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家长复工,孩子没人管?学会这四招,携手AI共创未来教育环境

  2020,一场疫情,学龄儿童全员宅家上网课。这让很多孩子共享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也让很多家长吐槽"被网课逼疯"。受疫情影响在家开学,这让孩子和家长提前品尝了一把"未来教育"的滋味。随着科技发展,网课甚至人工智能都会强势介入教育领域,这将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颠覆式的改造。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人类教育者与人工智能将如何配合,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雅丽恢复上班后,孩子的学业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以前孩子上网课,雅丽在旁边陪伴,有不懂的及时解答,有情绪及时疏导,总体来讲学习效果还不错。
  但雅丽上班后,孩子白天自己上网课,由于是录播,没什么交流,所以孩子几乎记不住课堂内容,作业也一塌糊涂。等雅丽下班回家,不但要辅导孩子改作业,还得安抚孩子情绪,每天都搞得人仰马翻。
  雅丽的情况就是人机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录播网课作为教育者不能与孩子交流,雅丽在家时,正好扮演了人类教育者的角色,跟网课配合得还不错,但当雅丽一上班,就没时间做这份教育工作了,于是一下子全乱了。
  所以,纵使在不久的将来,知识的传授可能会逐步由人工智能实施,但对孩子心灵的引导和教育却还是需要人类教育者来实施的,因此在"未来教育"环境中,人类必须认清角色定位,与人工智能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一、"未来教育"长什么样子
  2020年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其"教育4.0行动"的首份成果:《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白皮书,其中提到:除了如技术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硬技能"培养之外,学生们还必须拥有"以人为本的技能",如合作、同理心、社会意识及全球公民意识等。
  由此可见,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硬技能"由人工智能或网络提供,以人为本的"软技能"由教育者通过人对人的影响,向被教育者提供。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教育"二字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更重视传授,而"育"更重视人性。
  网课或人工智能教育,确实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产能。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已,对被教育者性格、品质、情感、交往、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后代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人机合作"恰好可以使人类教育者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提升被教育者的"软技能"。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他2019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教育的意思在今天的范畴已经变了,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这件事在教育界,已经是一个共识。"可见未来即使科技再发达,作为教育者,我们也不能期望将下一代的教育全权交给人工智能,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肩负起"人点亮人"的责任。
  二、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点亮人的教育"
  流利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晖,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青少年创新创业分论坛"中指出: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像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这些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人类教师的核心价值更多在于育人。
  林晖所讲的"育人",就是"人点亮人的教育"。这部分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必须由人类教育者来完成。
  1、孩子需要学会情感交流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们对于情感交流的需求是一种基本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这部分需求属于"缺失性需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后将其扩展为七个层次。他将前四种需求定义为"缺失性需求",并认为这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缺失性需求"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一旦"缺失性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性需求"。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归属于爱"、"尊重"的需求属于"缺失性需求",是必需要得到满足的。而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需求"是"成长性需求",是必须在"缺失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的。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旁,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影响,最终会引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弱,情绪管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差,无法信任他人。同时,还会引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隐患,例如过度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等等。
  可见情感交流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如果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并且专心学习,我们就必须要让孩子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得到"爱与尊重"的满足,同时孩子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情感交流。这部分"软技能"也是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所需的必要技能。
  在"人点亮人的教育"中,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利用老师的资源帮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学习如何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为自己提供学业、情感上的支持;还可以学习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与家长平等相处,用家庭的爱充分滋养自己的生命。
  这些情感交流的过程,都是"人工智能"不能带给孩子的,只有"人点亮人的教育"才能满足孩子的"缺失性需求",为孩子在情感交流中提供更多的助力和支持。
  2、孩子需要将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是指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人内在素质的一部分。内化的目的是要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嘉嘉妈妈经常吐槽嘉嘉,玩的东西都门清,一粘学习就啥也记不住。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玩的时候得到的都是"直接经验",是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得来的,所以印象深刻。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前人的经验,对他们来讲是"间接经验"。如果孩子只是死记硬背,在生活中找不到场景应用这些知识的话,他确实很容易将其忘记。
