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我为双向障碍做心理疏导
  文|袁运录
  昨日傍晚,我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一个优秀学生出现严重精神问题,想请我看看能否进行心理疏导。
  因为孩子出现"精神分裂",超越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出诊的范围。但本着关心下一代尤其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份责任感,我答应去看看孩子。
  晚上6点40分,我和另一位志愿者李老师一同前往。
  孩子的父母都从外地赶回来了,正坐在堂前等我们。一番寒暄,进入主题。
  孩子的父亲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
  案例:男,15岁,个子很高,初中三年级在读,爸妈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13岁开始患双向情感障碍。去年家长强行把孩子送入精神病院住院三个月,现在家服药。今年开始,孩子自己减少药量,情绪频繁出现波动。
  今天中午,孩子与其父因为语言发生冲突,之后将其父殴打。
  父亲说他只是了下孩子,孩子就暴跳如雷。骂他不称职,骂他不配做父亲,也不配做妈妈的丈夫,并强烈要求妈妈带着妹妹一起跟他离婚。可是下午,孩子又向他下跪,承认错误,说不该打爸爸。
  父母劝说孩子去精神病医院治疗,但孩子说要读书,不愿去医院,也不愿意服药。
  分析:根据家长反映,孩子在13岁时候就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现在是躁狂期。
  我说:天不下雨,地不成河。人没压力,就没有情绪。情绪本身是中性,无所谓好与坏。但如果不当管理情绪,就会导致情绪问题。轻则心理出现问题,大则精神出现疾病。
  我用纸笔给家长画了一个河流泛滥的图示意,帮父母理解下孩子现在的情绪波动状态。
  接着,我开始讲"两个爸爸"的故事……
  一个孩子跟他爸爸说:"爸爸?"
  "哎!"爸爸回答说。
  "我想到外面买几个包包吃,好好吃的肉包包!"儿子用渴求的眼神望着爸爸。
  "不行,外面的包子不能吃,都是垃圾做的,最近江里漂来了许多死猪,被不法商人用来做包子馅。"
  "不能吃吗?"儿子难过的说。
  "不能吃!"爸爸断然拒绝。
  "好吧。"儿子难过地说。嘴里不敢抗议,但孩子心里不服。
  "我同学们都吃了外面的包包,他们个个都没事,而你却不让我吃。有你这样的爸爸,我倒了八辈子霉了,你不是我爸爸,我不是你亲生的儿子,我恨你!"
  他开始偷爸爸的钱,并开始变得撒谎,并且为了缓解恐慌和焦虑,孩子渐渐玩起来手机游戏。
  瞧,这对父子关系是不是闹僵了,孩子也开始"堕落"了?
  孩子的欲望在家里实现不了,就会到学校去实现,比如找同学要钱,如果在学校实现不了,就会到社会上去偷钱或抢钱。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爸爸是怎么对待这件事。
  "爸爸,我想到外面买肉包包吃?"
  爸爸开始心里也不愿意,因为最近卖的包子不安全,怕孩子吃出病来。但这个爸爸听了袁老师的课后,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于是他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方法。
  "好的,孩子,多少钱?"
  孩子说:"五块钱。"
  爸爸随手掏出十元,"给你。"
  "谢谢爸爸!"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
  刚走出门口,爸爸就说:宝贝,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可以吗?
  "好的,爸爸"。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爽快地答应爸爸?因为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为什么高山流水会激情澎湃?因为它在寻找知音。正如孩子找到了懂他的爸爸。
  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叫你们离婚?就是因为他认为你不理解他。
  人的欲望脑得到了满足,心就平静了,理性就上来了。
  爸爸说:我听说市场上有很多死猪,有的不法商人把死猪肉做成包子馅,吃了以后有什么后果呢?
