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孙子是我的,你凭什么说他?隔代教育最忌讳家长的战线不统一

  "你怎么又不好好吃饭,不准挑食,现在不吃饭,待会一点儿零食也不准吃。"妈妈正在教育儿子不能挑食。孩子还没有回话,就响起了奶奶的袒护声:"你别吓唬孩子,还把孩子吓坏了呢。乖,别听你妈的。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去。""妈,你别总惯着孩子,这样不好。""怎么不好了,我的孙子,凭什么说他?"争吵声又在隔壁响起了。
  为了孩子的吃饭问题,每次到饭点,隔壁总要因为孩子的问题争吵。妈妈想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可是奶奶总是护着孩子,就这么一个孙子,老人宝贝的不行,要星星不给月亮。孩子的妈妈经常向我诉苦,说老人把孩子惯坏了。我作为外人只能做一个旁听者,但是隔代教育的问题却是不能忽视的。
  因为现在几乎有一半家庭都存在着隔代教育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孩子正在经历着隔代教育,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说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教育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只能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
  什么是隔代育儿呢?
  "隔代育儿"又称之为"隔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年轻的家长或因为工作繁忙,或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了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就被称之为"隔代教育"。
  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没有时间带孩子,就只能让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孩子。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是以科学为主,而老人的教养态度则是以孩子为主。这其实就是两代人的育儿观的不同所造成的。
  隔代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这个社会的常见现象而已,只是更多的是因为隔代教育并没有把握好尺度,导致了隔代教育的弊端愈演愈烈,甚至有些家长提出坚决反对隔代教育。其实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的优点:
  ①老人带孩子更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都知道"隔代亲",也就是说祖辈会对孙辈非常的亲近,尊重孙辈的想法,满足孙辈的要求。
  一般来说,老人对孩子更倾向于散养模式:孩子跟着老人在大自然中奔跑,亲近各种花草、触摸各种小动物,这对于孩子认识世界,增强自我辨识能力,很有帮助。
  同时老人带孩子,更喜欢按照孩子的想法来,比如孩子向玩泥巴,老人就会带孩子在小院里挖泥巴;孩子喜欢逮蚂蚱,老人就会带孩子去地里,逮一瓶子回来;孩子想骑车,老人就会在孩子身后保驾护航……
  老人对孩子的顺从,保护了孩子的天性,增加了孩子对世界探索的兴趣,也为孩子的童年增加了美好的一笔。
  记得我家孩子曾经写过一段描写逮蟋蟀的句子:"我先找到一只蟋蟀,瞅准时机,一下子冲过去,把它扣在自己的手掌下,然后轻轻的翻开手掌,趁它还没有跳走的时候,抓住它的腿或头上的触角,再把它放进瓶子里带回家。这就是我家母鸡的大餐。"
  看到这段生动的描写,我有点惊奇的问他:"你怎么知道是这样捉蟋蟀的?"他回答我说:"小时候,姥姥带我去地里,就是这样捉蟋蟀的啊!"
  正是老人的看似放纵的散养,给了孩子写作的素材,让孩子保留了一颗童心。
  ②老人带孩子经验更丰富
  相对来说,老人带孩子的经验会更丰富一些。虽然有时候我们更强调科学育儿,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老人的经验丰富,遇事处理起来有条不紊,有一些老方法还是对孩子很有用的。
  比如老人知道"春捂秋冻"的道理,知道孩子要"常耐三分饥和寒",知道母乳是对于宝宝来说最好的食物。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老人的建议可能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孩子是不是饿了;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孩子是不是想睡觉了……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讲的就是因为老人的经验丰富,因而能够给后辈指导经验。
  ③老人带孩子更能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老人都喜欢围坐在一起聊天,尤其是在老家的环境里,经常是几个老人带着自己的孙辈,一边聊天,一边看孩子。而几个小家伙就在一起玩,这对于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都有很好的帮助。
  几个孩子打打闹闹,玩的开心,哪怕是不小心磕到碰到了,老人家哄哄也就好了,不一会儿几个孩子又玩到一起了。隔代育儿的缺点:
  ①老人带孩子阻碍孩子的行为发展
  很多的老人带孩子,都会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就代劳。孩子吃饭要喂,穿衣要哄,甚至上小学了,还不会吃饭穿衣的孩子大有人在呢。
  记得一个朋友曾经向我诉苦说,她家的大儿子,从一出生就开始跟着姥姥一起生活,直到小学五年级了,才接回家跟着妈妈一起住。然后这个妈妈就发现大儿子根本就不会自己吃饭。因为在姥姥家,都是姥姥喂饭,孩子不但不会使用筷子,勺子都不太会用。
  朋友见了很着急,坚决不让孩子再回姥姥家了,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孩子终于能够自己吃饭了。现在朋友又有了老二,姥姥还想帮着带孩子,朋友坚决拒绝了,她要自己带,她可不想老二再变成老大的样子。
  老人的过度代劳行为,违反了孩子行为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孩子的行为发展,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②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
  隔辈亲真的是我们妈妈无法理解的。因为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老人都会满足,不管是有理的还是无理的。