  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将外部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如图所示,孩子在课堂上阅读到的书本知识、孩子的思考和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复习,这都是内化的起点。真正促进"知识内化"的动作是:大量的运用。在大量的应用中,慢慢累积,从量变到质变,孩子才能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并进行演化和创新。
  知识内化的过程,与学习书法的过程很相似。学软笔书法,刚开始都要临帖,这就是模仿和应用。练习时需要老师从旁指导,无论是握笔、行笔,还是神韵,都需要根据练习者的情况,进行引导和指教。在成百上千次的临摹中,练习者将一笔一划都印在脑子里,一撇一捺都像是自己身体的延续。最后做到心笔合一,在某一书体上有较深造诣之后,才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自成一派的书法。
  同理,孩子的知识内化也需要人类教育者从旁指导。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开拓出大量的应用场景,为他的进步喝彩,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他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他产生的情绪及时疏导。这就是"人点亮人的教育"的意义所在,有了这样的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孩子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真正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人工智能"不了解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所处的环境差异,无法为孩子提供上述服务,因此它无法取代"人点亮人的教育"。
  3、孩子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机智"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抬头向上看,原来是有一条红领巾挂在灯管上。王老师亲自取下红领巾,并将这节语文课内容调整成"灯管上的红领巾",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
  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两名同学扭打在一起,李老师上前制止,说:"比赛时发生碰撞很正常,你们却大打出手,不丢人么?我只问这事是你们自己处理,还是交给我处理?"两个孩子互相看了一眼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们言归于好。
  这两位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突发情况,而他们都运用"教育机智"及时化解了问题,并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
  "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能根据被教育者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应用,是只有人类智慧大脑才能完成的突发性工作,"人工智能"不具备面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对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教育者能否恰当的解决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孩子也能从教育者的"教育机智"中,学习如何智慧地处理问题。
  三、家长如何做才能为孩子创建"未来教育"环境
  朱永新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对未来教育进行了展望,他认为今天的学校会成为"学习中心",而家庭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学习中心"。
  在疫期居家学习期间,被"逼疯"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这种"由网课传授知识,由家长陪伴学习"的模式,与"未来教育"的人机合作模式非常相似。家长如果想将家庭建设为"学习中心",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利用"共作效应",成为引导者和陪伴者
  《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白皮书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而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不少教育系统仍然采取的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适切的"被动学习方式"。
  要改变过时的被动教育模式,家长就需要带领孩子进入主动思维的互动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家长可以利用"共作效应",与孩子共同工作,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共作效应是指,如果有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当事人的作业绩效会有所提高。
  可见家庭中的"未来教育"环境,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建设。为此家长可以将自己的个人成长时间与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在一起,并在这段时间里尝试这样做:约定学习时间,严格执行。尽量将每天的共同学习时间确定下来,家长带头严格执行,当孩子表现出惰性时,邀请他加入,而不是批评他。明确学习内容,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完成后相互检查。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任务,父母不是监督者,也不是善后者,而是跟他一样的学习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之后的检查,也可以赋予孩子一种共同工作的责任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安排提问时间,互相提出问题,协作寻找答案。孩子可能会提出很多家长不能立刻解释清楚的问题,不用担心,别忘了你还有个智能教育助手呢,带孩子一起到网络上去寻找答案吧。这样做还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孩子知道网络的最大价值是可以海量提供知识。我们成年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思考,也都可以拿出来跟孩子分享,不用怕他听不懂,或解答不了,真诚的交流带给孩子成长,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朱永新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说:长期以来,学习变成了孩子们单方面的任务,父母们的任务则是监督和逼迫孩子学习。在未来,这种单向成长的格局会被彻底颠覆,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是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特征。
  作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家庭,必须拥有"未来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未来人才。家长要从旧的角色中脱身,才能颠覆被动学习方式,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找到自己在"家庭学习中心"中的角色定位,帮孩子营造"未来教育"环境,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2、利用"泛在学习",实施个性化教育
  朱永新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说:未来学习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校学习。
  泛在学习,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等,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随着科技发展,"泛在学习"在生活中越来越容易实现,孩子通过"泛在学习"所能学习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春节期间,七岁的豆豆受疫情影响滞留在了农村老家。在村里,豆豆对生火做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催着爸爸去劈柴,跟爸爸一起生火,过程中他不断地向爸爸提问:为什么木头能起火?别的东西都能燃烧么?为什么燃烧的东西会发光发热?光到底是什么?灯泡里的光又是什么呢?
