玩;带孙苦,带孙累,带孙还没辛苦费。"细想一下,虽然我从事育儿科普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但我也曾为了带孙而背井离乡,跟老伴儿分居两地,个中烦恼和困难我亦深有同感。
  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隔代育儿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伟大不意味着公平与和平,里面包含了很多理解、忍让和包容,更需要两代人彼此提携和共同进步。在隔代育儿的背后,老年人有很多心声期待着被年轻一代看见、听见,并且温柔呵护。
  被忽略的"主体"
  2017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课题组在6个一二线城市调查发现:近八成城市家庭有祖辈参与孩子的养育,36.5%的家庭中存在为照顾孙辈而"老漂"的祖辈。据《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69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辈照顾。所以说,隔代养育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承,更是中国当前普遍的情况,也是现实的无奈选择。
  然而,一提起"奶奶带娃""姥姥育儿",年轻的"80后" "90后"都难免有微词,"不好吧""老人带孩子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家庭矛盾会升级"……但是,说这些话的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儿时又是在哪里度过的呢?那些在爷爷奶奶院子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在姥姥姥爷怀里安心的午睡,是不是你们永远无法忘怀的人生初记忆?
  随着长大、求学、工作、成家,年轻一代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前沿资讯与科技成果,在网上、电视上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反对或诟病隔代育儿的观点。老做法、旧习俗,隔代育儿俨然成了科学育儿的反义词。网上也是讨伐声一片,在吐槽老人带娃的帖子下,有着年轻爸爸妈妈们无穷无尽的抱怨和牢骚……孩子们,已为人父母的你们是否忘记了一件事—
  隔代育儿的主体是祖辈,但第一责任人永远是父辈。祖辈带娃,是出于爱,不是义务,他们的做法总是被吐槽,但他们的辛苦却是被忽略的。
  互联网上充满了年轻一代的发声,却很少有老年人倾吐悲伤的角落。他们也很烦、很累、很苦,但没有闲暇、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委屈写成文章放到网上获得共鸣。这一点是很不公平的。我必须很直白地告诉大家,无论是让农村老人照看留守的孩子,还是城市祖辈参与孩子养育,实际上都是一种变相的"啃老",无论老人是自愿带娃,还是勉强答应,"啃"的都是他们的剩余劳动力和颐养天年的宝贵时间。
  我的妈妈将我的女儿带大,在女儿学有所成之前,我的妈妈早已驾鹤西去,没有享受到孙辈的任何回报;而如今,我又牺牲了可贵的退休时光,远赴异乡帮女儿带娃,这一切都是出自对后代的疼爱。相信绝大多数带孙的老人,都是为了爱。
  然而,带娃的老人们正逐渐变得越来越焦虑,他们的"带孙"焦虑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一些有关隔代育儿的书籍和文章往往只谈隔代养育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却鲜少谈及这种行为会给老人带来什么样的问题。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老人距离"松绑"的日子愈发遥遥无期。
  在城市,帮儿女带孩子的"老漂族"一边努力融入孩子们的新家以及与自己看起来格格不入的新城市,一边对老家念念不忘。有些老人文化水平较低,面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子辈难免会产生自卑情绪,一旦与儿女产生冲突,会更容易变得不安、敏感,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在农村,老人带着留守儿童过起了孤独而劳累的晚年生活,他们负起了孙辈的安全、教育和发展全部责任,等于全职养了两辈子孩子。缺少子女的照顾与支持,老人长时间处于"责任重、风险高"的神经紧绷的压力下,精力和体力都在加速消耗。
  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位内科医生告诉我,这些年每逢暑期,他每天都要接诊至少三十位睡不着觉的老人,好奇之下,他忍不住追问,这才知道大部分失眠的老人都在帮忙带放暑假的孩子。既扛着责任,又不被理解,很多带娃老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这样的孤独,不该被我们忽略。
  被遗忘的"义务"
  我不止一次对女儿和女婿说:"我当然可以在你们工作忙时帮助你们照顾孩子,但我只是个‘参谋’,你们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一项神圣且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也是我在千万次的育儿咨询中反复强调的。
  教育孩子不是加工产品,如果产品不合格,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废品丢掉;如果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光,成了"废品",那么他将永远站在你面前,让你悔恨,也让社会买单。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祖辈和父辈的共同努力,在一个战线上,父辈为主,祖辈支持,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延续下去。
  现代父母养育孩子时,往往会遗忘自己本来身负两个任务:一手拉着孩子长大,一手拉着老人前进。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老人在带孩子时存在倚老卖老、顽固守旧的现象,对年轻人的质疑也经常以"你们就是这样养大的,不也很好吗"来应付,而他们所坚持的旧习俗、旧知识也确实有一些被现代科学证明是有害无益的。但除去这些已经被证实的科学知识部分,育儿领域依旧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是否所有旧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就都是错误的呢?
