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孩子被诊断双相障碍,父母调整好这几点策略,可以加快康复(上)

  曾有一名青少年患者的父亲告诉我一段亲身经历。
  2年前,他妻子带着儿子第一次去精神科就诊时,他也很想陪着去,但无奈当时要出差。他拖着行李到了机场,时刻留意手机有没有妻子打来的电话。
  终于手机响了,电话那头的妻子说,儿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医生说这是重性精神病,可能要吃一辈子药。"我挂了电话之后整个人都崩溃了,就坐在机场大厅的地上痛哭,当时觉得我的孩子这辈子都完了"。
  我相信不少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痛苦。
  对于很多患者父母来说,双相障碍本是陌生的名词,但他们很快从一些精神科医生的口中、互联网的信息中得知:这是一种"重性精神病",难以治愈,需终身服药,遗传度80%……他们很快就崩溃了,陷入极度的恐惧、绝望中。
  所以我们面对这样的家长和患者时,首要任务并不是对具体症状作出处理。而是先帮助他们正确、客观、理性地理解"双相障碍",令其免于恐惧,跳出灾难化思维,然后孩子才有可能加快康复。
  那具体来说,家长该怎么看待、怎么做呢?我们以往写过很多双相障碍相关的文章和建议,以下再次进行提炼式的总结,一共有10点,希望帮助家长对这个疾病和康复"路线图"形成整体观、大局观,恢复理性和信心。
  01、被诊断双相不一定就是双相
  第1点,看清楚双相障碍的"真面目",无需被它吓倒。
  双相障碍是精神医学单个学科里的诊断。说得通俗一些,这是精神科医生在精神医学的范围内给孩子贴的标签。而精神医学这个学科本来就有很大局限性。
  怎么理解这个局限性?
  精神医学的诊断是症状学诊断,也就是精神科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外显行为和情绪来作出判断。可患者的行为和情绪是动态变化,而不同医生对此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
  于是很多患者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孩子在不同时期去看病,诊断可能会不同;就算在同一时期去看病,看的都是权威的精神科大夫,但不同医生的诊断也可能不同。
  很多父母就迷惑了,"都是专家,意见不一致,我孩子到底是不是双相?"其实有这个疑问是好事,说明家长意识到了精神医学的局限性,恢复了一定的理性和独立思考。
  所以,即使是很权威的精神科大夫诊断孩子为双相障碍,父母也要保持理性的意识:孩子不一定是真正的或者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 当然这里不是让大家去反驳、质疑医生,这往往不是医生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临床中对症状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而对于医生所说的"遗传度80%""难以治愈""需终身服药"等信息,家长也要保持清醒,这些说法都有很多前提。关于遗传度的说法甚至是陈旧的、落后的。
  我们要理智地认识到,这些信息只是精神医学单个学科的观点,甚至只是精神医学里某个大夫的个人观点。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权威的精神科医生认为,双相障碍是可以治愈的,临床中也不缺乏实现了停药、恢复正常生活的成功例子。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局限性只出现在我们国内,以为我们国家的精神医学水平落后。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医学也处于症状学诊断的阶段,这是整个学科的处境,并不是某个国家水平高低的问题。
  很多带孩子去过国外求医的家长就深有体会。其实国内外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大同小异,国内知名、大型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水平并不亚于国外。
  在心理治疗方面,国外的配套服务确实在整体上更完善。但其实仍局限于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技术,主要在患者的外显记忆层面上处理,与国内的没有本质上的大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前面提到,在目前的精神医学中,双相障碍属于6种"重性精神病"之一。
  根据我国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如果孩子诊断为双相,其个人和疾病的基本信息就有可能会纳入相关系统,并由居住地的街道居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的基层单位参与到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中。
  当然,这项规范的落实程度因地方政策而异,相对来说公立大规模的三甲医院会执行得更加严格和完善。
  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层面来看,这其实是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更好服务和福利。因为传统精神科认为"重性精神病"难以治愈,一般需终身服药。长期购买药物、照料患者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就成了不小的负担。
  那么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对这些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高比例的药物报销,街道居委人员和相关社工可以提供照料和社会功能康复上的协助。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患者容易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规范。他们认为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被相关部门严密监控了,增大了病耻感和心理压力。
  之前有个患者跟我说,他刚被精神科确诊双相不久,没几天就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的电话,问了他很多关于疾病的信息。他一下子非常震惊,然后愤怒,认为精神科医生泄露了自己的隐私,甚至以为自己的邻居、老师、同学都知道自己得病了。
  还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的信息和疾病被纳入这个系统之后,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升学、求职和婚姻?其实不必过虑。当患者经过治疗,实现了真正的康复,并通过了精神科医生的临床评估之后,自然就从相关系统中撤下来了。
  综上所述,面对"双相障碍"这个标签,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学习,恢复理性,免于恐惧。
  02、孩子属于哪一种"双相"?