  爸爸很耐心地为他讲解,遇到爸爸也拿不准的问题,俩人就抱着手机搜索答案。看到豆豆不懂的词语和内容时,爸爸引导他说:这个"量子"你以后在学校会学到的。
  "泛在学习"其实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就像豆豆和爸爸的这段经历一样,孩子的兴趣和问题就是"泛在学习"的开关。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记得提醒自己,孩子的学习要开始了,家长首先要重视这种学习形式。
  "泛在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虽然孩子的课堂学习都是分科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都是综合性的。孩子以后在未来世界,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综合性的,所以单纯进行分科学习,是不够的。孩子需要通过"泛在学习"看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性。
  "泛在学习"有利于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但每天的学习内容却是一样的?这不太合理吧。孩子需要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泛在学习"起源于孩子自身的兴趣,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
  要利用"泛在学习"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家长只要记住三点要诀:
  A.允许孩子提问
  有些家长因为下班太累,无心应付孩子的问题;也有家长觉得孩子总是提问是浪费时间。希望"泛在学习"的理念能带给家长们新的认识,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都要允许孩子提问。
  B.重视孩子的问题
  这个要点的意思是,家长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即使他现在还听不懂,也不要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更不要给出错误答案。
  C.带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遇到不会的问题,求助于网络智能。带孩子一起参与寻找答案的过程,共同学习进步。
  3、利用"游戏学习",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学习(Learn through play)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孩子为什么喜欢做游戏,喜欢玩不喜欢学习?因为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体验到"心流"的感觉。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概念。他认为,"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
  生活中,你也一定体验过"心流"的感觉,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一次你沉迷于一个活动或工作,感觉只是一瞬,抬头看表,发现已经一下午过去了。这种就是"心流"的状态,在"心流"状态中,人的精神力由于太过专注在手头的项目,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孩子们在游戏中经常能体会到"心流"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兴奋又有充实感,所以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如果学习能在游戏中发生,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呢?
  冉冉的爸爸是资深旅游设计师,冉冉家的书房是他和爸爸的小天地。墙上的世界地图上是他们做的标记;书架上是各地风土人情的书籍还有爸爸的旅行手札;桌上放着各种线路规划思路笔记,电脑上也贴满了各种创意便签。
  八岁的冉冉一有空就缠着爸爸到书房里,两个人一起讨论世界各地风俗、天气、交通、美食、景点,以及这些如何衔接。这个"线路设计"游戏,他们一玩就是两年。为了设计出更合理的线路,冉冉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有很大进步。
  利用"游戏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夯实基础学科知识,让孩子取得全面进步。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家长们可以参考冉冉爸爸的做法,从自身兴趣和特长出发,设计一个自己和孩子都感兴趣的游戏,带孩子长期玩下去。
  比如喜欢历史的爸爸,可以在家里开辟一个历史角;喜欢手工的妈妈,可以在家里开辟手作乐园;喜欢美食的爸爸,可以把游戏场所定在厨房。
  也许有家长会问:如果我喜欢的东西,孩子不感兴趣怎么办?这里介绍两个原则,这是保证"游戏学习"质量的要点。玩家心态原则
  如果家长是用一种"教导"的心态与孩子玩,那孩子肯定不想再玩第二次。所以家长需要拿出玩家心态,首先这游戏需要家长自己喜欢,其次需要降低难度,让孩子也能一起玩起来。参与共建原则
  邀请孩子一起创建游戏场景。将每次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制作和布置的环节,比如冉冉家书房的地图,就是他和爸爸一起,一笔笔标记出来的。游戏区如果是孩子自己新手建立起来的,他往后就更有可能对这个游戏保持热度。