  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会随着生活的变迁而变化,但由于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不同,价值观也因此多种多样。人们不赞同隔代育儿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觉得老一辈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或价值观等会与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有隔阂,会把旧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事实上,很多育儿价值观只有新旧之分,谈不上绝对的对错。
  那么既然年轻人认为自己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是"过时的",就应该更加努力地带着父母赶上这个时代。我曾经看过一条新闻,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某市一位老人因无健康码而被公交车拒载,此事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质疑社区,有人质疑公交公司,有人批评规章制度不合理……但我却很想质疑这位老人的子女。如果我是他们,我一定特别羞愧,因为我没有让自己的父母赶上时代的列车,我放任他们被时代落下了。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是通往各处的通行证,是生活必需品。一个健康码就难住了老人,那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旮旯角落里,又有多少障碍横在老人们的生活中呢?
  我们常谈感恩,常谈孝道,其实最切实的孝顺就是互相理解。隔代育儿就是一面镜子,它真真切切地反映出了祖辈与父辈的关系究竟如何。会不会好好沟通?能不能相互包容?这个时候,年轻的父母能够做到以下两点,会更加事半功倍:
  一是先表达关心,后指出问题。比如老人总是忍不住喂过量的糖给孩子,吃糖太多对牙齿有害是共识,但年轻人回家后千万不能直接指责老人:"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老给孩子吃这个……"而是应该先说:"妈,带孩子辛苦了。接下来交给我吧!"先以此来表达感谢,然后谈事件:"我一同事带孩子去看牙了,孩子哭得可惨喽,孩子奶奶也直心疼!还是龋齿作的怪,咱们以后少让孩子吃糖吧,现在严格点儿,以后少遭罪。"老人虽是老小孩,但他们可不糊涂,肯定能领会到中心思想,知道你是在提意见,但心里却能舒舒服服地接受。
  二是陪老人一起学习。我做育儿科普20多年来,可以说是走遍了全国各地,来听我讲座的不只有年轻父母,跟我同辈的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很多人都抱着十分谦虚的态度来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在提问环节十分踊跃,提出的问题也特别细致入微、有针对性。年轻人经常抱怨老人的育儿知识陈旧迂腐,但疏于为老人提供学习进步的知识。如果能坐在老人身边,一起听课、实践、改变,相信老人会更愿意吸收新鲜的资讯。劝说不如带动,批评不如参与。这是年轻父母的一项义务,要谨记于心。
  所以,隔代养育也是一个修复亲子关系的好契机,父辈会开始理解祖辈的不易,祖辈也会欣慰父辈的成长。
  三代共养,一举多得
  人们常说"隔代亲,亲更亲",老人带孩子虽然更容易产生溺爱,但他们却能在情感上给孙辈满满的安全感。但我们必须清楚,溺爱不是祖辈人的专属,溺爱也分很多种。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一般是"有求必应"式,即不拒绝孩子对吃喝玩的要求,吃糖、骑大马、逛公园,只要是孩子想做的,老人都舍不得说"不"。而父辈对孩子也会溺爱,但这种溺爱一般是"高品质、高价值"式的,即拼命给孩子昂贵的、精细的东西,比如玩具、辅导班、食物、衣物、用品等,但有时供过于求导致浪费。在我家就是这样,外孙女想去哪儿我就带她去哪儿,我的女儿也吐槽我太惯孩子,她自己却总是给孩子买一套又一套价值不菲的玩具,其实孩子根本玩不过来。
  所以,我们不该把祖辈正常的关爱、周到的照料视为溺爱,实际上,恰恰是祖辈能及时、充分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才让孩子获得了自尊和安全感。而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孙辈在一起,相对丰富的育儿经验会让他们更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需求,及时满足;也能更准确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尽早纠正。
