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我们都在经历一场处心积虑合谋的鸡娃骗局

  名词解释:
  鸡娃:像打了鸡血一般敦促孩子学习。
  "鸡娃"这个词儿不知何时在教育界流行起来,由此衍生出来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内卷化"这些新生事物,都真真儿地映射出了当前家长们的攀比焦虑。究竟开挂的"鸡娃"是怎样炼成的?奉上十一姐的这篇深度好文~
  2020年10月12日,本来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一。
  但是这一天,我的朋友圈 如约 疯狂。一篇又一篇带着"KET"、"PET"关键词的爆款文,成功把大江南北不同城市的空气都染上了焦虑的味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KET、PET考试的报名日,成了自媒体每年两次的"月经式焦虑狂欢"。
  在这些文章里,充斥着"牛娃"、"标配"、"升学敲门砖"、"疯狂"、"抢空"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你在狂轰滥炸中会恍然以为,身边每个孩子都在考KET、PET,自家孩子不考就不正常了,就会被这个时代狠狠抛弃。
  而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去年,KET、PET的报名人数是 15万 ,而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是 一个亿 。也就是说,以小学生为主要报考人群的这两项剑桥英语级别考试, 每一万个小学孩子里,只有15个孩子报名了。
  而这15个孩子里,只有6个能通过; 150个孩子里,才有1个优秀。 (据说只有优秀才有含金量)
  即便在传说中"宇宙最鸡娃高地"的北京海淀区,疯狂备战KET 、PET的,也只是极少数的一个鸡娃小圈子罢了。
  但是,作为一个生娃生得晚的80后老母亲,我虽无缘见证奥数的疯狂,却亲眼目睹了KET、PET的高调出圈之路。
  2016年,全国只有2万人报名KETPET考试,主要是那些有出国或者就读国际学校意向的孩子。那时,说起"PET",绝大部分人只会联想到英文单词"宠物"。
  各种数学杯赛被叫停之后,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在一堆简历中"鹤立鸡群"呢?有人想到了英语。这是第一批在剧场里站起来的人。
  而真正助推这场剧场效应的,是无数媒体和英语培训机构。
  媒体用一遍又一遍的夸张渲染,向家长们强势科普了KET、PET,也收获了一篇篇十万加爆文,和一套套高销量的习题册或课程。
  英语培训机构列举出一堆不知真假的简历,把它包装为"名校通行证"、"小升初第一证书"。
  于是,一批又一批不明就里的家长,在这样的强势围攻之下也犹疑地站了起来。
  就像一个人造涟漪,这场剧场效应,从北上广深的小圈子,一点点波及到了太原、襄樊等等三四线城市。
  而它真实的含金量怎么样呢?
  且不说三四线城市的招生官,可能还没听说过这两个词。即便在北京,很多真正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会告诉你, KET、PET证书并没有什么大用 。真有实力的孩子,少它不少;实力不够的孩子,多它不多。
  你的焦虑,你的孩子无数个默写英语单词的日日夜夜,不过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
  法国哲学家基拉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 "三角欲望学说"——人的欲望是由他人引起的,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判断它是有价值的。
  而驱动这种欲望 甚至不需要事实,只需要制造疯狂追逐的假象 ,就能让你掉进从众心理的陷阱。
  我们都在经历一场处心积虑合谋的鸡娃骗局。
  骗局一:
  牛娃的恐吓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特别火。
  这个段子在谈笑中呈病毒式传播的同时,也成功的催化了焦虑。
  媒体最常用的制造焦虑的方式就是 信息窄化 ——不断的渲染极端个例,直到你把它当成普遍事实。
  梁文道说:天才总是成群而来。
  而牛娃也是批量生产。
  有没有发现,这几年,你身边的牛娃特别多。
  从华为201万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发论文拿大奖还能说四国语言的天才少女,到批量孵化的鸡娃博主和他们口中的各种"朋友家的"鸡血小牛娃。
  无论如何巧言令色、自圆其说,这样的鼓吹和渲染都是为了制造一种恐慌的大氛围。这种氛围就像一个黑洞,会一点点吸收掉家长的理智。
  而事实是什么呢?
