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如今已经33岁了,一起来看看她所经历的故事

  33年前,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 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
  她的名字叫郑萌珠。
  "萌"取萌发之意,寓意她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珠"则是为了感谢一路护送她诞生人世的张丽珠教授。
  在她还是一个胚胎时,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的出生,聚焦了万千不孕不育夫妻们,对试管婴儿技术的质疑与希冀。
  同时,她也在这种热烈的关注中平安又普通地长大成人。
  2010年西安西京学院毕业的她,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北医三院工作;
  在北医三院产子。
  在纪录片《先见之人》中,她说毕业后回到北医三院是一种回归,家一样的感觉。
  这所医院见证了她的诞生,成为社会人,成为母亲的重要时刻。
  也见证了她的妈妈和医务工作者为了她的出生所做的努力与坚持。
  1
  结婚20年,   因输卵管阻塞没有孩子   上世纪60年代末,在甘肃礼县盐关镇,18岁的郑桂珍与丈夫左长林结婚。   郑桂珍是性格爽朗,雷厉风行的乡村教师,左长林是少言不多语的农民,性格稳重。互补的两人意外的合拍,很快走入了婚姻。   令他们不免有些着急的是,结婚了几年,还没有孩子。   尝试过偏方,求过神佛,"各种折腾都没效果。"同一时期结婚的夫妻,孩子早已在村口蹒跚学步。   去县医院查明,郑桂珍儿时感染结核,患有盆腔结核输卵管阻塞,输卵管不通。这就是他们一直没有怀孕的原因。   转眼婚后过去了20年。   1987年的一天,郑桂珍在"电匣子"(广播)里听到:"北京某机构正在研究能够在体外受精的技术。有可能会为不孕症的治疗产生一个突破。"   连什么机构都不知道,只是凭着听见的这两句话,郑桂珍拉着丈夫从甘肃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在北京站,两人逢人就问,可他们连机构叫什么都不知道,问的效果可以想见。两人铺着油布趴了好几夜,直到遇到了一个叫刘殿英的黑龙江人。   刘殿英和妻子的儿子去世以后,想再生一个,于是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做输卵管复通手术。中年求子的同病相怜,让他为郑桂珍夫妇指明了方向,求子之旅终于走上了正轨。   2
  迎来中国第一个试管宝宝   在北医三院,66岁的张丽珠教授已经研究试管婴儿3年。   攻克了体外受精的难题,体内孕育又总是不成功。   郑桂珍是张丽珠教授遇到的第13个病人。之前的12位病人,都没有成功怀孕。   在此之前,张教授也经历了种种的困境。   当时的取卵不像现在,通过阴道B超下穿刺和抽吸达成,而是需要 开腹 。   实验初期,征集那些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在排卵期的日子,同时进行手术和取卵。一两个月才有一个符合条件的患者。   开腹后,张丽珠用手将卵巢稍微提出一些,摸到卵泡后扎针,取得卵泡液。   取得卵泡液后,还需要从中找出卵子,当时不像现在,只需要通过一个窗户把卵泡液递过去就可以。   而是需要张教授,把取到的卵泡液装在试管里,再装在保温罐里,揣在怀里,一路小跑十几分钟,跑过操场,来到当时拥有显微镜的组织胚胎教研组。   现在找卵子只需要通过一个窗口就可以,当时张教授需要跑过一个操场才能到   "试管婴儿"也饱受争议。   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这么多了,并不需要试管婴儿技术,张教授这是跟计划生育对着干;   物竞天择,也没有必要给老天爷"添麻烦"。   来看不孕不育的夫妇隐藏真名,艰辛的求子路,仿佛让他们成了抬不起头的人,非常自卑。特别是女性,为没有后代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机缘巧合下,一个坚持想要做母亲的人,和一个坚持想要满足不孕不育家庭生育愿望的妇产科医生相遇了。   张丽珠其实并不看好郑桂珍,她当时38岁了,超过了37岁,平均说起来,卵也不多,卵的质量也不好。   郑桂珍却格外的坚持。因为这可能是她当母亲的最后一丝希望。她开导忧心的丈夫:   从前一直失败,这次就算失败也没什么,但是万一成功了,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北医三院的病案室里,记录着20年前郑桂珍的整个孕育过程: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给来自甘肃的不孕患者郑桂珍做了开腹手术,共取得了获得4个卵子;   6月25日,卵子体外受精成功。   