  每次我带孩子回老家,一进家门,我妈都会拉着孩子去购物,只要是孩子想吃的,爱吃的,统统买一大袋回来。还警告我说:"你可不能总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还小呢!"好像我根本不是孩子的亲妈一样。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心理的一种保护伞,有事就去求老人帮忙。
  隔代育儿虽然有缺点,却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因为自己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不能分身,那怎么办呢? 形成统一的话语权
  兰海老师曾经在《放学后》中提到过"话语权"这个问题,就是说家庭教育,一定要统一话语权,不能妈妈训孩子,奶奶护孩子,这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中,两代长辈要做到意见统一,不能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而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就要袒护孩子。这样的话,孩子一是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话,二是觉得有老人撑腰和袒护,自己就不用怕爸爸妈妈了。
  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有很大弊端的。
  一个爸爸正在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而训孩子,气到极点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伸手打了一下孩子,结果孩子还没有怎么反应过来,爷爷早已拿起了棍子,开始教训爸爸:"谁让你打我孙子的。"爸爸争辩道:"他不好好写作业。"爷爷却说:"他还是个孩子,你不会好好和他说吗?你都多大了,还动手打孩子?""可是爸,我小时候,你也经常打我啊!"爸爸有点委屈。爷爷怒气未消地说:"那是因为你小时候调皮。"
  看看,这就是因为两代人对待孩子的不同的态度,导致爸爸不能教育孩子,爷爷护着孩子,最后,孩子却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在家庭的教育中,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比如学习,那就要认真学习,态度不认真,就要教育。老人要意识到,孩子的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大家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一个好的人生。
  也就是说:老人不能惯着孩子。 适度放权,培养孩子自立
  一般来说,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学的东西:一岁要学走路;两岁左右学着自己吃饭,有大小便意识;三岁左右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五岁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初中的学生,在吃早餐的时候,把煮熟的鸡蛋全部扔到了垃圾桶里。老师看到了就很心疼,问同学们怎么回事?结果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告诉老师:"我不会剥鸡蛋。"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了,鸡蛋却不会剥,老师心痛之余,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鸡蛋的课程,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更让我们家长开始反思:到底怎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基础的教育?
  当孩子想自己拿起勺子吃饭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哇,真不错,都能用勺子吃饭了。"当孩子第一次穿衣服的时候,家长要耐心的等待,给孩子时间:"不要着急,慢慢来,今天真棒,会自己穿衣服了,真的长大啦!"
  而当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都是孩子的必备技能。
  所以作为祖辈,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作为父辈,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以妈妈为主
  我们都知道,妈妈是孩子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也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教育要以妈妈为代表,妈妈起到带头的作用。
  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别人无法比拟的。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妈妈那么严厉的批评孩子,孩子还会找妈妈?"那是因为孩子心中有对妈妈的爱,同妈妈爱孩子是一样的道理,是一种天性。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孩子细心的引导,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所以妈妈应该作为孩子教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对孩子进行说教的时候,以妈妈的教育为主,爸爸和祖辈应该和妈妈站在同一条战线,让孩子意识到大人团结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所以,请放下对孩子的袒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一起努力,让孩子成为一棵茁壮的大树。