  第2点,父母要判断孩子的"双相"属于哪种情形。
  这里所说的不是双相Ⅰ型和Ⅱ型,而是根据有没有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来分类。
  从我们的临床经验出发,典型的双相障碍应有轻躁狂/躁狂发作。其中轻躁狂发作更加常见,表现为情绪愉悦、兴奋,遇事过于乐观,盲目自大,精力充沛。总之,患者的自我感觉非常好,认为未来充满希望。 这是第一种情况。
  而另一类患者没有以上说的轻躁狂/躁狂发作,但他们暴躁易怒,曾在家砸东西、大吼大叫、甚至暴力攻击父母。
  很多精神科大夫认为这也是轻躁狂/躁狂发作的表现,但我并不认同。这应该是激越状态,是患者的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了。我甚至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双相障碍。 这是第二种情况。
  而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所谓的"非典型双相" ,也就是上面的症状都不明显,又不符合典型的抑郁症,可患者确实有情绪症状。有些精神科大夫也会称之为"软双相"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要初步判断一下孩子的诊断属于以上哪一种"双相障碍",因为不同情况的心理根源、治疗思路、父母的注意要点也会有较大不同。
  比如第一种情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根源往往是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抑郁发作),还有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比如过度夸奖,导致轻躁狂/躁狂发作)。
  而第二种情况的孩子,主要是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无论是悲伤低沉,还是暴躁易怒,其实都是心理创伤被激活的表现,内心非常痛苦,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情绪有所不同。
  03、容易和"双相"混淆或共存的问题
  第3点,父母要了解一些双相障碍的鉴别诊断和共病的知识,进一步做到心里有数。
  在鉴别方面,主要是 双相障碍与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 等的鉴别。
  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鉴别比较明确,主要在于患者是否有过轻躁狂/躁狂发作的经历,这需要仔细回顾孩子过去的精神状态和经历。
  可我上面也说了,不同精神科医生对轻躁狂/躁狂发作的理解不同,有的认为大发脾气、有暴力行为的就算,有的则认为不算。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到底有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双相障碍与难治性抑郁症的鉴别就难得多。临床上,如果抑郁症患者经过规范的疗程后效果不明显,往往被看作难治性抑郁症。
  如果采取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临床手段后,病情还是没有较大起色,那很多精神科医生就会怀疑之前是误诊的,不是抑郁症,而可能是双相障碍。
  如果医生再次回溯患者经历时发现一些疑似轻躁狂/躁狂的蛛丝马迹,那很可能就会参考双相障碍的治疗思路,使用心境稳定剂,有时候患者的症状就确实缓解了。
  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这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精神医学开始重视的一种精神障碍。该人格障碍有部分症状与双相障碍非常相似,以至于目前在诊断方面仍有争议。尤其是能不能对青少年下这个诊断?精神科医生们的意见不一。
  有兴趣的父母可以自行查询"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相关信息,如果怀疑孩子有相似的症状,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本书《青少年边缘性人格障碍家长指南》,由美国著名的青少年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专家所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该书的分析来看,很多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明显遭受过大量的心理创伤,尤其是来自家庭的。他们的其中一种主要症状——在人际关系中极度害怕被抛弃——这显然来自于心理创伤。以后有机会再撰文分析边缘性人格障碍。
  而在共病方面,主要在于双相障碍共病/伴有偏执型人格改变、学习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特征非常明显,表现为固执己见,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言行举止歪曲理解,从而采取敌意和藐视。
  而关于学习障碍,这是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最常见的、也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我们谈过很多关于学习障碍的话题了,最近也在陆续推出专栏文章。
  其实,虽然上面所说的几个精神心理障碍,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从我们多学科诊疗(MDT)的角度来看,背后的心理根源都是一致的,包括学习障碍也是。 那就是以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在意具体的"疾病标签"是什么,而应把主要精力和焦点放在背后的心理根源,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
  以上3点简要地分析了"双相障碍"的诊断、性质的话题。另外8点则涉及到具体的治疗方法和复学问题(针对因病休学的孩子),下周我们继续分析。
  #精神心理# #情感点评大赏# #青少年心理#

不要谈性色变,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一定要趁早根据医院的调查,每年的暑假是中学生堕胎的高峰期,对此很多家长都无比震惊。但是这样是事实,原本应该在长身体涨知识的年纪,却掉入偷吃禁果的陷阱中,不仅伤害了身体和家庭和睦,还影响自己的孩子补习没提升,那是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提升成绩肯定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花了大价钱送去补习班,可结果是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提升,这就让家长很是头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还是来讲一下吧。补习面对挫折时,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才是最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时,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孩子们在成长阶段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往往这个时候许多的家长们都会选择帮助孩子们去应付这样的挫折,可是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种亲自出面去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交给长辈来带到底好不好?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交给长辈来带到底好不好?