  1500个词汇是KET的词汇要求,从KET的报考率通过率来看,这个段子即便是真的,也是百万分之一的个例;
  鸡娃博主的孩子,绝大多数没有考进早培早早培;
  "朋友家的"鸡血小牛娃很可能并不存在。即便存在,数学好的,英语极可能不怎么样。你看到的,是他们最希望你看到的那一面。
  我就是一个海淀妈妈。海淀妈妈们确实重视教育,但传说中的海淀牛娃,有, 然而只是凤毛麟角。
  我身边的海淀妈妈们 (包括我自己) ,绝大多数并没有三头六臂。他们一样晚上累的只想多睡一小时,一样对课后练习草草了事得过且过,一样学了语文就没有时间练数学。
  我身边的海淀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孩子,是压力有点大、生活有点辛苦的普通孩子。
  然而,焦虑的幻觉制造的剧场效应却是实实在在的。
  打鸡血并没有创造天才,但却让很多基础型的技能水涨船高。
  以前,拼音是上小学之后才需要学习的东西,现在,学校老师默认孩子都会,拼音变成了必须提前掌握的工具;
  以前,学龄前认识100个字就够了,现在,你必须认识三五百个字才能达到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的基础技能,并无法把孩子送进名校,甚至无法让他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只是让那些四五岁的孩子,变成一匹匹发足狂奔的、年幼的汗血宝马。
  我们并没有得到什么,我们只是一直在失去。
  骗局二
  虚假的繁荣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里,揭示过哈佛、普林斯顿、耶鲁这一类名校的招生陷阱。
  录取淘汰率是大学排名的重要参考,而大学排名又是获取经费和贷款的重要依据。为了拉高淘汰率, 哈普耶会降低接收简历的门槛,鼓励更多人前来申请,尽管他们明明知道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被录取。
  这是一个狡黠的骗局。
  而在中国,这样的桥段又何尝不在上演。
  就拿数学培训机构来说。
  "不要让孩子背不能理解的公式"、"不要让孩子刷枯燥重复的题目",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呢?
  被诟病的教学方式并非愚蠢,而是聪明与精明的设计。
  只有能被标化的公式,才能制造标化的课堂流程,才能降低老师的招聘门槛,才能提高机构的容客量;
  同样,只有背公式,才能制造一种 虚假繁荣 :你看,我的孩子也能学奥数啊!它是一个包装巧妙的毒苹果,不吃到苦味的核,没有人舍得提前放弃。
  但是,当你欣喜的交了几万块钱,在教室的前排落座,你离成功还有多远呢?
  拿某思培优的班型来说,从下到上分为:敏学、勤思、创新、创新A,一路漫漫求索而上,你到达的只不过是奥数集训队。
  而已然是天之骄子的集训队,最后参加比赛的孩子有多少胜率呢?2017年各种杯赛,一二三等奖加起来的获奖率,不会超过30%。
  有个在北京海淀黄庄教奥数的老师曾经在网上说:" 我有时觉得自己和哄抬房价的中介没有什么区别 。有些孩子本来不应该走上这条路,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不用这么拼命,现在却不得不咬牙陪跑。"
  而鼓吹刷题、背公式的鸡娃博主们,让孩子5岁刷了几万道题、6岁每天晚上做奥数做到10点半的鸡娃博主们,或许他们也是这些毒苹果的受害者而不自知,试图销售给你并没有被验证过的成功学。
  也或许,他们只是想收点广告费。
  有人算过某鸡娃博主号称刷过的习题册和上过的课程,发现孩子得24小时不吃不睡才行。
  如果刷题不成功,没有损失倒也算了。然而它背后的 沉没成本 没有人说给你听。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这样说: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 从长远来看,却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那些靠刷题勉强陪跑的孩子,一定会被刷下来。到那时,孩子疲了、累了、不想学了,时间都被占用了,其它诸如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底层能力,这些能让孩子将来从人工智能手里保住饭碗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那将是多尴尬的境地。
  更别提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的高发,每5位中学生就有1位曾经考虑过自杀。
  在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大学校园的危机》报告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无望";接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孩子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比奥数得奖大的多。
  那些倒在半途的孩子,逐利的人群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没有人书写他们的墓志铭。
  骗局三
  精英教育的吊诡
  上海社科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95%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应该进入前5%。
  我们这个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精英崇拜。我们期望孩子成为精英,也只教育孩子如何追求成为精英。
  然而,吊诡之处在于,精英教育之下,留给孩子的"精英席位"却少的可怜。
  2019年,光北京海淀区就有3万名小升初的孩子,可是家长们削尖脑袋想进的海淀"六小强",加起来招生不超过1500人。即使在海淀,这也不过是5%的概率,更别提那些争夺极少量外区名额的其他区孩子。
  如果再看的深一点呢?