  有的人因此得了大头病,有的患了肠胃病。
  孩子说: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爸爸说:你问下学校老师就知道了。当然,买还是不买,全看你自己,你做主,孩子。
  这时,孩子没有欲望,剩下的全部是理智和思考。
  孩子边走边想:虽然我同学吃了都没事,可能他运气好啊,或者身上的病毒没发作呢……但我是革命后一代,我不能因为嘴馋,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不能赌自己的命。
  想着想着,孩子就背着书包回来了。
  "爸爸,我想明白了,我不买外面的包包吃了,我把钱还给你吧"。
  "你不到外面买肉包包?"
  "不吃了!"
  故事还没讲完,父亲就问:袁老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孩子不发躁狂吗?
  显然孩子的父亲一心求果,而不是找出原因。
  我说:"我不是治病的医生,病是医生治疗的。我是矫正生病的人,即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会生病?究竟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孩子还是未成年,显然问题主要在于环境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和家长探讨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直言不讳地说:你就是故事中那个做得不好的爸爸。今天的冲突主要是你没有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再用纸笔画了一个"大禹治水"的图示意。
  如果父亲能学会外紧内松,既要顺从黄河东流,又要防止黄河泛滥,即学会"疏而不堵",孩子怎会变成今天这样!
  这时,孩子下楼,看到大人们在座谈,很有礼貌地问我们几个问题:
  一是说自制能力不够,导致情绪和行为失控,所以想求教如何才能提高自制力。二是如何有效地跟父母沟通?
  看到他父亲拿着我的书《情绪心理学》,就说自己看了很多心理学书,不需要再看什么心理学。
  为了不让自己的行为越轨——殴打父亲,孩子拼命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激越的情绪,结果呢……
  孩子打了父亲后,很快就进入自责状态。说明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既然有意识,为什么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着重提到:孩子打人这个结果没有错。因为孩子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想这个结果发生。
  孩子,你不知道,人的情感、冲动或情绪、欲望都是不能控制的,否则就会火上浇油。我们只能控制欲望所导致的行为。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控制心动,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动。
  当然,如果你一心去控制自己的冲动或情绪,它就会水涨船高,你越堵它越高,它越高你越堵……最后情绪就会让你崩溃,导致失控行为。
  所以,孩子不是没有自制力,反而太有自制力,一直在防止自己的言行出格,所以拼命控制自己的情绪,力图尽善尽美,不想伤害他人。
  孩子点头称是。
  你知道吗?正因为你对自己情绪或欲望的克制,才让你一一次出现情绪的决堤,给你带来伤心和自责。
  你今天把爸爸给打了,就是你错误理解了自制力的结果。
  多年前,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叫《李阳家暴背后的深思》。说的是著名教育家李阳的"家暴门"。
  李阳家暴妻子,你能说李阳老师没有自制力吗?
  其实,家暴的男人并非都是坏男人,他们很多也想控制自己的冲动,结果反而导致家暴。每一次施暴后,也都后悔自责,发誓再不家暴,结果反而导致家暴变本加厉,并且形成常态化。
  所以,孩子不要对自己的所谓"错误言行"感到自责(因为你不是不想控制自己,而是你错误控制了自己情绪导致的结果)。否则就会强化它的负性记忆,让错误言行频频发生。
  你应该要允许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和不好的冲动出现,然后带着这些不好的想法或心情去做某件事,比如学习,运动等,这些不愉悦的情绪慢慢地自会消散。
  至于孩子说的与父母有效沟通问题,这主要是大人需要学习的。前面我讲的"两个爸爸"的故事就是父子间如何沟通。
  家长连声点头称是,孩子也上楼去了。
  家长问我:孩子这种情况要不要去精神病院住院?
  这恐怕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毕竟孩子不是完全精神分裂,他有自我意识分辨能力,包括他失手打你也是有意识的,所以他马上后悔自责,向你赔礼道歉。因为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做了什么。而完全精神分裂,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做过的事情,连自己都不知道,就像喝醉了对自己的言行都不记得。
  如果一次次住进精神病院,对你孩子的自尊是一种极大伤害。
  建议把孩子的病情告诉精神病院的主治医生,是否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服药治疗,这样既不失自尊,又能兼顾学习。
  家长问:孩子的病会好吗?