如今有很多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经常在生下孩子之后将其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婆婆等人抚养,但是由于家长与长辈之间的教育方式问题,经常会使这家庭环境的影响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帮助?家庭环境的影响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帮助?如今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长们都经常会忽略掉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去学习,如果学习不好了那么未来也就没有任你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应当保留一定的尊卑界限吗你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应当保留一定的尊卑界限吗或许对于今天的这个问题大部分的网友们都有些看不懂,这里的界限到底说的是什么。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吧,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直都是父母处于主导的当孩子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一直以来孩子们在成长路上都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过很多时候这些挫折不仅不会给孩子们带来麻烦,甚至还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加迅速。但这样的挫折和麻烦并不是每一个孩子们都能够自行解决的溺爱之下孩子成了妈宝男,这个时候还有办法去改变吗溺爱与妈宝男是如今很多父母亲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想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却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父母对孩子溺爱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有谁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啊。但是众多的父母们就总是忽对孩子溺爱是否真的有弊无利溺爱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对孩子非常不负责的行为,因为在这种溺爱状态下成长的孩子都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可是直到现在依旧有很多的父母都十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当然她们做出这些举动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依赖父母,不肯一个人睡觉怎么办对于众多的父母们而言孩子喜欢依赖父母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最为亲密,但是一旦这种亲密的程度超越了某种界限那就真的麻烦了。最近有粉丝投稿给我,说自己的孩这些气话家长们最好不要对孩子们说,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令家长们很生气的事情,这个时候许多的家长们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们得到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叛逆,所以从很早之前就有很多人对
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这句话,比吼他100句都管用哭闹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的第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处理方法是相当重要的。错误的处理方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让亲子深夜12点,六年级女儿偷看情色片,妈妈的做法太机智了孩子小升初,压力也是越来越大,都深夜12点了,房间灯还亮着。我看到心疼,想顺便提醒她还是要注意睡眠,不要熬夜学习。我轻轻地敲了一下房门,哐的一声,什么东西掉了似的,我立马推门进去,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与其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长中缺失了哪些,积极作出改变,不让遗憾再传递下去。01hr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从前有个脾气很坏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做到这四点,孩子就赢了一半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父母疏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这样带来的危害,但仍然用一句话我工作忙呀来躲避这个问题!所以,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教育孩子就变成了现代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忙碌过于真实!儿子和女儿的区别,我哭着盘点完好真实的二胎家庭实录,不过为啥我家的完全相反呢?儿子是贴心小棉袄,女儿是皮夹克怎么回事?我们五一回老家,土豆舅舅全程的态度就是对土豆,崩溃地切入自闭模式你出去,不要跟我讲话!转向番孩子有小偷小摸的坏毛病,三个小妙招,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有小偷小摸的坏毛病,三个小妙招,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很多孩子都有小偷小摸的坏毛病,经常跟着父母走进商店或超市时,趁着父母不注意的时间,就会手上偷偷拿着一些商品。这时被店员发现了,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学了,你的回答可能改变孩子一生01hr我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一天孩子我不想学跳舞了?父母为什么?孩子跳舞太累了,每天都要练基本功,我想学唱歌。父母好,那是你喜欢的。一个月后孩子我不想学唱歌了。父母怎么了?孩爸爸和儿子的幽默对话!佩服!值得存五十年一则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谁呀?谁撞疼了桌子?我,爸爸,我撞的!哦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问你,你会作何回应?是假装没听见无视他还是大声地呵斥责骂他?有一位妈妈的做法,暖心而又奏效。这位妈妈柔声问宝贝,你不想上学吗?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越上进,孩子越优秀新学期,一部名为出路的旧纪录片又火了。导演用6年跟拍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结果发现,阶层越低的孩子,越在苦苦挣扎。但他们的大多挣扎都毫无意义,因为父母有可能会断了他们的前途。一个叫三孩生育开放了?微信群沸腾了,我已笑趴,你还生气么?5月31日我国出台了三孩生育政策,政策一出立刻引发全网热议。图片来源新华社看了一圈了评论,现在的网友表示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作为到了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的主力军90后,他们其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