  4、设立"学分银行",进行全方位价值评价
  朱永新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说: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是提示家长朋友们:孩子的价值不能仅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需要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建设家庭"未来教育"环境时,不妨考虑为孩子设立"学分银行",考试分数、个人卫生、良好作息、收纳整理、承担家务情况、为人处世、泛在学习情况、游戏学习情况等等都可以纳入"学分银行",进行统筹管理。
  在"学分银行"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宽松的氛围,使"学分银行"成为激励手段,而不是打击手段。具体来讲,就是要设立不同级别的奖励,使孩子可以通过积攒的学分换取各种福利,福利可以包括虚拟奖励和实物奖励。
  虚拟奖励方面可以参考设立:免洗碗券、拥抱券、独处时光券,邀请父母表演节目券等等。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设计兑换各种奖励所需的学分值。
  家长还可以大开脑洞,将"学分银行"引入部分金融功能,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锻炼财商。
  参考做法有:理财业务:孩子可以投资自己的某项行为。比如"做作业书面工整"这款理财产品,如果一天达到书面工整,盈利1%;连续一周书面工整,盈利10%;如果没做到,每周亏损5%。贷款业务:孩子可以以抵押物贷出相应的学分,用于兑换大宗奖励。并按合约按时归还学分,如果不能按时归还,需扣除信用分。
  "学分银行"的基础奖励功能、理财功能和贷款功能,都需要家长为孩子量身定制。原则就是设计一款适合自己孩子的,能全面评价孩子价值并为孩子提供激励的机制。孩子通过"学分银行"首先能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其次能因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奖励,再次还能初步获得金融体验,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曾经说:"教育过程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
  所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无论"未来教育"将演变成什么样子,对于人的关注和教育都是不能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
  "人点亮人"将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家长,我们只要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陪伴者",运用"泛在学习"、"游戏学习"和"学分银行"就能在将家庭中为孩子创设"未来教育"环境,让孩子提前享受"未来教育"的滋养,何乐而不为呢?

想起来就写,我遇到的客人之一有一天周末,店里迎来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孩子大约身高125。进店了,孩子妈妈直接奔裤子区,问了裤子多少钱?答99元。孩子妈妈选的是一条加厚型可外穿棉裤。问可以便宜吗?答,咱小店是一夜之间全员核算检测紧急通知全体居民朋友们为保障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根据市防疫办要求,于2021年10月18日在全市开展全民免费核酸检测工作,现通告如下一检测对象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新生儿)。二检测时老公留三千块过年,气死我了大过年的,本来心情好好的。莫名的又要生气了,怎么办呀?谁家过年卡上留3000块钱呀。老公又看上了个河北银行理财。他有一万,跟我要了4万。5万存125天,就为那千八百的利息。要是钱富我的爸爸叫焦尼单身家庭的父子情深很久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我的爸爸是焦尼这本很有名的绘本,今日才得以一睹真容,久违的惊喜带着感动,让人久久回味。儿子叫狄姆,爸爸叫焦尼。两个人分居在不同的城市,很久没见面了。书里没说为什一个新手爸爸的内心独白,一份属于爸爸们细腻传神的深情厚爱生命的孕育是非常神奇的,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惊喜和期待,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新生命的降生都让人无限憧憬。今天看到的绘本是魔法象的你准备好见爸爸了吗?,这本绘本以一个帝企鹅爸爸和蛋壳中的妈,我是真的感激你和爸爸暑假到了,做妈妈的早早就开始策划带着俩娃出行,光想着我们在一起玩耍的情形,内在就喜不自禁,画面感十足。顺利抵达姥姥姥爷家,各种新鲜口味的吃喝,还有许久未见的环境,都让一米九的大儿子生二胎,噩梦一般怀胎十月,艰难的熬过了糖耐量异常。生完后坐月子,又艰难的熬过了月子里的乳房胀痛和乳头皲裂之痛。做完月子,又艰难的熬过了宝宝因为怕呛奶不吸自己的奶,呕心沥血的哄他喝奶的心酸。宝宝愿意看到河北中考后家长排队报名。我焦虑了我儿子今年即将上小学一年级。本来计划的好好的。不让孩子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多进行素质教育,文化课中等就行,以后混个大学本科就行。可是,这两天见到,中考的家长们大多很焦虑,我也焦虑了。化学也可以如此生动很开心能读到这就是化学这套非常生动有趣的化学启蒙书,有了这套书,学习化学就像看漫画和小人书一样,孩子们看到之后可能会上瘾的哦!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提醒孩子均衡发展各个学科。在生意不好,又进了一批货,脑子犯抽了今年的实体店生意太惨了。去年9月10月还往前冲了一冲。今年纯粹是完了。9月以来,每天的营业额和以前的淡季差不多。好死不死的,我又进了一批冬款。其实去年冬款就剩了好多。为什么这个季节兔子家的儿童节在地图中探索童心童趣首届书评创作大赛兔子家的儿童节从故事内容的趣味程度到地图探索的吸引人程度来说都是难得的好绘本,可以和孩子们玩很久,更更可贵的是,这个以地图为封面的绘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故事扩展