6月26日,张丽珠给郑桂珍做胚胎移植手术。   7月10日,郑桂珍出现早孕反应。   经历了此前的艰辛以后,此后仿佛变得格外顺利。   送进郑桂珍身体里的四个胚胎,有一个存活了下来。8月3日,通过B超,看见了原始的心脏搏动,一个小生命正在形成。在三院附近再观察了一段时间,张教授肯定她是怀孕了,且情况稳定,允许郑桂珍回到了甘肃老家养胎。   1988年3月,郑桂珍又回到了北医三院,进行剖腹产手术。   3月10日,她诞生了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体重近7斤8两,身长52厘米的女婴。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郑桂珍哇哇大哭,左长林等在门口,满是点头,连声说谢谢谢谢:   "我们三辈单传,一直盼着有个孩子,但是结婚这么多年了都没怀上,我女人命苦,从小没了爹娘,和爷爷一起长大,老爷子今年88了,见不到孩子,他眼睛闭不上的!现在好,我等会就给爷爷传个信去!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了!"   "郑萌珠"的名字是郑桂珍在病床上起的。   她说:   "按我们的讲究,孩子要有两个名字,大名就叫郑萌珠,求个萌发向上的意思,珠字用来表达对张丽珠医生的感谢。"   对张丽珠医生的感谢,也贯穿了郑萌珠的整个成长过程。   3
  "我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   离开我出生的地方"   郑萌珠从小就比别人长得健壮,别人一岁才开口说话,她8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即便如此,她也仍然受到许多人异样的目光。有人怀疑她的寿命,有人"开玩笑":"你不是你妈生的。"   还有的人,带着打量的眼光:"哎呀你看你看就是那啥。"   好在郑萌珠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有时霸气回怼,有时时间久了,"他们一瞅,哎这也没啥区别呀。"也就没了声音。   她用"反正我是我妈生的不就完事了呗"安慰自己。   今年33岁的她好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出生的北医三院。   出生后,她与张丽珠教授依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少女时代,张教授关注她的学业,希望她不要像当地的风俗那样那么快结婚生子,于是她努力考学,考上了西京学院。   张丽珠教授病重,意识模糊时,别人都认不清了,但她去探望张教授,远远的,张教授一眼就认出了她。   虽然从小被异样的眼光环绕,但她同时,她也成了成千上万不孕不育家庭的希望。   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做档案工作。对她来说,这份工作虽然基础,但也是在帮助像她父母一样的人。   有的人怀疑她是否能生育,2019年,她在自己曾经诞生的地方——北医三院,诞下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张丽珠教授已经在2016年去世,没能看到她的孩子。   她说,现在做的虽然是"工蜂"的工作,但因为自己不同寻常的出生经历,这份工作与她而言,多了一份意义:   "我在档案室工作,主要负责建立病例、整理数据之类的,这也是在帮助和妈妈情况差不多的人。……硬说特别之处,那就是我的成长,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也有一流的医疗技术吧。"   4
  女性做试管婴儿   面临的身心压力   郑萌珠说的"一流的医疗技术"——试管婴儿,同她的年岁一样,经历了33年的发展历程,现在,我国每百名新生儿中就有1-2个借助辅助生殖。2018年,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量近60万人次。   如果说做父母需要考试,那么做试管婴儿一定是考卷最难的考区。   而女性,是最努力,最用功,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去大医院排队,各项身体检查自不必说,开始取卵,意味着女性正式进入这项"考试"的考验。   有的女性打针促排卵,屁股上和肚子上都要打,连续打10天,屁股上形成硬块,坐下都成了难以忍受的事。   之后就是取卵,在B超引导下,用一根毛线针一样的针插进阴道,再到卵巢内侧,取出卵泡。   知乎网友@九姨太回忆当时取卵子的过程。   "护士叫我进去手术室,把裤子全脱了,内裤放在病号服的上衣口袋丽,腿劈开躺在椅子上,因为是全麻所以问对什么过敏,叫什么,老公叫什么名字,然后我就看到有人给我打针,就没有意识了,再醒来就是护士叫我,那一个轮椅把我推出去,推出去的时候我还是迷迷糊糊的,看见我老公就哭了,其实觉得真是难受。"   