  这应该问精神病科医生,当然关键还是你们家长。我可以帮你了解下孩子的病情。
  双相情感障碍,也叫双向抑郁,包括抑郁和躁狂两个相反对称阶段。在抑郁期间,与单向抑郁大致相同;在狂躁阶段,出现欣快情绪,思维活跃,睡眠需求下降,激动兴奋,行为冲动等。之后就会回归平静,变成单向抑郁。然后又继续折磨挤压自己,最后又开始转为躁狂。
  由此可知,单向和双向抑郁症会相互转换。
  你们只看到孩子的躁狂兴奋,没有看到孩子更长时间的抑郁不欢。后者更具杀伤力。
  双向情感障碍,整体治疗同样遵循:药物控制、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而且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药物控制,是医院负责的事。心理疏导,是心理老师负责的。社会支持,是社会力量的关心和帮助、家人的理解和陪护等等。
  临别前,我再三建议家长要理解孩子,最好叫妈妈在家里陪护,因为孩子现在是"阳气"旺盛的时候,需要妈妈的"阴气"中和平衡。否则碰到爸爸的阳气,恐怕就会搞个鸡飞狗跳。
  想想看, 孩子下课回家,妈妈不在家里,每天对着"看不上眼"的父亲,情绪还能平静吗?孩子父亲表示同意。
  "可是我们在外地开了一家比较大的品牌女装店,如果我不长期不坐店,肯定不行啊。我也很想回家带孩子,何况乡下老家还有一个4岁女儿跟着爷爷奶奶,也变得无法控制"孩子妈妈伤感地说。
  这个事你们夫妻一定要商量好,钱可以后赚,但孩子的病情和前途不能等。
  第二天早上,孩子的父亲给我发来微信说:袁老師,您好!很感謝你昨天对我們俩夫妻的心理疏导,使我更能有效与孩子沟通,您的《情绪心理学》我一定會仔细拜读……
  作者简介
  袁运录(笔名:恨若秋水)认知心理学专家,情感心理作家,公安民警,秋水理论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
  1988年研究心理学,并创立秋水理论(又叫黄河理论).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
  研究方向:口吃、社恐、强迫、抑郁、失眠等神经症和心理创伤.
  代表著作:《情绪管理学》《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陪伴的重要性兰心书院第三周作业话题引入你平时会给父母打电话吗?你和父母聊天的时候都会聊些什么内容。?前段时间我在公众号里看到了一对母女之间特殊的聊天记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殊的原因是虽暑假期间怎样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给家长3条实用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家长担心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太长,形成网瘾。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教育孩子合理使用?一起看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的建议从利学校不留作业了,应该给孩子报补习班吗?报吧不然家长的钱。没有地方用,还有家长就没有多余时间去跟闺蜜,朋友们联系啦。孩子在家里休息时间太长了。就作业问题,留多了家长说孩子累,作业少了家长担心成绩下滑。个人认为,老师讲的知儿童房还是只装一排大衣柜吗?来试试这么装,收纳空间翻几倍不会吧,不会吧,还有人以为多做几个柜子就可以做好收纳吧!现在有更多的设计做到两者兼顾,衣柜中间掏个洞,颜值和实用性直接翻2倍!衣柜中间留空做卡座第一美观性强,还增加空间的装饰效果,顾得了孩子就顾不了工作,顾得了工作都顾不上孩子我该怎么办?感谢提问鼓励人口生育的第一步解除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零和博弈关系。零和博弈(zerosumgame),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怎么知道宝宝戴助听器能听到?对于初戴助听器的婴幼儿,评估助听器的调试是否合适以及孩子佩戴助听器后能听到多大的声音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验配师关注的过程。首先,要确保孩子所使用的助听器的调试是合适的,避宝宝戴助听器后就能听懂语言吗?戴上助听器听到声音和听懂声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聋儿佩戴助听器要进行后期的助听听阈的评估,助听器补偿频宽决定言语的清晰度,助听器佩戴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言语康复训练。