黄磊女儿身高惊人,春季长高黄金季教你避开七大喂养误区近日,黄磊的女儿多多的一张合影照片再次引起网友热议。照片上的多多俨然已经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最吸引人的还是多多那逆天的大长腿和身高,与多多一起合影的著名小提琴艺术家吕思清的官宝宝吃完奶就睡觉,是怎么回事?T宝宝吃完奶就睡觉,是怎么回事?很多母乳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宝宝哇哇大哭,以为饿的慌,结果吃几口就呼呼大睡了,那宝宝到底是困还是饿?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根据宝宝月龄大小,6个月内宝宝起名字大全2022男孩宝宝取名网晏平起名寓意好的男孩名字宝宝起名字大全2022男孩宝宝取名网晏平起名寓意好的男孩名字每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的时候,宝宝起名,心里也都是非常纠结忐忑的,宝宝起名,各位家长都会女儿是不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可以从脸上的3线1沟看出来大家好,我是践行终身学习的西红柿妈妈!我记得我怀二胎的时候,天天吃各种水果,就想着宝宝皮肤又白,眼睛又大。孕期更是各种刷漂亮宝贝,希望自己将来生个漂亮宝宝。孕期只要说对宝宝好,我可请不要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孩子对手机的沉迷和依赖,日渐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甚至,越来越多悲剧因此发生。一个高中生因为两次玩手机被抓,凌晨从学校宿舍坠楼一个15岁女孩因为父亲给不够钱买手机,竟然跳楼自杀一个男初产孕妇选择无痛分娩还是无痛导乐?顺产分娩疼痛,只要经历过的人都会摇头说不想生二胎,太疼了!太煎熬了!从开始的宫缩到内检到开宫口,生宝宝到撕裂侧切,最后手剥胎盘和缝针压肚子,每个过程都特别的疼,如何在这些过程中,减怀孕八个月没做过产检,该怎么办?怀孕八个月没做过产检,该怎么办?怀孕八个月没有做过产检,只能说题主心真大,之前的检查已经错过,建议赶紧去医院做产检,孕晚期的检查千万不要错过。孕32周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腹围,母乳喂养的妈妈如何利用黄金恢复期减掉大肚腩?哺乳期减大肚腩,其实很容易。分享下我的经历。一减少精主食摄入,增加粗粮摄入不知道题主看没看过一张图(吃什么胖哪里的解析图),小腹臀部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糖摄入过多。所以,在我生完中医知识每日一读四圣心源堕胎胎漏产后根原堕胎胎之结也,一月二月,木气生之,三月四月,火气长之,五月六月,土气化之,七月八月,金气收之,九月十月,水气成之。五气皆足,胎完而生矣。而土为四象之母,始终全藉乎土,土中阳旺,则胎婴幼儿红胎记还治得好吗?孩子的出生对家庭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的疾病会让父母担心。红色胎记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诊断容易,治疗难。只是一个婴幼儿红497还治得好吗?接下来就是我们2022年宝宝好名字,带有儒雅仙气核心提示2022年宝宝好名字,带有儒雅仙气。现今,参考古典诗词著作取名成为受欢迎的取名技巧,这与家长对孩子名字的审美有关,多数家长期望为孩子取一个具有内涵,给人高雅之质的名字,展现
宝宝不爱午睡,除了缺少午睡的习惯,也可能是精力过于旺盛宝爸宝妈独自在家带娃,最害怕遇上一个习惯超长待机的宝宝,父母们用尽各种方式希望哄宝宝入睡,然而宝宝却仍旧睁着闪亮的大眼睛盯着父母我睡不着,而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宝宝不睡午觉会这几种毒奶瓶最害娃,可能正在偷走孩子健康,父母还没有察觉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这种情况下,奶粉的正确喂养对孩子而言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要保证宝宝健康饮用配方奶,除了要关注奶粉的安全性之外,奶瓶的质量也该受到重视。欢迎关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后,浑身是刺,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很多父母在线上线下咨询,孩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尤其是确诊了抑郁症双相障碍之后,情绪非常不稳定,烦躁易怒。父母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动作或一句话,很可能就把他们惹怒了。孩子轻则把自己关在有毒的水晶泥,你还在给小朋友玩吗?为了孩子的健康快快扔掉吧一则新闻介绍一位小女孩在家玩水晶泥时,一小块水晶泥不慎蹦入了她的左眼,小女孩瞬间便感觉到疼痛,流泪不止。就医检查发现小女孩的右眼裸眼视力为0。4,而左眼裸眼视力仅为0。06,医生判孩子认生的4种情况,认生并非胆小,家长要如何正确引导呢?认生对发育中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孩子认生的4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依恋情感的建立有关。出生79个月的时候,是孩子依恋情感建立的阶段,孩子见到陌生人或者进入陌生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真的正确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共鸣,就是我们的父母曾经或现在教育我们的方式,大都是以打与骂为主,并且很多父母都非常信奉这样的教育方式,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吗?老一辈的父母们教亲子活动两岁多的孩子这样带才聪明世界上最好的游乐场是哪里呢?是梦幻迪士尼吗?是缤纷海底世界吗?不!是大自然微风微风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是什么样的?是会唱歌的机器人吗?还是酷炫的奥特曼奥特曼?最好的玩具就是爸爸妈妈!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当你跟某些孩子相处时,他们总是丢三落四,与小伙伴经常有冲突,上课纪律太差,总是被老师投诉作为父母的你是否会感到心力交瘁?往往这些情形都是疾病造成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是儿童多动症的如何正确解决孩子的情绪陷阱案例幼儿对抗行为是指特定情境下,幼儿的言行与互动对象的期望相反,经常出现挑战性行为的逆反言行。它主要表现在明确对抗,你说东,他说西,总是与成人对着干,这在对待家人时尤其明显私下抗拒如何让孩子学会共情?或许你可以带他去看一看中国医生暑期档有很多适合小孩子看的电影,无论是俑之城还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看起来都像是可以带着小孩子去看的动画片,但我最后决定,要带他去看中国医生。不少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看这么一部电影孩子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对于三岁的孩子,他们抽象认知还没发展好,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只有看得到的东西才会存在。心理学有一个三山实验。实验中,孩子坐在三座山的前面,三座山旁边有一圈铁轨。火车绕着山走,问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