在手术台上,20几年,30几年建立起来的羞耻心被统统放下。   穿刺过程中,可能面临盆腔感染等副作用。   取完卵后,女性变得很虚弱。小腹肿胀,还要格外小心,防止伤口感染。   来源:知乎@九姨太   而对于丈夫,虽然也承受着心理压力,但是相比女性来说,承受的身体压力小太多了。他们需要在其他房间取精子即可。   来源:知乎@九姨太   卵子被取出后,与丈夫的精子结合,形成多个胚胎,医生会将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但是并不是植入了妈妈的子宫里,就意味着一定能成功着床,反而可能才是一次次失望的开始。如果不成功,还需要按照之前的步骤,再重新来过。   有的人可能经历4,5次,甚至十几次都没能成功,却仍然继续尝试。   除了心理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即使家中贫穷,也要举债到大城市,在大医院旁租房做试管。   女性拥有子宫,拥有生育的权力,所以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格外的沉重,在做"父母"的这场考试中,她们是拼命学习,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最用功的学生,这场学习,可能也永无止境。   我们都祝福她们能够如尝所愿,取得心目中的好"成绩",合格"毕业",但对于结果,需要女性周围人更宽容的面对,如果她们"学累了",不想"学"了,也请尊重她们的意愿。

做饼干时,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牢记这3点,饼干做出来又香又酥最近中小学生都陆续地放暑假了,有些家长朋友让我分享一些关于饼干的食谱,他们打算在假期里做给孩子吃。做饼干其实并不难,只要牢记3点,做出来的饼干又香又酥,比买得健康又好吃。给大家分享夏天吃牛羊肉不如吃它,才8元一斤,高蛋白低脂肪,多吃也不长肉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是六月下旬了,天气越来越热。很多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只吃素不吃肉,真是没口福。其实夏天也可以大快朵颐地吃肉,比如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鸡胸肉就不错虾尾为何比小龙虾还便宜,满满的套路,网友手里的虾尾不香了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喝啤酒,撸串吃小龙虾的时节。有不少刚学做饭的新手朋友,喜欢买冰冻的小龙虾尾来做。冰冻的小龙虾尾一斤不到10元,小龙虾要25元1斤,个头大的更贵一些,小龙虾的虾肉这肉40元一斤,比牛羊肉便宜又好吃,广东人排队也要买,真香爱好美食的朋友一定听说过食在广东。说起广东的美食,大多数朋友先想到的应该是品种丰富的广东早茶吧。广东的美食,除了早茶,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烧腊了,比如说烧鹅,叉烧,广式腊肠等等。在广面粉里加点料,比包子省事,比馒头好吃,早餐有着落了三伏天太热,早上起来也是热乎乎的。早餐,孩子不愿意吃面条,说想吃披萨,那就安排起来。披萨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往面粉里加点料,比做包子省事,比白馒头好吃。这次做了一个8寸的心形披萨,放天一冷老公就馋这道菜,不放肉也喷香,几块钱成本,10分钟搞定大家好,我是宝妈私房七七八八,很高兴您点开这篇文章。人生何处不相逢,看见就是缘分。我是上班族也是一个宝妈,每天在工作与灶台之间轮流转,累并快乐着。如果您和我一样每餐不知道捣鼓什么佳幼师怎么设计幼儿园运动游戏,孩子才想玩?这3点很重要有人把儿童运动课程想象地很简单,认为只是简单的游戏和环境,让孩子自己动起来就可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儿童运动课程并不只不是简单的环境材料的堆砌,也只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根据儿童不全网最累5岁宝宝,忙着择菜扫地叠衣服,宝妈被服侍得妥妥的现在大家都喜欢用短视频来记录生活,家长们也会在网上分享孩子们的有趣瞬间,有时候看着这些短视频,里面的孩子真是越看越喜欢。前不久刷视频的时候就刷到一位宝妈与孩子的日常,每一条视频都有宝妈开挂式后半生把自己当后妈,把老公当客户,家庭更和睦康德对婚姻的总结是婚姻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有着保障夫妻二人利益最大化,在共享利益的同时也能共同承担风险,增强在生活中抗风险的能力。