  现在我们都知道,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隔代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所有的隔代育儿中都会出现溺爱、不科学喂养和过于落后的教育。
  隔代育儿是中国的传统习惯,更是当今社会很多家庭无奈的现实选择。如处理得当,老一辈可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年轻父母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努力打拼事业,也能为养育孩子、孝顺父母获得更好的物质基础;孩子能拥抱满满的安全感,从祖辈身上学习到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增进与老一辈人的感情交流。可以说,科学有序的隔代育儿,滋养的是三代人。
  我个人比较赞同在孩子年幼时,一家三代人能够共同生活,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想法。如今,中国有2.49亿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上亿名儿童,这两类人群的服务问题涉及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而据统计,国内现有养老机构的承载量是每100个人只有3个床位。而国家0~3岁婴幼儿养育支持又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机构育幼服务严重供给不足。缺乏社会服务支持的养老和育儿,严重影响家庭幸福。
  既然国家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婴幼儿照护问题,那么一个家庭、三代共养至少可以称得上是当前的最优选。隔代育儿,没有那么简单,需要祖辈、子女以及社会一同努力,才能让爱在生命的长河中传递。

就业推荐建筑设计事务所Aedas招聘高级文案公司简介Aedas是全球唯一将国际研究本地知识和环球业务相结合,既扎根本土又立足世界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400名创意人才汇聚于我们遍布全球的设计工作室,基于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深入在线直播英语课广告多到爆,我为何从不推荐前几天,一篇吐槽某英语直播课的自媒体推文多次出现在我的朋友圈,有朋友问我,怎么看。我说,不意外啊。广告做得有多凶,情怀做得有多high,预期差就有多大,吐槽就可能多汹涌啊。没错,虽从英语泛读迈向精读,还有几道坎?1hr最近,有位朋友和我聊天时直呼现在的孩子们太牛了,在她所在的牛娃群里,大班娃直接开始读莎翁乔叟和中古英语。我一时语塞,想想惭愧,我虽然也爱读英语原版作品,但我对莎士比亚的了解,当中国孩子挤破头学英语时,美国的这对牛爸牛妈做了这件事如果给美国最牛夫妻排个榜单,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一定位列其中。小扎身价693亿美元,不到35岁,就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富豪。但这对夫妻的牛,不仅仅在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贫穷会限制想象,所以,今年以来上海部分地区一手房市场的火热,至少是超出我的预期的。黄浦区豪宅绿地海珀外滩均价13。8万元近2000万起步的碧云尊邸,认筹率高达318。7定位大三房和报乐高编程就是科创?一位大学老师的反思我们真的理解科创教育的精髓吗?从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到STEAM(多了arts)再到STREAM(再多一个reading),教育界从不缺乏新大热韩综produce101练习生自己选出来的外貌排名中国妹纸排名第1随着偶像练习生的热播,其中的美女导师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其中作为舞蹈导师之一的周洁琼出道的契机也是参加了韩国类似的练习生出道节目produce101,到时的周妹纸在节目中一直保持健康重疾意外门诊不同预算下儿童保险如何排序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唯恐孩子吃不饱穿不好,学习跟不上,还怕孩子生病反正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于是,怎么给孩子买保险也成为了当下很多家长的必备功课。