  美国社会学家杰罗姆的研究发现,1920年代以前,一个人能否进入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
  但是,犹太人考试太厉害了。于是,为了保持精英阶层的优势,保证只有极少数人能向上流动,哈普耶的选拔条件,又增加了关注一个人的素质,也就是申请人参加的体育运动、课外活动等等。这样的选拔标准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里说: 你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这种疯狂的本质。 这个游戏的主题并不是社会底层或者中产阶层突破自己更上一层楼,实质上,这是资本阶层家庭巩固自己排位的游戏。
  反观中国,从英语、钢琴、芭蕾,到冰球、马术,被提前到幼儿园的教育军备赛不也是同样的路子吗?
  这意味着努力想进入精英阶层的我们,付出100%的资源、掏空腰包,其实是玩一场被牵着鼻子走的、从规则上来说就注定极难赢得的游戏。
  与此同时,教育的高回报时代也一去不返。
  在美国,20年来,大学的学费上涨了72%,平均每个家庭为教育负债33000美元。
  但美国中产阶层的收入中位数,却不升反降,从30年前的45000美元,下降到了今天的42000美元。33%的孩子,收入不如父母;37%的孩子,收入和父母差不多。
  腾讯教育发表过一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有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40%。
  而2019年,中国大学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仅仅比高职多1100元。
  破局之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让《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名噪一时。它的两位作者在书里说:
  是 "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和不恰当的教师激励制度" 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的困局。
  "我们似乎是在 建议 一种双重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是为富人的孩子设置的,他们无疑会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里接受最高标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余下的孩子设置的。对此的反对意见并非毫无根据, 但遗憾的是,这种差别已经存在。 "
  教育分层、阶级分层,在哪里都是最扎痛神经的敏感词,但又是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避免的。
  正视现实,不是要我们放弃、无所作为,而是为了 回归理性、看清方向、另辟蹊径 。
  破局之路在哪里呢?
  1
  改变对教育的理解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都把教育看成了一个工具、一次投资、一种让孩子获取大量财富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做的也是职业技校的工作。   然而,我们的孩子到底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或者这么问:如果教育不能实现阶级跃升,孩子是否还有必要接受教育?   教育不是为了 (至少不仅仅是为了) 让孩子得到一份好工作。 教育的价值是让孩子从知识里获得智慧。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让他在和爱人吵架的时候有更多智慧去解决矛盾;让他在被人评论时有更多智慧去面对内心;让他在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在湖边散步时感到幸福;让他在书海遨游,睽得新知时感到满足;让他怀抱对世界的热情,发现世界那么有趣,从而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   让他有智慧和谐的与世界、与家庭、与朋友、与自己相处。   他们要首先学习做一个普通人,如果幸运,成为一个精英。   而不是首先学习做一个精英,如果 不幸 ,成为一个普通人。   2