听到声音不一定听10岁了,孩子吃东西还不会想着别人怎么办?我姐儿子10岁了,每次吃到好吃的东西就一直吃,都不会黑别人留,即使说了给其他人留一点,他说,他说好但最后真的只留那么一点点。比如,今天中午邀请他来家里吃饭,买了半只鸭做姜母鸭,他先你是如何看待花了好几千让小孩子学书法,结果写的字还是跟草一样?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家长,学总比不学好吧!悟空啊!你邀请我回答,不是难为我嘛!说到孩子写字不好我就心疼。因为孩子们那么可爱,那么天真,那么无知和无能为力。草在哪儿呢?草的根儿在哪儿呢90年代初期,医院生孩子,都会给初生婴儿戴上手环吗?92年6月14日沈阳一职工医院生下孩子,胳膊上带一个棉线上面贴的橡皮膏,上面写着病房几床,之子。我儿子93年的,回家才发现有胶布贴合在一起的手环,用手拔不下来,写的床号母亲姓名之子宝宝这么小,真的适合送托儿所吗?刚出襁褓的宝宝,甚至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是否适合被送进托班呢?这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根据联合国对托育服务的定义,托育服务的存在是由于因环境造成家庭正常照顾婴幼儿的功能不足,婴幼儿
贫而乐,真的很重要贫而乐,真的很重要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也。贫而乐,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作为父母,不要因为物质上的问题,而怨天尤人,给家庭带来很多的情绪,反而父母不与孩子斤斤计较父母不与孩子斤斤计较每个孩子,无论大小,都会与父母有冲突。父母甚至会打自己的孩子,冲突后,双方充满怒气。但是,孩子往往是不记仇的,他们在心中很快与父母和好了,甚至是原谅父母需要粗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指出并改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指出并改正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都是累积的过程,正如,老子里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随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孩子的行为习惯在逐渐地形成,一天天是我想多了去年10月国庆前一天到三天假后,我终于病倒了,颈椎压迫神经,一系列的毛病左眼视力模糊,全靠右眼,侧睡超过5分钟半身麻木。跑了趟医院找过去的医生,他早已不在。又去医院拍了照,年轻的医独立的你最美今天下午6点小宝要上钢琴课,中午从姥姥家接她,顺便陪她逛街。女孩子都爱美,看到颜色鲜艳夺目的尤其。我们俩逛了一天街的所有饰品店,最后选了她想要的收纳筐(kitty)笔记本许久不逛街不能自己呦已是三十好几的人了,遇事还是不能自己,就要较劲,无论什么。很多时候我会想自己独处,无闻事事,哪怕做着发呆但一有事就会心里惦念,要么做完,要么解决,否则失眠这是人开始变老的节奏?偶尔见到孩子就焦虑的父母见到孩子就焦虑的父母小凯的父母在小凯进入青春期后,感到非常的焦虑,他们担心小凯的成绩,担心小凯的人际交往,担心小凯的学校表现,内心总是充满太多的焦虑。由于父母的焦虑,孩子的情绪也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临近中午被老公一起出来办事,和我无关,只因他路上无聊。中间又被指派接他二大娘,只为路过回村里取些土豆对老公家的人不很熟悉,见的少,生活环境不一,最主要我很少听的懂他们的方言。实则一逢考必过,你能今日小宝考试,语数一上午。我孩子临走自信满满,和我说考双百!我又一次说加油!你能。虽然简单确是我俩一起的努力。不管怎样,有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士气风发也能扭转乾坤。小宝的基地差。四岁梦,终究只是梦最近喝了点安神补脑液,效果不错,我终于有了困意。都说女人爱睡觉才会美,现在相信了。失眠一两天无所谓,长期就会崩溃,各种难受,无法言表。失眠源于我工作之后,就算睡再晚第二天也照样六点学霸与学渣最冷的那天,姑娘返校领取了学生手册。前一晚,她开始不自信,各种怀疑,以致11点才入睡。期间我试图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帮助她放松,虽然才刚过期末考试,但是她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惦念。对6岁的