可是,健康险重疾险意外险门诊险,儿打算换了篮球兴趣课也要去的数学节,是这个每周六,胖宝有一节篮球课。本着身体第一的原则,我们的篮球课基本不太请假。不过下周的篮球课,我打算给胖宝调整一节课,因为我要带他去参加一个数学节活动。个人觉得,孩子学科自信的建立,需你对本职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你距离中年失业危机的远近编者按虽然我还没到35岁,但是前天一大早还是被那篇题为35岁,失业来的措不及防的文章给戳痛了。张爱玲半生缘里面的一段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周围都是要依靠两大两小的旅行,你也许要对这些状况做好准备最近停更了好多天,因为我太累了。上个周末,我和老公拖着胖宝胖贝两个孩子去了一次千岛湖,虽然就在包邮区,虽然选择的是高铁而不是自驾,还是把自己累得不行。废话少说,尽管我们在出行前做了
河南一场暴雨,炸出了多少霸道总裁,你们的秘密藏不住了作者脆皮先生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河南暴雨,仍在继续。社交平台的首页,还在被各种各样的求助信息占领。相信有好多人像我一样,每天一刻不停地刷新实时记录。只想看看自己有没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暑假作者逗号来源超级父母(IDedu809)每一个虚度的假期,都是通向平庸人生的滑梯!孩子,你越努力,才越幸运!01hr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暑假暑假来了,如何安排米哈游原神游戏玩家在现实中都是什么人?原神的游戏玩家在现实中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普罗大众呗。难道你想用一款游戏来割裂玩家?难道一生只能以一款游戏为爱好?平心而论,一款游戏玩得人越多,口碑越好,就越容易吸引大众用户,最后发3070显卡涨价,跑分百万唬小白?节后装机别给无良商人白送钱年前我跟网友分享了表弟装电脑的故事,表弟大三学生,爱玩游戏,不过之前电脑比较凑合的,想玩赛博朋克2077,铁了心要装一台游戏向主机,最后在PDD配了一套,RTX3070的卡,i71显卡4个月暴涨100引起央视关注,等等党将何去何从?去年不出手,今年哭成狗。作为经历过内存SSD大起大落的等等一族,我早已看懂一个事实从来就没有什么等等党的笑到最后,你苦盼好价,不如脚踏实地,以刚需为目的带着平和的心态挑选,该出手时2021牛年拜年,哪些金句更打动人?收好这15条,条条都有效牛年大吉!我的家族群已经开始红包雨了,各家小孩儿发吉祥话视频,哪个说得好听,咱们大家长给定向大包!像我这样上班的小辈文采再好,发的红包也比收得多,没关系啦,宅家过年,就图个喜庆热闹头条集卡分钱,抢先领稀缺卡攻略!如何得到2021元锦鲤红包?今日头条瓜分2亿元集卡活动已经开启,从今天也就是2月4日开始,任何今日头条网友都可以通过APP参与官方集卡分2亿,团圆家乡年活动,时间一直持续到2月11日21点半,2021年的这一每一秒都是母爱你好!李焕英那些值得回味的精巧桥段去年的疫情搅黄了贺岁档,我自力更生,用手机投屏电视,和家人第一时间在线观看了徐导的囧妈。2021年春节院线复苏,终于可以买票看大屏,承蒙新浪众测厚爱,2张赠票加我自购3张,全家人一如何看待电子科技大学iPad双语失物招领演变为网络暴力?每日答疑,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个iPad失物招领引发的网络暴力。有网友爆料,一位电子科技大学的新生捡到iPad后,因为怀疑是留学生遗失,发布了中英双语的失物招领,结果被网友指责有媚态,6岁乞丐街头认出妈妈,却被拒相认我不是你妈妈,我的孩子在家作者朗读君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失散多年的孩子出现在你面前,却不能相认那是一个傍晚,王女士在家里准备晚餐,儿子在门口玩耍。可当她把饭菜做好,走到门口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作者洞见Allergy来源洞见(IDDJ00123987)曾经有人问一家知名公司的高管,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高管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只是20年来,每天坚持写工作笔记,反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