  摘下恐惧的眼罩   我们对事实的抗拒,往往源自于恐惧。   父母最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得到的,是一份稳定的政府或者白领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完全一样。   然而,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的父辈以为是金饭碗的印染厂、棉纺厂、副食品公司大批倒闭裁员。   我们这一代,我们的父辈以为是金饭碗的银行网点开始大批关闭、电视台报社的记者主持人停岗待业……   历史从来没有停下变化的脚步,未来注定是一个更加急剧变化的时代,稳定,或许并不存在。如果孩子是朝着得到一份稳定工作塑形的,那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你恐惧的东西,一旦正视它,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而一旦把恐惧的眼罩从眼前拿开,一个新世界就出现在了眼前。   在本科生平均月薪5000多元的同时,《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半数新职业从业者月薪超过5000元,四分之一超过一万元,5.6%达到25000元以上。   (摘自《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   别瞧不上新职业,要知道,律师、会计师、药剂师、秘书、记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都是"新职业"。   而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尝试使用分析能力测试,替代学历的筛选。   若你能看到这个新世界,你自然知道,当鸡娃与孩子的核心能力、身心健康相冲突的时候,该如何 取舍 。   是一开始就抓住一切机会,但是跑向一个死胡同;还是跟着自己的进度跑,并跑向更多可能。   随大流盲目鸡娃虽然辛苦,但其实,这是一种让我们更有安全感的选择,是大脑的惰性。   的确,要做一个不焦虑、不盲目鸡娃的家长,需要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耐心、动更多脑筋,甚至需要去寻找更多的资源。   但这不是退却的理由。   "普通家长不配",这才是一针 麻痹剂 。   未来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相反还有很多机会。   但它需要:一些方法+一些时间。   它永远只面向那些敢于撕破恐惧和惰性的少数人。   就像一个父亲对孩子说的:   "不要担心,你会有未来,而且每个人都有未来。你只是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

14岁女儿忍无可忍,向母亲吼你不要管我读懂孩子的心太重要一位40岁的宝妈忧心忡忡,她发现女儿渐渐变得特别讨厌她,说不上几句话就被女儿一脸厌恶地制止,后来还忍无可忍地冲她怒吼你不要管我!这个女孩14岁正值青春期,她的妈妈为了教育的问题没少两年恋爱谈不拢分手,被男方要账86万,女子我的青春你赔谈恋爱的时候情侣之间互相送礼物,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不过由于大家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一些人送礼物动辄上千上万。分手之后,这种大额的礼物是否该要回来呢?一对男女因为分手后该不该归还赠妈,我们买不起头等舱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穷无关前段时间一个有趣的话题让众人议论纷纷,针对于教育孩子时是否应该哭穷的问题,大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见解。这件事起因是一个孩子跟着妈妈坐飞机,忽然发现飞机票有几种不同的级别,而头等舱是最老丈人愤怒痛斥女婿凭什么要给我女儿买房?贪得无厌的小人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女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儿女的结婚对象,就不能那么推心置腹了,平时大家也就客客气气的,但是提到金钱相关的问题,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小刘和女友相恋4年,感情深厚,但是女方5岁临界点,家长教会孩子这一准则,有效避免熊孩子的诞生我们常说宝宝的成长复杂又纠结,有所谓的2岁狗都嫌的年纪,也有5岁开始的熊孩子高发期。作为家长虽然看自家娃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可爱,但是我想无论是哪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家孩子长成熊孩子吧8岁女童当街被老汉抱住,11位路人无一上前制止现在的人怎么了少年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大家的保护和关爱,假如路边一个小女孩被人欺负了,作为路人你会上前搭救施以援手,还是会冷漠旁观呢?这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在2020年的夏天,一个可爱的82位少女拍照凹造型,踩坏车主奔驰越野,谁知家长却辱骂警方这些年来,熊孩子猖狂破坏他人物品的故事层出不穷,但大众印象中的熊孩子多半是调皮捣蛋的男孩形象,年龄也多为十来岁的小孩,谁知妙龄少女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今年夏天,一位奔驰越野车的主人报儿子声称遭虐待,被命令到厕所吃饭,宝妈冲到幼儿园猛扇老师孩子的小脑袋里总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有时候带给家长的是惊喜,有的时候则是灾难,谁能想到一个幼儿园小男孩会谎称自己遭虐待?