而对于与孩子的相处,许多心理专家则认为,保持适当心理学家若想养出优秀的孩子,母亲需要做好四件事,很重要文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当妈之前,我们可以任性,可以洒脱,可以肆意。但是当妈之后,我们多了一份责任,我们瞬间,就有了妈妈的样子。只是,妈妈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在孩子不想孩子越来越难带,娃6岁前,要先给家人立3个规矩,再是孩子文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有时候,觉得孩子就是一个天使,看到孩子甜甜的笑容,作为父母,我们心里再多的不开心,也会被治愈。这,就是孩子笑容的力量。但是,绝大多数孩子,
如何判断孩子以后个子高不高?要想判断孩子以后个子高不高,可以从孩子的膝盖,小腿长度等来进行判断。如果父母身高都比较低的话,孩子的身高很大概率也不会很高。不过如果先天性条件不太好的话,那也没关系,并不是说父母个小朋友的问题也是大人的问题几天前,一个男孩,叫宇航,他是从蒙城来的,但是现在合肥也有阳性,他也回不去,就一直在我们小区这里。我楼上的两个小朋友就叫ab。跟我儿子一起都在卡车上玩,宇航也跑上来,但是a先打他然江苏妈妈每天课间给12岁儿子换纸尿裤弱势群体求学难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位妈妈心底的声音。刘妈妈有一个12岁的儿子,本该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时光,但因为儿子的高位截瘫,家里一切都变了。儿子科普发现身边有星宝贝可以做些什么?你遇见过这样的孩子吗?她们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尖叫,她们会独自玩一个玩具玩很久,她们不被周围变换的事物所吸引她们是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展障3种不健康早餐,尽早撤下饭桌,别伤了孩子的脾胃,做好2点导语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顿,尤其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而言,早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一顿丰盛营养的早餐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能量,而且还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姥姥陪读(98)重点怀疑对象文丨流云文苑记录2022。4。1星期五题记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能从教养者身上找到根源。(小旗涂的画)1。hr小旗今天又成了姥爷的重点怀疑对象。原因是,姥爷中午回来的时候,发现客厅里我孩子的作业如何自主高质量的完成?说到孩子的作业,家长表示很头疼这个问题,不是孩子写作业的习惯不好,要不就是依赖家长检查,如今的作业似乎成了家长们的作业了。到底该怎样引导孩子养成自主认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呢?一不知其玩耍对儿童有多重要?很重要的,我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上幼儿园了,那时候我除了玩还是玩,跟门口的小朋友一起到处跑,到处玩,藏猫猫啊,去田地里挖坑啊,跳皮筋啊,扔沙包啊我的童年很快乐。我妈的干儿子,比不到5岁的孩子,面对好朋友间的矛盾,这位宝宝做得真棒阿婆,今天眺眺和小蘑菇吵架了一上车,可可就跟我八卦她幼儿园的情况。啊?她们为什么吵架?我问道。眺眺今天说小蘑菇画的小动物太丑了,小蘑菇就生气了。哦,这样啊!你觉得丑不丑呢?我觉得是宝宝不交流冷漠,可能不是情绪在作祟,而是孤独症的前兆图片源自网络前两天在幼儿园接小宝的时候,遇到他曾经一个小伙伴的妈妈。那位妈妈有些犹豫地和我说,觉得她家的宝贝最近越来越不一样了。似乎不会和家里人主动沟通聊天,也不会像同龄小孩儿一样3岁孩子不爱吃饭,脾胃都不好了,有什么好办法吗?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观点如下养成良好进餐习惯我个人觉得小孩子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尤其是脾胃不太好的孩子。两餐之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零食,要不然该吃饭的时候他可能不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