(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有感于序言二殊途同归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跨学科的性质要求研究方法途径的多样化。李玫瑾在序言中说不同视角,不同背景,并不影响研究者们殊途同归,理解双减的深意,积极投入教育改革理解双减的深意,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冉注本文即将在河南教育发表,希望抛砖引玉,展开网友之间的讨论)大刀阔斧的双减政策陆续落实之后,教育的格局将出现很大的变化。(1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1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三章心理发展有迹可循(二)心理发展的四个重要台阶113李玫瑾强调有四个重要台阶第一个台阶(03岁)情感,需要抚养。主要由家中哺育者来完成这样持续(16)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16)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心理抚养的具体内容第四章(一)心理困扰来源于心理抚养匮乏心理异常的人,他们大多有早年抚养中缺乏情感缺乏温暖和依恋的背景。136页李玫瑾从大量罪犯的(13)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13)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三章心理发展有迹可循(三)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012岁)李玫瑾十分重视依恋期。她指出父母与孩子的亲缘,最浓时分就在依恋期。好好珍惜孩子的依恋(15)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15)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三章心理发展有迹可循(五)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和接受122李玫瑾说有人说,放手的爱,是母鹰亲手将雏鹰推下悬崖那一刻的痛心与坚定。值得注意的是,青(21)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21)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五章人性由情感而唤醒(二)一个人只要尚有感情就尚有人性218页李玫瑾的观点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27)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27)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六章心理教养重在品行(四)适度惩罚也是一种保护268李玫瑾观点我想强调一个观点,真正的大爱智慧的爱一定包含更多的内容,是完整的,不是单一的表达,(14)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14)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三章心理发展有迹可循(四)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李玫瑾指出人生也有转型期,青春期就是人从依恋到独立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对这个时期孩子的各种挣脱表现(2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22)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五章人性由情感而唤醒(三)同龄人交往我们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必须重视同龄人的交往。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同龄人的交往与儿童与(23)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23)学习李玫瑾心理抚养有感系列第五章人性由情感而唤醒(四)父爱父爱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凡是人性丰满情感良好的人,一定有一对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的父母。226在养育早期,哺乳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