前段时间,老师虐待学生的事频频被爆出,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生深夜家长群红包不断,老师看了立即报警别发了,快撤回微信群内发红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家人群公司群,经常会有人发红包让大家抢着玩,快乐一下。家长群里发红包,往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学校要收钱了。一位小学老师正准备睡觉,已经是深女子晒婚纱照孕照到朋友圈,亲友评论扎心拜托别出来辣眼睛拍照分享到朋友圈,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大家都喜欢用照片来记录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朋友圈也是一个非常方便查看和回忆的好地方。小雯和男友算是奉子成婚,考虑到胎儿的安全问题,他们结婚东北宝妈深夜大嗓门,怒吼一整个夏天,邻居理解理解请问在座的各位有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娃的这些年,您是否有忍无可忍吼孩子的时刻?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在生育孩子之前,做足了心理建设,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心理学观念,天
那些熬夜写作业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更多亲子资讯,欢迎关注千聊珊瑚妈妈!晚上,时针已指向十点半。睡意渐渐朦胧,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打个哈欠,看一眼正写作业的孩子坐在书桌前的孩子,虽然依旧摆出学习的样子,但已倦意渐浓,从小不亲近爸爸的女孩,长大后拥有的人生,大多数人都预想错了一个孩子的出生,是爸爸妈妈俩个人的事情。同样的,在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爸爸承担的角色也是和妈妈同样重要的。尤其是对女孩来说,爸爸对女儿人生的影响更深远。爸爸缺席的原因,要么是你在产房里生孩子,准爸爸在产房外做啥?这些图,每张都让人落泪路过产科诊室门口,听到两个准爸爸在聊天大概意思就是老婆生产,要不要陪产?在一旁的宝爸听的面露难色,因为他听到宝爸去陪产,不仅会被媳妇手掐得手臂啥的淤青发紫,而且自己可能会被吓晕。完这3种特征的孩子,老师嘴上不说心里也喜欢,中了的家长有福了文秘籍君从小到大,每个班级里面都有听话的孩子和调皮的孩子,总有一些孩子是老师喜欢的,也有一些是老师不怎么喜欢的。孩子受不受老师的喜爱,也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儿童画综合创意美术课程6一适合年龄68岁二教学目标1通过绘画经典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寓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的道理!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敢于创新,改编故事。2有意识的用构图表现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谈谈你亲历的取名趣事?八十年代搞计划生育,老大闺女取名招弟,二闺女再招,老三叫又招,无奈做了绝育手术,其后不久又一个女孩,取名叫绝招我想静静给闺女取名字。和老婆约定,我负责正名,她负责乳名。我先是查八字儿子2岁,从只会叫爸爸妈妈,到语言大爆发,妈妈的方法可借鉴燕燕家儿子2岁了,但只会叫爸爸妈妈。像睡觉吃饭有两个不同字的词都说不出来,吃饭就用手指着口,睡觉就用两只手托在耳旁做动作。邻居家的小胖和儿子同一个月出生的,人家都会背简单的古诗了。婴儿理发器要怎么选?选购婴儿理发器,重点关注下以下几个方面吧!1看防水功能和静音效果爸爸妈妈在选择儿童理发器时,一定要考虑防水功能和静音效果。因为一般给宝宝理发,如果理发器声音太吵,容易让宝宝产生恐惧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这样学习的这是怀左同学的第1450篇原创文怀左去年,我阿姨家孩子以660多的分数考入了复旦大学。我知道结果时的第一反应,脑海中出现了四个字正常发挥。不得不说,阿姨家的孩子本身非常优秀,另外阿BIOmaus贝贝哩丨宝宝牙膏怎么选我们都知道给宝宝使用的产品必须得是安全性极高的,尤其是进入宝宝口腔的产品,除了吃食以外,还有就是牙膏牙刷等等这些都需要父母们用心挑选,仔细比对的。说到牙膏,我们都知道近几年了很受热爱长湿疹的宝宝如何护理?作为一名营养师的我,二胎宝宝八个月,遗传了我的过敏体质,经常动不动就长湿疹,在这,我想分享一下日常护理技巧给大家,减轻宝宝的不适,也希望所有的过敏宝宝都能早日康复。1越是爱长湿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